旅游文化创意范文

2024-01-05

旅游文化创意范文第1篇

旅游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潜力巨大,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徐光春

文化旅游产业该做什么

对很多人来说,文化旅游产业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它应该和能够做些什么等等,并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或知之甚少。而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对于具体的开发、规划和利用,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澄清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很有必要。

龚绍方(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规划系主任、副教授):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其实,这是把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混为一谈。真正的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

文化旅游产业按人文旅游资源可分为两大类:

其一是历史文化类旅游产业。即由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组织,主要包括:(1)由物质性历史文化资源为主体开发出来的景区、景点、博物馆、纪念馆(经营性);(2)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历史文化园、历史名人园、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文化类展览馆(经营性)。

其二是社会文化类旅游产业。它是由社会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出来的文化旅游产业组织,主要包括:(1)民俗文化旅游类资源开发产业:少数民族旅游点、汉民族乡镇民俗旅游点、都市民俗旅游点等;(2)休闲娱乐旅游类产业:定点文艺演出场所、温泉休闲业、实景剧场、名牌歌舞厅、名牌音乐酒吧、名牌地方艺术茶楼、地方风味美食街、地方文化酒楼、地方特产购物街、主题公园、野生动物园、海洋馆、高尔夫球场、动漫实景基地等企业;(3)社会文化设施类产业:观光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武术馆、大型体育场馆、美术馆、地方文化展览馆、地质公园博物馆、国家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民间工艺场所等。

王增范(省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我以为,要了解文化旅游产业首先要了解文化旅游的核心内涵。文化旅游的核心内涵是向社会(即旅游者)提供这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

比如宗教旅游就是文化旅游中的一大主体。旅游者在游览参观的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宗教活动的认识。所以,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伊斯兰教克尔白圣殿)、耶路撒冷(基督教耶稣圣墓教堂、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犹太教所罗门圣殿)、伯利恒(犹太教古以色列大卫王的故乡、传说中耶稣降生之所)、意大利罗马等都是国际旅游业发达的地方。

民俗风情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当代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但民俗游的本质不是戏剧表演,不是几个少女为外地人或外国人跳舞唱歌,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它向旅游者提供的实际上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以及由这种生活方式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主题公园。主题公园不仅仅是一种游乐方式和商业手段,它还是一种文化形态,因为它具有解释文化的功能。一个主题公园,除了提供娱乐之外,最主要的存在理由就是它告诉了人们另外一种世界另外一种生活。我们以往的一些失败案例恰恰在于,公园的设计根本就不考虑游客的精神需求。比如一些鬼城、西游记宫、官渡古战场、黄河大观等,都是有形无实,不具备文化解释功能。所以,它们只能被人冷落。

无可替代的先天优势

中原文化历经数千年文明的积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造就了河南极其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国内其他省份无可替代,这种先天的优势无疑给今天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开阔的空间和一路走好的前提。

杨盛道(省旅游局局长):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三大优势:

其一,资源优势。在中国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上,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三千年之久,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历史文化积淀极为厚重,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级高,拥有两个世界遗产、四大古都,初步形成了以龙门、殷墟、少林寺、清明上河园、黄帝故里、红旗渠、音乐大典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河南省的这种资源优势是其他省份无法企及的,比如说洛阳,可以说它是一本厚重的文化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术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更成为海外游子寻根问祖的热点。再比如说殷墟,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那里出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让它一下子走入了世界的视野,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2006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其二,交通优势。河南位居中华之中原,东西南北四方交通的要道,旅游通达性极佳。

其三,市场优势。河南地处中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总量最大,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大中原地区中心。在这个地区以郑州为中心,半径1000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豫、陕、晋、冀、京、津、鲁、苏、沪、浙、皖、鄂、湘、赣等十四个省市,拥有“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发达区,总人口达七亿多,各省市年人均GDP都已超过1000美元。最高的省市超过3000美元。因此,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拥有庞大的

一、二级市场优势。

何宏波(郑州市旅游局副局长、博士):我省无论是有胜迹存在的文化资源,还是流传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都很丰富,而且不少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极高,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完全具备打造为旅游精品、绝品和极品的潜质。深度开发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近年来以郑汴洛三点一线为代表的河南旅游的兴起其实叫卖的是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之旅。数以千万计的海内外游客的中原之旅大都是以回望中原文化寻根问祖为目的。

高新建(开封市旅游局副局长):七朝古都开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显著特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23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开封城下13米深处共埋藏着6座古城,其“城摞城”现象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开封水资源丰富,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包公湖、杨家湖等许多湖泊留下了富有文化气息的动人传说。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刚正不阿的包青天、图强变法的王安石、一代清官张伯行、虎门销烟林则徐等故事留传至今。尤其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是全国乃至全球最繁华的都市。因此也给现代开封留下了浓郁的宋文化特色。凡此种种,都成为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郑泰森(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河南旅游产业以文化旅游产品为主打,这既是河南旅游资源禀赋的特点,也是河南旅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势。河南历史文化遗存达28168处,拥有一大批垄断性、多种类、高品位、高密度的文化旅游资源。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河南文化旅游产业从小到大,走上快速健康发展之路,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河南文化旅游的龙头景区嵩山少林寺在全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开封清明上河园和新郑黄帝故里等景区景点也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别具一格的看点而著称于海内外。旅游界有“中国旅游看三南”之说,海南以自然生态闻名,云南以民族风情显世,而河南则是领略和体验中国历史文化的胜地。目前,文化旅游已成为河南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行业。

是什么制约了提升与拓展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发展,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培育了一些好的企业和文化旅游品牌,如清明上河园、《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禅武不二》等大型演艺项目等,大大提高了我省旅游的文化品位,成为河南的金字文化旅游名片。

但从已开发成的经营性文化旅游单位数量和效益来看,与全省可开发文化资源总量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应该说,相对于丰厚的资源优势,我们应该做和能够做的工作还很多,努力的空间还很大。然而就目前而言,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还没开始,或处于盲目状态。而事实上,开发的理念,操作上的盲目、重复和低俗不仅无法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反而有可能毁掉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从而毁掉丰厚的资源优势。应该说,这是不少旅游地普遍存在的通病,但它恰恰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这,正是我们要力避的重点和难点。

龚绍方:制约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观念落后。是文化旅游产业首要制约因素。在我省各地,一说开发历史遗迹就要重新恢复古建筑,一谈到挖掘文化内涵就想到建庙,一讲到搞休闲旅游就想建人造景观公园,这些都是传统的文化旅游载体,如果资源级别不高,或开发不到位,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二十多年来,这类项目我省建成了无数,绝大部分都不成功,有形的财物和无形的影响损失巨大。

体制束缚。长期以来,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受体制束缚,条块分割使文化旅游资源完全部门化,利益单位化,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三合一,严重阻碍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致使许多高级别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低劣,保护不力,惨淡经营。还有大量资源干脆无人开发,白白浪费。

实力不足。反映在经济实力和人才实力上,我省在这两方面都显不足。开发文化旅游资源需要大量财力物力,体制上的制约因素使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我省各地方政府部门拿不出多少财物投资项目开发,依赖招商引资又缺乏优惠政策支持,这就导致文化旅游产业整体投资不足。即使一些优质资源得到了较好开发,但由于缺少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仍然无法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执行力差。这是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制约因素。从九五计划的“三点一线”,到十五计划的“一带四区”,都是以发展文化旅游为主体的战略规划。可是十多年后,全省旅游年收入1亿元左右的人文景区仅有少林和龙门两家,超过1000万元收入的仅有十余家。黄河大观、官渡文化园、河洛文化村、永昭陵、影视城、百泉、中州乐园等一批巨额投资大项目,最终都因执行不力而归于失败。不仅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而且严重挫伤了地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郑泰森:首先是缺乏创意。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正在经历从资源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型,现在又被纳入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个发展阶段,资源已不再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挖掘、整合和激活河南旅游资源的“文化之魂”,而不是通过复古和再造来实现对本地人文历史的重新认知和认同。有不少从业者对文化旅游产业化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浅层开发上。

文化旅游特别强调“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并强调文化旅游的“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产业”是一种生产行销模式,两则的连接点就是“创意”。因此,文化旅游可以理解为“生活文化的创意产业”。用中国甚至河南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大别国的文化产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大片《花木兰》就取材于河南的民间传说。好莱坞的科幻巨片《侏罗纪公园》是从网上获得了河南西峡恐龙蛋和云南禄丰侏罗纪恐龙化石的资料后,受到极大启发而创意成功的。当然,我们也有成功的范例。《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就是以嵩山少林佛教禅宗文化为背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而创造出来的创意性文化旅游项目,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提供了示范。不过,这样成功的范例太少。

其次是缺少资本对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既不能靠政府,也不能靠银行,而是要建立一个健全而活跃的资本市场作支撑,打破归属垄断、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资促进政策,让大量社会财富源源不断流向文化旅游产业。

夏挽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文化旅游商品市场发育不良。作为国内文化旅游资源大省,近几年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可谓蒸蒸日上。但在六要素中,“购”则明显成为了旅游业的“短腿”。在我国,旅游商品的销售收入能占旅游总收入的22%,海南、云南等省份已在40%以上,在我省这个数字是10%,外来游客普遍感到来河南值得购买的旅游商品太少。旅游商品市场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地方一些旅游部门只看重门票收入,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旅游商品生产产业化运作不力,深加工不足,开发设计、生产、销售难以协调;在旅游城市著名景区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商品购物专卖店,旅游商品市场不规范,旅客难以买到满意的旅游商品,严重影响了旅游商品市场形象。上述诸种原因导致河南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开发数量少、品种单一,地方特色和民间艺术特色不鲜明,缺乏知名品牌,这与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极不适应,不但影响我省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制约着旅游业对相关产业带动效应的有效发挥。

程遂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再一点就是开发的特点不突出——景点雷同现象严重,节目表演大同小异,相互模仿。没有确定下来自己的品牌产品是什么,也没有使自己的品牌产品凸显出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造成我们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突出。这是市场竞争的一大障碍。

刘坤太(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规划中心主任、教授):有三个方面不容忽视:

首先,急功近利。具体到某种文化类旅游资源的产业化,通常都会有一个市场培育阶段。根据文化资源的性质不同,这种市场培育阶段也有长有短。但是,目前的开发组织者和投资商常常不能容忍这个培育阶段。于是或因周期过长而不愿投资,或因急功近利而揠苗助长,最终导致开发的失败,从而使文化类旅游产业资源的开发总是显得步履维艰。

其次,人才短缺。文化类旅游产业资源的开发,需要既懂文化更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还需要具有很高超的经营管理才能。不仅需要高水平的经理人,更需要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目前河南的文化产业界和旅游产业界,缺乏这类高素质的人才,许多开发项目,不少是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民兵连”在支撑着,因而其开发和经营的盲目性很大。许多地方竟然到了“得一人才则兴,失一人才则衰”的地步。“人才荒”是困扰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其三,行业壁垒。许多很有开发潜力的文化类旅游资源,同时归多个部门管辖。没开发时,常常是有能力开发的部门不能开发,没能力开发的又不让别人开发。一旦开发之后,有了一点市场效益,各部门又涌过来抢“唐僧肉”,拿着各种文件争夺管理权、经营权、林权、地权、水权、路权、人权、财权等等。这样的企业同时要应付几个婆婆,经营起来相互掣肘,根本无法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常常是处于不死不活状态,浪费了大好资源。这种现象无疑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所以亟须引入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市场创意的文化旅游项目领军人物和有市场头脑的经纪人。中原文化旅游资源只有与现代经营理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加快产业化步伐。

何宏波:再有一点就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和企业的跟进和参与严重脱节,距真正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目前,全省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大手笔规划,大手笔建设,大手笔宣传促进,成功地吸引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是,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和企业的跟进和参与。政府的良好创意也并非完全市场化的产物,避免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的环境,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克服小富即安的无所作为思想,积极跟进参与,真正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经营主体。 走活资源创新之路

产业化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文化旅游资源原本都是分布在政府部门、文化事业单位、社区组织和企业组织甚至家庭之中,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许多文化旅游资源已经转化成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如人文旅游景区、主题公园、休闲娱乐场所、实景演出场所等。可是,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并没有真正实现产业化。我国内陆地区所谓的文化旅游产业多数仍是政府部门管辖下的国有事业单位。即使有的成立了公司,其实质性管理体制仍是非市场化的事业性质。而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仍然保持其原始的无形性,甚至丝毫没有进行产品和产业化开发,无法投入市场,这就造成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由此可见,文化旅游产业化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组织上的企业化改造,经营上的市场化运作。

郑泰森:一是要坚定地沿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路子走。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价值取决于资源的文化价值+现代科技+生活时尚,三者缺一不可。文化元素一旦与现代科技和时尚生活相结合,就会产业巨大的社会影响的力量。浙江宋城集团以南宋杭州繁华的市井文化元素为背景,顺应当代人时尚生活追求,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文化传播业,进而涉及电子商务、高等教育和房地产业,取得巨大成功,被业界称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旅游开发投资集团”。而河南开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杭州相似,而我们的开发则停留在对历史的再现上,虽然也很成功,但在产业规模效应上有很大差距。 二是要建立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培育复合型的龙头企业。与我们同样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西安市,其曲江新区在文化旅游、影视演艺、会展创意、传媒出版等多个领域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去年接待中外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3.8亿元。最近,曲江新区被文化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河南也可以选择基础较好的地方建立这样的示范区,比如登封市,距郑州仅60公里,交通便利,社会经济基础和文化旅游产业基础都很好,又拥有嵩山少林寺这样的世界级旅游品牌,在文化创意领域也培育出像《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这样的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精品,有条件,有可能成为河南省发展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先导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头部队,从而发挥引领作用。还要下大力气培育像杭州宋城集团、深圳华侨城集团那样以文化旅游为主打,同时向其他相关产业进军的龙头企业。

王玉印(省文物局调研员):努力打造产业链条。无论是旅游产品或者是演出项目,都不能把眼睛只盯在门票上,而是要在产品深度开发和拉长产业链条上下工夫。河南要学习云南和陕西的经验,充分利用本省文化资源优势,下工夫加强创意产业的开发力度,选准突破口,抓住重点,有效拉伸和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旅游文化产品。如,少林文化产业链的延伸、太极文化产业链的延伸、老子文化产业链的延伸、杂技文化产业链的延伸,等等。

搞好资源创新。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文化圈也乃至整个文化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要素,文化企业走高层次竞争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资源掌控和开发能力的竞争。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企业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商将要直接与国际文化企业巨头面对面地较量。如果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开发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资源与市场和资本进行有效对接,很多文化资源就很可能被国外资本抢先开发,从而造成资源优势和市场机遇的丧失。充分实现文化资源与市场和资本的对接,最需要的是资源开发的意识和精准的市场眼光,对文化企业经营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战略性挑战。

资源创新就是在河南省丰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用现代的、创新的、商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众所周知,少林寺真正扬名是从电影《少林寺》开始的。电影《少林寺》是对少林武术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它为少林寺带来了经久不衰的滚滚客源。这是利用现代传媒打造旅游市场的范例。在现代传媒条件下,少林寺的文化资源创新可以不断丰富。于是,有了对少林文化进行挖掘和创新的《风中少林》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资源有限,而创意无限。资源创新将使河南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成为取之不竭的文化产业金矿。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河南要发展资源创新性文化产业,就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我省不少地市文化品牌频遭抢注,如愚公故里、少林寺、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天波杨府、魏都、建安、灞陵桥、春秋楼等等,十几个品牌均被外省企业或个人抢注。这说明保护知识产权对河南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保护知识产权有赖于全社会全体公民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要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风气。

王增范: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证明,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必须把静态的资源在文化价值观的层面上加以整合。比如那些历史人物、传说、文物古迹、民俗、建筑等等,首先要判断出它们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再由此出发为这些历史遗存注入当代精神的价值要素,使之能够与当代人的精神发生互动。既不能只提供死的文物,也不能用假造的人工遗迹去骗人,而是要把历史遗存中的文化信息和美学意趣转化为带有当代人理想与欲望色彩的商品。这种把历史资源通过文化价值定位而介绍给旅游者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文化资源产品化过程。

恰恰在我们眼前正有一个文化资源产品化最极端的例子:一是河南省新郑市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一是新郑在始祖山山顶上修建的所谓“华夏第一龙”。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选择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黄帝作为价值原点,策划了每年一度的拜祖大典,由此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沟通海内外华人的情感。由于定位准确,所以得到全省全国以及海外华人的肯定、认可,每年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和朝拜者专程前来,不仅成为旅游盛事,也成为文化盛典。这个活动大大提高了新郑的知名度,也同时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

但是同在新郑,又有人出巨资在山顶上修建了一条长达几十公里的水泥巨龙,号称“华夏第一龙”。这个人造景观即没有历史依据也没有征服旅游者的文化内涵,所以必然是不可能成功的。幸亏在尚未完工之际被人发现阻止,否则后果更糟。

旅游不是售卖单件产品,而是介绍一种世界图景或一种价值观。所以,应当摒弃地方主义和小商品意识,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相互协调,合理布局,在足够大的空间内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整体性结构。各相关地方和相关部门再分工协作,各司其责,为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这样,才能建设成规模化的完整的文化产业。

夏挽群:要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特别要做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DNA,而且也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民族民间文化尤其与当今旅游产业的构建具有天然的嫁接关系,可以为旅游产业注入民族的文化符号、文化记忆和文化元素,充实其内涵,提高其品位。例如神话传说、民间戏曲等民间表演艺术、民间工艺美术、民俗文化等等。所在,在对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的同时,促使其转型开发,应当成为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文化行为,在河南这样一个民间文化大省,尤其应当如此。

当前,各地都程度不同地对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的开发,但总体看来起点较低,没有创造出经典的文化产品,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而这正是我们进行文化强省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开发民间文化遗产,需要具有立足于全国乃至国际文化市场的视野和高度;需要专家学者和熟悉文化营销的精英的介入;需要有符合当代社会心理和审美要求的高端文化创意;需要包括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包装、推介的系列化设计;需要宣传媒介对民间文化资源的有计划宣传推广,从而培育市场吸引投资;需要现代理念的行业管理等等。而这,正是制约我们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适度开发、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我省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列为重要战略目标,相信河南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型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当务之急是一系列高端文化创意的出炉。建议及早形成一个鸟瞰全省的文化创意机构,以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韩宇宏(省社科院研究员):必须强化一个理念,这就是用文化来激发带动旅游、用文化来充实提升旅游。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这是使文化旅游改变现状、增速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体现精英文化的大众化形式。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将“精英文化”大众化、世俗化,尽可能地关照大众文化的内容,至少要具有大众文化的形式。开封清明上河园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它从官场到民间各种“历史”生活场面的“复活”。充溢着大众文化色彩、宋代市井生活味儿的各种妙趣横生的表演,才是“清明上河园”成功的根本原因。传说中的“包公升堂”;那惊险的飞刀、那奇特的喷火、那游戏般的“抛绣球”选婿娶亲,就发生在人们的身边,每位游客都参与其间,既是参观者又是参与者。亲身体验这一切,看得见、摸得着、一点也不枯燥,千年以前的市井生活被有趣味地复活在游客的周围。这是趣味性、参与性和大众化的成功。

激活更多的旅游文化景点。如商业发源地、道家鼻祖老子、庄子故里,浑天仪、地动仪发明之地,诗圣杜甫故里,世界乐理学鼻祖朱载堉故里等等,都需要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最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程遂营:发挥理论引领作用。(1)确立文化旅游产业的量化发展目标;(2)积极探索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旅游管理模式与经验;(3)探索新形势下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进程之间的协调机制。

改革现行经营模式。从具体行业着手,改变落后的小作坊式封闭经营模式,引进现代企业化运作模式;吸纳各种社会资金、运用多种经营手段,推广成功经营模式,尽快实现旅游企业的科学良性运转。

作好科学发展规划。这包括城市旅游规划、旅游产业规划和景区(点)规划等。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是文化设施,每个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必须突出博物馆、图书馆的中心地位,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在所有的城市启动两个“工程”——城市公园与文化大市场。

构筑坚实人才高地。文化人才高地构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我省包括旅游教育在内的文化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因此,要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大对文化教育培训的投入,尤其重视旅游教育人才的培养,同时发挥地方旅游行业协会的职能,使各类、各层次文化人才都能有一个展示与发挥自己才能的肥沃土壤。 让沉寂的历史活起来

旅游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寻求创意的差异。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对历史遗迹等旅游产品进行重新打造,让沉寂的历史活起来,是激活市场和满足市场的重要一着。所以,一定意义上说,把握好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把握住了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关键。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规划和推进不仅需要一种审慎的态度,更需要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以真正把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变成高品格、个性化的旅游文化产品,在打造精品和个性中走出一条真正产业化的路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我们采撷一些海内外文化旅游方面的成功范例,但愿这些范例能带给我们开发和创意方面的某些启悟和借鉴。

龚绍方:其实,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俯拾皆是,我这里简略介绍一二。

台湾各县的乡镇文化旅游产业。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台湾地域性的文化旅游十分活跃。在云林县古坑乡和虎尾镇、新竹县北浦乡、台北县莺歌镇等有特色的乡镇文化旅游区,老街商号杂陈,游人如织,商铺、餐馆、茶馆、旅馆生意兴隆。收入高的经营户每户月收入新台币69万元~80万元(1元人民币折合新台币4元),一般的在40万元新台币。这几个乡镇文化旅游区的经营户均有300家左右,每年总收入也都在12亿元新台币,一个大乡镇文化旅游区的收入就相当于一个少林景区。

台湾这些地区之所以会在较短时间里,依靠并不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起繁荣的文化旅游,主要是他们把文化和旅游有机地融合起来,使文化的感召力转化为旅游发展的动力源,观光旅游的发展反过来又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市场互动互促的局面。具体有四个特点:一是立足当地文化资源,使张扬的个性文化与精细的商业化运作密切结合。二是把握市场需求,使参与性的文化体验与旅游产品延伸增值密切结合。如在莺歌镇体验“陶都”文化的亲手制陶,在北浦乡体验客家文化的“擂茶”、品茶。三是服务环境营造和丰富多彩的旅游商品创新巧妙连通,以免费揽客、以精品吸引游客购物。四是产业界、研发机构和个体经营群体密切结合,分工协作,共创“产业集群”效应。如云林县虎尾镇的黄俊雄金光布袋戏园现在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因此,台湾这些乡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做法值得我省许多地方借鉴。

云南丽江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不仅以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极富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也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纳西古乐、东巴文化、民营文化、文化遗址保护等4大部分组成的丽江文化旅游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到古城听纳西古乐、看《丽水金沙》和东巴歌舞表演、参观木府古城博物馆、白沙壁画东巴文化博物馆、参观东巴宗教仪式,已成为丽江旅游的必游之处。在这里,游客不但能领略到滇西北少数民族绮丽多姿的民族风情,而且能更深切体会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历史价值。文化旅游产业每年为丽江创造1亿多元的产值。在目前丽江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中,文化旅游产业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份额。因此,“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丽江整体形象中的标志性品牌。丽江作为文化部命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已成为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模范。

西安曲江新区的休闲文化旅游产业。西安曲江新区的前身是1993年设立的以发展文化旅游为核心产业的省级开发区,2003年更名为西安曲江新区。曲江新区坚持以“文化产业立区,文化旅游兴区”为宗旨,以盛唐文化为品牌,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先后建成了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曲江海洋馆、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等多项文化工程,策划开展了“曲江国际唐人文化艺术周”、“盛典西安文化活动”、“曲江国际文化论坛”、“曲江国产电影新人新作展”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曲江文化品牌。这样,曲江新区在文化旅游、影视演艺、会展创意、传媒出版等多个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2006年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亿元。曲江新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旅游集散中心,跻身国际化旅游景区行列。西安曲江新区作为文化部命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无疑是城市区级行政辖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榜样。

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产业。华侨城集团成立于1985年11月11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在深圳市区形成集旅游、文化、购物、娱乐、体育、休闲于一体,聚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四大园区于一方,面积近6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度假区,总资产近350亿元。截至2006年年底,华侨城所属各景区累计入园人数超过1亿人次,累计收入超过84亿元。近年来,华侨城集团积极实施区外拓展战略,走出深圳先后投资建设了北京华侨城、上海华侨城和成都华侨城,合资开发了长江三峡旅游公司、长沙世界之窗等文化旅游项目。华侨城作为文化部命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是城市集团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典范。

旅游文化创意范文第2篇

摘要 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红色旅游发展迎来新的契机,有必要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红色旅游学术研究动态展开进一步分析。为此,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红色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 红色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

引言

红色文化旅游就是把加入创意元素的红色文化产品作为吸引游客的资源满足消费者互动性、独特性等旅游需求的一种特殊旅行。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得到政府和业界的认可,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可以很好的深入融合,起到互补的作用;并分别对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路径和模式进行了探讨。

1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从文化到文创再到旅游,这是一条价值链条,创新打通才是产业化,才有价值。红色旅游开发应以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为主体,组织游客在游览的同时参与体验,例如,开发“重走长征路”等实景体验项目以及增加大型旅游主题活动,进一步加深游客对红色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只有加深游客的印象和体验,才能在旅游中更好地融入红色文化的精髓实质,实现文化与旅游的真正融合。

2红色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现状

文旅融合程度不高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功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逐渐成为当下旅游热点之一。红色文化和旅游相融合,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弘扬红色文化及红色精神,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界和旅游产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文旅融合程度不高,地区红色旅游目前主要的形式仍然仅是游客参观博物馆、红色遗址等历史建筑,单一的旅游观光路线,使得游客没有获得更多关于红色文化的旅游体验。

3红色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驱动因素

3.1信息化

旅游信息化是Intemet通信手段实施到旅游产业中的完全呈现。旅游信息化水准不仅可以影响游客对旅行经历的感受,还会对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带来不便。旅游产业交融在特殊角度上可看作旅游信息化的历程,当然其信息化水准会给旅游产业交融的广度造成影响。

3.2注重红色旅游的环境效应研究

中国红色旅游研究对红色旅游的环境影响关注明显偏少。红色旅游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精准扶贫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深入剖析新时期红色旅游开发对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效应及影响,下一步需要在两山理论指导下,重点关注红色旅游的环境效应和红色旅游承载力,推动红色旅游促进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研究,并把握其表现出来的时空特性,以提升产业扶贫与环境保护的精准性。

3.3围绕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挖掘主题

围绕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互动、红色旅游教育、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播等主题,红色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得到广泛关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塑造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紅色旅游的多功能性,以实现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

3.4产品供给的创新

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新产业交融迸发出了新的火焰,产生了全新的景点和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游客的旅游消费数据进行统计;同时可以线上发布问卷对游客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从而打造更贴合游客需求的产品。这样给大家带来的旅游体会和经历就会不一样,从而也扩大了产业市场需求。同时二者的融合为游客创作了绵绵不绝的文化新潮和新时尚产品,使旅游变得更加丰富化。

3.5科技的创新与进步

在互联网环境下,经济迅速增长,技术也不断改进,产业一体化加快;从而抬高生产效率、优化竞争优势的产业成长形式和组织方式。而原先的产业融合来自于高新通信手段的融合。对于我国旅游业来说,科技的翻新与提高加快了产业交融,是产业交融的催化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提高与革新,技术的运用范畴不停扩充,其应用程限也不断加深。而作为一个产业浸透力极强的旅游业,对技术的革新有着很强的顺应性。旅游业享受了技术革新带来的效益。如网络游戏中设置现实中的风景名胜会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对旅游业的宣传。同时交通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展开使旅游产业的交融开发更快。总之技术的革新与提升是旅游产业交融的催化剂。

3.6完善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并推动研究方法创新

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对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区域、红色旅游活动和红色旅游业等基本概念范畴进行清晰界定,厘清相近概念之间的差别。针对红色旅游品牌评价内容及模型也未形成统一共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建立了多种模型,未来可探索建立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品类系统评价体系以确保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的普适性,为探索和解决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理论缺陷和现实矛盾提供借鉴与指导。在研究方法上,可考虑引入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寻找新的突破点。今后的研究要不断加大对量表、质性分析、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的使用,深入剖析红色旅游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规律,借鉴国外革命纪念地、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推动跨区域、多学科的合作。

结束语

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红色旅游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这两个高度关联的产业,在其融合发展过程中不断冲破原有边线,不断深化融合,从而推动文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邓丽平.基于文化创意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

[2]杨吉.基于文化创意视觉下的河南红色旅游深度开发[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03):8-9

[3]赵雨.国内红色旅游资源的创意转化进展解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8(02):44-46.

旅游文化创意范文第3篇

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点同样适用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视科技,就如被赋予了点石成金之术,能量得以无限释放。在北京,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证明了以上的观点,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取得较快发展,2011年其经济总量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40.3%,占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总量的16.6%。在这其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发挥了较大作用,它们支撑了文创产业经济总量,引领了产业新兴领域的发展,提升了产业技术含量,提高了产业经济效益。

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科技活动最活跃

2011年在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中,有65.9%的企业开展了科技活动,比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见图)。在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领域中,除艺术品交易领域外,其他领域中科技活动均有分布。其中,新闻出版、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设计服务和旅游休闲娱乐领域科技创新活跃,有科技活动企业比重均比上年有所提高。而新闻出版和旅游休闲娱乐领域有科技活动企业比重增幅较大,分别为12.7个和11.5个百分点。

虽然科技活动涉及范围广,但是企业数相对集中。2011年,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设计服务两大领域中,有科技活动企业数占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开展科技活动企业数的94.2%。其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开展科技活动最活跃。2011年,该领域有68.6%的企业开展了科技活动,是惟一一个超过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平均水平的领域,高出2.7个百分点。

科技活动为文创产业提质加量

2011年,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总收入37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2%,高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速3.8个百分点,这其中科技活动的助推作用不可低估。

支撑了产业经济总量。在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的总收入中,2011年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实现总收入2497.6亿元,所占比重为66.8%,表明2/3的经济总量是靠这些企业实现的(见表)。其中,设计服务领域这一比重最高,达到88.5%,旅游休闲娱乐领域比重也达到了75.6%。

引领了产业新兴领域发展。一是拉动总收入快速增长。从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增速上看,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等新兴领域总收入快速增长,是靠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拉动的。2011年设计服务领域总收入增速为36.9%,快于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平均水平14.9个百分点,其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增速达48.5%,拉动该领域总收入上升39.5个百分点;旅游休闲娱乐领域总收入增速为55.3%,快于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平均水平33.3个百分点,其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增速达74.5%,拉动该领域总收入增速上升50.2个百分点。二是带动总收入比重提高。从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结构上看,新兴领域总收入比重提高,也是靠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带动的。2011年,设计服务领域总收入所占比重为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有科技活动企业总收入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旅游休闲娱乐领域总收入所占比重为1.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有科技活动企业总收入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

提升了产业技术含量。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技术相对密集,2011年实现的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38.2%,高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这其中主要因为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带动,其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3.9%,高于文化创意产业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从分园区情况来看,在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中,除昌平园和亦庄园外,其他园区有科技活动企业的技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均高出本园区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收入平均水平。其中,海淀园高出幅度最大,为6.2个百分点;德胜园第二,为5.7个百分点。

提高了产业经济效益。2011年,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共有1610家企业盈利,盈利面为79.3%,在有科技活动的企业中,有83.6%的企业盈利,盈利面比文化创意产业平均水平高出4.3个百分点。总收入利润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2011年,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利润率为11.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总收入利润率为15.1%,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

科技研发需高投入与高产出并重

科技活动在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已很明显,但如何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助推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应加大研发投入规模。2011年,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R&D投入强度即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虽然高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水平,但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奥斯陆手册》标准(企业R&D投入强度在1%~4%,表示企业创新能力中等)尚有差距,且和上年相比,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R&D投入强度下降了0.3个百分点。其中设计服务领域R&D投入强度比上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广播电视电影领域比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研发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更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规模会对产业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需提高产业的产出质量。一方面,技术收入比重下降。2011年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有科技活动企业下降了0.4个百分点;个别新兴领域下降幅度明显,如广告会展、旅游休闲娱乐和设计服务领域分别下降 18.7个、9.7个和8.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科技辐射能力减弱。2011年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技术合同成交总额比上年下降2.2%,其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同比下降3.5%。产出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反映产业的竞争力,需要企业妥善处理当前效益和发展后劲的关系,也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引导。

(作者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编辑:王许松 / 邮箱:wxs@bjstats.gov.cn

旅游文化创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意;管理;方式;自由;约束;团队

一、水晶石公司对创意及创意人才的管理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数字内容总承包,水晶石先后有800多名员工,参与135个奥运相关项目,为北京奥组委的27个不同部门提供专业、高质的数字图像服务。2008年8月8日晚上,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下,当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卷轴慢慢展开时,水晶石也终于等到了自己化茧成蝶的一天。自此以后,水晶石一鸣惊人,相继成为上海世博会指定的多媒体服务商和伦敦奥运会的数字图像服务供应商。水晶石的营业额,也从最开始的几十万元,到后来的数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40%。

如此的规模和快速的业务拓展,水晶石如何组织和管理自己的创业团队呢?在公司领导看来,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强调技术和创意,员工应该有较大的自主空间,而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愉悦的工作氛围,让他们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因此,水晶石没有传统企业诸多的条条框框,有的是创意和效率。“这是我们公司独特的地方。大多数人认为,做技术、创意、艺术这三种员工最难管理,在我们公司恰恰都齐全了,而且还是公司的核心人才。但我不觉得管理有多难,要留住人才,就必须向他们证明,留在一个团队里,比自己单独做更能体现价值。”领导称“我不是最好的创意者,不是最好的管 理者,也不是最好的商人,但我是了解全局的人,而且能与大家沟通。”这种人性化的管理,和高度的价值认同,使水晶石的年轻创意人才每天都在为梦想而拼搏,他们主动加班,争取更多施展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公司在设计激励机制时,也隐含着一种更有效的人才筛选机制。在水晶石,完成任务的品质和数量,受到严格的管理,末位淘汰制建立了设计师之间的竞争关系。这样也保证公司的经营项目,能快速而有效地完成。作为一个服务型的公司,未来水晶石的长处依然是“对创意及创意人才的管理”。

二、音乐创作的边界——约束也是创意管理的一部分

罗杰博尔顿是一个影视配乐作曲家。他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按照制片人和导演的要求创作的。当时间和金钱方面有困难时,音乐通常是最后被加入作品的元素。要想进入到后期制作过程,作曲人的作品必须跟随导演和编辑的节奏和时间指令,因而能掌控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博尔顿的第一项任务是梳理出客户任务大纲的次级内容。他尝试用一种带有感情化的言辞构筑一个可视化的场景,唤醒人们的联想和认同,而不是生硬的跟客户大谈特谈音乐的主题和结构。

创意是一个多功能的过程。为了提供一些既是创新又有价值的东西,创意者不得不去挑战,同时还得迎合预期。制作人和导演对博尔顿服务的需求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他的工作方法并不仅仅是一种自我放任,而是与他的客户一同拨动琴弦。矛盾的是在寻求自我满足和超越用户明确的指令后,他以客户满足结束工作。

博尔顿的两难困境在创意产业中很常见。设计者,建筑师和广告代理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弄明白客户要求的哪部分是可以商榷的,哪些部分是不可动摇的。成功的作曲家,设计者和建筑师并不是具备最好的业务素质的一群,而是那些能成功在边界游刃有余的人。

“为临时受雇而工作”描述了创意产业中,客户与艺术家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在这里客户设定创意工作的边界,对工作成果享有知识产权。作曲家或艺术家的创意,在这种背景下仿佛被紧紧约束着。然而,博尔顿的经验和他从客户那里得到的反映,说明约束对创意过程来说不一定是一种限制。通过延伸他被要求做的事情的界限,他的工作成果不仅迎合了最低需求,而且还超出了客户的预期。创意专业人士在识别机会和问题的同时,也在解决问题。边界和约束不仅仅是一种挑战和刺激,而是创意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比尔顿博士说:“只有在特定的便捷范畴内,创意工作才更可能与我们的标准吻合”。[1]

三、团队合作的创意管理

网络办公室得以兴盛,取决于“领导艺术”和“团队精神”。斯德哥尔摩的符号媒体实验室创始人约翰霍尔斯坦将自己旗下某项目小组的四位成员分别描述成电脑黑客、艺术家、智者和激进分子。他说:“我们在创意的冲突中茁壮成长。”这似乎十分有效。

高约翰是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也是位爵士钢琴演奏者,在其著作《即兴演奏:艺术与商务创意原理》中讲管理和爵士乐相结合,用爵士乐和即兴演奏来隐喻创意过程。

本杰明赞德是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指挥兼导演,也是位能激发灵感的好老师。他说,“指挥是乐团中唯一不发出声音的人,他的魅力在于他能使其他成员富有感染力,也就是说,他是演奏家能量的无声释放者”。

成功的工作小组会释放无限动能,会在不同时刻鼓励不同的领导者。工作小组不仅需要统揽全局的领导者,还需要有人就形势做报告,有人问笨拙棘手的问题,有人提出建议,有人做出归纳,有人捕捉苗头,有人结束会议,以及有人组织下一场会议。

基思约翰斯顿曾在皇家宫廷剧院教授即兴创作多年,是经典剧目《即兴》的作家。他说,“当我向团队成员解释他们都得为其他成员工作,说应对彼此之间的进度表示关心时,每个人都很诧异。然而,很明显,如果某个团体会大力支持其成员,那么这一定是一个更值得为其工作的地方”。这样的团队性的工作不应该成为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应该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点滴。[2]

【参考文献】

[1][英]比尔顿.创意与管理:从创意产业到创意管理[M].向勇译.新世界出版社,2010

[2][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洪庆福,孙薇薇,刘茂玲译.上海:新上海三联书店,2006

旅游文化创意范文第5篇

一、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一)上海

1、基本情况

 发展现状及 “十二五”目标

2011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约达1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占全市GDP约达10%。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力争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

 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媒体业、艺术业、工业设计业、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业、网络信息业、软件业、咨询服务业、广告会展业、休闲娱乐业等十大领域。

2、亮点

 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上海注重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应用的融合,涵盖数十种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的新媒体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目前上海在全国网络视听服务市场的份额达到70%左右,网络游戏服务市场份额近50%,动漫产业产值达51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其他在网络财经服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休闲娱乐服务、网络远程教育服务等领域都保持了全国领先地位。

 金融创新形成新的文化金融服务产业

1 第一,创新银行信贷投向引导机制,成立了全国首家专门从事中小文化企业担保服务的专业机构“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担保有限公司”。第二,创新文化产业项目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融资机制,创设了全国第一家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第三,建立文化产权交易机制,建立全国第一家文化产权交易所,为文化产业创设了投融资新渠道和产业资本退出通道。第四,创新文化金融消费服务方式,东方文化卡作为全国第一张“一卡通”式文化金融消费卡,引导和创造了市民消费需求。

 平台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

建立和运行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促进委员会及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支撑文化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按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口径,2010年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势上升,进出口总额达到149.9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其中,进口52.9亿美元,增长21.3%;出口97亿美元,增长8.8%),实现贸易顺差44.1亿美元。

 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2011年市级授牌的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已达89个,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已达52个,其中2011年89个创意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约为780亿元,同比增加20%. 作为上海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张江文化产业园累计引进网络游戏、动漫、数字、新媒体等文化类企业380家。就产值而言,张江拥有全

2 国网络游戏产业20%的份额,动漫产业占上海的70%,数字内容产业占全国的10%。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在网络游戏、动漫、数字、新媒体等方面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杭州

1、基本情况

 发展现状及 “十二五”目标

2011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843.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3%,占全市GDP比重12.03%。

到2015年,文创产业力争实现增加值1400亿元,在GDP中的比重力争达14%左右。

 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

2、亮点

 着力打造动漫产业

以打造“中国动漫之都”为目标,成立了动漫游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省委宣传部、浙江广电集团和市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国家广电总局命名杭州滨江(高新)区和中国美院为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国家动漫教学研发基地并成功申办了中国首届国际动漫节。自2008年起,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总额为1.52亿元,其中安排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到2010年,动漫产业原创作品年生产能力

3 超过25万分钟,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大幅提升,成为全国行业发展的“排头兵”。

 创意人才培养和聚集

以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制定实施杰出人才培育计划、全球引才“521”计划等多个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加强培养、大力引进、营造氛围和完善机制等措施汇聚一大批创新与创意人才,吸引一批业内领军人物和创业团队。其中,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

 推进品牌建设

依托企业、院校和社会团体,创新文化艺术创作机制,营造创新创意宽松环境,积极推出一批文化创意精品;以阿里巴巴集团、华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等企业为引领,打造一批企业品牌;大力培育中国国际动漫节、创博会、西湖创意市集等会展和活动品牌;加快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中国动漫之都、中国女装之都、中国 艺术品交易中心等,打响一批行业品牌。依托众多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会展品牌与行业品牌,打响“杭州创意”整体品牌。

 促进资本与文化无缝对接

设立政府创业引导基金,采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吸引国内外的风险资本投向初创型文化创意企业。2007年以来,政府共对全市1360个文创产业项目进行扶持,带动社会投资约150亿元。目前,广厦集团、中南集团、太子

4 龙集团等一批本土知名民营企业已进入文化创意产业,一批国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也来杭投资。在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配置力的共同作用下,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主体呈现日益多元化趋势。

(三)南京

1、基本情况

 发展现状及 “十二五”目标

2011年,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65亿元,增幅达39.5%,占GDP比重达到4.3%。

力争到2015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占全市GDP的5%以上,进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方阵。

 发展重点

未来5年将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文化、艺术培训等,拓展壮大影视传媒、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

2、亮点

 30多项政策促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南京先后发布施行的文化产业类政策规划就超过33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南京市还组织编制了《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了“5+1”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颁布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南京文化产业的意见》、《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修订)》等6个重要的政策性文件。

5  平台搭建

2009年8月,南京市文化产业招商中心正式成立,全年免费为南京文化产业园区提供招商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创意产品和重点文化项目提供宣传展示、协调运作、招商推介、成果转化等各项服务。

“文交会”为南京市文化企业搭建了展示和融资平台,第五届文交会现场交易金额突破5000万元,订单交易额达6亿元。

 民营资本活跃

2009年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会130会员单位中有105家民营企业,占会员总数的81%;南京动漫行业协会86会员单位中,有68家民营企业,占会员总数的79%。南京的文化产业园区中,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占一半以上。

(二)上海、杭州、南京三地的借鉴意义

1、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等产业融合

着力推进文化兴旅,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在深度和空间布局上的互动发展,将沉积的历史文化内涵转变成鲜活的旅游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培育科技文化示范园区和科技文化融合示范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撬动多元化投资主体 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方式,建立成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与产业发展,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新适合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文化企业和项

6 目信贷融资评估机制。

3、建立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培育和奖励制度 整合全市各项人才引进政策资源,下大力气引进掌握文化产业核心技术的团队和领军人才,鼓励文化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大型文化项目和骨干企业,建立一批文化人才实训基地。

4、塑造文化产业品牌体系

以产品、企业、园区、名人为支撑,构建文化产业品牌体系,扩大资本聚集、消费导向、产业示范和利润增长等多重文化产业品牌效应。

旅游文化创意范文第6篇

这些可爱的点头娃娃来自BANDAI出品,它们跟晴天娃娃一样拥有微笑的表情,而且很喜欢听人

说话,当它觉得主人说的是对的,它就会对着主人羞答答的点头,相反呢,它则会摇头。热播韩

剧《火花游戏》中罗仁哉送给申娜拉的娃娃就是这个哦, 纽扣花盆

Hyunjun Kim设计的这款花盆非常适合于盆栽培养和移植,它采用类似纽扣的设计,通过简单

的操作,即可以把花盆一分为二,这样你再也不用为了取出花草而摔碎培养盆了。当然,把它组

合好之后,又可以重复利用。 可以吃的橄榄球

这个橄榄球不是用在体育场上,而是用在餐桌上,因为它只是把香肠做成了橄榄球的形状,所以

是可以吃的橄榄球,很有趣吧?售价26.95美金,如若是在橄榄球位居第一大运动的美国销售,

由于其粉丝众多,势必会有不错的市场。 一系列创意家居用品LED灯

这是一系列创意家居用品LED灯,有了它们,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起来欣赏下吧。

第一款看上去就像一杯牛奶,它的LED灯设计在杯子底部,可以手动开关。 木勺铅笔

木勺铅笔是专为厨师准备的,当他掌勺的时候,如果突然想到了好的做菜方法,就可以迅速拿这

支木勺铅笔写下记录,因为它的一头是勺子,而另一头则是铅笔。如果你也有下厨记录的爱好,

不妨拿来一试,售价25美金。 藏在地毯中的拖鞋

看过动物世界的朋友,一定会对它们的伪装能力印象深刻。设计师也从这里获得灵感,把拖鞋巧

妙的嵌入地毯中,几乎亦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而当把拖鞋取走的时候,地毯上像是留下深深

的脚印,趣味十足。 日环食精彩摄影照片

09年的日全食让许多人大饱眼福,而10年的日环食也非常精彩。它是本世纪我国首次出现日环

食,也是未来千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环食天文现象。整个过程包括日环食初亏、环食始、

食甚、环食中、复圆。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日环食摄影照片: 电路墙上书架

当我们拆开各种电子设备时,就会看到很多节点之间连接的电路,设计师Alexandra DiCairano 把这个运用到了墙上书架,就像由一段一段电路组成,充满新鲜感。每一个书架互不相同,让书

本的分类显得更为简单明了。 Pillow Mask枕头

看到这个开着口的枕头上面有着怪异的眼镜胡子图案,千万别以为又是某某的恶搞杰作,其实,

它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枕头。Pillow Mask枕头采用纯棉材质,双层设计,晚上跟其他枕头一样,

躺在上面即可,而白天光线比较强烈的情况下, Twitter袜子

看到一只唧唧歪歪的小鸟以及follow me的语句,Twitter的用户一定倍感亲切,ESTY上的一位

跟随者就把它运用在了大腿的丝袜上,造就了这种Twitter袜子,它能与短裤裙子完美搭配,非

上一篇:旅游旅游旅游范文下一篇:劳务员练习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