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旅游旅游范文

2024-01-05

旅游旅游旅游范文第1篇

一、研学口号

快乐研学·宁夏精彩

二、研学主题

从历史中读世界,为未来攒经验 参观主题博物馆,让学习立体起来 走进原始世界、憧憬梦想

寻历史印记,探古今轶事,享成长之乐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考古之旅 今天我是原始人

三、研学线路产品

(一)一日游研学旅游产品

1、“原始怀古之旅”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宁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亲身感受“水洞沟文化”,了解史前人类生活、迁移过程;探秘文字历史起源,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主要特色活动:在水洞沟实景体验三万年前远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和暴雨、洪水、地震等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学习钻木取火和原始狩猎技巧。

亮点:参与活动的孩子有机会获得水洞沟景区特色《我是疯狂的原始人》证书。

2、线路市场客源。本线路主要针对银川、石嘴山、吴忠、灵武等区内市场。

(二)二日游研学旅游产品

1、“快乐成长之旅”。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宁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亲身感受“水洞沟文化”;了解史前人类生活、迁移过程;探秘文字历史起源,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同时,通过“寻访藏兵斗洞穴”,带领大家穿越到三万年前远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和暴雨、洪水、地震等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体验带给我们的处态度--邻里之间要互相关照、帮忙,传承中华美德;感受历史文化,再现民族精魂。

主要特色活动:水洞沟实景体验三万年前远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和暴雨、洪水、地震等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学习钻木取火和原始狩猎技巧;体验挤羊(牛)奶,做奶酪和扎麦草方格的快乐。

亮点:参与活动的孩子有机会获得水洞沟景区特色《我是疯狂的原始人》证书。

2、线路市场客源。本线路主要针对区外市场或周末亲子游家庭。

(三)线路价格

旅游旅游旅游范文第2篇

摘要:为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打造专业型人才队伍以保障文化旅游业得以健康发展,文章首先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教育层面和个人层面四个视角对可能影响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进行辨识,然后基于ANP(网络分析法)构建了能够从具有复杂关联且存在诸多差异的影响因素中识别出影响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的方法。旨在文章所提出的影响因素辨识理论与关键因素识别方法能够为指导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一、引言

文化旅游是通过鉴赏人类文化的具体内容从而满足精神和文化需要的一种活动,其动机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精神和文化上的需求,同时能够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文化旅游者与传统旅游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追逐旅游的动机不同,文化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对异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的体验。文化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交叉与结合,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各自完整且相互独立的发展模式。在体验文化旅游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旅游者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与其实际工作中的明显差距。由此可见,对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不但对从业人员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对文化旅游企业及行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二、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影响因素(辨识)体系构建

基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并结合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特征,全面分析并构建了研究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较为完善的影响因素体系。本文通过对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分析,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并结合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从政府因素、企业因素、教育因素、个人因素四方面考虑,构建出影响因素体系。如表1所示。

(一)政府因素

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政策还不够完善,政府在促进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有成效的政策法规(如:文化旅游业人才定位政策、财政政策、福利待遇社保等照顾政策、法律保障等)可以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宏观管理程度,正确引导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发展方向,最大程度上为文化旅游业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以正向促进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的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是保障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利措施,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有利于监管力度的重要性。

(二)企业因素

旅游企业作为文化旅游人才这一特殊群体不断成长的载体,依靠市场调节企业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的程度不高,而合理的人才流动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新陈代谢,同时高层次、专业型文化旅游等人才的引进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从人才需求角度来看,文化旅游企业作为一个服务性企业,其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特点,要求企业在人才使用、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职业规划对文化旅游人才的管理进行规范,以解决文化旅游人才在为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对企业晋升制度的不满、对自身职业发展空间不明等,从而保证文化旅游人才的利益,提升人才对企业的满意度,促进文化旅游人才的建设。旅游企业形态和运行的多元化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从不同层面满足文化旅游人才的需要。

(三)教育因素

由于文化旅游者参与旅游目的的不同而导致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更强,这就要求对文化旅游人才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在培养专业型、高层次等文化旅游人才中担负重任。以教育基础设施为载体的高职及本科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活动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效率和速度;多元化的师资结构、完备的人才培养方式关乎着整个文化旅游人才的质量要求、能力要求和数量要求。通过政府、学校等多重途径加大对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开发其潜能,获取符合文化旅游发展的专门人才,这对于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缺乏人才的云南省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四)个人因素

作为文化旅游的消费者,由于其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差别及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的不同,会潜移默化影响着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消费行为。文化旅游人才专业素养、道德素质以及文化旅游消费者在参与旅游过程中的行为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进而,如果文化旅游消费者在体验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表现较高的文化素质,则会增强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在建设文化旅游人才队伍过程中的自觉性,刺激文化旅游人才在培训、从业等过程不断发展中,从而适应内外部环境的不同对人才培养造成的影响,为文化旅游人才的建设提供的发展空间。

三、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一)ANP因素识别方法(方法简介)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是萨蒂(Saaty)教授于1996年提出来的一种综合多目标的决策方法。网络分析法在运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各元素内部反馈、支配和从属等不独立关系。在调研中发现,尽管网络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广泛,但是应用于文化旅游业的文献却很少。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策略涉及政府、企业、教育、经济、个人等因素,尝试运用ANP对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策略进行优选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二)关键因素识别与分析思路

1. 构造判断矩阵

首先确定目标、准则。通过对决策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辨识,界定决策目标、决策准则,和子目标。

其次构建ANP网络层次。根据上一步确定的目标、准则,确定准则层之间及准则内部的影响关系,并将其转化为网络结构。设ANP结构的控制层中有元素Q1,Q2,…,QN,控制层下,网络层有元素组C1,C2,…CN,其中Ci中有元素ki1,ki2,…kmi,…(i=1,2,…N),以控制層元素Qs(s=1,…N)为准则,以Cj中元素kj1(l=1,2,…,nj)为次准则,元素组Cj中元素按其对kj1的影响力大小进行间接优势度比较,即构造判断矩阵:

這里Wij的列向量就是中Ci中有元素ki1,ki2,…,kini,…(i=1,2,…N)对Cj中元素的影响程度排序向量。若Cj中元素不受Ci中元素的影响,则Wij=0。

2. 构造超矩阵

将所有网络层元素的影响程度排序向量矩阵组合,可构建在QN准则下的超矩阵,记为W:

W=w11 w12 … w1Nw21 w22 … w2NwN1 wN1 … wNN

3. 构造加权超矩阵

这样的超矩阵共有n个,它们都是非负矩阵,超矩阵的子块wij是列归一化的,但W却不是归一化矩阵。因此以QN为准则,在QN下各元素集对准则Cj(j=1,2,…,N)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

如果一个元素集与Cj无关,则其对应的排序向量分量为零,由此可以得到相应的加权矩阵:

B=b11 b12 … b1Nb21 b21 … b2NbN1 bN1 … bNN

4. 极限相对排序,获得最终排序结果

对超矩阵W的元素加权,得W=(Wij),其中

Wij=bijWtj(i=1,2,…,N;j=1,2,…,N)

则W为加权超矩阵,其列之和为1,也称为列随机矩阵。

极限相对排序是对超矩阵的极限运算,综合集成了元素组之间,元素组内部元素之间存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作用,可通过W∞=■计算得出。当计算到一定幂次s时,W∞的每一列趋于相同,此时可近似认为W∞的第j列元素在控制层准则下网络层各元素相对于元素j的极限相对排序。

(三)关键因素识别与分析

1. 确定模糊矩阵

为了全面系统的识别出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本评价体系选取云南各旅行社、省内旅游者、省外旅游者等各领域30人,将表4中的第二层元素提炼出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各领域进行单因素评价,通过对调查文件进行回收、整理、统计可以得到如表4所示的结果。

2. 确定各要素权重

以元素组C1中的元素c11的影响程度为次准则,元素集C中的元素c11,c12,c12,按照其对c11的影响大小进行间接优势度比较,并应用三角模糊数构造互补判断矩阵,引入风险评价小组对指标的评价,最后利用FANP计算出权重向量W。

(四)进行灵敏度分析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可以发现其最大数值对应的等级即为个人因素。因此个人因素对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较大,其对应权重为0.2963。此外,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受教育影响也较大,通过权重计算得出的结论与专家们的主观上相一致。同时,政府因素和企业因素也是影响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

(五)评价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个人因素和教育因素占据较大权重,对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更为关键。具体落实到各二级要素层,由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对于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影响因素来说,其中从业者素质、旅游者行为及师资结构又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事实上,以上方面均是影响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

从我国政策引导方向与社会对文化旅游人才需求导向出发,参与到旅游过程中主体、课题的行为逐步成为影响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在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和政府、企业、旅游者之间搭建起和谐的共赢关系,促进异质性和互补性资源的共享与转移,保证正确对待文化旅游业人才在道德素质、专业素养等问题,本文对影响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可能存在的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应用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侯兵,黄震方,陈肖静,范楚晗.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空间认知分异——以南京都市圈为例[J].旅游学刊,2013(02).

[2]张建宏.基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旅游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15(07).

[3]杨伯儒.新生代知识型员工个人职业价值的界定和辨识[J].价值工程,2017(08).

[4]张玉蓉,张玉玲.创意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发展路径研究——以重庆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2(09).

[5]钱兴成.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

[6]Bob Mckercher. The Future of Tou

rism Education: An Australian Scenariol[J].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2002(02).

旅游旅游旅游范文第3篇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和现状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1、交通和区位优势

**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境西部,地理位臵优越,距北京、天津各约225公里,距承德市区约50公里,距宽城县城仅22公里,国家级承秦出海路贯穿全乡,宝清旅游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乡,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生态和资源优势

**乡林果资源和林木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71.2﹪,占全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尖宝山、平顶山等山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具有“北方桂林、塞外三峡”之美誉的蟠龙湖、清河两大水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二)**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把乡村旅游业作为拉动需求增长、提高乡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来抓,多措并举、狠抓落实,

1 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步伐。始终坚持“开发两头带中间、统筹辐射促周边”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清河谷生态休闲旅游园区”为定位,坚守“科学保护、重点开发、突出特色”的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生态和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旅游产品,催生了一系列以生态度假、景区休闲、民俗景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

1、生态农家游

生态农家游以生态休闲山庄和精品采摘园为依托,形成集观光度假、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体验项目。生态休闲山庄的典型代表是省级生态旅游五星级乡村酒店塞北江南山庄。此外,依托生态农业、山场森林资源的绿色综合农业生态宝山山庄正在建设中,楠山休闲渡假山庄和悠然休闲度假山庄即将投入运营。太阳沟采摘园和塞北江南采摘园在2012年完善多品种、多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将于2013年继续打造“尖宝山百亩优质果园”、“掉子沟特色采摘园”两个精品采摘园建设。

2、景区休闲游

景区休闲游以蟠龙湖(潘家口水库)景区为依托,充分挖掘水库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接待体系。游碧波水库,赏湖光山色,吃地道农家饭,到清河口村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附近区域游客的首选。清河口村农家院也已集中连片,2012年被承德市评为十大最具魅力的旅游乡村。

3、观光民俗游

2 2013年继续推进极富民俗特色的**村新民居建设,年内完成50户新民居建设,使其形成民居景观;加快推进清河景观建设工程,年内在**段修建3道迎水坝,形成1.5公里的汇水面,沿宝清公路路沿两侧种植花卉,形成“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新景观;中远希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万续建10个观光大棚在今年年底完工。

二、**乡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创新意识不到位,开发模式相对单一

乡村旅游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增长知识、增强体质等多种功能。但是目前**乡乡村旅游产品单

一、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上,主要内容仍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春天赏花、秋天采果”等传统单一模式,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少,加之缺乏一些大型的娱乐活动,这使得乡村旅游活动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于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后劲。

旅游商品开发深度不够。目前,**乡所谓的旅游商品,还只是最初级的农业果实等,缺乏深加工、缺少新理念,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2、基础设施不到位,设施配套不健全

**乡是农业为主的乡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比较简陋,相当一 3 部分的农家院的客房、餐馆等食宿条件较差,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主的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此外,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尚不健全,众多游客带来的大量不可降解的废弃物质难免会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

3、服务接待水平不到位,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乡大多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为当地村民,多数未经过专业旅游培训,文化素质和旅游专业素质相对不高。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他们不仅难以准确揣摩旅游者的心理,提供使游客满意的旅游服务,甚至会与旅游者发生冲突,从而使游客的旅游质量大打折扣,有些时候游客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使乡村旅游的形象受到损害。

4、政策法规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旅游基本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经营者的经营,游客权利的保护均缺乏法律的依据。在管理体系、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建设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宽城县、**乡旅游协会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发挥出协会对乡村旅游市场的引导、规范和带动作用。致使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到位,也给本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三、**乡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4 乡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形成全乡办旅游的局面。

针对**乡紧紧围绕蟠龙湖旅游经营开发的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并举的科学可行、简便易懂的**乡旅游评价标准。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全乡旅游接待证制度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考评、公示制度,保证经营户规范经营。切实发挥**乡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引导作用,力促乡旅游协会尽早发挥作用。

2、投资多元,借力发展

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办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要政府投入。乡财政每年列出一定的专项经费,设立乡旅游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介等,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作用。二要市场化运作投入。市场化运作需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乡政府应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有形资源和特许经营权、政策等无形资源变成旅游经济发展的资本来运行,制定政策,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经济发展。三要积极对上争取投入。千方百计争取旅游发展政策性资金,争取水利、交通,包括公路“村村通"工程、扶贫等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与发展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增加投入。

3、配套完备,保护环境

5 着力规划好乡内道路交通系统,并完善停车场、公厕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旅游点环境的净化、美化工程,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指导和扶持乡村旅游经营户做好污水排放、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制定旅游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建章立制、付诸实施,努力营造“碧水、绿地、蓝天"的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做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培育人才,提升素质

结合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开展村民环保素养和文明素养培训,改善村民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开展旅游经营管理、职业道德与基本常识培训,培养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人才,进而扶持一批经营信用好、经营效益高、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乡村旅游户和园区企业组织;开展特色农业技术知识培训,大力加强农业生产的改良与改进。切实加强对旅游从业村民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村民素质,激发村民办好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村民办好乡村旅游的能力。

5、打造精品,树立品牌

在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方面,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如宝山山庄建设中增加真人CS等娱乐项目,在清河口村积极引进企业打造私人游艇俱乐部。

在乡村旅游购物方面,鼓励、支持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经 6 营。倡导和推进“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打造精品农业。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及诚信规范的乡村旅游购物商店,不断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更多实惠。

在饮食文化方面.要突出传统地方特色菜、农家菜,通过旅游传播**乡的饮食文化。配合规模化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打造成有区域特色的饮食品牌。如继续扶持润毓野猪养殖有限公司推出野猪养殖观光和围绕野猪菜肴推出特色餐饮。

6、加大宣传,提升品牌效应

乡政府要大力引导旅游经营者转变认识,提高专业水准,学习先进的促销策略,充分利用报刊、电台、影视、广告、博览会、交易会、互连网等多种形式广泛的宣传,同时加强与旅行社的接洽与合作,在节假日推出亲子游、浪漫双人游、全家乐等促销活动,突出“品牌化"经营。

旅游旅游旅游范文第4篇

摘要:旅游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城市化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对国内有关旅游城市化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别从旅游城市化的概念界定、动力机制、模式及特征、影响以及旅游城市化的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旅游城市化;研究综述;中国

旅游城市化起源于福特制(fordism)时期的高工资和大众消费,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即后福特制(postfordism)时期的大众享乐消费(mass consumption of pleasure)的兴起[1]。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城市环境的全面改进及城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在原有经济、文化、交通、政治等功能之外,旅游功能日趋完善。可以说旅游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城市化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

一、旅游城市化的概念界定

“旅游城市化”(tourism urbanization)是Mullins最早提出的,他认为,旅游城市化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城市观(注重享乐,pleasure)的一种城市形态,是一种建立在享乐的销售与消费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1]。国内已有学者对中国的旅游城市化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旅游城市化概念进行了界定。黄震方将旅游城市化定义为:旅游区非城市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聚集,旅游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作用逐渐增大的现象[2]。王冬萍认为,旅游城市化是以旅游的发展带动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积聚和扩散,从而带动城市地域的不断推进和延伸的过程,它包括使城市规模扩大和使城市质量提高两方面内容[3]。李鹏在黄震方等人定义的旅游城市化概念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旅游城市化还包括旅游景区景点的人工化和城镇化倾向[4]。陆林从城市化角度,认为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从消费的角度看,旅游城市化是指为满足人们由传统的日用型消费向现代享乐型消费转移,提升城市功能的过程。旅游作为现代享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的城市化过程是一种新的城市化模式[5]。朱竑界定的旅游城市化不仅仅是旅游业促进城市发展的一种结果,更主要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趋势和演变过程。包括:(1)旅游城市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旅游向城市集中、城市的旅游功能日益增强和城市旅游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2)旅游城市化是城市旅游角色的变化,是城市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综合体转化的过程;(3)旅游城市化也是旅游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一个动态过程[6]。李璐芳则在王冬萍所定义的旅游城市化概念基础之上,进一步对旅游城市化的含义作了如下描述:将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城市的旅游功能,促进城市建设,繁荣城市经济[7]。安传燕将旅游城市化定义为:把旅游作为一种推动人类社会经济转型、社会变迁和文化重构的动力来促进区域城市化的一种过程和现象。内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城市的景区化和景区的城市化 [8]。

二、旅游城市化动力机制

黄震方将旅游城市化的形成机制总结为以下几点:(1)城市化进程的带动;(2)城市本身的载体作用;(3)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行为;(4)政策机制;(5)旅游业的发展和交通设施的完善 [2]。李鹏从内在拉动力和外在驱动力两个方面对旅游城市化动力进行了研究,认为旅游活动在本质上符合城市化进程的内在动力和规律,具体来说,旅游需求拉动旅游城市化,旅游供给推动旅游城市化。一系列旅游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也促进了旅游城市化进程。此外,与旅游相关的活动以及旅游行业本身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4]。丁娟以九华山为例,对当地旅游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旅游城市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除了城市化进程的带动因素外,旅游城市化形成的动力机制还包括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和偏好、政策制度以及区位交通等因素[9]。吴国清认为,城市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旅游城市化的进程。一方面,城市的食宿、娱乐、休闲、通讯、购物等设施比较发达,为旅游活动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受闲暇时间、经济支付能力、交通等因素影响,多数城市居民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仍将目标锁定在城市或城市近郊[10]。

三、旅游城市化模式及特征

李鹏将中国的旅游城市化模式总结为黄山模式、曲阜模式和以武陵源为代表的旅游景区景点城市化现象。他认为,黄山作为一个由旅游催生的城市,代表了为旅游活动提供支持的一类城市,其旅游城市化进程极具典型性。曲阜的旅游城市化与黄山模式不同,从时间上看,曲阜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呈现出一种共生关系;从空间上看,在曲阜城市就是旅游地,旅游地即城市,景区景点则分布在城市(旅游区)内部,曲阜旅游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他还从武陵源这一景区景点城市化现象的典型例子中,概括出了这一现象产生的一般原因:包括经济利益驱动,景区景点行政管理条块分割,行政支配旅游经济,景区景点与居民村落连为一体,以及当地居民对景区景点的依附关系[4]。

吴国清将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总结为多核心+网络化模式,作为中国城市化发育最快的地区,长三角已初步形成了由多城市区连绵而成的多核心城市密集地域系统。同时,一个网络化的经济环境和地方政府间关系正在逐步形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国内区域性合作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区域旅游必然会形成区域内城市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态势,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亦使得区域内的旅游经济中心趋于分散化[10]。

四、旅游城市化实证研究

王冬萍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分析了旅游城市化现象在吐鲁番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为旅游城市化可以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质量提高。旅游城市化使吐鲁番城市地域扩大并延伸,推动了吐鲁番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吐鲁番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城市特色的鲜明化[3]。

朱竑以桂林为例,指出旅游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化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认为城市旅游化是城市旅游供给方面为迎合旅游需求做出的适应性举措。随着大众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化,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享受城市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文化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完善的综合服务配套,人们的这种需求带动了旅游城市化的进程;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到来,在服务设施的使用上,市民与游客发生了冲突,城市原有的比较优势弱化。因此,城市就需要进行旅游化建设,为旅游发展做好必要的改进和完善(如在城市的标示系统、城市的人性化服务设施配套、城市的风貌保护等方面),提升城市的旅游功能,优化城市的旅游形象。同样,旅游城市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城市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接待地和旅游目的地转变的过程,而城市的旅游化建设则是城市为了树立和强化旅游目的地形象而采取的必然措施。桂林的旅游“城市化”正是桂林城市“旅游化”的必然结果。而桂林在完成了城市的旅游化建设之后,随着城市形象的极大改观,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旅游的城市化[6]。

焦华富以九华山为例,分别从经济影响、社会生活影响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对旅游城市化的居民感知进行了研究,指出九华山居民对旅游城市化经济方面的正、负影响都有明显的感知,主要包括: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个人收入,提高房地产价格,导致物价上涨。在社会生活影响方面,当地居民对旅游城市化的正面影响感知强烈,而对其负面影响感知相对较弱,多数居民认为旅游城市化对其生活设施、教育环境、医疗条件以及娱乐活动设施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当地知名度,促进居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只有少数居民认为旅游城市化破坏了当地的淳朴民风,甚至导致犯罪率上升。在环境影响方面,居民对旅游城市化的正面环境影响感知较弱,但对其负面影响感知强烈,尤其是对人文环境的感知更强于对自然环境的感知[11]。

李璐芳对大连市旅游城市化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旅游已成为大连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与此同时,大连旅游城市化进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城市化的推进使大连本地人不断被边缘化;城市化的推进使大连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城市规划存在不合理因素等[7]。

吴国清认为,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趋势是以城市为依托,实现沪宁杭旅游互动是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旅游城市化将成为必然[10]。

葛敬炳对丽江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与传统的工业城市化相比,丽江旅游城市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1)在城市性质和功能上,丽江由工商业城镇逐步向旅游城市转变;(2)在城市空间结构上,丽江城区逐步演变成以大研古城为重心呈“扇”形发展;(3)在城市建设用地上,旅游业用地增长迅速,大量城市绿地被侵占;(4)旅游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丽江人口城市化过程,旅游业成为丽江市居民就业的主要渠道;(5)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丽江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超常规发展。丽江旅游城市化机制包括:资源比较优势、地方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参与以及旅游消费。葛敬炳认为丽江的旅游城市化是一种典型的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化现象[12]。

五、旅游城市化的影响

朱竑指出旅游作为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已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同时,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旅游与城市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6]。李璐芳认为,旅游城市化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功能,优化城市的文化氛围,并且是城市再生的重要动力[7]。

李芸分析了旅游城市化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城市化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城市用地剧增,不断蚕食和破坏风景名胜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旅游环境和景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现代城市景观与旅游整体环境意境不协调[13]。

黄振方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分析了旅游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问题,例如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淡化,以城市开发代替旅游开发,建设性破坏比较严重;旅游资源产权不明晰,开发利用不合理,缺乏整体协调机制;不当的游客行为和旅游活动使旅游资源与环境质量下降;景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和保护力度不大等[14]。

六、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促进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城市化已逐渐成为多元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模式。但从国内现有研究成果看,旅游城市化研究尚处于探索中,研究内容侧重于旅游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负面影响及对策。与旅游城市化的发展实践相比,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旅游城市化概念尚处于构建之中,还未形成较完善的旅游城市化概念体系,研究领域较分散,研究内容不够丰富,尚未凝炼成明确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近年来,中国出现不少因旅游业而兴,或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旅游城市,这些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旅游城市化特征和机制值得关注。在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旅游城市化对于城市化进程和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范围内,重点研究旅游城市化在促进城市就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投资,带动区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要加强旅游城市化的国际比较研究,充分借鉴、利用国外旅游城市化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成果。目前,国内学者对一些典型的旅游城市很少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少数旅游城市的实证研究也只是涉及到旅游城市化动力机制、模式、影响和发展对策等单一方面。加强实证研究有利于旅游城市化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有利于旅游城市化概念体系的确立,有利于中国旅游城市化理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陆林,葛敬炳.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研究,2006,(4).

[2]黄震方,吴江,侯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2):160-165.

[3]王冬萍,闫顺.旅游城市化现象初探——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5):118-122.

[4]李鹏.旅游城市化的模式及其规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4,(4):97-100.

[5]陆林.旅游城市化: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J].旅游学刊,2005,(4):10.

[6]朱竑,贾莲莲.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桂林案例[J].经济地理,2006,(1):151-155.

[7]李璐芳,谢春山.旅游城市化现象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166-167.

[8]安传燕.旅游城市化内涵及动力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2008,(8):223-224.

[9]丁娟.山岳型旅游地旅游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以九华山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6).

[10]吴国清.区域旅游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区域化研究——兼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旅游互动[J].地理研究与开发,2008,(1):51-55.

[11]焦华富,丁娟,李俊峰.旅游城镇化的居民感知研究——以九华山为例[J].地理科学,2006,(5).

[12]葛敬炳,陆林,凌善金.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9,(1):134-140.

[13]李芸.旅游城市化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1,(3):22-25.

[14]黄震方.发达地区旅游城市化现象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问题探析——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1,(5):53-57.

[15]罗彦.滨海地区旅游城市化发展模式探讨与深圳借鉴[J].特区经济,2010,(3):145-147.

[16]张建庆,李晓光.长三角旅游城市化发展背景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6):98-100.

[17]梁继超,钟扬,赵耀.浅谈桂林的旅游城市化[J].中州大学学报,2007,(2):38-39.

[18]苏建军.基于旅游城市化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研究——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84.

[19]张玲.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化[J].网络财富,2009,(4):61-62.

[20]徐娥,钟伟,王玉玲.乡村旅游地城市化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10,(7):149-150.

A Study Review on China’s Tourism Urbanization

GAO Jing-ting,LI Guo-yin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 and Tourism,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4,China)

Key words: tourism urbanization;study review;China[责任编辑 安世友]

旅游旅游旅游范文第5篇

摘 要:节事旅游作为一项特殊的旅游形式,具有解决淡旺季难题、提高目的地形象、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功能,节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分不开的。本文以具有24年历史的无锡阳山(国际)桃花节为例,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政府、社区公众、供应商、观众、赞助商和媒体等主要利益者的角色定位和诉求,探究其在媒体舆情、公共基础设施、噪声污染、区域重点项目推进和供应商合作关系等方面存在的利益矛盾,提出政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提高基础设施、执行阳山桃花节产品政府采购体系、发挥社区居民参与能动性、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水平和营造文明观节社会氛围等协调方式,希望为其他地方标志性节事活动的筹办、运营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节事旅游;利益相关者;阳山桃花节

本文索引:杨婕,孙春艳.<标题>[J].商展经济,2021(22):-012.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2.03

节事一词来自于“Event”,有“事件、活动、节庆”等方面的含义,国外学者把节日和特殊事件作为一个整体,即“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简称“节事”。由于节事活动内涵丰富,我国一些学者对节事活动的称谓和理解也不同,如“节庆、特殊事件、节日、节日活动”等。国内对节事活动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节事包括节日、节庆、会议、展览会、体育赛事、公司活动等具有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性发生的特殊事件。狭义的节事指各种节日和庆典,包括各种传统节日以及经过策划创新而人为“制造”出来的各种节日,但不包括各种会议、展览等,与其他会展子元素共同构成会展MICE(Meetings,Incentives, Conventions, Exhibitions/ Event)概念。本文探讨的节事作为节庆、节日、庆典、体育赛事等具有特色、非日常发生和日常体验的特殊事件。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特大型节事活动,以及青岛啤酒节和乌镇戏剧节等标志性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目的地借助節事活动吸引游客、塑造目的地形象、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和促进产业链发展。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取决于各相关利益体之间的协调合作和互动,因此分析节事活动相关利益主体的定位、利益诉求、冲突和协调方式,对于节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1.1 节事旅游

Getz作为国际较早研究节事活动现象的学者,认为节事活动与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密不可分,可以在激发游客潜在需求、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的有机组成部分。Getz(1997)把事先经过策划的事件分为八大类:文化庆典、商贸及会展、体育赛事、政治政府事件、私人事件、文艺娱乐、科学教育事件和休闲事件。对于节事旅游的研究最早出现在西方的非旅游专业刊物和专著中,Getz(1997)根据节事活动的规模和重要性,分为特大型活动、标志型活动、重要型活动和中小型活动。国内节事旅游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我国节事活动研究形成一个集中阶段。刘林艳等(2021)通过统计2000—2019年国内外会议、展览与节事领域发表的学术研究对所用的理论、理论来源学科和理论应用程度进行研究,发现节事研究是国内外会展与节事研究的焦点,国内应用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国外则多应用心理学。国内学者郭娟(2010),李静和戴光全等(2021)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节事旅游的品牌效应、经济综合效应、游客体验满意度、公共设施服务评价和文化效应等方面进行研究,标志性和重要性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能给目的地带来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动力,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1.2 旅游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些学者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就是那些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的团体。弗里曼在1984年提出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定义并广为接受,组织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该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国外研究学者始于20世纪80年代,将利益相关者概念引入旅游领域,Caffyn和Jobbins(2003)和Garcia等(2011)主要集中在对旅游规划的影响、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相关者合作等方面。国内学者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于旅游领域的研究始于2000年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持的《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03)》,受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影响,于世宏(2015),余意峰和徐曼玉(2017)等相关学者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节事旅游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节事活动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相关利益主体角色优化、节事活动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节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原则及协调方式等方面。余意峰和徐曼玉以湖北恩施女儿会为例,剖析相关利益主体定位,在充分了解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基础上,促使节事旅游可持续发展。总体来说,节事活动利益相关者主要有主办方、承办方、赞助方、供应商、参观者、志愿者、政府、社区和媒体等方面,在节事活动中各有投入、各有诉求,形成一种依托于节事活动的集聚关系,博弈抗衡,矛盾冲突。因此,如何协调和平衡各相关利益主体,对于节事的成功举办和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无锡阳山(国际)桃花节概况

阳山镇位于无锡西部,隶属于无锡市惠山区,是我国著名的水蜜桃之乡。1997年,阳山镇党委政府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开发无锡太湖大旅游概念,抓住中国香港回归祖国的有利契机,凭借阳山镇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千亩桃花争艳的奇观,于4月2日—10日成功举办了1997年中国旅游——首届阳山桃花观光节。1997年举办桃花节以后,阳山桃花节在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举办,桃花节成为阳山人民的嘉年华,对提高阳山镇的知名度和促进阳山水蜜桃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促进了水蜜桃销售渠道的进一步畅通,极大地缓解了卖桃难问题。桃花节以“花为媒”“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政府搭台,桃农唱戏”的崭新理念深入人心。无锡阳山桃花节第8届起改名为“中国·无锡阳山(国际)桃花节”,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商贸部分名录。首届桃花节,阳山桃经济产值只有近千万元,22年后的第二十二届桃花节,桃经济产值4亿元,阳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67元。阳山桃花节发展成为一个融赏花观景、旅游休闲、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成为惠山人民乃至无锡人民引以为豪的标志性盛大节事活动。

3 无锡(阳山)国际桃花节主要利益相关者角色分析

无锡(阳山)国际桃花节主要利益相关者角色分析,如图1所示。

3.1 当地政府——节事的需求者与引导者

政府在节事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历程为起步阶段由政府主办承办,发展阶段为政府牵头,社会参与,政府主办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目前已步入相对成熟阶段。阳山特定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宜水蜜桃的生长,首届阳山国际桃花节1997年由阳山镇党委政府主办和承办,首先,受地理位置相对闭塞,交通基础配套设施缺乏,营销渠道匮乏等因素影响,阳山桃农“卖桃难”的现实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次,围绕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抓住中国香港回归祖国的有利契机。最后,凭借当时阳山镇独有的千亩桃花争艳奇观。鉴于此,阳山镇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地预见水蜜桃对阳山人民的重要性,抛弃了优先发展工业,以GDP指标衡量成绩的惯性思维,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作出重大的战略调整,开始从阳山实际出发,周密规划水蜜桃特色农业发展战略。

二十四届桃花节的成功举办,阳山实现了三大步跨越。首届桃花节至2007年第十一届,以桃花为媒,以节会友,销售水蜜桃,使阳山人民尽快富裕是主题。2008年第十二届至2013年第十七届,着力人文孕育,注重品牌保护,使阳山人民小康是中心。2014年第十八届开始,进入转型提升,增添体育+旅游元素等是桃花节不断充实的新举措。阳山桃花节走出了一条休闲旅游促增收,宾客云集蕴商机的崭新之路,以节会友,传递桃乡的醇厚与热诚,增进了解,广交朋友,阳山成为一个春花、夏绿 、秋桃、冬浴四季乐旅的养身乐园。

3.2 社区公众、供应商——节事活动的生产者

节事活动的生产者涉及多方面,依据每项节事活动的举办规模、举办主题和举办内容等,生产者有主办方、承办方、工作人员、供应商和社区公众等。阳山桃花节的诞生正是因为阳山镇当地社区居民遇到卖桃难的问题,亟需有组织管理者搭建平台,拓宽营销渠道,提高阳山水蜜桃销售量。首届阳山桃花节,阳山桃经济产值有近千万元,22年后的第二十二届桃花节,桃经济产值4亿元,阳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67元;2014年,阳山水蜜桃跻身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数十倍的增长,让阳山镇居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举办桃花节得到的实惠。受益于阳山国际桃花节品牌节事效应,每年桃花节期间,仅葫芦谷农家乐街区,当地社区居民就可以人均创收数万元。同时,利用历届桃花节累积的成熟的水蜜桃品牌效应,拓展水蜜桃产业链,阳山镇残疾人桃文化创业示范基地,在发展桃木工艺品的道路上,将社区周边残疾人组织起来创业,深得社区公众和节事活动参观者的称赞。阳山桃花节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为节事活动提供所需的设施设备、物料资源和专业服务等,尤其是阳山桃花节在发展过程中,已从起初单一的节事活动发展成为集体育马拉松赛事、定向越野赛、摄影大赛、画展、艺术节和桃树认养、植树活动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科技、招商恳谈等地方标志性节事活动,组织运营和管理背后离不开官方和市场运营的各类硬件和软件供应商。

3.3 观众——节事活动的消费者

节事活动的参观者(观众)数量是衡量节事活动举办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观众参与节事活动的意向和行为忠诚度也是决定节事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阳山桃花节在二十四年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参观者的数量增加,参观者类型的多样也是阳山桃花节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体现,参观者类型从最初的赏花爱好者,到后续的马拉松爱好者、亲子家庭、投资客商等,皆凸显出阳山桃花节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由最初的促进阳山水蜜桃经济发展,到发掘阳山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以节扬名,着力推介阳山桃文化博览园,建设文化桃园,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以节富民,开展经贸活动的快速发展阶段,再到近年围绕打造特色蜜桃小镇总目标,坚持“三农+”与村富镇强并举,倾力打造农村改革示范区、乡村度假目的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的阳山案例。

3.4 赞助商和媒体——节事活动的外部推动者

赞助商和媒体是节事活动发展的重要助推剂。赞助商给节事活动提供各类实物和非实物的赞助,节事活动给赞助商提供品牌认知,创造营销机会;媒体给节事活动带来社会关注,节事活动给媒体带来经济效益等。在首届阳山桃花观光节前,阳山镇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新华日报、无锡日报、江苏省电台、无锡电视台、华东旅游报50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对阳山桃花节进行通讯报道宣传。发展至今日,阳山桃花节紧跟时代发展脚步,除了传统的宣传方式外,还融合了短视频创摄大赛、“无锡美丽阳山”网红短视频赛事直播造势、网络粉丝体验活动等新型线上媒体和自媒体等传播渠道,契合现代人民的消费理念,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提高阳山桃花节品牌知名度。赞助商的数量和品牌知名度随着阳山桃花节节事活动内容的丰富和知名度的提高,也在不断优化中。

4 主要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与现存问题分析

4.1 节事活动主办方与新闻媒体——媒体舆情报道

由于不同利益者之间存在各自不同的诉求,所以节事活动运营管理中会遇到利益对立情况。以阳山桃花节举例,各类新闻媒体在节事活动举办前夕、举办过程中和落幕后皆希望可以在第一时间线上线下报道节事活动相关情况,提高阳山桃花节知名度。然而,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广泛运用,某些媒体会发布一些与节事活动事实不符的信息,如受天气等原因影响,桃花提前绽放或者花期延迟,阳山桃花举办日期与官方公布日期有所调整,某些媒体发布的桃花节举办日期仍为原定日期,使观众和供应商误解,从而给阳山桃花节的品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济纠纷和名誉损失。

4.2 节事活动主办方与社区——噪声污染和交通堵塞

节事活动举办期间,往往会带来噪声污染、垃圾增加和交通堵塞。阳山桃花节与其他节事活动相比,为期一个月左右,具有举办期长的特点。近年来,随着马拉松等体育赛事的同期举办,参与观众增多,部分社区民众对于举办期内的交通管理、交通拥挤和噪声污染等都存在意見,虽然政府会提前进行交通管制,但受举办期长和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未与节事活动规模发展相匹配等原因影响,阳山桃花节节事活动主办方与当地社区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

4.3 节事活动主办方与政府——龙头项目缺乏发展支撑力

阳山作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近年来受阳山桃花节的节事活动品牌效应影响,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如融创阳山会客厅项目、中国国家地理·阳山超级营地项目,但目前皆因种植自然保护生态红线限制了项目的落地推进。文旅项目、酒店项目推进不畅导致阳山旅游产业季节性强、体验度低、过夜率低等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进而影响阳山桃花节的可持续发展。

4.4 节事活动主办方与供应商——双方缺乏稳固战略合作关系

阳山桃花节的供应商不仅希望通过提供人力和物资来获得相应报酬、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声誉,还希望能与阳山桃花节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然而受相关合约、供应品质等因素影响,主办方会更新和替换某些供应商。相反,供应商也会根据节事活动举办规模、品牌影响等因素来衡量其价值是否满足,从而选择是否长期合作。因此,阳山桃花节主办方需要战略化和可持续化管理阳山桃花节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调查供应商满意度,同时在节事活动举办后,召开座谈会,根据合同等相关内容评价供应商服务质量。

5 主要利益相关者利益对立协调方式

5.1 紧抓省级度假区建设机遇,提高节事活动基础设施

节事活动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紧密合作,多方协同才能有效地处理利益矛盾。我国的节事活动政府运营参与度比较高,阳山桃花节作为无锡市的标志性节事活动,政府在其中扮演了协调联动的主要角色,比如交通基础设施和安保等问题。阳山作为省级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度假区的建设和发展与阳山桃花节可持续发展休戚与共,合作共赢。惠山区政府和阳山镇党委政府应完善旅游度假区功能,以“硬件”“软件”并举+“改造”“升级”并重,建设一级游客集散中心,将慢行系统串联成线,提高旅游厕所品质,增加停车场地布点,提高度假区景区基础设施,开发夜游产品。推动文化、生态、旅游、农业多维融合,精心打造一批兼具文化内涵、生态价值、科技品位、体验感受的特色文旅产品,串联农业观光游、节庆文化游、山水休闲游、红色教育游等热门旅游路线,让参观者(游客)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好的体验。

5.2 强化政府引导职能,发挥市场运营机制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的机制,阳山桃花节组委会除了以签订经济合同等法律手段明确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避免因为经济利益诉求而产生的利益对立外,还可以不断完善公开、透明执行阳山桃花节产品政府采购体系,明确采购各项需求,吸纳优质供应商等。为确保采购环节公开、透明和高效执行,招标相关事宜可以聘请第三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评标专家除了相关行业代表、主办方等外,为选取最佳的采购合作伙伴,社区代表、观众代表等皆应参与到评标环节中。每届阳山桃花节举办后,节事活动主办方需要建立采购商动态评估体系,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建立淘汰机制,以期确保阳山国际桃花节可持续发展。

5.3 发挥社区居民参与能动性,提高节事活动品牌效应

标志性节事活动根据规模大小会成立省、市、区政府牵头的组委会,负责节事活动的全面统筹工作。阳山桃花节作为已经举办过二十四年的品牌地方节事活动,社区居民利益主体组成成员是固定存在的,其支持至关重要,社区居民相较其他利益主体,具有地域性、共同性、互动性特点,因此,组委会在每一届阳山桃花节活动后,发挥网格员作用,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水平,通过问卷和座谈的方式,征询节事活动居民的反馈意见,促进阳山桃花节的可持续发展。

5.4 营造文明观节社会氛围,缓解参观者與社区矛盾

节事活动举办,容易造成举办地噪声污染、垃圾乱扔、交通堵塞等问题,从而引发参观者与社区矛盾。鉴于此,当地政府可以发布《文明观节倡议书》和《文明观节行为指南》,现场组织以志愿者为核心的工作群体,第一现场以身作则,劝诫一些不文明行为。同时,在阳山桃花节相关活动设计中,可以设计相关文明旅游和文明礼仪与节事活动相结合的活动,比如设计相关亲子活动“你眼中的文明美丽阳山”和建立阳山镇劳动教育基地等方式,营造文明观节社会氛围,对阳山桃花节中的参观者与社区居民利益对立协调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6 结语

节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是为了争取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加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沟通、合作、交流,促进节事活动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无锡阳山(国际)桃花节作为案例,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进行了分析,但未对潜伏型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型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进行分析,因此本文的利益冲突分析和利益对立协调方式构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到一些条件的约束,本文分析的主要利益者是基于2020年和2021年的阳山桃花节,搜集到的数据相对有限,对于研究的完整性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Bramwell,B.Sport,Tourismand City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1999,1(6):458-460.

张格格,田迪,章牧.基于灰色关联的节事活动游客参与体验研究——以华侨城文化旅游节为例[J].旅游研究,2021,13(1):59-72.

Grappi & Montanari.The role of social identification and hedonism in affecting tourist re-patronizing behaviours:the case of an Italian festival Tourism Management[J].Tourism Management,2011(21).

刘林艳,张茵,靳杨楠.基于理论应用视角的会展与节事研究述评[J].旅游导刊,2021,5(2):1-34.

Getz,D.Event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M].New York: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1997.

蒋昕.节事活动运营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

Getz,D.& Page,S.J.Progress and Prospects for event tourism research[J].Tourism Management,2016(52).

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J].旅游学刊,2003(5):27-28.

弗里曼.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方法[M].波士顿:皮德曼出版社,1984.

Caffyn,A.& Jobbins,G.Governance capacity and stakeholder intera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coastal tourism:Examples from Morocco and Tunisia[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3(11):224-245.

Garcia,J.,Gomez,M.& Molina,A.A destination-branding model: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stakeholders[J].Tourism Management,2011(33):646-661.

李心合.利益相关者与公司财务控制[J].财经研究,2001(9):57-64.

方碧珊.乡村旅游利益主体均衡机制研究 ——以武夷山市为例[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高嘉鸿.阳山二十二届桃花节纪事[R].无锡:阳山镇党委政府,2019:1-16.

余意峰,徐曼玉.节事旅游利益相关者角色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5):13-15.

蒋晓薇.节事活动利益相关者综合影响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5):63-65

于世宏.利益相关理论下的节事旅游活動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3):423.

和梦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节事活动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以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为例[J].绿色科技,2019(24):293-295.

王红.旅游节事社区参与中的政府角色优化研究——以海南欢乐节为例[J].中国市场,2016(30):196-197.

郭娟.当前我国节事活动发展策略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126-127.

李静,戴光全.节庆旅游动机、真实性和满意度研究——基于集体主义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1):93-98.

旅游旅游旅游范文第6篇

摘要:实现旅游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河南省旅游业的产业化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明显存在着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本项研究从河南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选定旅游教育作为旅游产业化的支撑体系之一,这一目前在我国仍相对薄弱的环节加以研究,提出河南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教育;旅游产业;协调

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的河南省,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这里孕育了5000年灿烂的华夏文化,轩辕黄帝诞生于此,河洛文化形成于此。中国七大古都中河南就占有洛阳、开封、安阳三座。河南省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地下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以“古”、“河”、“拳”、“根”、“花”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成为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旅游业已经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实现旅游产业化,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因素之一。而目前河南旅游业发展中明显存在着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发展不协调,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一、河南省旅游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河南旅游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但真正得到发展却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旅游教育而言,目前,河南省开办旅游专业的院(校)有近50所,其中举办高等旅游教育的学校近20所,约占40%,中等旅游学校近30所,约占60%。担负着培养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的高等旅游院校总的来说数量还不算多,受过高等旅游教育的人才还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每年大幅增长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之间产生了不小的矛盾。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化的发展。旅游教育担负着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大批具有专业知识、技术和岗位职业能力人才的重要任务,为到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提供人才支撑。旅游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有可能在竞争获胜。河南省旅游产业化水平较低,突出问题就是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整体偏低,不能适应河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旅游业是我国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具有高起点、高水平、高速度、超前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河南社会发展、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在吸引外资、赚取外汇、扩大就业、脱贫致富、拉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旅游资源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品位上都位居全国一流水平,但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河南旅游教育在全国整体来看,有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旅游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企业数量多、规模大,而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数量少、质量有待于提高,即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突出。

旅游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质量、教学模式、专业实践、师资水平、旅游理论研究等方面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之间衔接不够。河南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之间的供求关系仍不平衡,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不够,导致旅游人才的有效供给不足,使得我省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集中体现在从业人员的文明礼貌、道德修养、服务意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等方面。

二、河南旅游教育与旅游企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树立现代旅游教育的新观念

随着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地位的确立、巩固和加强,旅游教育的发展前景也非常看好。河南已经把旅游强省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旅游强省提供人才支撑,需要我们树立现代旅游教育的新理念。

要树立“三观”观念,促进协调发展。即树立大教育观、树立开放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观。

旅游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主动争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在政策、人才、资金和物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构建旅游高等教育、旅游中等教育、旅游职业教育和旅游成人教育相结合的立交桥;旅游院校要以开放的姿态走出校门,以至国门,加强与国内、国际有关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掌握旅游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和未来趋势,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旅游教育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成熟理论。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旅游教育与旅游企业的协调发展;旅游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从事旅游专业的行业素质,特别是强烈的旅游服务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旅游教育中不仅要体现出能力教育,还要体现出素质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紧紧围绕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做文章,围绕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积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促进产学相结合,形成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教育担负着培养面向旅游企业第一线、掌握岗位职业技能和能力的高级实用型管理和服务人才的重要任务。把旅游教育推向旅游企业生产和服务中去,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旅游教育在以“必需、够用”为前提的理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应加大实训教学的比例,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紧紧依托旅游行业,充分利用旅游企业的设备设施、条件场地、管理经验、技术力量、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旅游教育服务,为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条件。旅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注意利用旅游院校在理论研究、师资水平、学生生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这种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所在,是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此外,还要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不断提高旅游教育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旅游产业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关键。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相当一部分旅游资源没有被利用起来和发挥作用,资源优势没有变为产业优势,旅游产业化水平还很低。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河南省更是如此,这与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河南省委、省政府已经把旅游业列为河南“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而要托起河南旅游业发展的明天,旅游教育是旅游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支撑因素之一,是河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只有教育发展了,旅游业的发展才会更有希望。只有旅游教育与旅游企业协调发展了,旅游产业化的速度才会加快,河南实现旅游强省的目标才会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何光暐主编 《新世纪 新产业 新增长》[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

2. 张红专 《创新旅游教育 办出专业特色》[EB/OL] http://www.studa.net/2009-10-10/ 2009-4-14

上一篇:联盟活动策划范文下一篇:旅游文化创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