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范文

2023-11-28

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好,接下来,回归比赛。基于一开始对方辩友对于当今时代现状的错误理解下,对方辩友犯下了第一大错误,忽视了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举个例子,现在建了一个大坝,但是大坝的地下漏水了,现在我们拼命地往上面建是没有用的。我方不否认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形成短板效应问题,现在文化传承这一块出现严重问题我们却不管。所以即使文化创新做得再好,文化发展一样只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接下来,对方辩友犯的第二大错误就是您方举出了很多当今时代科技创新的缺失,但是很遗憾混淆了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区别。科技创新侧重于生产力层面等实际问题,而文化创新侧重思想观念创新。两者概念完全不同,并且形成著名的“双轮驱动”效应推动社会发展。所以对方辩友用科技生产力问题来论证文化创新的缺失性显然不妥。但是文化传承缺失严重的现象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因此,还是文化传承缺失更为严重。

最后对方辩友最严重的问题是忽视了文化传承的一个意义所在。在当今时代,我方从一开始就并不否认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并且认同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但是,文化传承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中华民族文化5000千年的历史能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是传承!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下我们中国,就是因为我们祖祖辈辈对一个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

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图景

(一)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比较慢, 起步较晚, 但是我们积极总结经验, 不断反思, 经过长达20多年的蓬勃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各个城市深入人心, 在理论和实践上我国都获得了突出的成就, 并且文化产业在我国人民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和文化、社会的协调。

(二) 成就突出, 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我国,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通过对投入、消费和收益的不断增长展现出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规模。随着改革体制的不断推进, 之后文化产业便被列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之中, 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便有了一定的规模。我们相信, 凭借着我国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化的大力支持、不断融入, 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在不久的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势必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顶梁柱, 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信我们的文化产业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三) 传统文化产业得以实现转型

从时间角度划分, 我国现代的文化产业涵盖好几个部分, 它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业、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为主以及以随着法制改革发展起来的文化旅游业和手机内容产业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我们相信在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下, 我国传统的文化产业和新兴的文化产业势必会协同发展, 高度配合, 走向世界先进水平。

(四) 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发挥带头作用

从世界方位来看,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和信息产业的有效结合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我国紧跟着这一世界性流行趋势稳步向前, 不断提高。在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范畴内, 一些以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网络产品和手机短信业以它们体积小、运输方便以及市场化程度高、提高利益的空间大等特点在我国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 文化产业政策和法规系统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我国相关文化产业法律法规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建立起来。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为前提下, 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但在相关法律法规运行时, 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包括不规范、不健全、不系统等多方面问题, 其具体表现在我国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WTO组织不协调统一, 这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会对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产生很大的阻碍, 所以我们应当当机立断, 迅速解决该问题;并且我国文化产业方面的法律体系并不完备,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有我国制定的文化产业法规体系很被动, 有关部门不是提前制定来应对问题, 而是在出现问题和矛盾之后才开始制定, 在这样一种应急状况下制定下来的法律法规体系就会显得非常的零碎, 这不符合涉及诸多行业的文化产业本身的产业系统, 这样的政策法规是不完整的系统。从整体性来说, 缺乏系统性。这主要体现在集体的群众方面,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造成社区文化非常低, 再加上社区内设备也非常的不完善, 这使得整理系统而言, 缺乏系统性。

(二) 文化产业总体上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 我国文化相关的事业不断增多, 这给很多劳动人口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增加了劳动人口的就业率,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资源分散、不讲效益, 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力图清除这些障碍, 但是并没有太明显的改观。我们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经营单位众多、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 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国家没有形成西方国家那样规范、专业的团队, 所以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 在今后的道路, 我们更应该砥砺前行, 提高我们的专业化水平。

(三) 文化产业人才严重短缺

当今世界, 竞争激烈, 无论是经济领域的竞争还是文化领域的竞争, 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文化产业要想在世界上占据领先的位置, 就需要加强文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但是, 目前为止, 我国文化领域的人才十分欠缺, 文化产业在世界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 必须深入分析, 我国具体缺少哪方面的文化领域建设人才, 为人才培养做出铺垫。 (后边缺东西补充完整)

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有关文化领域人才培养的相关资料后, 对我国文化领域人才的现状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我国文化产业相关人员整体水平偏低, 素质有待提高, 至于专业的文化产业人才, 我国少之又少, 对于管理、创造性复合人才更是欠缺。

1. 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

文化产业离不开生产文化和创造文化, 它对文化领域人才的素质、文化素养和创造能力要求很高。同时,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 在市场上进行竞争, 因此, 它又需要从业人员兼备市场意识, 提升经营管理文化产业的能力。但是, 长期以来, 我国的文化工作者在僵硬的文化体制下从事文化产业, 缺少来自文化市场竞争的刺激和磨砺, 对文化产业的定位不明确, 严重缺乏敏锐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文化产业的能力。总体来说, 我国文化领域的工作人员认知结构单一, 能力不足, 严重缺乏相关的文化艺术素养, 思维过于僵化, 那么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发展的要求。培养具备文化素质、市场洞察能力, 懂得经济又精通文化产业的专业型复合人才, 是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的关键。

2. 缺乏复合型人才

文化产业涉及到的领域较广, 在许多行业都会有所体现。而行业之间又具有开放性和融通性, 因此, 对于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需要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在精通本专业、本领域知识的同时, 也要了解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2002年, 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的高规格、大规模的国际演艺会议暨中国演艺成果展, 此次盛宴邀请了13个国家的63位国际演艺协会代表、内地和港澳台地区200多位演艺经纪机构的代表, 进行了420多项音乐、舞蹈、歌曲等展示。但是, 这次盛宴并没有对我国的文化工作者产生理想的效果, 由于不懂国际文化惯例和规则, 我国的文化团体、集团在会上的表现受到重重障碍, 找不到展示自己的突破点, 没有好好把握这次难得的机遇, 阻碍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而此次盛宴的主办单位, 正是因为具备了市场意识很强、精通文化艺术, 外语流利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他们对我国的戏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缺乏创意型人才

文化产业是一个创造性很强的产业, 离不开为人民群众生产和创造文化。在文化市场中, 创意很强的文化产品最受喜欢和欢迎, 因此, 创造性和创意是一件文化产品成功的关键, 决定我国文化产业的兴衰。所谓的文化创意就是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新的创造力把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以一种新的概念、新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给人以震撼。文化产业创造者沃特·迪士尼就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人才。他的作品“迪士尼王国”是全世界人民向往的童话般的理想王国, 米老鼠和唐老鸭成风靡全球的动画形象。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悠久的历史文明, 灿烂的民族文化, 但是如何使我国的文化长久不衰, 走向世界, 在文化竞争中取得优势, 需要我国加强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培养, 摆脱专业型复合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 才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成为可能。

三、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

(一)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 我国形成了一套文化体制, 这有利于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和实力, 提高它的灵活性。经过改革开放这些年的不断努力, 这利于我国体制的改革, 所以深化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如果没有体制的改革, 我国文化产业可能就一蹶不振, 很难发展起来, 走向全球化体制发展的浪潮。要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保持动力和活力, 必须坚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否则, 我国文化产业很难实现产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 将会在世界发展潮流的舞台上退出, 被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越落越远。。

(二) 实施文化产业集约化

我国文化产业存在很多不足, 比如我国文化产业兴起较晚, 没有夯实的基础, 造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很低。要使我国这种小规模并且零碎分化的文化产业适应全球化文化产业发展潮流, 必须实现集约化, 形成文化产业集团。只有这样, 我国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能力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我国今后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未知数,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三) 运用高科技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

在现如今, 高新技术起了很大的作用, 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只有有效结合起来。然后我国高新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 高新技术的发展带动着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要实现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 必须将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紧密联合在一起。所以, 融合好文化产业和高科技发展, 才能够更大程度的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 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化发展战略

文化产业有有教化社会的功能, 它是一个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一门行业。禁止粗制滥造才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才不会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以高标准、严要求来避免粗制滥放。我国文化产业要想持久的保持世界领先的水平, 就必须促进文化产业水平的提高, 我们就必须以工匠精神生产精工细作, 走品牌发展的道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 经久不衰, 持续发展。

四、结语

全球化给我过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 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 我们的文化产业要紧跟全球化的浪潮。在看到成果的同时也要总结自身的缺点, 这样我国的文化产业才能根深蒂固, 才能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 经久不衰, 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文化产业"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 (1947年) 一书中率先使用的概念。他们特别强调:"文化产业必须和大众文化严格区分开来。文化产业把旧的面熟悉的东西熔铸成一种新的特质。在其各个分支中, 那些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 那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费特性的产品, 或多或少地是按计划生产的。某些分支具有相同的结构, 或者至少说是彼此互通, 它们被置于一个几乎没有差别的系统之中。正是通过技术手段以及经济的和管理的集中化, 这一切才有可能实现"。应该说, 文化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使审美的商品属性昭然若揭, 并使审美生产与消费呈现出规模化的效应。

文化产业, 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

摘要:随着全球化规模的不断增大, 中国文化产业逐渐兴起, 因此, 在这一发展浪潮中, 我们应当去认知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发现自身的优缺点, 并善于总结, 只有这样, 我国的文化产业才能根深蒂固, 超越发达国家水平。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文化产业,群众文化

参考文献

[1] 孙洪斌.文化全球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4.

[2] 张廷兴, 岳晓华.中国文化产业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5.

[3] 张彩凤, 苏红燕.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6.

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一、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对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不难发现,有一部分产业仍然以传统的运作模式为主体,只关注产量的提升,无视自身运作模式以及运作体制的改革和优化,使得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同时内部运作模式以及发展思路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导致一部分生产资源被浪费,生产效率难以得到提升。针对这一现实条件,陶瓷文化产业必须要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绿色发展理念备受关注,这一理念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积极主动为经济新常态提供全新的方向以及视角,保障经济运作能够获得更多的新动力,促进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综合提升。对此,我国陶瓷文化产业也需要注重这一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方向,坚持环境友好型以及可持续发展观,以绿色发展为切入点和着眼点,将丰富多元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内容融入自身的文化产业发展运作之中,保障陶瓷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

二、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针对上文之中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对于我国陶瓷文化产业来说,在调整发展方向的过程之中必须要选择针对性的发展路径,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要求,着眼于新时代背景之下产业改革以及产业调整的具体要求实现针对性的突破,保障自身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从整体上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三、构建完善的发展机制

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为了保障不同工作环节的大力落实,加强内部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我国陶瓷文化产业需要构建完善的发展机制,关注这一发展机制建设的重要地位以及优势,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了解历史责任以及制度完善的相关要求以及责任担当。其中绿色发展理念要求陶瓷文化产业在实践运作的过程之中坚持正确的发展行为,将恰当可行以及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融入自身的日常运营之中,主动抓住各种发展机会,充分利用政府支持以及政府的优惠政策来保证自身获得更多的制度基础以及制度支撑,实现可持续建设和发展。

四、加强质量控制以及管理

对于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来说质量控制以及优化管理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这一产业的发展模式比较简单,存在规模小、零散经营的问题,另外实际的质量标准意识还不够强,能耗较高,严重影响环境建设。对于我国的陶瓷文化产业来说,为了突破这一不足,在实践运作之前必须要注重质量监督以及把控,了解自身发展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坚持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管理目标,严格把控前期的质量关,遵循质量管理认证体系,以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在加强各个生产工艺环节稳定联系的基础之上,将生产监督与内部管理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产品质量,真正的践行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科学发展观。陶瓷文化产业需要了解质量监督以及管理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市场的标准来审核现有的陶瓷产品,保障陶瓷文化产业能够实现自身行为的规范化运作。

五、坚持创新和不断优化

陶瓷文化产业要想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以及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产业本身的不断创新以及优化升级,同时还要了解绿色可持续发展观的相关要求,尤其是人才创新这一关键点。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并设置相关的生产门槛,在降低创新成本的同时充分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保障各个生产环节以及运作环节能够获得稳定的智力支撑以及生产依据。

结束语:

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非常复杂,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为了更好的体现产业发展的新内容、新要求和新标准,陶瓷文化产业需要采取措施及时有效的应对来自于时代发展的挑战,以保证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脱颖而出。

摘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文化产业对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及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其他行业相比,陶瓷产业与文化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为了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陶瓷产业必须要结合文化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实质条件,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思路,以此来实现自身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对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深入探究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我国陶瓷产业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陶瓷文化产业,经济建设,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刘冰峰.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群演化动力影响要素及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商业,2018(20):59-61.

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1.1 丁村“一村两国宝”

丁村位于襄汾县新城镇南5km处, 最著名的当数丁村遗址和丁村民宅。那里保留着明清民宅院落33座, 房舍498间, 存较完整、规模较大, 最早的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 最晚的建于民国年间。民宅以四合院为主体格局, 方位都是坐北朝南, 民宅的建筑上多有人物、飞禽走兽、历史故事等题材的雕刻, 刻工精致细腻, 栩栩如生, 是明清雕刻艺术的精品。此外每间民宅的造型独具特色且风格迥异, 整体布局匀称美观, 把明清建筑风格与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是我国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此外, 丁村遗址作为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之一, 那里出土的各种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对研究古人类学和考古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2 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陶寺村南, 面积300万m2, 它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文化, 年代约公元前2500~公元前1900年。其出土墓葬1 000余座, 挖掘的陪葬品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器的礼器和装饰品, 有石制的斧、铲和刀, 骨制的铲以及一整副猪骨架, 陶寺遗址对复原中国古代阶级、国家产生的历史及探索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历史价值, 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制约襄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

2.1 旅游资源精品度不高, 未进行深入挖掘与创新

精品度不高, 未进行深入挖掘与创新, 这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在襄汾县, 一谈到发展文化旅游业, 想到的就是修建文化博物馆或恢复一些古代建筑, 这些都是传统的文化旅游载体, 已经不再适应现在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文化与旅游两个主体是分开对立的, 当地开发者未能将两者深刻融合, 对一些有重大历史意义且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挖掘深度不够, 没有创新文化资源传播方式和运用文化创意来宣传当地文化资源。优秀的旅游资源必须采用文化创意和多元化的传播方式, 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 并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2.2 开发利用程度不够, 旅游资源知名度低

襄汾县不少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深的文化历史渊源和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但与其他“文化大县”相比, 襄汾对文化资源挖掘的深度不够, 在融合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促进经济转型上仍有很大的差距。据调查得知, 襄汾文化旅游的游客大多是来自附近的城市居民, 临汾市及其蒲县地区回襄汾探亲访友的游客和临汾市各大学校的中小学生, 游客资源比较固定且人流量少, 归根结底还是襄汾文化旅游产业未做好前期宣传, 没有采用创意性方法来发展旅游, 最终未能提高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2.3 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襄汾县在旅游开发中重景点建设、轻服务设施配套, 政府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博物馆和公园的建设, 对游客所需的住宿、交通、餐饮并未做多大的改善, 导致旅游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不足。襄汾县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时, 融资渠道单一, 仅靠政府投入资金远远不够, 民间资本并未介入, 导致很多文化景点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仍很落后, 大大制约了文化旅游的发展速度。

2.4 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偏小, 未形成规模效益

襄汾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缺乏整体宏观布局和长远规划, 即目前襄汾县文化旅游基本是各乡镇单打独斗, 独立开发, 呈现出的是一种模仿性的零碎状态, 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偏小, 未形成集群状态。

2.5 专业人才匮乏, 旅游服务缺乏竞争力

区域性文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才结构性缺乏。目前襄汾县文化旅游产业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结构不合理。既需要一批懂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专业人才, 又需要一批精通旅游市场与营销策划的管理人才, 更需要一批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文化旅游方式与旅游产品的创意性人才。所以, 缺乏对文化、旅游与市场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缺乏专业性讲解的导游, 严重限制了襄汾县文化旅游的发展。

3 襄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3.1 深挖旅游资源内涵, 创新资源利用方式

一要充分发掘襄汾县的文化旅游资源潜力, 开发商业旅游。襄汾县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底蕴深厚, 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 第一, 开发商采取积极行动进行文化资源的普查。找到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传统技艺。第二, 对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进一步挖掘深度挖掘这些资源的背后内涵与历史底蕴, 加强文化竞争力并进一步保护和传承。第三, 采取多元化方式将这些资源生动地展现出来, 发展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要整合文化旅游资源,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单打独斗与孤军奋战往往效果不佳, 只有村村之间、乡镇之间甚至县域之间进行文化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 打造出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 才能吸引广大游客, 才能产生集聚效益与共同发展。此外, 对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完成后, 积极与各大旅行社、酒店等共同建设帝尧之都——陶寺遗址观光游、丁村民居风土游、贾庄张礼观威风锣鼓与汾城古镇赏古游, 让人们切身其中领悟襄汾县的文化底蕴, 同时各景点之间的旅游者一方面享受襄汾县的特色产品和具有独特风味的小吃;另一方面, 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民间艺术的精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三要创新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手段。传统的旅游资源传播手段与载体已经过时, 已经不适应人们多元化的层次需求, 满足不了游客的偏好。现在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当地开发者应当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将文化资源与科技有机融合, 创造性地建立各种主题公园, 创造性地运用3D及4D、5D新型高科技、利用VR技术和幻影成像等情景再现, 让游客真实体验帝尧时期风土人情, 原始人的居住情景与丁村当地的民俗习惯, 着力打造在全县乃至全省具有知名品牌的独特文化精神的现代文化体验基地。设计应开发一整套具有文化意义的旅游纪念品。再如, 完全可以选择具有代表的古村落开展文化创意旅游, 首先, 开发商要有大局意识, 站在全局的角度选取一系列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村落;其次,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每个古村落的建筑风格进行修复与创新。保留当地的风土民情与民俗习惯, 让游客犹如回到过去, 切身体验与挖掘当地的文物价值和文化内涵;此外, 开发商凭借古民居的资源禀赋状况开展各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 游客可以学习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

3.2 拓宽融资渠道, 推动民间资本介入

前面提及了襄汾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仅仅依靠政府的投资和每年产生的效益, 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而这就迫切需要民间资本的介入, 拓宽融资渠道。襄汾县煤炭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 近几年煤炭企业经济不景气, 正在寻找转型机会, 文化旅游产业正好为其提供了机遇。襄汾县政府应审时度势, 抓住这个机遇鼓励煤炭企业开展文化旅游产业, 扩大参与领域, 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民间资本的介入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能够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民营资本参与旅游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旅游档次, 例如饭店、旅行社、购物商店、娱乐设施和各种先进设备的引用, 完全拉升了当地的旅游档次;此外雄厚的民间资本可以修建旅游专线、娱乐场所、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 大大降低了政府的经济负担。旅游业硬件设施对当地能否成功开展旅游文化产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游客只有食宿行方便才有愉快的心情愿意多待几天旅游。因此, 民营资本投入对缓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3 培养和引进专业旅游管理人才

襄汾县专业旅游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士来主导。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旅游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 旅游业专业人才缺口也在不断扩大。当地开发者要培养或引进熟悉旅游产业和管理运作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既要熟悉旅游产业的运作规律又懂得如何进行营销策划, 能够抓准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 整合、创新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全面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为目标, 一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在职教育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另一方面, 应合理引进一批具有管理、营销、旅游策划等方面的人才。打造具有科学性、高效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鼓励校企长久合作, 企业要把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向校方进行反馈, 从而培育出更符合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校企之间应当进行双向反馈, 保证旅游人才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

3.4 提高知名度, 实现品牌化发展

襄汾县文化旅游业的游客主要是县内居民及周边人群, 尽管拥有这么优秀的文化资源, 但因宣传力度不够无法让众人知晓。襄汾县要进一步加强对客源地游客的宣传, 增强宣传的冲击力和吸引力。同时要打破地域限制, 主动寻求和加强区域间文化旅游的合作, 探索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宣传促销模式, 整合区域资源, 形成资源互享、客户互推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此外要加强旅游产品的品牌力, 文化旅游发展必须要加强品牌意识, 对于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 要在提升资源内涵和文化价值, 加强旅游服务方面下功夫, 对于正在开发或还未开发的文化资源, 必须要进行精心规划, 设计出一批让人耳目一新、独有特色的旅游品牌, 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 旅游产业是文化的载体。襄汾县拥有如此丰富且文化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 只要整合特色文化资源, 创新文化资源传播方式, 真正建立自己的品牌, 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襄汾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真正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摘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 襄汾传统工业产业慢慢被淘汰或正在转型, 此时文化旅游产业为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机遇。由于种种原因, 襄汾县文化旅游资源一直得不到深度发掘, 文化产业一直处于低谷中。本文旨在介绍襄汾县众多的文化资源和分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产业,襄汾县

参考文献

[1] 毛巧晖.民间传说的记忆与民间信仰——以山西运城舜帝传说为例[J].民俗研究民间文学.2012 (02) .

[2] 樊小兰.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开发研究[J].2016 (11) .

[3] 王凤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 传承中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 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音乐则是对少数民族风情的反应, 是与民族历史及传统文化相关乎的艺术形式。从音乐的角度来说,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包括民间歌舞、民间歌曲、民间乐器等多种形式, 其中很多民间歌曲都是口耳相传的, 具有极强的社会文化功能, 是一种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但随着流行歌曲的出现, 少数民族音乐整体面临着危机, 因此有关部门对一些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了保护, 在此基础上加工创作, 然后进行传唱表演, 将这种具有社会意义的传统文化流传下去。

(二) 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凭借较高的艺术魅力, 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同时少数民族音乐可以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 让人们关注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地。因此, 少数民族音乐为当地吸引了很多的游客,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地的文化价值, 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研究

(一) 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整合与保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面对数量众多、形式多样、体系混杂、分类不明确、发展水平不齐的局面, 对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进行分类筛选与归纳整理成为推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步。质量的保证, 是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待少数民族音乐, 我们应当“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所以, 相关部门及一些音乐人应将那些较为粗糙、质量不高的小众音乐淘汰, 保留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大众音乐, 以此保证少数民族音乐的整体质量与发展的方向。其次, 可以从音乐的角度尝试将各种音乐形式搭配组合, 对即将消亡的民族音乐进行抢救保护工作, 还可以将其整理出来。

谈到意识到少数民族音乐正在逐渐淡化甚至消亡的问题, 贵州省的有关领导及其部门, 与音乐技术界的人员联手对民族音乐进行了大量的抢救保护工作, 他们将众多的即将消亡的民族音乐整理成数十本集成文本:《贵州民间歌曲选》、《侗族大歌》、《黔剧音乐》等, 并进行系统的传唱表演, 使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贵州民族音乐, 推动了民族音乐的发展。

(二) 寻找新形式拓宽民族音乐的深度———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创新, 是文化长久发展的必要途径, 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民族音乐是不可能永远流传的, 同时, 歌词的粗糙与固有的音乐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 在整合保护民族音乐的基础上, 拓新艺术形式、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民族音乐家们需要思考的内容。音乐与表演、乐器和舞蹈是一体的, 所以可以将音乐与表演、舞蹈等相结合, 开创新的表达方式, 能做到“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例如女子十二乐坊, 是中国一个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中国音乐的乐团, 该乐团之所以能得到专业人士与观众的认可, 一个重要原因是她们将中国乐器与其他音乐融会贯通, 创造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能够在古典美中充分显示现代之美, 以其独特的演奏方式, 为观众带去听觉与视觉上的享受;侗族大歌与侗家的天然乐器———木叶相结合, 保留了传统民族音乐的韵味。

(三) 制定营销宣传方案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 在社会立足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市场, 因此, 一个完善的营销宣传方案尤为重要。一个优秀的宣传方案包括对市场的分析、宣传手段的选择以及一个完美的宣传策略。目标市场就是对观众人群的调查, 民族音乐的类型需要符合这部分人群审美;随着科技的发展, 可以采用海报、电视电台、网络等方式进行少数民族音乐的宣传。

(四) 培养优秀的民族音乐团体与艺术家

音乐的流传, 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艺术, 因此想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得到发展, 就需要有专业的音乐家或团体将民族音乐表达出来, 为后人做一个模板, 起到引导的作用。所以, 要加大对优秀民族音乐团体与艺术家的培养。

结语

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 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需要对传统的民族音乐进行选择, 在整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 最后制定一个完善的宣传方案, 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为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更好发展, 我们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 行动上探索起来, 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摘要:音乐,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起着调节情绪、生活娱乐以及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而少数民族音乐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艺术积淀, 是一种历史与情感相融合的艺术形式。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面对流行音乐的兴起, 人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关注度与兴趣逐渐减低, 不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措施研究

参考文献

[1] 苏军.陕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对策——以汉中市镇巴县苗乡民歌为例[J].北方音乐, 2017, 37 (1) :12-13.

[2] 敖仁, 塔娜.少数民族音乐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达斡尔族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16 (4) :187-188.

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动力。近十年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这条发展道路上,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要求。

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都是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必由之路。应该说,科学把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意义重大。

满足群众需求为己任是二者的共同目标。当前人民群众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文化发展提出了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丰富文化消费的内容形式、创新文化服务的手段载体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显著特点是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特别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之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喷”之势。因此,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是人民群众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增加消费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就抓住了扩大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纵观近十年来的文化建设进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为重要的驱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一体化的加速,文化消费的方式不断发生新的变革,新的文化业态逐渐改变了文化服务的方式,服务形式的升级转型和服务手段的升级转型成为文化发展重要特点。我们可以注意到,将现代信息手段和时代元素融入文化下乡,广泛借助新技术、新媒体搭建新的传播平台,采用先进信息手段拓展文化服务领域和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样,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技为基础,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明显趋势。

上一篇:服务理念口号标语大全范文下一篇:干部工作自纠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