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经济的思考范文

2023-09-20

发展数字经济的思考范文第1篇

况,探求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县委政研室、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农调队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据抽样调查推算,我县2004年农村劳动力达42万人,转移2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6.7%,其中县内转移15万人,占转移劳动力的53.6%,县外转移13万人,占转移劳动力的46.4%,二者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35.7%和31.0%。进行转移的劳动力从性别上看,男劳动力比例高于女劳动力,占总量比分别为57%、43%;从各年龄组构成来看,以青壮年为主体,90%以上的劳动力在16-48岁之间,其中30-39岁的比重最高,占39.4%,其次是20-29岁的占28%,40-49岁的占21.3%,19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占11.3%。县内转移以自发转移为主要方式,主要转向我县的建材、竹木加工、建筑等第二产业和进城镇从事商贸、餐饮等服务业。县外转移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1、由劳动等有关部门和机构直接组织输出;

2、通过劳务市场获取信息外出;

3、依靠乡友和亲属联系外出;

4、纯粹的自发转移。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转移的流向以省外为重点。多年来,我县农村劳动力向省外转移高于省内转移,省内转移只占县外转移总量的8.7%。省外以广州、深圳、珠海、浙江等沿海地区及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为劳动力转移的热点,转向东部沿海地区及大中城市的劳动力占87%,转向西部地区的只占4.3%。如泗里河乡在东莞市厚街镇务工的劳动力就达4000余人。

(二)转移的行业以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体。具体分5个层次:一是集中在广东地区的工业普工,主要从事于工业企业的生产;二是广州、深圳、珠海、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三星级以上宾馆、导游等服务业;三是河南、安徽一带的饼干、制糖等熟食加工业;四是广东、北京等地的建筑业,主要在一些国家重点工程如人民大会堂防漏工程、奥运场馆建设等工地从事泥木工;五是在广州、北京等地开办招待所。

(三)转移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自发性转移是我县农村劳动力跨县转移的主要方式,大部分是依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通过亲属带领、亲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带动、自行外出闯荡等方式进行转移。据对8个劳务输出重点乡镇的调查,通过劳动等部门或机构有组织进行转移的平均值仅为5%。组织者主要以劳动部门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每年组织向县外输出劳动力在2000人左右。2004年我县组织劳动力输出情况单位输出人数输出地域县劳动局跨省就业办、劳动技工学校142沿海地区县劳动局就业服务中心113沿海地区县职业中专195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大中城市通达电脑学校350深圳、广州等沿海地区各乡镇劳动管理站877沿海地区及北京

(四)转移的兼业性不太明显。尽管转移的劳动力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但农业粗放经营的效益低下,加上来回往返费用高,所以即使在农忙季节,外出劳动力也一般很少回乡投入第一产业的生产,转移的兼业性不太明显。劳动力一旦外出,在外务工的时间就较长,据抽样调查推算,外出劳动力的年均务工时间为8.6个月。

(五)参与转移的劳动力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总体来看,我县北部地区转移劳动力比南部地区多。其中马迹塘、泗里河、武潭、大栗港、乌旗山等乡镇是劳务输出的重点地区,泗里河乡外出劳动力占该乡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武潭、马迹塘、乌旗山等乡镇外出务工者均达到各乡镇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8%;灰山港、河溪水、石牛江等乡镇的一些偏僻村也有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县城周边乡镇出县务工者相对较少。

(六)转移的劳动力文化素质以初中及相当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我县外出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部分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有初中文化的占59.2%,高中文化的占18.4%,大中专或中等职业技术以上文化的占7.1%,小学文化的占15.3%。我县劳动力转移情况(据县农调队对100户农户抽样调查推算)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转移,是“不冒烟的工厂”,投资少,见效快,是一种隐形经济。农民外出劳务不仅给自身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促进我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发展数字经济的思考范文第2篇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③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实现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产业高度聚合为途径的、既相对独立而又高度开放的一种经济形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山区经济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县域经济的落后上;必须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步伐。

县域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县级市)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由各种经济成分和不同产业构成的区域经济。④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特点:一是区域性。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具有一个特定的以行政区划为界定的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在这个区域内,因其特有的地理区位,长期形成的历史、人文和特定的自然资源,使得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二是综合性。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

一、

二、三产业各部门。从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看,它既包含城镇经济,又包含农村经济。从经济活动的产业特征看,它囊括了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是开放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网络的发达,县域经济可以突破人为划分的地域和边界,冲破自然条件、地理交通、民族关系等影响,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形成跨区域的经济协作网络,获取区域竞争优势。县域经济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汇合点,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二、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的问题

县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缩影,可以标志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县域经济进步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步伐。这些年来,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就可以看出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战略的关键环节(“五个统筹”是指党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种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即一是统筹中央、地方财政资金支持;二是统筹各种专项资金使用;三是统筹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四是统筹大型集团投资开发;五是统筹海内外募集捐献资金。),是各种政策、要素、产业聚集的平台。同时,县一级作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承担着贯彻党的路线、方

1 针、政策,组织发展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因此,没有县域经济的繁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目前,我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以下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观方面:一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观念还不强;二是干部作风不踏实,工作能力差,办事效率低。一些部门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总体来说,我县近年通过抓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职能管理部门的作风有了明显改善,“三乱四难”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仍有一些部门主动服务企业意识不够强,执政为民观念和科学发展观念淡薄,对非公有制经济重收费轻服务、重处罚轻管理,对企业指导服务的少,收钱罚款的多,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一些工业企业反映,有的部门要么不到企业中去,要么一到企业就收钱罚款,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置之不理,没有真正做到放水养鱼。客观方面也存在四大问题,⑥即:一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包括农田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比如,目前我县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只有南宁至梧州(平南段),平南至容县二级公路(平南段)、平南至武宣二级公路(平南段)建成通车,往北的桂林方向没有二级公路,影响了我县经济的高速发展,俗话说:“路通财通”。虽然现在正在修建的南广高速铁路和几条规划的高速公路从我县经过,但还有一个时间差,总之交通基础设施的滞后影响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政府规划有待完善。发展农村经济要有规模效应,政府规划不到位,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年一品,就形不成规模,价格就上不去,也打不入市场,造成了农村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三是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滞后。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财务。要扩大工商税收的税源,就要繁荣市场,才能吸引外来投资者;四是工业和乡镇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而且工业品种发展单一,产业结构不够完善,产品生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⑦三.加快发展我县县域经济

发展县域经济,振兴我县经济,必须重视和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一是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城镇化。没有城镇化进程的提高,极度分散的经济布局无法使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二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有高效益的产业经济作支撑。非农产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和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工业化,没有高水平的工业化,县域经济成长就缺乏动力。三是县域经济发展并不是必须要弱化农业。在县域范围内,农业和非农业虽然有一定的竞争性,但从长远看,二者存在互补、互促关系,农业是非农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反过来非农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农业发展。四是县域经济发展为县域财政提供财源。繁荣县域经济可以壮大县域财政实力,县域财政又进一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⑧发展县域经济,振兴我县经济,近期必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县域经济的实力。

2 平南县作为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财政支出困难,如何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我认为必须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的升级。县域工业部门中,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没有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实现农村经济工业化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县域经济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是提高农业收入的财源。同时,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为核心,以培植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对产业的全面整合,着力解决结构单

一、布局分散、优势不优等问题,重点打造石峡龙眼、茶叶、家庭规模养殖“三大”产业和烤烟、桑蚕、良种木薯“三小”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并将每个基地与一个龙头企业相连,形成龙头加基地,基地带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另外,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注重抓“新”、“优”、“工”。首先突出“新”,根据我县各乡镇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特点,按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目标,发展市场上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其次突出“优”。按照“人有我优”的原则,发展优质产品,组建优质产业;再次突出“工”,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壮大实力的原则,发展规模化园区,使优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大幅度提高,品牌越来越亮。目前我县的油柑果、荔枝、龙眼、蜜枣等农产品已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我县的品牌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振兴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收入。

⑨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夯实县域经济的物力

县域经济要坚持工业围绕农业办、农业瞄着工业干,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培育龙头企业,实行工业链条,形成龙头带动基地、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坚持“工业立县、兴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培植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要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要发展壮大现有的重点企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园区,并通过招商引资,采用“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等办事制度,吸收外地客商来本地投资。

工业园区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点,是县域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承接项目的最佳平台。加快园区建设,实现产业的集中连片,既能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又利于污染的集中治理,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因此,壮大县域工业,工业园区建设是重中之重。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现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我县域已建或在建的工业园区有五个,分别为平南工业园(含临江产业园和丹竹工业园)、大安返

3 乡农民创业园、平山返乡农民外向型创业园、江南现代综合物流园、江北农林产品加工物流园等产业园区,其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基础设施都相对较好,但客观地看,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缺乏大项目、大产业支撑,还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提高水平。一要着力改善园区的硬环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先期投入总量大、周期长、见效慢、资金筹措困难,这是制约园区建设的“瓶颈”之一,可先由县财政负担一部分,动员有关部门支持一部分,入园企业出资一部分,通过置换土地等方式来筹集,尽快实现园区硬环境的优化。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县域工业园区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要立足县域比较优势,精心筛选成功率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项目,积极开展诸如旅游节、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灵活机动的招商活动,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招商洽谈会、博览会。三要采取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引导民营企业、乡镇企业进入园区发展。一个园区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充其量也只是个形象工程,有产业无特色,也就丧失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园区建设一方面要立足务实,防止园区成为空壳,另一方面在产业项目选择上,要在个性特征上做文章。新建工业园要科学地做好发展规划,在规划制定上要体现实事求是原则、突出重点原则、明确目标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要突出当地资源优势,突出项目的载体作用两个特点。政府各级部门要从征地、税收等各项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协调和解决好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园区建设尽快成规模、见效益。

其次在投资机制上体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承办环节上,体现全方位服务,多层次参与。总之,只要紧紧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解放思想,严格管理,平南县的工业就会迎来一片艳阳天。近年建成投产的华润水泥(平南)股份有限公司既是上述分析的一个佐证,也为本县工业的进一步膨胀搭建了一个发展平台。在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同时,要坚持信息带动工业化,目前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高速发展,我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指导,促进我县工业制成品的及时畅销和流通,企业自身也要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技术,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遵循价值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县的财政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降低企业生产产品的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了治污的财政支出,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⑩3.大力实施民营企业强县、富县的主体战略,提升县域经济的动力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县要大力实施“民营强县”战略,把发展焦

4 点放在民间,把市场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显身手、增活力,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要在政策、环境、服务等方面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多开“绿灯”,为县域经济发展培植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速生点。让民营主体充分发挥机制灵活、产权清晰的优势,更好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成为活力最强的市场主体。同时,强化引导、增加主体。以政策的适度倾斜,银行贷款方面的支持,引导技术人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全面提高私营业主的总量和素质。另外就是帮大扶优、盘活主体。县级重点培育销售1000万元、利税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乡镇重点发展销售超百万元、利税超十万元的私营企业。目前平南县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有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金瑞达集团公司、金茂生物化工公司、雅源化工、矿冶原料、信德矿业、金万机电子、雄森酒业、新华石灰、桂山特种橡胶等多家民营经济落户我县,为我县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提升了县域经济的动力。

⊙4.以县城建设带动城镇化发展,聚集县域经济的财力

平南县大力推进以县域为核心的城镇建设,不断优化城镇形象,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

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双向交融,加快农业人口城镇化、城镇区域扩大化、生产发展非农化和人民生活文明化进程。一是大气魄、大手笔地拉大了县域框架,并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建设水平,把县域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现代新型城镇。二是树立了城镇是“特殊商品”的意识,把道路、客运、绿化、环卫等公益性事业作为产业发展,建立新的社会化营运机制。三是通过壮大城镇规模,增强了吸纳功能,大力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和重组,增强辐射功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四是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对城镇的产业方向、功能分区等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坚持高质量建设、招投标制和质量监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坚持高标准管理、规范和完善城镇管理各项制度,不仅塑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城镇形象,而且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聚集财力。近年来,投入3000多万元,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完成了瑞雁小区框架道路建设以及行政副轴、瑞雁大道、龚州大道、朝阳路原麻纺厂路段的硬化、绿化和亮化;完成了朝阳路、环东路、城东街等地段路面、排水道补修和路基建设,加快大安镇、上渡镇、丹竹镇、寺面镇、镇隆镇、武林镇、大新镇等乡镇建设的步伐,为我县第

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平台,增加了我县的财政收入。

5、加快我县卫星城镇建设

以“突出特色、提升品位、优化环境、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辐射带动”为目标,规划建设以平南县城为核心的百万人口大城市,以平南镇为主城区,以大安镇为特色副中心城市,发展中心镇和重点镇,发展一般乡镇和广大农村地区,发挥主城区、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

5 作用,形成中心镇、重点镇、一般乡镇和农村地区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较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到2030年,平南县全县人口达到180万,城镇化率达到70%,城镇人口达到126万。2040年,全县人口达到200万,城镇化率达到75%,城镇人口达到150万,进入全国特大城市行列。

我县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整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城镇建设战略,拟利用3至5年时间,按照空间布局,依托交通主干线,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若干卫星城镇,形成“一区六星”(一个主城区平南镇、六个卫星城镇:大安、武林、镇隆、上渡、丹竹和安怀镇)、众星捧月的城镇化建设格局,提升我县城镇化和乡镇规范化建设水平。 ⊙(1)主城区:平南镇

功能定位:把平南镇建设老城区成为布局合理、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工业产业新城,政治经济、文化、商务中心,江滨宜居园林城市。

作为推进城镇化发展和工业化的重点主城区,空间资源打破行政界线,统一安排,以工业产业为主要核心,集中发展工业产业,建设工业产业新城;以优化整合、高密度集约发展为未来发展方向,把平南镇建设成为服务于产业的政治、经济、文化、商务中心;进一步挖掘内部的用地潜力,不断优化、整合现有发展空间,依托西江水域穿城而过,把平南建设成为山水文化、生态环保、适宜居住的江滨宜居城市。

⊙A、优化提升老城区

老城区要优化突出历史文化、区位优势、江滨宜居的核心功能,创建江滨宜居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城区江南商贸区、龙翔小区、常规小区商业区,向东向西延伸江滨大道,向党校方向、向乌江路扩展。建设城区东、南、西、北四条迎宾大道,南道镇龙,北到官城,同时建大城区内公共设施建设,雄森酒店的公园、龚州生态园的历史人文公园、文化体育中心等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枢纽型江滨宜居生态园林城市。

⊙B、合理布局工业园区

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服务体系齐全合理布局城区工业园区,以环城路—入园大道公路为横向主轴,纵向形成北面以生物科技产业区和轻工机械产业区、南面以自动化办公产业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区的工业组团,临近环城路的南北侧形成金融、商住混合区等生活配套区。整个工业园布置于迎宾大道西侧,重点强化与迎宾大道的联系,沿迎宾大道由北至南布置二类居住用地及绿地,使其与城区产生良性互动。在建设工业园区的同时,住宅区和行政区,实施功能分区管理,提高工业园经营管理水平。

⊙C、改善环境

6 以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重点建设和改造一批市政、文化、卫生、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以沿江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中村”和城市危旧房改造。抓好城市备用水源规划建设,确保用水安全。大力发展管道供气,鼓励消费清洁能源。 ⊙(2)副中心城市:大安镇

依托大安镇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农业大镇、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的优势、(距西江武林港4公里,容(容县)武(武林)公路,南(南宁)梧(梧州)二级公路贯穿其中),南梧高速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建设沿江现代农业生产及加工产业带,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提高农业附加值,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建设,带动周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依托临近武林港口,发展物流、商贸、交通运输等服务于港口发展的相关产业;带动周边乡镇服务于港口、航运、物流、交通运输,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速副中心城镇服务于港口、产业发展。

⊙(3)中心镇:武林镇、上渡镇、丹竹镇

以沿江中心城镇定位,以服务于港口经济为主发展物流业、港口建筑业,以及金融、保险、咨询、商贸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按照中心城镇为建设方向,完善中心城镇功能设施,增强城镇吸纳人口能力,放宽城镇落户条件,把农业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探索迁入城镇落户定居农业人口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机制,推动农民工进城定居、转业创业,并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将进城稳定就业人员纳入保障性住房范围。作为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中心示范镇,带动周边其他乡镇发展。

⊙(4)重点镇:安怀镇、镇隆镇

以安怀火车站、镇隆火车站的货运、客运为主,发展服务于港口、交通运输业,充分发挥交通枢纽运输优势。

⊙(5)一般乡镇:同和镇、大鹏镇、思旺镇、官成镇、大洲镇、大坡镇、六陈镇、寺面镇、平山镇等。

按照生产要素集中,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相当,风貌和产业特色凸显的要求,建设一批农务管理、加工种养、集市贸易、商贸流通和综合型重点特色乡镇。特色乡镇要成为农民工转业创业、易地安置、居民集中居住的重要承载区。加快生态文明乡镇的建设,对具备条件的乡镇建设成为生态文明乡镇。

⊙(6)农村地区:马练瑶族乡、国安瑶族乡、思界乡、东华乡等

以小型乡镇企业为主要职能,服务于中心镇、重点镇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集贸

7 市场等。

通过构建平南县“一区六卫”的卫星城镇建设发展格局,既是平南县卫星城镇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需要,也是平南县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6.紧抓扩大内需机遇,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我县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与交通密不可分,路通财通。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备和发展,能够有效地推进地方物流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近年来,我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平南至容县二级公路(平南段)、平南至武宣二级公路(平南段)建成通车;平南至金秀二级公路(平南段)路基工程也已建成通车。南宁至广州快速铁路(平南段)、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已动工建设,柳州至梧州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荔浦至铁山港高速公路、平南城区绕城一级公路、西江二桥、平南至丹竹二级公路、武林港进港二级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梧州(平南段)建设顺利进行,全县港口吞吐量完成1108万吨。到时我县交通四通八达,外面商品汇流平南,外商投资增多,我县也要充分利用完善的交通网络把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工业品、特色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创造巨额财富。

⊙7.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发展数字经济的思考范文第3篇

嘉兴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嘉兴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

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嘉兴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嘉兴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嘉兴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发展数字经济的思考范文第4篇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村集体经济建设

多项数据表明, 如果能够更好地集体和集体经营, 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双层经营体系就能健康发展, 从而得到完善。村民将能够不断致富, 有更多的发展和复制的潜力。在这样的模式下, 农村将招纳更多的劳动力、村落经济模式也会转型, 农村就会得到发展[1]。

1.2 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的首要举措便是村级集体经济

党员是人民的先锋, 要发展农村, 就要将农村党员政策落实下去。否则, 村里的穷人就要努力为群众筹钱, 尽一切力量扩大事业。造福于民的项目是不够的, 建设小康社会是不可能的[2]。

1.3 农村奔小康、共富裕的基石是村级集体经济

从大方面而言, 实现农村的共同富裕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村集体经济模式的构建可以使老百姓增加收入, 实现集体收入, 实现繁荣。因此, 在继续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同时, 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为奔小康、共富裕的幸福之路铺下基石。

2 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因子

2.1 干部群体传统落后

据调查当前干部群体的整体年龄结构相对较大, 受教育程度较低, 行政长官的积极性和缺乏能力。一些职员有动力, 但缺乏能力。他们丧失了领导群众摆脱贫困, 扩大集体经济的能力。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逐渐走向“一年干两年三年”的状态;有的干部前怕狼后怕虎, 害怕向前迈进, 追求“平稳过去”, 有依赖心理, 缺乏随机应变能力, 不敢尝试去打破旧局面。同时, 党员年龄结构老化, 文化程度偏低。

2.2 偏远地区的发展潜力不够

当前的发展制约因素主要是:地理位置远离城区, 道路交通不畅、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信息更新不及时。劳动力极其短缺,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情况严重。

2.3 村级经济负担超重

多数的村级事务正逐渐延伸至公益事业和管理职能等综合方面, 也承担了村级公路, 桥梁修复等工程, 在村级组织带领在社会福利支出增加的情况下, 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管理费用逐渐增加, 村支出项目达到50个, 部分村落甚至超过80个项目。村组织的经济、党政、改革压力都日益增加, 入不敷出。

3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3.1 奠定坚实基础, 培育优秀领导干部团队

研究建议突破年龄和学历, 选择最优秀的农村人才, 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并给予更多的待遇留下来, 稳定生活。加强农村青年党员培养, 逐步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丰富农村后备力量。我们将构建连续档案和正常形式。要给一些高学历、低等级的干部机会。进一步加强机构和机构对组织的援助机制, 在农村一线、两级领域实行“三三两制”的工程, 资金和技术推广, 实现目标、监督、评价;与此同时加强对偏远地区改造和优化完善[4]。

3.2 坚持创新创业, 建设集体农村新经济。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动力, 而创业则是新农村构建的必由之路。通过创新创业来构建一个农村的新型的产业模式, 发展文化旅游经济链, 挖掘传统文化, 建设绿色森林公园等观光旅游资源, 打造优良乡村景区, 打造精品路线, 实施优级服务, 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 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创新之路。抓好提高林业医药质量, 发挥大林木药材优势, 引导经济林和中药材集体发展, 发展林间医药和林下经济模式, 将供求关系调节至最佳形式, 充分发挥各项经济资源, 使农村的有限资金得到协调的利用, 把集体经济的发展推向更高更高的层次。

3.3 新出路、新方法、新农村

通过贯彻落实政府与党的每一项新农村建设的决策, 将农村建设的每一项责任明确到个人。选拔有能力的人, 与评价第一评价挂钩, 并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 两委“致力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大户“工作方法的实施“建立账户, 核对账户, 支票账户和销售账户”, 设置岗位任命负责人, 定期的监督个人负责的工作, 确认每一个干部的任务, 跟进其工作进度, 从而达到构建并逐步完善全新的责任体制。

摘要:经济的发展是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特别是要切实提高村级自我发展能力,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这不仅是当代农村正常运转的保障, 更是新农村建设的根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我们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就发展和扩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研究, 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并对关键成因进行了系列分析, 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建设,村集体经济

参考文献

[1] 黄鹤群.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A].现代经济探讨, 2016.10.第4-5页.

[2] 周国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J].农村经营管理, 2015年第5期, 第19页.

发展数字经济的思考范文第5篇

(一) 农业产业在多渠道发展中兴旺。

一直以来, 绍兴围绕“稳粮、扩经、优结构”总体要求, 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特别是近几年来, 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工作, 把发展品质农业作为“建设生态绍兴、共享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 以“两区”建设为总抓手, 着力做强主导产业, 培育新型主体, 保障质量安全, 加大农业投入, 品质农业建设成效明显, 粮经比例基本稳定在5.5:4.5左右, 在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一直稳居第四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粮食、茶叶、畜禽、蔬菜、水果、花卉为主的六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二) 农业“两区”建设在提升中闪耀。

以“集聚、特色、精品”为目标, 至2018年已累计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0个、市级157个, 主导产业示范区2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67个, 合计面积55.7万亩, 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诸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珍珠产业园区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首批农业全产业链;柯桥区“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被列为国家级试点, 5个农业园区被评为2017年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 (基地) , 4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正在创建。

(三) 农业经营主体在壮大中齐全。

全市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现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19家, 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400.8亿元, 利润30亿元, 出口创汇8.8亿美元, 上缴税金7.79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4621家, 其中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5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2469个, 其中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3家, 首批绍兴市示范特色家庭农场6家。大学生农创客104人, 78%在35周岁以下, 创业领域涵盖种养加、产供销全产业链, 其中有10余家经营主体销售规模达到500万元以上。外建农产品基地约300万亩, 以粮食、茶叶、畜牧、蔬菜、农产品加工为主。农产品自营出口总额41.8亿元, 出口以茶叶、果蔬、花卉为主。

(四) 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实施中优化。

目前绍兴市级已建成综合检测中心, 各区、县 (市) 均建成了县级检测室, 111个涉农乡镇建成快速检测室并实现免费开放, 全市抽检农产品平均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率先在全省启动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定, 试行信用联合奖惩, 全市评定单位达到361家以上。全市实施合格证管理的规模型生产主体3000多家, 有效期内的无公害农产品365只、绿色食品90只, 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 “三品”面积达91万亩, 拥有省级以上农业品牌、商标204只 (个) 。

(五)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在践行中覆盖。

全市746家5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实现智能监控全覆盖, 市级智能化监控平台建成使用, 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农作物覆盖率达到79%, 高效环保农药推广使用面积达到80%以上, 全年减少不合理使用化肥2287吨, 农药减量62吨。全面实行农药废弃包装物定点回收、专业处置, 回收率、处置率分别达到108%、129%。率先在全省启动10个市级农业园区土壤治理修复试点工作 (全省唯一) , 新昌县作为省级试点, 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技术方案。

二、存在不足

(一) 农村产业振兴认识不足。

一是缺乏统一引导和规划, 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农业产业的规划和发展, 大多站在自身角度去看, 与基层的实际需求不同步、不一致;二是对农业产业具体发展方向认识不足, 近年来, 我市各级均认识到农业要发展就要走现代农业道路、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但在具体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规划上普遍存在认识浮于表面, 农业产业规模打造和深度挖掘方面还没沉下去, 全域旅游发展尚处于模仿、复制状态, 在如何借助本地产业、人文、传统风俗特色、放大自身优势、产生经济、社会效益方面还缺乏思考和实践;三是农业经营主体对发展农村产业信心不足, 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和基层干部对农业发展做了很多工作, 但是农民群体对怎样发展相关产业、怎样开展市场化运作、能否取得预期的收益, 还是问题多、顾虑大。

(二) 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不足。

在目前我市“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的大背景下, 农业要念好“两业经”有先天性不足, 一是资源分散, 农业产业化升级动力不足, 目前绍兴有农村人口372.45万人, 耕地297.68万亩, 人均拥有耕地面积0.8亩, 流转集中的耕地约为110万亩, 占全部耕地的37.0%左右, 大约有5800余家规模农业经营企业或大户在经营, 剩余180多万亩的耕地分散于广大农户手中, 处于低、小、散的传统经营模式;二是领头羊少, 带动能力不足, 全市2154个行政村平均村内农业企业 (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不到2家, 全市仅有924个村开展了乡村旅游项目, 有47.4%的村没有发展任何现代休闲农业和新兴产业, 剩余52.6%的村虽然已经迈出了步伐, 却大多处于各自为战, 一盘散沙状态, 无序竞争普遍;三是产业发展创新方式不足, 目前我市各地的农业扩展和延伸基本是同一个模板, 要么种点水果开展采摘游、要么依赖点风景特色开展农家乐和民宿, 遍地开花, 遍地雷同。

(三) 人力、人才资源供应不足。

一是农村劳动力缺乏, 缺少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源, 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我市农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比例是2.5:1, 山区乡镇的比例在3:1以上, 很多村都是半空村、老人村, 劳动力的缺失导致个别山村土地撂荒、茶园山林荒废现象突出;二是年富力强的职业农民缺乏, 农业经营主体人群普遍年老文化程度低, 缺少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所必需的生产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三是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缺乏, 在经过几轮人事制度改革后, 原来乡镇一级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的“七站八所”已基本消亡, 目前现存的基层农技干部还要承担驻村包片, 信访稳定、拆迁安置等各项中心工作, 不能一心一意搞推广、抓业务。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是前提, 农业经济是关键, 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 贯彻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规划先行, 分类推进, 加大投入, 扎实苦干, 形成以农业经营为中心、多种产业拓展延伸的发展态势, 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 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要着力推动农业“两区”整合发展, 积极打造产业集聚新平台。二是继续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积极鼓励农创客、农小二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互联网+”效益,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培育壮大农民增收新引擎。

(二) 继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革新政府投入机制, 提升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 重视与完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地区, 实现城镇和农村全方位互联互通、共享共建;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完善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提升大中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同时, 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力度, 重点提升通往特色田园乡村、新增农村景区、农业产业园区的等级公路, 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和运输网络建设。

(三) 继续培养农业经营人才。

一是要提高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大对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持续推进基层农业农村人才定向培养;二是要发展农业经营主体队伍, 加快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创客组织、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基层农业技术人才, 稳定农村基层人才队伍, 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利益共享, 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 继续推进农业创新。

通过创新降低农业生产的生产成本, 拓展农业的产业链。一是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重点研发农产品深加工、生鲜农产品保鲜与物流技术,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 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品种和数量, 要加快高科技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引进和落户。二是要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品, 加快农业“一、二、三”产整合扩张, 比如依托我市深厚的块状经济优势和各地特色饮食文化, 引导农民依托来料加工等传统产业, 特别是嵊州“小笼包”、诸暨“次坞打面”、新昌“炒年糕”等特色小吃业, 着力通过原材料种植、加工和走出去创业, 打响绍兴特色名优小吃影响。三是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在县 (市、区) 、镇两级农业职能部门设立农科机构, 积极引进高级农业科技人才, 充实配备农业科技队伍。

(五) 继续完善农业政策体系。

一是要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发展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 继续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实施, 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化处理,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是要强化农村建设用地保障, 加强规划衔接。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 拆并废弃农村建设用地, 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三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摘要:近年来, 绍兴市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致力于改善农业供给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三新”农业、乡村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互联网+”农村电商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为代表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

发展数字经济的思考范文第6篇

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张纲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张纲小学地处仙女镇南郊,创办于1932年。现有学生1230人,23个班级。多年来我校坚持“优化过程管理,提升办学品位。”的办学理念,着力于提升教师素质,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由于地处城郊,学校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自1996年以来,学校的校舍设施几乎没有改变,目前教室紧张,专用教室短缺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虽然如此,但是我们认为,面对新课改,如果我们仍然靠一面黑板、一支粉笔维持教学,质量必定难以提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我们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下面就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 强化基础建设,提供应用平台。

自2001年以来,我校先后投入数十万元用于信息化设施的建设,自购电脑90多台,电视机20多台和一套广播电视的播放设备。2007年就实现了班班通。自购了8台实物投影仪。加上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时教育局的设备配备,在硬件方面已完全达标。信息点通过有线加无线的方式覆盖所有的教学办公场所,为教师的电子备课、资源浏览等提供了便利。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强化软件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建立《电教制度》、《信息化考评方案》、《学校资源建设激励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来保障各类信息平台的建设,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工资的考核。

二、 提高管理水平,发挥应用效益。

我们认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须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相契合,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而不是为了创建而创建。我们在下面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 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应用能力。

近年来,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先后进行了课件制作培训、网页制作培训、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实物投影仪使用培训、移动小推车使用培训等,做到教学一线教师人人会使用相关设备。

2、 明确使用要求,提高使用频率。

我们提出“宁可用坏,也不摆坏。”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考虑现有设备的使用,以提高课堂效益。教导处在进行备课笔记检查和课堂教学常规巡查的过程中要关注教师使用现代化设备的情况,并在政治学习时加以点评。现在,我校课堂教学中电教设备的使用率已达到60%以上,班级电脑、实物投影仪都处于高负荷的使用状态。

3、 坚持电子备课,加强自主备课的监管。

学校要求教师能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电子教案,并且电子教案要有二次备课的痕迹,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提供相当数量的电子教案。

4、 培养带头人,促进共同提高。

在现有师资条件下,要想每个教师都能对信息技术掌握得好,显

然不太可能,尤其对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有难度。为此,我们在每个年级每个学科培养一名对信息技术较为精通的教师作为该年级的带头人,指导其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并负责保管维护本年级正在使用的信息技术设备,从而促进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三、 建好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平台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好信息平台,才能克服单打独斗的现象,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无纸化办公。

首先是建好学校网站。做到“四个一”:一是将学校的门户网站打造成一站式服务平台,集办公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资源系统、师生交流和家校联系于一体;二是明确各板块的任务分工,做到每周至少一次内容更新;三是各部门布置的工作一律在网站上发布,不再印发纸质材料;四是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对网站、资源建设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其次是依托门户网站打造“五大系统”。一是校园资讯系统,使师生都能通过学校网站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资讯。

二是打造FTP服务系统。以校园ftp为载体,实现电子教案资源、课件资源、软件资源、习题资源、测评试题资源的共享。

三是打造资源网站。为了丰富教学手段,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施教学,我校投入资金建设了我校的动漫资源库,其容量达到35G。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思品等各学科的动漫教学资源。每个学科分年级按现行教材内容配置了数十个动漫教学资源,老师们既

可以下载到自己的课件中,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网络教学。这是语文资源,例如一年级的拼音动漫,它既解决了教师发音不准的难题,生动的形象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英语资源,它帮助师生克服了英语发音中国化、乡土化的弊病,而且学生也可以在家登录我们的资源网站,享受居家式的优质教育。

四是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设有家校通管理平台、资产与技术装备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电子图书管理系统等。实现了图书管理、借还的电子化,资产管理、实验管理、学籍管理和家校联系的电子化。

五是建设专题网站。学校有不少教师纷纷建设了自己的个人网站。语文组的专题网站《扬州小语》,因其资源丰富,实用性强,吸引了很多网民的注意力,日访问量达到了1000多IP。

此外,我校还建设了“书香校园”特色课题研究网站、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网站、教师博客群、各种学习专题网站:如《小小科学家》、《美术之家》、《银杏文学社》等。建立了23个班级主页。指导学生建立了数十个学生主页。这是我们学校顾太忠校长的博客,内容丰富,频繁更新,引领了一批教师的进步。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办学品位的提升。两年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字化的监控系统的建设,提高了学校安全管理的水平,先后创建成扬州市平安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手段的更新,促进了教师理念的更新,提高了教师的信心,这两年还顺利创建成扬州市绿色学校、扬州市素质教育先进校等,被评为江都市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被评为江都区A类学校。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中,我校做了一些工作,但与现实教学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数字化设施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建设,以使学校的数字化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也期待着各位专家、同仁给我们留下宝贵的建议。

谢谢大家!

上一篇:服务工作意见范文下一篇:第一书记季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