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外汇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03

互联网金融外汇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形式

总体来看, 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形式可分为如下四点。第一, 网络银行。此种银行即网络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其也被称作3A银行。因为网络银行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可以在任何地点 (Anywhere) 、任何时间 (Anytime) , 以任何方式 (Anyway) 给用户提供服务。第二, 第三方支付。买家把货款付给第三方机构, 由该机构负责担当中介角色, 进行保管。并在收款方与付款方之间设置一个过渡账户, 待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后, 才决定资金的流向。第三, 互联网金融服务。该项服务指的就是互联网企业参与到金融服务领域中, 并将服务金融机构当作首要经营模式, 凭借网络互动性、实时性以及信息量大的优势, 提高服务效率并控制经营成本, 完成金融咨询与金融搜索等多种服务。第四, 网络信贷。例如P2P贷款, 就属于网络信贷模式, 此类贷款是投资方经由中介机构将资金贷给借款方, 之后由中介机构来考查借款方的信用水平、经济状况等, 对整体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同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二、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的风险分析

第一, 法律风险。目前我国有关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制度、条款、规范、标准等均还不够完善, 法律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且立法不完备, 相应的监管法律缺失, 给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埋下了较大隐患。

第二, 监督管理风险。国内金融监管采用的是“分业经营, 分业管理”的形式, 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则将不同金融领域之间的界限淡化了, 因此难以避免会产生监管真空的问题。

第三, 信用风险, 又可称作违约风险。也就是交易的一方未根据合同内容履行自己的义务, 从而引发风险。比如在P2P平台上, 假如借款人出现贷款违约的行为, 那么在缺少第三方抵押、担保以及保险的情况下, 投资者难以追回自己的本金与利息。

第四, 运营风险, 也可称为操作风险。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中, 内部管理可能会出现不完善的问题, 再加之工作人员操作失误, 均会导致重大运营风险。

第五, 流动性风险。如果资金流量超出了实际需求范围, 就会产生资金闲置的局面。而货币是具有时间价值的, 这便会使得资金利用率降低, 经济效益下滑。例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会累积大量沉淀资金, 这部分资金会面临被挪用或滥用的风险。

第六, 技术风险。现阶段, 国内互联网金融机构大多是采用购买系统模板的方式来进行系统维护, 提供科技保障。但对于技术和应急管理方面的投入, 则显得略为不足, 一旦遭遇突发事件或黑客入侵时, 就很容易陷入风险之中。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对策

(一) 从平台角度进行风险管控

首先, 需要强化平台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应当合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优势, 引入先进技术手段, 构建起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评级系统, 在此基础上对风险控制系统进行完善, 建立单独的风险评估部门。通过这种方式, 和央行的征信体系产生互补的效果, 确保消费者的部分个人信用数据透明化。例如信用违约等情况, 就应公开出来, 并不断积累每位用户的消费信用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中, 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就可以高效利用相关信用数据库, 对消费者实施授信。其次, 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需要全面落实大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密切追踪每一位消费者的使用情况, 并经由网络购物信息、物流地理信息等展开追查。此外, 平台还应建立起实体追讨机制, 同时结合平台的内部数据, 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电商消费区域。若是某区域内产生了恶意透支的现象, 就要马上派专员进行追讨。

(二) 从客户角度进行风险管控

从客户这一方面来看, 首先应当把消费者的实名认证工作落实到位。例如蚂蚁花呗, 消费者在申请开通的时候就和在银行办理信用卡差不多, 需提供本人的身份证照片, 再接受视频回答认证, 最后拍照取样。而蚂蚁花呗的工作人员就需对消费者的身份进行核实, 保障其是本人亲自操作, 维护消费者信用安全, 以免有证件被盗用的情况发生。其次, 要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互联网消费金融有两大极为明显的特点, 即网络化与信息化。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优势, 把各大平台的数据信息同传统征信方式融合起来, 展开多维度的用户数据分析。之后再根据互联网数据与传统征信数据, 对用户展开信用评估并分级, 依照其具体的资信等级, 给予其相应的授信额度及信贷利率。最后, 还应重点强化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大学生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主要客户群体之一, 必须着重对大学生开展网络诚信理念宣传及教育, 让其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并了解可能会产生的风险后果。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 可以通过大数据联系商家, 让其在寄出商品时附上一封诚信理念倡议书,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鼓励大学生按时还款, 诚信交易, 避免其有拖欠或恶意拒还的现象发生。

(三) 从政府角度进行风险管控

首先, 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 打造良好的征信环境。现阶段, 互联网金融仍在持续快速地发展, 相关政府及监督机构需对此实施正确引导, 作出科学的规范, 如若发现互联网消费金融环境内出现问题, 就要马上制止并解决。同时, 政府还应当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 确保监督管理条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一旦有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就要让银监会做出规定, 避免条例滞后的问题。此外还要对风险较大的金融产品实施严格监督管理, 尽量弱化其不稳定性。其次, 还应建立并优化互联网征信体系。政府可以凭借大数据、云计算之类的新型手段, 不断完善并优化互联网征信体系, 并在该体系中树立起统一的标准, 确保传统指标、动态指标、静态指标以及网络评估指标都能实现全方位的结合。在此条件下, 互联网征信体系就能在多个领域中得到普及与运用, 从而达到良好的跨领域征信数据使用效果。

(四)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需要加快速度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确保能够充分适应互联网消费金融浪潮的发展。要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配合本机构的业务特征, 有针对性地实施人才风险管理系统培训。要集中力量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 保证机构可以在业务发展的多个环节中获取丰富的风险信息, 将其整合起来并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 优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与此同时, 还需重视对人才队伍的道德建设, 避免有违反金融准则的犯罪行为发生, 以此确保互联网消费金融活动得以顺利、有序地进行。另外, 相关机构一定要树立起以风险管理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战略, 并让这一思想深入到每位员工心里, 在员工团队中把风险管理及防范置于首要位置。要求人员对于所有业务都需实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有效监督管理, 把风险管理工作渗透到全部流程与环节中。让所有人员都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观念, 打造管理能力强大的人才团队, 以便更好地带动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发展。

结语

综合来看,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形式包括了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服务和网络信贷这四类。而在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中, 仍存在着法律风险、监督管理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技术风险等, 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的危机。所以, 必须要找到科学合理的办法, 从平台、客户、政府这三个层面出发, 同时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实施有效管理。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形式, 然后分析了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的风险。最后从当下实际出发, 探讨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对策, 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千红, 门丽玲.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运营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上海经济, 2019 (01) :113-128.

[2] 王逸飞.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困境与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9 (01) :156.

互联网金融外汇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凭借着自身的高准确性、强灵活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中,不仅为客户带来良好的金融服务体验,还提高了线上支付的快捷性和方便性。然而,大数据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为了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护,现以大数据技术应用为例,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和应用,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从强化互联网金融支付控制、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构建良好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四个方面入手,为实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规范化管理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本文索引:张宇.<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6):-037.

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技术利用数据提取原理,采用先进、科学的分析方法,为用户提供正确、全面的数据信息。但是,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给互联网金融发展埋下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背景下,如何科学管理互联网金融风险是相关部门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与应用

1.1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下,互联网金融不断涌现,该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金融模式,通过利用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的金融支付功能[1],形成各种交易行为。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风险性高等特征。互联网金融在交易活动中会形成大量的大数据,这些数据被称为互联网金融数据。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在收集数据和存储数据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优势。以互联网金融数据为划分标准,互联网金融主要包含以下组成部分,分别是用户数据、行为数据、金融服务数据和文本数据。

1.2 互联网金融的应用

1.2.1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以第三方支付为中介,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实现对资金的转移、筹集、支付和结算,帮助买卖双方实现资金交易[2]。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发展,线上支付方式不断增加,这无疑增加了电子货币的交易量,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目前,我国经常使用的互联网支付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支付宝,另一种是财付通。

1.2.2 P2P网络借贷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融资方式,在具体的运用中,主要以网络为平台,开展多种借贷活动,这些借贷活动具有一定的直接性、高效性和灵活性,其服务对象主要以个人和企业为主。此外,在信息在线小额贷款时,用户需要借助贷款模型,与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交易。这种贷款方式主要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中。

1.2.3 在线金融产品

在线金融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企业与实体企业之间所开展的各种网络活动,如保险线上销售。如果没有实体公司的参与,可以借助中介企业,进行金融产品的線上交易。例如:在进行保险网络销售期间,可以采用搜索公司名称的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3],以达到营销的目的。

1.2.4 融资众筹

融资众筹主要是指通过借助网络平台,为个人或企业筹集相关资金,投资者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回报。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融资众筹具有自身的独有特点,可以帮助个人或者企业突破资金的限制,实现金融产品的高效生产和利用,从而获得大量的资金。

2 大数据环境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

2.1 系统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具有较高的民营资本特色,所占有的资金量仅仅是整个金融系统的冰山一角。因此,其风险抵御能力普遍较弱[4]。网上银行所出现的金融风险主要以互联网金融为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支付业务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而互联网金融在长期的发展中,缺乏对相关信息数据的有效积累,经常面临系统性风险,这无疑影响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新与长远发展。

2.2 操作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在具体的运用中,经常遇到以下两种操作性风险,分别是人为风险和技术风险。其中,人为风险主要指员工因平台使用操作不当而引发的金融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包含硬件设备风险和软件系统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结算方式不断增多,一旦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内部的硬件设备或者软件系统出现故障问题,势必会造成客户支付信息的丢失或者泄露,给客户或者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3 流动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在实际的支付中,交易者需要将现金存储到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账户中,并经过经销商批准后,方可进行资金分配[5]。因此,交易付款与收据打印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一时间差为网络病毒、黑客、不法分子对资金的窃取提供了可乘之机,这无疑增加了客户资金转移风险。尽管大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构建和应用了客户支付系统,但是,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在实际的运行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2.4 法律性风险

对于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而言,其法律性风险主要是指网络病毒、黑客、不法分子利用金融交易平台的移动性特征,窃取和篡改资金转移渠道[6],以达到洗钱的目的。另外,该平台在实际的运行中,还会面临信用风险,导致整个支付和清算存在非常高的法律风险。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支付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经营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财务在交付资金期间存在管理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增加了资金交易行为的风险。

2.5 隐私性风险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出现了互联网金融行业,这为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金融企业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背景下,能够实现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为实现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重构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客户在利用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个人隐私信息的丢失或者泄露,因此,互联网金融面临着隐私性风险。

3 大数据环境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背景下,为了实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控,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相关部门要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降到最低,为提高金融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金融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1 强化互联网金融支付控制

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理水平,相关部门要重视对互联网金融支付的科学控制,为保证互联网金融支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的构建和应用,通过利用该平台,确保资金流动的清晰性和合理性,为后期更好地管理资金流动情况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严格按照账户实名制相关标准和要求,全面、真实地登记和整理客户信息,并根据互联网金融支付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支付格式[7],从而更好地识别和区分银行机构相关业务。此外,由于互联网公司在实际的管理和经营中,在支付系统中担任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因此,互联网公司要重视支付系统中交易程序的科学设计,并与各大银行之间建立起友好、长久的合作关系。另外,银行机构在使用支付系统的过程中,要根据系统相关支付指令,将支付信息真实、有效地反馈和传递给支付系统,确保结算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其次,相关部门在使用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互联网公司清算操作流程的实时监控,以达到降低金融风险的目的。

3.2 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目前,我国缺乏对个体征信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这无疑增加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要借鉴和学习国外金融风险管控经验,不断修改、优化和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金融企业的监督力度,严禁出现披露客户信息行为,同时,还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收集和整理客户信息[8],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现状,构建和应用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信用报告的全方位监督和管控。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金融欺骗行为的严厉打击,特别是金融贷款业务,一旦发现失信行为,需要将失信人员纳入黑名单中。此外,为了降低失信行为出现的概率,政府部门还要利用司法程序,对他们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有效管控。

3.3 构建良好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

为了确保我国企业能够在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金融市场制度体系的制定和完善,以达到有效管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业务系统的运行性能,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业务绩效的公平、公正评估和考核,提升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控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金融市场业务系统的改革和创新,促进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相关业务绩效,为实现银行盈利能力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国有企业要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并向互联网方向转型和发展,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产业结构的改革和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大型银行要根据当前市场需求,采用市场调研的方式,全方位了解和把握客户个性化需求,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創新金融银行服务机制,从而推出更多的新型产品,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后期实现共赢发挥重要作用。最后,还要加大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力度,不断修改、优化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为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下,各个行业之间相互渗透,为此,政府部门要重视对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背景下,促进各个行业的高效交流和合作。同时,还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各大行业参与到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中,同时,还要建立系统、完善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应对机制。此外,政府部门还要重视对电商交易平台的搭建和应用,通过应用该平台,促进各大行业协会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合作,为实现对金融市场秩序的统一化管理,提高各个行业之间的合作沟通能力发挥出重要作用。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引导各个行业树立长远发展目光,确保他们能够将目光放在共同的利益发展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赢,提高其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能力。最后,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还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和应用,确保该系统与信息交流平台建立起有效的连接,为提高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和预警能力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持。

3.5 加强金融机构人才培养

金融机构人才作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的主要执行者,在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效果,相关部门要重视对金融机构人才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目的。首先,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让工作人员学习和掌握更多的金融新知识和新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金融服务能力,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长远发展夯实人才基础。其次,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专业技能的考核,并将最终的考核成绩作为相关人员职称评定的依据和参考,以达到充分激发相关人员工作热情的目的,确保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例如金融企业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可以与知名高校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将企业的发展思想应用到高校教育中,从而培养出符合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提高金融企业的生产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金融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挥重要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风险管控水平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效,因此,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背景下,相关部门要根据金融市场发展情况,不断完成和优化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和金融市场、制度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支付的科学控制,与其他行业间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因素的科学控制,为保证金融市场环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控水平,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杨凯森,付飞蚺.基于大数据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01):135-142.

刘艳.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方式的研究[J].中国商论,2021(2): 121-123.

王薇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商展经济,2021(1):52-54.

李畅.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发展现状[J].现代商业,2021(1): 111-113.

李跃华.互联网金融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21(1):114-116.

向静林.互联网金融風险与政府治理机制转型[J].社会科学研究,2021(1):74-82.

黄文艳.刍议大数据时代金融行业受到的冲击和变革[J].时代金融,2020(36):13-15.

栗锲.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财富时代,2020(12):28-29.

Internet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under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ANG Yu

互联网金融外汇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风险,甚至产生了一些以互联网金融为名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

去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10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总体要求、原则和职责分工。随后,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業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网络支付业务的监管。据了解,有关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方面配套的监管办法也将陆续出台。

互联网金融包括网络借贷(P2P)、互联网支付、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等多种形式,业务形态多元化,也推出了众多创新型跨界金融产品和综合金融服务等。这就导致现在的分业监管模式难以有效监管其中一些从业人员和机构从事的违规甚至违法经营手段。不少业内专家提出,对于互联网金融,“穿透式”监管尤为重要,即透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将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联接起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甄别业务性质,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

监管互联网金融,要融入更多互联网思维。比如,传统的金融监管更多强调资质、牌照,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方式,但这并不完全适用新金融业态。与之相对应的,可以采取考察新金融的技术门槛的方式,包括大数据分析技术、风险控制技术以及数据基础设施等方面,从而避免一些违法人员通过互联网从事非法行为,进行监管套利。

防范风险,内控机制也必不可少。现在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并不健全,风控技术和信息技术水平都较为欠缺,在身份识别和交易记录保存等方面都存有问题。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要求其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包括严格执行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审计与测评认证制度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资质审查,引导其加强自身约束,主动做到合法合规,维护投资人的利益。

行业自律也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业界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比如不久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经正式成立。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建立自律机制、行业标准等方面加以完善和规范,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尤其是违规者黑名单应实现共享,从而构建起行业风险预警体系,营造行业诚信规范发展的氛围,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此外,社会的第三方监督也应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一个有益组成部分,通过建立违规处罚机制和有奖举报机制等方式,鼓励社会大众参与进来。这也符合互联网时代透明化的特征。

只有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打造一个更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良好发展氛围,避免过去出现的危机和教训重演,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金融外汇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首先,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商业银行在业务上是相互融合的,在我国当前的整个金融体系当中,互联网金融现在还是传统银行体系的一个补充,虽然其具有不同于传统银行的商业模式,但是无论是从业务规模上、服务对象上,或者从未来的业务形态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都仍然是依附于传统金融的一小部分。

就我国现有体系而言,互联网金融暂时仍不会对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造成太大冲击,从商业银行和传统的互联网机构之间的关系来说,主流趋势是合作而非竞争。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业务的深入,今后线上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将会下移,金额单比的额度将会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而传统的金融机构则正好相反,因此两类机构在未来可能会经历一个相互合作到相互竞争过程。

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机构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比如说传统银行对于消费者在信贷主体上的形象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比的,银行的信用风控技术也是现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不能比拟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具有自身的优势,比如说网点少,成本低,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有效获客,使得其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近几年经历了一个“野蛮生长”的过程,其中难免泥沙俱下,随着我国监管措施的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业也将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经过整顿以后,其中将会诞生一批具备做大做强能力的企业。

此外,互联网交易过程中积累下来大量的数据,包括除社交网络的数据,已经逐渐地在金融机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认为这特别值得期待,有可能会对我们国家整个金融服务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的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把互联网这种结构化的数据导入自己的风控体系中,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互联网金融外汇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识别

即使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地发展, 但是在互联网金融体系方面, 它的核心内容还是固定的, 依旧是便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及为一些实体的社会经济服务。从宏观上来看,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管理没有什么区别, 并且有极大的相似性。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法律法规的风险, 信用等级的风险, 市场营销的风险以及资金的流动性等风险。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 如今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的平等与自由的, 这些都是金融创新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特定的风险。

二、与传统金融相同的风险成因

(一) 金融脆弱性

金融行业的显著特点就是高负债经营, 在整个周期内, 都可以称得上是高风险的, 由于这种高风险的特征的存在, 所以整个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脆弱的, 而正是这种致命的缺点, 所以导致金融体系会出现一定的风险。

(二) 金融顺周期性

对于金融体系来说, 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是必然存在的, 而且二者相互作用, 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 提高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 同时也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萧条的规律, 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另一方面, 可能会使得经济的波动性增强, 这样必然会导致金融体系变得混乱, 严重的会出现一些不可逆转的金融危机。

(三) 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根据经济学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 在实体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信息会出现不对称的情况, 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同样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种问题的出现会使得商品价格变化不合理, 导致市场难以去调节。在经济学知识, 委托和代理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其中代理人更具有优势, 所以在金融体系中, 体现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三、互联网金融特有的风险成因

(一) 信息技术的过度渗透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 以及各大移动终端深入推广, 我国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 在大力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了许多弊端, 由于过度的渗透, 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越来越大。金融体系的表现形式一般都是以货币基础, 而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的金融体系, 它的特征是以数字化的信息来代替传统的特征, 因而可以实现交换速度快, 影响的范围广等特点。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 如果过度的使用数字化的信息, 容易与金融的本质脱节, 如果这时候一旦出现危机, 比如系统出现问题, 那么带来的可能是无法估量的风险。

(二)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

首先, 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普通群众, 他们大部分人都是风险意识薄弱的, 并且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管理风险, 而且他们的投资观念不全面, 对于互联网金融工作中需要了解的内容少之又少, 由于时间和学习能力的限制, 导致许多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认知程度很浅, 如果仅仅抱着投机的心理, 只会出现“羊群效应”。其次, 互联网的投资思维让很多投资者容易迷失方向, 以至于失去应有的判断能力, 导致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如今, 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建立, 许多投资者更容易被网上的诱惑所吸引, 到最后可能都不知道如何去维权。

(三) 专业能力缺失

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发展了很多年,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 可以进入的要求比较高, 加上它的业务都很正规, 对人们来说, 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与之相比较的是互联网金融体系, 互联网金融的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 它的根基还不是太牢固, 加上它的门槛很低, 经验不足, 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与其他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所以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体系良莠不齐, 发展的水平各不一样。

(四) 行业自律严重失衡

根据目前的状况, 互联网金融在不断地前进, 在法律层面上有了相应的规定, 但还是出现一系列失衡的现象, 由于它的信用指数不够高等。这几年, 有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倒闭的, 以及卷钱逃跑的这样的案例, 很大程度上和行业的自律失衡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一) 建立层次分明的法律法规系统

通过这个措施, 达到在风险控制经过中有法律依据的目的。首先, 基于当下的法律法规, 搭建完善的有关规章与开展详细准则等内容, 完善当前的法律, 对当前监管中出现的有关互联网金融这类金融模式的不足进行改善。其次, 规范互联网金融部门的有关情况, 例如运营资格、运营模式、预防风险等, 在法律法规中, 要对数据保密、利用与开放等细则进行重申。最后, 以当下早已公布的法律法规为依据, 开展实时、有用的修改, 调节、整理部分比较过时的法律法规。必需足够联系上述环节, 完成全面的、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系统建设, 推动产业茁壮成长。

(二) 健全互联网金融产业信息披露制度

这个措施能够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当下, 在信息披露这一块, 有关互联网金融部门开展地并不充分, 这其中就有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 这部分机构也需要对信息披露进行强化与改良。不充分的信息披露导致消费者不可以及时的获得精确的信息, 接着导致他们制定出失误、不恰当决策, 也许会因为信息不充分、不对称导致判断错误, 最终造成经济损失。所以, 应当强化监管互联网金融产业信息披露, 详细地披露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转情况, 增加公开信息的透明度、可信性。

(三) 强化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监督

互联网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监督应当被其强化, 提升其自我约束力。行业内, 有关自律集体逐步形成与成长的情况下, 也渐渐形成了行业准则与规范, 所以, 能够引入恰当的监督控制机制, 并且在征信系统中归纳近期该行业内的违规活动, 实行备案制度, 能够依靠媒体曝光一些长期存在违反要求与准则的机构, 使这部分机构的信用水平降低, 最终规范机构业务成长与增强行业内自律性。

五、结语

互联网企业应当施行主动探索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措施, 监管部门也应当以互联网的风险特点为依据建立相匹配的监管手段。监管部门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综合风险控制、系统建设进行强化时, 也应当对监管和风险特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的衡量, 建立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符合规定的基础上, 减少监管力度, 支持并对金融更新给予奖励, 让互联网金融能够提供极大程度上的服务给社会。

摘要:传统金融中一直存在的风险, 一样出现在互联网金融范畴内了, 虽然仅仅只有部分差异存在于表现形式和特点中, 但同时互联网金融自身也拥有一些特有的风险种类。有相当程度的传染性风险出现在互联网金融内, 并且这种风险也许会加快不同种类风险间的转变。另一方面, 依靠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金融可以对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进行越来越好的控制。所以,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必须被互联网金融企业与监管部门着重关注, 这类企业与部门还需对匹配的风险控制机制建设进行完善, 在监管时, 应当对监管与风险特点、金融更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用地衡量, 建立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符合规定的基础上, 减少监管力度, 支持并对金融更新给予奖励, 让互联网金融能够提供极大程度上的服务给社会。本文的探究主体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闫庆民, 杨爽.互联网+银行变革与监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 许荣, 刘洋, 文武健, 徐昭.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 2014 (3) .

[3] 张健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 2014 (5) .

[4] 庄崚.网络金融风险:我国的监管状况及完善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3 (1) .

[5] 苗文龙.互联网支付:金融风险与监管设计[J].当代财经, 2015 (2) .

互联网金融外汇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税收制度方面对于税收成本的降低是互联网金融推动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方式与服务方式方面有着很大程度的创新与发展,但是传统的税收法规以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法适应的现象。我国互联网金融税收体系政策的完善首先应该降低税收成本,促进金融投资方式与服务方式能够创新,并且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税收制度

作者简介:徐园园(1993-),女,汉族,浙江人,法学士和管理学士学位,毕业于浙江财经大学,法律专业和会计专业,任职于浙江天晟律师事务所,主要研究方向:民商事及公司法律事务。

现今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立于互联网基础上的资金融通、支付以及信息中介等新兴金融模式,例如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网络借贷等。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模式已经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创新与改变,但是在带来创新的同时也对传统的金融业的税收法规带来了新的挑战。怎样对互联网金融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以及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能够有序的发展是现今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法规制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为税收方式所提出的新要求

(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融资方式为税收依据所提出的新要求

现今的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开展融资活动,主要在互联网企业间开展,不再通过传统的银行与证件公司等机构开展融资活动。互联网金融的融资主要是小型的企业,并且多数为投资方与融资方在互联网平台上直接交流,且资金投入规模较小,融资过程着重强调“小额度众筹”与普惠性。现今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众筹、网络借贷、网络投资理财等类型,且在不同的融资方式中法律关系与资金投入方式也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

(二)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需要相适合得到税收方式

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方式上与传统的金融借助有所改变,将所有业务在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办理,这样就实现了金融业务办理的网络化与信息化。互联网金融业务在信息中介平台上开展,不需要有实体的经营场地,这就能够保证融资方能够进行不同时空的合作交流[1]。

二、现今我国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制度所存在的不足

(一)传统实体税收法不适应互联网金融

在现今采用的税收法律制度中,无论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是机构与个人都需要按照税收的规定缴纳百分之五的营业税。但是对于进行借贷的个人来说不仅要缴纳营业税还要按照各类利益的所得缴纳百分之二十的个人所得税。由于互联网投资中个人投资者本身就承担着较高的风险,其个人收益与企业收益相比本身就有所不同。所以传统的实体税收法对个人投资者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无法有效的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二)传统实体税收法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税收征管需求

首先传统实体税收法在互联网金融中无法确定征税依据,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有较多的产业与模式相互重合与交叉,所以在对其互联网金融展开税收时会出现征税依据不确定的现象。其次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教育过程都在线上进行,所以有关资金流动的数据都在交易系统中存储,而系统中的数据会被轻易的更改与隐藏,这样就造成互联网金融中的部分发展模式与业务类型模糊,不利于确定征税依据。并且由于互联网金融这样的特性,其企业应征税的额度的计算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如何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制度

(一)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循降低税收成本以促进金融创新的原则。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降低一定程度的税收成本才能够有效的促进金融行业的更好创新,大额度的稅收不仅会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会严重的阻碍金融行业整体的创新与进步。所以在完善互联网金融税收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尽量降低对互联网金融的税收成本,减少互联网金融的税收负担。

(二)构建互联网金融税收征管制度

首先应该建立金融监管与征信机构的协调机制,保证金融监管机构与征信机构之间能够对信息共同的监察与管理,保证税务部门能够及时的掌握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状态与交易数据变化,以此确立与数据发展状态相适应的税收政策。并且,确立金融监管机构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保证监管机构与税务机关更好的协调工作,在对政策进行监管与调控的同时帮助税务机关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做到更加清楚的了解,以此制定更加适合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税收制度。

其次应该建立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的网络税务登记制度,任何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时都要前往税务机关进行备案,将其网址、服务器信息、企业负责人信息等内容如实填报[2]。这样能够帮助税务机关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更好的监督,防止出现对电子数据更改与隐藏的现象,保证电子数据的真实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市场更好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漏洞、出现资金失衡。所以对于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的制定应该保证公平公正,减少因为金融创新所出现的风险,同时也要改变现今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税收困难的问题,建设优质的金融税收环境。

[ 参 考 文 献 ]

[1]严卫中.浅议互联网金融税收征管[J].税务研究,2015(05):99-101.

[2]钱震亚.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税收制度的探讨[D].浙江工业大学,2015.

上一篇: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论文范文下一篇:私有财产权经济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