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论文范文

2024-03-12

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特点出发,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礼仪课程教学的现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优化课程教学方式、完善教学配套设施、创新礼仪教学实训方式等对策。

【关键词】中职 酒店服务礼仪 教学有效性 问题 对策

文明礼仪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风向标,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讲文明、懂礼仪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都能遵守文明礼仪将使我们的社会交往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最大限度地消除彼此之间交往的陌生感和不适感,达到更好的社会交往目的,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礼仪教育作为中职学校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培养中职学生为人处事的品德及就业素养等方面至关重要。在当前的时代大背景下,核心的社会竞争力往往来自管理与服务,酒店管理服务本质就是通过热情的服务和周到的礼仪给服务对象以宾至如归的感觉。中职学校作为酒店管理技术人员的培养基地,应当积极优化服务礼仪教学课程设置,不断探索提升中职酒店服务礼仪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培养讲文明、懂礼仪的优秀人才,使中职毕业生在求职就业中抢占先机。

一、中职酒店服务礼仪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对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缺少正确的认识

为了解中职学生对学习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意义的看法,笔者对某中职学校 88 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如表 1),当前较多的学生(占比达 74%)缺少对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设置及其意义的正确认知,比较单纯地认为所谓服务礼仪课程就是学习如何伺候别人。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认知使得学生在服务礼仪课程的学习中难以形成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因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相应的课堂互动,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长期存在。

(二)学校缺乏专业的礼仪教师

中职酒店服务礼仪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阻碍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科班出身、专业对口的礼仪教师比较少,大部分中职学校现有的礼仪教师不是礼仪专业出身,而是经过后期转岗而走上酒店服务礼仪教学岗位,甚至有的班级直接由只经过短期礼仪培训的教师负责教学。教师礼仪教学能力的不足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

二、当前酒店服务礼仪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基础素质较差,学习积极性不足

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后就读中职学校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们本身的学习基础、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初中学习期间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未能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错失了上高中的机会;二是因为就目前而言进入中职学校的门槛相对较低,学生中考失利后只能选择中职学校就读,导致中职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并且,根据调查显示:部分中职学生在入学后仍未能从中考失利中走出来,他们本就不是自愿而是出于父母的“压迫”才来到中职学校的,因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足,尤其像酒店服务礼仪这种需要参加实训的课程,出于怕丢人的心理他们更是缺乏参与的兴趣。

(二)礼仪课程设置太少,知识更新不够及时

酒店服务礼仪作为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却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仅开设了一门相应的礼仪课程,且课时量很少,离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同时,担任礼仪教学的教师缺少相应的培训机会,专业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导致礼仪课程的教学存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的现象。

(三)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学校礼仪文化氛围缺失

酒店服务礼仪是一门实践应用类课程,本应该更注重学生对所学礼仪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将重点放在实践训练上。然而,当前大多数专业教师在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进行概要性的阐述,且教学的方法也多以教师在台上讲述、学生在台下听讲为主,实践教学还不能完全实现。此外,有部分中职学生在生活中存在不尊重师长、课堂纪律差、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礼仪缺失现象。

三、提升酒店服务礼仪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诚然,与普通的高中生相比,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但他们的身体和智力状况大都是正常的,我们不应该把当前礼仪教学的低效单纯归结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及素质等这些客观原因上,中职教育工作者要相信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解决的。下面就如何提升酒店服务礼仪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对策。

(一)优化课程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酒店服务礼仪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際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重点解析、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理论授课过程中紧密联系酒店员工的职业特点和顾客的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充分模拟酒店的日常工作场景和对话,让学生扮演与酒店服务礼仪工作相关的角色,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模拟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达到模拟演练的最佳效果,有效培养学生应对未来各项酒店管理服务工作的能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永远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就近的酒店参观、见习,了解未来工作岗位对技能的需求,找准未来的工作定位,使学生体会到酒店服务礼仪在日后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对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二)完善教学配套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的课程开设应时刻遵循实用第一的原则,确保学生在学校学的练的就是出到社会能直接上手使用的技能。其一,由于酒店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操性,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更是如此,因此中职学校应建设一体化的职业礼仪训练室,利用真实的场景教学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去感受礼仪知识,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网络授课的视频,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在学礼仪、用礼仪等方面的训练。其二,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发挥表率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彬彬有礼的言传身教行为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给学生的日常礼仪规范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选派礼仪专业出身、个人综合素质良好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其三,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以积极与附近的酒店形成合作机制,采取外聘教师的方式聘请酒店的专业管理人员过来兼职教学,充分利用他们长期在酒店管理一线工作的优势,教给学生最新最实用的酒店管理服务礼仪知识,为学生就业时快速适应任职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礼仪教学实训方式,营造浓厚礼仪学习氛围

其一,中职学校要加强与当地的酒店的联系,因地制宜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依托酒店的硬件设施解决中职酒店服务礼仪硬件设备投入不足的问题,建立健全酒店服务礼仪教学实训体系。俗话说:“看一百遍不如做一遍。”中职学校可以与当地酒店签订协议,为学生寒暑假及实习期间提供酒店各个岗位的实习机会,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酒店服务工作中,通过实践寻找自身在礼仪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查漏补缺。这样做一方面拓展了酒店服务礼仪教学的实训方式,另一方面又帮助酒店解决了生意旺季用人紧缺的问题,实现了校企合作共赢。其二,氛围对于礼仪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例如充分利用校园的校园墙、宣传栏、广播和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宣传、普及礼仪知识,使学生耳濡目染;同时成立校礼仪队,定期或不定期在校园内开展礼仪示范演示活动,特别是在学校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文体活动周期间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说文明话,做文明人”的活动中,切实发挥好小礼仪队的模范带头作用。其三,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热爱学生、文明执教、为人师表”的教师准则,在与同事、学生交往中做到谈吐文雅、合理合礼,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学生,营造浓厚的讲礼仪、学礼仪、用礼仪氛围。

【参考文献】

[1]陈 静.浅谈中职学校礼仪教学[J].神州(下旬刊),2012(3)

[2]凌万里.中职“服务礼仪”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 ,2015(31)

[3]蔡华妹.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12)

[4]谭春霞.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礼仪课程[J].机械职业教育,2010(12)

【基金项目】百色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农村中职礼仪教育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2017284)。

【作者简介】黄莹冰(1989— ),女,壮族,广西百色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助理讲师,任职于百色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酒店服务礼仪教学。

(责编 罗汝君)

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论文范文第2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古代时,许多来到中国的外国友人,看到这里的人们普遍接受礼仪的教化与熏陶,在言行举止上以礼仪为美德,以至于人们待人谦恭温和,相互间关系融洽,心里钦羡之余,发出由衷的感叹,称中国为“礼仪之邦”。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礼之产生,可以溯到远古时代。首先它是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自然的人伦秩序是礼产生的最原始动力,人们为生存和发展相互依赖,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是最初的礼,后又有“圣贤之人”如黄帝、尧、舜、禹等为“止欲制乱”而制礼,身体力行为民众做榜样,从而使礼在“维稳制乱”中发挥了作用,也正因如此,人们更加遵礼尚礼。其次,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祀活动。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低下,无法解释和征服自然现象与自然力,于是人们把关于人的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万物,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开始用原始宗教仪式等手段来影响神灵,如祭祀、崇拜、祈祷等,期望以虔诚感化和影响自然神灵,以使其多赐福少降灾,原始的“礼”便产生了。

二、礼仪的分类及功能

由于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是相互贯穿的。 一般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家居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包括求职礼仪、会议礼仪、公关礼仪、公务礼仪、谈判礼仪 、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

礼仪的主要功能:一是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礼仪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礼仪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各个角度上看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 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三、礼仪的实质

在人们的礼仪交往中,礼仪最好的表达莫过于恭敬二字。礼物、礼貌、礼节,

都必须是出于敬意的。“不敬则礼不行” 。敬者,诚也。不论是一声询问,一次拜访,都要发自内心,体现真诚的爱心和善良的道德情感,而决不能口是心非。即使是一次真诚的注视,一席倾心的聆听,也都是致敬之礼。正因为对意诚情笃的推崇,我们的先人往往很看重“礼”的由来和方式,以“敬”的成分之多少分辨礼物之贵重与否。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礼仪不是凭空产生,而是人类情感的结晶。礼仪受社会意识形态制约,它反映一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社会主义礼仪的实质除了“敬”这一共性以外,还有它特定的内容,这就是:平等待人,尊重别人,言行文雅,表里一致。平等待人,就是和人来往相处时,既不以年长、位高而骄傲、自负,也不因年轻位低而自卑自惭;对外宾,也不管对方国家大小,身份高低,都应一律平等。尊重别人,就是尊重别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习惯、感情、愿望、爱好以及劳动成果和正当利益。言行文雅,就是和别人交往时,言谈举止高雅优美,彬彬有礼恰到好处。表里一致,就是要以诚待人,光明磊落,而不虚情假意。社会主义礼仪的这种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反映,也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四、总结

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民族档案是反映本民族历史面貌的真实记录,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建设中亦占有一席之地, 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好各民族档案,并促使民族档案管理工作和民族文化旅游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张家界民族档案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旅游中价值实现途径。

关键词: 张家界;民族档案;民族文化;旅游

张家界市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历史悠久,民族特点显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多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并产生了卷帙浩繁的民族档案。今天,随着旅游产业的逐渐成熟及信息社会的发展,张家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环境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而,应通过加大开发力度,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在此情况下,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张家界少数民族档案在其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怎样的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这些价值,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张家界的民族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张家界开发了老院子、秀华山馆、土家风情园、大庸府城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军声画院、绿色大地生态园、袁家寨子、茅岩河平湖游、土家古镇苦竹寨和江垭古城等10多家规模较大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全市10多家旅游演艺场所表演丰富多彩的民族文艺节目,每年门票收入超过2亿元。宝峰湖推出了湖南省第一台实景演出节目《梯玛神歌》。民族特色鲜明的节目《烟雨张家界》向世人演绎神秘的民族风情。《张家界?魅力湘西》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2011年3月,首部以土家族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大型舞剧《西兰卡普》在张家界民族大剧院首开演。民族文化旅游是指以追求、体验新奇、深层次的异族(域)文化为目的的旅游形式。时下,乘着世界文化旅游蓬勃向前的势头,不少民族地区依托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风情旅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此引起的民族文化弱化、异化乃至消亡,民族旅游地族群认同困惑,民族文化传播的弱势化及旅游发展失范而导致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的破坏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给民族地区社会机制和民族心理的稳定造成了巨大震荡和威胁,迫切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民族文化旅游地与外来旅游者的相互关系,并对两种文化之间的交互影响做出合理协调,以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价值体现

民族档案作为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有关少数民族事务的历史记录,以其载体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真实、客观地反映和呈现着少数民族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虽然不可能全部成为旅游开发的对象,但作为一种重要的少数民族历史遗产和文化物象,其中部分特色突出、具有特殊旅游价值的民族档案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注。

1、旅游文化价值

张家界少数民族档案记录的内容包罗万象、内涵广泛,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张家界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实践来看,不少民族档案即为社会文化名人亲自撰写或制作而成,其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很能吸引世人的眼光,激发人们的游兴。因此,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张家界少数民族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丰富了张家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内涵和形式。张家界民族档案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依存于一定的社会、自然环境,客观地记录了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以及各族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光辉文明,反映出张家界少数民族在特定时代的艺术、科技、文化成就,也反映出其丰富的社会生活、政治斗争、宗教信仰以及哲学思想等。正是因为有了民族档案,旅游者才能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认识到各民族人民开疆拓土的艰苦历程和奋斗足迹,才能在旅游过程中更为深刻地认识张家界少数民族文化的科学价值和深刻内涵。

2、旅游研究价值

文化旅游不仅是对民族文化中“善”和“美”的欣赏,也往往带有“真”的追求,这里的“真”即是相关的科学知识。张家界少数民族档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涉及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也包含大量的生产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哲理。包含于民族饮食(服饰)制作、艺术品加工、金属冶炼等方面的技术,显示了张家界少数民族先进的生产水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其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科技以及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研究、学习具有很好的科研价值。不仅如此,许多历史遗迹、古城建筑等,张家界少数民族档案不但有有关的文字记载,甚至还有内容翔实、形象生动的图像、图片及图表,他们对于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和规划保护,以及在民族文化景观的意境构造、结构复原和内涵发掘方面有重要的科学指导和参考借鉴价值,其丰富的知识,能吸引不少科研旅游者。

3、旅游认同价值

从民族旅游地自身来讲,民族文化旅游带来了经济要素、信息要素及文化要素的大流动,旅游地在与外来文化接触、碰撞的过程中,在借鉴吸收有益成分,实现自身文化优化、创新与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使民族地区民众对自我文化产生了心理自卑和精神焦虑,进而演化成对自我文化的消极否定,导致民族旅游地的文化认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此背景下,充分开发利用民族档案中的文化信息,可以借此穿越时空,突破时代的限制,让旅游地民众充分接触、认识并学习当地民族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消除其面对外来文化时产生的自卑和困惑,提高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族群内部形成并保持长效的内心合力,促进对自我民族精神和价值体系的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守护。

三、实现张家界少数民族档案旅游价值的途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张家界少数民族档案对其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独特的作用,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使其价值尽快得到实现并真正发挥效益。

1.强化收集力度,丰富档案馆藏

民族档案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与开发必须以丰富的馆藏为基础,因此,档案部门应加大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各类历史、文化档案。首先要扩大收集范围。不仅收集文物、图书、博物馆等部门的档案,也要深入民间寻找散落在个人手中的档案,尽量扩展档案收集的地域空间,确保民族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其次要突出收藏重点。通过方法创新,重点收集反映张家界少数民族生产成就、民俗风情、重大事件、著名人物、珍贵文物及历史遗迹的各种档案,重点收集各类年鉴、方志、名人家谱以及有价值的照片、影片、图片、口述等档案,进一步充实和丰富馆藏,满足旅游业多样性的需求。

2.转变价值观念,深化档案服务

要突破传统观念,充分重视档案在旅游中的文化价值和信息价值,积极实现民族档案的进一步开放,加强与电视、广播等媒介的合作与互动,加大宣传力度,让档案真正走向群众、“亲近”群众,树立档案事业开放、亲和的形象。要积极主动为旅游部门提供档案查询、利用、检索、咨询、决策等服务,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创新服务手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档案展览、文化沙龙、艺术讲座,使旅游者不仅认识到民族档案对文化旅游的价值,并鱼在情感上接受并喜爱它们,让民族档案事业成为张家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深入开发信息,重构旅游景观

近年来,张家界少数民族档案在旅游开发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旅游效用。档案部门要紧密结合旅游需要,重点加速民族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使之能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反映张家界地区的文化底蕴。要进一步加强与文化部门的合作,积极探索研发新路径,着力提高编研水平,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使之在文化旅游开发中起到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打动游客心灵的作用。在实践中,要积极实现理论成果的转化,加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借助档案信息及编研成果,利用其独特的内涵,重构具有张家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旅游景观,增强张家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魅力和竞争能力。

4.加快民族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张家界少数民族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重点推进民族档案中传统纸质、金石、竹简等档案的数宇化建设,通过现代扫描技术、缩徼复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实现其数字化转化,然后借助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其次要加速民族档案管理的信息平台建设,促进民族文化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快速、广泛传播,为旅游者通过民族档案了解张家界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提供快捷、方便的途径。

四、结语

张家界少数民族档案在其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民族档案在文化旅游中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张家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繁荣的需要,也是民族档案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应通过各种方法,加大开发力度,使张家界少数民族档案在张家界旅游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慧.湖南少数民族档案述略[J].档案时空.2009(10)

[2]康蠡.论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J].云南档案.2008(2)

[3]康蠡,王曼艳,论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协调作用[J].山西档案.2009(6)

[4]巩君慧.西藏档案资源的民族文化旅游价值初探[J].兰台世界.2013(26)

作者简介:

江波(1972-),女,苗族,本科,馆员(职称),研究方向:档案管理,张家界市永定区农业局工作。

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职业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批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而语文教学作为各级教育阶段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学好语文可为开展各个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中职语文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语文重视程度不足,教学质量不高。而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中职语文也需加大改革力度,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职业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引言:中职院校由于其自身定位,通常对学生的职业技能重视程度较高,对于学生综合素养重视程度不足,在课程设置和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力度不足。尤其是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不合理之处。本文分析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并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培育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今后中职教育提供参考,促使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足

在中职院校中,由于其自身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主,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只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加大重视程度,对于语文等基础课程重视程度不足,语文教学通常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课程教学和考核均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1]。

(二)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通常只以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听为主,课堂氛围十分枯燥,学生积极性不强,课堂参与度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更好的提升。且在中职院校中,由于其对专业课程重视程度较高,经常出现语文课程被占用来进行专业课的教学,课时不足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2]。

(三)语文教学与专业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语文学科综合性较强,中职教育由于自身特点,在开展教学时应注重各个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关联性,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需将二者有机结合,提升语文教育的适用性,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在部分中职院校中,在课程设置上出现较大脱节,并没有与职业教育相联系,且部分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教学内容的不合理更超出学生掌握范围之外,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3]。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育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一)提升重视程度

当下,我国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增加,中职教育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育基地,更应提升对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视程度。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积极转变传统教学中对文化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教学设置及评价体系不合理情况,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提升重视程度,完善评价体系,将学生语文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语文素养等均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提升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促使学生提升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重对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4]。

(二)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中职语文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重视程度不足,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更没有将专业教育和职业能力培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教学质量不高。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中职院校在开展语文教学中,应将其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可引入情境教学法,针对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如生活情境、音乐情境等,要求学生根据情境来表演相关内容,从而锻炼自身表达能力,学生更可在情境表演中学习人际交往相关内容,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教材中《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内容为例,教师可构建出未来职业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以市场营销类专业为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多會从事销售类工作,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要求极高,教师可在课上构建出推销情境,将学生进行分组,表演销售人员和顾客,学生可在这种实际情景中真正学习到人际交往常识,提升自身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促使学生职业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5]。

(三)将语文教学和培育职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为更好的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一方面,应从教材入手,在语文教材中加入相关职业能力提升内容,创新教材内容,立足于中职院校专业特点和学生应具备的语文素养,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计划时,应凸显职业内容,提升教学的实用性,根据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以旅游专业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将普通话以及历史常识类内容设计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认知程度,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更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类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由于其对理科类知识要求较高,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适当减少文言文阅读类内容,增加相关计算机类阅读内容,并可利用微课、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来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成果,更突显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促使学生得到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语: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职院校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出来,其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大批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当下,我国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大,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其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从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转变为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上,更要将其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芳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56.

[2]赵林伟.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3):119.

[3]李靖.浅谈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9(21):268-269.

[4]田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职校语文教学改革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03):80-81.

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论文范文第5篇

2、中国礼仪文化在民航服务中的体现

3、礼仪与形体训练对空中乘务学生素养的影响分析

4、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5、基于岗位需求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6、空乘学生礼仪指导与训练探讨

7、基于行动导向的航空服务专业服务礼仪课程设计与实施

8、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9、关于如何提高民航安检服务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0、分析民航空中乘务人才对策

11、浅谈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影响

12、高校空乘形体训练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3、未来“空姐”“空少”赛航空礼仪

14、高校空乘礼仪培训对学生素质提升的意义

15、基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民航职业形象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16、刍议高职民航乘务英语教学模式

17、民航服务礼仪及个性化服务的分析与探索

18、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民航职业类英语教学探索

19、如何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20、民航院校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SWOT分析及提升途径

21、高职《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2、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空乘礼仪课程设计与实践

23、区域经济下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4、民航人员职业素质分析

25、空乘1+X等级证书制度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26、构建职业素养培养新模式,打造民航服务业高素质人才

27、基于行业文化的职业素质教育主导课程建设

28、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29、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探索

30、中职教育中岗位资格证书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31、如何上好民航运输专业《表达与沟通》课程

32、关于如何提升民航安检服务质量的研究

33、实践锻炼能力,比赛彰显才智

34、民族院校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创新

35、民航服务理念及发展方向探讨

36、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空乘专业课程改革思路探讨

37、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空乘专业课程开发

38、空中乘务专业就业前景及待遇分析

39、民航职业技能证书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40、关于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

41、新专业教学标准下空中乘务专业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42、基于行业标准 校企深度合作 创新行业特色继续教育模式

43、新建本科院校空中乘务专业学科支撑建设探究

44、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培养目标下学生特色化管理研究①

45、新专业设置:为何与何为

46、空中乘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7、“爱馨驿站”公益活动对提升空乘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研究

48、浅谈高职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机制创新的问题及对策

49、空乘人员礼仪姿态实训课教学设计研讨

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论文范文第6篇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档案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 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档案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 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 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维护了国家安全。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 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础, 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原始记录的产物。档案不仅是一种物质载体, 而且具有极高的精神内涵, 并展示着独特的社会主义文化魅力。档案文化有着民族独有的显著的精神内涵, 可以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积淀, 是民族文化心理的情感寄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文化所彰显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更加明显, 民族文化价值是档案文化价值中最突出的表现之一。

(二) 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加强文化建设, 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以提供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 满足公民基本的文化需求, 保障公民基本的文化权益为根本目标。享受文化成果、参加文化活动、进行文化创造、文化成果受到保护等是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公共档案部门肩负着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的工作, 其工作成果满足了公民的文化需求。

( 三) 增强公民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档案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 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积淀,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中坚力量。在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的当下, 通过各地公共档案部门组织的革命文化纪念活动、革命题材的展览活动以及开发革命文化产品等, 真正提高了档案文化的服务效能, 弘扬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激发民族凝聚力, 增强了公民的文化自信。

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档案文化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一) 档案文化建设资源不足。丰富的馆藏是进行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通过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构, 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公众利用需求。然而目前我国档案馆馆藏资源不足且馆藏结构单一, 馆藏来源范围狭窄, 载体形式单一, 同时对自身馆藏资源疏于开发, 因而难以满足群众拓展知识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二) 文化服务机制不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重要特性在于“服务”, 然而, 档案文化服务机制不健全有悖其服务性, 如普通公民利用程序繁琐, 方式单一;服务理念偏于传统, 档案工作人员甚至出现“官本位”的服务理念, 淡化了公共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

(三) 档案文化人才建设有待加强。档案文化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精神。由于缺乏科学全面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标准, 档案工作门槛偏低。虽然某些地区也进行了档案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考试, 可是由于缺乏系统严格的规范程序和标准, 往往收效甚微, 影响了档案利用的满意度。

三、发挥档案文化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档案中蕴含着人类丰富的精神文明成果, 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是弘扬民族之魂、走向强国之路的重要环节和渠道。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及华夏文明都离不开档案文化的传承和记载。

(一) 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档案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 只有充分挖掘档案文化资源, 才能是繁荣发展档案文化。第一, 调查新资源, 深入调查, 摸清家底, 对中华历史文明不断深入发掘, 全面提升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服务水平, 夯实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档案文化基础。第二, 制定新规划。结合以往对历史档案资源挖掘的部分基础,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与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历程相关的档案史料挖掘进度。同时随着档案馆藏量的不断增加, 档案资源内容不断丰富, 有必要制定出新的档案资源研发规划, 以突出党的建设历史亮点。第三, 找准新定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档案文化所彰显的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量, 充分利用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经济发展的优势, 乘势而上, 做强、做好、做大档案文化这篇大文章。

(二) 创新档案文化建设。文化是生产力,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档案文化也是软实力。第一, 创新思维。档案文化思维创新是档案文化传承发展的灵魂和原动力。以思维创新引领创新行动, 树立“以文化人”思维。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和我国文化发展的规律, 找出路径、选准目标使档案文化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实现“中国梦”有关的档案文化资源的挖掘, 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充分有效利用档案文化资源,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摒弃档案文化发展的片面观点。第二, 创新体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实施重大文化工程,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档案管理体制是档案文化发展的活力。结合国情, 不断创新、深化改革, 建立健全档案文化管理体制, 解放和发展档案文化生产力, 特别是要创新历史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体制, 不断推进档案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 创新内容。档案详细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遗存、形式、内容、精神等, 档案文化传承了历史文明的精华, 这正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根基。创新档案文化内容是核心,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 使档案文化融入大众、融入社会, 实现档案文化知识化、影视化、网络化, 从而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第四, 创新方式。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档案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受制于不同的传承方式。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 着眼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创新档案文化的传承方式。面对当前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使档案文化传播方式愈加丰富多彩, 从而增强其内容的感染力。

(三) 完善档案文化发展的法治保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贯彻《档案法》是在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一环, 同时, 也是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深化档案管理体制改革,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全面推进档案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普及化、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 认真做好档案普法宣传, 增强“依法治档”意识, 使档案法律法规真正入脑入心, 为档案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四) 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文化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人才是支撑。第一, 健全档案人才培养机制。档案馆可以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 利用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尤其加强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档案管理相关的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对档案人才进行培训, 不断更新档案知识, 洞悉档案文化建设前沿, 优化知识结构;加强档案人才业务交流,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培养一批懂档案、善管理、敢创新的档案人才。第二, 健全档案人才管理机制。更新观念, 创新体制, 政策倾斜, 提供优厚待遇, 引进海内外档案专业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建设结构合理的档案人才队伍, 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摘要:档案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民族精神内涵, 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再挖掘、再升华, 是对历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 发掘档案文化资源, 补齐档案文化建设短板, 凝集共识, 切实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上一篇:模板支撑安全性能提升论文范文下一篇:外伤性脾破裂临床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