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高墩施工测量技术论文范文

2023-11-04

桥梁高墩施工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爬升模板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竖向和倾斜结构的模板, 用途很广泛, 同时具有一般施工方法的优点, 在目前的高墩施工中作为关键技术运用。就目前来说, 爬模施工在经济和工程两方面的考虑上较其他施工方法则中, 可以同时运用在小型、中型和较大型高速路架桥工程中, 但不适用于高难度高架桥的建设。

1.1 爬模结构

其构成被分为承重架和礅身砼模型架两个部分。

(1) 承重架:与礅身衔接, 用于负荷模板传递的压力。在其内部设计了液压和爬行双重系统, 这是爬行模板的关键部分。承重架整体拥有两个工作平台, 在顶部设有主模型的操作台, 而在下部设有修补墩身砼和拆除联结的工作台。

(2) 墩身砼模型架:也与内模连接, 但是通过对穿螺栓联系。

1.2 爬模施工过程

爬模施工较一般高墩施工方法复杂, 首先在线性阶段需为施工准备放墩中心线和模板边线, 提升架中心线和提升架边线。绑扎的钢筋线需要高出模板。在安装模板和爬模装置的同时灌注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时要注意, 滑模部分灌筑低流动度或半干硬性混凝土, 灌筑时要按照厚度高于20em, 低于30em的分层方法分段进行对称浇注。接下来是爬升导轨, 前期需要测量千斤顶的弹簧装置和检查爬升条件是否一应具备, 安装轨道和轨道涂油, 之后再开油泵灌油, 检查相关构件, 联接相关部件。承重架和模型架爬行阶段同样要先检查模型架各组成部分是否达标, 几个重点分别是:模型表面、砼表面、拉杆、涂油工作是否已准备就绪, 之后才能打开油阀, 启动油泵, 开始进行外架和爬行架之间的链接施工, 和外架爬升。外架爬升阶段中叶需要对各部分进行实况监察, 待承重架和模型架就位后锁定承重架, 利用承重架的工作台能够使模板做轨道微调, 提升模板到位。爬模完成后需对各组成部分再做一次整体检修, 之后进行从高墩顶部从上到下进行模板拆除, 先拆模板再拆承重架。

1.3 爬模施工工艺原理

爬模施工技术以空心桥墩中凝固的混凝土墩壁为受力主要对象, 而其内部上下爬架和液压顶升油缸则作为爬升设备的主体, 内部油缸的活塞杆和下爬架联接, 缸体又与上爬架铰接, 同时, 上爬架和外套架联接, 外套架又与网架工作平台联接, 由此得以支撑整个爬模结构。

油缸活塞杆与缸体间形成一个相对上升下降的系统, 一个固定同时另一个上升, 而上下爬架之间活动原理也相同, 上爬架相对下爬架做上升运动, 达到上爬架和外套架, 而下爬架和内套架又进行交替爬升, 由此就能达到整个爬模结构的爬升、就位、校正与其他后期检查和工序。

另外, 爬升支撑是由内爬支脚机构的上下爬架与墩壁两部分协调运作形成, 其支点设计在内壁直线段部位, 爬架上的爬靴则支撑在爬窝内, 以此达到承力支撑整体结构, 另一种方式是在爬窝位置上作穿墙螺栓, 在穿墙螺栓上联接支撑托架, 使上下爬架的爬靴支在托架上, 以此为支撑点向上爬升。

1.4 爬模施工的优点

从经济角度分析, 爬模施工技术相比其他一般高墩施工技术更加能够节省钢材, 能够减少千斤顶的使用量, 节省人力物力;从施工角度看, 这种技术相比其他技术更加安全、施工成果更好, 如模板之间的接缝, 模板表面的损伤和擦痕, 同时能够缩短施工时间, 在制模和爬升阶段工作量更小, 整体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2 滑膜施工

滑模在高墩施工技术中通常适用于施场地较狭小且混凝土结构设计较高的工程, 在人力物力较缺乏, 工期较短, 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 这种施工方式是可以首先得到考虑的。在较大的山区高速路建设工程中, 滑模施工可以作为一种易操作易管理的方案用在规模较小的施工地段, 但不适用于高难度地形的大型高架桥建设。

滑模施工意味着模板被挂在工作平台的围圈上, 沿着需要施工的混凝土结构的界面周边进行组拼装配。随着混凝土的灌筑由千斤顶带动向上滑升。

滑模施工的结构主要包括:内外模板、工作平台、工作吊篮设备、提升设备和混凝土平台。

施工流程较为简单, 通过滑模的组装、工作台提升, 进入混凝土灌注, 在此阶段不需要反复检查工作流程。混凝土灌注完毕后, 对模板进行提升, 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模板与混凝土结构的平衡一致, 是最需要严谨进行的阶段。以爬模施工不同的是, 提升后进行接长顶杆和钢筋绑扎的工序, 需要注意的是, 钢筋的各接头部分需要施工前配好, 以确保提升的顺利进行。

滑模施工具有材料运用和周转少、施工作业周期间歇短、施工速度快、机械设备使用少, 施工较为简单, 一次成型, 不用多次循环运作的特点, 在经济方面来看, 其成本和投入较低, 既节约资源又能实现施工安全的优点。

3 液压翻模施工

液压翻模施工也是高墩桥梁建设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常山区高速公路架桥在高墩60cm以上则更宜采用液压提升翻模方法施工, 目前这项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一定推广, 并在其具体运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液压翻模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工作平台, 提升架, 内外吊架, 模板系统, 液压提升设备中线控制系统及附属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建立在一定强度的墩身混凝土基础上的翻模施工工作平台, 同时以液压千斤顶为动力提升工作平台, 达到一定高度后, 工作平台上悬挂内外吊架, 施工人员将在吊架上进行模板的安装、提升、拆卸和钢筋的线性施工等一系列活动, 混凝土的灌注、捣固和中线控制等作业都在平台上进行。内外模板共设三节, 形成循环交替上翻的施工状态, 直至完成整个墩身。

翻模设备吸取了滑模施工的优点, 把平台和模板分成两个独立的体系, 在延续滑模施工要求的连续性、复杂性的同时, 改善混凝土表面质量差的缺陷。

液压翻模施工具有安全、可靠, 施工快捷的特点, 墩身混凝土质量好, 而且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摘要:桥梁高墩技术是山区与海上桥梁施工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得到更多技术性重视和改进。鉴于桥梁高墩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频繁使用, 本文主要以山区为地形特例来介绍桥墩施工技术中的几种基础方法, 结合地形分析这三种方法的适用性、特点、差异和主要问题。

关键词:高墩,关键技术,爬模,滑模,液压翻模

参考文献

[1] 罗其青, 邓继华.桥梁高墩爬模施工[J].湖南交通科技, 2005, 3 (31) .

[2] 田武平, 蔡载雷, 黄中天.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高墩施工技术[J].交通科技, 2010 (3) .

[3] 姚鸿展.唐宇宁论某大桥桥梁高墩现浇箱梁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 2008, 6 (9) .

桥梁高墩施工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桥梁高墩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桥梁稳定的基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 使得桥墩的高度越来越高, 因此高墩的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国外又出现了一种新型模板体系爬升模板。爬模系统的诞生为桥梁施工中高墩施工提供了非常好的便利, 由于爬模系统拥有体积小、质量轻、操作方便、安装拆卸方便等优点, 深受各个欧美、日本各国的喜爱, 而广泛的应用于桥梁、高塔等建筑工程施工中。

我国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也逐渐采用爬模施工工艺, 但是我国应用爬模施工工艺的主要领域还是房地产领域, 对于高层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用较多。随着桥梁技术的发展, 高桥墩的应用极为普遍, 因此在我国的桥梁设计中引进高桥墩的爬模施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对推进我国的桥梁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桥梁高墩施工关键技术爬模设计

2.1 爬模的结构

爬模的结构主要由网架主工作平台、双悬臂双吊钩塔吊、内外套架、内爬支脚机构、外挂L形支架、液压顶升及控制系统、模板及支撑系统以及配电设备等组成。

网架工作平台, 采用的是空间网架式结构, 网架工作平台作为整个爬模设备的基础, 为爬模设备的实施提供平台。在网架工作平台上安装中心吊塔, 四周用L型支架固定住, 下面用液压顶升系统爬架来支撑, 将操控设备以及配电设备安装在中间。作为一个支撑平台, 它要承受各个方向的压力以及拉力, 整个同架结构构件采用万能角铁杆件和几种联板用螺栓连接的形式, 这样构建运输方便, 组装拆卸也方便。不仅方便操作, 而且能够提升施工的效率。

中心塔吊, 作为爬模系统的主要工作手, 安装在网架平台的中心。塔吊的载重量要根据整个爬模系统来衡量, 同时采取双臂式双挂钩的塔吊, 有利于分担整个爬模系统的受力, 提高塔吊的承重能力, 同时还能双向上料旋转, 使整个系统工作起来方便、快捷,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上料的便捷性。

L形支架:上部联接于网架平台四周, 下部与已凝固的墩壁联接, 支架能够从各个方向保证网架平台的均匀受力, 为整个爬模系统提供高度的稳定能力。同时支架还方便桥墩的施工, 施工人员可以把它作为脚手架来使用, 在桥墩的养护以及桥墩整修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由于支架结构采用型钢杆件和联接板拼接, 拼拆方便。

内外套架, 爬模系统运动的发动机。整个爬模系统的爬模上升都要由内外套架的运动来实现。随着内外套架的产生相对运动, 爬模也随之产生相应方向的改变。内外套架之间的导向轮能够保证整个系统升降的平稳度。当内外套架产生相对运动时, 爬模也不断的上升, 这时塔吊双臂随着爬模的上升而抬升, 物料被吊起, 当内外套架产生相向运动时, 爬模下降, 塔吊双臂也随之下降, 物料被放回地面, 整个过程都依赖着内外套架的运动。

内爬支脚机构, 爬模系统的第二发动机, 它所带动的是整个网架平台的升高与下降。通过上下脚架的活动来带动整个爬模系统的升高。

液压顶升机构, 整套爬模系统运动的源动力。液压顶升设备采用单泵、双油缸并联、定量系统, 这样的设备占地面积非常小, 适用于施工区域较小的桥墩工程, 而且重量较轻, 对于施工地形没有太大的要求运作起来非常的方便、快捷, 安全可靠, 稳定性高。

2.2 爬模设计的工艺原理

以空心桥墩已凝固的混凝土墩壁为承力主体, 内爬支脚机构的上下爬架及液压顶升油缸为爬升设备主体, 油缸的活塞杆与下爬架铰接, 缸体与上爬架铰接, 上爬架与外套架联接而外套架又与网架工作平台联接, 支撑整个爬模结构。通过油缸活塞杆与缸体间一个固定一个上升, 上下爬架间也是一个固定, 一个作相对运动, 达到上爬架和外套架, 下爬架和内套架交替爬升, 从而达到爬模结构整体的爬升, 就位、校正等工序。内爬支脚机构的上下爬架与墩壁的支点方式原设计在内壁直线段部位每隔1.5m留设四个爬窝, 爬架上的爬靴支撑在爬窝内, 达到承力支撑整体结构;或在爬窝位置上预埋穿墙螺栓, 然后在其上联接支撑托架, 上下爬架的爬靴支在托架上, 以此为支撑点向上爬升。

3 桥梁高墩施工关键技术爬模施工

3.1 爬模组装

爬模的各个组件, 网架主工作平台、双悬臂双吊钩塔吊、内外套架、内爬支脚机构、外挂L形支架、液压顶升及控制系统、模板及支撑系统以及配电设备等, 按照既定的顺序, 我们可以选择从下往上对各个组件进行安装。或者也可以原地进行几个组件的拼装, 再借助于其它设备进行二次组装。无论是采取哪种方法, 在组装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以及准确程度。同时各个组件的安装顺序不能颠倒, 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在各个组件的空隙之间出现过多的灰尘杂质, 应利用润滑油等设施对各个组件的连接位置进行防护, 避免安装过程中进入杂质, 进而保证组件连接的牢固性, 确保整个爬模系统的稳定。同时安装人员也要做好自我防护, 安装过程中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3.2 爬升工艺

利用双层模板来进行模板施工。先将上一节模板灌注完, 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 使灌注后的结构进行自我凝固, 然后爬模进行爬升, 此时拆下下部模板, 对已经凝固的结构进行钢筋固定, 把拆下来的下部模板作为上部模板, 然后再进行灌注。以这个过程循环来做, 不断的爬升, 不断的灌注, 然后凝固, 接着交替模板。直至浇完整个墩身。

3.3 墩帽施工

当爬模网架主工作平台下平面高于墩顶设计标高30cm时停止爬升。爬模灌筑墩身施工至墩空心段顶标高时停止浇灌, 并在墩壁的适当位置预埋连接螺栓;将墩壁内模拆除, 并把L形外挂支架顶部杆件连接在预埋螺栓上, 以此搭设墩帽外模板。对墩身内部, 可将内爬升井架与网架平台拆开, 内爬升机构下1~2节, 然后拆除吊运至墩底。为保证模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也可不拆开内爬井架与网架平台的联接, 而将内爬井架的外套架的一节杆件嵌入桥墩帽里, 并利用空心墩顶端内井架结构以及墩壁预埋螺栓支设实墩底模, 仍利用爬模本身的塔吊完成墩顶实心段及墩帽施工。

4 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人们对于桥梁的更高的要求, 只有不断的提高桥梁施工的科学技术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发展的需要。设备随着时间推移会不断的老化, 渐渐地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桥梁高墩的施工技术也要不断的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研发而不断的完善, 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 以便能够适应新的施工建设要求。为未来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希望本文对桥梁高墩施工技术的分析能在现实工作以及施工中对人们有所启发。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桥梁高墩施工技术的现状, 然后对桥梁高墩的关键技术爬模技术进行结构分析, 设计分析以及施工分析, 为高墩施工关键技术领域, 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桥梁,高墩施工,关键技术,爬模设计

参考文献

[1] 罗其青, 邓继华.桥梁高墩爬模施工[J].湖南交通科技, 2009, 11.

[2] 朱方荣.爬模是高塔柱工程最优秀的施工方法[J].湖南交通科技, 2008, 4.

桥梁高墩施工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1 对结构的需要

桥梁在高墩施工中, 势必容易受到桥梁自身的重力、温度、风荷载及施工荷载等因素的影响, 尤其在内在结构形成的稳定性及持久性两方面, 其稳定性的质量建设是比较低的, 影响整个公路桥梁的安全使用。因此, 要想保证公路桥梁高墩使用的质量, 就是要保证高墩的结构稳定性。高墩结构的稳定性建设要求其内部结构能在外部负荷力达到极限值的时候仍能够承担一定的重力, 不会因超压负荷破坏整个结构的稳定性而对桥梁的使用造成致命性的影响。因此, 结构的稳定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承受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自身建设标准和建设质量变化引起的刚度变化, 从而保证整个结构的刚度, 保证公路桥梁的结构稳定性。

1.2 判别标准

公路桥梁高墩在施工阶段稳定性的判别标准是衡量建设过程中高墩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现今公路桥梁高墩施工阶段稳定性的判别标准大都是从高墩整体内在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判别分析的。在结构稳定性的分析中常使用静力准则, 就是要求高墩在承受负荷的状态下, 能够呈现两种平衡状态 (即结构直线平衡和曲线平衡状态) 。其中, 一种状态的存在意味着结构的稳定性, 而结构平衡状态的二重性, 导致高墩结构不稳定。另一个常用的判别结构稳定性的准则就是动力准则, 这项准则能够很好地判别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是否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外部因素对结构形成干扰的状况下, 如果这种干扰不能够凭借高墩自身结构进行消除, 将会造成高墩的震动, 从而导致结构不稳定, 反之则结构稳定。

2 公路桥梁高墩施工技术

2.1 滑模施工技术

当前我国的公路桥梁施工中对于滑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广的, 其他领域对于滑模施工技术的使用领域也在逐渐扩大, 滑模施工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在高墩作业平台的临近区域进行模板悬挂, 进行混凝土浇筑, 待混凝土达到初凝后, 将滑模从下往上牵引, 待滑模移动到平台上层后, 再进行此层的混凝土浇筑作业。

2.2 爬模施工技术

爬模施工技术主要是以滑膜施工技术为基础, 进行发展才形成的, 同时, 其在公路桥梁的建设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主要应用在高墩工程的竖向结构中, 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对爬模施工技术和滑模施工技术进行比较, 分析到爬模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钢材需求量比较少, 而高墩的混凝土表面层不会出现缝隙与磨损的问题。因此, 在实际的施工中, 一般采用爬模技术, 但是需要对爬模技术的成本较高和模块结构复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 同时注意施工环节的复杂性。

3 公路桥梁施工阶段影响稳定性的控制措施

3.1 加强高墩垂直度的控制, 优化设计

公路桥梁高墩在施工阶段为了能够保证建设的稳定性, 加强高墩垂直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现今大都使用激光垂准仪器和全站仪共同控制垂直度。具体而言, 在进行垂直度控制的时候首先要进行控制网的布设、墩身的控制, 然后利用两种仪器进行科学的测量控制。但是在加强对高墩垂直度的控制时, 避免操作战线拉长, 降低温度的影响, 所以选择晚上或清晨进行此项工作, 能够有效地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对高墩垂直度测量控制造成影响。

3.2 严格管理高墩施工质量控制

高墩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从施工材料、施工方案、施工团队等方面为切入点严格维护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其中施工材料的选择尤其是混凝土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 混凝土和钢筋都是在组合成不同的模式下投入使用的, 主要包括分离式模型、整合式模型以及组合式模型三种不同的组合模式,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根据施工需要和建设环境选择具体的钢筋混凝土组合模式,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保证高墩施工过程中的非线性稳定。

3.3 强化应力监控, 严格高墩偏位、沉降观测的控制

高墩施工阶段稳定性的控制必须利用动态监测技术加强实时动态控制, 加强应力检测, 提高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温度载荷、风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等影响下造成的高墩偏位现象的检测, 加强数据记录检测, 严格沉降观测控制, 并且能够在初始化数据的基础上及时补救, 维护整体的建设, 避免施工阶段不稳定性对高墩造成不良现象的发生。

3.4 桥梁高墩施工现场温度和风荷载力的控制

公路桥梁高墩施工现场稳定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温度和风荷载力的影响, 所以在施工阶段首先可以加强对高墩墩身平均风速、风向对墩身结构的影响的监测, 及时的提出控制措施, 采用全新的风速测试仪器, 加强对高墩底部、中部、顶部风速的测量, 依靠其科学的测量数据分析控制影响线性稳定和结构的因素。其次就是利用温度传感器加强对高墩温度的测量, 通过不同时间点、墩身不同部位尤其是横截面温度的测量进行施工稳定措施的控制。

3.5 严格施工队伍管理, 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为了保持公路桥梁高墩施工阶段稳定性, 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 选拔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 强化高新技术的使用, 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墩施工中的应用, 加强人员技术培训, 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 通过科学管理机制的建立促进高墩稳定性的建设。

4 公路桥梁高墩施工技术应用

4.1 公路桥梁高墩施工技术的应用

4.1.1 测量放样

高墩施工环节的首要步骤是测量放样, 一般需要在施工前进行测量放样, 对桥梁墩柱的相关数据进行获取, 特别是对中线间与桥梁墩柱距离数据进行精确的测量, 务必保证其偏差在10毫米之内。如果数据误差比较大, 势必会影响施工安全。所以, 在进行高墩施工测量放样工作时, 应该注重细节, 保障后期施工质量。

4.1.2 支架搭设与测算工作

高墩施工需要进行支架搭设工作, 应该保证支架的强度和刚度的质量。将支架广泛的应用到高墩施工中。在进行支架搭建的过程中, 应该对其受力状况进行全面的考量和具体的分析, 以便保证支架的安全性。支架的力量传递主要是通过从上到下的传力实现的, 力从荷载水平杆传递到竖向水平杆, 再传递到立杆与垫木, 最后才达到最底层的地基。

4.1.3 混凝土浇筑

对于桥梁高墩施工技术而言, 最重要的施工环节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影响着高墩施工的质量。因此, 应该对该环节进行重点把控。第一, 应该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施工培训, 从整体层面提高施工团队的施工素养, 保证其施工职责。在浇筑的施工过程中, 不断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们, 保证其施工的规范性, 防止出现安全事故。除此之外, 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 务必保证混凝土搅拌的质量和效果。因此, 在进行施工之前, 需要准确的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的确定, 全面的进行集料含水率的检测和管理, 对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坍落度的跟踪检测, 从而保证浇筑质量。保证混凝土的搅拌在5分钟内搅拌均匀。在进行混凝土运输中, 需要运送的车辆在进行运输中保证搅拌的进行, 以防止出现混凝土硬化状况发生。高墩浇筑中, 混凝土的浇筑应该进行分层, 减小混凝土的浇筑难度, 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完整性。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裂缝、断层等混凝土通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接缝处需要保证平整, 使其外观上保证全面一致, 在实施分层进行浇筑的期间, 每层的厚度不能高于30厘米。

5 结束语

总之, 在对公路桥梁高墩施工中, 要加强现代化测量仪器的使用, 从外部环境、内部建设、主观设计以及客观人员等方面做好协调分析, 保证施工阶段的稳定性, 促进公路桥梁高墩高质量建设的完成与利用。

摘要:为了提高公路桥梁建设质量, 提高其使用期限, 并且降低经济成本的投入, 不断探索高技术含量及高标准的作业方法和施工技术, 并且保证公路桥梁专业性建设的顺利开展。高墩作为现今部分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部分, 其高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然而, 高墩稳定性的建设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促成的, 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控制技术, 进行稳定性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公路桥梁高墩施工阶段稳定性分析与施工控制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公路桥梁,高墩施工,稳定性分析,施工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 郑兴海.公路桥梁高墩施工阶段稳定性分析与施工控制技术[J].交通世界, 2017, 12:116-117.

桥梁高墩施工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为解决悬臂桥梁施工质量差及工序混乱等问题,切实保障桥梁施工质量,本文以桥梁施工中悬臂桥梁施工工艺的应用为例,提出了悬臂0号块施工、浇筑工艺、现浇段和并拢段施工等工艺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施工人员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悬臂桥梁施工工艺;桥梁施工;应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1.121

近年来,我国交通网络体系开始得到健全发展,随之社会中也逐渐涌现了大量桥梁建筑数量。悬臂施工技术通常是在悬臂梁及连续梁等主梁架设施工中应用,一些情况下,也会在拱桥拱肋架设施工中应用。属于无支架施工技术之一的悬臂施工工艺,在难以应用支架现浇或可用支架现浇、但不具备经济性的桥梁施工中较为适用,同时具体应用环节,桥下通车及通航等限制性因素能够得到一一突破,而桥下所跨河流及山谷地形等不会影响悬臂桥梁施工。最早,该种工艺方法是在钢桥及预应力混凝土T构桥的修建中应用,而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悬臂施工工艺的情况下,加之不断提高的机械化及施工控制技术等水平,使得悬臂施工工艺开始逐渐在大跨度桥梁施工中应用。悬臂施工工艺的显著优势体现在利于施工设备及使用模板数量等的有效减少,可保障机械化及循环重复作业目标得以良好实现,促进施工质量及进度的有效提高。

1、悬臂桥梁施工工艺优点

悬臂桥梁施工工艺能够在钢架桥及斜拉桥等桥梁施工中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该种工艺具有简单及便捷的特征,能有效提高桥梁整体性能,而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开展位置调整操作的情况下,可在大跨度桥梁中应用;进行悬臂拼装施工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同时也能使上下结构尺寸精度有效提高;悬臂桥梁施工工艺具有较高的机械化程度;桥梁施工中应用悬臂桥梁施工工艺,可通过吊装方式的运用,促进施工效果的提高,简化整個施工工序;施工中无需应用过多支架,同时桥下具有较高净空,不会影响桥下的正常交通。

2、悬臂桥梁施工工艺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在本桥梁施工中,桥梁跨越的沟谷为V型,且具有40m的宽度,当地具有复杂化的地形条件,所以施工难度很大。m变截面的连续箱梁为桥梁上部结构,而桥梁底部梁高4.5m,跨中梁高为1.7m,以施工工艺要求为依据,需将厚度为50cm的两个横隔板、厚度为80cm的两个横隔板设置在箱梁墩顶0号和边跨位置上,确保双向预应力结构体系有效构成,悬臂桥梁施工工艺应用如下:

2.1悬臂0号块施工

在整个桥梁结构中,属于承载基础结构的就是悬臂0号块,该环节施工质量优劣会给桥梁整体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一般来说,桥梁墩柱上为悬臂0号块设置的主要位置,所以具有较高的高度,而因悬臂0号块具有较大重量,所以无需挂篮施工。桥梁施工中浇筑0号块时,需进行1.5m以下腹板结构的浇筑,同时在0号块中直接插入精轧螺纹钢,通过横向布置方式的应用,立足顶板纵向结构为出发点,以工程实际需要为依据进行了钢绞线的设置。浇筑施工的前期,需在管道结构方面加强检查力度,为尺度精度与要求相符提供保障,避免施工中有严重偏差问题产生。

2.2悬臂浇筑施工

悬臂浇筑前,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十分必要,如孔道预留及钢筋绑扎等,在本桥梁施工中,一项重要的施工设备就是挂篮,其直接影响着项目顺利开展与否,要想为挂篮施工提供保障,应以规定要求为依据,将安全防护处理措施做好。在本次桥梁施工中,挂篮主要结构部分是贝雷片,贝雷片的高、宽、重参数如下:1.5m、3m、260kg。焊接上下横梁结构时,选用的方式为连接,而对于内外模板来说,需通过组合模板及定型模板等结构的应用。完成0号块张拉施工的情况下,挂篮组装即可开始,与此同时还应该以实际需要为依据,积极开展预压处理操作。1号块浇筑之初,要想为桥梁工程标准质量提供保障,应注意挂篮位置及标高尺寸的严格控制,标高过程应保障标高比设计标高要高,同时严格把控挂篮核载变形的情况。结束浇筑的后期,钢绞线张拉施工应开展,在钢绞线张拉与要求相符的情况下,后续结构悬臂浇筑才可进行。

2.3现浇段和并拢段施工

本项目桥梁施工重,33m为过渡段高度参数,因此施工方式是以现浇为主,具有较大难度。吊架过程,可通过挂篮浇筑施工方式的应用,取缔挂篮支架,同时在过渡墩顶中开展挂篮主桁支点操作。8号块浇筑施工完成的情况下,并拢悬臂桥梁边跨,使整个桥梁施工完成。

边跨并拢施工工艺。为保障悬臂结构部混凝土稳定性与要求相符,需在现浇质量控制方面加强力度,施工应禁止在高温环境下开展;完成浇筑的后期,在混凝土结构强度与设计标准要求相近的情况下,如处于设计标准要求80%以上的状态时,预应力张拉即可开展,在完成全部张拉操作的情况下,拆除所有支架结构。现浇结构施工环节,应使用定型钢模当作外模,对于内模来说,则以木质芯模的应用为主,与此同时,还需将开口设置在箱梁内模前方顶板中,进而开展浇注操作,在完成全部浇筑工作的后期封闭开口,为该部分结构强度与使用需要相符提供保障。

中跨并拢施工工艺。完成边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情况下,表明已经完成整个桥梁结构悬臂体系组合施工,在此之后,整个桥梁结构中跨并拢施工方可开展,该阶段施工环节应注意必要措施的采取,使结构收缩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避免浇筑施工中有收缩裂缝情况出现。并拢浇筑施工完成的情况下,要为整体结构强度接近于设计方案要求提供保障,如此才能实现预期的结构浇筑质量。

3、悬臂桥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3.1施工挠度检测

悬臂桥梁施工环节,应将挠度监测工作做好,借此有效掌控桥线型,为桥梁质量提供保障,挠度监测环节,需要将监测点设置在不同施工块件位置,进而综合分析监测数据,确保挠度变化数据有效生成;与此同时,还应对截匝立模处理后的标高及浇筑等进行精准测量,为桥面线形和悬臂并拢提供保障。

3.2预拱度施工监测

悬臂桥梁施工过程,需在预拱度施工监测方面提高注意程度,最后块件施工环节,应通过钢绞线的利用,确保最后块件和前一块件之间的联系有效产生,使桥梁悬臂逐步生成,促进悬臂桥梁总体性能提高。具体浇筑过程,注意拱度的严格把控,同时为每两个悬臂的同一水平位置提供保障。

结语:

目前,桥梁施工中的主流施工工艺之一就是悬臂施工,因悬臂桥梁结构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因此需以工艺应用要求为依据,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提高。而在本桥梁施工中,面对复杂化的地形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施工工艺的要求,因此应在施工工艺应用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管控,为各结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潘蕊.悬臂挂篮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8(32).

[2]李向旺,康新章,张君健,等.长悬臂过冬对连续刚构桥线形影响的分析研究[J].交通科技,2017(05).

[3]丁勇,缪经明.桥梁施工中单侧悬臂挂篮法施工要点研究[J].交通世界,2017(28).

[4]刘安宁.桥梁施工中悬臂桥梁施工工艺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19).

[5]陈倩颖.浅谈悬臂挂篮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4).

桥梁高墩施工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劲性骨架的主要作用是钢筋固定、索塔施工导向和模板巩固这三个方面, 同时也是塔柱预应力粗钢筋和斜拉索钢套管的定位和安装过程中必备设置, 在桥梁建设中, 通常运用于把拱圈钢骨架构建成一拱, 随着分层、分环灌注混凝土, 截面不断增大, 以形成一个全拱。一般情况下桥梁都受到索塔位置的限制或塔柱倾斜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高墩施工过程中将劲性骨架运用于塔柱部分的施工一方面能使塔柱结构受力平衡维持在标准线上, 另一方面制造出充足的施工面, 保证施工进度正常, 确保塔柱性能更加优越的同时拥有良好外观。

1.1 劲性骨架结构施工概况

利用劲性骨架法施工的桥梁要先安装劲性钢管骨架, 后向钢管骨架的管内中注入混凝土已形成钢筋混凝土形态的骨架之后再分层分环地进行拱圈混凝土的浇筑, 而劲性骨架部分则还是独立形成的拱圈结构, 拥有永久性配筋的特征, 整个施工过程经过以下几个状态。

1.1.1 劲性骨架状态

这是前期施工阶段在安装钢筋骨架时的裸露状态, 这个时期只需要处理钢筋材料和结构的各种问题, 管内混凝土的注送造成的重量被视为负荷, 而骨架承重则以钢管的整体结构来计算。

1.1.2 劲性骨架在灌注混凝土混合后的结合状态

这个阶段要注意一个问题, 就是混凝土还未完全凝固与钢管形成整体结构时仍然存在混凝土负荷这个细节重量因素随着混凝土逐渐凝固, 负荷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小。

待施工完毕, 钢管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 则形成完整的劲性骨架, 桥墩的拱圈也就完成了。

1.2 劲性骨架设计原则

首先, 劲性骨架结构的设计应与拱圈施工阶段相结合, 且应该按照最不利情况对劲性骨架的荷载进行其刚度和结构强度的计算。其次, 应该充分考虑劲性骨架结构与自身预应力, 与钢筋和混凝土保护层之间的关系。第三, 鉴于骨架的刚度, 在拱圈设计中应充分注重骨架以折形取代拱圈曲线形的线性一致, 将每节段的拱度进行细化设置。第四, 设计后还必须考虑到劲性骨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各种操作问题。

1.3 劲性骨架的结构设计

根据不同的高墩施工情况, 劲性骨架的结构设计也是多变的, 下面来简单介绍几种情况下的劲性骨架结构。

1.3.1 外倾式混凝土拱肋劲性骨架结构

这个实例中, 高墩施工运用液压自爬模方案, 于是劲性骨架需承担供肋节段混凝土施工中的所有荷载,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双层劲性骨架结构, 具体主要由多类四枝角钢格构柱组成。另外, 需要考虑到混凝土拱肋箱壁的厚度、保护层厚度、主筋的直径和扎筋直径, 劲性骨架的外轮廓尺寸也有相应改变, 同时, 四个倒角处与其余部分分别采用不同类型骨架相结合。

1.3.2 封闭式流线型扁平钢箱梁和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混合型

在这个结构中, 钢筋混凝土分成下、中、上塔柱和横梁共同搭建, 塔柱施工主要运用的也是爬模方式, 劲性骨架的设计则实行整体吊装。安装过程中保证第一节都比混凝土面高出, 之后再每块安装的劲性骨架再逐渐接高。但这种方式的劲性骨架法需由于骨架整体安装过程中自重过大, 需要在定位前保持长时间吊点, 以确保施工进度的正常推进, 同时, 施工过程对骨架节段位置的调整难度较大。

1.3.3 悬浇梁合拢段劲性骨架的设计

这种结构有一个受力特征, 就是在边、中跨合拢过程中, 结构会发生体系转换, 梁部结构内部会随着温度的变化产生内力重的分布, 和相关次应力, 因此为减小梁部结构拉压应力对合拢段混凝土的影响, 需设计能够对合拢段进行临时锁定, 实现刚性支撑于预应力钢性约束的劲性骨架。

1.3.4 薄壁高墩施工中的劲性骨架设计

通过一些实例分析和总结, 桥梁建设中认为在进行薄壁高墩施工时采用体外活动式劲性骨架是一种相对较实用和安全的施工方法。鉴于薄壁柔性高墩的结构特点, 在施工中采用常规的内置劲性骨架会导致型钢数量加大且不能回收, 大大提高了施工成本, 因此使用桥墩体外活动劲性骨架能够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降低成本。

2 劲性骨架在高墩施工中的作用

劲性骨架以钢筋为基本骨架建设, 再灌注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 具有弹性的高负荷结构, 在高桥墩施工中运用于拱圈建筑对桥梁以稳定桥面, 无论是施工阶段的安全和质量控制, 还是成桥后承重与抗震方面都有很大作用。

2.1 安全控制方面

考虑到高墩施工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鉴于劲性骨架刚度较大的特点和优势, 可以在施工中起到钢筋骨架结构的作用。通过钢筋和模板在劲性骨架上的设计和固定, 可达到预防钢筋骨架整体倾斜、歪倒及桥墩模板发生垮塌事故的效果。另外,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叶可利用劲性骨架的镂空结构建立施工活动的各种安全措施, 大大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系数。

2.2 质量控制

劲性骨架在桥梁高墩施工的设置对相应材料工厂的要求较高, 无形中对材料和工程施工的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劲性骨架在工厂需要分节进行成型和加工, 然后再整节运送、吊装和就位, 经过精确地定位, 最后焊接固定在一起, 如果材料制造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计算和加工, 就无法做出末端精确吻合的节管, 一点细微的误差也会影响劲性骨架的整体弹性和稳定性。在钢筋的安装过程中, 通常利用劲性骨架对钢筋骨架进行纠偏和固定 (将钢筋绑扎在劲性骨架上) , 以此确保钢筋被安装在准确的位置上, 起到巩固作用。在安装模板时, 劲性骨架对模板位置同样起到辅助精确调整和固定的作用, 以此对桥墩墩身的整体纠偏和控制产生影响。

摘要:桥梁工程中高墩施工是及其重要的一环, 而劲性骨架又是桥梁工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在钢筋固定、索塔施工导向和模板巩固方面具有很大作用, 随着现代桥梁建设的复杂化, 高架桥桥墩建设的频繁化, 劲性骨架的研究在高墩施工中方面成为热门聚焦点, 本文就从劲性骨架基本原理出发, 结合劲性骨架特点, 探讨其在高墩施工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桥梁工程,劲性骨架,高墩施工

参考文献

[1] 彭云.陈明凯体外活动式劲性骨架在薄壁高墩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 2009, 7.

[2] 丁兴华, 高俊, 程鹏.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技术探讨[J].交通科技, 2008, 4.

[3] 张伟民, 谢旭, 陈海滨.钢管拱桥与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的稳定特性比较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 2006, 3, 2.

桥梁高墩施工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而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桥梁工程产生直接影响,如果要保证桥梁工程的主体质量,那么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混凝土施工質量对桥梁工程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并且提出了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桥梁工程

近些年来,桥梁建筑发展非常快,但是也存在很多质量问题,很多桥梁事故不断发生,为人们带来安全威胁。桥梁建筑与其他建筑物相比,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对其施工质量进行加强管理。而在总施工工程中,桥梁施工越来越重要,混凝土施工质量更是会严重影响着桥梁质量。

1 桥梁工程与混凝土施工概述

目前,国内的交通建设在日益推进,各种各样的桥梁工程项目出现,并且在不断的密集建设中。因此,在桥梁工程项目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理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对桥梁工程项目建设发挥着促进作用。桥梁施工企业要想在这个行业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优势,则应该抓住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并且对其进行解决。

如今很多桥梁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都需要对一些自然因素进行考虑,比如地形和降水量。因此,自然因素对施工场地的选择产生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选取合适的施工位置,则会对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对自然因素在混凝土质量中的作用与效果进行考虑。在土木工程这个行业里,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就是桥梁工程。而在桥梁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是其使用最多的原料,这也是混凝土自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决定的。

2 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桥梁工程的影响分析

2.1 气泡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导致桥梁工程外部出现气泡。首先,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模板的表面存在油性隔离剂。因此,当混凝土进入模板之后,由于张力作用,混凝土内部会出现气泡,从而表现在桥梁工程的表面。其次,当桥梁工程的混凝土厚度太大的时候,会导致桥梁施工的气泡没办法及时排出,导致混凝土里存在很多气泡,同样表现在桥梁工程外表上。

2.2 蜂窝麻面

当混凝土振捣不到位,可能会使得桥梁工程外表出现蜂窝麻面。而在振捣半径太大,而且时间也很短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接缝附近的浆液溢出来,使得表面出现泛砂和空隙,从而在桥梁工程表面形成蜂窝麻面现象。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含砂率比较低,而粗骨料的含量比较多时,会使得混合料无法填满钢筋保护层,导致空隙的出现。除此之外,导料在入仓时不到位,也可能会导致浇筑高度太高,粗骨料和砂浆会出现离析现象,最后导致麻面现象的发生。

2.3 色泽差异

通常当导料仓的骨料清洗太久时,无法在拌合时实现质量的统一,则会使得桥梁工程外部色泽出现不统一现象。另外,当模板隔离剂有杂质,则会在涂抹的过程中无法保证表面厚度相同,没有正确使用表面隔离剂,在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就拆模,则会导致桥梁工程局部出现浅层脱落现象,从而在其表面形成色泽之间的差异。

2.4 混凝土裂缝

在桥梁工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危害最大,而且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当混凝土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在选购原材料时没有达到相关质量标准时,会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另外,当环境天气出现变化时,会使得温湿度发生改变。而在桥梁工程基础并不牢固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混凝土出现下陷现象。而桥梁工程的结构性特点不同时,可以将其分为几种类型,包括沉降收缩裂缝、冻胀裂缝、有塑性收缩裂缝以及凝缩裂缝等等。

3 桥梁工程中混凝土质量的防治对策分析

3.1 气泡防治技术分析

只有实现混凝土和易性的大幅度提高,才能将过多的气泡对混凝土质量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而要将模板表面与混凝土的气泡数量大幅度降低,则可以使用稀释剂或者减水剂。另外,要将模板表面气泡数量大幅度减少,也可以通过混凝土湿润度的提高来实现。除此之外,将桥梁工程的厚度降低,也将气泡溢出的路程缩短,与此同时,进行振捣操作,可以将模板内部水泡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3.2 蜂窝麻面防治技术分析

要防治蜂窝麻面质量问题,应该根据相关规范来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与拌料等操作。另外,应该不断提高模板拼装精度,从而实现技术改革。比如,要大幅度提高桥梁工程施工效率,可以将传统接缝转变为企口方式来实现最佳的施工效果,从而达到防治蜂窝麻面现象的目的。

3.3 色泽差异防治技术分析

在这个方面,必须对骨料与其过滤流程给予足够重视。因此,在对粗骨料进行清洗的过程中,应该要确保其清洗干净,并且对其搅拌时间和搅拌料的入仓配比进行严格控制。在制作模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改进来防治模板表面粗糙不平现象。另外,应该对表面隔离剂的均匀度与纯净度进行提高。在拆模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其强度控制好,而且要尽可能将时间延长,从而避免混凝土表面的乳化剂转变为粘膜。

3.4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分析

在桥梁工程中,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防治。而在使用混凝土的整个过程中,通常都会在桥梁混凝土施工初期出现裂缝,频率最高。这是因为在桥梁混凝土施工初期,混凝土表面温差最大。因此,应该尽可能降低温差以避免裂缝现象。所以,可以先根据原料温度对拌合之后的混凝土温度进行推算。在拆掉施工模板之后,混凝土会与空气进行直接接触,温差过大而印发较为强烈的刺激。因此,可以采取温控措施对这种刺激进行控制。

3.5 混凝土浇筑分析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这个环节非常关键。因此,应该将混凝土浇筑工作做好,从而提高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而要对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更好的控制,则应该确保混凝土送料时间达到相关要求,避免在混凝土初凝之前送料不到位。在送料的过程中,应该对全部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测量。而要对每层厚度进行良好的控制,可以通过分层浇筑方式来实现。另外,在每次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将其与上次混凝土的色彩进行对比,检查合格之后再进行混凝土的二次浇筑。除此之外,应该对混凝土的振捣操作进行控制。在选择振捣机具的时候,应该注意其合理性。而在振捣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其振捣操作到位,从而避免振捣过度或者振捣不足等现象。

3.6 混凝土养护分析

在桥梁工程中,应该将混凝土养护工作做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相关要求,也可以减少混凝土质量问题对桥梁工程造成的消极影响。因此,应该让混凝土长时间处于比较湿润的环境之中。如果混凝土表面所处环境的温差太大,尤其是风吹日晒这种环境,会使得混凝土裂缝更加容易出现,从而导致混凝土性能降低。

结束语

如今,国内的交通建设正在日益发展,桥梁工程项目的数量剧增。而混凝土施工质量对现代桥梁工程造成很重要的影响,包括桥梁结构的营运安全与后期维护费用。混凝土的质量问题除了对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因此,在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所以,在桥梁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为整个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伍庆平.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浅析[J].价值工程,2013(8):225~226

[2]马珺.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治理与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37~238

[3]郑海波.桥梁混凝土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技术[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9):243~244

上一篇:学术版权侵权研讨论文范文下一篇: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