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企业性质范文

2023-09-21

民营企业的企业性质范文第1篇

摘要:关于民营企业性质的分析以往多从经济学的角度概括,但企业性质的经济学解释是不充分的。民营企业作为在一定历史阶段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有其兴起的社会生态背景及其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对于民营企业性质的考察,必须回到它的社会母体中去认识,以社会生态的方法加以分析。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偶然现象,它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发展逻辑,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和谐社会构建中共建共享的重要主体。

关键词:民营企业;性质;社会生态;观察

一、问题的提出

民营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含着一定意义上的所有制关系划分,也包括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随着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发展,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它在给企业自身提供财富积累的同时,也给国家建设提供了巨大税收来源,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不仅如此,在国有企业关停并转过程中,民营企业撑起了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经济不断活跃的助推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一切恐怕又不只是一个“公与私”划分所能概括了的。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依据这样一些事实展开的思考:

1、关于企业性质的讨论,人们通常视为一个经济学范畴,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性质的分析多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概括。然而,令经济学家们没有预测到的是。民营经济在中国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更令经济学家们没有预测到的是,民营经济对中国社会经济有如此重要影响。民营企业以自己坚实的步伐和出色表现向世人证明,它与国有经济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坚固基石。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已成为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重要主体。鉴于此,有关民营企业性质的讨论,仅局限于经济学范畴就不够了,人们应该从更广泛的视域观察思考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事实。

2、有数据表明,在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创业发展之后,这些家族企业开始进入两代人财富、权力交接的关键时期。从第一代创业者来看,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许多企业是在不规范的环境中成长壮大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并不具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物质和文化基础。但是,对于第二代继承人来说,面对企业传承和社会道德的双重关注和压力,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民营企业也面临着转制、创新、发展问题。摒弃家族制企业的桎梏,引进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运用现代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本身既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循环和分工合作中地位的需要。当下的民营企业已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体经济单位,而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它对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关于民营企业性质的若干观点评述

民营企业隶属于民营经济范畴,谈到民营企业需要考察一下“民营”的含义。在国外,“民营”的基本含义是指“民间经营”,即非官方的组织运营活动,对民营企业没有特别的界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法、德等国曾出现过所谓国有企业民营化浪潮,而在现行的许多国家经济循环中,民营经济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民营成为极为普遍现象。在我国,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应运而生,从初期的农村联产承包制、城镇个体户,到80年代末出现私营企业,再到90年代更大规模的股份制民营企业,都可以纳入民营经济范畴。按现行国家工商企业注册登记类型划分,民营企业是指除注册登记为国有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和集体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实际上,民营企业既包括民有民营,也包括国有民营,个体、私营、合作制以及实行承包租赁、股份制的企业。因此,有关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性质的讨论也存在着各种说法,比较集中和流行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从所有制角度认为,民营经济的主体成分是非国有企业,那么民营企业就是以民间资本为主体,以民间资本的社会化运营形式组织起来的经济单位,它包括个体、私营企业,无上级主管的民办集体企业,自然人和法人共同发起的有限责任公司等。私人资本(资产)所有权始终在企业性质的定位中起着关键作用,即使将来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仍然需要界定各出资人的出资比例,需要明晰各个投资人的产权,因此,所有制是永远不能模糊的,否则无法揭示其本质特征。以产权界定民营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种形态:非国家直接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完全由自然人与非国有法人组成的民有企业。

2、从经营管理者角度认为,民营企业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而是一个经营性概念。民营的本质在于“非政府、非官方”的自主经营。由政府占有并直接插手委派干部经营的企业是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强调由“民”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民营与私有之间没有必然一致的关系。民营经济就是民本经济,而民本的性质强调的是“民有、民享、民治”。

3、从产权交易调整角度认为,民营企业本质上是对国有企业低效率的替代。企业的产生是人的经济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建立的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性组织。民营企业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当它比以往的国有企业更能节约成本和交易费用,能够带来更大利润和显著效益时,便应运而生并获得发展。因此,从产权调整和成本收益角度看,民营企业具有对国有企业替代和创新的性质。原来的国有企业通过企业改制,注入新的资本实现企业的更新,民营企业通过企业素质的提高和显著的社会经济贡献,不断得到扩张和发展,这就是民营企业的特点。

4、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认为,民营企业体现的是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关系。民营企业作为具有等级性质的科层组织,其内部构成之间不像市场主体之间那样具有平等性,这样就决定了其生产活动过程和经济社会特征具有显著特点,如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实际占有与支配;以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不断扩充经济实力,进而谋求更多方面利益;个人财产和收入明显高于其他社会成员,但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具有不对称性等。这些即是民营企业具有的重要的组织属性。

上述有关民营企业性质的解释,无论是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还是从经营管理效率的角度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视角只是强调了企业特征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社会制度与环境变迁的大背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是人的经济理性假设,产权制度调整强调了经济效率,但这些观点并没有对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在特定时期产生给出充分的说明。企业的产生,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企业的经济学意义固然很重要,但它对于社会发展的改造意义同样重要。民营企业不仅具有经济学属性,它还具有更多的社会学属性,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并不仅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率目标的产

物。民营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必定要有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而它的不断发展壮大又使整个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发生改变,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政治制度的变革。

三、社会学的视角、方法及观点

毫无疑问,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形成和壮大一直是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事物,成为与原有的社会体制异质性最高的部分,从而引发出人们许多思考。对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如何观察分析,选择怎样的角度加以认识,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社会学的视角:回到它的社会母体中去考察

如何看待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兴起,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民营企业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适应市场发展要求,自然释放出的能量;也有观点认为,民营企业的形成是源于政策性和市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党和政府采取的扶植鼓励政策,才使其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也有观点认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在并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与政府行政体制缺陷相结合,具有某种程度的畸形特征;更有人提出是共产党扶植了一个资产阶级,等等。凡此种种都说明,当前我们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某些问题仍需要加强研究,人们需要从更宽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观察,分析认识当今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切。

崛起于改革时代的民营企业,不仅是我国新社会力量的交点,也是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承认,由于体制、环境和个体素质等因素,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确实有着不同于西方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这也决定了它们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社会特质。任何模式的社会生产都有其组织方式的社会特性,而民营企业作为在一定历史阶段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也必然有其兴起的社会背景因素以及它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因此,对于民营企业性质的考察,必须回到它的社会母体中去认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认识角度。

(二)社会学的方法:以社会生态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定性

所谓社会生态分析就是运用生态学有关生态系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观点,生态系统物质不断循环和转化的观点,以及生态系统物质输入和输出平衡的观点,强调全面和辩证地把握研究对象。生态学关注的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一定的时空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社会生态分析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实验研究,也不同于人文科学中的简单归纳演绎,它强调的是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关照。在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实际上经常发生着各种形式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生态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适应,从而实现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它们具有一个完整的、相互依存的运动发展规律。

这里借鉴生态学方法对民营企业性质展开研究,即是将民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个生态单位,将同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体制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作为环境因素,通过对民营企业兴起与整个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分析,阐述民营企业所以产生并得以发展的社会根据,探讨环境变迁对民营企业的形成、走势所具有的作用,揭示社会变革对这一演变所具有的特殊要求,探寻民营企业如何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认识上的路径和方法。

(三)关于民营企业性质的社会生态观点

1、社会是一个构造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诸多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发展系统,它们各部分建构合理、运行有序、相互和谐会产生共同的推动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反之,配载不合理,超越或是滞后于社会所提供的时空要求,这个社会就不能产生高效的运动,会引发种种矛盾,甚至出现危机。无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民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一方面,它的产生必定与历史的某个时代相结合,反映着社会的需求和民众的愿望,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条件。另一方面,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产生,也是一种生态的过程,它与整个社会共同构成一个发展系统。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提高和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它的能量也会随着环境系统的变化而发生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当我们对民营企业进行系统考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只有将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的成长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加以认识,才能找到它的生存依据,才能看到它的历史作用,才能得出一个客观准确的结论。

2、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的形成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意义。民营经济的复生,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宏观政策、指导方针、发展构想有着密切关系,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讲,过去我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对国有资产的经营也存在着诸多弊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鼓励和扶植民营企业发展无疑是解放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一方面表明,我们的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人们敢于否定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桎梏,体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及社会主义所具有的自我更新和创造活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反映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确定。以往对包括个体、私营在内的民营经济所采取的人为限制和消灭措施都是不切实际的做法,而这一新生经济成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足以表明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民营经济的复生与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适应改革开放要求所取得的双赢结果。只有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才能看到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其产生有它的既定逻辑,不会凭空而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民营企业的复兴有它的社会生态环境基础。首先,从民营企业的成长过程来看,它的成功其实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国工农业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海陆空)、邮电、水利等不仅具有一定规模,并已形成网络,国家工业化已达到一定水平。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其资本积累的过程十分漫长,民营企业发展充满了艰辛和痛苦。相对而言,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客观条件要优越得多,成本低,回报率高。如果没有国家的大量投入,为民营经济创造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只是民营企业的自然发展就不会呈现出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其次,人类社会发展表明,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其生产力和阶级力量状况都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决定的。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就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否平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起了个人在经济中的地位和权利,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保证了我国公民人与人之间本质上的平等关系。从社会体系上看,民营企业植根于中国不断开放文明的制度建设之中,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共建共享的重要主体;从经济结构上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壮大了国民经济,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当代中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它全部的社会经济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之前,是不会自然消失的。而它的全部利益的实现与其所承担义务的完成状况,取决于它与主政者之间所建立的共生关系和利益的协调程度。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市场竞争的规范化程度提高,民营企业成长的基本矛盾已不再是计划与市场的博弈,而是全球化市场中本土化力量与国际化力量的较量。民营企业面临着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民营企业能否承担起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不仅关系到民营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改革之路上顺利、稳健地成长发展,也关系到它在未来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根植于民众需要和社会要求,人们有理由期待民营企业在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民营企业的企业性质范文第2篇

我XX有限公司于X年X月成立,现时主要经营范围XXX,等。由于我公司是新办企业,创业经验有限,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未能全面有序开展。在2014年几个月时间,我公司营业收入合计XX元,经营成本费用支出合计XX元,利润总额XX元。

我公司现有员工XX人,规模较小,公司的内部制度未及时建立,一般的员工对财务知识不了解,取回的报销票据不完善、不及时、漏取等原因形成残缺不全;这种种因素造成我公司暂时对成本、费用等支出难以正确核算

,不能准确的核算利润;因此向贵局申请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请给予支持与批准。

民营企业的企业性质范文第3篇

文/任龙业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和方法,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的生存与发展。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是企业间形成不可模仿的高层次的差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工业企业来说,生存一年靠运气,生存十年靠管理,生存百年靠文化,每一个优秀企业都蕴涵着它高品质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是:脱俗高雅、充满个性、不断优化,凝聚全员、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优秀企业家重要的价值取向。本文旨在阐明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企业文化;二是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三是怎样建设企业文化。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2 0世纪8 0年代以来从企业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的理论。理论界给企业文化的定义作了多侧面的阐释。在陈淑珍所撰写的《核心竞争力的两个支点》一文中给企业文化下了这样的定义:“就一般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经过绝大多数职工认同并倡导的经营宗旨。它包括经营 1 准则、经营战略、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其核心是精神文明”。如果说企业制度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经营创新能力,从不同方面对企业核心竞争一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企业文化则渗透于上述各个方面之中,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精神支持。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它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确定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式的指导意识,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能够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产生归宿感、使命感、凝聚力和向心力。用优秀的企业文化统一员工的意志,比严厉的管理制度更管用,从而实现“无为而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总体目标、价值观、礼仪典范、道德规范和物质实体的综合体现。不同的企业文化能造就不同的企业命运。纵观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的生存和持续竞争的源泉就在于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在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归根到底都由人来创造,更准确的说是由企业的核心员工创造的,而塑造核心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则要靠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尊重人,解放人,开发人的潜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贯穿于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各个方面,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真正具有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并最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

2 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是什么

对任何一个企业,企业文化都是其“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思想枢纽”,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而且要求全体员工在整个经营活动中加以实践奉行的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企业也是没有方向没有活力的乌合之众。企业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明确自己企业的灵魂所在,最终用来指导企业生产经营,让灵魂发出“无声’’的命令,发出心灵的呼唤,指导企业和员工做什么,怎样做,发挥无形的导向作用。

(2)企业文化具有实现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一位心理学家这样描写激励的作用:人在无激励状态下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一3 0%;在物质激励下能发挥自身能力的5 0%一8 0%;在得到适当精神激励下能够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8 0%一100%,物质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而精神的激励则更持久、更强大。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一样,是人的价值理念,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精神激励。

(3)企业文化具有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当代企业家都希望把自己的企业建设成一个协调一致,上下同心的团队,在实践中单靠物质刺激和管理制度很难做到,而文化则是具有较强的凝

3 聚力,是一种“强力黏合剂”,它可以把企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企业文化要求把个人目标同化成企业目标,把建立共享的价值理念当成与战略发展与制度管理同样重大的任务。企业一方面要坚持对员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使整个企业形成一个由具有共同价值理念凝聚起来的组织;一方面这些价值理念会发育成长为一种文化习惯,形成一种强制性的文化氛围,起到规范作用。这种“强制性”的规范作用,会大大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4)企业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内在的约束作用。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所有员工行一为进行规范,这种强制性的硬约束也是“外在约束”。实质上,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因而对于人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的规范,除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这种“硬约束”,还需要一种思想的“软约束”,也就是内在的约束。这种内在的约束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实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力量,它能弥补企业的规章制度的不足。这种“软约束’’即内在约束,就是员工在认同企业价值理念的前提下内在约束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自我约束,有了这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才有利于排除企业制度管理上的潜在障碍。

(5)企业文化具有企业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的力量,应当不断激励人们的(“心智模式”,把潜在的智慧开发出来,产生一种推动力一一创新的推动力。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经营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卓越的企业文化,就在于能够激励员工的创新精神,而且这种创

4 新,不是一次、两次创新,而是持续不断的创新;不是企业家、专家和少数人创新,而是全员创新,这样,企业才能有长胜不衰的活力。企业文化的创新必然会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这种价值理念的创新,又会持续推动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战略的创新,成为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重要思想的保障,成为全面创新的思想理念基础,成为企业活力的不竭源泉。

(6)企业文化具有企业形象美化的辐射作用。企业形象包括厂容厂貌、员工服饰、司名司徽、广告口号、产品品牌等,也是企业文化塑造的组成部分,通常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就是指企业内在精神素质与外部形象美化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企业文化要通过塑造企业产品形象、企业员工形象、企业家形象、企业环境形象来确定自己的美好形象,进而在社会上产生一种辐射作用,形成一种形象感染力,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美誉度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怎样建设企业文化

目前,企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由过去的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竞争提升到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许多企业越来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用不同的方式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必须立足于尊重人、解放人、开发人的潜力,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惟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文化真正具有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并最终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建设企业文化,核心是构筑企业的价值观,打造员工的理念体系,注重渗透灌输规范养成和环境熏陶。企业中人是第一战

5 略资源,其他一切资源只有通过人的劳动和创造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而人的一言一行又是靠思想来支配的,只有解决了企业员工的愿望和动机的理想信念问题,才能使员工产生工作的动力和劳动的积极性。因此,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在重大经营活动中的民主原则、参与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原则、个人尊严原则、遵守规则原则等等,都应当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精神和行业特色的有机结合,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提炼企业精神,形成核心价值观,着力灌输“人品决定产品,优秀员工制造优秀产品,优秀员工支撑优秀企业”的思想,培育“品牌员工”,努力打造全体员工的理念体系。

(2)建设企业文化,核心是要培养、弘扬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一个企业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凝聚力、感召力以及创造力、生命力的体现。企业精神离不开传统,更离不开创造。只有始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形成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一旦形成,便能在企业广大员工中起到鼓舞、驱动、凝聚、熏陶、评价和规范的作用,使广大员工保持旺盛的斗志、昂扬的士气、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现有资源,实现市场与效益的最大化。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最根本的是实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实践,才能达到精神变为物质,产生实在的东西,避免那种脱离实际、虚无飘渺的东西。对企业文化本质的认识也不是一次完成

6 的,需要倡导开放精神,培养海纳百川的气度,注意吸收同行与其他先进的企业文化,并主动进行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充实和提高自己,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文化之树常青。

(3)建立企业文化,关键是营造“学习、创新、超越”的氛围,形成团队精神。要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一个事业需求和发展的空间,为员工设计个人职业生涯、奋斗目标,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人的潜力来自于学习的动力,只有营造学习、创新、超越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员工个人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团队精神,促进企业的发展。一是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学习型企业”,不断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培育更多的优秀员工和优秀人才。二是建立勇于创新的机制,要鼓励员工围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多做贡献,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培养企业的正气。三是营造自我超越的氛围。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组织与个人的结合,进行员工生涯设计,并为员工创造一个事业需求和发展空间,根据员工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等安排不同的岗位,定期进行交流,展示其发展方向,使员工以此来开性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高效的内部管理是企业能够自下而上发展的基础,企业制度又是管理的基本条件,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通过人的作用来体现的,而人的品质、意识、观念及诸多要素都从各个层面上影响到企业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即把人置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只有把严格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企业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通过人文氛围的营造,人性的关

7 爱、人性的关怀、人性的理解、人格的健全,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增强敬业精神,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5)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把全体员工作为企业文化的主体和动力源泉,体现全员参与的群体动力,不断提升具有优秀团队精神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员参与是发挥企业文化凝聚人心的前提。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文化因素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它渗透在管理的每项职能之中。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可以在企业建立“自由论坛”、“职工沙龙”,给员工一个空间,员工可以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提合理化建议,也可以给企业领导提出批评意见,把厂务公开扩展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员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受到充分尊重的企业员工所形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是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6)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力求客观性,着眼全局性,注重继承性,发挥能动性,体现开放性。建立企业文化必须建立联系的观点,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形成本企业的特色,把握事物全部关系的总和,而不可顾此失彼,失之偏颇。企业文化是一个整体,不能肢解企业文化,也不能单兵独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实践,只有实践才能使精神变物质,产生“实在的东西”。要坚持与时俱进,与科学同行,与时代同步。在建设企业文化中,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领导,党政工团齐

民营企业的企业性质范文第4篇

专场讨论1

打造创新引擎

主持人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童士豪:

我自己看待我投资的公司的成长和几位嘉宾对于创新或者2013年的展望,其实观点都类似。第一,在手机时代,一些创新应用蛮容易让用户喜欢。另外在2013年不止是移动互联网,三网合一是很自然的事情,未来用户的需求是不是比创新还重要?我一直这么认为,刚需求是最重要的,这个解决了,什么创新都好说。

暴风影音CEO冯鑫:

今年几乎是革命性的创新。背后的原因是用户需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用户变得非常“懒惰”,他只要简单的服务。只要是一年前你想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形式,可能都得改掉,而且是颠覆式的。用户需求的变化和今天竞争的白热化是创新的一个核心的原因。

Evernote中国区总经理谷懿:

我们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超出用户的预想,在很多产品设计的环节,让用户感觉到这是很神奇的。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现在看到的可能是三个“跨”。第一是跨平台。我们可能并不能和每一个单独的平台上面的产品竞争,但是跨平台的体验上面,我们是全球第一的,这个是所有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在面对的非常大的挑战。第二是跨品牌,跨品牌之间的合作可以帮助移动互联网应用更好地渗透到他们的用户群当中。第三是跨国家。全球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向中国公司学习的机会。中国的用户可能比美国的用户更挑剔,我们要适应用户挑剔的习惯,让自己做得更好。

恒信钻石机构董事长李厚霖:

创新本身不是目的,我认为最高境界的创新,是你能够把某一种产品或者说把某一项服务,做到精细化中的极致。另外创新这件事在企业里就像企业文化一样,难的是一种创新的精神支持下的创新机制,以及有效的一些创新流程,最终能够让创新成为企业里面在机制运行的基础之上,能够很好很好地融入到每一个血液里面的DNA这样的东西。

ChinaCache首席技术官张垦:

创新分三个方面,业务模式、应用和技术,都叫创新。我们现在推动的真正的创新,就是怎么使你的应用能提供最好的用户服务和用户体验。只要用我的网络服务,你的用户就有体验。我们把你的应用更好地展现在用户的界面,保证你的体验,这样才能保证你的成功。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羊东:

有几个层面的创新很重要。第一是产品,怎样把产品做好,满足用户的需求,什么样的产品是用户真的需要的?第二,创新并非局限在互联网领域里面,还要跟很多核心技术联系在一起。我不认为表面上改一改界面,注重用户体验,这就叫创新了,还要关注后面的技术能力。

专场讨论2

2013年互联网的好模式

主持人 《创业邦》杂志执行主编方浩:

无论是总结2012年还是展望2013年,始终见仁见智。今年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很多传统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领域,都有很多的公司、产品、模式出现,也出现了很多颠覆性的领域。

腾讯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彭志坚:

2012年这一年,所有的创新都围绕着无线领域。一种是真的非常创新的模式,建立新的大平台,如微信。另一种是你在这个大平台的基础之上提供更好的服务。从创业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非常伟大的主意,那你就完善现有的产品,服务用户,服务企业,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贝塔斯曼亚太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龙宇:

谈模式,就是谈产业发展的规律,只有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是我们要集中探讨的。在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的平台上,还有可能再长出数个具有数十亿级别估值的公司。互联网有巨大的冲击力量,“双十一”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消费文化。以前美国感恩节花了20年教育消费者才建立起消费的狂欢,而我们只用了3年的时间。这是互联网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典型的例子,这上面的空间还非常大。

金山网络CMO刘新华:

未来一定是个人云主导的多终端共存的世界。好公司最重要的能力是能在不同的终端下都能主导用户,或者通过你的体系、服务在不同的场景下无缝地覆盖用户。考虑到用户在不同场景当中的体验,做到极致,同时利用你统一的云来提供服务,另外要能够保证你原有的用户的基础,无缝地迁移,这是对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一个挑战。

高通公司副总裁兼投资部中国区总经理沈劲:

讲到了模式,我鼓励大家做一个硬件加社区加软件的模式。如果这么做了就不需要恐惧腾讯了。还有硬件的盈利模式非常容易理解,这个空间是巨大的。第二,云有多少价值?我们在这方面投资,也有了很好的收获,比如做云游戏的一家公司,一下子就突破了我们游戏传播的渠道。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

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可能端和云的结合就是天然的结构,你离开云去看这个端,其实是很单薄的。新的公司都还在发展演变的道路上,只不过大部分是从PC这里发展的,可能这两年以后,逐步地需要结合。谈到端,去年最鲜明的是微信的轮廓越来越清晰,用户迅速变大。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讲,这是需要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买卖宝CEO张小玮:

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来说,好模式应该问你的用户,观察他的生活、行为、变化,那才是商业的机会,才有真正的好模式。用户不管是高端还是低端,行为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用户买什么东西,消费力如何,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由于设备的改良,信息获取效率会发生变化。要能为你服务的对象选择好的商品,提供最有效率的商品,其他都是假的。

专场讨论3

轻资产医疗健康

主持人 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

总经理刘毓文:

前面两个专场讨论都在讨论怎样快速地做出产品,我们医疗行业做得更多的是如何更准确地诊断、了解,掌握知识信息,更准确地治疗等等。其实现在有一个理论也在探讨,西方现在在往个性化治疗发展,精准地诊断每一个人,甚至某一类药只对某一种人起作用。而我们的老古董——中医,本来就是个性化治疗。我们这个行业还是技术壁垒比较高的行业。

华医网董事长陈元鸿:

中国医疗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乡村医生要服务于8亿农民,我们有幸能够通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弥补这一块,通过远程的方式把中国最好的、最适合的教育的资源传播到乡村医生那里,来帮助农民提高健康水平。

慈铭体检总裁韩小红:

未来十年,我们要把体检做成深度的,全面的,系统的,真正能够解决人的生命质量,真正能够给人带来长寿的体检。今天所有的人对体检的概念还是在一个非常粗浅的阶段。我们最近创造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深度体检加健康管理加私人医生服务,再加全方位的健康养护。我相信未来的商业模式,才是能真正解决人类健康和疾病诊治问题的全解决方案。

爱威白口腔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骆志达:

我们自己是一个轻资产的公司,因为我们最大的投资不是在开门诊,而是在技术上面。我们创业的时候,在医疗行业里面轻资产不容易做,因为医疗有它的特性,所以我选择了一个细分的行业口腔门诊连锁,这就是我的轻资产。

苏州微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超宏:

医疗领域分为医药、器械,实际上还有服务。在医疗服务这一块,中美的差距非常大,超过了器械。我认为提供更好的增值性服务也是一个竞争的亮点。医疗行业具有更快的增长速度,如果这一块能够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和医疗服务,这也是非常好的。

生物谷创始人兼CEO张发宝:

创业阶段,特别在生物医药可能要很大的投资。比如土地投资,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并不是非常合适,所以我们把很多所谓的很多重的市场外包出去,可以方便地去转型,包袱小拖累小,所以轻资产比较适合创业。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因为轻资产很高度地依赖少数人或个别人,这时候往往这些公司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内部的争斗,反而得不到大的发展。所以很多公司先从轻资产做起,慢慢还是要转到重资产,轻重结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春雨掌上医生CEO张锐:

在医疗这个领域,轻资产很困难,借助互联网可能有一点机会,但是所能解决的问题特别少,好的医院哪个不是重资产的?它有很多很好的尖端设备。所以轻资产对医疗领域来说是一个挺奢侈的事情。春雨现在很轻资产,但是这肯定不是我的愿望,我希望我们有一天能够做大。

贝瑞和康CEO周代星:

医疗行业最好的行业是以前传统的医药制药。现在有一个转机,今后10年到20年是互联网非常大的机会,我们今后10年到20年在医疗行业里面会重复互联网奇迹,这个奇迹就是把很多资源和吸引医疗领域里。比如福建农村的一个乡村医院,某个人得了感冒,想知道吃什么药治感冒最好,这种情况只要抽一管血集中到某个中心,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可以在3天左右的时间就知道该怎样治疗他。 你可以想像这种行业将是可集中化、可规模化的,有可能会出现甲骨文、微软这样规模的公司。

专场讨论4

电商的核心价值

主持人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二海:

电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阿里退市,淘宝一天卖了191亿,当当入驻天猫,京东说融了一笔钱,凡客说转型了,苏宁也进入电商了。小一点的企业融资比较困难,有的在裁员,把团购也放在里面,应该讲行业还是非常丰富、非常热闹的,确实现在看到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艾德思奇创始人雷鹏:

创业者和这些企业核心的使命还是盈利。在之前资本市场比较热的时候,大家其实把盈利能力放在了第二步,第一步先抢规模,平台化。现在随着物流等各方面的建设,由之前的粗放,抢规模、抢平台,开始深入到认真冷静地思考里面去,企业本身盈利,对股东,对员工这是使命所在。

好乐买创始人李树斌:

到现在这个阶段,已是主流人群买主流产品,天猫也是这样的想法,需要把线下的品牌都大举引到互联网上去。未来的人在线下买什么,在线上也买什么。所以我们就卖百货商场里面卖得最多的东西,把线下的品牌转移到互联网上来,给用户提供这么一个服务。所以我们觉得我们需要做出转化。

酒美网CEO吕意德:

电子商务一定跟传统的卖场是一样的,一定是靠品类的扩张,靠规模的提升以后,才能成本低、效率高。跟传统卖场相比,电子商务有优势。所以说渠道类的电商将来究竟会怎么样,我的观点是一定要靠规模取胜。实际上所谓的品牌,比如凡客,包括淘宝里面的、天猫里面的淘品牌,其实已经离开了电商这个范畴,他们更多的是做品牌。

亿玛在线创始人柯细兴:

我们今年进入了内外兼修,不管是内部的内盈还是外部的营销。原来靠自己的能力增长,现在的想法越来越多的是去寻找良好的合作伙伴。电商是拉一个台子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只是盯着自己有没有赚钱,也是电商面临的转折,是从行业的竞争到大产业的变化。

百分点创始人苏萌:

最近我们看到一个趋势,淘宝一枝独大,尤其“双十一”以后很明显,终端的消费者都朝着淘宝、天猫聚集。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很多独立的电商面临生存的困境,同时在媒体这一方收入也在锐减,那如何把他们连接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即把消费者、某个媒体的行为和消费者、电商、购买行为连接起来。

耶客创始人张志坚:

就成本核算来看,移动互联是最赚钱的。事实上,越早拥抱移动互联网的零售商、品牌商,他们会越早地来获取移动互联网这个渠道。对于电商来说,其实我们认为移动电子商务不是简单的PC在手机上延伸这么简单,大家会改变线下消费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专场讨论5

年轻就是力量

主持人 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CEO郑亚旗:

创业第一得特别执着、有激情。第二,小公司创业不难,大公司要做所有的事,你只要做一件事就能成功。还有,不能老想着去忽悠别人的钱创业。最重要的是,创业是选择了一个跟所有人都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困难都在你的头上,当你愿意选择这样一个生活方式的时候,你就可以创业。

聚美优品创始人、CEO陈欧:

创业公司在初期的时候,如果你想找到一批非常非常强的人,那不太现实,那这意味着公司的权利分化,所以早期最开始找人都是自己的朋友、兄弟、信得过的人,未必是行业里面能力最强的。但是当公司逐渐成长起来,最好的人能推动社交,你要通过各种行业会议,通过自己的朋友关系认识人,而不是简单地招人,因为公司核心的业务骨干不是花钱就挖得走的,他需要成就感、安全感,而且获得期权也意味着长久的预期。

酷盘CEO顾志诚:

创业有一点像以短跑的速度在长跑,外观比较光鲜,其实真的很苦。我不太建议一毕业就去创业。刚开始去其他的公司,你就有一点目的性地过去看有什么资源、信息,因为你要进入这个行业。我看到很多大公司的做法,可能想得更长远一些,而且状态更稳定。其实巨头看你的时候也羡慕你的灵活性,他做的是减法,缺一个都不行;我们是加法,只要有一个人就行了。

力美互动广告CEO舒义:

创业不是赚多少钱。我19岁就开始创业,这8年来,特别是在成都,后来到北京,我认识的朋友要不就是在找公司,要不就转型了。这个时候你要考虑,你到底要创业,还是要买卖。我们那个时候就是做生意,谈不上创业。如果你只是为了赚钱,还是建议工作,真的不建议去成立公司,成功概率太低了。你要认准这样的生活方式。你让我现在找一个公司,我可能不愿意过那样的生活,因为它是一个梦想。

美图秀秀创始人吴欣鸿:

小公司和大公司之间,更多的是互补。很多小团队有它的优势,可以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的变化。小公司首先可以做一些自己擅长,而且让自己和用户都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事情。第二是尽可能依附于大的平台,微信、微博,比如在微博的利用上有的公司做得很快,很快就有数百万、上千万的用户。还有尽可能做一些不花钱,也能快速爆发的事情。

游戏矩阵CEO徐乐:

拣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大团队也是小团队组织起来的,它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是我们专注。中国公司凭什么在海外抢饭吃?虽然我们是中国公司,但是互联网国际概念很模糊。选择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他们做得不够好,我们需要去颠覆这些事,这就是我们的心态。

在聊网联合创始人徐德尘:

我是90后,我生长的这个环境,教育的环境,整个的成长环境,让我们这一代人有更多的机会。我认识的最小的有16岁的创业者。一定要想好,你愿不愿意为了这个梦想付出?创业就是你生活的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活得很开心,这就是身为一个创业者很开心的事情。

专场讨论6

冷静下来的移动互联网

主持人 友盟创始人、CEO蒋凡:

2012年的互联网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首先是从量变开始,智能手机的数量增长有很大的规模。过去一年中,结合企业的发展,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创业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应用在半年多的时间达到这样千万级的用户量。这对创业团队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

唱吧创始人陈华:

对比去年互联网的成就,移动互联网有几个成就。第一,相比互联网来说,用户的增长真的是非常快。第二,移动互联网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还有很多很多新的方向和新的一些东西。比如对于我们来说,微信就是一个新的时代,所以我们要抓住在微信的机会,对于很多O2O的企业来说也是很好的机会。

食神摇摇联合创始人陈超仁:

其实我们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们知道生活行业这块,像一些比较大的巨头,要通过一个产品来改变人的习惯,需要花很多时间。所以我们应该说去年这一年,是把精力大部分放在了产品的打磨上面。如果说有比较大的感触,第一是手机这么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参与其中,手机的发展过程是很漫长的,

我查查副总裁陈自明:

我个人对移动互联网商业化的进程是谨慎乐观。移动的交易本身已经开始走进大家的生活,所以这是另外一个模式的进展。现在微信上也在尝试不同的商业模式,然后测试上已经做出了正面的反馈,所以移动互联网它的商业模式的进展可能比当年PC的进展还要快,时间还要短,因为移动本身它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大公司赚的钱不等于我们创业者自己赚的钱,所以我们自己也是在很多领域做一些尝试。

爱帮网CEO刘建国:

我在2012年对LBS做出了空前的关注。移动互联网、O2O给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里面口碑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建议如果去做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创业,一要注意手机的一些特点,比如LBS要充分去利用,第二个是注意锐化,也就是这个产品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触到了用户的哪个痛点。

墨迹天气创始人金犁:

对于我们这种纯工具的客户端,还是在行业内部去盈利。我们去年和友盟合作,友盟有一个交叉的推广平台,我们第一笔收入也是来自于CPA的一种推广。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赚行业内的钱。我觉得明年品牌广告投入到移动互联网的总投入还会增加,除了CPA的方式,可以多去看一看品牌广告的收入。

触宝科技CEO王佳梁:

我个人觉得移动互联网可能明年要面临大面积倒闭的情景。创业最重要的还是说首先要自己能够活下去。不管别人在做什么,也不管巨头在做什么,只要做好你自己,你就是下一个巨头。

专场讨论7

互联网的新机会

主持人 虎嗅网CEO李岷:

今天这几位嘉宾有做社交的,有做旅游的,有做社区的,有做O2O的,有做移动阅读的,还有做平台的。每个人的冀望的产品和企业都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里面有相对代表性,对移动的看法也都有所不同。

人人网战略发展副总裁杜悦:

人人网是从PC发起的,而后拓展到移动互联。我们在无线互联网主要还是布局,取得流量,争取获得更多的真正的活跃度。人人正面临移动互联网的一场战争和三场残酷的战斗。一场战争是传统的SNS怎么继续扩大,怎么提供跟微博差异化的服务。另外三场战斗是移动游戏、网购和经纬名片通。我们希望通过一场战争和三场战斗,拿到一张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VIVA无线多媒体创始人、CEO韩颖:

我们从创业开始就是做手机端的业务。终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发展让无线互联网真正能做到无时无刻。从信息服务这点来讲,怎么能够即时提供更精准和更加有个性的内容、有深度的内容,是我们在思考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三大商业模式一定会有新的内容模式,我们也在探索。

驴妈妈旅游网创始人兼董事长洪清华:

对移动互联网,2011年我们有一个尝试,就是把它作为一个新的渠道来做;2012年我们把它当做一个战略;明年我们会重点考核两个值,一是消费者比例值,另外一个就是流量导入的入口。另外,二维码的应用很重要,包括未来可能进行二维码支付,这方面我们都会投入。

铁血网创始人蒋磊:

我们看到移动端的发展非常快,但是使用的习惯、使用人跟传统的PC端有很大的差异。我们简单的想法,就是在PC端上有很好的用户基础,其实它不足以能够帮助我们成功的扩展到用户端去,所以目前除了安装量,我们非常关注产品,关注怎么能够去把产品改进到适合移动终端来浏览。

丁丁网CEO 徐龙江:

关于收入,O2O在PC端是没有戏的,因为PC端所有的收费模式都是广告,但移动端不是广告,全部按效果计费。丁丁这个平台解决了用户获取优惠券不方便的问题,在智能手机端有机器的便捷性。当这个问题被突破的时候,我想在智能手机上做优惠折扣会成为巨大的突破。我们的收费应该是在2013年中左右会开始实施。

博远无线商务副总裁张宇:

我们从2009年开始做公司,到2011年年底的时候用户突破了900万,速度非常快。移动领域最大的特点是渠道很少,没有什么比名字更重要的了。借助百度、新浪等已经很有名气平台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第二是内容要带有精细化的创新。第三是平台之间互相唤醒。第四是移动应用已经可以来赚钱了。

专场讨论8

社会化媒体与

O2O时代来临

主持人 时尚传媒集团战略及事业发展副总裁张扬正:

O2O其实有很大的机会,但是怎么跨过这个障碍呢?下一步创业者思考的课题不是O and O,不是一个2的概念,而是一个and的概念,如何交叉做好,就是一个机会。

元禾控股常务副总裁 中新创投总经理费建江:

我觉得社会化模式一定特别成功,但未必取决于你想做的事情或业务的内情。其实更重要的是社会化与O2O完美的结合。在我们实际投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业务形态,有的是IT人往线下做,有的是线下往线上做,中间的结合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间关注的。

天下秀CEO李檬:

O2O对于所有的中小企业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怎么利用这种工具更好地捕捉到你的用户才是O2O本质的存在。至于社会化其实是一个趋势。其实互联网就是有三四亿人生活的一个社区,你在这个社区里面如何经营好你自己的定位,如何把社会化媒体当作一个工具,而能把这个工具用得怎么样,是取决于你企业自身核心的品牌理念。

IDG资本合伙人李丰:

线下的一些小众消费,线下难以上网的中小用户企业,在将来可能有更多的传播机制和复杂机制会走向社会化营销。O2O所面对的行业,不管是金融、旅游、健康、医疗、餐饮娱乐,行业本身要充分地市场化。充分市场化的好处就是这个行业里边每一家都有足够强的欲望提高效率,才有兴趣做这件事。

飞博创始人CEO伊光旭:

社会化媒体的作用确实值得思考。互联网的优势还是在信息的快速搜集,商业最有价值的也是一个信息。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化工具区找到客户,并且把他从线上带到线下。信息在互联网上都是免费的,你能够很好地找到这些之前很大成分没有找到的客户,就很简单了。

拖拉网创始人兼CEO赵晔:

有的品牌做O2O的时候会发现很高的效率,有的则发现并不是理想状态。越是在传统领域有效积累的品牌,通过O2O、社会化等渠道,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话题去讨论;当你这个产品只是一个原材料没有任何内容附加值的时候,哪怕你再便宜我也不会买。所以对我们来说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和人群索要的需求进行分层。

专场讨论9

消费大时代的连锁

主持人 华威集团合伙人罗文倩:

华威是一个1998年成立,到现在大概有超过14年历史的基金,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关注国内接下来10年这个大的消费潮。接下来10年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所谓的消费升级,也会有很多新的消费品牌革命。

瑞卡租车CEO 李春田:

连锁服务在中国过去10年当中和整个中国经济一起快速发展。互联网是跟服务相关得比较密切的领域,未来空间非常大.我们从整个投资观点来看,一是围绕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另外是两个纬度——新兴服务和传统服务的升级,再根据衣食住行和文化和渠道的细分里面去寻找。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泽辉:

君联资本也是一个创业型企业,目前管理的规模有5支美元基金和2支人民币资金,累计投资项目超过了170个,在里面有20个项目成功上市,还有十几个项目退出。

哎呀呀饰品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国富:

我个人觉得,在中国除了餐饮不适合做加盟之外,其他都适合做加盟。因为中国这个消费市场,是巨大的市场;第二,这种项目非常适合创业者。我认为第一品牌建设要做好,第二个就是产品开发。既要保证公司,也要保证加盟商利益,缺一不可。品牌是守住加盟商,招到加盟商,而产品是让加盟商盈利,让消费者喜欢这个品牌,你这个品牌才能走得更远更强。

布丁酒店创始人朱晖:

作为特许商,首先我肯定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品牌挣到钱。第二,我希望和这个品牌共同成长。所以我们目前在选择加盟商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选择的标准,就是他是否愿意跟我们一起走下去,是否有和我一样的一些价值观和一些品牌理念。第三,加盟商是否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中国特许加盟立法才四年多的时间,在这方面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如果没有强烈的法律意识,是无法保障我们共同前进的。所以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法则的进步,这方面会越来越好。

北京三夫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张恒:

连锁店的业务有两个要点。第一是总结商业模式,你用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服务去服务于什么样的客户和市场需求,把这个弄清楚这就是我们一个立足的核心。第二是运营,整个运营很多细节很辛苦。三夫强在第一项,商业模式很清晰,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在第二项,就是零售运营如何建立更规范的流程。

吞云小莳CEO郑志晖:

我们面临的挑战应该说跟大家是一样的。快速发展也是有风险的,这涉及到管理,能否找到适合跟你合作的团队等等。但做食品最主要的是食品安全,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是快餐形式,另外把可以外包出去的都进行外包——你没有这个能力,就外包给别的有能力的人去做。策略不要太复杂,操作简单就能控制风险。

专场讨论10

孵化未来,创新城市

主持人 创业邦COO杨小敏:

我们今天场上的嘉宾背景非常多元化,有我们的曾经的成功企业家、今天的新锐投资人,有我们的行业投资人,有我们的天使投资人,包括我们的政府官员,还有银行家。大家是不同的背景,但是大家共同的目标都是积极推动我们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优化。在这个发展过程需要涉及到的各种要素里面,发展环境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要素。

天使投资人、优视网创始人李竹:

很多在创业的中小企业缺乏导师帮他理清创业模式,应该去在国内倡导和建议创业导师这样一种模式。美国第二大的孵化器40%的项目都来自于创业导师,创业导师遍布全国,所以我们面向移动互联网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这些企业,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创业导师这样一个体制。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

实际上中国创业者蛮孤独的。创意是需要氛围的,需要大家相互提携。现在好像大家有了这种意识,不能只是闷头去拉车,我要抬头看路,要找组织,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才能帮助创业者少犯错误,少摔跟头。从创新工场来讲,我们不敢说做到多好,到现在存活率稍微高一点,可能就是得益于大家在一起抱团。

迈普创投合伙人黄居贵:

结合孵化平台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认为很多创业团队的核心技术人才都很缺乏;第二是在需求上,很多产品到了用户那儿还在改,这点也是导致失败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三是如何进入市场,面对客户。这三块应该是创业公司最需要得到更多帮助的。

苏州工业园区知识产权局局长许文清:

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50%的创新工厂的聚集地,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我们苏州工业园区是一个创业集聚的地域。有北京的团队到苏州来自己搞了一个草根的创新工程,叫源动力孵化器,一起在苏州营造这样一个创新的孵化器,也说明了我们整个创新的环境还是通过这样来营造、来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空间的。

中新生态城商务局局长杨柳:

天津生态城从08年成立到现在不到5年的时间,北京资源非常集中.天津本来就距离北京非常近,我可以借一点这种资源,但是生活环境要优美,要舒适,这是我们打造的一个目标。因为天津也做了好多年的创业园区了,政府要做有可能不赚钱的事,要有这样的心态,钱让企业去赚,我们打造这样一个平台,和这么多出色企业联合起来,满足他们的要求。

广州创新谷孵化加速器创始合伙人、天使投资人朱波:

中国的创业环境不是钱的问题,是整个生态环境的建立条件比美国要差很多,所以导致创业者在移动互联网企业中要拼资源,如果没有资源,在路上就有可能被山寨掉。第二是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有些畸形,大家都鼓励创业者上市,这会把创业者的心态整个搞坏。

北京银行中小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章志勇:

民营企业的企业性质范文第5篇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在社会各个方面蓬勃开展, 从而引发了我国的企业改革。从原来单一的公有制企业到如今的多种所有制企业, 我国的企业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企业的自主权逐步增大, 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企业规模构建的问题。许多企业盲目扩大企业规模, 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而另一些企业却因为过小的企业规模丧失了许多本可获得的利润。通过分析经济学原理, 研究企业规模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找出企业规模影响企业生产的原因, 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 从而有力的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进而大幅度的提高社会生产力。

长期以来, 有关企业规模的经济问题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规模报酬递增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早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 亚当·斯密指出一国国民财富的增长源泉是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给劳动分工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可作为规模报酬递增的一个表现形式, 而资本的持续积累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则依赖于其投入的要素需具备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还以直线因果的方式阐述了规模报酬增长的重要性, 为从规模报酬方面研究企业规模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条件。

魏成龙 (1998) 在《中国企业规模分析》中分析指出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 更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步骤。祝美群 (2006) 在其《乡镇企业发展规模经济与培育竞争优势研究》中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充分详细的分析, 其将规模经济理论运用于其中, 阐述了企业规模对乡镇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赵全民 (2007) 在其《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规模经济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中更是直接指出企业规模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影响, 选择正确恰当的企业规模是企业争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

其他许多经济研究者也从对汽车企业、钢铁企业、医药企业等不同企业的经济行为研究中论证了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对于企业生产的影响, 进一步论证了企业规模对于企业生产发展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作用。

2 企业运营的基本概述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 企业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利用已有的生产技术, 完成产品的生产, 实现投入到产出的转变。再依靠供求关系和市场的调节, 厂商在市场上以商品的形式出售产品, 完成“惊险的跳跃”并获取利润, 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发展。

2.1 企业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的区分

企业的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是生产的重要划分。在短期生产中, 企业在生产规模已经确定时只能通过对可变要素投入的改变来对生产进行调整, 使企业在短期内的生产达到最大的产量。在长期生产中, 企业可以对所有生产要素进行调整, 包括厂房、大型设施等, 通过对企业规模的调整使企业处于最佳的生产状态。长期生产的规划多指企业在最初建厂投产时的规划, 不可以随时调整。

2.2 企业生产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成本是企业生产的必然产物, 是企业为获得产品所需的生产要素和付出的代价, 也是企业规模影响企业生产的主要方面。对应于企业的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 成本分为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短期成本分为短期可变成本和短期固定成本。短期成本由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决定, 对应于短期生产的可变要素的变化, 短期成本是随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变动而变动的, 并不是企业规模变动而造成的。长期成本由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决定, 其不存在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 是由企业在长期生产中企业规模的调整而引起的, 对应于规模经济理论。

3 企业规模对企业生产影响的分析

3.1 企业规模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企业规模对企业长期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有较大影响。其中, 资本这一在短期生产中无法发生改变的生产要素表现得尤为突出。企业家可以通过调整企业规模来调整企业的资本投入量, 如厂房的建设、生产流水线设备的配置、大型施工设施的配备。根据边际技术替代理论, 在对资本投入进行调整时, 在短期内极易发生变动的劳动要素也会相应地做出调整。当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在调整后实现最优的配置组合时, 企业便可以以最优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 从而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以房地产商建造楼房为例, 根据现在已有的条件, 在建造楼房时既可以选择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方式, 也可以选择较为现代化的资本密集型方式。在企业的长期生产中, 劳动和资本是两个对企业长期生产有重大影响的要素, 通过对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改变, 可以对长期生产的规模进行调整。根据楼房建设的这一特点, 可以将房地产建造楼房这一模型近似看作企业长期生产, 而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两种建造方式则可以看作是不同的企业规模。在建造楼房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一线缺乏廉价劳动力的大城市, 厂商投入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所要付出的代价较高, 从而会导致成本上升;而大城市的生产技术相对发达, 在这种情况下, 与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方式建造同样的楼房相比, 更应选择资本密集型的方式, 即选择较大的生产规模, 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而在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成本较低, 而资本的投入成本较高;此时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则会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方式, 即选择较小的生产规模。

3.2 从规模报酬理论分析企业规模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具体表现为当投入要素的数量都翻倍时, 产量大于或小于原来的两倍。其具体的体现是规模变动所引起的收益变动状态。

规模报酬的变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其三个过程分别对应于规模不断扩大的三个阶段。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 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各种要素的增加幅度, 这种情况会出现在企业扩大规模的初期。这一时期内的企业规模均未达到最适宜生产的最优规模。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出现在企业规模扩大到最优规模时, 其表现为产量增加的幅度与各种要素增加的幅度相同。此时的企业规模是最适合企业生产的规模, 可以为厂商争取到最大利润。而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产量增加的幅度小于各种要素增加的幅度。当企业最优规模实现后, 再继续扩大规模, 规模报酬将递减。此时企业规模已经超过了生产的最优规模, 过犹不及, 从而导致企业生产出现问题, 反而导致厂商的利润降低。

以上对规模报酬理论的阐述中明显可以看出企业规模对企业的生产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企业规模报酬递增, 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专业化利益和某些要素的不可分割性。生产规模扩大时, 使用的劳动较多, 劳动者可以进行专业化分工, 从而提高效率。同样在资本设备的利用上, 厂商扩大规模时, 可以使用效率更高的专门化的资本设备来代替非专门化的设备, 提高生产的专业精细化程度, 从而提高生产水平。在要素的不可分割性上, 有些要素必须在生产规模达到足够大的程度时才能有效率地使用。另外, 在企业建造维护、资金融通、采购、销售、广告、研究费用等方面, 相比小规模的企业, 规模较大的企业也更具有优势, 更容易降低自身的成本。

与规模报酬递增相对的规模报酬递减可以归咎于企业规模的过分扩大, 使其超出了最优规模。企业家的才能是有限的, 过大的企业规模会给企业家带来信息交流层次过多、合作管理难度增加的问题, 易导致企业家脱离日常生产, 对当前生产状况产生盲点, 进而会导致决策失误。此外, 过大规模的经营也易导致采购、销售等方面的问题。

3.3 从规模经济理论分析企业规模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规模经济理论在企业的长期成本分析中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利用规模经济理论可以对企业生产的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动做出解释。

首先, 在内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内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由于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的长期平均成本减少的情况。在企业自身规模没有达到最优规模时, 此时的企业规模不是最符合当前生产条件的规模。从劳动这一生产要素上看, 当企业规模扩大时, 投入的劳动增多, 此时企业所有者可以对劳动者进行合理的分工, 将单线生产转变为流水化生产, 提高专业化程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

企业规模扩大同样可以体现在资本这一生产要素上。扩建厂房、购买先进的大型流水化生产设备等大规模增加资本投入的行为会在短时间内提高企业生产付出的代价, 但从长期来看, 在不过度扩大规模的情况下, 资本量的增加可以减少劳动量的投入从而降低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另外, 通过增加资本投入而购入的先进设备在维护和更新上花费的成本更小, 从而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 较大规模企业在资金融通、采购、销售、管理、广告、研究费用以及废物利用方面也可以更好的降低成本。相反, 当企业规模扩大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时就会遇到内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过大的企业规模会导致人员机构的冗杂, 使管理人员无法对过大的企业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 甚至会使得管理人员做出错误的管理决策, 导致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相对于企业自身改变规模的内在规模经济和内在规模不经济, 外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不经济是由行业规模扩大引起的。在外在规模经济中, 行业的适度扩张会引起企业外界环境的改善 (如生产要素价格的降低、经过专门机构或学校培训的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等) 。同样, 行业规模的过度扩张则会引起企业外界环境的恶化, 导致外在规模不经济。总的来说, 行业规模的改变是企业规模改变的综合体现, 企业规模的改变是行业规模改变的具体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 不同行业各自独有的特点会导致不同企业对于企业规模变动的反应不同。有些企业在其规模进行较小的扩张时就会出现规模内在不经济的现象, 而还有一些企业在扩大到相当大的规模时仍然存在规模内在经济。因此, 企业规模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实际分析中我们需结合实际情况, 具体分析, 不可一概而论。

4 两种类型企业及其所适宜企业规模分析

4.1 定制类企业极其适宜企业规模

定制类企业是一个较广义的范围, 普遍存在于服务业中, 也有一些是从传统行业中衍生出来的。例如, 传统的瓷器生产企业在批量生产大量同形瓷器的同时又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生产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高端瓷器。在新兴企业中, 依托互联网和程序开发进行产品设计的网络技术企业是定制类企业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下面将以网络技术企业为例对定制类企业极其适宜的企业规模进行分析。

网络技术企业的生产多为个性化生产。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大批量生产, 网络技术企业对生产的精细化、个性化以及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例如, 在进行手机APP的设计时, 需要程序员和设计人员投入极大的精力进行程序代码的编写和APP进行图形化设计。因其定制类企业的特性, 网络技术企业一般不需批量生产, 其对于资本投入量的要求也较低。在生产上, 网络技术企业具有自身的特点:不需要大型厂房、流水线, 不需要进行单一简单劳动的劳动人员, 其生产是由数量较少的高素质从业人员通过复杂劳动进行的。网络技术企业的企业结构较为简单, 各级部门的分设较少, 从而减少了对于大量办公人员的需求, 从而也就降低了对于工作人员工作环境的要求, 使得网络技术企业并不需要数十层的写字楼以及和森严的部门管理系统。同时, 网络技术企业的定制型生产导致其生产不满足传统大型企业共有的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其生产中的人力成本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例如, 网络技术企业在承接3D全景业务时需采集大量质量要求较高的照片素材, 而3D全景的定制性又使得采景素材不能进行二次利用, 从而导致每一次的3D全景制作都需在照片采集上投入较大的成本。从规模经济角度来看, 网络技术企业在进行较小的扩大时就可达到最优规模, 如果继续扩大则会导致规模不经济。因此, 网络技术企业在成立之初需要选择相对较小的办公场所, 控制公关、办公、传达人员的数量。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 网络技术企业需投入较多资金对企业的设计、程序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从而提高定制产品的性能, 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4.2 钢铁企业极其适宜的企业规模

钢铁企业的生产具有传统企业生产的普遍特点。在传统的科技不发达时期, 劳动力的投入在钢铁生产中极为重要。钢铁的开采、运输、生产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生产效率较为低下。18世纪以来, 经过数次工业革命的洗礼, 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钢铁企业的生产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原料的开采上, 大型机械代替了人工开采, 极大地提高了开采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在运输上, 铁路系统的日益完善为钢铁企业主减少运输成本提供了条件。相较于过去的分散生产, 集中生产成了钢铁企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增加资本量的投入、建设大型厂房、构建大型的一体化设备、建立钢铁生产的流水线、扩大企业规模、由较少的生产线管理人员替代较多的生产人员, 一系列新型的生产管理方式减少了投入劳动力所付出的代价。同时, 大型机器设备的使用解决了人工制铁时次品率高的问题, 从而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进而降低成本。较大的生产规模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使企业主更愿意引入高级合理的管理机制对企业生产进行合理的管理, 解决了原先落后的管理体系易造成较高管理成本的问题。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 由于钢铁行业的自身特点, 在钢铁企业的发展中, 当企业规模扩大到较大规模时仍然存在规模经济。因此, 钢铁企业适宜选择较大的企业规模。在前期建厂时, 可以建设较大的厂房设施、投入较为先进的大型机械和生产流水线。同时钢铁企业也可以通过企业的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 将小型企业聚集起来进行集中生产, 有助于其进行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但同时也要注意企业规模不可过大, 过大的企业规模也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 导致规模不经济。

5 结语

企业规模对企业的生产、成本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也是制约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制定自身的企业规模时要依据规模报酬、规模经济等经济学原理并结合自身行业以及市场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对不同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来确立企业的最优规模, 从而尽可能地提高生产效率, 推动企业的长期良性发展。

摘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当今我国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企业生产的发展尤为重要。企业规模作为企业的基本构建要素对于企业的生产起着决定性因素。不同的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企业规模, 而适度的企业规模是企业成功的基础。本文将从规模报酬、规模经济等方面简析企业规模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分析与不同类型企业所相适应的企业规模, 为企业构建自身的适度规模提出合理的建议, 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生产,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适度规模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

[2] 魏成龙.中国企业规模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 1998 (4) .

[3] 祝美群.乡镇企业发展规模经济与培育竞争优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2.

民营企业的企业性质范文第6篇

摘 要:分析湖北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现状,阐述湖北中小物流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存在的内因和外因,说明解决湖北中小物流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对湖北省的经济及中部崛起的重大意义,提出了解决湖北中小物流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湖北 中小物流企业 安全生产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类物流企业的发展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物流企业。物流业务不可能全部被大物流公司所包揽,有些中小物流企业会在市场中得到一定份额,随之而来的是中小物流企业因资金和设备以及融资问题降低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带来生产安全问题。一般认为物流安全包括信息安全、运输安全、加工安全和存储安全。{1}物流企业具有生产环节多、辐射地域广、影响范围大等特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物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经常超出企业界限,损害企业以外的个人和社会公众利益,尤为突出的是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堵,废弃物增多等等。物流安全生产问题在我国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流企业本身的机械设备安全及其带来的货物安全;二是因管理混乱带来的信息安全和货物安全;三是违禁危险货物造成的社会、环境或个体人身安全隐患。综合以上三点,物流安全问题就其发生的场所来看无非就是分为物流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但无论物流安全问题是发生在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都会对物流企业本身和社会及个人带来不利后果。近年来由于物流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很大的损失,表现为大量的物流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带来的商品缺陷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引起多方纠纷,也同时引发了诚信问题,从而使社会和个人因诚信问题付出巨大代价。以物流生产对象中容易发生损耗的农产品为例,我国的果蔬在储存和运输等环节上的损耗率为25%~30%,发达国家在果蔬上损失率为5%,美国仅仅为1%~2%;再以淘宝购物为例,买家与商家之间因货物送达不及时甚至根本收不到货物发生的纠纷不计其数,大部分原因是物流企业的问题,这其中快递的管理混乱最为明显:多项调查显示,快递公司的表现令消费者颇为不满,诸如延时送达、货物损毁、先签后验等现象成为投诉的主要内容。

一、湖北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物流业被称为“第三方利润源泉”。湖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在水路航运、铁路运输、和交通信息方面,都意味着现代物流业在未来将是湖北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湖北吸引了大批境外物流、商贸、仓储及客货运营者和投资者,法国的捷孚凯、丹麦马士基、伊藤忠、住友、运通,以及我国台湾八达通、香港狮龙国际、上海佳吉物流等纷纷进驻武汉,带动了武汉物流业的发展,着实为湖北的经济带来了新的亮点。{2}根据湖北省政府出台的《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省的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2%,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将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在13%以上。湖北作为中部省份,物流业会越来越发达,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将面临上述问题。2013年湖北沙洋某快递企业寄送危化品致人伤亡事件,以及其他物流企业安全生产数据表明,湖北省中小物流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比较突出。从物流安全生产问题的内因来看,其安全生产问题具有典型特征:

1.湖北中小物流企业众多,现有各类物流企业5000多家,其中大多数是个体运输方式,提供的服务主要也只是仓储、运输、搬运等低层次的物流服务;从服务质量上看,有多、散、小、乱的缺陷。以武汉为例,80%的市场被小规模物流企业瓜分,其中1/3的小公司证照不全,全市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仅为32家。{3}

2.中小物流企业设备落后,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大部分物流企业机械设备简陋,只能从事简单的运输、搬运、储存、保管等业务,其它诸如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企业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弱小。尽管如此,在诸如储存、保管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1)因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过分重视业务,忽视了安全管理,在仓库存放违禁物资;(2)仓库保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3)设备老化,技术更新慢,服务效率低下。

3.企业缺乏留住专业物流人员的机制,也无力进行相关专业人员的的培训。例如理货员、调度员、单证人员、销售业务员等职位不仅辛苦琐碎,而且人员严重缺乏。

4.企业运营成本过高。物流企业的成本和一般的商品生产行业一样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物流企业成本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运输,但是,物流企业的成本表现在信息、储存、保管,高端物流企业的成本还表现在包装、物流方案策划等方面。最近2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物流在企业和社会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逐渐凸显。湖北中小物流企业由于手段和技术落后,在手工管理的模式下,企业成本的控制不力,在各个环节上不能做到最优控制。单打独斗的中小物流企业成本过高。

5.创新能力不足。有的企业在仓储作业中以手工操作为主,有的企业为部分机械化操作,几乎没有全自动作业。另外,能提供高端物流生产例如物流方案策划、物流供应链设计等业务的企业十分少见。

6.湖北码头文化对长期经营缺乏惯性,物流业交易缺乏诚信理念。大量事实证明,大多数诈骗是物流内部员工与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利用交易条款的漏洞进行诈骗。

二、湖北中小物流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产生的原因

1.恶性市场竞争的存在。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2年,我国大中型企业平均寿命也有7至8年,而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至3年。{4}我国中小企业经常陷入诸如恶性价格竞争之类的恶性竞争。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资金少,不能稳定地通过长期优质的服务来留住客户,只能采用低价竞争的方式求取利润甚至求取生存,有的企业严重违反相关规定,造成市场混乱。

2.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足,企业在物流信息追踪和向客户提供物流信息方面不能做到有效及时。公共信息平台是指所有通过申请或允许都能够自由获得信息的场所。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时代更加旺盛,可以说谁掌握了更全面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谁就获得了主动权。物流信息平台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关于物流信息、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信息平台。湖北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根本没有信息系统投入,也不重视信息投入,许多企业还是手工作业阶段,这种状况不仅与大数据时代的物流企业发展方向不相匹配,甚至与现代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不相匹配。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湖北物流市场的混乱。

3.政策法规不完善,物流行业即缺乏全国统一行业标准,也没有地区行业标准,更遑论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当物流环节出现问题给客户带来损失时,客户维权困难,这给物流行业留下了混乱的隐患。

4.政府对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未能提供积极的支撑。湖北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就业容量广阔,广泛分布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湖北经济稳定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从湖北的审计情况来看,湖北的中小企业中近75%~86%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这些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条件苛刻,多有限制。发行企业债券或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困难重重。

5.多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物流业的发展涉及许多部门,比如交通、工商、财税、质检部门等,因为这些部门之间缺乏统一调度与协调合作,对物流业的管理呈现要么令出多门,要么存在大量监管的真空地带。

三、解决湖北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瓶颈的对策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物流业的发展能够明显带动经济的增长。但是事实情况是湖北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资金、意识、政策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存在不少安全生产问题,湖北物流业自身发展的瓶颈使得湖北省未能充分发挥地区地理优势,从而使湖北经济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周边省份,中部崛起的力量和作用未能显现。改变这一现象的思路和对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湖北物流中小企业,改变现有的物流企业的混乱局面,形成规模效应。要将发展湖北物流企业提升到湖北支柱产业的高度,充分发挥湖北在“两圈一带”区域中的重大作用。

2.建立政府各部门联动机制,将与物流相应的水路、航空、公路、税务、卫生、质检等个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结合起来,形成专门的物流服务管理部门,统一部署,严格管理。

3.严格物流企业准入制度,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地区行业标准,树立湖北物流企业的高大上形象,保证能够长期为客户提供国内最高标准的产品和服务。

4.建设物流企业的信息安全。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等级很低,仅有5.5级,信息安全是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这里有两方面的信息安全需要加强:一是建设湖北省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无论企业大小能够共享资源。公共物信息平台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它的特点是投资大,周期长,但社会效益显著。{5}可由政府招标运营商来建立,也可由企业之间共同出资以入股方式进行专业物流企业信息网络建设,政府要为此提供技术支持或直接参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二是严格保护客户的信息,行业内可制定专门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与客户达成保密协议,对泄漏客户信息的企业可根据行规和诉讼途径清除这类企业,以便保持客户对物流企业的信任和信心。

5.建立湖北特色的物流企业文化。首先提倡忠诚,尤其是中小企业必须以忠诚留住客户,提倡“服务第一,利润第二”的理念,在任何状况下,以满足客户的正当需要为第一要旨;其次要提倡信用,在提供服务时间、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上要做到精确操作,让客户放心安心;最后要提倡安全,提倡的理由不再赘述。

6.出台应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信贷措施,扩充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允许并规范中小物流企业的债券发行等行为,以便为企业的扩张、设备的更新与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

7.湖北物流企业成本控制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经营业绩的重要途径。物流企业并不直接生产商品,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保管、运输、储存和信息安全上,这些方面的投资就是成本投入。物流企业安全生产的加强有赖于成本的投入,这与企业效益的提高存在一些矛盾,因此要加强专业人员的科学管理,来实现企业的收益最大化管理。

安全生产是现代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经营创收、实现效益的保证。中国现代物流企业经营对象广泛,地区跨度动辄超越省份甚至国界,生产经营的风险可能发生于各个方面。湖北特殊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既可以造就一个优越强大的物流企业群体,为湖北经济的腾飞提供巨大动力,也可以因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影响到湖北的其它企业群体形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物流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覆盖物流企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物流行业标准会越来越健全,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湖北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的成功实施,湖北的地区经济与物流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平衡与互动关系,因而解决了湖北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也意味着找到了拉动湖北经济的一部引擎。

(文章来源:湖北省中小企业中心课题,项目名称:湖北中小物流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HSB008)

注释:

{1}罗一新.关于我国物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6(5):16-19

{2}陶良虎,辛洁.湖北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实证研究.物流论坛,2008(6):12

{3}付新平.整合是湖北物流强省的必由之路.中国水运,2011(3):40

{4}严睿,何春梅.中小企业谁来疼[J].英才,2009(7)

{5}唐琼,李延晖.面向中小企业动态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市场论坛,2008(2):52,54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责编:若佳)

上一篇:采购管理模式范文下一篇:固定资产资产减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