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建设论文范文

2023-09-17

体系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就业渠道,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畜牧业是具有生物特性的产业,发展畜牧业机遇与风险并存,其风险主要来自市场周期性波动和动物疫病的侵袭。因此,发展畜牧业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严密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和流行,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畜牧产业的关键措施,也是畜牧兽医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鹤峰县辖两镇七乡一个开发区共10个乡镇(含1个开发区),218个村民委员会。该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通过抓改革建体制,增强投入基础,一个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正在形成。全县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措施进一步加强,促进了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障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1)完善了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在2008年,鹤峰县根据国发〔2005〕15号、鄂政发〔2007〕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县委、县政府下发了鹤办发〔2008〕22号(《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峰县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稳步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建立科学、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完成了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建立了健全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基层动物防疫四大体系。县级成立了畜牧兽医局,为同级政府履行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建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技术推广站(技术支持机构),每个乡镇派驻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完善了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为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动物产品安全提供了体制保障。

(2)建立了动物疫病防控队伍。县、乡人民政府成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组建了专家组和疫情处置预备队,建立了畜牧兽医执法队伍和疫情控制专班,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成立了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并根据县畜牧局和人事编制部门确定的岗位职数和岗位标准(按照行政自然村配备防检人员,每2个村核定1名),在原有335名畜牧兽医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了110名防检人员,对110名新录用的防检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定补8 000元,同时还将其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

(3)构建了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在农业部和省畜牧兽医局的支持下,县级建立了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建设了动物检疫监督设施,乡村配备了动物疫情报告员。

(4)加强了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07~2009年,鹤峰县有9个乡镇兽医站列入改建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工作环境。

(5)启动了防疫冷链体系建设。2003年我县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启动了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基本做到了“县有冷库、乡镇有低温冰柜、防疫员有保温盒”的冷链体系建设目标。动物防疫冷链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6)落实了疫病防控保障措施。为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一是将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县级财政预算安排动物防疫经费80万元,各乡镇安排动物防疫经费5万元以上,保障了动物防疫需要;二是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动物防疫员的工资报酬同工作任务、防疫质量挂钩,确保年工作标准不低于8 000元。三是抓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确保疫情控制需要。

2存在的主要问题

鹤峰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但与畜牧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抓好乡镇兽医站建设是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近年来,国家虽然投入资金对乡镇兽医站进行改建,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上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难到位,乡镇兽医站改扩建项目的效果甚微,面貌没有根本改观,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没有业务用房。目前乡镇兽医站仍然存在体制不健全、人才匮乏、设施简陋的状况,直接影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2)冷链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重视动物免疫工作,忽视了冷链体系建设,导致防疫密度提高,防疫质量下降,免疫抗体达标难度大。

(3)缺乏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手段。近年来,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出现了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在于监管不到位,而在于检测手段落后。目前,县畜牧兽医部门没有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机构和设施设备,每年仅开展几次产品抽检送省监测,没有进行常年适时监督检测,动物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很难到位。

(4)动物疫病监测亟待加强。在农业部的支持下,虽然建立了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但由于人才培训跟不上,设备试剂配备不全,监测经费昂贵,动物疫病监测难以常规化,县级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基本没有开展工作。

(5)兽医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受编制、经费所限,县畜牧兽医部门多年来未招录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生,人员结构行政化、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聘用的乡镇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村级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理论素质不高,急需进行专业理论系统培训。

3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建议

建设动物防疫体系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基础性工作。针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复杂性、多变性和防控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的特点,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应从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继续加大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力度。乡镇兽医站是基层动物防疫的主要力量,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对乡镇兽医站存在的主要问题着力加以解决。一是理顺机构。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有关要求,原乡镇畜牧兽医站改制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后,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和农业《关于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意见》(农医发[2009]9号)部按乡镇设立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动物防疫、检疫等公益性服务职能,根据管理范围和工作量,每个乡镇配备3人左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和省应加大对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每个兽医站业务用房不少于200m2,做到有办公室、会议室、疫苗冷藏室、检疫检验室、防控物资储备室等。为做到一次建设,永久使用,建议国家增加乡镇兽医站建设投资额度,每个兽医站投资额不低于40万元。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土建工程可由国家投资,建设用地由地方政府解决。鉴于资金规模的局限性,可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2)加快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支持体系,是科学防控、有序防控的技术载体。目前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施设备简单,防控手段落后。为解决这一现状,建议国家迅速启动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建设,以原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为基础,把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成为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控制中心。

(3)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脆弱的实际,为减轻省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压力,增加检测频率,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建议国家以市(州)级畜牧兽医部门为重点,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重点建设市(州)级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承担区域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任务。

(4)加快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由于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滞后,已严重影响了动物防疫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加快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刻不容缓。要根据“县有冷库冷藏车、乡、村有低温冰柜、防疫员有冷藏盒”的建设目标,采取国家支持一点、县级自筹一点的方法,力争一至两年内把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立起来,切实提高防疫质量和效果。

(5)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健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实行产品质量全程监管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动物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软件开发和硬件配套均不到位,国家应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有效资源,加快配套设施设备建设,规范监管行为,提高基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6)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是改善工作环境,增强工作手段,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实际,要进一步加大网络通信、办公自动化等软硬件建设,提高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报告的快速反应能力。

(7)抓好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训。制定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划,落实继续教育培训经费,按照省负责培训高级专业人员、市负责培训中初级专业人员的要求,组织县级以下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到大中专学校轮流培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8)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畜牧产业发展和动物产品安全。当前,全球性的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经济社会正常发展,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在重视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要加大对动物疫病监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监测的投资,提高监测频率,做到常年监测、适时监测,确保动物防疫质量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体系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指出,2016年恰逢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也是东盟共同体建成后的开局之年。我们期待与东盟各国在内的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加强交流与分享,携手共建体现新兴市场特点的保险监管体系。

他表示,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是亚洲区域保险监管合作组织——“亚洲保险监督官论坛”(AFIR)的轮值主席,未来中国保监会将一如既往地推动AFIR成为亚太地区信息交流、区域合作、能力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枢纽,并邀请参会的保险监管机构代表派员参加中国保监会在北京举办的“亚洲偿付能力监管与合作研修班”,促进亚洲区域保险监管交流。

体系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2015年12月31日,作为山东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唯一官方网站,“信用山东”上线试运行,这标志着山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某种意义上说,2015年是山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推进的一年。这一年,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与此同时,山东各个地市、相关部门也把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到了发展纲要中,一些相对成熟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如荣成模式、省质监局企业质量信息信用平台)成为诸多部门、机构学习的模板。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在财务造假、商业欺诈等失信行为仍不断发生的今天,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接国际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它能有效地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推动商业文明的进阶。

路径与体系

诚信、厚道,这是山东人身上独有的一个标签,信用体系的建设也早已纳入山东各部门、地市的工作日程之中。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在山东省发改委和人行济南分行共同牵头下,山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工作推进机制基本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初见成效,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诚信宣传教育氛围初步形成。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该文件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此后,2015年1月30日,《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出台,该方案明确了山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分工、七大示范工程和具体实施步骤。

2015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联席会议制度就此建立。联席会议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担任总召集人,副省长夏耕担任副总召集人,成员包括省委宣传部等46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为了配合相关工作的展开,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先后印发了多份文件,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各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也根据各自职能出台了一系列的贯彻意见。如省质监局制定出台了《山东省质监局2015年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山东省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省安监局、省住建厅、青岛海关等单位也出台了相关工作方案,部门联动的氛围逐渐形成。

2015年9月17日,《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出台,这是山东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为重要的顶层设计。

按照《规划》,山东将围绕打造“信用山东”目标,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突出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将政务诚信列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第一位,是因为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各类政务行为主体的诚信水平,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这也意味着,今后各级政府在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方面,不能再‘随口一说’。”

《规划》提出,到2020年,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全面覆盖全省各行政区域、涵盖所有信用主体,将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地方信用信息系统、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三大载体,推进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各级信用平台的互联互通、交换共享。省级层面率先建立以“一网三库一平台”为主要内容的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指导各设区市建设本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配合推进国家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山东省域征信服务平台。

其中,“一网”是指“信用山东”官方网站;“三库”是指“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一平台”是指省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

据了解,平台建设完成后,将实现横向连接省直行政机关和各行业信源单位,完成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纵向向下延伸至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息交换机制,获取各市管理的公共信用信息;向上连接至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完成与国家公共信用数据的交换。

2015年12月31日,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一网三库一平台”中的“一网”——“信用山东”官网上线试运行。

据了解,“信用山东”官方网站是由山东省发改委指导,山东省信息中心主办,并由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及运维。网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网站是山东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唯一官方网站,同时也是“信用中国”官方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用积分

实际上,在《规划》出台前,山东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将信用纳入社会管理体系中。相对成熟的“宁津模式”和“荣成模式”已开始显现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在这种信用体系中,信用积分和信用评级成为其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核心。

2015年2月3日,宁津县召开了全县“诚信宁津”建设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先进、模范单位和个人,共安排180万元诚信基金,表彰奖励1377名A级“诚信个人”、18家A级“诚信企业”、10名“诚信示范标兵”。其中,受表彰的诚信个人、企业每人可收到一张诚信卡。

“县里发我这张诚信卡,不仅能给生活带来各种便利,还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肯定,村里人都羡慕我,抢着做好事,争当诚信个人。”宁津县宁城街道办事处刘振雷村获得诚信先进个人的村民刘建华说。

信用评级的出台让宁津的守信企业得到了很大的便利,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是宁津县重点企业,2014年底公司打算进行设备改造,恰好遇上银根收紧,贷款困难。后来,凭借税务部门出具的A级纳税信用证明,该企业顺利获得工商银行1000万元贷款,利率也得到优惠。

荣成的做法则更进一步,近年来,荣成把全市59万自然人和3万法人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违法违纪等内容,全部汇集到市级征信信息库,为每个自然人和法人建立了“诚信身份证”。

记者在荣成市诚信办公室看到,在个人征信系统中输入市民的身份证号,小到该人的闯红灯、欠交物业费信息,大到违法违纪案件、纳税和还贷记录,都被记录在案,并直接形成该人的信用等级,按照分数高低,个人信用等级划分为从A+到D五个等级。

“如果信用等级高,当事人将在招工招考、金融信贷、创业扶持等方面受到优待,反之将受限。”荣成市社会管理服务研判中心主任黄春晖说:“这样做,就是为了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看不见的“诚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内容,这既是对齐鲁文化中传统美德的“显扬”,也将有助于引导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

山东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善峰认为,诚信体系建设的落脚点,在于防止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如果建立了诚信体系,但只停留在道德层面的指责,则难以发挥体系的效力。诚信体系一是要建,二是要管!一套完善的诚信体系,奖惩分明,既能维护守信者的利益,也使失信者寸步难行。

■延伸阅读

2015年

山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10件大事

1、2015年1月3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山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分工、七大示范工程和具体实施步骤。

2、2015年3月24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鲁商文化品牌公益网站“厚道鲁商”网正式开通。网站除了推介各地商帮经验,树立新鲁商典型,还定期发布企业诚信红黑名单。

3、2015年5月26日,省发展改革委等23家部门和单位联合转发了《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的通知》,从阻止出境、金融授信、禁止高消费、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方面进行严格限制,推进了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的运用、实施。

4、2015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联席会议制度就此建立。联席会议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担任总召集人,副省长夏耕担任副总召集人,成员包括省委宣传部等46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5、2015年8月17日,省发展改革委联合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编办出台了《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医疗卫生、工程建设、教育科研、电子商务、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领域,查询和使用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

6、2015年8月28日,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第一次召开。会议对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山东”官方网站、培育发展征信和评级服务机构、组织信用试点和示范工程建设、落实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等一系列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7、2015年9月17日,鲁政发〔2015〕22号文件印发《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规划显示,山东将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入手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8、2015年10月14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权威解读《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

9、为配合《规划》实施,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先后印发了《2015年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分工意见》、《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方案》、《关于组织申报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的通知》等文件,为山东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此外,为加强信用立法工作,《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草案)》已经两次专家论证,拟列入2016年省政府规章立法计划。

10、2015年12月31日,“信用山东”官方网站(www.creditsd.gov.cn)正式上线试运行。这是今年9月省政府发布实施《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来,山东省构建“一网三库一平台”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的重要举措之一。

体系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中国今天的经济在飞速地发展,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未来社会的通信证。虽然以前也有对社会诚信度的研究,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社会当代的社会诚信度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以当今四川省社会诚信度调查为基础,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对四川省社会诚信度的现状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如何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找出了最优化方案,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关键词:社会;诚信体系;分析研究;最优化方案

前言:诚信不仅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国家和民族的立国之基,更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受西华大学“西华杯”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编号:2014080)资助,本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后写作本文。本文通过对社会诚信状况的调查研究,通过分析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危害,提出了对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一、四川省社会诚信度的现状

社会诚信是国家形象及民族精神的标志,是社会综合因素的反映,是社会安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其社会诚信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诚信已经出现了脱节现象。

(一)大学生社会诚信问题现状:

1、信贷诚信危机

调查显示,16.47%的大学生存在恶意拖欠贷款、学费的现象。为了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999年国家推行国家助学贷款,但是此项政策却遭到了“诚信危机”的重棒。

2、考试中的诚信问题

调查显示,近45%的大学生存在考试作弊的行为,并且还屡禁不止。对学生而言,不断发展的通讯技术大大降低了作弊的“成本”,同时大学生的作弊现象也由“个别”迅速发展成为“群体”或“团体”作弊。

3、学术诚信问题

调查显示,30%的大学生在学术问题上养成了剽窃、抄袭的习惯。普遍的大学生存在抄袭他人作业,从网上下载论文作为自己的论文等情况,学术腐败问题已成为一个困扰学术深度发展的障碍。

(二)企业诚信问题的现状:

调查显示,四川省在被调查的样本企业中,至少有35.78%的企业被假冒产品侵权;偷税、漏税活动猖獗,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屡禁不止;社会信用紊乱,合同违约、商业欺诈现象严重。同时,一些中国企业为了谋取暴利置企业诚信于不顾,无视社会责任,作出有违市场公平、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的行为。

二、社会诚信度缺失的原因

(一)诚信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诚信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愈加突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当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时候,经济建设与诚信建设之间的矛盾还不明显,其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高度集中的政策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少,人与人的交流局限于仅与亲人,朋友等熟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失信行为不会太多。而当我国过渡到了市场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的政策不再适用,相对封闭的环境也逐渐被打破,市场变为了经济往来的主体,人与人交流的主体由熟人变成了陌生人,在这种“陌生人社会”的情况下,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欺骗,伤害他人,社会诚信逐渐缺失,直到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诚信的缺失已经演变成为一场诚信建设道路上的一幕悲剧。

(二)政务诚信的缺失

社会诚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以及个人诚信。其中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而在当今社会,政府的诚信度早已大幅度降低,贪污腐败,官商勾结,官官相护等行为已经在公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各省级高官的相继“落马”更是显示了政务诚信的缺失,而这种情况已经大大减慢了诚信建设的脚步。

(三)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教育是社会诚信建设中的奠基石。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不甚完善,学校教育的重点是为社会提供智力型人才,而忽视了道德建设,加上学校自身存在着各种腐败行为,学校老师的表里不一等等,都会给学生造成“诚信不如成绩重要”的心里暗示,在这样的形式主义教育制度下出来的青少年,会被功利主义蒙蔽了心智,缺乏自身最基本的诚信意识。而青少年又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他们都不再诚信的状况下,社会诚信意识当然也日益薄弱了。

三、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一)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为社会诚信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政府职能转变为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前提。

3.全社会人民对社会诚信问题的高度重视。

4.“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方针为社会诚信建设创造了法制环境。

(二)建立个人诚信体系

个人诚信体系是社会成员在立身处世、社会交往、家庭伦理等方面遵诚守信的行为规范总和。建立个人诚信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规范。通过建立规范的个人信用体系,从而使全社会范围内的人们受到诚信的教育,并增强其诚信观念和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

2.增强全民的公正意识。只有整个社会呼唤公正,各种教育、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才能达到公正,从而形成高扬公正的气氛。每个人都应该形成自己强烈的道德观念。

3.树立企业家个人诚信。企业经理人的道德素质决定着企业诚信的现状。企业家必须明确最基本的商业伦理、懂得最基本的经营理念、遵守最基本的经营原则才能管理好一个企业,同时还需注重培养员工的诚信意识。

4.培养青少年的诚信观念。“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裕,则国富裕”,提高少年的诚信意识,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建立适合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首先要营造一种信用气氛,其次是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再次是培养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最后要适当的借鉴国外个人信用制度的经验。

(三)建立企业诚信体系

企业诚信体系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遵循的诚信原则的总和。建立企业诚信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建设优良的市场诚信环境。只有当市场诚信坏境被建设起来时,才会形成市场竞争能力。

2.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功能。其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用管理功能尤为重要。

3.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企业信用管理部门,从而实行优良的征信服务,加强信用管理咨询服务,以达到企业诚信的目的。

(四)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信用评估机制的建设。通过对中介机构的设立,从而采集个人资信信息、向中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建设个人信用体制积累了经验。

2.加快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立法,促进信用的规范和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3.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息披露机制,为建立诚信社会监督体系构筑技术平台。

4.建立和完善诚信的监督约束机制。通过培育多元的社会诚信中介机构,完善相关配套的失信惩戒机制,积极发挥新闻舆论在诚信道德监督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诚信不但是一个社会道德范畴,还是一种行为规范。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必定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国家、政府、社会应采取高度的重视,并且落实相关的政策,采取教育、鼓励和惩罚等多种手段,正确地引导和规范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使人们自觉地选择诚信,共同促进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使人们过上幸福而又安定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良.社会诚信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2]榕汀.诚信,未来社会通行证.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体系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乌鲁木齐市卫生监督事业特点和工作实际,从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职能职责、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分析,以期深入落实发展观,促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推进机构能力建设,开创卫生监督新局面。

【关键词】卫生监督;科学发展;体系建设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81

卫生监督所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卫生监督执法的执行机构,同时承担着管理公共卫生事务、保障市场经济、维护社会正常卫生秩序、预防和控制流行性疾病和保护公众健康权益的重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本文结合乌鲁木齐市卫生监督事业特点和工作实际,从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职能职责、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分析,以期深入落实发展观,促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推进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内部文化建设,开创卫生监督新局面。

1解放思想,促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1.1强化务实、创新意识由于多年以来卫生执法过程中,定式思维和传统守旧的观念对实践工作还存在束缚,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卫生监督体制建设和机制创新的问题,革除旧思想,推动新发展。要坚持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着力构建勤政高效、充满活力、有利于卫生监督执法体系[1]。

1.2增强危机忧患意识近年来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克服自满保守思想,继续解放思想,寻找差距,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紧迫的任务。

1.3树立区域服务意识充分树立服务意识,在各类卫生安全保障任务、“创卫”、“创文明城市”等形势下,克服狭隘封闭观念,积极探索卫生监督体系合作务实的新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增强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

2坚持全面科学发展,推进机构能力建设

2.1加强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协商政府及其财政、编制等部门,进一步明确卫生监督机构的性质、职责,提升监督机构行政级别,落实财政保障机制。明确卫生监督人员配置标准,合理配置卫生监督人力资源,积极争取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2.2尽快启动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标准,明确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编制和科室设置等基本标准。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卫生监督机构执法工作条件差等问题。监督执法属高消耗性工作,而目前多数卫生监督机构无发展建设资金,办公业务费用不足,要完善财政经费保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目前卫生执法装备以满足需要的突出问题[2]。同时应进一步研究制订对卫生监督工作实施全额预算管理的有关政策,切实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待遇。

2.3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卫生监督机构需要的是专业加法制型综合人才,而目前的人员构成中,一部分是原防疫站机构改革而来,另一部分则为近年新进人员,加之原防疫站的業务型工作模式与现行卫生监督机构的行政型工作模式有较大区别,监督人员的法律水平和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应尽快根据乌鲁木齐市人口数量、地域面积、从业机构等,科学计算人员配置数量的合理比例增加人员编制,并按政策规定执行解决卫生监督人力不足问题。在人员录用选择时应优先考虑公卫类、临床类、卫生法律专业等医学背景。建立完善卫生监督员准入、考核、培训和退出机制,优化卫生监督队伍结构,增强队伍的稳定性,提高监督队伍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员的政治思想、法律法规、卫生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建设一支作风硬、纪律严、技术精的执法队伍。

3加强内部文化建设

3.1思想文化建设树立卫生监督的核心价值观,加强卫生监督员价值观念的培育和塑造,使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真正成为每一位卫生监督员价值追求的目标。不断加强监督员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真正用科学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把卫生监督部门建设成为最讲党性的公正执法的工作部门。

3.2制度文化建设用文化的思维、理念和视角来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并确保其有效运转。在提高管理水平过程中使全体卫生监督干部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坚持用文化的思维、理念和办法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规范,完善卫生监督文化建设与外部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卫生监督部门特点的制度体系。

3.3环境文化建设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的建设。在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等物质环境的同时,积极传播新精神、宣传新思想、吸收新文化,培育浓厚的学术气息;营造卫生监督员协作进取,开放透明的人文环境。最终构建和谐、真诚、团结的良好工作氛围。

3.4行为文化建设形成具有卫生监督工作系统特色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从卫生监督员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注重发挥人格魅力、品行修养、文化熏陶的作用。通过严密的行为规范对卫生监督干部的思想、理念、精神进行再塑造,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3]。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也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卫生监督机构在公共卫生、医疗及采供血机构、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中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进卫生监督工作中,只有通过开展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地深化对新时期卫生监督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才能自觉转变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监督工作的突出问题,推动卫生监督机构的科学协发展。

参考文献

[1]池毓棣,池哲勖.基层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7):107.

[2]汤冬梅.浅谈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如何与用人单位沟通[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29(4):211.

[3]崔寅.浅析普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卫生文化建设[J].前沿医学,2012,22(4):146-147.

体系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加快对中水回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未来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大力支持。所谓中水,主要是针对给水与排水而言,即是将生活污水回收后经过一定的处理再次供给人们使用的一种非饮用水资源,中水回用是当前缓解日益加剧的水资源危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城市规划中水回用工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以下本文就城市规划中中水回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中水回用;作用;现状问题;方式;工程规划布局;

中水回收利用就是污水资源化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即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的数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城市污水回用是节约用水的必然要求,而开发中水,利用中水,实现分质用水是一条可行之路。

一、中水回用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中水作为城市“第二水源”,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在城市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规划中中水回用具有减轻污染,开源节流的双重功能,因此将中水开发为第二水源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水资源严重匮乏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在城市规划中中水回用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应对新形势下的用水需求,唯有广泛开展节水治污,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及效益,从而促进城市规划建设。

二、城市规划中中水回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中水回用的可行性。(1)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工程的建设,从水源上为中水回用提供了规模化、安全稳定的中水水源;(2)当前水处理技术发展迅猛,据资料和相关实地考察,中水处理工艺已十分成熟,为中水回用在实践经验技术上提供了保障;(3)由中水的用途可知,中水可用于城市规划用水、生活杂用水、工业循环冷却水、农业用水和景观用水等,有广大的用户群体和用量需求,可带来较大的市场前景和综合效益。 因此中开展城市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2、中水回用的必要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完成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建设若干重大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专用成套设备生产、应用示范项目与服务平台。建设城市中水回用系统工程正是奉行“节约、绿色、低碳”的理念,可缓解缺水的严峻形势,有利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城市中水回用工程的发展与推广意义重大。

三、城市规划中水回用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工程建设中,中水回用工程虽然能够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但其并没有得到很大范围的应用,即便是有些地区应用了中水回用技术,但收效甚微,远不能达到预期的节约用水效果。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较多,主要体现在技术水平、经济投资以及当地制度上。以下笔者就当前城市规划中水回用工程的应用现状加以分析:

1、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成立了一定规模的中水公司,但是限于管网问题、运输成本,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专业中水公司虽然降低了中水的处理成本,但是如何将中水输送到用户手中又成了一个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建设新的城市规划中水管线供水、送水车供水,显然这会大大提高了中水的成本。

2、缺乏中水回用意识。在缺水严重的地区,政府、企业和居民已经有了中水回用的意识,并且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实践。但是在水资源相对丰富、水价相对较低的南方地区,中水回用的意识还十分淡薄,公众对中水的认识也十分缺乏,习惯上难以接受。

3、价格直接影响到中水的需求。目前由于技术和规模问题使得中水回用的成本偏高,一些规模偏小的中水回用工程中水的成本甚至超过了自来水的价格。自来水是中水直接的替代品,因此中水没有竞争优势。

4、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适应中水回用的制度体系,包括中水回用标准、中水监管、中水工程投入等。

5、中水系统运行体制不完善。中水系统运行往往不正常,水质水量不稳定,用户难以放心依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工艺、设备不过关,达不到预想效果,同时对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不高,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使水质水量常常发生较大的波动,甚至停产。

6、中水回用水质标准太高。目前我国建筑中水回用执行的水质标准是现行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该标准中总大肠菌群的要求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同,比发达国家的回用水水质标准及我国适用于游泳区的Ⅲ类水质标准还严格,这一方面使得许多现有中水工程不达标,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建筑中水工程的推广和普及。很多人对中水的卫生性、安全性等存有顾虑,在感情上无法接受中水,从而影响了其普及。当然当前的水价偏低也是造成中水回用成本较高从而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城市规划中水回用的方式

一般来讲,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水回用工程中,一般都是采用直接回用或间接回用这两种应用方式。所谓直接回用就是指由再生水厂通过输水管道,或者其他掺水设施直接送给用户使用,直接回用有三种通用的模式:一是在再生水厂系统敷设再生供水管网,与城市供水管网一起形成双供水系统。一部分供低质工业用水使用,另一部分供城市绿化和景观使用;二是由再生水厂敷设专用的管道供大厂使用;三是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楼群的污水,就地处理,回收,循环再用。而间接回用则是指由二级污水处理厂,或者由再生水厂处理后直接排入水体,由用户再从水体中取用。间接回用方式也可分为有意图间接回用和无意图间接回用。有意图间接回用是有计划地将再生水和新鲜水混合后再使用,这就取决于时间和空间的安全保证;无意图的间接回用是更加普遍使用的方式,目前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取用地表水实际上都包含城市污水间接回用。

五、城市规划中中水回用工程规划布局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规划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设,我们可以采取整体规划,合理设计的方式来逐步实施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首先,我们应当确定城市规划中水回用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即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纵观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设计,合理解决给水、中水与排水系统之间的联系与矛盾,做好污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确保污水回用的安全卫生。

而城市规划中水回用的水源与回用水质标准都应满足一定要求。通常来讲,城市排水系统的城市污水,符合下列规定的可作为回用水源。回用水源必须符合《污水排人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中有害物质允许浓度》(GBJl4)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且回用水源应以生活污水为主,尽量减少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回用水(再生水)的水质标准,应根据回用对象的不同来确定。再生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回用时需符合《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 61:94),再生水用作杂用水时,其回用水质应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 25.1—1989)。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是一项具有很大推广意义的城市规划工程建设,通过开展城市规划中水回用工程,不但能够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同时也能够减少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这样就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三重效益,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守华.中水系统纳入城市给排水系统综合规划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设备,2008(7).

[2]王人扬.城市污水回用系统构成及其实施研究.宁波城市研究,2006.1.

上一篇:交流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职称论文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