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学习计划范文

2023-09-22

二胡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二胡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拉弦乐器之一,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轧筝或奚琴。从竹片擦奏过渡到用马尾弓子拉奏,由民间艺人的流浪工具发展成当今具有较完整教学体系的专业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音乐家们对于二胡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得二胡这枝独具魅力的民族乐苑之花根深叶茂,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二胡音乐的艺术魅力是由多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而表现出来的,很值得我们探究。在本文中,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二胡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音质特色赋予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乐世界中,各种发声物体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从音乐表演的角度来看,演奏者都在注重音质的同时追求最美的音色、音质,以使音乐内涵得以充分体现。二胡的音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琴的质量来决定的,而二胡特殊的构造决定二胡具有中庸有度的特点,它的音域在人的听觉界限的最中心部位,二胡音乐之所以动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发音圆润甜美,悦耳动听,近似于人的歌唱声音,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这与二胡的音色美有很大关系。

二、民族文化赋予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艺术作为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乐苑之花,吸收着民族文化这块肥沃土地的养料逐步发展,并茁壮成长。

二胡两根弦上流淌出的是一种静态美、幽淡美、自然美,并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艺术表演中不过分写实,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我国古代乐论中关于琴的论述颇丰,它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宝库积累了大量财富,特别对二胡这一具有抒情性的乐器,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都有很深的影响。琴的演奏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效果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音乐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各个方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众多优秀的二胡题材来自于民间动人的艺术形象赋予作曲家的想象。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独特的情感体验,哪有瑰丽奇美的艺术联想,也一定奏不出优美、扣人心弦的乐曲。而二胡乐曲创作的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时充分发挥了灵感。

如陕北“兰花花”的故事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兰花花》成为群众喜闻乐唱的民歌,此曲塑造兰花花这个农村姑娘纯朴、善良、天真、活泼的形象,以及她敢于向封建势力抗争的坚强性格。

此曲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作曲家通过流传于民间的原始片段音乐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创造发展,使其达到新的意境,这也是作曲家深入生活,向民间音乐学习的结果。民间音乐是创作《兰花花》这一具有艺术感染力作品的源泉。

又如:《满江红》,此曲根据岳飞《满江红》词意创作而成,作者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糅合,创作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由于根植于传统文化中而使乐曲的内涵极为厚实丰满,既传统又现代。

三、演奏技巧赋予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无论作为哪种乐器,艺术的高峰是无止尽的。近百年来二胡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能力。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二胡乐器的表现力要求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而组成二胡演奏风格的技巧主要有揉弦、滑音、装饰音、弓法等。通过这些风格性技巧来达到其演奏味道十足的效果。这些也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斯基在其《管弦乐法基础》中说:“能使一些音能连贯地进行并把绷紧地弦加以揉动,这种可贵性使弓弦器乐组乐器成为歌唱性和表现力最强的乐器,比乐队的其他乐器更胜一筹。”书中是针对大小提琴而言,其同样适宜中国拉弦乐器。在中国二胡上揉弦也是对其歌唱性的追求,恰如其分地使用揉弦,能使二胡演奏更富歌唱性,增加了乐曲的表现力,突出了乐曲的风格。有人说揉弦是对乐音的一种美化和装饰,言简意赅,恰如其分。

二胡的揉弦分为滚弦、压揉、滑揉三种,一般在内容丰富情绪变化较多的乐曲中揉弦以组合的方式在演奏中应用。在演奏《江南丝竹》这一具有水灵气息的乐曲,若不以小揉弦方式在演奏中应用,则欢畅秀丽的江南风格就不能准确体现。二胡由于没有像小提琴上的纸板,因此揉弦上形成了它独特的压揉技巧。二胡曲《江河水》《听松》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糅用了压揉技巧,更富感染力。

在《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和《葡萄熟了》等新疆风格的旋律中较快频率的滚揉方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引吭高歌,舒展激昂的音乐情绪和载歌载舞的音乐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汉宫秋月》和《二泉映月》中的迟到揉弦恰如其分地将古朴典雅的音乐风格和略带凄凉的音乐情绪真切地表现出来。总之,在丰富多彩的揉弦技巧中,表现特定音乐风格和特殊音乐情绪的揉弦作为重要技巧手段在二胡演奏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但适当的不揉弦的音响效果却又为二胡音乐带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乐记中道:“淡静有度,飘扬合节乃妙”。中国的传统绘画也主张不过分写实,而特别强调神似与意趣,重神韵讲虚实。二胡曲《江河水》中间的部分,细听名家的演奏,有好多音是不加揉弦的,以此营造出淡淡的音响,静静的气氛,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情感。因此乐曲中表现的回忆、沉思、梦幻之类的意境用不揉弦演奏可以取得更佳的效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我的艺术生活》中谈到,越是简单,越是困难……这种不揉弦的技巧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二胡的“绝妙的艺术处理”。

在二胡演奏中凡是较为具体地表现喜、怒、哀、乐的情绪时,滑音的应用比较集中,为了适应“色腔”的需要能模拟人声,也能惟妙惟肖地模拟鸡鸣犬叫,姑嫂问答的效果。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正是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艺术的传统,在二胡的不同把位上,巧妙地运用各种滑音的技巧,生动描绘了空幽山谷中百鸟鸣转,晨光如画的景色,滑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胡滑音的模拟性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现代作品中。

装饰音作为二胡风格的音乐旋律中经常以辅助性的小音符出现,装饰音的技巧很丰富,有单音、复音、单颤音、复颤音和回音等方式,如《江南丝竹》,作为极富特色的民间音乐,对灵巧俏皮轻快的装饰音运用得得心应手。蒙古族音乐中,浓郁的大小三度颤音和独特的装饰打音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更加鲜明地将乐曲的风格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骏马奔驰的辽阔草原上。

弓法是二胡这种接近人声乐器在表达音乐情绪中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重要手段。除常规的弓法外,“顿挫波弓”“垫弓”“飞跃断弓”和“抛弓”等特殊弓法使二胡乐曲更具神韵,如《二泉映月》中运用顿挫弓,表现了欲言又止,感慨不尽,而且长音的音响上也富内在的动力感,音乐的韵味和感情的内涵也更加准确生动。在蒙古族音乐风格中较大范围和较慢地“垫弓”常常用来连接相同音高的旋律,使之更加宽厚连贯,铿锵有力。在表现急切的情绪中也能加强旋律音的艺术效果。“飞弓”,是表现特殊音乐效果的色彩必弓法。可演奏快速音乐旋律,也可以与滑音等技巧结合,用于渲染气氛或表现某种特定的音乐效果,如模仿马儿奔跑的效果。“抛弓”是极富特色的弓法,常表现乐曲中渐渐高涨的情绪。

二胡的技巧是纷繁复杂的,也赋予了二胡音乐的色彩性和风格性。丰富的技巧更充分地发挥和拓展了二胡的音乐表现力。

四、风格流派赋予二胡艺术的个性

人的生活受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经济条件、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的制约。即使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同一民族,也总是这样或那样地表现着他们各自的独特性。而作为音乐艺术,演奏家的个人风格是在长期艺术创作中,在漫长艰苦的探索研究中逐步形成的并反复出现的。我国二胡流派风格的形成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是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萌浏先生采录了阿炳的不朽名作《二泉映月》和《听松》等二胡作品的基础上开展过来的。以阿炳为代表的民间艺术音乐家对二胡艺术的发展除有着特殊的贡献之外,还颇具江南风味,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奏手法的江南丝竹乐,最具代表性的是《中花六板》《欢乐颂》《行街》等,这些乐曲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二胡的曲目和演奏风格。

与民间二胡创作并驾齐驱的是以继承刘天华二胡专业创作特色的二胡学派的二胡创作,如陈振铎的《田园春色》《弓桥泛月》《映山红》《雨后春光》,蒋风之、刘茂北、陆修棠等人的作品可为其代表。如果对一些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仔细加以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蒋风之先生在二胡艺术上深得刘天华真传,但又不拘于师承。他匠心独运,刻意创作,形成了古朴典雅、深邃细致、内在含蓄、意味隽永的独特风格流派——蒋派风格。这对二胡艺术魅力的影响之深是不言而喻的。

王国潼的演奏运弓刚劲有力,豪壮而有气势,音色圆润深沉,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闵惠芬的演奏充满激情,富有表现音容兼备,具有歌唱性。对乐曲能深入开掘内涵,加以细腻的艺术处理,琴声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具有这种个人独特魅力基础上感动听众的能力是二胡音乐艺术经久不衰的保证。

而在吸取了我国地方戏曲音乐,特别是表现西北人民朴实豪爽的性格和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而创作的作品,如赵震宵与鲁日融合作采用西北人民最喜爱的戏曲秦腔中的若干曲牌和唱腔而创作的《秦腔主题随想曲》,形成了独特的鲁派风格,即秦腔风格。

各种独特的个人流派和地方音乐风格的子系统,构成了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母系统。共性具体存在于个性中,多侧面地体现了中国音乐风格。

五、改革创新赋予二胡艺术的发展

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使二胡乐器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艺术院校一门专业学科,刘天华在二胡乐曲创作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不失民族韵味风格和表现内容的前提下,大胆借鉴和吸收了西洋的创作技法。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可取的。二胡艺术能散发出它的活力,得益于发扬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又不失批判的眼光把现代的观念融入到民族文化之中。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以二胡大师张韶为代表的多名二胡演奏和制作家仍不断地对二胡乐器进行大胆的改革,使得二胡从工艺、音质、音量等方面更加完美。在演奏艺术上既创新又不亦步亦趋的模仿。在演奏中充分揭示作品反映的时代精神。

“我的一切奋斗追求出自于我的信仰,为民族事业奋斗是我的生命的需要。民族音乐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为之献身,离开了这点,我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了。生命是短暂的,而艺术是永恒的。”这是二胡大师闵惠芬的肺腑之音。由此可见,二胡艺术之树之所以不断地枝繁叶茂,正是因为一代代的二胡艺术家们对民族音乐事业的热爱,不断辛勤耕耘、勇于改革创新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在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的同时,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我们相信只要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音乐遗产,尊重历史,大胆创新,二胡这枝民族乐苑之花将更具艺术青春的魅力。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艺术学校)

二胡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摘要:由于近一个世纪以来出现了大量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音乐理论界对其的研究也呈现出十分广泛和复杂的特点,其中主要涉及对声乐作品、器乐作品、歌剧作品以及舞剧作品等方面的研究。鉴于作品较多和理论研究的成果也较多,本文仅对部分经典的作品在创作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代表性 红色经典音乐 作品 研究

一、声乐作品: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对于冼星海于1939年在延安创作的这部大型声乐套曲,自新中国成立伊始就成为音乐理论界研究最多的一部作品。虽然在建国初期有一些文章如张肖虎的《对〈黄河大合唱〉歌词的一点体会》(《人民音乐》1955年第6期)涉及冼星海的这部作品,但是从研究的规模来看,还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音乐学术界对于冼星海所创作的这部经典作品,在历史价值、社会意义以及时代的文化影响等方面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例如汪毓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一次和第二次修订版)当中就用了相当的文字篇幅来介绍这部作品。梁茂春也曾在1994年出版的《中国当代音乐》一书中直言,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很难有人能够创作出超过这部作品的音乐了。

在创作研究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很多文章论述了冼星海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用的一些技术手法,其中以苏夏的《〈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分析(上、中、下)》(《人民音乐》1998年第8、9、10期连载)、杨瑞庆的《〈黄河〉的旋律》(《音乐研究》1999年第1期)以及严良堃的《黄河入海流——〈黄河大合唱〉的指挥与处理(上、下)》(《音乐研究》2000年第2、3期)等文章最具代表性。在苏夏的《〈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分析(上、中、下)》一文当中,作者对《黄河大合唱》中的每一乐章、每一乐段,甚至每一乐句和每一乐节都给予了在词曲结合、曲式结构、音乐创作思维等多个方面的详细分析,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从创作的角度来认识冼星海这一代表作品音乐形态、创作技法与手段的范本。同时,鉴于冼星海的这部作品后经多人整理修改,以至于曾经的演出版本出自多家,为此,苏夏在《〈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分析(下)》中详细介绍了这部作品5个版本的由来及原委,即1939年3 月在延安冼星海创作并演出的版本(文章称“版本1”);1941年春冼星海在莫斯科期间的修改本(文章称“版本2”);由李焕之在1955年和1987年根据冼星海“版本2”整理后重新配器并由上海乐团演出的版本(文章称“版本3”);1975年在严良堃主持下,中央乐团创作组重新整理并由中央乐团演出的版本(文章称“版本4”);除上述版本外,还有1979年由瞿维整理并缩写成钢琴伴奏谱,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文章称“版本5”)。在此之后,苏夏又发表了《再谈〈黄河大合唱〉的各种版本》(《人民音乐》1999年第11期)一文,文章重点论述了这部作品在前两个版本上的比较。

作为影响20世纪音乐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理论文章是属于纪念性质和历史回顾性质的。例如陈冉的《全世界华人团结的心声——纪念〈黄河大合唱〉创作六十周年名人访谈》(《中国音乐》1999年第4 期)以及陆铿荣和左超英的《抗战音乐史上珍贵的一页——〈黄河大合唱〉在国统区桂林的传播》(《音乐研究》2001年第2期)等。这些文章从多角度论述了《黄河大合唱》诞生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以及演出历史,普遍谈到了这部经典作品在当时以及当下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为这部作品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史料。

二、器乐作品: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

自这首二胡曲问世以来,音乐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了大量的演出與实践,而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同样也开始于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其进一步的关注。在对这部作品音乐创作的研究当中,吴红非在《刘文金二胡作品的题材、技法和体裁》(《中国音乐》2003年第4期)一文中就此曲在创作技法、曲式结构、体裁形式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文章指出,刘文金的创作在传统二胡音乐语言的基础上,结合了西方音乐的发展手法与曲式结构,拓宽了二胡音乐的题材范围和表现手段,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贾智华在《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作品分析及演奏特色》(《大众文艺》2010年第22期)一文中,从音乐学与音乐创作两个方面对《三门峡畅想曲》的创作背景、作品题材、艺术风格以及乐曲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作品的每一个乐段的音乐风格、调式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还对这首作品的演奏特色,分别从二胡的左右手的演奏,如自然跳弓、快弓以及揉弦等方面结合实例进行了逐一讲解。类似的文章还有白雪霏的《谈二胡独奏曲〈三门峡畅想曲〉的创作》(《才智》2010年第1期)等。

专门讨论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出实践心得体会的文章也比较多,其代表性的文章有王国憧《演奏〈三门峡畅想曲〉的理解和体会》(《人民音乐》1962年第1期),以及刘再生的《艺术创新与时代特色——〈三门峡畅想曲〉诞生的历史回顾》(《人民音乐》2011年第7期)等。

三、歌剧作品:歌剧《白毛女》

在20世纪中国歌剧的发展史中,1945年在延安由延安鲁艺师生共同创作完成的新歌剧《白毛女》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剧目。由于这部歌剧以音乐来塑造人物,合理有机地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同时借鉴西洋歌剧的一些表现手法,在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音乐理论界对其在创作与演出实践方面给予了大量的研究。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关新歌剧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很多人提出了“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道路”的建议,但随着新中国歌剧事业的不断发展,百花齐放的歌剧领域出现了众多其他形式的歌剧剧目,因此,有关这部歌剧音乐创作的研究在建国初期虽然已经出现了部分成果,但是在后来,从历史的角度来论述这部歌剧音乐创作特征与艺术风格的文章才呈现出一定的规模。

在建国初期研究歌剧《白毛女》的理论文章中,汪毓和的《我国歌剧艺术的第一个里程碑——关于〈白毛女〉的分析和评价》(《音乐研究》1959年第3期)是较早全面和深入地阐述这部歌剧的代表性文章。文章作者分别从这部歌剧故事题材的选择、音调的取舍与革新、用音乐来刻画剧中人物、音乐与戏剧的结构关系这4个方面,以具体的实例论述了歌剧《白毛女》是“一部具有高度人民性、革命性的现实主义艺术巨著”,并且从20世纪上半叶中国歌剧的全局角度,以及其对后来中国歌剧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对这部歌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汪毓和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研究歌剧《白毛女》的一项重要成果,其严谨的学术性和研究的深度为后来对这部歌剧,甚至对整个中国歌剧发展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著作方面,汪毓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中用整节的篇幅对这部歌剧进行了音乐学方面的表述。他指出,这部歌剧为创造一种真正适合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新型歌剧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后来人们都称这种歌剧为“新歌剧”的主要原因。歌剧《白毛女》的成功,使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在我国整个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中真正发挥了它的重大影响。在该书的这一部分,汪毓和还用音乐分析的方法对这部歌剧在运用音乐来刻画人物、合理与有机地吸收民族民间音乐形式,以及部分地借鉴西方歌剧的一些创作手法等进行了阐述。可以说在汪毓和的这部文献当中,有关歌剧《白毛女》的研究是全面和细致的。而作为面向全國音乐与艺术院校的一部基础理论教材,汪毓和的这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也对歌剧《白毛女》的研究给予了客观、详尽的表述,为在更大范围内学习与研究这部歌剧提供了学术上的重要文本。

四、民间歌舞剧作品:秧歌剧《兄妹开荒》

林波的《秧歌剧〈兄妹开荒〉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初期较早研究新秧歌剧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新秧歌剧《兄妹开荒》在思想内容方面所表现的是(当时)一种新的人物、新的精神世界。这部秧歌剧去除了旧式秧歌剧中的丑角和低俗调情的内容与表演,所呈现出的是边区青年农民的正面形象(英雄形象),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是一种欢快、活泼、积极和向上的气氛。艾青则在《论秧歌剧的创作和演出》一文中指出:写秧歌剧,首先要熟悉当前的革命政策;要适合当时当地的具体要求,服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秧歌剧才可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才可能起到革命事业所要求它的宣传教育的效果。

在音乐创作的研究方面,汪毓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第十三章第三节中重点对《兄妹开荒》和《夫妻识字》两部新秧歌剧分别给予了创作上的分析,指出《兄妹开荒》是属于形式和剧情都较为简单,只有两三个角色,用叙事性的演唱方式来表达剧情发展的秧歌剧。其音乐是以陕北地区民间音调作为基础而创作的,它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同时又带有时代的特点,音乐纯朴有力、明朗乐观,表现了青年农民的新形象。

除此之外,有关新秧歌剧和秧歌剧《兄妹开荒》的理论文章还涉及这一类作品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以及对于最早剧中角色扮演者艺术成就的表述。

五、结语

红色经典音乐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并成为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的重点研究范围。尤其是在中国现当代音乐史学、音乐美学、各个领域的音乐创作、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音乐传播学以及音乐社会学等领域,都延续或扩展到有关红色经典音乐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王颖峰,李红梅.论红色经典歌曲《映山红》及其传承[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65-66.

[2]朱芳.红色经典歌曲在高校传承模式研究[J].黄河之声, 2016(01):120-121.

[3]王鹏,郭丹丹.红色歌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89-90.

★基金项目:本文系“红色音乐资源在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35409341)。

(作者简介:乔鹤飞,女,本科,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李鸿姝,女,本科,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演奏)

(责任编辑 刘冬杨)

二胡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1、二胡的真谛含义

在我国众多的乐器分类中, 二胡属于弦乐器, 它的音色纯粹且柔美, 常常被人们称作是中国管弦乐界中的王者, 换个角度说, 它的地位等同于外国乐器中的小提琴, 所以它在中国乐器演奏中出现的频率往往是最多的。众所周知, 音乐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最好的介质, 表演者将自己想要抒发的情感 (或开心、或难过、或痛苦、或疯狂) 通过歌唱或演奏乐器直接表现出来, 往往比说话更有意味, 他们也希望通过这来达到和聆听者情感上的共鸣[2]。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曲目《二泉映月》, 当许多表演者进行演奏时, 都会想起其曲目的背景故事, 设身处地的想象自己就是盲人阿炳, 独自一人坐在无锡的二泉边上靠拉二胡养生, 然后忍受着风寒, 经历着受尽欺凌等一切悲惨遭遇, 使人不知不觉地就会有一种凄凉、悲哀的情绪油然而生。所以, 二胡的真谛就是让演奏者能够与二胡自身融为一体, 让听众感受用二胡所演奏出的情感是十分真挚的。

2、二胡的情感表现

二胡作为我国器乐文化中的国粹, 它所传达出的情感是十分煽动人心的。在传统的器乐历史上, 人们都知道要想演奏出好的音乐, 其专业技术和情感表现都十分重要, 两者缺一不可。情感的表现是包括对音乐的熟练, 对谱子技术的要求解决困难片段, 对待每一个音符细致的把握, 完成作品不仅限于技术对曲子的熟练, 更多的是对音乐的熟练和把握, 细化到每一个音符, 才能充分的发挥出对音乐的情感表现。特别是作为国粹经典的二胡, 它的发展经历十分曲折, 但也是最富有传统音乐文化色彩的, 所以, 对于它的演奏, 表演者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术, 再加之其投入深厚的情感, 才能将二胡音乐中的真谛所传达给听众。一般来讲, 二胡的曲目分为写景、抒情、叙事等, 各个形式的二胡曲目可以体现出各个时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人们在进行二胡的演奏过程中, 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烦恼和困惑抛之脑后, 是陶冶自身情操最好的方式之一[4]。与此同时, 演奏者也能根据自身对二胡的了解对所要演奏的曲目进行适当曲目分析, 这样不仅对其融入自己的情感有着更好的铺垫和寄托, 也能给予乐曲更好的文化思想, 增强曲目的艺术形式, 引发听者共鸣。

二、二胡中投入情感的重要性

马克曾说:“民间音乐是在人民的斗争生活中产生的, 人们歌唱着它、演奏着它总是有感而发, 所表现的感情是真挚的、质朴的”。由此可见, 作为民间所传承下来的二胡音乐, 其所具有的文化色彩更是浓厚和精彩的。在艺术家对其进行演奏时, 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加之情感的熏陶, 让听者感受到二胡所富有独特的艺术色彩, 其音色的婉转起合和曲目的思想情感[3]。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也曾说:“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 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个人的, 我把欢乐注入音乐, 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这句话被无数受过音乐挫折的艺术者们所传唱, 我们都知道, 莫扎特是受过众多生活挫折的人, 作为音乐神童的他后来处处被人所压迫, 所以他所表达的意思就是面对生活磨难不要气馁和妥协, 一定要将自身的情感通过音乐演奏出来, 让所有听众感受到自身的情感, 这样他的思想也就不仅仅是他的思想, 也是所有人的思想, 换言之, 就是引发所有聆听者的共鸣。因此, 作为知名人物的他们都一致认为情感是音乐里最重要的内容, 我们常常在艺术中讲究声情并茂也是如此, 声情是二胡演奏中最好的表现形式, 其中的“情”就是最能激发听者进行思想投入的“秘密武器”。由此可见, 在二胡演奏中投入情感是表演者最能抓住听者内心的关键因素, 所以说情感的付出在二胡演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将情感融入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措施

1、演奏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融合

由于二胡自身的演奏技术要求十分苛刻, 表演者必须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术才能更好的将二胡自身的音乐韵味表现出来。所以, 如果表演者有一定的演奏技巧, 那么就能给演奏增添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知道, 推拉弓从内到外, 使用整个臂力下去, 连接到音乐的情绪, 是需要根据心里的运动从而带动手上的弓法, 不仅仅只局限于强弱的变化, 不能脱离音乐的内在, 不只是形式上的技法演奏, 要更注重于情感上的情绪变化影响音乐的感觉。而在现实过程中, 仍有一些人不太赞同演奏技巧的运用, 他们觉得二胡本身具有字正腔圆的特点, 倘若用技巧进行演奏, 那么就会与二胡本质产生一定的矛盾, 不符合传统艺术文化的要求。因此, 结合以上情况, 为了更好的找到诠释二胡自身特性的演奏方式, 在许多表演者进行多次尝试后, 我们发现, 在他们演奏时如果将良好的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融入在一起, 那么就能表现出更好的演奏效果, 所以, 技巧的使用和二胡的本质是不冲突的。不管是演奏技巧的使用, 或是多次演奏后的经验总结、能力提升, 它们都离不开情感的配合, 因为纯粹、细致的情感对演奏技巧的运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反, 演奏技巧运用的恰当也能给情感的表达增添别样的色彩[1]。在生活中, 我们很难发现一个缺乏演奏经验的、没有特殊音乐技巧的人能演奏出令人动听的乐曲。不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如果过分的使用演奏技巧, 也会对表演者抒发自己的情感造成威胁, 只有将两者适当的融合起来, 才能达到表演者所要传达的艺术要求。

2、创作与实际的完美结合

如同写作一样, 艺术的发展来源于生活, 根植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它是经过一代代艺术家们的精雕细琢使音乐上升为艺术的典范。对于艺术家们来讲, 他们不仅仅要将现有的曲目完美的演奏出来, 还要有充分的想象进行创作。好的逻辑思维能够帮助表演者找到生活中的闪光点, 然后进行升华和渲染。事实也证明, 好的作品是通过作家进行现实的生活总结和未来的意识想象所创作出来的, 一个优秀的音乐艺术家需要有良好的自我想象和观察生活美的潜质, 这样才能将艺术本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演员要想将一个角色表现的活灵活现, 就必须凭借自身对角色的理解, 加之好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演示, 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呈现出自身的表演价值。对于二胡这个仅有两根弦的乐器来讲, 对演奏者的要求就更加苛刻, 他们需要将深厚的艺术情感投入其中, 然后再加上好的专业技巧进行演示, 更重要的是对艺术要有丰富的想象予以创作, 这样才能经过日积月累对艺术进行升华。

3、提高演奏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领悟能力

演奏者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与演奏出的曲目好坏是有着十分亲密的联系的。演奏者要真正的热爱音乐, 对音乐文化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并从音乐中不断的提高, 领悟其意义。通常来讲, 演奏者的素质越高, 他对曲目的把握程度就越深, 理解性就越强, 从而就能将曲目的本质更好的表达出来[5]。不管是演奏者综合素质的高低, 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 都必须通过向优秀的老艺术家们进行学习, 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其次, 每一首曲目都有它的创作背景, 在演奏者需要对其进行演奏时, 首先要对其创作背景进行了解, 然后再通过查资料或请教他人对曲目作进一步理解, 体会创作曲目的作家他当时的思想情感如何, 最后再加之自己的感悟, 对曲目进行演奏。只有这样, 演奏者才能将自身情感和曲目内容融合在一起, 体现曲目的内容真谛。

四、结语

从古至今, 二胡都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最具有文化色彩的乐器之一, 它对爱好艺术音乐的人们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二胡在演奏过程中, 所发出令人沉醉的音符, 让每一位听众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思想情感。总而言之, 在二胡演奏艺术中进行情感的融入是当今社会艺术发展的必然需求, 将演奏技巧和思想情感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加之丰富的想象, 对我国二胡日后的发展必然起着是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相关的政治、科技、文化、医疗等各方面的水平也有所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文化培养和情趣熏陶。而且现在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提高, 多元化的娱乐形式已经逐渐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自古以来, 我国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人们旧时虽缺少像电脑、手机这些高科技的产品, 但其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 他们总喜欢用乐器来进行娱乐和放松, 而二胡就作为最富有中国艺术文化色彩的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在拉奏中有时会呈现出一种铿锵有力的声音, 有时也会有流水一般的柔情。因此,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人们在拿它进行演奏时更容易融入自己的情感, 将曲子中所要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突显出来, 从而深刻触碰到听者的神经, 引发他们的共鸣。本文将主要围绕“二胡演奏艺术中情感融入的表现”这一课题进行系统分析, 分别通过对“二胡自身的特点和表现”、“二胡中投入情感的重要性”以及“将情感融入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措施”三大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二胡,演奏艺术,情感融入

参考文献

[1] 崔艺华.二胡演奏艺术中情感融入的表现[J].黄河之声, 2017, (04) :90.

[2] 栗国栋.浅谈二胡演奏艺术中情感的融入[J].音乐时空, 2015, (08) :99.

[3] 苗佳琪.浅谈二胡演奏艺术中情感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3) :163.

[4] 王晓宇.二胡演奏艺术中情感的融入[J].音乐时空, 2016, (10) :82.

二胡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芜湖县湾沚镇连续创建全国文明镇纪实

2007年,芜湖县湾沚镇入选第一批“全国文明镇”。两年后,湾沚镇再次入选“全国文明镇”。是什么让湾沚镇在“全国文明镇”创建活动中花开不败、芳香四溢?

湾沚镇的答案是:以人为本、综合创建、不断创新,让创建活动惠及普通百姓,为全镇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文明镇是一个镇域精神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我们把创建全国文明镇,作为提高本镇品位、改善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镇党委书记陶善生始终认为创建全国文明镇是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工作中,他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镇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与提高百姓素质、治理环境,与关注民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等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创建全国文明镇,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项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实践过程。”镇长陈亨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湾沚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先后组织“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文明乡镇企业”、“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双拥共建等评比活动,坚持用身边的典型影响人、

教育人、鼓舞人、带动人。

“创建全国文明镇,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最终目的,把创建活动变成实实在在的具体行为,真正让人民群众受益得惠。”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文明委常务副主任杨文玲经常到湾沚镇指导。

湾沚镇积极实施畅通工程、安居工程、生态环保工程、靓化工程、文化休闲工程,大力开展日常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全镇改水、改厕率分别达到100%和80%,建设沼气近800座,铺设水泥路210公里,建成了一批新农村示范点。

“我每年都到湾沚镇来,每次来都有新的变化。这增强了我投资的信心!”2009年12月8日,前来参加芜湖县大型经贸洽谈会的客商陈学保对湾沚镇日新月异的变化大为称赞,并签订了正式投资项目。

“实践证明,创建全国文明镇与发展经济方向一致、目标相同,而且良性互动。”湾沚镇党委书记陶善生说:“入选全国文明镇是崇高荣誉,更是无声鞭策,文明创建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创第三批全国文明镇!”

二胡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1 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由于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在演奏者的演奏过程中, 往往集中体现了他的学识水平、艺术素养、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和音乐学习能力, 而这些素质的形成, 需要演奏者长期的艺术熏陶和积累, 这就要求他必须在本领域广泛涉猎与学习, 多听, 多看, 多参与, 见多识广才能使演奏富有灵气, 学习能力也得以提高。而单一示范教学固然能迅速提高学生演奏技巧、纠正错误演奏技术, 但一位老师不能提供多种风格的演奏, 不能示范不同流派之间演奏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只有通过直观的音响才能展示。这时, 不同风格及流派的音像资料就显得非常必要。

2 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音像资料缺乏的情况下, 有些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过大, 往往是老师不示范, 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演奏, 或者是没有把握。这对于一个星期只能上几十分钟课, 又没有学习条件的学生来说, 无疑会严重阻碍他的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 缺乏音乐激情, 缺乏想象力, 缺乏主动性, 甚至会滋长其惰性。往往是一周下来, 学生仍然没有完全学会。而有些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却对这种上课方式感到枯燥乏味, 长此以往, 也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不利于其音乐学习。

3 限制学生的思考与想象力

学生如果长期只对一位老师进行模仿, 同时又没有对不同演奏风格和演奏流派的音乐特点进行欣赏以及对比研究与借鉴, 就会成为“井底之蛙”。没有比较就不会有思考, 不思考就更谈不上发挥想象力, 而音乐想象力是学习音乐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给予他们更多的思维自由,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3.1 将多种教学资源与教师示范相结合

改变单一的教师示范教学, 采用多媒体与音像资料教学与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 可以运用老师先讲解示范, 把本节课的内容向学生进行讲授并示范, 待学生清楚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并让学生稍加练习后, 再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甚至不同演奏方法的音响资料。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里得到更多启示, 在不同风格的音乐旋律的比较学习中进行思考, 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灵感。有时也可以利用音像资料中的伴奏部分, 让学生合伴奏演奏, 感受丰富的伴奏音响所带来的愉悦, 使二胡课不再是机械的技术模仿, 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乐谱和无休止的纠错, 而是真正能够激荡人心灵的艺术享受。学生如果能够经常体验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感, 就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采用了多媒体与音像资料教学与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后, 一些教学弊端得到了很大改善, 学生懂得思考, 学会比较, 学会有选择性的模仿, 而不是以前的全盘照收, 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3.2 将课堂内外教学相结合

采用课堂教学与外出观摩、学习、比赛、演出等相结合的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仅通过在学校里对音像资料进行学习,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去, 通过观看演出、外出学习等方式丰富情感体验, 增长见识。学生如果长期只呆在学校, 呆在琴房苦练, 而不吸收新的信息, 不去进行信息的交流, 无异于“闭门造车”, 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外出学习, 要善于处理不同演奏风格之间的共存与协调。还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和演出, 进行交流与学习, 发现自己的不足, 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些方法, 学生们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不再是只会老师拉一句, 学生学一句的“井底之蛙”了。

3.3 将演奏技术教学与演奏理论及欣赏教学相结合

采用演奏技术教学与演奏理论及欣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课堂教学中, 适时地给学生进行演奏理论的教学, 将之贯穿于演奏技术教学的始终。这是一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法, 将音乐理论与演奏实践结合起来, 给技术演奏以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学生更容易理解, 也学得更快。但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 无法既进行演奏技术教学, 同时又进行演奏理论和欣赏教学, 往往是对演奏技术进行讲解后就已下课, 理论与欣赏教学只能零星地穿插在技术教学中, 无法做到系统和全面。有条件的老师可以考虑单独开设二胡演奏理论与欣赏课, 每周每位学生一个课时, 或全体二胡或器乐学生一周两个课时, 在充裕的时间里对学生这一相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学习条件有限, 没有条件学习音像资料的问题。系部与老师为其提供充足的条件, 将更好地配合演奏技术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专业的全面提高。

3.4 对于让学生参与授课的方法进行探索与尝试

让学生在课堂上转变角色, 由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老师的角色, 对另一位学生进行授课, 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方法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尝试。首先, 一个学生作为—个教师在给另一个学生授课时, 必须要对一定的授课内容进行讲解与示范。要上好课, 就得认真研究授课内容, 而在研究的过程中, 学生动了脑, 就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究精神。其次, 讲课的学生不仅仅是在给同学讲课, 同时也是在给自己讲述, 并在讲述中得到启发, 这种教学相长的优势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有助于学生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二胡教学中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 用以取代单一的教学模式是完全可行而且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思维不要局限于以往旧的教学模式, 要善于运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让二胡课成为有趣又有效的学习。

摘要:对二胡课现有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分析与研究, 并针对二胡课的教学特点与要求, 结合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与经验, 探索能与二胡教学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二胡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进

参考文献

[1] 程岩.师范院校器乐教学改革初探[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5 (2) .

[2] 郭声健.音乐教学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

二胡学习计划范文第6篇

《一枝花》作为山东地区的地方性乐曲, 具有山东地方音乐的显著特色, 其曲调高亢嘹亮.悲壮激越, 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受山东乃至于全国人民的喜爱。《一枝花》形象生动的描述了武松这位遭人陷害又无处申冤最后被逼上梁山的打虎英雄。而当这首脍炙人口的乐曲用二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 更添了几分形象与生动。进而会有更丰富的联想和体会, 使作品的更高层次的艺术效果与更加真实和立体的形象完美结合。全曲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散板, 慢板, 快板, 旋律在层层向上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变化又含有高度统一, 似散文般形散神不散。

二、演奏技巧

1、引子

散板段落, 总共由五个乐句组成。骨干音与唢呐曲中的材料呈现是一致的, 因其引子的旋律悲壮而含蓄, 因此演奏的时注意气息在弓法上的细腻运用。而在演奏滑音与二胡独有的滑揉技巧的时候应做到简洁而不失厚重。曲子由扬琴拉开前奏的序幕, 弱起渐慢引出二胡。为了营造一个悲壮的气氛二胡应当弱奏音头, 弓速突缓而出由弱到强加入空弦揉弦, 随即运用到中弓之后带入动作促进弓速加快, 情绪加急而表达音的渐强, 紧接着推出上方大二度倚音的二分音符5, 在演奏这个音时要表达感情的沉重进而揉弦和运弓的力度再加重, 推出第四个重音, 随后把位慢滑至2音, 以压揉作为情感的起伏, 而后由弱渐强下滑并以悬腕奏出7音。在第七个音到第十三音应给人以似流水飞逝白驹过隙, 却又感觉思绪万千的紧凑之感。悬腕大滑揉模仿哭腔以围绕升4奏出, 弓子由强至弱平静缓慢进入二分音符5。是引子也是全曲中最关键的第一个乐句, 而这一句中在演奏时滑揉手臂要将力量上提, 并在幅度过大时注意音准, 进而使得开场自然演奏给人紧松有序, 突出大滑音干脆, 豪放, 为全曲奠定人物情感表达基础。

第二句的前十个音要以慢弓奏出其特有的音色, 在下回滑音时分句自然的速度变化与起伏表现出旋律中特有的人物情绪和。

第三句第一个长音要以充实渐弱。给人一种思绪缥缈之感。紧接用一个缓慢而细腻的带滑音缓慢引出下句。音逐渐变强, 紧接拉出句尾。以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无奈与可叹可悲之感。

第四句的前两音应以轻而不虚为主, 注意四分音符高音2似一个收音结束所以要做到的短而轻, 但是后面连续的四个八分音符应由慢渐快, 渐强气息却又转入逐渐下沉, 最后的四个音语气应见坚定。所以紧接下来的二分音符的高音5渐强结束在强收。

引子的最后一句要给人以先深吸而后一叹到底之感, 做到一气呵成, 似人物希望将所有的心声倾吐而出, 但又要预示着慢板段落的速度, 起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要演奏的深沉而坚定。最后一个音要以一个十六分音符的颤弓表达, 整个引子演奏的句法要做到清晰明了, 强弱对比明显, 给人以藕断丝连之感, 才能平静的以扬琴来结束此段。

2、慢板

慢板的前十二小节是全曲的主题旋律, 其情绪是表达武松与家乡离别时的不舍和忧愁进而曲调婉转哀凉, 展开一幅武松站在高处回头远望自己家乡最后一面的不舍之感, 演奏时要以二胡特有的音奏出浑厚而深沉, 略带伤感的。

第一个音要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也就是要先揉弦再出音。似人物未出声时先泪流, 在二胡表达上要感觉给人有深情的“唱”出来。第一小节以沉着缄默为主, 第二小节用四指的滚揉与压揉相结合, 第三小节则用山东戏曲中特有的节奏型来演奏, 而中间的两个三十二分音符要以小甩弓的感觉表达人物内心, 两个十六分音符要宽阔而不失力度。第四小节的前三个音内敛而有力, 三个音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第一个音以轻奏为主, 第二个音要注意带有回滑而简单干净。之后停顿一会, 在第三个音有小呼吸后, 以渐强的手法推出第五、六小节。第七小节的前两个音以强音头奏出但要紧贴弦不破音。而后还带出有下滑音。

3、快板

快板快板, 所以要用慢起渐快的速度, 演奏时要有大刀阔斧之感和连贯流畅之力的两者结合, 而弓法要做到松紧有度的状态和自由结合的张力, 以此突出英雄无谓的气概。两句重复的地方要表现出突出和对比, 因此在情感上要以活泼和洒脱的情绪色彩为主。在快板中, 大滑音能否正确运用在此部分来说是演奏的关键和重难点。

三、滑揉技巧

滑揉是一种二胡演奏技巧也是山东坠胡所独有的揉弦方法, 演奏的方法为手指在琴弦上围绕基本音为“轴”上下滑动进而改变弦长所产生音波的一种技巧性演奏方法, 用于改变音高, 渲染悲怆感情。就此曲中说以频率分为两种用来表示人物的情绪, 滑揉频率较快, 幅度大, 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激动, 愤恨, 音乐力度强, 如一枝花中的快板;而相反滑揉频率慢, 幅度小, 则说明是以叙述为主, 在乐曲中的表现为慢板的回忆部分。

四、结语

本文从创作背景, 演奏技巧, 演奏风格三个大方面分析。这首乐曲在技术上与艺术上都有着深刻的内涵, 所以说要想演奏好这个作品就必须要一定的了解与解剖, 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广博的音乐知识和深厚的音乐底蕴以及对本曲的深刻理解。而这就要求我们在艺术道路上要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实践, 不断的思考, 不断的总结分析。进而提高自己的技艺与修养。在此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 与同学的帮助, 以及父母的支持。

摘要:二胡曲《一枝花》以四个部分来呈现展开人物内心, 依次是引子, 慢板, 快板, 尾声。整首曲子的大部分取自于山东的地方特色曲目与音调, 而中间部分体现严格的变奏手法是来源于山东传统几个曲调的运用于改编。

关键词:二胡曲,一枝花,艺术特色,演奏技巧

参考文献

[1] 韩培虎.论滑揉在二胡乐曲中的实际运用[J].黄河之声, 2013, 01.

上一篇:电大专科范文下一篇:检察院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