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教学范文

2023-09-20

二胡教学范文第1篇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历史长河自生自灭、优胜劣汰的严酷环境, 得以流传至今。传统音乐由于受载体性传谱的限制, 传承沿革较其他艺术形式困难得多, 而且极易产生变异。流变驶入“正道”, 体现了继承中的发展和它自身的人文价值;驶入“左道”必然中途夭亡, 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故此, 得以幸存传入当代的传统音乐, 显见了他们可贵的生命力。

在屈指可数的二胡传统曲目中, 《二泉映月》、《寒春风曲》、《江河水》、《汉宫秋月》等, 属于传统音乐之珍品, 早已被专业院校列为必修曲目。

近年来, 这些曲目用于舞台演出实践, 均程度不同的被演奏家删节了作品的其中部分。名家对名作的删节修订, 应视为学术性较强的艺术再创造。用于实践, 把握了当代听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取向, 取得了优于原作的演出效果。

我希望执教同行, 将原曲与修订谱并置于教学实践为宜, 如此作法, 体现了发展学科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责任。既保存了文化本源, 又在执教中正确引导学生, 在学习名家修订的改编曲中获取再创作的成功经验。

保存传统文化本源, 是继前人大成之本, 是抢救文化遗产工作体现政策性之必须。此项极其富有人文价值的工作, 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取得共识, 更需要共同努力, 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 脚踏实地地体现。

当代琵琶大师林石诚教授撰文, 现身说法地记录了当年教师对他的一番教诲。“我的加工演奏, 不一定是妥善的, 所以我把我老师的原谱给你。因为我们习熟以后, 自有纯粹妙音来奏于腕下, 不欲花而自花。若欲为增花, 虽有佳音已将原谱淹没, 渐至愈出愈歧, 失其真相矣。”这段感人肺腑的至诚说教, 精辟地道出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和保存本源的意义, 并告戒了教学中弃本求末的危害。阿炳的演奏录音, 已成为二胡和琵琶艺术珍贵的文献资料和教学的根本依据。根据录音谱整理的《阿炳曲集》 (简谱版) 于1956年公开发行, 记谱较为翔实。1986年再版, 改用五线谱记谱, 其中对《二泉映月》作了个别细节的修订。1994年纪念阿炳百年诞辰之际, 上海音乐学院陈应时教授对五线谱版本的《二泉映月》曲谱再次进行了全面的记谱修订, 达107处之多。众所周知, 再先进的现代记谱手段, 也无法将传统器乐作品内涵的多变音色以及复杂的演奏技法记录清楚。但是, 在可记录的范围内, 经研习和识辨终会有相对的准确和翔实。这对深入研究作品和执教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不能肯定哪一个版本全对, 但是, 这种严肃的求实精神, 求知态度, 体现了当代学者保存文化本源的高尚境界和慎密的治学风范。

近年,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二胡名曲荟萃》 (上册) , 汇编了周少梅、刘天华、华彦钧、储师竹、陈振铎、蒋风之、陆修棠、张季让、刘北茂、俞鹏、孙文明、王沛纶、吴伯超、谭小麟等老一辈艺术家创作的二胡独奏曲, 并修定整理了数10首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其中, 搜集了部分鲜为人知的二胡作品, 书后并附有珍贵的二胡家略传。这些具有文献价值的资料背后, 凝聚了众多参与此项工作的专业同行和编辑的辛勤劳动成果, 他们为二胡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编者寄语”中, 突出报道了山东师范大学倪志培先生搜寻周少梅资料的动人事迹。他与其夫人狄辰华女士多次自费走访江南。凡是周少梅所到之处, 他们都走访过, 且走访多次。即使周少梅未走过的地方, 稍有线索他们即去访寻。经历了达5年之久, 终于搜寻到了周少梅编写的三本国乐讲义的原谱和第一手有关周氏艺术经历的资料。然而得到这些珍贵的资料, 他们不知倾注了多少心力和财力。当倪志培先生得知本书需采用周少梅先生的曲目时, 便毫不犹豫地慨然将其精心整理的周少梅先生代表曲目的乐谱全部献给了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传统器乐的保存文化本源, 还不仅限于传谱, 乐器的型制构造, 演奏技法风格都存在本源的保存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音乐的求知审美早已显见了跨时空的文化差异。我们看到, 能够在执教中基本做到本来面貌的传承, 多数名家师承和亲传, 这也许是我国特有的口传心授传承方式中的“真传”在沿革传承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致。

笔者认为, 传统文化本源的保存, 不能只限于音乐理论的专业圈, 我国传统乐器的继承发展应尽可能疏通理论与演奏、创作实践之间的阻障。如同沈星扬博士在阿炳百年诞辰时撰文中指出的:“阿炳体系为中国文化的高度体现。阿炳的艺术成就建诸中国音乐思想、作曲以及演奏三个方面的高度结合。中国音乐今后的艺术道路, 还取决于我们对整体中国文化及其音乐艺术的了解。”

沈星扬所谈的中国文化精神, 是着眼于阿炳的艺术成就而言。三个方面的认知和研究工作, 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深化。中国今后民乐发展的走向, 民乐人才培养的智能结构的方向性问题, 应该引起艺术教育当局的深思。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历史长河自生自灭、优胜劣汰的严酷环境, 得以流传至今。传统音乐由于受载体性传谱的限制, 传承沿革较其他艺术形式困难得多, 而且极易产生变异。二胡作为中国近现代的传统乐器, 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应将二胡提到传统文化本源的高度予以再认识。

二胡教学范文第2篇

二胡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拉弦乐器之一,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轧筝或奚琴。从竹片擦奏过渡到用马尾弓子拉奏,由民间艺人的流浪工具发展成当今具有较完整教学体系的专业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音乐家们对于二胡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得二胡这枝独具魅力的民族乐苑之花根深叶茂,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二胡音乐的艺术魅力是由多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而表现出来的,很值得我们探究。在本文中,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二胡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音质特色赋予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乐世界中,各种发声物体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从音乐表演的角度来看,演奏者都在注重音质的同时追求最美的音色、音质,以使音乐内涵得以充分体现。二胡的音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琴的质量来决定的,而二胡特殊的构造决定二胡具有中庸有度的特点,它的音域在人的听觉界限的最中心部位,二胡音乐之所以动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发音圆润甜美,悦耳动听,近似于人的歌唱声音,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这与二胡的音色美有很大关系。

二、民族文化赋予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艺术作为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乐苑之花,吸收着民族文化这块肥沃土地的养料逐步发展,并茁壮成长。

二胡两根弦上流淌出的是一种静态美、幽淡美、自然美,并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艺术表演中不过分写实,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我国古代乐论中关于琴的论述颇丰,它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宝库积累了大量财富,特别对二胡这一具有抒情性的乐器,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都有很深的影响。琴的演奏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效果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音乐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各个方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众多优秀的二胡题材来自于民间动人的艺术形象赋予作曲家的想象。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独特的情感体验,哪有瑰丽奇美的艺术联想,也一定奏不出优美、扣人心弦的乐曲。而二胡乐曲创作的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时充分发挥了灵感。

如陕北“兰花花”的故事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兰花花》成为群众喜闻乐唱的民歌,此曲塑造兰花花这个农村姑娘纯朴、善良、天真、活泼的形象,以及她敢于向封建势力抗争的坚强性格。

此曲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作曲家通过流传于民间的原始片段音乐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创造发展,使其达到新的意境,这也是作曲家深入生活,向民间音乐学习的结果。民间音乐是创作《兰花花》这一具有艺术感染力作品的源泉。

又如:《满江红》,此曲根据岳飞《满江红》词意创作而成,作者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糅合,创作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由于根植于传统文化中而使乐曲的内涵极为厚实丰满,既传统又现代。

三、演奏技巧赋予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无论作为哪种乐器,艺术的高峰是无止尽的。近百年来二胡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能力。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二胡乐器的表现力要求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而组成二胡演奏风格的技巧主要有揉弦、滑音、装饰音、弓法等。通过这些风格性技巧来达到其演奏味道十足的效果。这些也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斯基在其《管弦乐法基础》中说:“能使一些音能连贯地进行并把绷紧地弦加以揉动,这种可贵性使弓弦器乐组乐器成为歌唱性和表现力最强的乐器,比乐队的其他乐器更胜一筹。”书中是针对大小提琴而言,其同样适宜中国拉弦乐器。在中国二胡上揉弦也是对其歌唱性的追求,恰如其分地使用揉弦,能使二胡演奏更富歌唱性,增加了乐曲的表现力,突出了乐曲的风格。有人说揉弦是对乐音的一种美化和装饰,言简意赅,恰如其分。

二胡的揉弦分为滚弦、压揉、滑揉三种,一般在内容丰富情绪变化较多的乐曲中揉弦以组合的方式在演奏中应用。在演奏《江南丝竹》这一具有水灵气息的乐曲,若不以小揉弦方式在演奏中应用,则欢畅秀丽的江南风格就不能准确体现。二胡由于没有像小提琴上的纸板,因此揉弦上形成了它独特的压揉技巧。二胡曲《江河水》《听松》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糅用了压揉技巧,更富感染力。

在《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和《葡萄熟了》等新疆风格的旋律中较快频率的滚揉方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引吭高歌,舒展激昂的音乐情绪和载歌载舞的音乐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汉宫秋月》和《二泉映月》中的迟到揉弦恰如其分地将古朴典雅的音乐风格和略带凄凉的音乐情绪真切地表现出来。总之,在丰富多彩的揉弦技巧中,表现特定音乐风格和特殊音乐情绪的揉弦作为重要技巧手段在二胡演奏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但适当的不揉弦的音响效果却又为二胡音乐带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乐记中道:“淡静有度,飘扬合节乃妙”。中国的传统绘画也主张不过分写实,而特别强调神似与意趣,重神韵讲虚实。二胡曲《江河水》中间的部分,细听名家的演奏,有好多音是不加揉弦的,以此营造出淡淡的音响,静静的气氛,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情感。因此乐曲中表现的回忆、沉思、梦幻之类的意境用不揉弦演奏可以取得更佳的效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我的艺术生活》中谈到,越是简单,越是困难……这种不揉弦的技巧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二胡的“绝妙的艺术处理”。

在二胡演奏中凡是较为具体地表现喜、怒、哀、乐的情绪时,滑音的应用比较集中,为了适应“色腔”的需要能模拟人声,也能惟妙惟肖地模拟鸡鸣犬叫,姑嫂问答的效果。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正是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艺术的传统,在二胡的不同把位上,巧妙地运用各种滑音的技巧,生动描绘了空幽山谷中百鸟鸣转,晨光如画的景色,滑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胡滑音的模拟性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现代作品中。

装饰音作为二胡风格的音乐旋律中经常以辅助性的小音符出现,装饰音的技巧很丰富,有单音、复音、单颤音、复颤音和回音等方式,如《江南丝竹》,作为极富特色的民间音乐,对灵巧俏皮轻快的装饰音运用得得心应手。蒙古族音乐中,浓郁的大小三度颤音和独特的装饰打音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更加鲜明地将乐曲的风格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骏马奔驰的辽阔草原上。

弓法是二胡这种接近人声乐器在表达音乐情绪中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重要手段。除常规的弓法外,“顿挫波弓”“垫弓”“飞跃断弓”和“抛弓”等特殊弓法使二胡乐曲更具神韵,如《二泉映月》中运用顿挫弓,表现了欲言又止,感慨不尽,而且长音的音响上也富内在的动力感,音乐的韵味和感情的内涵也更加准确生动。在蒙古族音乐风格中较大范围和较慢地“垫弓”常常用来连接相同音高的旋律,使之更加宽厚连贯,铿锵有力。在表现急切的情绪中也能加强旋律音的艺术效果。“飞弓”,是表现特殊音乐效果的色彩必弓法。可演奏快速音乐旋律,也可以与滑音等技巧结合,用于渲染气氛或表现某种特定的音乐效果,如模仿马儿奔跑的效果。“抛弓”是极富特色的弓法,常表现乐曲中渐渐高涨的情绪。

二胡的技巧是纷繁复杂的,也赋予了二胡音乐的色彩性和风格性。丰富的技巧更充分地发挥和拓展了二胡的音乐表现力。

四、风格流派赋予二胡艺术的个性

人的生活受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经济条件、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的制约。即使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同一民族,也总是这样或那样地表现着他们各自的独特性。而作为音乐艺术,演奏家的个人风格是在长期艺术创作中,在漫长艰苦的探索研究中逐步形成的并反复出现的。我国二胡流派风格的形成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是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萌浏先生采录了阿炳的不朽名作《二泉映月》和《听松》等二胡作品的基础上开展过来的。以阿炳为代表的民间艺术音乐家对二胡艺术的发展除有着特殊的贡献之外,还颇具江南风味,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奏手法的江南丝竹乐,最具代表性的是《中花六板》《欢乐颂》《行街》等,这些乐曲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二胡的曲目和演奏风格。

与民间二胡创作并驾齐驱的是以继承刘天华二胡专业创作特色的二胡学派的二胡创作,如陈振铎的《田园春色》《弓桥泛月》《映山红》《雨后春光》,蒋风之、刘茂北、陆修棠等人的作品可为其代表。如果对一些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仔细加以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蒋风之先生在二胡艺术上深得刘天华真传,但又不拘于师承。他匠心独运,刻意创作,形成了古朴典雅、深邃细致、内在含蓄、意味隽永的独特风格流派——蒋派风格。这对二胡艺术魅力的影响之深是不言而喻的。

王国潼的演奏运弓刚劲有力,豪壮而有气势,音色圆润深沉,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闵惠芬的演奏充满激情,富有表现音容兼备,具有歌唱性。对乐曲能深入开掘内涵,加以细腻的艺术处理,琴声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具有这种个人独特魅力基础上感动听众的能力是二胡音乐艺术经久不衰的保证。

而在吸取了我国地方戏曲音乐,特别是表现西北人民朴实豪爽的性格和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而创作的作品,如赵震宵与鲁日融合作采用西北人民最喜爱的戏曲秦腔中的若干曲牌和唱腔而创作的《秦腔主题随想曲》,形成了独特的鲁派风格,即秦腔风格。

各种独特的个人流派和地方音乐风格的子系统,构成了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母系统。共性具体存在于个性中,多侧面地体现了中国音乐风格。

五、改革创新赋予二胡艺术的发展

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使二胡乐器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艺术院校一门专业学科,刘天华在二胡乐曲创作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不失民族韵味风格和表现内容的前提下,大胆借鉴和吸收了西洋的创作技法。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可取的。二胡艺术能散发出它的活力,得益于发扬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又不失批判的眼光把现代的观念融入到民族文化之中。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以二胡大师张韶为代表的多名二胡演奏和制作家仍不断地对二胡乐器进行大胆的改革,使得二胡从工艺、音质、音量等方面更加完美。在演奏艺术上既创新又不亦步亦趋的模仿。在演奏中充分揭示作品反映的时代精神。

“我的一切奋斗追求出自于我的信仰,为民族事业奋斗是我的生命的需要。民族音乐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为之献身,离开了这点,我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了。生命是短暂的,而艺术是永恒的。”这是二胡大师闵惠芬的肺腑之音。由此可见,二胡艺术之树之所以不断地枝繁叶茂,正是因为一代代的二胡艺术家们对民族音乐事业的热爱,不断辛勤耕耘、勇于改革创新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在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的同时,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我们相信只要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音乐遗产,尊重历史,大胆创新,二胡这枝民族乐苑之花将更具艺术青春的魅力。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艺术学校)

二胡教学范文第3篇

摘要:由于近一个世纪以来出现了大量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音乐理论界对其的研究也呈现出十分广泛和复杂的特点,其中主要涉及对声乐作品、器乐作品、歌剧作品以及舞剧作品等方面的研究。鉴于作品较多和理论研究的成果也较多,本文仅对部分经典的作品在创作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代表性 红色经典音乐 作品 研究

一、声乐作品: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对于冼星海于1939年在延安创作的这部大型声乐套曲,自新中国成立伊始就成为音乐理论界研究最多的一部作品。虽然在建国初期有一些文章如张肖虎的《对〈黄河大合唱〉歌词的一点体会》(《人民音乐》1955年第6期)涉及冼星海的这部作品,但是从研究的规模来看,还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音乐学术界对于冼星海所创作的这部经典作品,在历史价值、社会意义以及时代的文化影响等方面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例如汪毓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一次和第二次修订版)当中就用了相当的文字篇幅来介绍这部作品。梁茂春也曾在1994年出版的《中国当代音乐》一书中直言,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很难有人能够创作出超过这部作品的音乐了。

在创作研究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很多文章论述了冼星海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用的一些技术手法,其中以苏夏的《〈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分析(上、中、下)》(《人民音乐》1998年第8、9、10期连载)、杨瑞庆的《〈黄河〉的旋律》(《音乐研究》1999年第1期)以及严良堃的《黄河入海流——〈黄河大合唱〉的指挥与处理(上、下)》(《音乐研究》2000年第2、3期)等文章最具代表性。在苏夏的《〈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分析(上、中、下)》一文当中,作者对《黄河大合唱》中的每一乐章、每一乐段,甚至每一乐句和每一乐节都给予了在词曲结合、曲式结构、音乐创作思维等多个方面的详细分析,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从创作的角度来认识冼星海这一代表作品音乐形态、创作技法与手段的范本。同时,鉴于冼星海的这部作品后经多人整理修改,以至于曾经的演出版本出自多家,为此,苏夏在《〈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分析(下)》中详细介绍了这部作品5个版本的由来及原委,即1939年3 月在延安冼星海创作并演出的版本(文章称“版本1”);1941年春冼星海在莫斯科期间的修改本(文章称“版本2”);由李焕之在1955年和1987年根据冼星海“版本2”整理后重新配器并由上海乐团演出的版本(文章称“版本3”);1975年在严良堃主持下,中央乐团创作组重新整理并由中央乐团演出的版本(文章称“版本4”);除上述版本外,还有1979年由瞿维整理并缩写成钢琴伴奏谱,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文章称“版本5”)。在此之后,苏夏又发表了《再谈〈黄河大合唱〉的各种版本》(《人民音乐》1999年第11期)一文,文章重点论述了这部作品在前两个版本上的比较。

作为影响20世纪音乐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理论文章是属于纪念性质和历史回顾性质的。例如陈冉的《全世界华人团结的心声——纪念〈黄河大合唱〉创作六十周年名人访谈》(《中国音乐》1999年第4 期)以及陆铿荣和左超英的《抗战音乐史上珍贵的一页——〈黄河大合唱〉在国统区桂林的传播》(《音乐研究》2001年第2期)等。这些文章从多角度论述了《黄河大合唱》诞生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以及演出历史,普遍谈到了这部经典作品在当时以及当下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为这部作品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史料。

二、器乐作品: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

自这首二胡曲问世以来,音乐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了大量的演出與实践,而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同样也开始于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其进一步的关注。在对这部作品音乐创作的研究当中,吴红非在《刘文金二胡作品的题材、技法和体裁》(《中国音乐》2003年第4期)一文中就此曲在创作技法、曲式结构、体裁形式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文章指出,刘文金的创作在传统二胡音乐语言的基础上,结合了西方音乐的发展手法与曲式结构,拓宽了二胡音乐的题材范围和表现手段,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贾智华在《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作品分析及演奏特色》(《大众文艺》2010年第22期)一文中,从音乐学与音乐创作两个方面对《三门峡畅想曲》的创作背景、作品题材、艺术风格以及乐曲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作品的每一个乐段的音乐风格、调式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还对这首作品的演奏特色,分别从二胡的左右手的演奏,如自然跳弓、快弓以及揉弦等方面结合实例进行了逐一讲解。类似的文章还有白雪霏的《谈二胡独奏曲〈三门峡畅想曲〉的创作》(《才智》2010年第1期)等。

专门讨论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出实践心得体会的文章也比较多,其代表性的文章有王国憧《演奏〈三门峡畅想曲〉的理解和体会》(《人民音乐》1962年第1期),以及刘再生的《艺术创新与时代特色——〈三门峡畅想曲〉诞生的历史回顾》(《人民音乐》2011年第7期)等。

三、歌剧作品:歌剧《白毛女》

在20世纪中国歌剧的发展史中,1945年在延安由延安鲁艺师生共同创作完成的新歌剧《白毛女》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剧目。由于这部歌剧以音乐来塑造人物,合理有机地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同时借鉴西洋歌剧的一些表现手法,在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音乐理论界对其在创作与演出实践方面给予了大量的研究。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关新歌剧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很多人提出了“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道路”的建议,但随着新中国歌剧事业的不断发展,百花齐放的歌剧领域出现了众多其他形式的歌剧剧目,因此,有关这部歌剧音乐创作的研究在建国初期虽然已经出现了部分成果,但是在后来,从历史的角度来论述这部歌剧音乐创作特征与艺术风格的文章才呈现出一定的规模。

在建国初期研究歌剧《白毛女》的理论文章中,汪毓和的《我国歌剧艺术的第一个里程碑——关于〈白毛女〉的分析和评价》(《音乐研究》1959年第3期)是较早全面和深入地阐述这部歌剧的代表性文章。文章作者分别从这部歌剧故事题材的选择、音调的取舍与革新、用音乐来刻画剧中人物、音乐与戏剧的结构关系这4个方面,以具体的实例论述了歌剧《白毛女》是“一部具有高度人民性、革命性的现实主义艺术巨著”,并且从20世纪上半叶中国歌剧的全局角度,以及其对后来中国歌剧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对这部歌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汪毓和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研究歌剧《白毛女》的一项重要成果,其严谨的学术性和研究的深度为后来对这部歌剧,甚至对整个中国歌剧发展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著作方面,汪毓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中用整节的篇幅对这部歌剧进行了音乐学方面的表述。他指出,这部歌剧为创造一种真正适合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新型歌剧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后来人们都称这种歌剧为“新歌剧”的主要原因。歌剧《白毛女》的成功,使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在我国整个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中真正发挥了它的重大影响。在该书的这一部分,汪毓和还用音乐分析的方法对这部歌剧在运用音乐来刻画人物、合理与有机地吸收民族民间音乐形式,以及部分地借鉴西方歌剧的一些创作手法等进行了阐述。可以说在汪毓和的这部文献当中,有关歌剧《白毛女》的研究是全面和细致的。而作为面向全國音乐与艺术院校的一部基础理论教材,汪毓和的这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也对歌剧《白毛女》的研究给予了客观、详尽的表述,为在更大范围内学习与研究这部歌剧提供了学术上的重要文本。

四、民间歌舞剧作品:秧歌剧《兄妹开荒》

林波的《秧歌剧〈兄妹开荒〉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初期较早研究新秧歌剧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新秧歌剧《兄妹开荒》在思想内容方面所表现的是(当时)一种新的人物、新的精神世界。这部秧歌剧去除了旧式秧歌剧中的丑角和低俗调情的内容与表演,所呈现出的是边区青年农民的正面形象(英雄形象),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是一种欢快、活泼、积极和向上的气氛。艾青则在《论秧歌剧的创作和演出》一文中指出:写秧歌剧,首先要熟悉当前的革命政策;要适合当时当地的具体要求,服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秧歌剧才可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才可能起到革命事业所要求它的宣传教育的效果。

在音乐创作的研究方面,汪毓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第十三章第三节中重点对《兄妹开荒》和《夫妻识字》两部新秧歌剧分别给予了创作上的分析,指出《兄妹开荒》是属于形式和剧情都较为简单,只有两三个角色,用叙事性的演唱方式来表达剧情发展的秧歌剧。其音乐是以陕北地区民间音调作为基础而创作的,它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同时又带有时代的特点,音乐纯朴有力、明朗乐观,表现了青年农民的新形象。

除此之外,有关新秧歌剧和秧歌剧《兄妹开荒》的理论文章还涉及这一类作品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以及对于最早剧中角色扮演者艺术成就的表述。

五、结语

红色经典音乐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并成为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的重点研究范围。尤其是在中国现当代音乐史学、音乐美学、各个领域的音乐创作、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音乐传播学以及音乐社会学等领域,都延续或扩展到有关红色经典音乐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王颖峰,李红梅.论红色经典歌曲《映山红》及其传承[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65-66.

[2]朱芳.红色经典歌曲在高校传承模式研究[J].黄河之声, 2016(01):120-121.

[3]王鹏,郭丹丹.红色歌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89-90.

★基金项目:本文系“红色音乐资源在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35409341)。

(作者简介:乔鹤飞,女,本科,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李鸿姝,女,本科,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演奏)

(责任编辑 刘冬杨)

二胡教学范文第4篇

1、二胡的真谛含义

在我国众多的乐器分类中, 二胡属于弦乐器, 它的音色纯粹且柔美, 常常被人们称作是中国管弦乐界中的王者, 换个角度说, 它的地位等同于外国乐器中的小提琴, 所以它在中国乐器演奏中出现的频率往往是最多的。众所周知, 音乐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最好的介质, 表演者将自己想要抒发的情感 (或开心、或难过、或痛苦、或疯狂) 通过歌唱或演奏乐器直接表现出来, 往往比说话更有意味, 他们也希望通过这来达到和聆听者情感上的共鸣[2]。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曲目《二泉映月》, 当许多表演者进行演奏时, 都会想起其曲目的背景故事, 设身处地的想象自己就是盲人阿炳, 独自一人坐在无锡的二泉边上靠拉二胡养生, 然后忍受着风寒, 经历着受尽欺凌等一切悲惨遭遇, 使人不知不觉地就会有一种凄凉、悲哀的情绪油然而生。所以, 二胡的真谛就是让演奏者能够与二胡自身融为一体, 让听众感受用二胡所演奏出的情感是十分真挚的。

2、二胡的情感表现

二胡作为我国器乐文化中的国粹, 它所传达出的情感是十分煽动人心的。在传统的器乐历史上, 人们都知道要想演奏出好的音乐, 其专业技术和情感表现都十分重要, 两者缺一不可。情感的表现是包括对音乐的熟练, 对谱子技术的要求解决困难片段, 对待每一个音符细致的把握, 完成作品不仅限于技术对曲子的熟练, 更多的是对音乐的熟练和把握, 细化到每一个音符, 才能充分的发挥出对音乐的情感表现。特别是作为国粹经典的二胡, 它的发展经历十分曲折, 但也是最富有传统音乐文化色彩的, 所以, 对于它的演奏, 表演者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术, 再加之其投入深厚的情感, 才能将二胡音乐中的真谛所传达给听众。一般来讲, 二胡的曲目分为写景、抒情、叙事等, 各个形式的二胡曲目可以体现出各个时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人们在进行二胡的演奏过程中, 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烦恼和困惑抛之脑后, 是陶冶自身情操最好的方式之一[4]。与此同时, 演奏者也能根据自身对二胡的了解对所要演奏的曲目进行适当曲目分析, 这样不仅对其融入自己的情感有着更好的铺垫和寄托, 也能给予乐曲更好的文化思想, 增强曲目的艺术形式, 引发听者共鸣。

二、二胡中投入情感的重要性

马克曾说:“民间音乐是在人民的斗争生活中产生的, 人们歌唱着它、演奏着它总是有感而发, 所表现的感情是真挚的、质朴的”。由此可见, 作为民间所传承下来的二胡音乐, 其所具有的文化色彩更是浓厚和精彩的。在艺术家对其进行演奏时, 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加之情感的熏陶, 让听者感受到二胡所富有独特的艺术色彩, 其音色的婉转起合和曲目的思想情感[3]。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也曾说:“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 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个人的, 我把欢乐注入音乐, 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这句话被无数受过音乐挫折的艺术者们所传唱, 我们都知道, 莫扎特是受过众多生活挫折的人, 作为音乐神童的他后来处处被人所压迫, 所以他所表达的意思就是面对生活磨难不要气馁和妥协, 一定要将自身的情感通过音乐演奏出来, 让所有听众感受到自身的情感, 这样他的思想也就不仅仅是他的思想, 也是所有人的思想, 换言之, 就是引发所有聆听者的共鸣。因此, 作为知名人物的他们都一致认为情感是音乐里最重要的内容, 我们常常在艺术中讲究声情并茂也是如此, 声情是二胡演奏中最好的表现形式, 其中的“情”就是最能激发听者进行思想投入的“秘密武器”。由此可见, 在二胡演奏中投入情感是表演者最能抓住听者内心的关键因素, 所以说情感的付出在二胡演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将情感融入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措施

1、演奏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融合

由于二胡自身的演奏技术要求十分苛刻, 表演者必须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术才能更好的将二胡自身的音乐韵味表现出来。所以, 如果表演者有一定的演奏技巧, 那么就能给演奏增添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知道, 推拉弓从内到外, 使用整个臂力下去, 连接到音乐的情绪, 是需要根据心里的运动从而带动手上的弓法, 不仅仅只局限于强弱的变化, 不能脱离音乐的内在, 不只是形式上的技法演奏, 要更注重于情感上的情绪变化影响音乐的感觉。而在现实过程中, 仍有一些人不太赞同演奏技巧的运用, 他们觉得二胡本身具有字正腔圆的特点, 倘若用技巧进行演奏, 那么就会与二胡本质产生一定的矛盾, 不符合传统艺术文化的要求。因此, 结合以上情况, 为了更好的找到诠释二胡自身特性的演奏方式, 在许多表演者进行多次尝试后, 我们发现, 在他们演奏时如果将良好的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融入在一起, 那么就能表现出更好的演奏效果, 所以, 技巧的使用和二胡的本质是不冲突的。不管是演奏技巧的使用, 或是多次演奏后的经验总结、能力提升, 它们都离不开情感的配合, 因为纯粹、细致的情感对演奏技巧的运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反, 演奏技巧运用的恰当也能给情感的表达增添别样的色彩[1]。在生活中, 我们很难发现一个缺乏演奏经验的、没有特殊音乐技巧的人能演奏出令人动听的乐曲。不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如果过分的使用演奏技巧, 也会对表演者抒发自己的情感造成威胁, 只有将两者适当的融合起来, 才能达到表演者所要传达的艺术要求。

2、创作与实际的完美结合

如同写作一样, 艺术的发展来源于生活, 根植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它是经过一代代艺术家们的精雕细琢使音乐上升为艺术的典范。对于艺术家们来讲, 他们不仅仅要将现有的曲目完美的演奏出来, 还要有充分的想象进行创作。好的逻辑思维能够帮助表演者找到生活中的闪光点, 然后进行升华和渲染。事实也证明, 好的作品是通过作家进行现实的生活总结和未来的意识想象所创作出来的, 一个优秀的音乐艺术家需要有良好的自我想象和观察生活美的潜质, 这样才能将艺术本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演员要想将一个角色表现的活灵活现, 就必须凭借自身对角色的理解, 加之好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演示, 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呈现出自身的表演价值。对于二胡这个仅有两根弦的乐器来讲, 对演奏者的要求就更加苛刻, 他们需要将深厚的艺术情感投入其中, 然后再加上好的专业技巧进行演示, 更重要的是对艺术要有丰富的想象予以创作, 这样才能经过日积月累对艺术进行升华。

3、提高演奏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领悟能力

演奏者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与演奏出的曲目好坏是有着十分亲密的联系的。演奏者要真正的热爱音乐, 对音乐文化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并从音乐中不断的提高, 领悟其意义。通常来讲, 演奏者的素质越高, 他对曲目的把握程度就越深, 理解性就越强, 从而就能将曲目的本质更好的表达出来[5]。不管是演奏者综合素质的高低, 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 都必须通过向优秀的老艺术家们进行学习, 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其次, 每一首曲目都有它的创作背景, 在演奏者需要对其进行演奏时, 首先要对其创作背景进行了解, 然后再通过查资料或请教他人对曲目作进一步理解, 体会创作曲目的作家他当时的思想情感如何, 最后再加之自己的感悟, 对曲目进行演奏。只有这样, 演奏者才能将自身情感和曲目内容融合在一起, 体现曲目的内容真谛。

四、结语

从古至今, 二胡都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最具有文化色彩的乐器之一, 它对爱好艺术音乐的人们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二胡在演奏过程中, 所发出令人沉醉的音符, 让每一位听众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思想情感。总而言之, 在二胡演奏艺术中进行情感的融入是当今社会艺术发展的必然需求, 将演奏技巧和思想情感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加之丰富的想象, 对我国二胡日后的发展必然起着是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相关的政治、科技、文化、医疗等各方面的水平也有所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文化培养和情趣熏陶。而且现在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提高, 多元化的娱乐形式已经逐渐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自古以来, 我国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人们旧时虽缺少像电脑、手机这些高科技的产品, 但其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 他们总喜欢用乐器来进行娱乐和放松, 而二胡就作为最富有中国艺术文化色彩的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在拉奏中有时会呈现出一种铿锵有力的声音, 有时也会有流水一般的柔情。因此,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人们在拿它进行演奏时更容易融入自己的情感, 将曲子中所要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突显出来, 从而深刻触碰到听者的神经, 引发他们的共鸣。本文将主要围绕“二胡演奏艺术中情感融入的表现”这一课题进行系统分析, 分别通过对“二胡自身的特点和表现”、“二胡中投入情感的重要性”以及“将情感融入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措施”三大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二胡,演奏艺术,情感融入

参考文献

[1] 崔艺华.二胡演奏艺术中情感融入的表现[J].黄河之声, 2017, (04) :90.

[2] 栗国栋.浅谈二胡演奏艺术中情感的融入[J].音乐时空, 2015, (08) :99.

[3] 苗佳琪.浅谈二胡演奏艺术中情感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3) :163.

[4] 王晓宇.二胡演奏艺术中情感的融入[J].音乐时空, 2016, (10) :82.

二胡教学范文第5篇

一、地方风格多样化

地势广阔、范围涉猎广是中国民间艺术较为典型的一个特征, 各地之间风土人情、语言表达、审美能力都有所不同, 所以在各地之间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我国将秦岭作为分界线, 把中国大陆分为南北两个部分[1]。南方的诗歌风格偏细腻与婉约, 而北方则更加豪迈。所以二胡的演奏也将这一特色发挥地淋漓尽致。南方二胡往往把江南风景融入其中, 把细腻的感情与婉约的情调相结合, 注重情感与景物的融合, 往往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而北方的二胡演奏将重点放于表达当地的人物形象上, 以粗犷、豪迈的腔调贯穿整个音乐本身。以关中地区的秦腔为例, 秦腔的演奏方式往往较为高亢, 十分能体现北方地区的风土人情, 二胡为秦腔奏乐, 可以为秦腔增加节奏感与乐理性。古话云, 音乐是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草原的空旷可以用曲调的悠扬加以表达, 急迫的情形可以用和弦的急奏加以诠释, 这都是二胡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以《草原新牧民》为例, 该作品创作的背景是, 新时代当下, 新疆等地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有了崭新的新气象, 所以该二胡曲整体透着喜悦、希望与质朴, 十分具有异域风情[1]。

二、演奏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乐器演奏方法较为单一, 一般包括有吹拉弹唱等基本的奏乐技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经济日益进步, 人们对于乐器的使用也不再仅仅停留在仅有的几个方面。为了针对于不同的情景, 也为了更好地还原自然中存在的各类声音, 艺术家们对于二胡的演绎方式也进行了逐层次的完善与创新[2]。

在70年代, 一曲《战马奔腾》, 开创了大击弓敲击演绎的先河, 一曲《三门峡畅想曲》, 将跳弓文化呈现在人们眼前, 使得频繁转角, 弓拉方式等新兴演绎方式兴起, 在80年代, 改革开放的春风袭来, 我国对于艺术与审美的追求逐渐提高, 不仅普及了基层文化教育, 也推进了文化兴国建设。二胡文化也获益其中。随着一些原创的二胡曲目逐渐问世, 原创技法也开始发展与普及[2]。很多民俗艺术家们见证了这个二胡文化繁盛的时间。到如今, 二胡技法逐渐走向了高端化, 很多新颖的创作方式开始逐渐兴起。二胡开始和其他的一些演奏乐器交合相应, 共同完成一首音乐的创作。以一些影视作品为例, 古装剧的插曲也是二胡涉猎的一大范围, 或表现悲悯与惆怅, 又或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与进步, 为高潮部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创作技巧多样化

现如今, 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越来越高, 逐渐形成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良好法律环境, 为一些原创作者保驾护航。加上多元化的文化氛围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元素。使得二胡音乐的创作也更加多样化[3]。

因为二胡是一种传统的音乐体裁, 所以它的选材也往往立足于中华文化。一些民谣、古风的音乐配上二胡的韵律, 也是当下二胡音乐的主要创作方向。但是华彦钧先生却为二胡的创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先河。在先生走访民间十余年后, 深切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现状, 不仅仅是日新月异的改变, 还有那一幕幕的民生百态, 加上其自幼随其父学习二胡的基本功, 这二者的统一, 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二胡创作风格。不仅仅如此, 一些民间艺人所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二胡的重要题材之一。当一位创作人缺乏灵感时, 通过与民间艺人接触, 往往能有所感、有所想, 也有所创作。

所以笔者一直认为, 二胡音乐承载的不仅仅是二胡文化本身, 它和其他的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 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它们共同发展, 才构成了经久不衰的中华文化。《一枝花》等经典乐曲, 无论逝去多少经年, 人们还是能品出它的底蕴。二胡音乐创造的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精神世界。

四、结束语

从以上可以看出, 二胡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音乐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无论是它的技法还是它的演绎, 都十分的具有中国特色, 也体现着风土人情。它的多样化发展, 不仅仅体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虚无走向充实, 也体现了社会经济的稳定性。所以为了更好地将其传承下去, 我们还是应该为其创造更为稳定的外界环境, 通过政策等, 为其谋求一定的发展空间。

摘要:二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 具有漫长而悠久的历史, 不仅有独特的演奏与表演风格, 还因为时代的发展, 被赋予的新的意义与内涵。如今, 随着通讯产业的进步, 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广泛, 彼此碰撞, 最终实现了飞速发展, 二胡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究其表演技巧、演奏方法等, 来分析其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二胡音乐,发展多样化,创作

参考文献

[1] 杨梦娜.二胡社会音乐教育的特点及其文化功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 (6) :186-187.

[2] 李振中.对民族器乐钢琴伴奏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以二胡的钢琴伴奏发展现状为例[J].北方音乐, 2016, 36 (19) :115-115.

二胡教学范文第6篇

如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二胡乐器。在二胡演奏的学习过程中,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统一性?如何在二胡演奏中展现二胡乐器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如果有扎实的演奏技巧, 而缺乏音乐感受力, 那么二胡演奏就容易成为没有生命力的机械活动, 如果强烈的音乐表现力, 而没有扎实的演奏技巧, 那么二胡演奏也会节奏错乱, 音节散乱, 缺乏紧凑感和完整性。因此, 我们要兼顾两方面的问题, 努力做到二胡演奏的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的有机统一。

二、二胡演奏的音乐表现

1、音乐表现的内在性

二胡乐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然而, 从音乐表现力的形式来分析, 主要包括内在性的音乐表现和扩张性的音乐表现。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表现的内在性主要体现在音乐情感的内收, 声音悠扬, 情感含蓄, 意蕴悠长。中国人从来都是喜欢含蓄蕴藉, 意蕴绵长的艺术。”任何音乐演奏都具有不同的特点。音乐的演奏并不是重复模仿的过程, 而是具有艺术个性和音乐表现特色的活动。

二胡演奏音乐表现的内在性就是体现在这种乐器具有隽永的韵味, 音色悠扬, 具有婉转性的音乐表现力。二胡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 这种乐器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通过二胡乐器演奏, 音乐的故事也会变得非常有感染力。二胡乐器音乐表现的内在性就体现在二胡乐器能够将人引入到音乐的情境中, 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2、音乐表现的扩张性

在二胡演奏中, 优化二胡演奏的表现与演奏技巧一直以来都是演奏家执着追求的事情。二胡音乐表现的扩张性非常强, 二胡音乐的特色就是通过声音的扩张触动听众的心弦。建立在完整的音乐环境的感染下, 二胡乐器与其他管弦乐器能够协奏, 然而, 二胡乐器有着独特音乐张力, 给人强烈音乐冲击力和吸引力。二胡演奏不仅能够表现丰富的情感, 还能够展现强烈的音乐感染力。二胡音乐表现的扩张性还体现在对演奏者的音乐感受的冲击。二胡演奏的音乐特性就是以二胡演奏者的情感为中心, 以演奏者的音乐感受力为基础, 通过具有创造性的二胡演奏将这种情感转达给听众, 使一种内在的音乐情感和审美体验扩张到音乐环境中的每一人身上。当二胡演奏音乐触动听众的心弦时, 那么二胡演奏音乐表现的扩张性就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三、二胡演奏的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的统一性问题

1、具备扎实的二胡演奏基础技能

乐器演奏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 如果没有扎实的演奏基础技能, 那么音乐的表现力也就难以实现。当我们沉浸在关注二胡演奏的音乐情感中, 必然是被琴弦上的声音所触动。在二胡演奏活动中, 更要认识到二胡演奏的综合性特征, 还要掌握扎实的音乐演奏基础技能, 这样才能够实现音乐表现与音乐技巧的有机统一。例如, 在学习二胡演奏时, 要学会快速跳把、跳弓、揉弦、滑揉等演奏技巧。二胡演奏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对二胡演奏音乐表现要有准确的掌握, 这样才能够在演奏中展现独特的艺术特点。

2、加强音乐鉴赏, 培养完善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是有感情的艺术。二胡演奏者要具备音乐创造和音乐感受力, 才能够在二胡演奏中弹奏出扣人心弦的乐章, 才能够具有丰富的二胡表现力。因此, 二胡演奏者加强音乐鉴赏, 培养完善的音乐感知能力, 树立全新的艺术理念、艺术观念, 探索具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演奏方法。二胡音乐承载着多样化的音乐情感, 只有具有灵敏的音乐感受力的人, 才能够体会到二胡乐器的深刻情感。通过音乐鉴赏, 感受现音乐的协调性, 从而实现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的统一。

例如, 在进行二胡音乐鉴赏时, 我们要分析演奏者是怎样表现出这样的音乐情感, 是运用什么技巧展示这样的音乐故事。如阿炳的二胡演奏乐曲《二泉映月》, 其声音凄婉动人, 曲调悠扬哀婉。在鉴赏这首曲子时, 我们主要从演奏技巧和音乐情感方面进行体会和分析。通过反复鉴赏和多次分析, 能够增强二胡演奏者的音乐感受力, 提升二胡音乐的完整性。

四、小结

综上所述, 二胡演奏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 而是一个具有艺术创造性的活动。艺术的表现力与表现方法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二胡演奏的音乐特性就是以二胡演奏技巧的发展为核心, 以演奏者的音乐感受力为基本导向, 关注二胡演奏的内在表现。在二胡演奏活动中, 尤其是完整的音乐环境内, 更要紧紧围绕二胡演奏的综合性特征, 探索具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演奏方法。在二胡演奏中, 不仅要有音乐创造理念, 还要具有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二胡演奏不仅要包含丰富的情感, 展现强烈的音乐感染力, 还要具有严谨的音乐演奏能力, 实现音乐表现与音乐技巧的有机统一。只有具有音乐创造和音乐表现能力的人, 才能够在二胡演奏中创造出更感人肺腑的音乐作品, 才能够具有扎实的二胡演奏基础技能。因此, 我们要探索二胡音乐的多元化的音乐表现力, 探索有效的二胡演奏技巧和方法。同时也要具有灵敏的音乐感受力, 利用现音乐的协调性, 实现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的统一。

摘要: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 也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之一。近年来, 二胡演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艺术工作者对二胡演奏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 优化二胡演奏的表现与演奏技巧也成为音乐界的重要的话题。二胡音乐的艺术特色是建立在完整的艺术理念的指导下, 以全新的艺术表现方法为支撑, 实现二胡演奏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的统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人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也越来越高。二胡作为传统的民族音乐, 在新的历史时期又换发出新的生命力。人们对学习二胡乐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二胡乐器具有独特的韵味, 具有悠扬的音色, 具有绵长的音乐表现力。本文从二胡演奏的实践出发, 分析探讨二胡演奏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统一的问题。

关键词:二胡演奏,音乐表现,演奏技巧,统一

参考文献

[1] 雷诗君.谈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的美学因素——音乐内容的认知与演奏技巧的表现[J].大众文艺, 2016, (20) :165.

[2] 戴媛媛.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浅析声乐艺术指导中的钢琴演奏技巧训练[J].艺术研究, 2016, (02) :54-55.

上一篇:学校文明汇报材料范文下一篇:高校德育的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