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教育论文题目范文

2024-03-10

二胡教育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1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是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战略与战术原则。俗话说, “一口不能吃成一个胖子”。在教学过程中这是极其形象的。

因材施教是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具体问题, 从教学上选择适用于这个学生的方法, 去完成各种具体项目, 以达到应有的宏观标准。这是战术思想。

循序渐进是指从宏观上看问题, 但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在二胡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是用什么样的教材,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引导学生怎样走路, 对学生的发展道路作出科学有规律地设计, 这是非常重要的, 绝对避免走一步看一步。这是战略思想。

遵循这两种教学方法, 不管学生有多么难的问题, 也都迎刃而解。

2 少而精, 高标准

在二胡教学过程中, 所有的二胡曲都可以拿来作为训练曲目, 但盲目的选择训练曲目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所以在选择曲目时, 一定要少而精。在训练过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有训练价值、能举一反三的教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较深的知识, 练出较扎实的基本功, 才能培养出学生在多方面的主动适应能力。

选择了好的教材, 还必须完成教材的高标准。这里的高标准是指在二胡训练后要达到的二胡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其具体的功能与形象, 并能给予学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学生在大脑中就没有调节加工的内容, 就学不到具体的知识及技能。教师本身要具备较高水平的技术与艺术表达能力, 还要具备较高水平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努力达到一点即通的教学效果。只有好的教材, 没有在教材训练后达到较高的技术与艺术标准, 教学质量是不会提高的。

3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方式。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 不会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理解和消化, 所以一定要注重二胡的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真正掌握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与技术。

4 重视字句、气息的运用

音乐是由单个的音符及乐句等部分组成, 演奏好每一个音符及乐句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人说话一样, 咬字不清楚, 话语不分句又没有语气, 这种语言很难使别人听懂, 也就不可能有感染力。音乐演奏中的字清楚, 是指包含所有连接成旋律的音符, 尤其是演奏中的音头要奏清楚, 尤其是弱音的音头容易虚、易毛或颜色不准确。音符的清晰度是由音乐感情及音乐表现的需要来决定的, 在音乐结构中能充分反映它的地位和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所以在演奏及教学的训练中, 高度重视对字也就是对音符的要求, 尤其对一些少数个别在音乐变化中又起着决定作用的音符, 更要加以特别注意, 使每个音符在音乐中充分发挥它应有的艺术功能。

重视句子, 不仅仅指音乐旋律中的分句, 还可以把整部音乐作品看为一个长句, 也就是处理好分句之间的关系及长句整体效果, 更重要得是表达它应有的语气功能, 发挥它的艺术感染力, 其宗旨是为音乐思想及音乐内容服务的。

气息的运用是表达音乐的一种艺术手段。表达音乐语言和表达人的语言是一样的, 都要重视气息的运用。歌唱需要气息, 戏曲需要气息, 二胡演奏音乐同样需要气息。在表达音乐的过程中, 一个小的气口都非常讲究, 使其恰当的发挥技巧与艺术的双重功能, 有时还要对气息加以夸张的运用, 使乐曲旋律的寓意更加深刻。不仅如此, 气息还要贯穿于整个乐曲的始终, 使音乐作品更加整体化, 音乐思想的表达也就更加清晰。

5 抓住头尾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演奏一首乐曲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开头重要, 是因为首先给观众留下第一印象的就是演奏者演奏乐曲的第一弓。第一弓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对整个乐曲的演奏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说其质量的好坏贯穿乐曲的始终。内行人凭借第一弓就可以大致对其演奏的水平做出一个鉴定。

乐曲的结尾, 决定着整个乐曲艺术创造的完美程度。好的乐曲全过程的演奏加上结尾的完整性, 就会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反之则会影响全曲的整体艺术效果。

6 乐感的训练

乐感指随着音乐的变化, 人的情感会随之产生共鸣, 并将这种感受注入自己的感情, 通过某种手段将音乐表达出来, 称之为乐感。

音乐感觉得好坏直接影响音乐作品的艺术体现, 对音乐感觉较差得人, 要耐心细致的利用各种方式, 给以启发和引导, 使其逐渐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并用一定的规范标准, 使其不断地熟练掌握各种技法, 运用好各种表达手段, 来提高对音乐感觉的表现及驾驭音乐作品的能力。

另外除了在音乐作品上加以引导来加强其音乐感觉得提高,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全面的修养。如读书, 欣赏音乐会, 美术作品, 听音乐等。并能注意观察生活, 从生活中吸收更多丰富的养料, 来提高对音乐感觉的认识, 使音乐作品表达的更贴切到。

7 舞台实践

二胡教学是一个事无巨细的过程, 而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准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实际表现——舞台表演。把自己的所学、所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要从心而发、全身投入, 不能再考虑某些技术的细节, 而要根据乐曲的内容、完整地从面部表情、形体语言、呼吸起伏等方面合理布局, 要把观众的注意力自始至终地集中到你的演奏上来, 吸引他们从你的演奏中感受到你所要表达的内容、风格、情绪、意境并能产生共鸣种下印象。要达到这种理想的标准,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而又必须克服的心理现象, 就是紧张。紧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控制不住过度的紧张现象会使演奏状态面貌全非, 而没有适度的紧张因素又会使演奏状态缺少必要的兴奋点, 减弱感染力。所以演奏者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百倍的自信、顽强的控制能力, 要全神贯注地感情投入, 集中精力, 排除杂念, 让自己的真实水平完美地表现出来, 使演奏达到流畅、声情并茂, 真实自然, 神韵兼备的境界。

二胡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一定要相互合作, 协调好二胡教学与自身的关系, 相信通过努力, 二胡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和广阔的前途, 二胡艺术也会更加发扬光大。

摘要:二胡的教与学, 要求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 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运用科学的方法, 引导学生向更加准确的二胡演奏艺术道路发展。

关键词:二胡音乐教育,学生,教学

参考文献

[1] 马友德.二胡教学散论[J].音乐艺术, 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9 (1) .

二胡教育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二胡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拉弦乐器之一,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轧筝或奚琴。从竹片擦奏过渡到用马尾弓子拉奏,由民间艺人的流浪工具发展成当今具有较完整教学体系的专业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音乐家们对于二胡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得二胡这枝独具魅力的民族乐苑之花根深叶茂,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二胡音乐的艺术魅力是由多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而表现出来的,很值得我们探究。在本文中,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二胡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音质特色赋予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乐世界中,各种发声物体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从音乐表演的角度来看,演奏者都在注重音质的同时追求最美的音色、音质,以使音乐内涵得以充分体现。二胡的音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琴的质量来决定的,而二胡特殊的构造决定二胡具有中庸有度的特点,它的音域在人的听觉界限的最中心部位,二胡音乐之所以动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发音圆润甜美,悦耳动听,近似于人的歌唱声音,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这与二胡的音色美有很大关系。

二、民族文化赋予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艺术作为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乐苑之花,吸收着民族文化这块肥沃土地的养料逐步发展,并茁壮成长。

二胡两根弦上流淌出的是一种静态美、幽淡美、自然美,并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艺术表演中不过分写实,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我国古代乐论中关于琴的论述颇丰,它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宝库积累了大量财富,特别对二胡这一具有抒情性的乐器,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都有很深的影响。琴的演奏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效果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音乐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各个方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众多优秀的二胡题材来自于民间动人的艺术形象赋予作曲家的想象。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独特的情感体验,哪有瑰丽奇美的艺术联想,也一定奏不出优美、扣人心弦的乐曲。而二胡乐曲创作的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时充分发挥了灵感。

如陕北“兰花花”的故事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兰花花》成为群众喜闻乐唱的民歌,此曲塑造兰花花这个农村姑娘纯朴、善良、天真、活泼的形象,以及她敢于向封建势力抗争的坚强性格。

此曲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作曲家通过流传于民间的原始片段音乐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创造发展,使其达到新的意境,这也是作曲家深入生活,向民间音乐学习的结果。民间音乐是创作《兰花花》这一具有艺术感染力作品的源泉。

又如:《满江红》,此曲根据岳飞《满江红》词意创作而成,作者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糅合,创作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由于根植于传统文化中而使乐曲的内涵极为厚实丰满,既传统又现代。

三、演奏技巧赋予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无论作为哪种乐器,艺术的高峰是无止尽的。近百年来二胡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能力。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二胡乐器的表现力要求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而组成二胡演奏风格的技巧主要有揉弦、滑音、装饰音、弓法等。通过这些风格性技巧来达到其演奏味道十足的效果。这些也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斯基在其《管弦乐法基础》中说:“能使一些音能连贯地进行并把绷紧地弦加以揉动,这种可贵性使弓弦器乐组乐器成为歌唱性和表现力最强的乐器,比乐队的其他乐器更胜一筹。”书中是针对大小提琴而言,其同样适宜中国拉弦乐器。在中国二胡上揉弦也是对其歌唱性的追求,恰如其分地使用揉弦,能使二胡演奏更富歌唱性,增加了乐曲的表现力,突出了乐曲的风格。有人说揉弦是对乐音的一种美化和装饰,言简意赅,恰如其分。

二胡的揉弦分为滚弦、压揉、滑揉三种,一般在内容丰富情绪变化较多的乐曲中揉弦以组合的方式在演奏中应用。在演奏《江南丝竹》这一具有水灵气息的乐曲,若不以小揉弦方式在演奏中应用,则欢畅秀丽的江南风格就不能准确体现。二胡由于没有像小提琴上的纸板,因此揉弦上形成了它独特的压揉技巧。二胡曲《江河水》《听松》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糅用了压揉技巧,更富感染力。

在《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和《葡萄熟了》等新疆风格的旋律中较快频率的滚揉方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引吭高歌,舒展激昂的音乐情绪和载歌载舞的音乐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汉宫秋月》和《二泉映月》中的迟到揉弦恰如其分地将古朴典雅的音乐风格和略带凄凉的音乐情绪真切地表现出来。总之,在丰富多彩的揉弦技巧中,表现特定音乐风格和特殊音乐情绪的揉弦作为重要技巧手段在二胡演奏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但适当的不揉弦的音响效果却又为二胡音乐带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乐记中道:“淡静有度,飘扬合节乃妙”。中国的传统绘画也主张不过分写实,而特别强调神似与意趣,重神韵讲虚实。二胡曲《江河水》中间的部分,细听名家的演奏,有好多音是不加揉弦的,以此营造出淡淡的音响,静静的气氛,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情感。因此乐曲中表现的回忆、沉思、梦幻之类的意境用不揉弦演奏可以取得更佳的效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我的艺术生活》中谈到,越是简单,越是困难……这种不揉弦的技巧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二胡的“绝妙的艺术处理”。

在二胡演奏中凡是较为具体地表现喜、怒、哀、乐的情绪时,滑音的应用比较集中,为了适应“色腔”的需要能模拟人声,也能惟妙惟肖地模拟鸡鸣犬叫,姑嫂问答的效果。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正是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艺术的传统,在二胡的不同把位上,巧妙地运用各种滑音的技巧,生动描绘了空幽山谷中百鸟鸣转,晨光如画的景色,滑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胡滑音的模拟性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现代作品中。

装饰音作为二胡风格的音乐旋律中经常以辅助性的小音符出现,装饰音的技巧很丰富,有单音、复音、单颤音、复颤音和回音等方式,如《江南丝竹》,作为极富特色的民间音乐,对灵巧俏皮轻快的装饰音运用得得心应手。蒙古族音乐中,浓郁的大小三度颤音和独特的装饰打音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更加鲜明地将乐曲的风格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骏马奔驰的辽阔草原上。

弓法是二胡这种接近人声乐器在表达音乐情绪中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重要手段。除常规的弓法外,“顿挫波弓”“垫弓”“飞跃断弓”和“抛弓”等特殊弓法使二胡乐曲更具神韵,如《二泉映月》中运用顿挫弓,表现了欲言又止,感慨不尽,而且长音的音响上也富内在的动力感,音乐的韵味和感情的内涵也更加准确生动。在蒙古族音乐风格中较大范围和较慢地“垫弓”常常用来连接相同音高的旋律,使之更加宽厚连贯,铿锵有力。在表现急切的情绪中也能加强旋律音的艺术效果。“飞弓”,是表现特殊音乐效果的色彩必弓法。可演奏快速音乐旋律,也可以与滑音等技巧结合,用于渲染气氛或表现某种特定的音乐效果,如模仿马儿奔跑的效果。“抛弓”是极富特色的弓法,常表现乐曲中渐渐高涨的情绪。

二胡的技巧是纷繁复杂的,也赋予了二胡音乐的色彩性和风格性。丰富的技巧更充分地发挥和拓展了二胡的音乐表现力。

四、风格流派赋予二胡艺术的个性

人的生活受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经济条件、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的制约。即使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同一民族,也总是这样或那样地表现着他们各自的独特性。而作为音乐艺术,演奏家的个人风格是在长期艺术创作中,在漫长艰苦的探索研究中逐步形成的并反复出现的。我国二胡流派风格的形成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是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萌浏先生采录了阿炳的不朽名作《二泉映月》和《听松》等二胡作品的基础上开展过来的。以阿炳为代表的民间艺术音乐家对二胡艺术的发展除有着特殊的贡献之外,还颇具江南风味,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奏手法的江南丝竹乐,最具代表性的是《中花六板》《欢乐颂》《行街》等,这些乐曲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二胡的曲目和演奏风格。

与民间二胡创作并驾齐驱的是以继承刘天华二胡专业创作特色的二胡学派的二胡创作,如陈振铎的《田园春色》《弓桥泛月》《映山红》《雨后春光》,蒋风之、刘茂北、陆修棠等人的作品可为其代表。如果对一些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仔细加以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蒋风之先生在二胡艺术上深得刘天华真传,但又不拘于师承。他匠心独运,刻意创作,形成了古朴典雅、深邃细致、内在含蓄、意味隽永的独特风格流派——蒋派风格。这对二胡艺术魅力的影响之深是不言而喻的。

王国潼的演奏运弓刚劲有力,豪壮而有气势,音色圆润深沉,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闵惠芬的演奏充满激情,富有表现音容兼备,具有歌唱性。对乐曲能深入开掘内涵,加以细腻的艺术处理,琴声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具有这种个人独特魅力基础上感动听众的能力是二胡音乐艺术经久不衰的保证。

而在吸取了我国地方戏曲音乐,特别是表现西北人民朴实豪爽的性格和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而创作的作品,如赵震宵与鲁日融合作采用西北人民最喜爱的戏曲秦腔中的若干曲牌和唱腔而创作的《秦腔主题随想曲》,形成了独特的鲁派风格,即秦腔风格。

各种独特的个人流派和地方音乐风格的子系统,构成了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母系统。共性具体存在于个性中,多侧面地体现了中国音乐风格。

五、改革创新赋予二胡艺术的发展

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使二胡乐器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艺术院校一门专业学科,刘天华在二胡乐曲创作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不失民族韵味风格和表现内容的前提下,大胆借鉴和吸收了西洋的创作技法。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可取的。二胡艺术能散发出它的活力,得益于发扬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又不失批判的眼光把现代的观念融入到民族文化之中。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以二胡大师张韶为代表的多名二胡演奏和制作家仍不断地对二胡乐器进行大胆的改革,使得二胡从工艺、音质、音量等方面更加完美。在演奏艺术上既创新又不亦步亦趋的模仿。在演奏中充分揭示作品反映的时代精神。

“我的一切奋斗追求出自于我的信仰,为民族事业奋斗是我的生命的需要。民族音乐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为之献身,离开了这点,我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了。生命是短暂的,而艺术是永恒的。”这是二胡大师闵惠芬的肺腑之音。由此可见,二胡艺术之树之所以不断地枝繁叶茂,正是因为一代代的二胡艺术家们对民族音乐事业的热爱,不断辛勤耕耘、勇于改革创新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在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的同时,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我们相信只要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音乐遗产,尊重历史,大胆创新,二胡这枝民族乐苑之花将更具艺术青春的魅力。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艺术学校)

二胡教育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又到一年春耕时,忠信镇农技部门、广大农民朋友也开始为春耕生产忙碌起来全力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目前,我镇各类农机具、农资供应充足,农资价格平稳。 据统计,忠信镇为春耕备耕预计投入各类农机具400余台(套);储备杂交玉米、水稻杂交良种共计23吨、化肥1050吨、农膜3.5吨、农药2.3吨。自1月份以来,针对种子、肥料、农药和农机配件,农技部门深入到全镇各农资经营网点,以农资生产经营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欺骗误导、假劣农资坑农害农,农资产品标签内容是否与登记、备案或审定内容一致等为主要内容,采取拉网式逐点逐项检查,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辖区内农资市场秩序,切实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农机部门在强化对农机驾驶员技术培训的同时,积极做好春耕农机具供应、调度和设备维修等前期准备工作。为了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全面提升春播科技含量,农业科技人员春节前后通过科普赶集活动,推荐实用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 据了解,该镇以开展粮食增产工程创建活动为抓手,切实抓好重大增产技术的集成、组装和配套,加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春耕生产科技含量,促进大面积增产。(忠信镇 骆诗领)

二胡教育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芜湖县湾沚镇连续创建全国文明镇纪实

2007年,芜湖县湾沚镇入选第一批“全国文明镇”。两年后,湾沚镇再次入选“全国文明镇”。是什么让湾沚镇在“全国文明镇”创建活动中花开不败、芳香四溢?

湾沚镇的答案是:以人为本、综合创建、不断创新,让创建活动惠及普通百姓,为全镇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文明镇是一个镇域精神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我们把创建全国文明镇,作为提高本镇品位、改善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镇党委书记陶善生始终认为创建全国文明镇是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工作中,他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镇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与提高百姓素质、治理环境,与关注民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等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创建全国文明镇,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项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实践过程。”镇长陈亨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湾沚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先后组织“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文明乡镇企业”、“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双拥共建等评比活动,坚持用身边的典型影响人、

教育人、鼓舞人、带动人。

“创建全国文明镇,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最终目的,把创建活动变成实实在在的具体行为,真正让人民群众受益得惠。”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文明委常务副主任杨文玲经常到湾沚镇指导。

湾沚镇积极实施畅通工程、安居工程、生态环保工程、靓化工程、文化休闲工程,大力开展日常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全镇改水、改厕率分别达到100%和80%,建设沼气近800座,铺设水泥路210公里,建成了一批新农村示范点。

“我每年都到湾沚镇来,每次来都有新的变化。这增强了我投资的信心!”2009年12月8日,前来参加芜湖县大型经贸洽谈会的客商陈学保对湾沚镇日新月异的变化大为称赞,并签订了正式投资项目。

“实践证明,创建全国文明镇与发展经济方向一致、目标相同,而且良性互动。”湾沚镇党委书记陶善生说:“入选全国文明镇是崇高荣誉,更是无声鞭策,文明创建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创第三批全国文明镇!”

二胡教育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1 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由于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在演奏者的演奏过程中, 往往集中体现了他的学识水平、艺术素养、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和音乐学习能力, 而这些素质的形成, 需要演奏者长期的艺术熏陶和积累, 这就要求他必须在本领域广泛涉猎与学习, 多听, 多看, 多参与, 见多识广才能使演奏富有灵气, 学习能力也得以提高。而单一示范教学固然能迅速提高学生演奏技巧、纠正错误演奏技术, 但一位老师不能提供多种风格的演奏, 不能示范不同流派之间演奏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只有通过直观的音响才能展示。这时, 不同风格及流派的音像资料就显得非常必要。

2 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音像资料缺乏的情况下, 有些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过大, 往往是老师不示范, 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演奏, 或者是没有把握。这对于一个星期只能上几十分钟课, 又没有学习条件的学生来说, 无疑会严重阻碍他的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 缺乏音乐激情, 缺乏想象力, 缺乏主动性, 甚至会滋长其惰性。往往是一周下来, 学生仍然没有完全学会。而有些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却对这种上课方式感到枯燥乏味, 长此以往, 也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不利于其音乐学习。

3 限制学生的思考与想象力

学生如果长期只对一位老师进行模仿, 同时又没有对不同演奏风格和演奏流派的音乐特点进行欣赏以及对比研究与借鉴, 就会成为“井底之蛙”。没有比较就不会有思考, 不思考就更谈不上发挥想象力, 而音乐想象力是学习音乐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给予他们更多的思维自由,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3.1 将多种教学资源与教师示范相结合

改变单一的教师示范教学, 采用多媒体与音像资料教学与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 可以运用老师先讲解示范, 把本节课的内容向学生进行讲授并示范, 待学生清楚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并让学生稍加练习后, 再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甚至不同演奏方法的音响资料。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里得到更多启示, 在不同风格的音乐旋律的比较学习中进行思考, 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灵感。有时也可以利用音像资料中的伴奏部分, 让学生合伴奏演奏, 感受丰富的伴奏音响所带来的愉悦, 使二胡课不再是机械的技术模仿, 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乐谱和无休止的纠错, 而是真正能够激荡人心灵的艺术享受。学生如果能够经常体验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感, 就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采用了多媒体与音像资料教学与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后, 一些教学弊端得到了很大改善, 学生懂得思考, 学会比较, 学会有选择性的模仿, 而不是以前的全盘照收, 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3.2 将课堂内外教学相结合

采用课堂教学与外出观摩、学习、比赛、演出等相结合的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仅通过在学校里对音像资料进行学习,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去, 通过观看演出、外出学习等方式丰富情感体验, 增长见识。学生如果长期只呆在学校, 呆在琴房苦练, 而不吸收新的信息, 不去进行信息的交流, 无异于“闭门造车”, 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外出学习, 要善于处理不同演奏风格之间的共存与协调。还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和演出, 进行交流与学习, 发现自己的不足, 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些方法, 学生们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不再是只会老师拉一句, 学生学一句的“井底之蛙”了。

3.3 将演奏技术教学与演奏理论及欣赏教学相结合

采用演奏技术教学与演奏理论及欣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课堂教学中, 适时地给学生进行演奏理论的教学, 将之贯穿于演奏技术教学的始终。这是一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法, 将音乐理论与演奏实践结合起来, 给技术演奏以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学生更容易理解, 也学得更快。但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 无法既进行演奏技术教学, 同时又进行演奏理论和欣赏教学, 往往是对演奏技术进行讲解后就已下课, 理论与欣赏教学只能零星地穿插在技术教学中, 无法做到系统和全面。有条件的老师可以考虑单独开设二胡演奏理论与欣赏课, 每周每位学生一个课时, 或全体二胡或器乐学生一周两个课时, 在充裕的时间里对学生这一相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学习条件有限, 没有条件学习音像资料的问题。系部与老师为其提供充足的条件, 将更好地配合演奏技术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专业的全面提高。

3.4 对于让学生参与授课的方法进行探索与尝试

让学生在课堂上转变角色, 由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老师的角色, 对另一位学生进行授课, 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方法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尝试。首先, 一个学生作为—个教师在给另一个学生授课时, 必须要对一定的授课内容进行讲解与示范。要上好课, 就得认真研究授课内容, 而在研究的过程中, 学生动了脑, 就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究精神。其次, 讲课的学生不仅仅是在给同学讲课, 同时也是在给自己讲述, 并在讲述中得到启发, 这种教学相长的优势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有助于学生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二胡教学中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 用以取代单一的教学模式是完全可行而且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思维不要局限于以往旧的教学模式, 要善于运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让二胡课成为有趣又有效的学习。

摘要:对二胡课现有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分析与研究, 并针对二胡课的教学特点与要求, 结合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与经验, 探索能与二胡教学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二胡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进

参考文献

[1] 程岩.师范院校器乐教学改革初探[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5 (2) .

[2] 郭声健.音乐教学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

二胡教育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一枝花》作为山东地区的地方性乐曲, 具有山东地方音乐的显著特色, 其曲调高亢嘹亮.悲壮激越, 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受山东乃至于全国人民的喜爱。《一枝花》形象生动的描述了武松这位遭人陷害又无处申冤最后被逼上梁山的打虎英雄。而当这首脍炙人口的乐曲用二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 更添了几分形象与生动。进而会有更丰富的联想和体会, 使作品的更高层次的艺术效果与更加真实和立体的形象完美结合。全曲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散板, 慢板, 快板, 旋律在层层向上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变化又含有高度统一, 似散文般形散神不散。

二、演奏技巧

1、引子

散板段落, 总共由五个乐句组成。骨干音与唢呐曲中的材料呈现是一致的, 因其引子的旋律悲壮而含蓄, 因此演奏的时注意气息在弓法上的细腻运用。而在演奏滑音与二胡独有的滑揉技巧的时候应做到简洁而不失厚重。曲子由扬琴拉开前奏的序幕, 弱起渐慢引出二胡。为了营造一个悲壮的气氛二胡应当弱奏音头, 弓速突缓而出由弱到强加入空弦揉弦, 随即运用到中弓之后带入动作促进弓速加快, 情绪加急而表达音的渐强, 紧接着推出上方大二度倚音的二分音符5, 在演奏这个音时要表达感情的沉重进而揉弦和运弓的力度再加重, 推出第四个重音, 随后把位慢滑至2音, 以压揉作为情感的起伏, 而后由弱渐强下滑并以悬腕奏出7音。在第七个音到第十三音应给人以似流水飞逝白驹过隙, 却又感觉思绪万千的紧凑之感。悬腕大滑揉模仿哭腔以围绕升4奏出, 弓子由强至弱平静缓慢进入二分音符5。是引子也是全曲中最关键的第一个乐句, 而这一句中在演奏时滑揉手臂要将力量上提, 并在幅度过大时注意音准, 进而使得开场自然演奏给人紧松有序, 突出大滑音干脆, 豪放, 为全曲奠定人物情感表达基础。

第二句的前十个音要以慢弓奏出其特有的音色, 在下回滑音时分句自然的速度变化与起伏表现出旋律中特有的人物情绪和。

第三句第一个长音要以充实渐弱。给人一种思绪缥缈之感。紧接用一个缓慢而细腻的带滑音缓慢引出下句。音逐渐变强, 紧接拉出句尾。以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无奈与可叹可悲之感。

第四句的前两音应以轻而不虚为主, 注意四分音符高音2似一个收音结束所以要做到的短而轻, 但是后面连续的四个八分音符应由慢渐快, 渐强气息却又转入逐渐下沉, 最后的四个音语气应见坚定。所以紧接下来的二分音符的高音5渐强结束在强收。

引子的最后一句要给人以先深吸而后一叹到底之感, 做到一气呵成, 似人物希望将所有的心声倾吐而出, 但又要预示着慢板段落的速度, 起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要演奏的深沉而坚定。最后一个音要以一个十六分音符的颤弓表达, 整个引子演奏的句法要做到清晰明了, 强弱对比明显, 给人以藕断丝连之感, 才能平静的以扬琴来结束此段。

2、慢板

慢板的前十二小节是全曲的主题旋律, 其情绪是表达武松与家乡离别时的不舍和忧愁进而曲调婉转哀凉, 展开一幅武松站在高处回头远望自己家乡最后一面的不舍之感, 演奏时要以二胡特有的音奏出浑厚而深沉, 略带伤感的。

第一个音要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也就是要先揉弦再出音。似人物未出声时先泪流, 在二胡表达上要感觉给人有深情的“唱”出来。第一小节以沉着缄默为主, 第二小节用四指的滚揉与压揉相结合, 第三小节则用山东戏曲中特有的节奏型来演奏, 而中间的两个三十二分音符要以小甩弓的感觉表达人物内心, 两个十六分音符要宽阔而不失力度。第四小节的前三个音内敛而有力, 三个音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第一个音以轻奏为主, 第二个音要注意带有回滑而简单干净。之后停顿一会, 在第三个音有小呼吸后, 以渐强的手法推出第五、六小节。第七小节的前两个音以强音头奏出但要紧贴弦不破音。而后还带出有下滑音。

3、快板

快板快板, 所以要用慢起渐快的速度, 演奏时要有大刀阔斧之感和连贯流畅之力的两者结合, 而弓法要做到松紧有度的状态和自由结合的张力, 以此突出英雄无谓的气概。两句重复的地方要表现出突出和对比, 因此在情感上要以活泼和洒脱的情绪色彩为主。在快板中, 大滑音能否正确运用在此部分来说是演奏的关键和重难点。

三、滑揉技巧

滑揉是一种二胡演奏技巧也是山东坠胡所独有的揉弦方法, 演奏的方法为手指在琴弦上围绕基本音为“轴”上下滑动进而改变弦长所产生音波的一种技巧性演奏方法, 用于改变音高, 渲染悲怆感情。就此曲中说以频率分为两种用来表示人物的情绪, 滑揉频率较快, 幅度大, 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激动, 愤恨, 音乐力度强, 如一枝花中的快板;而相反滑揉频率慢, 幅度小, 则说明是以叙述为主, 在乐曲中的表现为慢板的回忆部分。

四、结语

本文从创作背景, 演奏技巧, 演奏风格三个大方面分析。这首乐曲在技术上与艺术上都有着深刻的内涵, 所以说要想演奏好这个作品就必须要一定的了解与解剖, 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广博的音乐知识和深厚的音乐底蕴以及对本曲的深刻理解。而这就要求我们在艺术道路上要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实践, 不断的思考, 不断的总结分析。进而提高自己的技艺与修养。在此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 与同学的帮助, 以及父母的支持。

摘要:二胡曲《一枝花》以四个部分来呈现展开人物内心, 依次是引子, 慢板, 快板, 尾声。整首曲子的大部分取自于山东的地方特色曲目与音调, 而中间部分体现严格的变奏手法是来源于山东传统几个曲调的运用于改编。

关键词:二胡曲,一枝花,艺术特色,演奏技巧

参考文献

[1] 韩培虎.论滑揉在二胡乐曲中的实际运用[J].黄河之声, 2013, 01.

上一篇:企业经营管理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生物美学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