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方言范文

2024-04-28

标准方言范文第1篇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100%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运行期、检修期的安全生产,未出现人身和设备事故。基本做到了认真填写各项运行记录、检修记录,月度用电电量报表、各项运行、检修记录及时整理归档,按时完成领导交办其他事宜。

具体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一、 各换热站电话检修,联系电话局北换热站从新接通,现状各换热站电话工作正常,保证了各换热站的日常工作正常运行。

二、 对各换热站电气设备维护保养、更换电器元件、确保配电设施运行正常。

三、 各污水井排污泵及时检查维护检修,确保排水正常保证了管线的正常运行。

四、 配合变频器维保厂家出现问题及时联系沟通,确保了各换热站变频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行。

五、 对各换热站值班泵工进行用电安全意识提醒教育,安全用电不要私拉乱接,防止使用大功率用电器避免事故发生,确保人身安全,监督做到人走灯灭节能省电,节约运行成本。

六、 完成锅炉房及各换热站设备设施的上水前试车准备工作,完成供暖系统试运行。一次管网上水工作,配合完成自管及代管换热站二次系统上水工作。

七、 按时进行锅炉房及换热站供暖系统的安全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

八、 东里换热站电机年久运行老化及时倒泵更换新电动机确保了东里换热站的供暖正常运行。

九、 元宸鑫换热站电器元件老化及时更换接触器、空开、配电柜导线等原件确保了供暖运行正常。

十、 按照市政管委供暖办要求,10月底做好供暖准备并点火运行。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并参照锅炉房经济运行措施及时调节锅炉循环泵运行参数,确保连续极端天气下较好完成冬季锅炉安全稳定运行工作。

十一、 新建库房线路铺设工作确保按时正常使用。

十二、 公用工具的清查管理,不外借保证绝缘不被损坏,安全生产。

在公司领导下,经过一致努力,保证了供暖运行。今后,在加强学习、安全生产、提高劳动效率、节能降耗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标准方言范文第2篇

到了初二,我又交了些新朋友,在初二没有什么事情好回忆的,可能有但是我不想说,因为在初二我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打击,学习 生活等等各种方面,不想再提到伤心处,我怕我会哭。

初三,新的并且与初一初二大不同的是我开始有了暴力倾向。上学期还好,有什么事还可以忍,但是到了下学期我实在忍不住了,有一段时间我简直是在学校惹事生非,最严重的是我一天竟然打了两架,一天进了三次办公室,为什么进三次呢,因为还有一次我是在前一天晚上惹的事,把一个同学的耳膜差点打破。

你们一直奇怪我谈在学校生活的时候为什么一直没有提老师吧,是因为初一初二的老师没有让我可值得怀念的,尤其是我在初二,老师们有时候的行为好像就是只针对我一个人,让我有点恨他们。我现在重点讲讲初三的老师,不 准确说是我的班主任,他是我在上学以来最让我记忆深刻的 甚至是一辈子也忘不掉 也是我最值得讲的一位老师,他在我需要帮助时即

及时出现我眼前帮我排忧解难 在我犯错误时及时帮我改正 而且非常严厉 并且没有抛弃我 在老师们眼中我是个坏孩子都爱搭不理的 但是班主任还是在帮助我 他让我懂得了做人的一些道理 让我懂得了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是知识而不是拳头 只要有了知识才让人看得起 光靠拳头是不会让人看得起的 一辈子也不会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班主任,你是我的人生一大转折点的重要导师,我会履行我们之间的诺言的,一定会实现的!请相信我!

标准方言范文第3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下册)

执教者:吴世华 甘草店镇中心小学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家乡的方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家乡的方言》。

教材分析:“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音最美,乡音最亲,乡音是故乡印在家乡人身上的烙印。说到家乡,家乡的方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同时,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各地的方言更是丰富,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方言是十分重要的。本课就是从家乡的方言入手,了解祖国各地的方言,重点是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同时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方言的利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2.能力与技能

能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在活动中掌握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3.知识 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方法:引导学习、合作交流学习 教学准备: 1.课件

2.师生收集家乡方言土语词汇,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动画激趣:同学们看过《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吗?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猫和老鼠》的精彩片段,看看今天老师播放的动画片有什么特点?

2.引出课题:这部动画片用我们的家乡话进行了配音。是啊,(课件出示)(不同的家乡,有着不同的地方语言,这种地方语言就叫做方言)。板书课题《家乡的方言》

二、说家乡方言,感受方言

1.谈话交流:同学们,大家会说家乡的方言吗?现在就让我们用家乡的方言介绍自己、介绍家庭或者介绍我们的学校。 2.播放兰州方言歌曲《快乐兰州》

3.刚才大家用方言介绍了自己┅┅,听了用方言演唱的歌曲,你感觉用方言说话怎么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讲方言

亲切顺口

传递浓浓乡情

家乡

4.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说方言?

5.小结:是啊,在同乡中讲方言亲切顺口,并且不同方言都有各自的魅力,说方言,既能传递浓浓乡情,又能丰富祖国的语言文化。

6.你还知道哪些方言?

小组交流收集的方言词语幷说出对应的普通话完成课本29页表。然后全班交流。

7.出示课件,补充方言资料。

过渡:但是因为方言不同,也常常带来一些麻烦。

三、了解方言交流的障碍,体会讲普通话的重要性。

1.课件展示笑话,

两个重庆人到北京旅游,在公交车上看地图,甲说:“我们先杀(重庆话中走的意思)到天安门,然后再杀到中南海...” 乙:“要得,我们就按到你说的路线一路杀过切(走过去)。”不幸被同车群众举报,下车后即被扭送至公安机关,交代了N小时情况后才被放出。甲乙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着人来人往,两人无语.....甲忍不住:“你浪个(怎么)不开腔(说话)也?”乙:“你都不开腔,我浪个敢开也?” 话音刚落,两个便衣警察扑上来,于是这两人又被扭送至公安机关。一周后两人走出了看守所大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甲说:“勒哈安逸(这下没事)了,包包都整空老,哪点去搞点子弹(钱)嘛?”......门口的武警听到冲上来将两人按倒在地。

2.设置疑难,引导学生体会讲普通话的重要性。

读了上面这则笑话,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是啊,同是中国人,就因为方言不同,交流起来怎么就这么难。)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为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板书:讲普通话 标准通用 打破沟通障碍 )

3.通过前面的探究,我们知道在家乡要讲方言,那在什么情况下讲普通话呢?

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

在公共场合,我们不但要讲普通话,而且要讲标准的普通话。这样可以打破语言沟通障碍。

四、拓展

播放《大话方言》

五、总结内容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方言和普通话各有优点,都应该会说,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既不妨碍交流,又保留了家乡话留在我们身上的烙印。

板书设计:

家乡的方言

讲方言

亲切顺口

传递浓浓乡情(家乡) 普通话

标准通用

打破沟通障碍

(公共场合) 附:

《家乡的方言》前置性作业

1. 预习课文

2. 用方言介绍自己、介绍家庭或者介绍自己的学校。

3. 搜集方言词并写出相应的普通话词语。

有几个敦煌人到兰州来,上了公共汽车,一块买了车票,其中的一个人离开大家到了车厢的另一头坐下,售票员查票查到他,他拿着车票的伙伴看到了,就赶紧用普通话喊:“同志,我们是‘意大利的’”,售票员一听火了:“你就是联合国的也要买票,还意大利的呢!”

“意大利”其实是敦煌方言中“一块儿”的意思,写出来应该是“一搭里”,在敦煌方言中读作yi3da1li4,他以为普通话应该读成yi4da4li4。把声调改了之后在普通话中成了另一个词。

5.尖(jian)——聪明。例:人家的娃娃都尖得很。 6.绍(shao)——同傻,“尖”的反义语。例:近亲结婚,养了个绍娃子。

7.炊(chui)——贪吃。例:那人炊得很,见了东西就狠命地吃。

8.眊(mao)——瞧,看。例:妈到医院里眊病去了。

9.泅(xiu)——调皮。例:那娃爬高上抵,泅得很。

10.衤老衤老(lao)——棉布鞋,手工做成。例:天冷了,把衤老衤老穿上。

11.撩襟——衣服前襟。例:把撩襟揭起来,用撩襟兜上。

12多呼——即多会儿,啥时候。例:姨夫多呼过来的? 13.晚(wai)夕——关夜。例:今个晚夕浇水去哩。 14.辙腋——谓人的性格随和,和睦,投脾气。例:他是个好人,辙腋得很。

15.玍(ga)咕——顽劣,环心眼多,爱找茬,背后捣鬼。例:那个小玍咕透顶了。

16.节儿——时间。例:你们啥节儿走呢? 17.现滑——不中用。例:我们那个现滑鬼啥都干不来。

18.属迷——倒霉。例:哪个属迷鬼把书拿去了? 19.赶早——早晨。例:今个赶早去把那块苞谷地锄一哈(下)!

20.饭罢——上午。例:饭罢过了,那个人还不见来。

21.晌午——中午。例:精光晌午的太阳晒死人呢! 22.后晌——下午。例:忙啥哩,等后晌再干。 23.鼻凹(wa)——鼻头两侧。例:鼻凹里有颗黑痣。

24.懒弯——腿窝(膝关节后面)。例:累得人懒弯里淌汗哩!

25.孤拐——踝子骨,两脚内外高出的骨头。例:再乱跑把孤拐给你砸平!

26.尻子(读沟)——屁股,也指肛门。例:顺尻子踢给了一脚。 27.脖郎——颈部,脖子。例:那孩子脖郎里挂了个银锁锁。

28.胛花——肩膀。例:胛花上扛了一杆枪。 29.扯呼——即打鼾。例:他爱扯呼,没人跟他一搭里睡。

30.提铃嚓啷——很紊乱的响声。例:棉裤上冻了冰,提铃嚓啷地响开了。

31.难肠——困难,艰辛。例:唉,他的日子过得真难肠啊!

32.爬场——凄惨,寒怆,还包含做事对对付付的意思。例:孩子多,爬场得饭也吃不饱!

33.苶(nie)障——可怜,令人寒心。例:那娃瘦得皮包骨头,苶障得很!

34.日胀——吃的贬义语。例:快把肚子日胀饱咧下地干活去!

35.日噘——批评,斥责。例:今个出工迟到,叫王队长日噘了一顿。

36.不尿——小瞧,看不起,不理睬。例:好心好意去看他,谁知人家根本不尿咱!

37.磨囊——行动迟缓,磨蹭。例:那个是个磨囊鬼,跟不上趟。

38.利麻——手脚快,办事麻利有条不紊。例:年轻人干活利麻得很。 39.麻缠——形容事情复杂,头绪繁多。例:那件事情还麻缠着哩!

40.麻达——祸事,乱子。例:听说那娃又惹下麻达了。

41.腰食——在正餐之间临时补充的食物谓之腰食。例:农忙时节,一天吃三顿饭还要带腰食。 42.皮实——身体结实,能经得起摔打。例:这娃没害过啥病,皮实着哩!

43.泼实——泼辣的同义语。形容敢创敢干。例:这娃泼实着哩,让他干没问题!

44.泼烦——麻烦的同义语,或内心烦恼。例:为这事天天来人摧,泼烦死了!

45.掏撇——破费。例:亲家母来就是了,还要带礼物,掏撇啥哩!

46.倒磨——反刍。例:老牛卧在槽边倒磨着哩。 47.伶干——指事情办得很顺利,没碰到障碍,很快就结束,完毕。例:他一出面就把这件事弄伶干了。

48.临完——临近结束,最后。例:直到临完他还是一句话也不说。

49.跄(cang)门——走人家,串门。例:他领上婆姨娃娃跄门去了。

50.谝传——聊天。例:几个人坐在一起谝传着哩! 51.喧谎——喧谈,凑在一起说话。例:厂长说了,干活的时候不准喧谎。

52.丧搪——骚扰,打搅。例:来了几个醉汉,把人丧搪了半夜。

53.日眼——剌目,看不顺眼。例:来了几个那个小子咋看咋日眼!

54.机溜——指机警,伶俐,敏捷。例:人家那娃子机溜得很,没等人看见,早就上了汽车。 55.打捶——打架。例:弟兄两个打捶哩!

56.嚷仗——吵架。例:为这点小事嚷仗划不来。 57.砸拐——进谗言,说坏话。例:不要在上司面前给人砸拐。

58.著袄子——棉上衣。例:扯上些布缝个著袄子穿。

59.羊尾(yi)巴——衣服后襟下部。例:羊尾巴甩上跑得欢。

60.当窝子——当场,立刻。例:他一听这话,当窝子就把脸吊下来了。

61.膊来盖——膝盖。例:膊来盖上钉掌呢离蹄(题)太远。

62.胳肘子——肘。例:他把人顶了一胳肘子。 63.脑杓把——后脑部。例:只看见了他的脑杓把。 64.天门盖——面部上额。例:流鼻血时用凉水拍拍天门盖就止住了。

65.鼻窟窿——鼻孔。例:他两人一个鼻窟窿里出气哩!

66.膈涝洼——腋窝。例:他的膈涝洼里夹了一本书。

67.尻(读沟)蛋子——臀部。例:老汉瘦得尻蛋子上都没肉咧!

68.项(读夯)嗓窝——脑后哑门穴处。例:项嗓窝里痒痒得很。

69.月娃娃——未满月的婴儿。例:月娃娃都这么丑。

70.下(ha)巴子——下颔部。例:与其望人的下巴子,不如自家挣着吃(民歌)。

71.腰节骨——腰椎骨。例:腰节骨错了位,疼得下不来炕。

72.腰梁杆——脊椎骨。例:腰梁杆挺直做人哩! 73.嗓葫芦——喉咙。例:嗓葫芦眼里卡了个剌。 74.咽舌子——悬应垂。例:他把话压到咽舌子底下没说出来。

75.呼噜爷——雷声,旧时把雷称作神,俗称呼噜爷。例:呼噜爷响得口格巴巴的。

76.直股子——形容液体外流如注。例:辣子把人辣得眼泪直股子淌。 77.毛楚楚——低头缩颈,胆颤心惊的样子。例:男人一声吼,女人就毛楚楚地不敢吭气咧。 78.苶(mie)兮兮——表情木然,目光呆滞的样子。例:这老汉苶兮兮的,怕是快不行咧。

79.不日气——小瞧,看不上眼。例:人家不日气咱那几个小钱。

80.卵(luan)传子——胡说八道。例:不要惹得人家卵传子。

81.刀巴子——馒头的一种,呈长扁形,蒸熟后仍留有刀切的痕迹。例:一顿吃了五个刀巴子。 82.蒸剁子——馒头的一种,呈扁圆形。例:蒸剁子刚出笼,还热着呢!

83.馕尕食——形容没本事的男人,只会吃不会干。例:跟上个馕尕食男人,一辈子受穷呢!

84.稀溜溜——实在支持不住。例:扛着重物上山,腰酸腿困,把人累得稀溜溜的咧!

85.臊兴——害羞,不好意思。例:干了错事人前头臊兴得弄不成!

86.抬笆杆——心术不正,不走正道,做呈蛮横。例:那个人是个抬笆杆,打不成交道。

87.绵囊囊——虚软,柔绵。例:铺了个新褥子,绵囊囊的。

88.尕争争(或尕扎扎)——形容物件极小。例:买了些尕争争的果蛋子!

89.装花鬼——不诚实,假充富有,家装面子。例:做事要实打实,不要当装花鬼!

90.立猴猴——盯住目标,急切等待的样子。例:那小子立猴猴地等着升官呢!

91.小拇尕子——小拇指。例:他连我的一个小拇尕子都不如!

92.指甲皮长——形容一个人专好抠搜别人的财物,爱贪占小便宜。例:张三那个指甲皮长得很。 93.能牙牙——傲慢,清高,好卖弄自己。例:别看他能牙牙的,其实肚子里没真货。

94.挖眉纵眼——形容面部表情痛苦的样子。例:老五患有胃病,经常挖眉纵眼的。

95.肚目脐子——肚脐眼。例:娃娃的肚目脐子上贴了快膏药。

96.立马下桩——形容行动极其迅速。例:听到消息,他立马下桩就来了。

97.听事麻汤——快,利索。例:请你听事麻汤把那件事给办一哈(下)!

98.乌眉日眼——形容事情干得乌七八糟。例:尽弄些乌眉日眼的事。

标准方言范文第4篇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保护方言有必要,根据辞海定义,方言指的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言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而保护的定义是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今天我们这里所说的保护方言不仅仅就是使方言不受损害,更多的是为了方言的更好的发展。今天我们说保护方言,保护的是所有的方言。据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有即为存在,必要指的是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即今天我方主张,存在使所有方言不受损害以及更好的发展的必要。下列我方将从三个角度来论述我方的观点。

一,首先,方言,作为一门语言,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总体文明的土壤,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语言的产生之时。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藏着这样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捍卫文明。

二、方言作为一门沟通工具,不同的方言有其不同的表达特色,有不同的语言体系。区别于标准语言的正式,方言词汇丰富,表现力极强,能表达许多普通话难以表达的意思。同时方言的语态语调极传神,能引起大家的强烈反响和共鸣。方言架起了同一地区的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给与了当地人名一种地区归属感。无论是因为工作漂泊在外,还是因为求学进取在外,还是从军驻守在外,一句家乡话往往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所以保护方言,就是尊重多样化的沟通,是保卫地区归属感。

三、方言作为一种维系社会,家族的重要媒介,象征的是说方言者这一群体的共同精神寄托。 是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变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文化表达价值和研究价值。(社会的角度)

对于当地人来说,方言是生活的维系,是当地人精神面貌的反应,是他们个性特征的象征。(家族关系)

同时方言也是家族传承的关键媒介。(家族)

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精神寄托,也就是传承地区特色。

今天我们说保护方言有必要,不是说就是要让方言一成不变。也许今天对方辩友会说,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择优淘劣,被需要的语言自然会存在下去,这无可厚非,但是保护方言与方言自身的择优之间并无矛盾,但是今天,就发生在我们中国,有百分之二十的方言以及濒危,有40%的方言正在走向濒危。而这些要消失的方言也具有极高的价值,有保护的必要。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一些方法为方言的发展保驾护航。这些方法就是对方言的保护。由此,我方认为保护方言有必要。

一辩稿之外的东西

保护濒临消失的语言,就是保护人类的“生物多样性”

2009年2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绘制了一个《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语言地图”的形式,向人们直观展示了全球部分族群的濒危母语现状,并分为5个等级:不安全的、危险的(明确要灭绝的)、濒危的(严重濒临灭绝的)、垂危的(极度濒临灭绝的)、已灭绝的(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组织同时发布的等级量表显示,在全世界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中,大约2500种语言濒临灭绝;其中538种语言面临极度灭绝危险,502种语言面临严重灭绝危险,632种有确切灭绝危险,607种存在灭绝可能。濒危语言的数量超过了世界语言总数的1/3,也比2001年发布的濒危语言数量增加了好几倍。

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青山沟镇,85岁的满族老人赵玉兰正在手工制作绣花鞋。 (CFP/图)

事实上,早在20年前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语言学家迈克尔·克劳斯(Michael Krauss)教授就在美国语言学会的年会上发出过警告:“如果有一天,地球上90%的人类语种灭绝了,那么语言学就是历史上惟一一门看着自己消失的学科。”当时他预测,世界上的语言有一半将会在一个世纪内逐渐消失。如今他的预言正在被验证。

UNESCO前任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博士曾经说道:“一种语言的消失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消失,特别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团体——不必说诗歌和传说,更不必说谚语和笑话——传统和口头表达组成的珍贵传承。语言的消失同样损害人与生物多样性之间保持的关系,因为语言承载着丰富的自然以及宇宙知识。”

97%的人使用4%的语种 UNESCO的统计显示:全球——也就是说,占全球人口3%的人说着全球96%的语种。而且有一半的语言只有不到10000人会说,有1/4的语言不到1000人会说。同时,只有不到1/5的语言在学校和互联网上使用,世界上4/5的网页是英语网页,数以千计的语言基本上进不了教育体系、新闻媒体、出版物和公共场所,尤其是没有文字的土著语言,消失危险更为突出。

关于濒危语言的数据触目惊心:全世界目前有150种濒危语言的使用人数不足10人;有80种濒危语言的使用人数不足5人,其中28种属于极度濒危语言,只剩一人会说,而且只会说单词或简单句子。去年中国台湾最后一个会说巴则海语的人——97岁的原住民潘金玉去世,这一语言随之消亡。由UNESCO发布的《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显示:印度共有196种语言濒临灭绝,是濒危语言最多的国家;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濒危语言数量分别为192种和147种。

在母语遗失方面,澳大利亚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国家。在澳大利亚人的语言遗产中,有95%已消失殆尽。由于受殖民运动的影响,土著语大幅度减少,现在普及下来的是白人殖民者留下的澳大利亚土著口音英语。在白人到来之前,澳大利亚大概有250种语言,加上方言,共有700多种,如今却只剩下不到50种。那些经过年深日久累积下来的民族文化载体——故事、传说、歌谣、诗歌、谜语等,因语言消失而严重摧毁。

澳大利亚土著语严重遗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个国家早期的殖民政策造成的,但也有由于现代经济生活使不少土著语失去用武之地所致。不过,澳大利亚政府上个世纪70年代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一些措施来抢救和保护当地土著语。例如,1985年创建中部土著人电视台,在此之前,澳大利亚没有为当地人准备土著语电视台;鼓励和资助广播电台和网站办土著语频道。通过这些途径,一些土著语得以保留下来。一些民间基金会也对土著语的保护工作给以资助。例如,今年68岁的查尔里·孟克达是目前唯一会说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土语——阿莫瑞达格语的人,他是从已经去世的父亲那里学会这种语言的。为了保护阿莫瑞达格语,在一家基金会的资助下,孟克达好不容易才招到两名学徒;但其中一人觉得这种没有文字形式的语言很难学,不到一个月就退学了;看来这一土著语的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傲慢与偏见

拉美国家约有4000多万印第安人,共有600多种印第安语言,其中250种目前濒临消失的危险。主要原因是不少拉美国家政府的政策是不鼓励使用印第安语言,而是要求必须得学习西班牙语,如果某一个人不会讲西班牙语,就会被视作没有文化。不过,近年来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通过的新宪法已明确规定,该国的印第安语言已同西班牙语一样,都是官方语言。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苏里尔·莫夫(Suriel Mofu)博士2010年5月在印度尼西亚最东端的巴布亚省偏远丛林渔村中发现一种名叫杜司内的古老语言,并将它公布于众。当时只有两名60多岁的女性以及一名70岁左右的男性居民会说这种语言。杜司内语从未被书写,它是以口头形式借由传统故事和生活经验在当地代代相传下来的,只在一些庆典中被人们使用。

目前由牛津大学语言学家玛丽·达林普(Mary Dalrymple)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正在该渔村进行一项为期14个月的项目。据她介绍,这项记录和存档杜司内语的项目非常紧迫,因为有一名杜司内语使用者已经在去年底去世。她表示,家长们都喜欢用马来西亚的主要语言——马来语来教育孩子,好让他们在进入大学和找工作时能够有优势,但这样的情况已经让杜司内语渐渐消失殆尽。“目前还活着的那两名杜司内语使用者都有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并不教孩子杜司内语,所以在他们去世时,这种语言也将被他们带进坟墓。”达林普教授说。

现在渔村的村民和村长对保护自己的语言都有着很高的热情,他们十分担心一旦剩下的两名杜司内语使用者去世,他们将永远失去自己民族的传统语言。为此当地社区的居民给予达林普教授等人的科研工作大力支持。

成功的例子

美国建国以来,已有150多种印第安人的土著语不复存在。目前尤奇语这一土著语的使用者只有5个人,且年龄全都在75岁以上,他们生活在俄克拉荷马州。这是一种与世隔绝的语言,也就是说,它同地球上其他任何语言没有联系。美国政府现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以录音和录像的方式将尤奇语保存起来,同时在儿童中间进行普及,期待这种语言走向复兴。 历史经验表明,语言的保育并非只是学术上的空想。例如,19世纪对希伯来语的复兴,就是最好的例证。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太人被逐出家园流落世界各地,他们被迫使用寄居国的语言,致使其母语——希伯来语走向濒危。希伯来语一度只被少数的土耳其人和英裔巴勒斯坦人使用,而现在以色列就有超过700万人说这种语言。这是世界语言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语曾一度濒临灭绝,上世纪80年代只有8个人能说这种语言,并且均为高龄老年人;后来日本政府进行了政策调整,建立基金会,开办文化馆,出版辞书等,让当地的后人学习自己的语言;目前阿伊努语正在慢慢恢复,其前景看好。

新西兰在拯救毛利语时实行了一个政府计划,名叫“语言小巢”,在幼儿园中传授毛利语,不仅拯救了毛利语,也成为抢救濒危语言的典范。

现状仍不乐观

在过去的100年间,全球已经有五百多种语言消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有识之士就在奔走呼吁抢救世界濒危语言。为此,UNESCO确定1993年为抢救濒危语言年,并在1999年的一般性大会上宣布: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各民族母语文化的现状,推动濒危语言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促进语言及文化的多元发展。从那以后,国际上成立了数十个抢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组织和基金。然而直到现在,世界各地濒危语言保护的现状还不容乐观。

2003年8月,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丹尼尔·艾布拉姆斯(Daniel Abrams)等人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给出了一个专门针对濒危语言演化的数学模型,为语言学家对濒危语言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供了十分有用的研究工具。

英国剑桥大学最近启动的“世界口头文学保护项目”正在试图抢救一些濒危语言,恢复那些地方的人们对传统及身份的认同和自豪感。其主要任务是将世界上那些正在迅速消失的歌曲、诗歌、传说等口头文学用音频、视频及其他多媒体形式予以记录存档。项目负责人马克·图林(Mark Turin)博士认为,全球语言学家的人数,比那些濒临消失的语种多得多,如果他们每人愿意“认领”其中一部分工作,那么他的计划就会有突破性的进展。他坚信,保护濒临消失的语言,就是保护人类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极为深远。UNESCO文化处副主任弗兰克斯·里维尔(Francoise Riviere)博士给予这一项目高度评价,并强调指出:抢救和保护濒危语言刻不容缓,此事应受到世人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虽然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但也会加快一些语言的“灭绝”,使语言的多样性遭到破坏。由于目前弱势或濒危语言能够进入互联网的可能性很小,而越是不能利用互联网,那么在信息化时代中被边缘化、加快衰弱的可能性就越大,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侵蚀着语言生态链。有关专家认为,如果能解决好互联网上的语言多样性问题,将会给缓解语言濒危带来极大帮助。

如果满语消失

当今中国也同样面临着濒危语言问题。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正在使用的120余种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人口在10000人以下的语言约占语言总数的一半;在1000人以内的有20余种,它们基本上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

标准方言范文第5篇

谁说考试只有ABC,谁说考试很乏味,其实用心去体会,吸取经验给你们。一、数学考试:气氛压抑两张密密的草稿纸,一次昏天暗地的演算,两支酸酸的胳膊,我终于算出了最后一题的答案:一共5万个人,为财主家每人扛100公斤的大米,正当我放下笔得意洋洋之时,一想,不对吧,先不说财主一个人吃不完这些大米,就是那些人恐怕也被压扁了吧!我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边,果然漏了一个小数点,我一边修改一边回味几秒钟前的超级笑话。你会发现,考试也在生活中。二、语文考试:可怕和恐怖的结晶“螳臂挡车,自不量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刘??,字梦得”哈哈,这些都是小意思,难不倒我的`。我提笔直书,不料脚踩西瓜皮:“曹操,字”啊,遇到一头拦路虎,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无意瞥见上一题:“刘??,字梦得”,梦得?好象在那里听过?是……?啊,于是我填上了“曹操,字孟得”。万万没想到,这就是正确答案。脚踩西瓜皮,有时也能滑到好的地方。三、英语考试哈哈哈,我的天下终于到来了,考英语简直比花花还容易。可是我偏偏遇到了一道难题,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眼看就要下课了,怎么办?这时我脑子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我的英语还可以,我不会的,别人也不一定回会,于是,瞎填了一个答案继续轻松答题。成绩出来时,果然不出我所料,没有一个人答对。放下心中的大石头轻松面对每一种问题。考试趣谈作文2

考试趣谈江苏省徐州第一小学六(3)吴岩谁说考试只有ABC,谁说考试很乏味,其实用心去体会,吸取经验给你们。

一、数学考试:气氛压抑

两张密密的草稿纸,一次昏天暗地的演算,两支酸酸的胳膊,我终于算出了最后一题的答案:一共5万个人,为财主家每人扛100公斤的大米,正当我放下笔得意洋洋之时,一想,不对吧,先不说财主一个人吃不完这些大米,就是那些人恐怕也被压扁了吧!我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边,果然漏了一个小数点,我一边修改一边回味几秒钟前的超级笑话。你会发现,考试也在生活中。

二、语文考试:可怕和恐怖的结晶

“螳臂挡车,自不量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刘??,字梦得”哈哈,这些都是小意思,难不倒我的。我提笔直书,不料脚踩西瓜皮:“曹操,字”啊,遇到一头拦路虎,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无意瞥见上一题:“刘??,字梦得”,梦得?好象在那里听过?是……?啊,于是我填上了“曹操,字孟得”。万万没想到,这就是正确答案。脚踩西瓜皮,有时也能滑到好的地方。

三、英语考试

标准方言范文第6篇

山西话非常有特色,很有音律感,有资料记载:山西话继承了汉语的古韵,“平水韵”就是出在临汾地区。因此,山西人学习古汉语比北京人容易,因为北京人只能发出四个声调,现在的普通话没有入声字,而山西话里有。山西话至今还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比如:两人一起走着叫“厮跟上”;家里穷困叫“家寒”。如果在山西看见几个老人在谈古代汉语,大可不奇怪,因为那些词原本就是他们家乡的土语。山西话极富形象性,特别生动,这也是“山药蛋”特立中国文坛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那些民间的小调,生动感人,久唱不衰,一曲“走西口”更是在山、陕、蒙、冀广为流传。

不用纵观全国,就是在山西,每隔几里地,人们在语言发音上也都存在细微的差别。如果跨地区的话,那差别可就大了。

再来说一说我们这个山西运城方言的起源。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 4个支系,即4个方言片(或称 4个次方言):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华北官话 即狭义的北方话,它通行于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其中东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方言最接近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其中中原官话包括山东、河南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的徐州、阜阳、陕西的西安、山西的运城等地区。

运城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解州小片。运城话和晋语不大相似,基本接近陕西关中话。发音特点是基本没有前鼻音,个别县存在平卷舌不分,主要是没有鼻音。最有特色的发音是zh,ch,sh一般情况发v,tf,f的音。 山西方言不是很好掌握,我觉得甚至发音大家也不好听懂,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掌握的倒是运城话了,运城与陕西相连,所以运城话比较接近陕西话,是前鼻音发音,经常把en发成ei的音,所以说“门”是“没”。有个笑话:一个外地人拿一张50圆的票子,在售票员面前晃着:见过没?见过没?……卖票的傻了,干脆拿出一张100的Show了一下:你见过没?最后才搞明白,那人是想去“建国门”!大笑之后,我就知道此人肯定是个运城人。只有运城人才能把“春天”说成“吹天”,才能把“人民”说成“rei民”。一个运城同事说:“刚才我看见一群老太太们在打煤球。”左权人纳闷:煤球怎么打?后来才明白:原来是老太太们打的是“门球”。运城方言中有几个发音是非常难的,国际音标中也找不到这种读音,比如牛、奶奶、桌子等的方言,其他地方的人是很难读得来的。所以外地人调侃运城话:把奶叫成ni,把篮叫成搓,把狼叫成罗……

虽然运城话接近普通话,但是运城人的普通话发音都不怎么准。一个永济人来介绍产品,在文件中搜索“锅炉”,来回切换输入法,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他把“锅炉”的拼音拼成了“锅楼”。运城人的口才好,但是普通话说不好,不能不说是遗憾。

上一篇:爱生敬业范文下一篇:拜访客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