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10

民营银行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实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革水利建设投资机制,积极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水利,走民建、民有、民营发展之路。

关键词:民营水利 实践 思考

1 引言

从我市几年来水利建设特别是民营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看,要实现全市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革水利建设投资机制,积极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水利,走民建、民有、民营发展之路。

2 民营水利发展情况

我市近年来立足实际,在发展民营水利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全市民营水利投入资金近7500万元,新建的600座方塘、塘坝工程中,群众集资兴建的有400座,占61%强。民营水利已占农村水利的半壁江山,这就更激发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自发建设水源的积极性。

2.1 我市民营水利发展的动因

1998年一场大雨过后,我市连续五年大旱,农业生产严重依靠各种水源设施,加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水源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政府投入不可能满足所有农业生产需要。

1)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民营水利。我市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多,地表水比较丰富,特别适宜兴建投资少、见效快、工期短、易操作、好管理的水池、塘坝等小型水利工程。通过土地延包政策的实施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民营水利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和政策保障。

2)体制迫切需要改革。建国以来,我市建设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000多宗,这些工程已运行多年,老化、退化、失修严重,地方财政困难,无力拿出足够资金维修;同时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变,使水利建设和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现实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只有改革管理体制,才能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管护工程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民营水利改革势在必行。

3)土地延包政策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当家水”作保障。土地延包几十年不变政策的实施,使农民吃了“定心丸”,舍得投资在责任田里建设水利工程;而种植结构的调整,必须有充足的水源作保障,利益的驱动又进一步促使农民自觉自愿地投资建设自己的“当家水”。

4)具备了发展民营水利的条件。通过发展民营水利,农民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对水利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具备了发展民营水利的思想基础。同时,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贯彻实施特别是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拥有了更多的富余资金,也具备了发展民营水利的物质条件。

5)发展民营水利是大势所趋。农村税费改革后,集体建设水利工程要全部依靠政府投资。在现有条件下,对那些政府无力投资或投资不足且非干不可的水利工程,就必须转变政府行为,放手大胆地让农民群众去投资投劳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政府投入不足、集体建不了和建了也管不了的问题。

2.2 我市发展民营水利的措施

1)政策推动。我市对小型水利工程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开建设权,明晰所有权,拍卖使用权,搞活经营权,谁投资,产权归谁所有,由政府发放产权证,允许转让、租赁,50年不变。

2)典型带动。树立一批民营户作为投入主体、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的好典型,以身边发展民营水利的投资者获得实惠、尝到甜头的实例,调动农民及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

3)效益驱动。绥中县前所镇李桂才投资12万元,建成一座蓄水1.2万立方米的方塘,在塘内投放1万元蟹苗,使水源工程变成财源工程,周边农民竞相效仿。目前,该镇已投资近百万元,建成了超万立方米的方塘12座,蓄水总量达10多万立方米,发展多种经营,效益极为可观。可见效益驱动的力量不能小觑。

4)服务促动。针对多数民营水利的投资者,没有专业知识,缺乏经验的实际,各级水利部门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从项目的选定、审批、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服务,同时指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极大地促进了民营水利的发展。

2.3 我市发展民营水利的效果

几年来,我市通过发展民营水利,达到了政府省钱、省心;投资者挣钱、可心;群众受益、称心的“三赢”效果,并起到了“五个作用”。一是弥补了水利投入不足,缓解了水利发展的资金“瓶颈”。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水源条件的改善,使荒地变良田,“靠天田”变成旱涝保收田,促进了“三高”农业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减轻了农民负担,杜绝了用水腐败,促进了节约用水。民营水利工程由于加强管理,降低了供水成本,减少了农民用水负担。也从体制上消除了集体管理下的“浪费水”、“人情水”,解决了“责任田”与“大锅水”的矛盾,提高了用水效率。四是盘活了水利资产,促进了资产保值增值。五是投资者加强管护和维修,促进了水利工程管理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

3 民营水利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看,民营水利的发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均衡。三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4 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水利市场

要积极支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供水、河道整治、水土保持等水利行业,缓解投资短缺状况。要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水利市场,对民营企业投资水利在政策上不歧视,与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

4.2 制订市场规则

规划、法规、政策是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市场体系的前提条件。要首先着重抓好规划制订工作,规划要有前瞻性、整体性,局部效益服从整体利益。同时制定好相关政策、法规,改变以前那种领导说了算的状况。

4.3 提高服务质量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不仅反映在资本效益上,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时间观念上。水利部门项目审批、工程监管的效率直接关系到业主的经济利益,因此工作效率和水平日益受到社会的监督。我们各市县水利部门都要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制度创新,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4.4 加强道德教育

对机关干部职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加强从政道德。推动廉政建设,打造信用政府。对民营企业主也要加强道德宣传,在项目建设中既要考虑自身利益,又要考虑环境、社会效益,不损害他人利益;关心职工生活,提供良好工作条件。

4.5 组建行业协会

水利部门作为政府部门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应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众多分散的小水电企业的利益代表必然要落到水电行业协会身上。水利部门也要推动行业建设,促使行业自律,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民营银行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 发展

企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命脉,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迅速的腾飞,以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了,虽然近年来企业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与现代模式的对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21世纪初期,我国成功加入了WTO,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功融入到世界经济中,这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我国企业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面临着利润增长模式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挑战,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改革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化轨道接轨,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用现代化管理思想来促进企业发展。

一、现代企业常见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的种类是非常繁多的,不同的国家,企业管理模式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管理模式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国家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息息相关,发展到今天,企业管理模式派生出了很多类型,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制度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最早产生于美国,在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社会开始探究工业化发展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企业管理模式开始从传统管理模式转化为制度化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模式可以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避免管理工作发生混乱,保证企业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当然,企业管理制度并非一人拟定,而是由各个部门管理人员共同商定,该种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而言是建立在“经济人”理论上,该种管理模式有着显著的时代性特征,但是却带有资产阶级剥削本质的意味。

该种制度对于员工权利与义务的要求是不平等的,员工需要时时刻刻服从规章制度,但是高层管理人员却不需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失去信心。

(二)情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情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在制度化管理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管理模式,情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强调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来开展管理工作,从西方组织行为学角度而言,人除了有工作的需求,还有情感需求,因此,企业不仅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还要在管理要素中融入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尤其是激励因素,在企业管理中融入激励因素可以很好地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

(三)血缘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血缘化管理模式即家族式管理模式,该种模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封建时代传承下来,企业管理人员由家族成员担任,该种管理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普遍的。血缘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有着一定的代表性,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血缘关系来维系,可以保障执行工作与决策工作的统一性。

二、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系

(一)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即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为了顺利实现经营目标形成的经营框架,该种框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管理模式之外,还包含很多的内容,如企业自身技术路线、资源应用方式、组织结构优化模式等等,这些内容都与企业架构调整与组织调整相关。

(二)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

在现代社会,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与世界环境是非常复杂多变的,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并非实现盈利最大化,企业管理模式开始从传统盈利为中心转化为知识型与学习型发展模式。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本质就是让企业管理模式跟上现代化发展脚步,企业要想得到深入的发展,就必须要努力突破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管理瓶颈,综合而言,企业管理现代化包括三种内容:

第一,企业管理现代化这一概念是不断的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生产力角度上进行调整,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种适应时间与空间的新型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模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变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第二,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种世界范畴,不同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都要无时无刻的面对世界格局的变化,这些变化会致使企业出现质变,为此,企业必须要掌握发展时机,积极改革自身的管理模式。

第三,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变革需要满足系统性特征,企业管理模式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依靠某个环节的完善就能够实现,这种变革是循序渐进的,不能随心所欲的更改,企业要想获取到发展,就需要不断审视自身管理系统中存在的缺陷,讓自身可以突破发展瓶颈。从这一层面而言,企业管理现代化属于典型的系统工程,会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大量的因素,必须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完善。

三、管理模式视角下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方向

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获取到发展,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自身的劳动生产力,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让自身的发展迈入科学化脚步,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解放生产力。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管理人员需要从自身的管理框架着手,对深层次结构问题开展调整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应该重视知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向,因为企业的发展以及可存续性,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的盈利实际上应该建立在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当中,只有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能够更多地重视企业的发展整体系统优化,才能够更好地让企业的管理功能发挥到更好的水准当中。因此,企业应该追求精细管理,为科学管理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从而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供一个重要的管理平台。

此外,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企业要避免盲目追求利益,看到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看自己应该如何在社会中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利用先进的科技水平,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对相关信息进行集中性处理,避免信息过于分散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结语

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需要企业更多重视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各项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为企业的高效管理以及组织有效性提供一个重要的资源平台,进一步使得企业可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企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桢,刘秀国,韩亚娟,张敏.企业管理创新与六西格玛管理的关系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赵曙明,李乾文,王文宇.转型经济中的企业管理——第六届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J].经济管理.2008(15).

[3]谭玉成.探讨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8).

[4]杨潇潇.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2(04).

[5]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展与挑战——访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蒋黔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10).

民营银行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国外国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作用,只有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人的才能发挥出来,民营企业才能向前发展。针对民营企业人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才管理;创新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只有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不断地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人的才能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企业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才能有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和发展,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一样已经承载着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任,我国民营企业必须从人才管理上进行艰苦卓越的创新。唯有进行人才管理创新,民营企业才能得到更高的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也很愿意用高薪请人管理企业。但是,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整体观念上却非常薄弱,招人、留人等方面的运作机制有相当的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

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由国家统一调配的人才管理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管理体制转变。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和个人有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企业从被动地接受国家配置人才转变为真正自由用人地位。个人从被动地服从国家分配转变为可根据自由意愿自由择业的劳动者。有调查分析报告,一家中小型企业在表面上看来蒸蒸日上,业务应接不暇,有的员工下班到点以后仍为公司孜孜奉献。然而在其繁荣背后却隐藏着危机——员工频频跳槽,优秀人才流失殆尽,老板常为物色人才开拓新业务而发愁;员工私底下常怨气充天,各部门利益冲突不断。归根结底毛病就出在忽视人的管理上,而这其实是很多企业的通病——老板权利独揽其身,公司事情都要亲自过问,在外面忙于拓展业务的时候无暇顾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企业无法继续发展。在相对从前宽松得多的人才流动制度下,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合理配置与使用人才,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民营企业人才管理面临的问题

1.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或者有了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事事都以老板一个人做主,所以员工即使犯了错也不用负责,甚至根本就找不到责任人。正因为该承担的责任没有人承担,该负责的事情没有人负责,有了成绩没有适当的奖励措施,有了问题无法找到责任人进行处罚。所以,企业的管理完全处于一种随意、松散的状态,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成功把握度逐渐下降,企业管理不是以能不能做好事为评估标准,而是完全依照老板的好恶来处理。真正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希望企业能够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人反倒吃力不讨好,那些一切随着老板的意愿办事、甚至阿谀奉承的人,在企业往往深受器重。

2.人才队伍薄弱,高层次人才匮乏

与固定资产投人相比,人才资源的投入明显偏少,没有及时结合企业长远规划进行人才预测,也没有进行前瞻性的人才储备在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人才难以为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且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没有形成具有开发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民营企业往往单纯在家庭成员或关系网中选择人才,视野狭窄,难以找到一流的人才。

3.不能团结人才,没有一个长远的人才战略

大多数民营企业都缺乏一种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不能用文化的、认同的力量将众多人才团结在一起。由于人才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整个民营企业发展缓慢或停滞发展。许多民营企业对人才结构没有认真地进行战略性设计,缺乏完整的人才结构和选择、培养人才的规章,也没有人才储备的设想。当企业发展到涉足新行业或跨入新阶段时,才发现没有人才储备,使得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经常处于人才短缺的状况。

4.缺乏完善的绩效、薪酬和激励机制

由于缺乏较为完备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操作规程,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企业多以晋升、加薪和奖金作为激励手段,对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潜能不利,也不利于员工积极参与管理。许多民营企业领导者激励员工的方式陈旧,只注重物质动力而忽视对员工精神激励的作用,并且,与员工缺乏沟通,员工的工作绩效无法及时反馈,从而造成激励不及时的情况发生也是普遍现象。

二、加强我国民营企业人才管理的创新思路

人才的使用是企业人才开发的目的,人才的管理是企业人才开发的必要条件。一个民营企业只有抓好人才的使用和管理才能使企业人才开发工作做的卓越有效,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的发展,使其欣欣向荣,经久不衰。

(一)制定明确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民营企业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体系,制定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而且规划要着眼于未来,分析企业的内外部变化以及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制定出与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员工人数也相应增加,如果不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的中长期规划,将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持续增高,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很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出合理的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

(二)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

所谓配置,最简单地说,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其对于企业的发展却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从性格、气质、兴趣到专业都有着巨人的差别,有些人也许适于从事办公室工作,有人也许适于从事推销工作,而有的人在管理岗位上能够发挥其专长。如果各尽所长,对于企业的发展显然是有利的;反之,既无法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又会使得员下心中不满,从而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实质上就是资源的浪费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有合理的配置。人尽其才。民营企业引进了人才,能够安排得当,合理使用,直接影响着人才潜力的发挥。(下转第54页)

(上接第52页)(三)强化对员工的培训

民营企业的培训要将自身发展和人员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追求双赢。在招人才之前,首先要为自己在行业中做出一个客观的定位,并且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在此基础上,民营企业要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能够吸引到什么层次的人才。只有如此,民营企业才能为每个员工设计出适合员工发展,同时又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有效的、长期的、系统的员工培训计划。

(四)完善企业的绩效、薪酬与激励机制

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從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系统的建立与运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系统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国民营企业要完善企业的绩效、薪酬与激励机制。结合使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时,我国民营企业要根据员工绩效情况确定薪酬,在评估时,要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要让每位员工了解自己工作的真实状况,这样才能激励他们锐意进取,不断进步。

三、结束语

人才管理是每个企业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关于民营企业人才管理的创新研究的论述,是在分析民营企业人才管理近几年表现出来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思路与对策。①民营企业实施人才管理,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只有根据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管理等相关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新时期新情况,人才管理工作对民营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工作中,能够以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人才管理实践衡量人才管理中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不断总结积累,丰富经验,改进方法,完善理论,以满足新时期人才管理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艳.浅谈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9):45-47.

[2]邓桂梅,赵慧峰.浅谈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10):30-31.

[3]迟艳琴.浅析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5):33-34.

[4]张梅.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河南科技,2006,(9):46-47.

民营银行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企业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事件回顾,分析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危机管理的现状,紧密结合危机形成的原因,探讨破解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危机;对策

一、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事件回顾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在能源危机、环保压力以及人权意识复苏等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没有认识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做法上的偏颇。

注:以上是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社会责任问题的危机事件,它们有助于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危机管理的关系。

如上表所示,由于企业自身问题引起的,如产品伤害、不规范操作、商业信用、违法犯罪、不当广告和偷税漏税等,此类因为损害公共利益、或引起媒体曝光、公众抗议,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而导致的危机,我们把此类危机称为企业社会责任危机。

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危机管理的现状

1.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理念严重缺失

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危机事件一览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有些民营企业因过度追求自身利益,企业行为越来越表现出无视社会成本、损害劳动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意规避自己的社会责任。各种产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事件、资源浪费、侵犯劳工权益事件频繁,社会责任问题已经成为民营企业陷入危机的主要诱因,由此折射出民营企业管理层的社会责任理念已经严重缺失。

2.企业缺乏危机沟通意识和处理技巧

国内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危机爆发后,面对媒体大多信奉“沉默是金”,不主动找媒体解释,采取“观望”态度,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有的甚至拒绝传媒采访,希望在不被注意中危机自动消散;有的就事论事,陷于局部谁是谁非,与消费者争论不休;只有极个别企业在危机后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

3.企业缺少危机预警管理

目前,在我国没有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危机管理制度,由于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国内的民营企业缺乏对危机的预警管理,不能及早的进行危机识别、确认和评估,进而排除潜在的风险,从而规避危机和阻止危机的发生。还有一些企业由于资源和能力的不足只好舍去对危机的预警管理,只能等到危机爆发后再慌乱应对。

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危机管理缺失成因

1.外部因素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时期,政府的职能转变、企业市场主体定位、政府与企业社会责任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严重,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几乎不存在。为追求GDP数据的增长和提高政绩,许多地方政府对资源浪费、环境及社会福利采取漠视态度,甚至对制假贩假、偷税漏税等严重违法事件采取包庇、默许的态度,这些都大大助长了民营企业不负责任的行为。

况且,我国法律中至今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出系统的规定,仅仅是散见于《劳动法》、《产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不可能全面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这使得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系统的法律监管。

2.内部因素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最初的起步阶段完全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规模普遍较小,实力薄弱,其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的支持比较少,从而使得他们更具有强烈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欲望,甚至“唯利是图”。作为民营企业的领导者欠缺或者忽视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在生产经营中缺少对股东、雇员和相关利益者等的自律意识,从而忽略承担社会责任。受害者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他们受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对不公平待遇大多忍氣吞声,也是民营企业不履行其记本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危机管理对策

1.树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理念

政府要加强对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典范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企业要树立与社会共赢的理念,培育企业社会责任素养,特别是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理想与抱负,将社会责任精神融入经营管理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使企业社会责任精神成为无处不在的核心价值观念。

2.制定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

政府必须完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法》,作为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基础,这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建设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严格执法,提高执法的水平,加大对不承担社会责任民营企业的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坚决清除和取缔严重违反社会责任法律规范的企业。

3.塑造企业社会责任文化

在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指导下,培育企业社会责任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把企业社会责任经营理念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和价值链上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塑造企业具有超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文化。并且发动社会舆论与公众监督,争取在短期内为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4.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危机预警机制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危机预警机制是一个危机超前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前发现企业潜在的社会责任危机风险,及早进行危机的识别、确认和评估,进而排除潜在的风险,尽可能的规避危机和阻止危机的发生。由企业的专业人员和外部专家定期召开会议,对组织可能发生的、足以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危机事件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框架,制定预案,为危机的实时处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对一些不能排除的潜在社会责任危机,进行危机检测和预控,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强调。

5.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危机处理机制

在企业社会责任危机中,企业的态度往往成为企业危机转化的关键。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指导下的危机处理机制,使企业在危机爆发后,按照既定的危机处理计划,主动、快速、真诚坦率的作出反应,把公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考虑,让受害者尽早得到安抚,降低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热度,增加正面评价,使危机出现转机。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对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教训进行总结,以危机为契机,对企业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弥补漏洞,引以为鉴。

参考文献

[1]单忠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宋振全.问题与规避:对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商贸,2010.

[3]刘长喜.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刘凤军,杨崴,王莹,李敬强.中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9.

作者简介:徐芸(1978—),女,河南淇县人,研究生,主要从事会计、审计教学和研究工作。

民营银行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几年,借助良好的国家政策、经济环境以及人们的医疗需求,民营医院形成了蓬勃发展之势,已成为卫生系统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不过由于民营医院的特殊性,领导很大一部分是以前的医护人员,因此民营医院管理的基础资产管理还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资产是医院开展工作的保障,医院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医院的长远发展。改革的精髓与医院资产管理十分契合。 本文根据供给侧改革的思想对民营医院的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强化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民营医院;供给侧改革;资产管理

一、供给侧改革思想对民营医院资产管理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是旨在调整经济经构,使各要素实现最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其主要思想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民营医院的资产管理则是对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库存物资、固定资金、无形资产等进行的有效管理。供给侧思想的领悟与运用对民营医院资产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提高医院领导的资产管理领导能力

资产管理领导能力对民营医院来说尤为重要。公立医院的药品、材料、设备的购买达到一定金额要通过招投标办采用招标方式采购,有些设备的购置还要经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而民营医院虽然也有药库、设备科、财务科等相关职能科室,但基本都是由领导直接拍板。于是领导的资产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供给侧思想在资产库存,资金的杠杆应用,以及如何降成本,如何运用创新思维思想补短缺这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领导者运用供给侧思想来指导自身的资产管理,可以开阔视野、提升管理能力、强化工作动机、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增加医院的现金流量

一个单位的现金流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影响单位的投资、偿债能力和分配能力。应收帐款、药品、建筑、设备上的投入等越来越大,严重积压了资金,如果我们能合理减少应收款项,减少库存和不必要的设备、建筑投资,就能增加现金流量。

(三)提高创新能力,补充自身不足

创新能力,是一种新鲜血液,是一个单位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供给侧中的补短板。对于民营医院资产的管理也需要创新能力。这种创新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设备的创新,所谓设备的创新,就是以增加新的医疗项目或以提高诊断水平为前提,购置新设备,增加特色科室,吸引病人。二是资产的管理创新,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往往是以财务为基础的资产管理。平时计提折旧,到年限后一次性报废。而新的资产管理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从资产的投入规划,到平时的使用,直至最后报废,要一套新的思维方式。

(四)增加医院经济效益

供给侧的主要思想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下面我就从后四个方面分析供给侧思想对利润的影响。一去库存。医院必要的库存是需要的,但库存过大就会积压资金,而且增加物资报废概率,减少经济效益。二去杠杆,有时不合理的投资沉重的利息就能让一个单位喘不上气。因此适当地去杠杆,能增加自由现金流,减少利息费用,增加利润,减少财务风险,增加其他投资机会。三降成本,前面二点最终也是为了降成本,一个是降库存成本,一个是降贷款利息成本。降成本就是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四补短板,民营医院的发展或是由于管理的原因或是由于资金的原因有时有些科室发展得还不成熟。我们就要根据当地的医疗需求,找出自身的不足,补短板,增加投入,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五)坚持共享发展,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一个单位的发展,始终依靠整个社会服务,从而再回报社会。供给侧改革理念对提高一个单位的社会效益有着深远影响。我们去药品库存、去债务杠杆,能增加医院现金流,那么在清还药款、设备款等往来欠款更及时,就能提高医院在医药公司、器械公司等供应商中的声誉,这同时也是一种广告效应。当医院现金流多了以后,我们在完善科室设施上就更游刃有余,医院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个医院的社会效益提高了,反之又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改善职工待遇,增加职工自信。也只有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服务技术和态度改善了,才能得到病人和社会公众的认可。

二、民营医院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货币资金现代管理意识薄弱

在资金管理上,有时医院为了追求高大上,盲目投资,看到人家买大型设备,我也买,人家搞建筑,我也搞,当他缺乏资金时,就去贷款导致负债累累,使用成本倍增。也有的是有过多闲置货币资金而不能得到很好利用,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这也是一种对资金的浪费。在应收款上,由于医院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或者有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滞留在医保机构的资金越来越多,还有离休人员、低保人员、三老人员的医疗费用也是就诊后到相关部门结账,以及医院住院病人先预缴部分费用以后结账的现象。所有这些都使得病人医疗欠费、医保中心往来款以及其他借出款项等越来越多,这些欠款严重挤压了医院有限的资金,阻碍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而对于应付帐款是有钱就付,没有充分利用好这部分往来资金。

(二)药品材料管理缺乏系统性

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最大区别是自主性强,缺乏监督机制。民营医院大都是一人独资或几个股东持股,院长控大股,小股东也在相关医疗科室,没有管理理念,因此基本都是院长说了算。于是就有不少医药贩子通过各种关系找相关人员进行销售,药品进货门槛低,容易造成药品、材料进货的盲目性,。长期以往就造成药品材料的库存积压。使得医院的流动现金减少,库存成本增加,再加上管理的不到位,报废药品增加,严重影响资金流动,影响医院利润。

(三)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整体意识

固定资产的添置缺少规划,有的不宜投入的设备,但可能在领导冲动之下购入,而有的医院短缺的设备,由于缺少敏感性而其他原因瞻前顾后,却不予考虑。固定资产的平时使用过程中不注重保养和使用环境的投入,有时一次维修就要几万、几十万的费用,而且还影响医院正常业务。资产报废通常也是顺其自然,没有整体考虑。

三、利用供侧给思想加强民营医院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货币资金管理办法探究

货币资金管理的目的,就是既要满足平时经营需要,又能充分利用闲置货币资金进行投资,获取收益。首先,我们要进行预算管理,根据投融资预算、收支预算来确定最佳货币持有量。应在留有必要的现金货币资金后,减少货币资金库存,进行再投资,进行硬软件更新,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生诊断能力。货币资金过少,我们就谨慎投资。其次,在经营活动中作为医疗行业,病人的赊账、医疗保险机构的往来压款都是不可必免的。在这方面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们也要制定门诊、住院收费员工作制度、医疗保险工作制度、往来结算会计工作制度等 , 尽量减少应收帐款。对于应付款项,则应在保证信用的前提下,我们也要尽可能推迟付款,这相当于无息贷款,同样能增加货币资金持有量。

(二)探索整体过程管理,提高库存物资的管理水平

庫存物资的管理是医院资产管理的重中之中。我们就要在减少不必的库存,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上下功夫。其一,是药品材料的进货管理,我们一定要完善进货环节,要有由院长、药库人员、财务人员、医疗组长组成药师领导组,平时医生有临床效果好的药,可向药师领导组推荐,药师领导组定期开会讨论,然后由药剂科抄购药计划,药师领导组按程序批核后进货。这样就避免进药的盲目性。其二,加强药材使用过程的管理,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当药品低于所设下限,或药品高于所设上限时能自动提醒,低于下限的能提高药品补充的及时性,高于上限的,也能有所警觉,提醒医生合理使用,防止药品库存过大,让医院的资金不至于过多投在药品上,提高资金的灵活性。最后,要做好过期、损坏药品的报废工作。过期药品不及时报废,既有可能不注意卖给病人,让病人蒙受损失。也要可能,因此过期、损坏药品不曾报废,占用了库存,药库不能及时补充短缺药品,影响正常运转。

(三)运用全新的思想,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民营医院的固定资产购置往往凭领导的经验主义,主观盲目性严重。资产的冗余与缺乏都不合理。因此,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首先,要进行资产的可行性分析。比如医院购买CT,就要对在平时诊疗过程中,有多少需要做CT病人而由于我们没有该仪器而送到其他医院检查有所了解,如这部分病人多那就说明这一块是我们的短板,那就要考虑购买问题。这既能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增加社会效益。至于购什么品牌我们也有多方比较。那么首先就要考虑CT的层数、探测器的宽度、球管的使用寿命等指标。接下来就要分析使用中最重要的球管的维修更换成本。最后再根据设备本身的价格进行比较。反之,如果在进行资产的可行性分析时发现在之前诊疗过程中,需要做CT病人不多,各项成本算下来后不划算,那如果坚持购置CT就是固定资产的冗余。然后,还要考虑资金的筹资成本,要不要贷款,需贷多少,利息成本多少,机会成本多少。其次,有些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对设备的使用环境进行投入。就要考虑维修成本与使用环境投入的费用比较。对于大型设备,有些部件维修成本十分昂贵。因此对使用环境、使用是否得当十分重要。此外,固定资产的管理我们每年至少要盘点一次,做到帐实相符,该报废的报废,缺少的要及时添置。固定资产每月认真进行折旧,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取减值准备。使得帐实相符。最后,对于使用后期设备的处置,我们还要考虑该设备是作为二手设备提前转手,还是用到最后报废。那就要考虑设备的物理寿命和它的经济寿命,算出设备最大的净现值,实现固定资产的最大价值。

综上所述,资产管理工作是一个单位发展快慢的重要课题,而民营医院基本是靠自己管理,靠市场引导。本篇文章就供给侧思想在民营医院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充分论证了这种思想对民营医院资产管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毛金源.医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建议[J].纳税,2018(23):134.

[2]陈建英.试论新时期医院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8(11):230-230.

[3]李银华.民营医院资产管理问题的研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8(17):150-151.

[4]李念华.基于精细化管理下的医院资产管理实践与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9):91-92.

民营银行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民营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其政策空间与市场空间发生了明晰的變化。笔者从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入手,对民营医院的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分析民营医院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关键词:民营;发展;策略

民营医院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医疗体制改革孕育而生的一种新型医疗经济实体,具有鲜明的经营特色和独特的管理运行机制[1]。民营医院产权归集体或者个人所有,较之以前计划体制下的公立医院,有了本质的不同,有的医院逐利过度,异化为纯粹企业。有的反复倒卖,异化为运营资本。也有的正确经营,持续发展,成为优质民营医疗资源。民营医院如何回避不足,保持体制变换带来的活力,赢得竞争优势,获得改制红利,成为民营医院首要解决的问题。现对民营医院总体经营现状和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一.目前民营医院存在问题

由于民营医院的创建和发展走的是市场经济的道路,他们既没有国家财政补贴,又没有其他特殊优惠政策,其内在管理也缺乏应有的监管和指导,因而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被普遍反映的自律意识较差,医疗质量不稳定,广告宣传不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医院外部社会环境所带来的生存压力之外,民营医院自身普遍在决策、管理、创新、发展等方面存在着后天不足。相对于传统公立医院,虽然民营医院更具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为自己赢得了一定生存空间,但这些尚处于较浅的层次,由于普遍缺乏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和系统的科学的发展观,所以在战略上缺乏整体性、长远性规划,不注重整体医院实力的培养。在具体运营和管理上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机制,结果自然就表现为急功近利,不讲诚信,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综合分析,民营医院在生存和发展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监管模式相对单一,监管独立性较差

监管能力制约了监管水平的提高。政府监管重点包括2个方面:一是财务监管。有的医院进行了改制,而且主要是转为民营,很多医院还申报了非盈利性医疗机构。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些非营利医疗机构还是实行了分红,非盈利性医院存在盈利行为。转制后,卫生部门无法掌握医院经营的确切数据。医院会倾向于上报有利于自身的数据,以非盈利的名义赢利。并且不在少数的医疗机构为均股制,影响医院的长远发展,政策预期不稳定与资金约束容易加剧医院经营中的短期行为。二是规范行医监管。无论是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都必然存在逐利行为。较其他地区相比,加强规范行医监管,避免过度医疗,是医疗行业更为突出和重大的实践课题,事关医改成败。特殊的医改环境,应当有特殊的监管独立性,以行使特殊时期的监管职能。三是完善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估机制。及时对民营医院的不良情况进行通报,加大民营医院违法的社会信用成本[2]。

2、民营医院医改期待更多的“阳光”

就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国民健康关系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医疗服务被定义为一种公共服务。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同样在为维护国民健康服务。它们在医疗市场提供的卫生服务同样有公共属性,政府应当进行适当补贴或给予政策性优惠。

有些地区医院率先进行了医改,医改后政府每年进行以奖代投考核,考核优胜的医疗机构可获得10余万元的奖励性投入,与医院运行和发展所需经费相比,系杯水车薪,不能和其他地区公立医院一样,争取到同等数量的中央、省级财政拨款,亦很难完成对已改制医疗机构的投入。医改的阳光很难普照大地。

3、民营医院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经验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化,一大批民营医院迅猛发展壮大,特别是一些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专科医院,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但大部分民营医院,虽然在规模上已经发展到中大型医院的程度,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经验,使民营医院的运营不是很到位,而这些现实局限性将制约医院的进一步良性发展[3]。

二、民营医院经营与发展策略

1、明确医院的总体目标与定位

民营医院的目标定位应当抓住三个要素:服务范围、市场地位、集中优势。一个明确的目标不仅是医院创新和成长的动力所在,也是指明医院的发展方向。正确的目标应该是根据医疗市场环境,卫生行业特点和医院自身的资源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采用差异化战略,确立医院的发展目标,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赚多少钱或拥有多大规模资产,否则往往导致医院的短期行为。目标的制定不要太窄或太宽,既要符合现实条件,又要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空间,既要有总目标,又要有阶段性目标。有了发展目标还必须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步骤和期限,并将战略目标分解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形成可执行的计划,而不能挡在高层管理者的意识层面。要让医院发展目标成为每一位医务员工的具体目标去共享、去实现。通过专科优势,优序融资等方式解决医院发展的资金问题[4]。

民营医院早期要重视医院的综合实力提升,完成初级的原始积累,为生存和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把打造核心竞争力作为总体目标和重要支撑点,加大对医疗特色的扶持和培植,构筑品牌优势,实现医院可持续的发展。特别是中医院适时地制定适合医院发展、而且可操作性的发展总体目标,为民营医院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稳固经营体制,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稳固经营体制,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医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坚强团结有力的民营医院领导集体,能够统一全院上下的意志,明确发展方向,汇集全院所有职工的智慧与力量,进而顺利实现医院的总体目标与既定任务。

3、重视资本再投入,少分多投,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多数民营医院发展缓慢主要还是规模小,设备简单,技术力量薄弱,并且大多数民营医院未把科技先进放到医院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事实上只有提高科研水平和开发新技术的能力,才是民营医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长久立身之本。民营医院利用机制灵活的优势,通过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确定自己在本地区本行业的发展战略,通过打造自己的特色技术服务,形成独特的竞争战略,建立自己的商业盈利模式。

4、加强民营医院管理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极为重要,被喻为医院的灵魂。力求管理团队精英化;引进高端人才,建设特色专科的办院策略;稳步经营,快速发展的发展思路;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的服务理念;都是践行民营医院管理文化的基石。现代民营医院在建设自身特色管理文化时理应处理好事业性与企业性,公益性与盈利性,社会责任与投资回报等关系,这是影响现代民营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也要形成自己医院的特色,否则会失去医院管理文化的魅力。

5、重视干部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民營中医院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些民营医院缺乏对医疗质量的有效监督,在录用人员上较为随意,民营医院的医疗质量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证。要坚持任人为贤,杜绝任人为亲,注意培养德才兼备人才,把构建和谐医院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确立了医院文化。积极为职工创造适宜发展的平台和满意、舒适的生活与工作氛围。

6、创建民营医院品牌,提升医院形象

医疗品牌是指医院的整体识别系统和医疗特色、服务满足方式和医院人文环境,医院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通过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业务流程、技术水平、服务活动、服务环境、服务设施、服务主体的名称、标志、符合医院信念等综合表现出来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和患者对该医院的印象、认同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现代医院的竞争,已不单单地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的竞争,单纯地说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或者是服务的竞争都是片面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因为民营医院的品牌不仅向就医患者长期提供一组特定医疗产品、利益和服务。而且还体现了承诺、优质、文化等内涵。因此,民营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必须具有创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其核心精神和核心价值,这样才能使医院在患者的心目中保持持久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7、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医疗活动,扩大民营医院影响力

民营医院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医疗活动,做到快速应变、捕捉热点,配合应急预案工作做好宣传,既为社会承担了公共医疗保健的责任,又塑造了良好的民营医院公益新形象。

总之,民营医院是一个新生事物,一方面自身蕴含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亟待解决好如何从求生存阶段,顺利过渡到可持续发展阶段,这是民营医院面临的战略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树立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习和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理念显得非常重要。从战略上要做好目标定位和实施差异化竞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的医疗服务,并为之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重视医院的品牌培育和文化建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逐步加大人才、科研、管理的可持续化发展方面的投入,以获得不断创新持久发展的动力。同时,追求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确保民营医院在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不断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肖迎秋.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22:34-36

[2]殷程程,张会会,王岚等.基于博弈理论的民营医院监管策略的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2:127-128

[3]金磊,金鑫,鱼敏.民营医院管理规范化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5(24):37-38

[4]杨凯,张勇.民营医院融资模式和策略分析[J].民营医院融资模式和策略分析,2015,2:77-79

上一篇:网络通识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县域青年教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