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马斯范文

2023-09-23

阿卡马斯范文第1篇

选择题

“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审美活动的 审美经验 中国文艺心理学的真正发展史载20世纪

20年代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观我亦如是”可以理解为一种艺术观察中的 情感交流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文艺被看成是 力比多的升华

“采着花瓣时,得不到花的美丽”强调审美心理活动的 整体性 司马迁“发奋读书”说,从创作动机讲 缺失性动机

热恋中的姑娘在柳条中看到了温柔,从格式塔看,这是一种 异质同构 阿恩海姆认为从静止对象中看到“运动”是因为

视觉经验的张力

从经验中见出生命的意义,深刻的思想和动人的诗意,这种经验就称为 体验 P75 体验生成的重要形式是 回忆 P90 王国维所说的“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 反刍

李清照在南渡后的作品中,外界劲舞几乎都化成了类似“人比黄花瘦”的形象,这是因为她心中形成了一种 艺术范式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体验是一种 崇高体验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一种 归依体验

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既要表现他对法西斯的愤怒,又要实现他对立体主义的追求,从创作动机上看,属于 双趋式动机矛盾

多选题(其余都是诗歌)

母爱对作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情感的熏陶 心灵的培育

解释下列命题的文艺心理学内涵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P8

1、P83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一句中,说的是体验的忘我和艺术的“移情”,意思是作家体验不同于站在对象的旁边,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作外部的观察和描写,而是进入对象,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物我同一,这样作家对描写的对象就有了极为真切的理解,简直就像理解自己一样地理解对象,那么作家笔下的艺术形象自然自然生气勃勃,就像活的一样。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说的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与艺术的“诗意”。出乎其外就是跳出去,与自己原有的带有功利性质的经验保持距离,再次感觉自己的感觉,感受自己的感受,或者说吧先前自己的感觉,感受拿出来“反刍”、“再度体验”。当作家的体验达到“出乎其外”的境界是,所写事物的根本性质就会显著地突显出来,放射出诗意的光辉。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谓作也。 (缺失性体验作为创作的动机)

简答题 鲁迅说:“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简述其中包含的文艺心理学原理 P81体验的反刍与艺术的诗意

贝多芬在和伯爵女儿特丽莎热恋时,创作了《热情鸣奏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名曲,从创作动机上看,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P102丰富性体验

双趋式动机矛盾

问答题

有人问海明威:“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师什么?”海明威回答说:“不愉快的童年”,其中包含什么文艺心理学内容

P95 童年经验与艺术家体验的生成

分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崇高体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P105遭受挫折后的异常体验)

参考资料

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体验生成的意向性P89

把文艺看成是一种纯粹的无意识活动的是 弗洛伊德 用集体无意识来解释文艺创造的的 荣格

马斯洛认为人的存在最高最美的状态的“自我实现”,最容易在产生于 审美活动 人类情感体验的基础是 需要

在情感与形式饿关系上,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 异质同构说 艺术想象是有目的、自觉的 表象活动

愤怒出诗人的说法,其实只出了创作的缺失性动机

文艺心理学是介乎文艺学与心理学(美学)之间的学科。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中,文学艺术是本能升华和满足 马斯洛认为在创造活动中达到自我实现,是人的存在最高最美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最容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

艺术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它又是人类心灵的自由创造 艺术感知是艺术感觉和艺术知觉的合称。 人类情感体验的基础是需要。

在情感与形式的关系上,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异质同构说。 艺术想象是有目的,自觉的表象运动 集体无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

阿卡马斯范文第2篇

2、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方向分析农村土地纠纷问题

3、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国有企业员工激励策略分析

4、浅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5、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对青少年足球教学的启示

6、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探究中的应用

7、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工作场所中的体现

8、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培训机构教师激励制度的启发

9、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下的班主任工作

10、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的微尺度养老设施规划研究

11、浅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2、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视角看当代大学生创业观

13、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遇见”儿童专注力

14、浅析需求层次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15、《嘉莉妹妹》中嘉莉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

16、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探讨

17、浅谈需求层次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18、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以农村低龄留守儿童为导向的传播设计研究

19、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中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应用探讨

20、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谈中职班级管理

21、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新生代农民工激励研究

2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完善组织激励机制的启示

23、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寻激励环卫工人的措施和方法

24、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成人英语教学的影响

25、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域探析国内选秀类综艺节目

26、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城市老年人餐饮小程序设计研究

27、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非常时期”的班级管理

28、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分析个人消费者,对摩托车媒体从业者的启迪

29、试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分析高要企业消防现状

30、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高职院校班主任激励机制研究

31、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读《爱的历史》

32、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探讨高校贫困生工作对策

33、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旅行社导游人员流失分析

34、人文关怀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激励机制

35、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传统村落营建策略

36、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7、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

38、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煤矿矿工激励分析

39、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边缘性员工激励问题的探究

40、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的老年广播

4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应用

42、交互设计中的需求和设计

43、经济发达地区高等学校教师的需求研究

44、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45、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谈中职生实现真正学习的路径

46、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教育思想探索

47、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Y市环卫队伍激励机制研究

48、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49、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农村空心化养老问题

阿卡马斯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4 例患者均为该院诊治, 均通过了相关的检查并得到确诊[2]。 将他们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2例。 研究组患者当中, 男性患者22 例, 女性患者20 例, 年龄45~63 岁, 平均 (50.2±6.3) 岁, 病程1~10 年, 平均 (6.3±2.5) 年;对照组患者当中, 男性患者25 例, 女性患者17 例, 年龄44~62 岁, 平均 (53.8±4.7) 岁, 病程1~13年, 平均 (6.8±2.2) 年。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需给予饮食、 运动的疗法来实行辅助医治。 对照组还需给予患者服用3 次/d, 1 片/次的瑞格列奈 (国药准字:H20133017) 实行医治。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3 次/d, 1 片/次的阿卡波糖 (国药准字:H20153002) , 应在饭前服用。 可以按照临床医治的效果来将剂量实行调整, 两组患者都需要持续医治4 周。

1.3 观察指标

医治以前与医治过后的4 周需要对患者空腹的血糖 (FPG) 、饭后2 h的血糖 (2 h PG) 和糖化血红蛋白实行测定 (Hb A1c) , 并且密切的监测患者医治期间的肝功能、血常规与血压等改变, 对比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

此次疗效判定分为显效、 有效与无效: 1患者的FPG与2 h PG等都恢复至正常, 临床上的症状消失视为显效; 2患者的FPG与2 h PG等都基本上恢复至症状, 临床的症状有一部分消失视为有效;3患者的FPG与2 h PG等都没有显著的改善, 且临床上的症状没有消失视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疗效

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5.2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对比两组医治前后的生理指标改变

通过4 周的医治, 研究组的FPG、2 h PG与Hb A1c的改善水平都要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医治期间, 对照组患者中有4 例患者出现了轻度的腹胀与腹痛, 3 例过敏, 头晕与头痛3 例, 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3.81%;研究组轻度的腹胀与腹痛有3 例, 2 例过敏, 3 例头晕与头痛, 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19.05%, 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疾病是一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 血糖持续偏高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例如眼底病与糖尿病足等, 临床上经常按照糖尿疾病的发病原因来分成1 型与2 型的糖尿疾病, 当中2 型的糖尿疾病患者大约占据糖尿疾病的90%, 基本上出现在年龄超出40 岁以上的人群当中[3]。

瑞格列奈药品是苯甲酸的衍生物, 可以选择性的和胰岛素的B细胞膜之上的蛋白相结合, 增进胰岛素释放, 且有着吸收快、起效迅速且半衰期较短等特点, 并且很少会出现低血糖的反应, 所以在临床上被用于医治2 型糖尿疾病[4]。 药物的动力学显示, 瑞格列奈药品主要是经过胆汁的排泄, 对于肾脏造成的影响偏小, 适合在临床上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实行医治[5]。 阿卡波糖药品是葡糖糖肝酶的制止剂, 对患者小肠对与糖类的物质吸收实行抑制, 进而有效的缓和果糖与葡萄糖等物质吸收, 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饭后血糖水平, 且阿卡波糖药品经过肠胃吸收的较少, 已经有研究表明, 将阿卡波糖口服只有1%会通过胃肠道的吸收而进到血液的循环当中, 所以阿卡波糖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偏少, 有着良好的安全性[6]。

综上所述, 选取阿卡波糖配合瑞格列奈对患有2型糖尿疾病的患者实行医治, 不仅疗效确切, 并且还能改良患者的生理指标, 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当中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阿波卡糖配合瑞格列奈医治2型糖尿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疾病的患者实行研究, 并将他们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2例。对照组选取瑞格列奈实行医治, 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之上配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医治效果、生理指标的改变与安全性。结果医治过后, 研究的总体有效率为95.2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 (P<0.05) , 且空腹的血糖、饭后2 h的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水平都优于对照组 (P<0.01)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两组的不良反应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选择阿卡波糖配合瑞格列奈医治2型糖尿疾病的患者, 不仅能改善其审理指标的参数, 还能提升临床的医治效果, 并且安全性较好,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王娟, 李静.瑞格列奈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0) :5120-5121.

[2] 丁洪成, 廖勇敢, 程长明, 等.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及瑞格列奈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0, 29 (11) :934-936.

[3] 陈之.瑞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 10 (4) :359-361.

[4] 孙秀芹.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J].中国药师, 2011, 14 (12) :1785-1786.

[5] 相秀英, 王淑文.瑞格列奈联合拜糖平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3) :2550-2552.

阿卡马斯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4月,根据该院80例T2DM餐后低血糖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顺次编号,将奇数者纳入对照组40例,偶数者纳入实验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9~75岁,平均(48.78±5.62)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11.42±2.39)年;身体质量指数(BMI)19.62~31.48 kg/m2,平均(23.77±3.04)kg/m2。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8~77岁,平均(48.84±5.70)岁;病程7个月~19年,平均(11.61±2.40)年;BMI19.74~32.07 kg/m2,平均(23.82±3.11)kg/m2。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以及BMI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T2DM诊断标准,且合并餐后低血糖[2];年满18周岁,认知能力正常,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严重肾功能受损者,即肌酐清除率小于25 m L/min;合并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急性糖尿病并发症者;合并严重心、肝、脑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妊娠、哺乳女性。

1.3 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试验,治疗期间两组均继续控制饮食、适当锻炼;对照组应用A药(2.5 mg/片,2.5 mg/次,3次/d,口服)及B药空白片(50 mg/片,50 mg/次,3次/d,口服);实验组应用A药空白片(2.5 mg/片,2.5 mg/次,3次/d,口服)及B药(50 mg/片,50 mg/次,3次/d,口服)。用药期间,每隔2 d应监测患者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若患者血糖水平未见改善,则应调整药物用量,A药及A药空白片调整至5.0 mg/次、3次/d,B药及B药空白片调整至100 mg/次,3次/d。治疗4周后开盲,A药为格列本脲(国药准字:H14020780),B药为阿卡波糖(国药准字:H20020202)。

1.4 观察指标

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处理及分析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治疗之前,对照组、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6.06±0.34)mmol/L、(6.10±0.31)mmol/L,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0,P=0.584)。对照组、实验组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9.89±0.52)mmol/L、(9.94±0.55)mmol/L,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8,P=0.677)。对照组、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7.40±1.24)%、(7.43±1.33)%,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4,P=0.917)。

治疗2周后,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5.47±0.24)mmol/L、(7.33±0.30)mmol/L、(6.44±0.7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80±0.28)mmol/L、(8.71±0.33)mmol/L、(6.91±0.80)%,对比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59、19.570、2.728,P<0.001)。

治疗4周后,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5.21±0.18)mmol/L、(7.06±0.29)mmol/L、(6.21±0.6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53±0.23)mmol/L、(7.88±0.41)mmol/L、(6.64±0.71)%,对比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30、10.327、2.805,P<0.001)。

2.2 比较两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

治疗第2周,实验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为7.50%(3/4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治疗第4周,实验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为2.50%(1/40),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48)。

2.3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肾肝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例腹胀、3例恶心、2例排气过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4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χ2=5.000,P=0.025)。

3 讨论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若患者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则可引起肾、心、眼等多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严格控制血糖是延缓、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然而,严格降糖治疗也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其中,以餐后低血糖最为常见)[3]。T2DM低血糖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组织损伤,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可见,低血糖是控制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主要障碍,如何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低低血糖发生率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该研究中,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应用格列本脲、阿卡波糖,治疗第2周、第4周,实验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7.50%、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15.00%;实验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4]。此外,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阿卡波糖属于α-糖苷酶抑制剂,一方面该药物可与人体蔗糖酶、淀粉酶、胰岛α淀粉酶结合,而起到抑制人体糖代谢及糖降解,延长寡糖、蔗糖分解、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水平的作用;另一方面该药在高糖介导下,可抑制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从而有效降低餐后低血糖的发生[5]。格列本脲属第二代磺酰脲类降糖药物,该药可通过增强人体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分泌,而起到降糖作用;然而,格列本脲具有半衰期长(作用时间可持续15 h)、降糖效果强等特点,即使正常给药剂量也容易引起低血糖[6]。

综上所述,应用阿卡波糖治疗T2DM餐后低血糖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摘要: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餐后低血糖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4月根据该院80例T2DM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顺次编号,将奇数者纳入对照组(40例,应用格列本脲),偶数者纳入实验组(40例,应用阿卡波糖);比较两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第2周、第4周,实验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7.50%、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15.00%(P<0.05)。治疗后第2周、第4周,对照组及实验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结论 应用阿卡波糖治疗T2DM餐后低血糖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阿卡波糖,格列本脲

参考文献

[1] 谭从娥,王米渠.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策略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0):3991-3993.

[2]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8-80.

[3] 崔维静.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12:1-24.

[4] 王捷.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临床效果分析[J].山西医学杂志,2013,42(12):1609-1610.

[5] 陆祖谦,丁维.盐酸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药品评价,2015,10(5):22-27,33.

阿卡马斯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 年12 月—2015 年11 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男26 例, 女22 例;年龄为21~70 岁, 平均年龄为 (42.6±10.5) 岁;合并疾病类型:冠心病 (7 例) 、高血脂症 (32 例) 、高血压 (9 例) 。 对照组男23 例, 女25 例;年龄为20~69 岁, 平均年龄为 (41.7±10.1) 岁;合并疾病类型:冠心病 (6例) 、高血脂症 (31 例) 、高血压 (11 例) 。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用于比较。

1.2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1) 病例入选标准: 所选患者均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且治疗前均未使用降糖类药物; (2) 病例排除标准:排除1 型糖尿病患者, 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 有严重慢性或者急性并发症患者, 以及伴有心脏、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患者。

1.3 方法

所选患者均给予运动饮食治疗、健康教育, 且停用入院前所用的降糖类药物。 对照组患者接受格列美脲片剂 (2 mg/次, 1 次/d) 治疗, 于早餐前服用, 然后依据患者的血糖状况慢慢增大药物剂量, 而每天最大剂量不应超过8 mg。 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之上加服阿卡波糖片 (50 mg/次, 3 次/d) , 餐前咀嚼服用, 随后依据患者血糖状况慢慢增加口服剂量, 每日最大剂量应低于300 mg。两组患者均以4 周为1 个疗程, 治疗3 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FBG、2h PBG、 Hb A1c等血糖指标, 以及TC、TG、LDL-C 、 HDL-C等血脂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 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比较进行 χ2检验, P<0.05 为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血糖指标

药物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Hb A1c、2h PBG及FBG血糖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经过相应的药物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 且实验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血脂指标

由表2 可知,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经过治疗后, 上述指标均得以改善, 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 实验组共有7 例患者发生腹胀、低血糖和腹泻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对照组共有8 例患者出现腹胀、低血糖和腹泻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点的代谢综合征, 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 相关研究表明, 当患者刚被确诊为2 型糖尿病时就积极进行对症治疗, 将餐后、餐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既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还能长效保护患者的心血管免受影响。因而目前主张患者一旦被确诊为2 型糖尿病后, 就应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及早消除糖毒性对胰岛细胞瘤、 靶细胞的伤害, 延缓患者发生并发症, 并恢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功能。

格列美脲属于新型降糖药物, 它能刺激胰岛B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 进而发挥降糖作用, 该药物还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外周组织中胰岛素的浓度;相较于其他降糖药物, 格列美脲的作用时间较长, 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阿卡波糖是一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它能抑制蔗糖酶与蔗糖的结合, 延缓果糖和葡萄糖的转化, 进而实现降糖目的。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 PBG和Hb A1c血糖指标均得以改善, 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也表明阿卡波糖联合格列美脲对2 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更好, 可能与两种药物协调发挥降糖功效。 李伟等人[10]研究结果显示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能显著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TC、TG 、LDL-C 、HDL-C等血脂指标, 该组研究结果与之一致, 这也表明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能明显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 另外,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这表明该组研究中所用药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阿卡波糖联合格列美脲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 并使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尽快达标; 且能改善患者的白细胞功能和脂代谢紊乱等状况, 该组药物治疗方法简便、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患者依从性较好, 是一种治疗2 型糖尿病的有效方式。

摘要:目的 探究阿卡波糖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治疗前均未使用降糖类药物;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 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 有严重慢性或者急性并发症患者, 以及伴有心脏、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接受阿卡波糖联合格列美脲治疗,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格列美脲治疗,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糖改变情况,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相应的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 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 且不良反应也较少,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药物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阿卡波糖,格列美脲

参考文献

[1] 季文.阿卡波糖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 (12) :1722-1724.

[2] 雷建军, 王成尧, 徐胜, 等.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 :33, 35.

[3] 李博一, 文磊, 周隽, 等.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2 (4) :41-42.

[4] 胡寿春.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19) :102-103.

[5] 艾衣坦·阿依特哈孜.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3 (3) :29-30.

[6] 杨伟光.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4) :523-524.

[7] 李德高.格列美脲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60例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12) :36-37.

[8] 史素好.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15) :59.

[9] 蔡瑞玉.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 2013 (6) :301-302.

阿卡马斯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诊老年糖尿病共计62例,按接诊日期单双号分组。31例进入对照组,治疗应用阿卡波糖片,女患者13例,男患者18例,均龄(71.14±4.59)岁,62~85岁,病程平均(9.11±1.27)年,3~17年,10例合并其他疾病,6例高血压,4例冠心病。余31例进入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女患者12例,男患者19例,均龄(71.34±4.62)岁,62~86岁,病程平均(9.15±1.33)年,3~18年,9例合并其他疾病,6例高血压,3例冠心病。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阿卡波糖片,3次/d,于三餐时口服,每次剂量为50 mg;

每隔3 d调整用量,逐渐加大剂量,每日不超过300 mg,直到2 h PG(餐后2 h血糖)7~8 mmol/L。

1.2.2 观察组治疗阿卡波糖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甘精胰岛素1次/d,皮下注射,起始剂量按FBG(空腹血糖)测定而确定,FBG目标值5.6 mmol/L,每超过目标值1 mmol/L,甘精胰岛素剂量增加2 U,每隔3 d调整用量,待FBG达标后维持使用[1] 。记录两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测定治疗前后FBG和2 h PG,观察两组发生低血糖例数,组间对比。

1.3 疗效标准

无效:经治疗,患者血糖水平无改变,或达不到有效、显效标准;有效:经治疗,FBG<7.2 mmol/L,2 h PG<10.0 mmol/L;显效:经治疗,FBG<6.1 mmol/L,2 h PG<7.2mmol/L。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2] 。

1.4 统计方法

对该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达标时间

对照组血糖达标(12.56±4.42)d,观察组血糖达标(7.81±3.26)d。两组中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74 7,P<0.05)。

2.2 血糖水平

对照组:治疗前FBG(14.25±3.11)mmol/L,2 h PG(21.20±4.17)mmol/L;治疗后FBG(7.36±0.98)mmol/L,2h PG(11.30±2.89)mmol/L。观察组:治疗前FBG(14.36±3.20)mmol/L,2 h PG(21.17±4.22)mmol/L;治疗后FBG(5.47±0.56)mmol/L,2 h PG(6.58±1.72)mmol/L。两组中观察组FBG和2 h PG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61 8、0.863 3,P<0.05)。

2.3 总有效率

对照组总有效率83.87%(26/31),5例无效,占得比例16.13%;13例有效,占得比例41.94%;13例显效,占得比例41.94%。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29/31),2例无效,占得比例6.45%;11例有效,占得比例35.48%;18例显效,占得比例58.06%。两组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 9,P<0.05)。

2.4 低血糖

对照组4例出现低血糖,占比12.90%(4/31)。观察组1例出现低血糖,占比3.23%(1/31)。两组中观察组低血糖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 2,P<0.05)。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在临床上较常见,患者依从性差,控制血糖能力差,加上自身胰岛素功能下降,治疗时应给予基础胰岛素。老年人餐后血糖易升高,肾功能明显下降,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时,易出现低血糖,不利于大脑,影响血糖控制[3] 。在临床治疗上,应合理控制个体血糖水平,促进胰岛B细胞恢复。甘精胰岛素属于人胰岛素类似物,在酸性条件下呈溶液状态,给予皮下注射,由于体内为中性环境,胰岛素表现为细小微尘,在长时间内可持续稳定释放胰岛素单位,发挥降糖效果,并保证24 h内血糖平稳,无显著峰值作用。甘精胰岛素降糖作用稳定,安全性高,不易发生低血糖等。研究显示,甘精胰岛素为作用时间长、平稳无峰基础胰岛素,可对患者24 h血糖进行有效、安全、持续控制,降低FBG,尤其是降低老年人(>65岁)FBG,与预混胰岛素比较不易导致低血糖[4] 。阿卡波糖片属于a糖苷酶抑制剂,可对小肠上部碳水化合物吸收进行抑制,使餐后血糖降低,通过改善餐后血糖改善FBG,特别适用餐后血糖上升和食物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者。该药物能够使Hb Alc下降0.5%~0.8%,且不增加患者体质量,并能与胰岛素、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和双胍类合用;通过减慢或延缓肠道内碳水化合物水解吸收,对餐后血糖进行良好控制,减少或预防餐后血糖发生漂移,能促进胆囊收缩素和胰高血糖素多肽释放,控制食欲[5] 。

在该院对照研究中,观察组为联合治疗,即给予患者阿卡波糖片和甘精胰岛素,对照组为单独用药,给予患者阿卡波糖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更短,(7.81±3.26)d<(12.56±4.42)d;FBG和2 h PG下降幅度大,由治疗前FBG(14.36±3.20)mmol/L,2 h PG(21.17±4.22)mmol/L,下降到治疗后FBG(5.47±0.56)mmol/L,2 h PG(6.58±1.72)mmol/L;治疗总有效率高,93.55%>83.87%;发生低血糖例数更少,3.23%<12.90%,证实联合用药治疗疗效显著,更为安全,不易造成低血糖。

综上分析,阿卡波糖片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确切,具有有效性与安全性,建议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分析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诊老年糖尿病共计62例,按接诊日期单双号分组。31例进入对照组,治疗应用阿卡波糖片。余31例进入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7.81±3.26)d。治疗前FBG(14.36±3.20)mmol/L,2 h PG(21.17±4.22)mmol/L;治疗后FBG(5.47±0.56)mmol/L,2 h PG(6.58±1.72)mmol/L。治疗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对照组血糖达标(12.56±4.42)d。治疗前FBG(14.25±3.11)mmol/L,2 h PG(21.20±4.17)mmol/L;治疗后FBG(7.36±0.98)mmol/L,2 h PG(11.30±2.89)mmol/L。治疗有效率为83.87%(26/31)两组中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FBG和2 h PG下降幅度大,治疗总有效率高,发生低血糖例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糖,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阿卡波糖片,甘精胰岛素,治疗

参考文献

[1] 廖庆斌.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片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50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5):477-478.

[2] 厉艳萍.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北方药学,2014,11(8):30-31.

[3] 方来喜,练咏红.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片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9):1620-1621.

[4] 周玉华.分析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片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5(10):17-18.

上一篇:企业员工工作思路范文下一篇:水果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