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论文范文

2023-09-23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1 开门见山法

我所任教的学校提倡一种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它是之前采用的目标教学法的细化、拓展和延伸。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完整、正确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 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 确定目标。一入课堂, 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即“目标展示”导入。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我很重要》这篇课文时, 我先让学生清晰果断地齐读课题两遍, 然后告诉学生:本文作者毕淑敏要表达的观点是“我很重要”!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阐明作者观点的?学了本文, 你觉得自己重要吗?这就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能把这些问题解决清楚, 就真正达到“一得”, 本课的教学任务也算完成了。开门见山的“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 直截了当, 直切主题, 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2 资料朗读法

这是我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开课方法, 也是我最喜欢的方法之一。所谓资料朗读引入法:就是通过朗读精心搜集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序言资料以及自己总结的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的其他资料, 引入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调动和凝聚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了解, 还能渲染课堂气氛。

在参加一个片区的赛课时, 我上的是四年级的一篇美文《夹竹桃》, 我就采用了资料朗读法。课前我精心搜集了季羡林先生和夹竹桃的故事, 然后总结成一段资料:“有这样一种花, 她并不美丽, 但是她却默默地绽放……”用大屏幕把这段文字打出来, 一开课, 让学生投入地朗读这段资料,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 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资料的介绍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在参加另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时, 我上的的是自主阅读课文《秋天的怀念》, 我也用了同样的引入法。课前我搜集了史铁生为《秋天的怀念》写的序言, 在学生深情朗读了这段序言以后, 在意犹未尽和浓浓的余味中直接就进入课题的学习了。

3 问题导入法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问是点燃学生思想的火种,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为此, 我们在教学伊始, 要善于给学生制造疑问,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处于欲答而难以言表的愤懑状态, 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地驱使下主动地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恐龙在我们头上飞》一文时, 围绕课题, 我就提出了如下问题:恐龙不是早就灭绝了吗?怎么会在我们头上飞呢?这一定是作者的幻想吧?在我们头上飞的究竟是什么呢?又如在教学《神奇的九寨》时, 我又设置疑问:同学们去过九寨沟吗?那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本文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了九寨沟的神奇的呢?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刺激诱惑之下, 就会积极主动的到课文中去探索, 寻求答案。

4 故事引入法

小学生对故事都情有独钟,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在教学中运用“故事导入法”来引入新课的学习, 使学生在听故事中产生愉悦的心理情绪, 让学生在欢快和激情中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我在教学《空城计》一文时, 先给学生讲述了几个与诸葛亮有关的小故事:《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通过我声情并茂的讲述, 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 故事讲完以后, 我问学生:“听了这几个小故事, 你心中的诸葛亮是怎么样一个人啊?”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 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情况下, 我话锋一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大家有兴趣吗?学生们自然是欢呼雀跃, 急不可待了。在优美动听的故事吸引下, 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习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了。

5 情境导入法

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教学之初, 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情景, 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教学《翻越大雪山》一文时, 由于文章涉及的年代距离已经很远, 很难引起学生兴趣。于是, 我在教学之初, 就通过屏幕展示了夹金山白雪皑皑、狂风怒号的情景, 然后在适时地播放《过雪山草地》的歌曲。在惟妙惟肖的画面、深情悠扬的旋律中, 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了情境中。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高山流水》一文时, 我先给学生播放了《高水流水》的乐曲, 在舒缓优雅的乐曲声中, 我用低沉忧伤地语调给学生讲述了这个故事:“有一个叫伯牙的人, 琴艺高超……后来, 子期死, 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了最后一首曲, 摔琴谢知音, 不复弹……”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渲染下, 不知不觉就沉醉其中了。

6 多媒体展示法

美学家王朝闻说过:“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 才能引起强烈地感动。”多媒体图文并茂, 声像俱全, 以图像、动画、声音、文字、视频等综合手段传递信息。这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更容易激发学生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密西西比河风光》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 但是由于距离我们太遥远, 单凭静态的文本很难让个学生感受到它的美。于是, 我在课前广泛收集各种资料, 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 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真实地感受到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静谧与粗犷的和谐。然后在读文本, 学生就能更深入一步地了解文中所描绘的境界。

7 名言导入法

名言警句是思想艺术的结晶, 每一句名言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在教学中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言警句, 以此来导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这样更利于深化文章主题, 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匆匆》这篇课文时, 开课前, 师生一起交流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的朗读, 学生就更容易了解文章的主题了。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课堂引入的方法还有很多, 采用什么方法引入课堂教学, 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在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巧妙而新颖地课堂引入, 使整堂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课堂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使学生在课前短短的几分钟内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 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 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得好, 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总结了开门见山法、资料朗读法、问题导入法、故事引入法、情境导入法、多媒体展示法、名言引入法等七种导入课堂的方法。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一、歌曲导入法

歌曲导入法是指课前选用相应歌曲,用轻松愉快的音乐旋律营造出一种亲切欢乐的氛围进而导入新课的方法。目的是把学生从母语思维尽快拉到英语思维中来。

歌曲是呈现新的语言的有效方式之一,其节奏和韵律能帮助孩子们从开始就逐渐体会英语语感,并能降低难度,帮助孩子们记忆所学语言。New Standard Englishzh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在教学中,我采用“快乐Do Re Mi”教学环节,以歌入手,学习语言。例如:3B Module 1.字母表,学生记忆26个字母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上课前先教唱英文字母歌,学生通过熟悉的旋律,把字母带进歌中,几遍之后就能上口,按顺序唱出字母表,然后再利用这首字母歌帮助学生为下一步认读、书写字母打下基础。再如:学习Body(身体)时,单词多又难,不易记忆,我先让学生 听一首“人体部位”的歌曲《Head and shoulders,knees and toes 》按照歌词我用手指向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学生对歌词意思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再播放几遍,边唱边指。这种用唱歌导入新课进行英语单词和句子的学习,使学生既学习了英语语言,又使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学到了新知,轻松自然。

二、韵句导入法`

韵句导如入法是指诗歌和歌谣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诗歌和歌谣有韵脚,有意境,语言精练,节奏明快,充满童趣,富有动感,旋律优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学中我注意抓住chant 的独特形式和风格,以chant 促教促学,寓教于乐。例如:教“问路指方向”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说:Left ,right. Left, right.March all day. March all night. Up and down, Up and down. On we go ,round the town.课前组织学生一起chant. 人多声音洪亮,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英语课堂上来,它比老师说千遍stop ! stop ! class begin ! please be quiet ! 可强的多。

韵句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尽可能准确地学习语音、语调,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 :在学习“动物类”单词时,我先教学生这样一首chant.

Look at the cat , It is fat . Look at the pig , It is big . Look at the monkey, It is funny . Look at the mouse ,In my house .这首chant既描写了cat pig monkey mouse 的主要形象特征和习性,同时也很押韵。孩子们听音、模仿、表演、吟唱。语音,语调优美,琅琅上口。掌握了这首chant的韵律后,再把其他动物类的单词替换进去,一首chant可学会很多单词“旧药换新汤”这样英语学习就变得轻松了。

三、猜想导入法

猜想是为揭示问题的实质,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想像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导入方法。教学中我利用已学的内容进行猜测导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教“水果类”单词时,我把准备好的水果装进一个大包里,让学生先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老师用What’s in the bag ?的句型提问,学生用It’s a banana / pear . It’s an apple / orange .的句型猜 , 至到猜对为止。 有时教新单词之前,还可以通过做动作、听声音等方式让学生猜词.如:教Sports day 时,老师先做跳高、跳远、跑步等运动项目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动作,猜一猜是什么运动,再出现单词。教3 A Module 9 “职业名称”时,我先放录音让学生听几种不同的声音,判断职业。例如:伴着“一阵电铃声,”学生们猜出“教师 ”引出单词teacher 接着传来“急促而响亮”的声音,学生猜到是警车,引出“ 警察”policemen.有汽车的声音经过,学生猜到是“司机”driver. 拖拉机声音一出现,老师问:“有谁要开拖拉机”?学生猜“农民”farmer。通过猜词活动,学生的情绪高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指运用讲故事的形式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我采用故事开头,增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在学习3A Module 1 Greetings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学英语吗?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英语,除了班上的60位小朋友,还有4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学生回答后,我接着说:“有个男生头发黑短叫Daming,有个女生一头黑发叫Lingling、还有两位特殊的小朋友,Sam脸上有些小点点,一头红红的头发,Amy一头金黄的头发,还扎了两条象花一样的辫子。他俩都是外国小朋友,现在就让他们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吧,(播放录音)Hi, I’m Sam. Hello, I’m Amy. Hi I’m Daming. Hello ,I’m Lingling.现在,谁愿意向我们的新朋友打一声招呼呢?孩子们的表现欲望随之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向新朋友Say Hello.这样,小孩子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而且喜欢上了新朋友,很自然地进入到Unit 1 “Hello,I’m Sam .”的学习中。

五、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做游戏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认真听讲,激发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学习“数词”zero ___ten时,我采用“过关游戏”,十人一组报数,看那组报的又对又快。同时还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到的数字有哪些,看谁最细心。如:电话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码,年龄,日期等。在教“时间表达法”时,我采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引人新课。先让一个学生扮演“老狼”,让几个学生站成一对依次问:“老狼,老狼,几点了,几点了?”老狼回答:“一点了 一点了……。”学生通过游戏学习“ What’s the time ,Mr Wolf ? It’s twelve. It’s dinner time.”又如:教Body时,做“摸鼻子拍手游戏”Touch your nose.反应慢的被淘汰。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将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实践能力,方便教师再去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还能优化最終的教学效果,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助推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起来。音乐教师有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组织特色的教学活动,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成为一名高素质、全能型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舞蹈教学;有机结合;体验;分析

音乐属于一门艺术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动作可以展现艺术之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音乐、舞蹈的相互结合,能解决以往教师盲目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值得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素质教育提倡以生为本,创新教学理念的融合,将学生艺术素养、高尚情操的培养定为首要的教学任务。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全心全意服务于全体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配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建趣味性的教学环境,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对于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在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学习态度会非常积极,无论教师实施何种教学方案,学生都会主动配合,并自觉进行思维的再创造。因而音乐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前,应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十分活泼的教学环境,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统统吸引到一起,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加深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加入一些舞蹈动作,给予学生放飞自我的机会,往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1]。比如,在教学《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时,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几首曲子,先让学生了解一下相关民俗,再营造轻松的、有趣的教学氛围,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随后播放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彝家娃娃的性格是怎样的。最后,由教师示范教唱,引导学生通过舞姿来展现欢快的旋律,顺势将音乐、舞蹈相互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音乐文化与舞蹈文化的价值就很好地突显了出来,在全新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属于一种精神层面的启迪,优化了教学效果,满足了学生需求。

二、感受音乐艺术,优化教学效果

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很有必要[2]。比如,在低年级小学生接受初级舞蹈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音乐或是通过自身演唱,把歌曲要表达的意思直接展示在学生眼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音乐教师还要利用舞蹈动作,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活跃学生形象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学生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时,教师可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然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想自己在美丽的草原上骑着小红马自由地奔跑。通过舞蹈表现歌曲意境,在想象、创造中更好地了解歌曲含义,这远比教师的灌输指导效果要好得多,对于学生艺术感受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三、改变教学模式,重视互动教学

音乐舞蹈相互结合,需要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多多增设互动环节,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表现热情,引导他们体会音乐、舞蹈的艺术魅力,确保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比如,针对《我是少年阿凡提》相关内容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熟悉新疆歌曲特色,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再通过优美舞蹈动作的展示,使学生重新认识新疆人民热情、好客、豪爽、刚劲的特点,音乐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学生主动投入了学习,这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取得的好的教学成效。

四、增强学生自信,实现主动学习

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人才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的自学信心同等重要,任何一项内容的缺失,都会让音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教师在做准备工作时,有必要考虑一下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尽量寻找学生所能接受的好方法,设计新颖的互动环节,改变固化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时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舞蹈结合效果足够理想,学生自学热情空前高涨。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环节很有必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优势也不容忽视。比如,我们可以播放学生喜欢的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文化的本质内涵,鼓励学生从专业角度进行音乐作品的鉴赏,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除此之外,给予学生做“小小老师”的机会,传授学生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带动学生融入音乐课堂的学习活动中,这种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音乐教学工作走向一个新的成功。

总而言之,将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音乐知识,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通过舞蹈表现情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多元化发展,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鑫.论小学音乐和舞蹈教学的关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5):209-210.

[2]秦月.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体验[J].大众文艺,2015(14):43-44.

[3]张莉.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体验[J].科普童话,2014(11):102.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联日益密切,课堂教学活动已经无法独立于信息技术而存在。然而,现如今部分学校存在信息技术被滥用的情况,以至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和新型教学方法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丧失了信息技术对学生兴趣的调动和激发作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以挖掘信息技术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关联点,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以此焕发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机,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数学课堂活动中收获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辅助工具。多媒体技术对以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颠覆,它将数学教学活动从单一的平面教学变成了立体多维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一定的敏感性和热情,学生缺乏良好的抽象性思维,对很多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够全面。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透过表面了解数学的本质,将复杂的数学概念简单化,以此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其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交互性、直观性、多样性等特点。而小学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无趣性。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教材内容中较为抽象的数学课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感染力,便于学生吸收、理解和记忆,从而诱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其次,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有一些较为复杂多变的数学题目,学生学起来有一些难度,如“火车过桥问题”“圆锥体积问题”等。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低,大部分都是依赖形象进行记忆,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形成。若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使用信息技术,一定程度上能够以动态化的方式展现复杂的数学推导问题和数学公理问题,能够让教师以更加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输出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将重点和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将微课进行保存,以便于反复观看,直到弄懂某一知识难点,以此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

最后,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新的转变。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频率,有利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信赖感,以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和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能够针对相关问题开展讨论。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课堂导入,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能够确保学生的注意力不被其他因素所分散,而是始终停留在数学课堂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让学生愿意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而课堂导入环节作为吸引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课堂导入设计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将自己的目光聚焦于数学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师的讲解思路一步步理解数学知识。在这一课程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导入的形式,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融合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导入活动和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性。

比如,在讲解《观察物体》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盲人摸象》。在动画当中,由于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人会触摸到大象的不同位置,所认为的大象形状也不尽相同。有人将大象认成绳子,有人将大象认成石头。在看完视频以后,教师可以针对视频内容对学生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这几个盲人摸着同一个物体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呢?甚至他们得出的结论和实际物体完全不相同?”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所触摸的位置不同,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的某一个部位。”之后,教师开始进行课堂内容导入,“是的,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如何正确地观察物体,如何正确认识物体。”这样一来,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教学活动将会充满热情,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处于课堂的中心位置,学生只能以被动接受的状态聆听教师的教诲和讲解。这种灌溉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会阻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該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选择,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以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探讨,以便于找到适宜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它肯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存在地位,也给予了学生相应的思维空间,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图形中的规律》时,在探索摆五个相连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的问题时,教师给予了学生相应的选择和思考空间,为学生提供了画一画、数一数、用加法解决、用加法和乘法解决等选项。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不会漫无目的,而是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个题目的认识和理解,利用信息技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学生的独自探索中,学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自己的答案上交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交的答案,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摆列方法的规律,进而得出相应的结果,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和以往的相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拥有自己的不可替代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数学教学效果,给予学生新的教学体会。

(三)利用信息技术录制微课视频,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但是也拥有一些较为抽象化的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复杂的思维逻辑能力,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理解数学知识并应用。为此,小学数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辅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微课视频和实际的教学活动相比,内容更为简短,并且图文并茂,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微课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和地点打开微课进入学习状态。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时间较为有限,教师讲解完问题以后,无论学生是否听懂,都会继续讲下去,确保完成课堂任务。在微课视频中,在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上,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直到自己理解数学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

比如,在讲解《圆柱与圆锥》这一节内容时,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存在的体积关系,而这一关系的推导过程又无法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进行展示。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微课视频,将圆锥和圆柱体积关系的推导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强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能够对圆锥和圆柱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圆锥的三视图,以便于学生能够对圆锥拥有更加全面而透彻的认识,让学生将圆锥的体积公式铭记于心。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课程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出现给予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新的发展机遇。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应该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性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创造能力。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就是简单的教育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仅仅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識,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对相关数学问题展开探究,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长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比如,在讲解“计算梯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梯形的形状,标明梯形的上底长、下底长和高。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梯形,让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带领学生正确探索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会采用割补法,有的学生会采用公式法,还有的学生会采用估算法。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在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擅长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只能用一种方法去计算答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学习数学自觉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会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该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不能局限于某一单一的解决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 结语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所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时代发展趋势,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融合,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数学世界里积极探索,寻找充实自己的有效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既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空间,也要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以便于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宝连.刍议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J].文渊(高中版),2019(4):139.

[2]郑艳菊.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速读(上旬),2019(10):178.

[3]袁晓倩.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探讨[J].新课程(小学版),2018(1):88.

作者简介:宋洪格,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市九台区沐石河中心学校。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当前新课标的大形势下,课堂教学暴露出教师已有教学方式的不足,所以广大教学人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文章是对于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浅谈,是为了实现改进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提升教学效益和质量所作出的努力。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综合素养

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会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美术老师将新的教学理念带入课堂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更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

一、让游戏进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美术课程

作为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懂得少儿艺术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针对低年级少儿能够在自己的情绪支配下随意表现主观意愿的特点,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为主,儿童把绘画当成游戏,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在加强少年儿童记忆力、开启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绘画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绘画,结合已经学过的简单文字以及拼音字母,看它们像什么,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藏在儿童心灵深处无意识积累的模糊印象。通过绘画活动加工创造,巩固强化,逐渐过渡到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和色块去表现复杂的事物,发展抽象概括和艺术表现的创造才能。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作画,启发学生对色彩、大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师应尊重他们自主,自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将来的创造性思维天窗的开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少年儿童对绘画知识的逐步理解,鼓励他们做记忆画,再由记忆画逐渐导入“想象画”。教师对少儿的画应尽量用口去说,而不是用手去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激发起少儿的画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自信心。课堂小结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自评,欣赏,体验创作的审美感受,在学生对课本上的范画欣赏过后,脱离课本进行创作,从点滴变通入手逐步积累,达到用绘画语言表达自然即自我情感的能力。

当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心理和生理有所发展,教学过程应逐渐加大“写生”的力度。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专家的研究证明,这个阶段少年儿童视觉感官的发展,写实的倾向日益明显,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而心理上进入了“压抑阶段”,出现眼高手低,表现欲望下滑或者兴趣转移的现象,那些在低年级曾被认为是绘画天才的孩子,进入中高年级后对绘画敬而远之甚至厌倦。这时应采取一些新的方法,让“眼”、“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发展认知与表现的心理素质,以“观察―思考——发展”为作业实践的线索,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抑,以提高学生原有的认识和表现欲望。写生教学的比重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逐渐加大,在学生有注意的品质,有积极的观察要求以后才能进行观察写生教学,重点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用比较的方法思考,发现一些绘画语言,能够鉴赏物体的外部结构,以及明暗关系,物体的空间位置,色彩关系等,对客观实物形象与主观视觉形象反复比较,摆脱自由绘画阶段对物象的片面认识,提高观察能力。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少儿心理特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学习美术的兴趣,少年儿童的绘画技能就会逐渐成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在我们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美术学科的实践要以材料为依托,材料的配备需要经费投入,然而,在我们经济条件较差,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地区,进行美术教学实践确实有很多困难。加上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不重视,学校从事美育的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学校在如何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也在试验性改进等因素,我们的美育只能循序渐进,切忌不切实际的空泛说教。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课要多给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寻找素材,让少年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满腔的热诚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建立新型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创新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允许学生作品别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教育者很难摆脱落后窠臼的束缚;我们常听到对学生作品用“像还是不像”评判的人不在少数,这自然而然地滑向落后保守的评价老路上。为了使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示范也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间。我国当代著名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告戒后人“学我者死”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只要在学生作品中发现一点闪光的亮点就应当加以肯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逐渐开拓。教师不要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维评价儿童绘画作品。

四、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比如在高年级绘画理论教学中,作品的构图与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布局谋篇何其相似,教师一点学生即可理解。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放一些轻音乐,感染气氛,放松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达到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业的目的,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总之,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纠正把少儿绘画教学成人化的错误倾向,从传统的临摹教学逐步转向比较科学的以自然为师的写生教学中来,用创造性的教学改革模仿教学,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而学校进行美术教育则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展开的,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作为美术老师,我们应该遵循新课标指导,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为创造新时代人才做出巨大的努力。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同时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特点,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偏向于直观、形象,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学习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必须重视在教学实践中的课堂导入环节,并且采取合理的手段来增强课堂导入的效果,从而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式;教学策略

课堂导入环节在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从而为小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小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本文从分析小学数学导入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出发,对如何有效实施导入式课堂教学提出合理的策略、建议。

一、导入式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

在导入式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课堂导入的首要原则是教师所开展的课堂导入原则具有趣味性。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的作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从而提升小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提高数学课前导入的趣味性,同时要丰富课堂导入的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幽默效果,从而有利于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增加数学课堂导入的针对性。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导入之前,应该充分地分析数学教学内容,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应该有效结合新旧知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强课堂导入教学的效果。最后,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前导入也应该增加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教学中,要注重增强数学教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拓展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二、导入式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增强课堂导入的效果,就要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前导入环节。例如,教师在讲解“角”的这块知识时,应该避开直接对学生说角的定义,从而将逻辑性较强的数学概念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数学概念,帮助小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减少学生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因此,针对这一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导入中,就可以选取两个学生并且基于同一个点,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出一段距离,从而让学生猜测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那么,学生就会容易地猜出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識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减少学习数学的枯燥性,最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增加新旧知识的有效结合

小学数学学科中的所有知识都具有较强的内容连贯性,以便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加以灵活地运用。因此,在数学课程的学习当中,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前提,而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拓展。从某一种角度上看,小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就是整合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环节中,就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让它变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乘法运算“5×6”的过程中,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中为学生出两道简单的例如“6+6+6+6+6”“5+5+5+5+5+5”加法题,然后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并且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在这时,部分学生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乘法运算”这一教学内容,完成从简单加法到乘法的过渡。通过这样有效的导入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学过的旧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3.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一些现代教学手段也被逐渐引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且成为教师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应用优势,便可以更好地渲染教学氛围,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为教师的教学开展极大的便利。同时,多媒体教学也拥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有效改变课本上比较生硬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与圆的特点的数学知识内容时,就可以采用先向学生提问的方式,比如提出“为什么要使用圆形的车胎呢?为什么盘子大体都是圆形的呢?”之类的问题,当学生回答因为圆形的车胎能够转动、圆形的盘子能够均匀地装东西时,教师便可以借机导入圆的体积计算、圆的特征等新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有效导入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生动性。

综上所述,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任务的落实。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课前导入环节,并且从学生自身的喜好出发,增强课堂导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继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7(2).

[2]袁蒋毅.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J].学周刊,2017(6).

编辑 马晓荣

上一篇:骨伤科中医病历范文下一篇: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