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设计总结范文

2023-09-21

课程设计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是设计一个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工作条件为两班制工作,使用年限为5年,单向连续运转,载荷平稳。课程设计中最麻烦的是初步的计算,齿轮、轴、轴承、键、电动机等等的零件都需要计算、校核。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画图,当然这也是费时间的。画图不仅要求画图能力好,还应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以及整体观念。这个步骤也能检查设计书是否完美。设计过程中我出了好多错误,电动机和齿轮的计算在校核的时候发现都不符合,所以都得重新选择。还有画图时轴承盖也出现了小问题。但是整体效果还是蛮不错的,无论是速度还是完成的质量都还令我满意。

还好天公作美,整个课程设计时间里武汉并没有显示出它夏天该有的威力。好像老天在帮我们一样,要么淅沥沥的小雨,要么并不高温的晴天,这天气在武汉的夏天来讲还是很好的。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我们率先抢得先机占到了教室,抢到了画图桌、空调。全班同学都在跟赛跑似的,争先恐后没日没夜的画图计算。有的就干脆不午休了,中午都在画图,还有的甚至吃饭时间都没有,直接让同学带饭回教室,晚上回去还得计算校核,就为了早点完成任务。以前只有在高考前才有过这么紧迫,那么高强度的学习想想就可怕,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咋过来的。

我觉得课程设计是个对自我检验及修正的过程。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暴露了好多问题,比如对概念不清楚、公式不理解、作图能力不好等等。这也是今后学习当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和提高的地方。让我加深了《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的学习,尤其是齿轮这方面的知识,还学到了设计--校核这种方法。我深深的体会到课程设计不是孤立的一门课,它牵涉到好多学科,有互换性、工程图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这个课程设计让我巩固了好多知识,学到了好多知识。

课程设计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次设计是针对二元物系的精馏问题进行分析、选取、计算、核算、绘图等,是较完 整的精馏设计过程。 我们对此塔进行了工艺设计, 包括它的辅助设备及进出口管路的计算, 画出了塔板负荷性能图,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汇总。 此次设计的筛板塔是化工生产中主要的气液传质设备。此设计的精馏装置包括精馏 塔,再沸器,冷凝器等设备,热量自塔釜输入,物料在塔内经多次部分气化与部分冷凝进 行精馏分离,由塔顶产品冷凝器中的冷却介质将余热带走。本次设计是精馏塔及其进料预 热的设计,分离质量分数为 20%的苯-甲苯溶液,使塔顶产品苯的质量分数达到 95%,塔 底釜液质量分数为 2%。 综合工艺操作方便、经济及安全等多方面考虑,本设计采用了筛板塔对苯-甲苯进行分 离提纯,塔板为碳钢材料,按照逐板计算求得理论板数为 12。根据经验式算得全塔效率为 0.5386。塔顶使用全凝器,部分回流。精馏段实际板数为 10,提馏段实际板数为 13。实际 加料位置在第 11 块板。精馏段弹性操作为 2.785,提馏段弹性操作为 2.864。塔径为 1.4m。 通过板压降、漏液、液泛、液沫夹带的流体力学验算,均在安全操作范围内。确定了操作 点符合操作要求。

关键词:苯-甲苯;精馏;负荷性能图;精馏塔设备结构 -I-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in two yuan of the distillation analysis, selection,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and drawing, is a complete distillation design process. This tower was process design, including its auxiliary equipment and import and export pipeline calculation, draw plate load performance diagram, and the design results are summarized. The design of the sieve plate tower is the chemical industry in the production of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equipment. The design of rectifying device comprises a distillation column reboiler, condenser and other equipment, heat from the reactor input, material in the column after repeated partial gasification and partial condensation distillation separation by top product condenser cooling medium to heat away. The design of distillation column and its feed preheating design, separation and mass fraction of 20% benzeneII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前 言 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非

课程设计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

报告人姓名:学号课程教师:实验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完成起止日期:

[正文]

一、课程设计概述(目的、任务、参考资料)

1.项目的目的

根据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要求,面向针对研究生和导师这一特殊的群体,针对教务信息数据混乱的情况,利用电脑信息化的优势,为理学院研究生系统建立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使研究生管理中的各项实际业务工作切实的映射在系统内部,为学院提供一个方便的、快捷的、一体化的集成信息化环境。

2. 项目的任务

根据研究生教务管理中的具体需求,该项目的任务可分为7个模块进行

设计划分,每个模块都要完成具体的任务

 任务一:基础平台

任务:建立导航登陆界面,使用户能用密码登陆页面,了解信息,下载表格文件,获得具体操作权限。

 任务二:学籍管理

任务:研究生登路后,可进行基本信息查询、成绩查询、修改密码的功能操作;管理员则可进行修改用户信息、创建账户、数据上传或下载的操作

 任务三:智能排课:

任务:包括完成自动排课、手动调整、选课管理、课表查询及打印等更能

 任务四:导师管理

任务:建业数据库,使研究生和导师、管理员可以查询导师的基本信息,并且管理员可以对数据等做出修改和调整。

 任务五:教学教务管理

任务:该部分主要针对管理员展开建设。管理员的职责是以管理、统计、修改数据信息为主。建议以基本信息维护、入学、毕业信息管理、任课安排和考试安排为主要功能的模块。

 任务六:科研管理

任务:主要完成的任务是,研究生能够顺利提交科研项目,管理员能无误的将项目挂在网页上

 任务七:评优管理

任务:管理员能将通过审核的名单公示在网页上。

3. 项目的参考资料

[1] 《LoadRunner使用手册》

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编制

[2] 《软件测试:第二版》

Paul C.Jorgensen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3]《ASP.NET网站开发》(丁昊凯、许静雯、谢黎文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4]《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作者:萨师煊王珊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5]《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作者:张海藩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采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1. 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

 技术路线:

基于微软ASP.NET框架及应用环境,遵循Web Service和XML技术、 B/S模式,采用三层结构开发

 系统平台:

Windows 2003 Server SP1(以上包括SP1)

MS Sql Server 2005

IIS 6.0及以上

 开发工具: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5

PhotoShop 7.0

CorelDraw 12

Dream Weaver 8.0

 开发语言

C# 2.0

ASP.NET 2.0(3.0)

XML/XSL

JavaScript

 测试软件

LoadRunner

三、实现步骤与在实现项目中我获得的主要成果

1. 项目的实现步骤

1) 首先,小组成员根据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针对研究生的具

体要求,讨论研究后编写需求分析文档,将项目软件分为7个模块,并完成初步的界面设计;

2) 之后,在需求文档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生、导师以及管理员的不同

需求,根据模块进行设计文档的编写,并着手进行软件的设计以及

完善界面设计。

3) 在完善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之后,小组成员制作PPT,并通过审核。

4) 在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之后,小组中的软件编写成员依据软件工程的

原则开始进行具体的软件编程,另外的部分成员则进行测试计划文

档及测试设计文档的编写。并在之后的几天中对其进行整理修改以

完善文档。

5) 在软件基本完成之后,小组成员分工进行软件的测试,完成测试结

果。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讨论并对软件进行修改。

6) 最后,对项目进行总结,编写总结报告。

2. 我获得的主要成果:

由于我在软件编程方面比较薄弱,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我主要负责的是文档的编写以及项目的测试方面的工作。包括如下部分: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书中,第四部分需求规格以及第五部分项

目具体的功能规格;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软件设计文档的大体框架以及其中的第一部分引言

以及第二部分系统设计概述;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客户端测试计划(全部);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客户端测试设计的大体框架以及第一部分引言、第

二部分测试设计;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用户使用手册(除第三部分运行环境)

四、个人小结

主要困难:

 在项目进行的初期,虽然我们对用户的需求有大致的了解,并有参照模版,

但由于本科生教务管理系统和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的具体项目上有着某些差异,这要求我们要注重了解其中的区别,并对模版进行分析及修改。在对需求文档进行编写时,文字表述不足的弱点很轻易的就显示出来,这要求我们对网络教学上给出的资料及范例进行详细的阅读,才能写好需求文档;在接下来的文档编写时也有同样的问题。

 在项目进行的中期,即软件的设计阶段。在了解具体需求之后,编写设计

文档困难不大,但是由于编程能力的强弱问题,小组成员不可能完全都进行编程,虽然这是小组分工后可以解决盖的问题,但是由于软件编程能力的缺乏,会造成在小组讨论和文档书写上出现代沟,所以个人认为,小组成员拥有对程序编成有一定的了解是有必要的。

 在项目的测试后面阶段,即软件的测试阶段。初次接触具体测试的我们,

对新的软件不了解,导致产生一定的困难,这要求我们对LoadRunner软件自主的进行学习并掌握如何运用该软件进行项目的测试。

课程设计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重大意义 为了积极响应宁夏理工学院发展目标,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符合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勤奋踏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视野广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下面由我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多数专业第一次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是机械设计课程的最 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起到巩固、深化、融会贯通及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知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2)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机械、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

(3)提高学生有关设计能力,使学生熟悉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等)的使用,掌握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 课程设计题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选择通用机械的传动装置,如下图所示。传动装置是一般机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课程中学过的主要零部件,也涉及到机械设计的一般问题,适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能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

2、课程设计的内容

(1)拟定、分析传动装置的设计方案。

(2)选择电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3)进行传动件的设计计算,校核。 (4)绘制减速器装配图。 (5)绘制零件工作图。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 课程设计任务

要求在三周(2011年 12月 1 日~2011年 1月 1日)内60学时完成一下任务:

(1)绘制减速器装配图1张(用A1或A0)。 (2)绘制零件工作图2张(齿轮、轴A3)。

(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约4000字(统一格式A4纸书写)。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做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三的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面?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数查阅大量的设计手册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标准,一次次翻阅机械设计手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作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我们是工程师,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

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这次关于带式运输机上的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课程设计是我们真正理论联系实际、深入了解设计概念和设计过程的实践考验,对于提高我们机械设计的综合素质大有用处。通过两个星期的设计实践,使我对机械设计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业的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相当强的技术课程,它融《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于一体。

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反应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时间紧迫,所以这次的设计存在许多缺点,比如说箱体结构庞大,重量也很大。齿轮的计算不够精确等等缺陷,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实践,能使我在以后的设计中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有能力设计出结构更紧凑,传动更稳定精确的设备。 本次设计得到了指导老师的细心帮助和支持。

作为一名专业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制图软件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本次大作业虽然没有用到caxa制图,但是我想更加有效率的制图,我们必须熟练的掌握它。

虽然过去从未独立应用过它,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我发现效率好高,记得刚开始学caxa时觉得好难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放在使用者的角度,单单是为了学而学,这样效率当然不会高。边学边用这样才会提高效率,这是我作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二大收获。但是由于水平有限,难免会有错误,还望老师批评指正。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反应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设计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题目:比赛倒计时设计

专业班级:应用电子技术教育091 姓

名:

王艳杰

号: 20110325124

时 间:2013.12.9 ~ 2013.12.27

指导教师:张 伟 邵 锋 杜留锋

完成日期:

2013 年 12 月

21 日

目 录

1.引言………………………………………………………………………………1 2.总体设计方案……………………………………………………………………1 2.1 设计思路………………………………………………………………………1 2.2 总体设计框图…………………………………………………………………2 3.设计原理分析……………………………………………………………………3 3.1 60秒计时器 …………………………………………………………………4 3.2 秒脉冲发生器…………………………………………………………………5 3.3 译码显示电路…………………………………………………………………7 3.4 控制电路………………………………………………………………………8 4.总结与体会………………………………………………………………………9 参考文献……………………………………………………………………………9 附录1………………………………………………………………………………10 附录2………………………………………………………………………………11

2

比赛倒计时器设计任务书

1.设计目的与要求

设计一个倒计时牌。准确地理解有关要求,独立完成系统设计,要求所设计的电路具有以下功能:

(1)设计的倒计时牌,能直接显示时间; (2)能同时实现60秒计时,9秒暂停倒计时;

(3)60秒计时结束有声音提示,9秒计时结束有灯光提示。 2.设计内容

(1)画出电路原理图; (2)元器件及参数选择; (3)电路仿真;

(4)搭接所设计的电路完成设计功能。 3.编写设计报告

写出设计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总结体会。 4.答辩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叙述并回答问题。

3

比赛倒计时器

摘要:本电路通过555与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输出标准的秒脉冲信号,送往倒计时电路,计时电路的秒计时、分计时。输出则送往译码显示电路,显示出当前时间。 关键字 :计数器;555定时器;七段数码管;发光二极管 继电器等

1、引言

电子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电子课程系列中的一门设计课程,其目的是锻炼我们综合运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以及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使用集成芯片及调试电子系统的能力,同时了解基本逻辑单元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今后进行复杂的综合型电子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打下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计时器,如在一些体育比赛中经常使用这类计时器来计算时间,它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并具有报警功能,具有提醒作用、安全措施中的定时报警器、游戏中的倒计时、维持秩序的交通信号灯、红绿灯、交通信号控制机、闹钟等等......因此计时器在现代社会中是很重要的。

2 、总体设计方案

通过分析设计目的和要求,该比赛倒计时主要可由报警电路、控制电路、译码显示电路、计数器、秒脉冲发生器五部分组成,其中计数部分为核心电路,在设计电路时考虑到元件的限定,因此,在给出元件的范围的条件下,完成电路的设计。另外,计数器完成60秒倒计时的功能。在60秒计时结束时报警电路会出现声音提示,9秒计时结束时会有灯光提示,这一部分有报警电路实现。而电路的启动、暂停或将继续等功能由控制电路实现,此外控制电路还要实现电路的清零功能,在设计控制电路时,应正确处理各个信号之间的时序关系。在操作直接置数开关时,要求计数器置数,数码显示器显示60。译码显示电路主要由两个七段数码管显示60至00的循环。

2.1设计思路

比赛计时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60秒倒计时,在考虑到限定的元器件的范围内没有74LS192,可由74LS193实现六十进制的加法功能,然后通过一些逻辑门电路(主要有74LS00和74LS20)实现倒计功能。然后将其输出通过译码器CD4511接至数码管,从而显示60至00的时间循环。计时结束时会有灯光提示,由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实现。使用555构成多谐振荡器发出1HZ的脉冲波接入到CD4013芯片的脉冲端,从而开始进行秒60倒计时功能。

4

2、2总体设计框图

图一:倒计时设计总体框图

它包括秒脉冲发生器、计数器、译码显示电路、报警电路、辅助时序控制电路(简称控制电路)五部分组成。该设计中用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来代替报警电路,二极管发光或蜂鸣器响即代表报警。秒脉冲发生器产生的信号是电路的时钟脉冲和定时标准,但本设计对此信号要求并不太高,故电路可采用555集成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构成。控制电路完成计数器的直接清零、启动计数、暂停/连续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的显示与灭灯、定时时间到报警等功能。

3、设计原理分析

3、1 60秒计数器

60秒倒计时电路主体部分在时钟脉冲的输入情况下工作,下面进行具体分析。电路开始实现倒计时功能。使用74LS193分别做个位(低位)和十位(高位)的加法计数器计(六十进制),个位可由十进制实现,十位可看成六进制。当在给个位CP1一个脉冲时,CD4013开始计数,个位从0到 9循环,直到下一个CP1秒冲到来后通过两个与非门将“1010”送给十位的CP1脉冲,十位开始计数,实现5进制记数,因此完成了60进制正计数器,然后将60进制的计数器送到下一级74LS00与74LS20,通过逻辑转换实现60进制正记数到60进制倒记数,从而实现倒计的功能。

CD4013芯片其内部是有两个D触发器组成,所以可用两块4013芯片实现十进制

5

加法的功能,十位可设计为六进制的加法器由设计目的和要求可知需要从始时的“60”倒计到“00”然后停止,所以,还需要在加法计数器的基础上将其该成六十进制的减法计数器。再有后面的CD4511数码管驱动电路送给数码管,从而显示60秒倒计的数字。具体电路如图

(二)所示

VCC5VJ3VCC5X3Key = Space18 2.5 V23VCC5VU10AU1A74LS00D&0CKU11A674LS00D114VCC5437126U33~EL~BI~LTBCD/7SEGDADBDCDDOAOBOCODOEOF1312111091514ABCDEFGU34274LS00DU24AU4R01&R02CTRU14A1674LS00D13U3A74LS00D8U21A74LS00D474LS00DU13A&14DIV2INAQADIV8QB1298111112U6B&368OG51525354555657R2585960616263641INBQCQD74LS00DU23A74LS00D4511BD_5V2X8DIP360 Ω 74LS00D0U1565BUZZER200 Hz Q174LS93DJ4VCCKey = SpaceVCC5VVCC5VU8A&67R32kΩ662N1132AVCCVCC74LS20DVCCJ1XFG2Key = Space15U7023R01&R02CTRU26A&U17A19&74LS00D5V3634U2A224069BCL_5V40U5A74LS20D0VCC5VCKU27A&2393514DIV2INAQADIV8QBU18A&2829VCCU31543712~EL~BI~LTBCD/7SEGDADBDCDDOAOBOCODOEOF1312111091514ABCDEFGU321298114069BCL_5VU5B4069BCL_5VU5C1INBQC2074LS20DU28A&2474LS00DQDJ274LS93DVCCKey = SpaceVCC5V74LS20DU19A&25&U20A6312174LS00DU22A4069BCL_5V&74LS00D26U25A&OG33373839414243R1444546474849504511BD_5V302X8DIP360 Ω 74LS00DU29A32&2774LS00D74LS20D

(二) 60秒倒计时电路

3.2 秒脉冲发生器

555定时器是一种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相结合的中规模集成电路。该电路使用灵活、方便,只需外接少量的阻容元件就可以构成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等,因而广泛用于信号的产生、变换、控制与检测,因此可利用利用555构成的多谐震荡电路给CD4013计数器提供一个时序脉冲信号,使其进行加计数。电路如图三所示。

当接通电源后,电容C被充电,当vc上升到2Vcc/3时,使v0为低电平,同时放电端导通,这时,电容器C通过电阻R2和D端放电,电容C放电所需的时间为 :TPL=0.7R2C.当放电结束时,截止Uc下降到三分之一Vcc时,Vo跳变到高电平,电源

6

Vcc又通过R1和R2向电容C充电。所需时间TPH=0.7(R1+R2)C.当vc上升到2Vcc/3时,电路又翻转为低电平如此循环,振荡不停电容器C在三分之一Vcc和三分之二Vcc之间充电和放电,于是在电路的输出端就的到一个完整的周期性矩形波。利用振荡频率f=1/TPL+TPH=1,可确定电阻R

1、R2和电容C的取值。

LED2105V7Vs510kΩ510kΩRRRSTVCCOUT0R810kΩ9J5RL11nHVDDKey = JVDD5V1311R121kΩR1010kΩ15220uFC65DISTHRTRICONGND5VVs12kΩR122kΩR234220uFC10nFCfRSTDISTHRTRICONGNDR910kΩVCCOUTJ6A12Key = A 10nFCf0555_VIRTUALTimer555_VIRTUALTimer0

图三:秒脉冲发生器 3.2.1 芯片NE555 NE555是时基集成电路,它在应用和工作方式上一般可归纳为3类。每类工作方式又有很多个不同的电路。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单一品种的电路外,还可组合出很多不的内部功能原理框图和内部管脚图

同电路,如:多个单稳、多个双稳、单稳和无稳,双稳和无稳的组合等。下图四是NE555。

7

图四

3译码显示电路

该部分电路由两个CD4511译码器和共阴极七段数码管LED显示器组成,通过计数器的输出加到译码器的输入,从而实现共阴极七段LED显示器从60递减到00的计数功能。

图四:译码驱动电路

3、4 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要完成以下功能:

1)开关J6在电路图中起到启动的作用,闭合启动开关J6,计数器完成置数功能,

8

数码管显示60秒字样,计数器开始进行递减计数。

2)开关J2在本设计中起暂停/连续作用,当启动开关闭合后,计数器进行递减计数。若闭合开关J2,则计数暂停,控制电路封锁时钟脉冲信号CP,显示器上保持原来的数不变,当开关J2断开,计数器继续累计计数。

3)当计数到零时,两数码管输出均为零,将十位74LS93的9脚和11脚及个位的74LS93的12脚和17脚通过74ls20与蜂鸣器接在一起。实现60秒计时结束有声音提示的功能。(电路图如图五所示)

0U1565BUZZER200 Hz Q1662N1132AVCCVCC5V

图五

5V7Vs510kΩ510kΩRR8R1010kΩ6220uFC3RSTDISTHRTRICONVCCOUTU8A&67R32kΩ74LS20D

R810kΩ9J5RL101nHVDDKey = JVDDLED254R121kΩ5VGND10nFCf555_VIRTUALTimer0

图六

4)利用5V的继电器和555的延时九秒暂停的功能,正常情况下继电器处于常闭状态,当开关接与电源相接时,后面的555将没有脉冲给计数器,同时发光二极管导通实现九秒暂停,并有灯光提示的要求。(电路图如图六所示)

9

4、总结与体会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在大学中,我们许多的时间都是在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参与实践操作,对于电子技术的学习更是这样。这次课程设计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将我们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从元件芯片的了解,电路设计,模拟仿真,安装调试,每一步的进行,都给我带来受益非浅的感悟。同时,我对555芯片、74LS00、74LS20 等芯片加深了认识,也巩固了对它们的使用。对于数字、模拟电路的综合运用则是有了更深一步理解,我想这次课程设计一定会为我以后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我们小组一起完成的,,我们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运用书本上的知识以及自己查阅的资料,首先和同学一起分析研究此次电路设计任务和要求,然后按照分析的结果进行实际连接操作,检测和校正,再进一步完善电路,最后与同组的同学一起完成了60秒倒计时器。在其中遇到一些不解和疑惑的地方,还有出现的一些未知问题,我们都认真分析讨论,然后对讨论出的结果进行实际检测校正,对一些疑难问题我们也认真向老师同学请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工明确,进度有序,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个任务。

同时通过这次对计时器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了解了设计电路的程序,也让我了解了关于计时器的原理与设计理念,要设计一个电路总要先用仿真仿真成功之后才实际接线的。但是最后的成品却不一定与仿真时完全一样,因为,再实际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着。而且,在仿真中无法成功的电路接法,在实际中因为芯片本身的特性而能够成功。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两者的差异,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通过写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初步训练我的书面表达能力、组织逻辑能力,这些技能应用性强,对我的将来就业和进一步发展帮助较大。同时也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使我们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收获很大,并且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激发了我的自学能力和应对挑战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 (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王毓银.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附录一

图七:实物图

11

附录二:

VCC5VJ3VCCKey = Space5U423R01&R02CTRVCC5VU10A18U1A74LS00DU14A1674LS00D13U3A74LS00D4&0CKU11A674LS00D114VCC5437126U33~EL~BI~LTBCD/7SEGDADBDCDDOAOBOCODOEOF1312111091514ABCDEFGU34274LS00DU24A74LS00DU13A&8U21A74LS00D14DIV2INAQADIV8QB1298111112U6B&368OG51525354555657R2585960616263641INBQCQD74LS00DU23A74LS00D4511BD_5V2X8DIP360 Ω 74LS00D0U1565BUZZER200 Hz Q174LS93DJ4VCCKey = SpaceVCC5VVCC5VU8A&67R32kΩ662N1132AVCCVCC74LS20DVCCJ1U26A&U17A19&74LS00D5V15Key = SpaceU7R01&R02CTR3634U2A224069BCL_5V40U5A74LS20D0VCC5VCK23U27A&2314DIV2INAQADIV8QBU18A&2829VCCU31543712~EL~BI~LTBCD/7SEGDADBDCDDOAOBOCODOEOF1312111091514ABCDEFGU321298114069BCL_5VU5B4069BCL_5VU5C351INBQC2074LS20DU28A&2474LS00DQDJ274LS93DVCCKey = SpaceVCC5V74LS20DU19A&25&U20A6312174LS00DU22A4069BCL_5V&74LS00D26U25A&OG33373839414243R1444546474849504511BD_5V302X8DIP360 Ω 74LS00DU29A32&2774LS00D974LS20DLED2072R121kΩ75735VVs12kΩR1172kΩR279220uFC7010nFCfRSTDISTHRTRICONGND5V7Vs510kΩ510kΩRR77R1010kΩ76220uFC71RSTDISTHRTRICONGNDVCCOUTR810kΩ78J5RL11nHVDDKey = JVDD5VR910kΩVCCOUTJ6A74Key = A 10nFCf555_VIRTUALTimer0555_VIRTUALTimer0

课程设计设计总结范文第6篇

一个月的时间非常快就过去了,这一个月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进步,获得了多少知识,但起码是了解了项目开发的部分过程。虽说上过数据库相关的课程,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相关的设计工作细节。这次课程设计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这其中需要的很多知识我们没有接触过,上网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以前所学到的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知道。同时也发现有很多已经学过的东西我们没有理解到位,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不能很好的用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自己不断的大量的实践,通过不断的自学,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学到不少很实用的东西。

这次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我们组负责的企业信息文档管理系统的设计。这课题是自拟的。我们组实行的分工合作。我主要是负责数据库功能模块设计这部分。

从各种文档的阅读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总体设计、代码编写与调试,我们都准备了好长时间。组内分工合作的整个过程,我亲身体验了一回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分工合作的好处。很多东西书上写的很清楚,貌似看着也很简单,思路非常清晰。但真正需要自己想办法去设计一个系统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难度。经常做到后面突

然就发现自己一开始的设计有问题,然后又回去翻工,在各种反复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我想有这样的问题不止我一个,事后想想是一开始着手做的时候下手过于轻快,或者说是根本不了解自己要做的这个系统是给谁用的。因为没有事先做过仔细的用户调查,不知道整个业务的流程,也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功能就忙着开发,这是作为设计开发人员需要特别警惕避免的,不然会给后来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可能会需要全盘推倒重来。所以以后的课程设计要特别注意这一块的设计。

经过组内讨论,我们确定的课题是企业信息文档管理系统。说实话,我对这个系统不是很了解。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相关文献的阅读,我对该系统有了大体的了解。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和用户的需要,分析现有情况及问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地对程序及各模块进行修改、编译、调试、运行,其间遇到很多问题,经过组内讨论。最终把它解决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数据库的设计更加熟练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SQL语言,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删除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导入表和删除表、更改表,学会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很多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的,它涉及到的各种实体、属性、数据流程、数据处理等等。很多时候感觉后面的设计根本无法继续,感觉像是被前面做的各种图限制了。在做关系模型转换的时候碰到有

些实体即可以认为是实体又可以作为属性,为了避免冗余,尽量按照属性处理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觉得不管做什么,始终都要相信自己。不要畏惧,不要怕遇到困难,什么都要去尝试,有些你开始认为很难的事在你尝试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原来它并没有你你想象的那么难。如果没有自信,没有目标,没有信心就很难把事情做好,当其他人都在迷茫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坚信目标。从学习这个专业,到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实践,这次实践可以给我们敲一个警钟,我们面临毕业,面临择业,需要这些实践经验,在困难面前要勇于尝试,这是这次课程设计给我的最大感想!

上一篇: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范文下一篇:日常保洁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