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

2023-09-22

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第1篇

一、经济法的理念

(一)最大化保护消费者权益

目前社会的法治理念是提倡以人为本,经济法的法治理念也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消费者为本,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遵守法律理念这二者相互协调是经济法理念的核心价值体现,由于社会的发展需求日益增加,市场秩序出现混乱,而经济法的出现可以稳定市场秩序,弥补市场缺陷,经济法的大部分内容是对消费者围绕经营者和管理者提出,以此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市场能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当下经济发展中,消费者是首要的,因此经济法的核心要点也是消费者为本。

根据郭一鸣[1]等在研究中指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消费者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在经济法立法之初,消费者即作为经济法中最重要的主体,是需要受到利益保护的群体,也只有最大化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经济事件才有发生、发展、持续、循环的可能性。因此,注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体现了经济法的立法宗旨,也符合当代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流意识。经济法在研究宏观经济的基础上,顺应经济发展脉络,对当下经济事件的共性进行指导性说明,同时注重对差异性事件的区别对待,强调经济事项中的民主建设,以公平、对话的方式进行沟通直至达成共识,是弹性约束与意识自治的良好典范。

(二)强调责任与义务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中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立法宗旨就是保护消费者权益,那么,其对经济事件中另一方主体应负有的责任与义务的强调也就不难理解了。不难看出,经济法是以前置性约束经营者行为、保障消费者特定权利而出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有在法律规定条件下自主经营的权限,但这种自由的权限,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消费者而言,只有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并对消费者的利益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这种自主经营才具有实现的可能。经济法理念的最终目的是社会和人的平衡发展,在当今的社会关系当中,消费者仍然是处于弱势地位,而经济法强调的就是寻求一种和谐和平衡的关系。这种责任和义务,既要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又要符合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道德层面上,还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序良俗,即消费者、社会、经营者三者的和谐稳定。因而,找寻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平衡点,追求各个主体之间的协调才能避免经济发展出现缺陷,协调发展就是经济法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最高发展目标。

(三)平衡协调是经济法的约束手段

上面已经提到,经济法要以人为本,最大化保护消费者权益,通过强调责任与义务,达到消费者、社会、经营者三者的和谐稳定,那么平衡协调则成为经济法重要的约束和处理手段。经济法本质目的是为了通过保护消费者权益进而保障经济活动稳定发展,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在相关经济活动中,经济法要通过法律手段,推动和协调经济行为,促使这一经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能达到经营者效益与消费者利益二者之间的一个动态平衡。这个过程,从经济法的理念而言,仍是倡导协调处理,即矛盾不上升、矛盾不对立,采取平等对话的方式,通过洽谈、协商、通过类似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解决。经济法在条文的阐述上,有很多自由裁量的条款,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在经济纠纷的处理上,平衡协调观念贯穿其中。

研究经济法的各个法规条文不难看出:经济法中不论是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金融法、反垄断法、劳动合同法等等,从立法宗旨到每一个条文,均渗透着人们借助于此法实现理想生活的信念,进而通过各种不同经济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条文,将这一信念表达和体现出来,为人类社会从事相关经济行为,提供行为向导。

二、经济法的价值范畴

(一)价值与法律价值

经济法的功能、作用以及法律意义是经济法的价值体现,通俗意义上的价值,如同水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是指具有某种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求所产生的意义。任何事物,没有主体的需求,就没有存在的合理性;从价值这个概念本身而言,则体现在不同事物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于满足不同主体千差万别的需求当中。法律价值,顾名思义,就是能满足特定社会活动中,特定主体对于特定法律涵盖与约束管辖的事项,对该事项服务的满足;简而言之就是具备能为特定群体实施特定行为提供法律上的服务目的。在法律体系当中,通常是存在多个价值,也就是价值综合体,法律的经济价值依然如是,它是由多个元素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公平和效率是法律价值的关键部分。

(二)经济法价值所在

法律的基本价值就是和谐,而经济法的价值也与法律基本相同,和谐仍是主旋律,在社会的某种关系下产生法律,法律以此来规范这些关系中得非常理现象,推动社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是经济法的三个关键主体,经济法主要价值就是调整和规范这三个主体,从而保证一个正常的社会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经济法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合法行为导引和规范者、同时又作为违法行为处罚者,在经济活动中,活动主体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正确适用条款规定,规范使用程序、约束行为、规避风险、维护自身权益。

从狭义上讲,经济法约束了活动主体的行为,使所有经济活动的实施,无论从程序、执行手段、行为过程直到结果,都在社会认可的范畴内开展,一旦出现偏差,会有相应的纠错出现。经济法能满足当下市场经济和大众的普遍需求,通过调控各方利益,达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目的,为社会各阶层所认可[2]。

从宏观角度出发,经济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首先,经济法体现了法理上的公平正义。无论是从经济法立法宗旨保护消费者权益、还是倡导平衡协调,都在维护市场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相对公平的经济关系,只有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兼顾,行为结果被双方共同认可与接受,经济行为才会持续循环发展的可能性。所以,经济法体现了法律公平正义的法理,在本质上也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成果的转化与二次划分,杜绝了不合理的社会分配现象,使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过程被社会各阶层所认可与接受。其次,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方面,经济法起到了导引作用。经济行为如果出现无序的混乱状态,经济运行乃至社会大环境将遭受严重的破坏,其他发展将无从谈起。当下社会经济行为的有序运行,无论从形式到内容,经济法均给予了方向性的指导与约束,在公平的大前提下,为经济关系各方所认可、接受与执行,才保证了经济环境的有序健康发展,所以经济法在被用以保护经济大环境的稳健发展方面,起到了根本作用。

三、小结

任何法律的产生与发展,均代表了人类对于特定社会行为赋予的美好预期。通过对经济形势的不断研究,才奠定了经济法的理念基础。而大众对经济行为结果的期待,则逐步奠定了经济法的价值。希望本文的探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理念和价值的运用有一定的参考。经济法作为我国法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明确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有助于经济法的不断完善和进步,立法、普法、守法、执法的过程体现经济法理念的基本原则和立法指导,研究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能够明确经济法的作用和功能,对市场经济的调节有强大的警示作用,并且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保证社会的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摘要:经济法也叫作法律部门,具有整体、综合、全面和系统的特点,它是调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经济法研究的基本范畴主要是价值,法律实施中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了法的价值。而经济法价值的基础是经济法的理念,他贯穿于全部经济法的价值中。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经济行为的监管、手段合法性的鉴别、结果的把控、需要给予明确的立法指导与保障。经济法依据法的基础价值理论,研究经济行为,规范和促进经济主体的有序运行,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这即为本文探讨的市场经济下经济法立法及运行的理念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法,理念,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一鸣.论市场经济下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J].商场现代化,2015(03):265.

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第2篇

自从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以后,就有了一条以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世界三种主要文化交流的桥梁。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2013年10月,在出访东盟国家时,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

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总书记指出,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这样一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覆盖了40多个国家,总人口44亿,约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从“一带一路”途经路线和辐射范围看,向北与俄罗斯的交通线及管道连接,东边连接东亚另外两个主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中亚连接西欧,向西南通过印度洋连接到北非,把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另外,由于“一带一路”主要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已有的双边、多边机制,不另起炉灶,不涉及政治、安全等敏感领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旦形成示范效应和聚集规模效应,还可能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

“一带一路”是一个站在全球高度、盘活区域内各种资源、推进我国全面改革开放、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安排,到底应该如何把握“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发展战略,理解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意义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经济方面: “一带一路”有利于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建设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互利互惠平台。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通过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等沿途国家和地区彼此相互开放这样的局面,互利合作,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和总量,优化经济结构,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

目前,国内消费难以推进,我们的传统贸易伙伴因为经济危机还尚未复苏或者没有完全复苏,特别是经过这些年,我们跟这些国家的贸易可以拓展的空间也基本上非常有限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进出口市场、互通有无是一个新的合作发展思路,利用它可以把中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和沿途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互利互惠,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部署。

“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走出去的步伐,沿线国家将从中国投资中受益。“一带一路”沿线绝大部分是转型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解决中国自己的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在改革国际经济秩序中担当相应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廉价的劳务和巨大的市场,也积累了巨额的资产。中国对外金融资产达5万多亿美元,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只有6600多亿美元,而对外直接投资的世界平均水平是30%,美国持有的东亚资产中71%以上都是对外直接投资。如果我们拿出70%用于对外直接投资,那就是3.5万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将从对外储蓄、投资金融产品向对外输出资本、投资实体经济转变,成为国际投资大国。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走上了以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日本也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以后逐渐步入国际投资大国的行列。我国的贸易发展不可能持续顺差,在“十三五”时期可能进入贸易平衡甚至贸易逆差阶段,所以我们也应该尽早准备去应对这样一种局面,把我们的巨额金融资产转变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有利条件。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的世界金融体系总体上是被西方控制的,无论是在亚洲开发银行还是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融资还存在许多困难。仅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亚洲开发银行就预测需要8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城乡规划还是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是条件。这些都是立足长远的战略安排,需要本国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政府间的合作,加快互联互通。

所以,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构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和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提供融资工具和资金保证。通过对对外金融资产进行合理多元化的管理和运用,可能变成政府、企业或个人的对外投资,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资源所在地投资建厂生产,带动“一带一路”沿途地区和国家的发展,然后把产品卖到全球,当然其中一部分产品也会用来满足国内需要。未来的中国将从全球范围内来配置资源、市场,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商品、技术、人员、服务布局,以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如环境、排放、资源压力等,带动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既尽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义务,也在全球性的战略布局中收获自己的利益。

打造“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欧亚非大陆腹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变全球经济政治的空间布局和活动方式及其流向,为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将创造牵引内陆地区及世界经济增长、繁荣的新物流模式、贸易模式和发展平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沿途会形成发达的城镇和人口中心、经济活动中心,这些地方沉睡的丰富资源将得到全面、合理的开发,增加全球资源供应量,从而深刻改变全球地缘经济依赖沿海地区这样一个空间布局,世界地缘政治景观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一带一路”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弘扬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在原有的协议、框架基础上进行,不提出新的协议、框架,对合作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对所有寻求发展的国家开放,绝不搞“集团政治”和对抗性的“结盟”。强调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商、共建、共享”。有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互惠互补。通过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更好地满足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需要,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正如习主席所说,“一带一路”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

可见,在“一带一路”规划背后是中国日渐清晰的国家新战略,即推动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低调做事,通过投资、技术转让和援助,一步一个脚印,带动国内腹地和沿途国家的发展,改善自身形象,取得各国信任,深化与沿途各国的经贸、人文、生态、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合作,从而实现全方位开放格局,为国内经济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承担起一个稳健、成熟的世界大国应尽的地区责任与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政治方面:

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可以看出它对于维护中国政治安全有着极大的意义。它的最高政治目标就是让我们的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一一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大账。我们要从维护中国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看问题,不能用账房先生的眼光、只从狭隘的部门利益的多少来看“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作用。

“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

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2.0版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在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以美国为首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被称作世纪大战略。这是中国在近200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将彻底摆脱原来依附大国,被动挨打的地缘政治局面。“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

对未来的影响:

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一带一路”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以及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江沿边开放、最后全面开放这样几个阶段,受地理区位条件制约,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水平明显较高,沿边地区特别是西部沿边地区在全国进出口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依然较小,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和难点在中西部,“一带一路”国内段覆盖了我国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使广大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现在的“开放前沿”,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的重要教训是,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欧美发达国家、“一条腿走路”的风险很大,而现阶段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而“一带一路”构想将我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与沿途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联系起来,扩大贸易往来、深化经济合作前景

建设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在21世纪中叶实现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新举措。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经贸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人文和科技交流的载体。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使周边国家成为同中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的可靠战略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可以成为不同发展水准国家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新模式。

为此,中国必须抓紧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沿途、沿岸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印-太地区经济走廊建设,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合作机制,发挥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作用,积极推动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好“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主动与沿途、沿岸国家建立各种合作机制,加大对沿途国家交通运输网路的投入,构建互连互通网路,让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到沿途国家和地区,为实现中国的复兴崛起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第3篇

截至2013年5月末,南海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达912.8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71.5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26.82亿元。目前我行人民币存款市场份额已达到23.54%,居全区第二位;贷款市场份额28.48%,居全区第一位,资产总额和主要业务规模指标跃居全国银行业前60强。南海农商银行在积极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密切配合地方城市转型,大力支持地方产业升级载体平台建设

地处广佛核心的南海区正处于产业升级、环境再造的高速发展中,而与产业升级和环境再造相伴而生的是城市转型。"土地集约化"的"三旧改造"道路是南海城市转型的方向,"三旧改造"的真正目的在于淘汰旧产业引入新产业,为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提供空间。根据南海区"中枢两翼,核心带动"的发展战略,以三大国家级平台统领南海未来的发展思路,随着南海国家旅游产业集聚(试验)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广东金融高新区建设,南海将在东、中、西三大片区分别形成国家级发展平台统领发展的格局。近年来,南海农商银行加大对科技园区建设支持力度,创新产业载体合作模式,专注引导集制造、物流于一体的产业发展。

南海农商银行的信贷投放策略与南海区政府规划保持高度一致性,在积极响应地方产业规划的基础上,一改以往土地招商融资合作模式,不断加大对现代科技产业园区及配套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打造产业承接载体,创新园区合作模式,为园区建设提供投资引导。同时,不断推进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力求满足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如我行对佛山市承业投资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总体授信3.3亿元用于广东金融高新区项目建设,其中包括建设承业大厦(呼叫中心)、承展大厦(银监培训中心)和承创大厦(汇丰环球客服)三大项目,大力扶持广东金融高新区建设,使之成为辐射亚太地区,功能完备的现代化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又如,我行支持建设的广佛商贸城项目。该项目是大沥镇政府为大力发展镇有色金属产业而开发建设的产业集群项目。该项目先后得到佛山市政府、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现已成为市、区、镇"三旧"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广东省国土厅厅长陈耀光于2011年6月28日实地考察该项目时,明确表示使之成为广东省三旧改造典型,并将经验推广到全省各地。南海农商银行对该项目授信4.2亿元积极支持其开发建设。再如,我行对佛山市源海发展有限公司授信3亿元,用于建设都市型产业项目--智慧新城启动区2区项目。该项目汇集包括智慧技术、智慧型人才、智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资本等各种要素,重点发展新IT、物联网、新物流业、三网融合、LED新材料、智慧型服务业、金融等一系列新兴产业。该项目的建成将对城市升级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截至2011年末我行科技园区建设贷款余额5,814万元, 截至2012年末科技园区建设贷款余额15,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65%。截至2013年末我行科技园区建设贷款余额66,780万元,比上年增长332%。

二、积极研发和创新金融产品,多样性满足民营经济升级改造需求。

由于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是民营经济传统产业的转型之路。南海农商银行顺应金融市场竞争格局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变化,积极推进"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多样性满足民营经济升级改造需求。目前我行已研发能够满足民营经济技术升级改造需求的多样性信贷产品,主动配合和满足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金融需求。

(一)创新金融产品,推动产业升级

1、民营中小企业信贷产品

南海农商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市场进行细分,区分不同区域、产业和生命周期的企业差异化金融需求,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南海农商银行先后推出"专项资金担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贷款"和"置业贷款"等能够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特点、涵盖多种担保方式的系列信贷服务产品,并通过优化的审批流程和专项的授信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

(1)专项资金担保贷款业务。"雄鹰计划"是南海区政府运用优惠政策、倾斜资源,扶持具有良好增长潜质的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的战略措施。南海农商银行为密切配合南海区雄鹰计划,助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加大了与南海区专项担保基金合作力度,积极开展了专项资金担保贷款业务,并专设了绿色审批通道,并根据企业资信状况提供相应的融资优惠,积极满足政府推介的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2)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该产品是根据中小企业资产分布情况而设计的一项融资工具,专门是为解决营运资金被下游企业所占用,且又不能提供不动产类担保物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生产经营稳定、有发展潜力、应收账款质量高的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向南海农商银行申请贷款,南海农商银行将根据应收账款的评估价值核定贷款额度。

(3)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贷款。该产品是专门为出口型中小企业提供的专项贷款,出口企业将其"出口退税专用账户"质押到我行,并由南海农商银行根据企业应退未退税金额为企业办理贷款,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质押贷款最高额度原则上不高于税务部门确认应退未退出口退税款的90%。

(4)置业贷款。该产品是中小企业为扩大再生产购买工业用地、购(建)经营性物业,并以所购土地、所购(建)物业作为抵押担保或由第三方提供保证担保的贷款品种。若借款用途为购买工业土地、建经营性物业的,按进度确定最高贷款额度,若为购买经营性物业的,最高贷款额度为物业价值的70%。

(5)法人一手商业用房按揭贷款。该产品是为中小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购置用于盈利的自营商业用房和自用办公用房,并将所购房产抵押给南海农商银行,在贷款期内分期偿还本息的贷款品种,贷款额度一般不得超过借款人净资产的50%或所购商业用房销售价格的50%(以两者较低额为准)。

(6)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该产品是为有效缓解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企业加快发展、做强做大,允许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自主创新企业或个人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作为质押物向南海农商银行申请融资。南海农商银行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确定贷款额度,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评估价值的30%。

2、民营小微企业通用信贷产品

南海农商银行"信速贷"品牌是本着"以专业、便捷、可信赖的服务,成为小微企业成长道路上的伙伴和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标杆"的宗旨,致力打造具有小微企业特色金融服务特色的整体形象品牌。"信速贷"为南海农商银行系列产品及服务理念的统称,在"信速贷"品牌理念的支持下,南海农商银行不断研发出形式灵活、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小微企业融资产品。其中包括:物业宝、工业宝、宅基宝、多户联贷宝、抵押加成贷宝、房产信用宝等多个通用产品和针对本地集群式商户、行业群体开发的13款个性产品,能有效满足不同层次的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已初步摸索出能够为广大小微企业客户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新型合作模式。

(1)育鹰宝。南海农商银行为解决区内中小微型生产企业融资难困境,南海农商银行品牌贷款"信速贷"与南海区政府联手推出"育鹰宝"贷款产品,贷款金额最高500万元,借款人可免抵押物、免第三方担保,贷款归还后区政府给予贷款利息20%的贴息,实付相当基准利率,申请手续简便,不收取咨询费、担保费、手续费等费用,大大降低了借款企业的融资成本。

(2)设备升级宝。为支持南海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壮大发展,刺激本地机械市场交易需求,提高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销量,扶持生产型企业更新设备扩大生产,协助政府引导产业技术改造、产能升级,南海农商银行携手南海区政府针对本区内机械制造行业以及需新购设备的生产型企业特开发本产品,总体授信3亿元,贷款最长期限三年,单户最高金额1000万元。

(3)社员信用贷。该产品是为南海农商银行股东量身定做,用于满足股东在生产经营中资金需求的免抵押贷款。

(4)物业抵押加成贷。该产品专门为拥有房产、土地、商铺等物业的佛山市籍且信誉良好的自然人或在佛山市内登记注册的优质民营中小企业而设计的,其贷款抵押率最高可放宽至100%。

(5)工业宝。该产品服务于南海区内租地自建厂房的工业企业,满足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需求,该产品单户采取两户互保、三户以上(含三户)企业联保的担保方式,并且企业须与南海农商银行签订厂区转租协议。

(6)物业宝。该产品服务于现在或未来有稳定物业租金收入来源的在南海区内注册的民营小企业,和户口所在地为南海区内或在区内拥有名下房产的个人,以满足其经营活动或物业建设过程中资金需求的租金质押贷款

(7)房产信用贷。该产品为已在南海农商银行有按揭贷款业务的客户量身定做,结合其在供物业的有效价值,综合评定贷款额度的免抵押贷款。

(8)宅基宝。该产品专门为在南海区内拥有权属清晰的自建宅基地房屋的个人量身制定,以满足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需求。

(9)联保贷款。该产品是对联保小组成员发放的,无需抵押、共同保证;费用节省、使用安全的并由联保小组成员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贷款。

3、个性化金融信贷产品

针对南海区各镇街都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集群经济模式,我行积极配合各支行根据地方特色,创新金融服务个性化信贷产品,积极推动各镇街商圈的发展。如西樵支行支持纺织集群技术改造的"升织加新"专项贷款,该产品是南海农商银行为深耕南海本地市场,协助政府引导西樵纺织行业技术改造和产能升级的特色信贷产品。该产品拟总体授信3亿元,单户最高贷款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该产品的主要特点是由南海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为每笔贷款提供10%的保证金,借款人只需提供新购的设备作为抵押担保,贷款额度最高可达新购设备价值的七成。又如,盐步支行的广东佳明机械有限公司销售客户贷款,该产品的设计主要针对佳明公司面向全国的销售客户,以佳明公司作为担保人并提供销售产品的回购,通过对担保人经营实力和担保能力的把控,严格控制贷款的风险,实现贷款业务批量发放。专属镇街的特色产品迎合了民营中小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增加值,增强定价权。

南海农商银行重点扶持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的产业,协助新兴企业产能转型、技术升级、科技创新,使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不断壮大,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带动高新产品增加值提升,增强企业产品定价权。同时通过示范效应达到以点带面,带动地方形成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模式。

(三)信贷策略向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兴行业倾斜。

我行高度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积极支持现代设备制造、精密机械、高精电子、生物制药等现代产业和战略新兴行业,围绕技术创新、产业化、市场培育与环境建设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提升金融服务,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水平,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如我行客户广东金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以及IT服务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该公司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研发和自有知识产权的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其研发的"e税通电子税务管理系统"在佛山市的常规用户已超过8.5万户,是佛山市重点信息化工程"税银库企一体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金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多功能自助办税服务终端等实用新型专利所有权作质押向我行融资180万元。

2011年我行累计发放科技型企业贷款40470万元, 2012年累计发放28682万元,2013年1-5月我行已累计发放科技型企业贷款40800万元。

三、注重加强与政府沟通协调,积极搭建与政府融合平台。

南海农商银行一直致力于加强政、银、企三方合作,通过借力与地方地方政府搭建平台,优先支持发展前景好、资源消耗低、拥有先进核心竞争力和生产力的技术创新型企业融资需求。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资产财务能力及资金需求特点等有针对性的开发专项金融产品。同时,南海农商银行可借助合作平台作为宣传我行信贷政策的良好渠道,使区内更多优质的中小企业更好地认识和熟知我行的经营宗旨、企业文化,以及我行特色的金融服务和信贷产品。因此,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同搭建金融服务与信息咨询平台,既可以使南海农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做到"有的放矢",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向产能升级中的企业倾斜,以满足其更新技术设备和研发科技产品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有效地引导企业将获得的融资真正用到科技创新上。

(一)积极探索新型合作金融产品,致力三方共赢。

一是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发掘区内一批具有良好成长性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早在2008年末,我行便积极参与到南海区推行的"雄鹰计划",作为该计划的金融机构合作单位,不仅与政府担保资金委员会、专业担保机构、合作企业之间签署合作协议,还将把"雄鹰"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以更快捷的审批流程、更低廉的融资成本、更宽松的担保条件、更灵活的授信机制、更贴心周全的增值服务为"雄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与政府共同引导与扶持雄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科学管理、资本运营、市场营销等方式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上均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二是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政、银、企的合作模式和产品。继积极响应"雄鹰计划"之后,我行又相继在2012年年中推出了"育鹰宝"以及在2013年年初推出了"升织加新"等专项金融产品。各类产品的成功推出,让企业融资手续变得更为简便,能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额融资需求,帮助其实现生产力的转型升级。三是积极参与各级政府举办的政银企融资对接会和推介会,通过参与该种活动,更多地接触与面向实体企业,向地方经济实体展示我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与产品。

(二)注重加强与政府沟通,扩展融资渠道。

1、对接民间资本推出委托贷款。为有效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我行积极扩展融资渠道,根据当地市场和客户需求推出委托贷款业务,该业务是由资金充裕方和我行订立委托贷款合同,约定贷款对象、用途、期限、利率、担保等贷款要求并提供委托资金,然后由我行、委托人和借款人订立借款合同并发放贷款。该业务有效引导民间富余资金流向急需资金支持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有利于缓解地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增强我行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力度,充分发挥我行在支持地方金融改革创新中的职能作用。

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第4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财务报表分析中的资产负债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__资产总额_之比,速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存货后与_流动负债总额_之比。

2、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功能分析一般包括_功能定义_、_功能整理_和功能评价三个步骤。

3、“年利率为15%,按季计息”,则年名义利率为__15%___,年实际利率为__15.9%___,季度实际利率为__3.75%__ 。

4、经济效果表达方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差额表示法,一种是比值表示法,还有一种_差额—比值__表示法。

5、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称为__内部收益率或IRR __。

6、经济持续增长来源于___技术创新__的持续活跃。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费用中( B )不是现金流量。A.原材料

B.折旧

C.工资

D.管理费用

2、方案A初始投资20000元,年收益5500元;方案B初始投资为10000元,年收益3000元,则相对追加投资回收期为( B )A.4.3年

B.4.0年

C.3.64年

D.3.33年

3、( C )是指设备在市场上维持其价值的时期。A.设备自然寿命

B.物质寿命

C.技术寿命

D.经济寿命

4、单利计息与复利计息的区别在于( C )。 A.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B.是否考虑本金的时间价值C.是否考虑先前计息周期累计利息的时间价值 D.采用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

5、当我们对某个投资方案进行分析时,发现有关参数不确定,而且这些参数变化的概率也不知道,只知其变化的范围,我们可以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B )。 A.盈亏平衡分析B.敏感性分析C.概率分析D.功能分析

6、可行性研究分为( C )和评价、决策。

A.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 B.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 C.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 D.机会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

7、同一净现金流量系列的净现值随折现率i的增大而( B )。 A .增大 B.减少 C.不变 D.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8、下列有关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B.经济环境是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

C.经济的发展为技术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D.经济处于主导地位,技术处于从属地位

9、项目后评价主要由( D )组织实施。

A.投资主体B.投资计划部门C.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D.投资运行的监督管理机关或单独设立的后评价机构

10、价值工程的核心是( C )。

A.价值分析 B.成本分析C.功能分析 D.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将有限资源使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的最高收益。

2、外部收益率是指方案在计算期内支出的(负现金流量)终值与各期收入(正现金流量)再投资的净收益的终值(用基准收益率折算)累计相等时的收益率。

3、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正常生产年份的净收益与投资总额的比值。

4、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5、功能:指产品的某种属性,是产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二《技术经济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机器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的磨损称( A )。 A. 有形磨损 B. 第一种有形磨损 C. 第二种有形磨损 D. 无形磨损

2、当多个工程项目的计算期不同时,较为简便的评价选优方法为( C )。 A. 净现值法 B. 内部收益率法 C. 年值法 D. 费用现值法

3、在多方案决策中,如果各个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其中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均不影响其他方案是否采用,则方案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C )。 A. 正相关B. 负相关C. 独立D. 互斥

4、在复利系数的关系式中,(A/P,i,n)=( D )+i。 A. (F/P, i, n) B. (P/F, i, n) C. (F/A, i, n) D. (A/F, i, n)

5、某人以单利方式借款5000元,年利率为6.7%,则第一年末的利息额为( B )元。 A. 160 B. 335 C. 332.8 D. 5335

6、某项目,当折现率i=10%时,净现值NPV=5.6万元,当i=12%时,NPV=-1.8万元,用线性内插求其内部收益率为( A )。

A. 11.51% B. 11.3% C. 10% D. 12%

三、填空题

1、经济效果是指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 有效成果、劳动耗费 的比较。

2、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三部分。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价值系数大于1时,说明成本过大,有改进的潜力,是重点改进的对象。( 错 )

2、投资回收期计算时,一般不包括建设期。( 错 )

3、在进行方案评选时,多个独立方案与单一方案的评价方法是一致的。( 对 )

4、效益-费用比可以用于公共事业项目的评价。( 对 )

5、内部收益率指标不需要事先给定折现率,它求出的就是项目实际能达到的投资效率。( 对 )

五、名词解释

1.净现值是指方案在寿命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期初时的现值之和。

2.价值工程是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的活动。 3.寿命周期成本是指产品或作业在寿命期内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它不仅包括产品研制成本、生产成本和生产后的储存、流通、销售的全部费用,还包括整个使用过程中的费用和残值。 三《技术经济学》

1、“全员劳动生产率”这一指标属于( A )。

A经济效益指标 B有用成果指标 C劳动消耗指标 D经营成本指标

2、技术经济学中“经济”的含义主要是指( D )。 A经济基础 B经济制度 C生产关系 D资源的合理利用

3、在A与n相等时,(P/A,20%,n)和(P/A,30%,n)这两者的大小为( A)。 A前者比后者大 B前者比后者小 C两者相等 D不一定

4、年复利次数m→∞时,年名义利率为r,年实际利率i为( B)。 Aer B er –1 C er n

D er n-1

5、某项目的NPV(15%)=5万元,NPV(20%)= -20万元,则内部收益率IRR为( A )。 A16% B17% C18% D19%

6、计征税金时,以下与利润有关的税种是( D)。 A车船税 B资源税 C增值税 D所得税

7、某项目第5年的累计净现金流量为零,即该项目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 C )。 A大于5年 B小于5年 C等于5年 D等于4年

8、国民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 C )。

A盈亏平衡分析 B概率分析 C费用效益分析 D价值分析

9、在技术贸易中,买卖的客体是( D )。 A设备 B劳务 C技术所有权 D技术知识

10、在详细可行性研究时,对投资和生产费用估算精度要求在( B )。 A±5%左右 B±10%左右 C±20%左右 D±30%左右

11、具有某种意图的特定目的或用途,即为价值工程中的( C )。 A成本 B价值系数 C功能 D价值

12、生产替代进口产品所投入的国内资源与净外汇节约额之比,称为( B ) A换汇成本 B节汇成本 C外汇偿还能力 D创汇率

13、在项目投资中,下列哪一个因素不应该考虑( C ) A现金流入 B机会成本 C沉没成本 D资金成本

14、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C )

A净现值越大,内部收益率就越大 B内部收益率越大,净现值就越大

C净现值的大小与内部收益率之间存在着联系 D净现值的大小与内部收益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15、在下列科目中作为经济效益指标的是( B )

A流动资金 B资金周转率 C资金利税率 D销售收入

16、某方案设计产量为6000吨,产品的销售价格为1468元/吨,固定成本为180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950元/吨,则达到盈亏平衡点时的设备利用率为( C ) A 65.5% B、69.7% C、57.9% D、55.8%

17、下列哪一种资金成本与所得税率的高低没有关系( D ) A贷款资金 B发行债券 C发行股票 D发行票据

18、折现率为8%,折现年限为10年的年金现值系数为( D ) A、2.159 B、0.4632 C、14.487 D、6.710

19、下列哪一个因素对项目净现值没有影响( D ) A内部收益率 B折现率 C通货膨胀率 D投资建设期利息 20、在A与n相等时,(P/A,20%,n)和(P/A,30%,n)这两者的大小为( A )

1流动资金:是指项目投产后,为进行正常生产运营,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必不可少的周转资金。

2.机会成本:任何决策,必须作出一定的选择,被舍弃掉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即是这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3.敏感性分析:是指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指标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并分析、测算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进而判断项目承受 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4.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它也可被看成是资金的使用成本。

5.无形磨损: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机器设备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减少,使原有机器设备贬值;或者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性能更加完善、生产效率更高的生产设备,使原有设备的价值相对降低。

四、判 断 题(每小题1分,共5小题,总分5分)

1、在技术经济学中,劳动消耗是指劳动的直接消耗。(× )

2、将年经营费用乘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再加上总投资即为总计算费用。(× )

3、在国民经济评价中效益以消费者的实际支付来计量。(×)

4、一个功能对它的上位功能来说是目的,对它的下位功能来说又是手段。(×)

5、某项目年外汇收入为1200万美元,年外汇支出为1000万美元,则该项目可行。(×)

五、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小题,总分5分)

1、技术经济评价要做到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但以__定量分析_为主。

2、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方案___预期的___的技术经济效果的一门学科。

3、价值工程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产品的_必要功能__,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一项工作。

4、经济评价要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而以__宏观效益分析__为主。

5、在技术选择时,尤其要杜绝那些会造成_非容忍影响__的技术方案。

1、财务报表分析中的资产负债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__资产总额_之比,速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存货后与_流动负债总额_之比。

2、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功能分析一般包括_功能定义_、_功能整理_和功能评价三个步骤。

3、“年利率为15%,按季计息”,则年名义利率为__15%___,年实际利率为__15.9%___,季度实际利率为__3.75%__ 。

4、经济效果表达方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差额表示法,一种是比值表示法,还有一种_差额—比值__表示法。

5、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称为__内部收益率或IRR __。

6、经济持续增长来源于___技术创新__的持续活跃。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费用中( B )不是现金流量。 A.原材料 B.折旧 C.工资 D.管理费用

2、方案A初始投资20000元,年收益5500元;方案B初始投资为10000元,年收益3000元,则相对追加投资回收期为( B )A.4.3年 B.4.0年 C.3.64年 D.3.33年

3、( C )是指设备在市场上维持其价值的时期。A.设备自然寿命 B.物质寿命 C.技术 寿命 D.经济寿命

4、单利计息与复利计息的区别在于( C )。

A.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B.是否考虑本金的时间价值C.是否考虑先前计息周期累计利息的时间价值 D.采用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

5、当我们对某个投资方案进行分析时,发现有关参数不确定,而且这些参数变化的概率也不知道,只知其变化的范围,我们可以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B )。 A.盈亏平衡分析B.敏感性分析C.概率分析D.功能分析

6、可行性研究分为( C )和评价、决策。

A.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 B.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 C.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 D.机会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

7、同一净现金流量系列的净现值随折现率i的增大而( B )。 A .增大 B.减少 C.不变 D.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8、下列有关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B.经济环境是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 C.经济的发展为技术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D.经济处于主导地位,技术处于从属地位

9、项目后评价主要由( D )组织实施。

A.投资主体B.投资计划部门C.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D.投资运行的监督管理机关或单独设立的后评价机构

10、价值工程的核心是( C )。

A.价值分析 B.成本分析C.功能分析 D.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机会成本

1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将有限资源使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的最高收益。

2、外部收益率 是指方案在计算期内支出的(负现金流量)终值与各期收入(正现金流量)再投资的净收益的终值(用基准收益率折算)累计相等时的收益率。

3、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正常生产年份的净收益与投资总额的比值。

4、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5、功能 功能:指产品的某种属性,是产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第5篇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曹妃甸管委会

6 月29 日,曹妃甸工业区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签署战 略合作协议。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出席仪式并致辞。唐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仲明主持仪式。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建立介绍曹妃甸开发建设情况。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永山代表双方签署协议。中国石油 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潘德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 会长、中国化工报社社长郝长江,唐山市委常委、秘书长刘建国,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唐文弘出席仪式。

按照协议约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将发挥在政策规划、行业经济运行、推动技术创新、质量与标准化、认证认可和安全评价、公共关系与宣传推介等方面的优势,为曹妃甸工业区提供相关咨询和服务;曹妃甸工业区将积极参与联合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同促进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第6篇

要:随着经济日益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了。很多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两者不可兼得。只要我们正确处理,一定能够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多种利益关系,作出恰当的价值选择。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辨证关系

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伴随产生负因素,人类若因此而放弃了对经济的选择,那就是放弃自然界对社会的物质输入。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直至消亡;反过来,若不讲究对自然的选择,而一味追求经济选择,同样也会严重干扰自然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长期以来,人类更多地选择了经济,正是由于缺乏了辩证的理性的认识而盲目地行动,结果面临着自然界的严重挑战

人类在享受着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极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正在承受着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环境污染的痛苦。环境与发展问题,己成为世人日益关注的热门话题。其重要性、紧迫性已开始强烈地显现出来。我们必须也不得不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正确地分析和处理这其中的矛盾运动规律,从实际行动出发,以求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1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

1.1 普遍认识

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家有一个普遍一致的看法,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属于鱼与熊掌的问题,两者不可兼得。以新技术革命为主导的生产力进步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拥有了向自然挑战的能力,然而人类所到之处,留下的常常是肆意的开发痕迹。目前,人类赖以安心立命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物死亡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生态灾难向人类发出了严重警告。近几十年,世界上的经济已得到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据联合国开发署、环境署、世界银行、世界资源研究所, 175位专家参加完成的《世界资源报告2000~2001,人与生态系统,正遭破坏的生命之网》中,对全球五种重要的生态系统作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70%的农田退化,地力枯竭; 50%的湿地已经在20世纪消失;2 /3的渔业已经濒临或超过持续生产的极限;至少1 /3的人面临缺水,其中13亿人没有

[1]健康饮用水;世界上10% ~15%的物种将在未来的30年灭绝; 80%的森林正遭砍伐。

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恩格斯就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因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统治者征服异民族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2]规律”。人类是属于自然界的,对自然的破坏就是在摧毁自己修养生息的家园,其结果必然是将自己推向灾难的深渊。因此,我们应该做的是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由此可见,经济快速发展已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负面影响,人们正在慢慢咀嚼着自己酿下的苦果。它们两者难道真的就是天敌,势不两立吗?我们该怎么办呢,难道我们就只有要么牺牲环境,发展经济; 要么牺牲经济,只保护环境吗?

1.2 逻辑错误

从前面的普遍认识中发现经济发展势必会带来环境破坏,认为它们之间是一种必然的关系。其实这种普遍认识存在一种逻辑错误,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可能性的问题,而不是一种必然性的问题,把可能性误认为是必然性。逻辑学告诉我们:如果此事发生,则彼事一定会发生,谓之必然性;如果此事发生,彼事既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谓之可能性。其实,经济发展只是可能会带来环境破坏,只是人类的进步把这种可能性变成了事实,以至于大家把它作为了一种必然性的东西来看待了。认为经济发展肯定会带来环境破坏,两者是势不两立,此消彼长,我们只能择其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待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一种普遍误区,犯了逻辑错误,把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而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必然性和可能性之间存在一种实质性的区别,它们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

1.3 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说过,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可能性是指事物中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所以,必然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是根据和条件很充分,在现在的条件下就可以实现的可能;可能性是现有条件和根据还不很具备,未必能实现,另外,还有多种可能,特别是两种相反的可能———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胜利的可能和失败的可能,并且要区分可能性的量,即概率的大小。因此,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可能性的问题,有了经济发展这一条件,不一定就会引起环境破坏,还必需其他的一些条件,如政府的态度、世人的观念和企业的做法等等。并且,如果让其他的一些条件变成一种积极的方式,加上经济发展这一个大条件,还有可能变成一种好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可以促使环境的保护,因为经济发展了,就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牢固的后盾,再辅以发达的科技,就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这样,就可以使环境保护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只有环境搞好了,经济发展才能够持续。由此,经济发展和环境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经济发展为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环境保护好了又能使经济更快、更好地持续发展。

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2.1 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利益关系

在处理人类利益与自然发展的关系这个基本前提上,处理好人类的内部利益,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人类利益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矛盾性等特点。利益不同,人们的环境价值选择就往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为此,协调人类的内部利益矛盾,对维护人与环境(自然)的全面、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2.1.1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人类破坏生态环境,损害自然界利益的活动,多半是由于人们盲目追求目前利益造成的。人们往往只注重改造自然界的直接效果,对于环境恶化却无暇顾及。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人们乱伐森林、猎杀偷卖各种珍稀动物,造成水土流失、加速物种灭绝的后果。牺牲长远利益获得目前利益是对自然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破坏。因此,应把长远利益置于目前利益之上。在二者发生矛盾时,要以长远利益为重。 2.1.2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有的地区为了本地区利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生态资源任意使用,根本不顾及全局利益。尽管本地区当年的经济利益有所增加,但却牺牲了其他地区的利益。上游滥伐森林,收入虽然增加了,却不仅使本地水土流失,也使下游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加速了环境的恶化。因此应该把全局利益置于局部利益之上。地区的领导和政府不能为了自己的政绩,使自然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受损。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全局利益为重。 2.1.3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的关系

这是保护地球环境与资源,保证子孙后代的生存需要。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无计划地开采,总有一天会使自然资源枯竭,人类生活在未来是不堪设想的。留给子孙一个什么样的地球,取决于我们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的关系,总之,解决西部环境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法律与道德结合的社会调控机制。在道德上,需要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价值观,需要遵从一系列生态道德原则,要把自然界纳入到人的道德对象中去,考虑自然界价值,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同时也要处理好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2.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统一关系[3]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世发展之需要,同时又不损及后世满足其需要之发展能力。换句话来说,就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而“环境保护”是指防止自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关系。 2.2.1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环境保护成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环境保护不只是纯粹的保存,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 2.2.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的矛盾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发生矛盾,大致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价值选择的片面性。在传统哲学中,价值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尺度的一种关系,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从这种认识出发,自然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和资源的提供者,只是充当了人的工具性价值的作用;而所谓科学地认识自然,就是在科学理性基础上对自然的认识活动,只能认识到自然及其规律对人类的用途,体现出的只是一种认知价值。从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出发,人类长期以来把自然界当作掠夺的对象,造成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当然,人们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过程。人们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也往往由不全面到比较全面。认识的偏移,必然带来实践的失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过程中,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又往往难以避免。二是人们追求自身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在这里,我们不妨简要回顾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古代人们为了生存而大规模地进行了农业开垦,由此造成生态退化;近代人们进行的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又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可以说,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优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是片面追求增长而相对忽视环境保护的事实。但是这种矛盾并非天生如此,而是人为造成的。直至今天,有的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利益而不惜把环境危机转嫁于他国。国家如此,社会生活中的利益集团也存在这种恶劣现象,一些企业、部门为了自身利益置环境破坏于不顾。

小 结

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和谐关系的维护,无论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还是二者之间矛盾的产生,都涉及到一个基本问题,即能否确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我们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应该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辩证统一的价值观。

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首先要认识到自然界自身存在和发展是人类利益实现的基础。人类利益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在科学上,尤其是生态科学上,人仅仅是生物圈的一员,人和其他自然物种是一种平等关系。因此,其他物种的利益与人类利益相比并非无足轻重。其次,人类的中心地位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历史阶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极大丰富才有的。所以,人类利益也不是注定要牺牲其他生物价值实现的。实际上,人类利益的实现自始至终都受自然界发展的约束,科学发展到今天,尽管人类可以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人类利益的实现,但是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自然界与人类永远都处于地球系统中。脱离人类的自然界不可思议,脱离自然界的人类同样不可能。所以,作为最高物种层次的人就有

[3]责任、有义务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人类活动符合生态道德,保持生态系统的和谐,促进人类利益和自然界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范文下一篇:护理医学检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