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范文

2023-09-22

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许多问题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

人口增长、城市化、社会差异、移民、地荒、水荒、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滥开矿产资源、土壤侵蚀、荒漠化、有害废弃物的排放、空气污染、气候恶化、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 特别是许多地方无统筹安排, 乱铺摊子, 争上项目, 大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长期以来, 人类只顾为自身的生存和局部的, 近期的利益而向环境索取, 导致环境的恶化,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我国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建国50多年来, 随着人口剧增, 城市和工业迅速发展, 农村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和乡镇企业发展, 使环境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迅速蔓延, 同时农村生态破坏也日趋严重。环境、资源、人口问题、发展问题既是世界和我国面临的严竣问题,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科学知识。

二、加强地理课堂教学, 学好地理知识, 为学生科学发展观的树立打下基础

(一) 学好地理知识是学生认识祖国, 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在基础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它既有属于社会科学的文科内容, 又有属于自然科学的理科内容, 地理知识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特别是丰富的地理知识与经济, 环境保护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走建设中国特色的道路,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通过学习中国地理, 认清我国的国情, 才能了解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借鉴世界各国如何根据本国的地理特色, 扬长避短地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 只有这样, 才能少走弯路, 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学好地理知识,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化代建设服务

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地理环境, 在进行各项建设时, 对所制订各种方案的具体措施时, 需考虑要与地理科学的特点相符合。如城市建设中一般工厂应建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以免工厂的烟尘, 废气大量散发到市区;污染河流的工厂, 尽量安排在河流的下游;饮料厂、自来水厂要安排在河流的上游, 同时要考虑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公路和铁路的建设, 必须考虑到路线经过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等气候条件, 还要考虑沿途的地质造构, 飞机场不宜建在多雾的地方, 地震多发地区的建设要注意防震等。如果我们不遵循自然规律, 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如海洋捕捞过度, 致使一些鱼类明显衰退;森林资源消耗量大于生长量, 草场过度超载, 将会造成森林减少, 草场退化, 土地沙化;又如一方面水资源相当紧张, 另一方面水的浪费惊人和水污染严重。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我们必须警钟长鸣, 它既是天灾, 也有长江上、中游大部分森林被砍伐, 水土流失严重, 大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 围垦湖泊, 侵占江道等人为原因。

三、加强地理课外知识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为学生科学发展观的树立打下基础

(一)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增加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力求克服“高分低能”的现象, 就必须注重对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许多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远非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完全能够解决问题的。我们地理教师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节假日开辟第二课堂, 结合乡土地理教学, 走出课堂, 走出学校, 组织以调查家乡环境问题和经济建设为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如进行环保宣传, 参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工厂的布局, 野外实地观测地形, 地质地貌, 森林埴被, 辩认岩石, 考察河流, 测试水质和河流有无污染, 了解家乡发展经济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等, 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树立科学发展观, 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家乡经济建设服务。

(二) 设置一些具体的发展问题, 特别是课本中无现成答

案, 又与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组织学生辩论, 加强调查研究, 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三峡工程建设的利与弊”, “你认为长江会变成第二条黄河吗?”, “全球气候变暖, 上海、东京、纽约会从地球上消失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协调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呢?”, “你认为如何才能科学的发展家乡经济呢?”等, 通过辩论, 使他们越辩越表现出求知欲, 越辩越显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许多问题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 我们应加强地理教学, 为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为建设祖国, 建设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好地理知识,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地理环境,环境污染,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党的十七大报告》.

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从课程内容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课程的基础内容对于非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 因此, 教学内容应反映全世界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研究方向, 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为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的兴趣,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改善教学模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步骤之一。教学方式上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教学方式多样化。考核方式也是受到学生特别关注的,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必然受到学生的欢迎, 在考核模式上进行创新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就《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的课程内容学习、教学方式核模式等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并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教学内容创新

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编排。核科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其概念、公理、定律、定理、原理等对于核科学技术专业是十分重要的, 但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 其的教学内容相对静止、枯燥, 因此, 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势在必行。根据对本课程教科书的研究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容基本体系进行反复思考,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 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精简化”, 选取最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 剔除过时的教学内容, 避免重复;二是“拓展性”, 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 不局限于本专业教学内容, 注重该课程的内容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基于这两点, 力求达到教学内容在重点与广度的高度统一。

1.1 教学内容“精简化”

由于本课程在教科书方面选择的余地不大,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就必须合理的对基础内容加以精选、融会贯通, 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本课程教科书的编撰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 其中的一些内容已经明显过时, 对于这部分内容坚决的进行剔除, 而对于例如核科学的发展史、科学家的名人轶事等学生们往往津津乐道, 对于这部分内容, 往往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 采取更为丰富的教学方式加以演绎, 提高教学质量。

1.2 教学内容“拓展性”

在课程内容上补充最新科技前沿发展内容[1]。这些前沿研究可以是选取全世界的科技动态, 也可以来自于教师本身的科研工作。例如增加核聚变的研究热点以及国内外的最新实验结果的介绍, 从学生的课堂报告来看, 这些知识性很强的内容往往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同时, 可以适当增加交叉学科的内容。例如, 人类生存发展也涉及到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把核科学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热门的话题结合在一起, 不仅巩固学生了解的核科学的专业知识, 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再比如, 将核科学的发展与国防科技发展结合在一起介绍, 各种层出不穷的尖端核武器的介绍更是极大的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多维”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 采取“多维”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十分重要。这其中就包括互动式教学、理论结合实践和交叉学科相结合等教学方式。

2.1 互动式教学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程进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请某些学生提前准备下堂课的教学内容或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和课程相关的内容, 做好演示文档。在下堂课上, 由学生上台做一个5~10分钟的简短的报告, 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出论据, 并接受台下学生的提问。又比如, 在课堂上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们进行辩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判断自由选择加入的阵营进行辩论。结果表明, 这样的互动式的教学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在课堂下积极准备, 课堂上热烈讨论, 效果非常好。

2.2 理论结合实践

核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但其应用又非常的广泛。理论知识有了实践的辅助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同时理论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的实践目标更加有针对性, 二者相辅相成。针对这个特点,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可以带领同学们到工厂现场实地参观, 以熟悉生产工艺及工艺流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带领同学们到学校里的辐照中心实地学习, 通过观测工厂的实际工艺流程, 从简单现象引出复杂问题从而揭示核科学的原理从工程对象的要求引出核科学的研究方向, 不断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揭示问题, 这样不断地激发他们的联想和发散思维, 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 也能激起他们学习核科学知识的兴趣。

2.3 交叉学科相结合

核科学的应用涉及到工业、农业、医疗等很多行业, 介绍交叉学科的知识是不可避免的。在教学实践中, 采取由点及面的教学方式进行交叉学科结合教学, 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例如, 在核能安全的知识讲述过程中, 我们加入各种其他能源对环境的影响的对比。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论证核能发展的重要性, 这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 更有助于他们对核科学知识的掌握。再例如, 在学习核分析仪器的同时, 介绍生物和医疗方面的相关内容把医疗对象、医疗手段和核仪器的作用结合在一起, 使同学更易于理解。

2.4 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

采用适当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当今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生动性、教学内容容量灵活可变的特点, 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能有效的解决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时数缩减的矛盾。实践表明, 传统教学方式口述难以表明的观点和内容, 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能更容易阐释清楚,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 考核方式“立体化”

传统的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已经不能满足各种不同教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针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不局限于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尤为重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本门课程的考核重点, 侧重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才更加有针对性。在考核方式上, 采取考试、课堂小测验、口头报告、辩论能力、课堂演讲以及最终学术小报告的“立体化”考核方式, 在让学生感觉到新奇的同时, 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考试只占考核方式的一小部分, 考试的考题更注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而不是死记硬背某些理论知识, 侧重于考核分析命题, 解决命题的能力。课堂小测验和口头报告更加简明扼要, 针对性极强, 只对一个观点做1~2分钟的解释和阐释, 观点的分析对错不是考核的重点, 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的逻辑分析能力。同理, 辩论和课堂演讲更侧重于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最终的学术小报告中, 要求学生对特定的命题进行详细的阐释, 需要他们查阅一定量的文献资料, 并从中提取和精炼为自己所用, 这不仅锻炼了获取知识的能力, 更培养了他们进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立体化”的考核方式经过实践检验表明, 效果非常好, 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同。

4 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简化”和“拓展性”、采用“多维”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实践以及“立体化”的考核方式创新,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 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在课程结束时可以较明显的看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和口头表达能力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而且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等资源查阅文献的科研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 说明我们的教学创新探索是成功的。

摘要:本文从《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入手, 通过对课程内容学习、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模式等三方面的探索, 初步构建了该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提出了该课程教学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核科学,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赤峰市林西县组织部 韩耀新

2008年12月30日15:3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提交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办法就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要求,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度”、“和谐度”;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执政党是否为国家、民族、民众谋取利益。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而提出的最科学、最革命、最实践的社会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之中最为经典、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纪元的到来,为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理论源泉,科学的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科学的阐述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理解,结合本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对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有如下三点思考:

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主义经济保持理性增长,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的过快、过头、过分增长,提出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增长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基本生存需求,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调控人口增长数量和男女增长比例,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维持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提高对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深度发现和合理利用的能力,集中智力谋求科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瓶颈的突破,有效治理经济发展后的废弃物排放,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在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延续

科学发展观是根据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摒弃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过失,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内涵,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怎样发展作出新的解答,这并非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而是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80多年来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全新的理论成果。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将发展的重心全部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牢牢的把握住发展这第一要义,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新的矛盾不断出现,国家、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害的事情屡有发生,煤矿坍塌、食品安全、传染病肆虐、湖河水体污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耕地面积大幅减少、贫富分化日趋严重、部分地区干群关系紧张、干部群体享乐主义成风、腐败的范围金额日渐扩大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怎样发展、如何发展、为什么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向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理念发起了挑战,这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大时代背景,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方位论、主体论、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以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社会主义方位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结合中国国情,明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当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还欠发达,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社会低收入者的比重还很高,弱势群体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公共卫生、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体系还不完善,初次分配机制还不够不公平,再次分配机制还不够不健全,三次分配机制还不够不科学,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还不高,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还未从根本上转变,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依靠“劳动红利”的产业经济模式还占主导,区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地域经济发展成效还不显著,这些问题坚定了我们对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定位不能动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的理论成果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主体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以人类利益、人民群众利益、具体“人”的利益为本,把改善民生、尊重民权、为民服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共产党的执政思路、理念,切实作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谋求社会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应实施好以下几项内容:

1、坚持教育公益性,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确保教育公平、公正、实效。

2、实施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广开就业门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同时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健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合理调整房价,建立城市住房长效机制,有序开展房地产开发,出台房产开发出地拆迁补偿法律,合理补偿被征用者,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4、建设覆盖城乡的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偏远贫困地区城乡卫生医疗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以政府为主导,慈善机构、各大企业赞助、民间募捐为补充,建立定点的免费医疗服务机构,给予那些贫困病患进行救治,真正做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5、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努力实现教育、就业、经营、分配等社会公平目标。以法律为手段,从不同程度、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需要,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以“中国特色、与时俱进、统筹兼顾”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方法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借鉴前苏联、前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建国29年(1949到1978)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而提出的,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正是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在新时期下、新形势下的延续。科学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正因为如此,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是崭新的、有活力的理论体系,是不断修正、完善的理论体系,是不断自我扬弃的理论体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暨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国内经济,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 统筹国内经济全面发展,兼顾对外开放;统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兼顾城乡经济双向发展;统筹沿海地区经济高质发展,兼顾粗放型经济转型;统筹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兼顾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国有经济健康发展,兼顾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统筹私有经济合法发展,兼顾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之路;统筹个体经济有序发展,兼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竞争机制改革;统筹行业经济协调发展,兼顾创建行业长效、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要求的,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是针对当前中国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是满足中国今后长期发展需要的。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

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推动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理论保证。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既应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又应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者,自觉地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要更好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宣传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学好科学发展观,了解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2005年,我就参加了中宣部组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主题采访活动,先后写出几十篇与此相关的稿件。

在跨越6个省区、历时近一个月的采访活动和后续的相关采访活动中,我深切感到,现在提出科学发展观,拨正前进航向,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是新时期唯一正确的选择。大量的经验教训证明:只有科学发展才能赢得美好的未来,而非科学的盲目发展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早在2000年,我在北京参加地球奖获奖者座谈会时,就听到有关科学发展问题的呼吁。由于对此深有同感,我在会后立即展开采访并及时反映了这些有参考价值的学术观点。应该看到,破坏环境的发展,掠夺资源的发展,盲目扩张的发展,畸形过度的发展,竭泽而渔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中有些已经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和灾难性后果。在某省采访时,我就听到某地对资源开发的议论:打了几个洞,挖了几个坑,冒了几股烟,留下几滩黑,剩下几把灰。有的地方决策者目光短浅,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不惜引进外地落后的生产工艺、淘汰的生产设备、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从表面、短期来看,这些地方的经济指标是上去了,但却给未来的发展留下无穷的后患。

我认为,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到现在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历史的进步。科学发展观,是与此前几代领导人的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应该看到,在十年浩劫之后,在百废待兴、经济濒临崩溃的历史背景下,发展便成为当务之急。而一些人却围绕姓社姓资等问题进行一些无谓的争论。在那个时候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是必要的、正确的,及时的。这个口号在当时和此后一个时期都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相当强大的今天,就不能一味地、单纯地、不讲条件地谈发展了。

发展,是需要付出的:这里面既有人力、物力的付出,又有资源的消耗;发展,是有条件的,不考虑条件的发展,必然是盲目的发展;发展,是需要计较成本、计算投入产出比例的,不讲成本的发展、甚至赔本赚吆喝,是得不偿失的发展;发展,是需要协调配合的,孤军深入的发展,则难以持久。也就是说,有的发展,是需要提倡、扶持、推广的,有的发展是需要阻止、遏制、修正的!我们不能一说起“发展”,就认为是好东西,就应该充分肯定,就不能产生怀疑,我们更不能脱离客观条件、不讲成本代价、不考虑负作用地讲发展。我们对任何事物,哪怕是经济发展,都要做具体分析,不要匆匆忙忙地下结论,轻易地肯定或否定。如果我们为错误的东西唱了赞歌,我们就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我们否定了正确的东西,我们就是扼杀了健康的力量。

现在回头看看:我们过去的宣传报道,在这方面的失误和教训难道还少吗?明明是好大喜功的构想,我们却一味高唱赞歌;明明是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我们却高调肯定;明明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我们却没有指出其危害。而一些真正按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客观实际办事的单位或个人,却受到了不应有的指责和不公正的对待。

能否以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至关重要。在很多情况下,写什么、怎么写,如何在采访活动中采访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表现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常常取决于记者的思想认识水平。

就以我参加中宣部组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主题采访为例,我们每到一地,当地都十分重视,对采访活动也都做出了周密的安排。但是,我们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有些地方负责人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或出于某种考虑,一些安排与科学发展观关系不大、甚至毫不沾边。一些单位介绍的情况虽然很丰富,但是可用的东西并不多,有些有价值的东西被淹没在大堆的材料和繁杂的事物之中,如果不是独具慧眼,如果没有深入发掘、没有筛选提炼,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神圣任务。所以,每到一地,我都注意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观察事物、发现新闻,最终确定自己要写的题材,要选的角度。我采写的《金川集团公司的“延年益寿法”》《青海阻止污染西移》《呼和浩特养牛人好潇洒》《榆林资源在保护中开发》《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州将实现经济一体化》《“环保公路”:在大西北延伸》《看不见煤的煤矿》《“宁夏一号工程”的科学发展观》《青海省提高领导者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贺兰山的风刮来了多少钱》《红寺堡——区域协调发展的杰作》《宁夏:旱地“压砂”彰显生态文明》《黎明村里看“黎明”》《绿色的能源,绿色的希望——甘肃省敦煌靖远绿色能源公司发展“生物质燃气”见闻》《宁夏石嘴山:从煤城到山水园林城》《宁夏推动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就以科学发展观为精髓,力图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就是在写长篇综述《西部开发亮点多》时,我也注意将所写内容与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这些稿件,取材不同,长短不一,写法迥异,但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宣传了科学发展观。

宣传科学发展观,需要正面引导,也需要研究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批评。有的时候,深入的剖析、恰当的论述、准确的批评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风力发电为何在新疆遭遇尴尬》《宁夏还该不该种植水稻?》《退耕还林:补贴到期之后怎么办》《退耕还林:不蹈“2605项目”的覆辙》《迷迷茫茫的“波尔多”梦》《珍惜青海湖“鱼鸟共生”状态》就是这方面的作品。

2006年7月30日,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述评《“用完就扔”:不该成为时尚》,是一篇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其中的一些素材取自我家附近的早市,取自我对生活的观察。我在这篇文章中首次对过度使用一次性用品、特别是过多使用塑料袋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我的这篇文章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共鸣。这篇只有千余字的作品,还被中宣部评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宣传的一等奖。当然,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在我这篇文章发表几个月后,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限塑”的政策。虽然不能说这是我这篇作品的作用,但我还是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曾经做过一点有益的工作感到欣慰。在此前后,我还针对商品包装中存在的问题,先后发表了《虚假包装有违诚信》《过度包装:糟蹋社会财富》《商品包装,有多少是恰如其分》等针砭时弊的报道,宣传了科学发展观。

宣传科学发展观,要有自觉性、使命感、责任感。要善于在工作、生活和各类活动中发现问题。2007年6月,我乘飞机去北京参加中宣部召开的总结表彰会。在飞机上提供的午餐中我发现了问题:一顿谈不上丰盛的午餐,竟使用了七八种包装材料,制造了数量可观的垃圾!于是,我利用乘机的间隙和乘客离机的时机迅速展开采访,写了一篇“记者来信”:《客机上能否少制造点垃圾》。这篇稿件,不仅被“航空网”等网站转载,而且被报社评为好稿。到了年终,它又被报社评为年度二等奖。

宣传科学发展观,本身也应该体现科学发展观,不能做无谓的宣传、毫无成效的宣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宣传。没有效果的宣传,是浪费宝贵的社会资源,不仅无功反而有过。也就是说,宣传科学发展观,仅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要讲究宣传艺术,研究宣传艺术,把宣传效果最大化作为最终追求的目标。

任何文字,都要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动力,要有吸引力。只有被阅读了才有可能产生作用。没人理睬,就是文字垃圾。

是不是理论研究一定晦涩难懂?是不是新闻报道一定枯燥乏味?我想,任何读者都喜欢阅读引人入胜、生动有趣、鲜活耐读的文字,而不喜欢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味同嚼蜡的作品。同样是讲故事,有人讲得人全神贯注、目不斜视;有人却讲得让人心不在焉、昏昏欲睡。同一篇文章,有的可以吸引人一直读下去,有的竟让人看了开頭就不想看结尾。有时,换一个开头,变一种方式,转一个角度就可以收到奇妙的效果。我们完全应该、也应该做到让自己笔下流淌的文字鲜活、生动、感人、耐读!这方面值得探讨、值得借鉴、值得改进的有很多。我在2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也算尝到过一些甜头。例如,我写人工饲养天牛的天敌花容穴甲取得成功的科技新闻,不直接写科研鉴定和研讨会,这些内容在标题和行文中甚至不出现。我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写,标题也写成了《天牛,看你还能“牛”几时?》。写郑州人不驱赶、宰杀城市行道树上的鸟、努力营造人与鸟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我的题目是《郑州人的“宽容”》。写由于封山禁牧带来野生岩羊的过快增长,我用了《贺兰山的岩羊多得让人有点愁》《谁给贺兰山的岩羊这么大的胆儿?》。写封山禁牧,我的标题是《宁夏:让羊换了一种“活法”》。

做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宣传者,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赋予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我们应该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作为一个普通的新闻工作者,我有自己的探索,但我的探索是初步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我愿为此继续探索。

(作者单位:《光明日报》驻宁夏记者站)

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信用社:***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但提高了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也更进一步的理解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也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我们只有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必须掌握的强大理论武器。自己认为检验这次学习活动的成效,首先看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是否下了真功夫,看对推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解和把握是否有了新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花时间,下功夫认真学习,掌握要领,深入研读,吃透精神。要对科学发展观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实践特征及其精神实质、科学内涵、根本要求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

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农村信用社来讲,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要把人的发展作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动力。要进一步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用新的理念和思想培训、培育人。企业培训要关注两点:一是应知应会;二是思维行为。应知应会包括业务操作技能与技巧,各项规章制度等;思维行为包括理念、管理方法、沟通技巧等。当前,农村信用社要与时俱进,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管理培训,不仅抓好员工应知应会的培训,更要解决员工的思维行为问题,要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影响人、培育人。要相信并依靠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作为管理层来讲,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有效决策;作为员工和执行层来讲,要保持昂扬的工作斗志,采取积极的工作态度,义务反顾地将上级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到底,坚持到底,做出成效。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尊重员工的价值,让员工感觉到被重视、被关怀,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目标。对于时代来讲,人才是稀缺资源,各行各业都在呼唤人才。古人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更需要人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培养人才,让农村信用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一个舞台,让能干事的人有干事的机会,让干成事的人得到应得的待遇。要关注青年员工的学习和进步,关注青年员工的成长,有目的地让他们在多个岗位锻炼学习,培养他们的工作激情,培育他们干事创业的精神,使他们通过埋头实干,增长自己的才干,提升自己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的发展。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需要;不仅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更要重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还要创造有利于人平等竞争、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营造鼓励全员干事业、支持全员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科学发展,刻不容缓;早落实,早受益;晚落实,晚受益。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农村信用社当前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竞争形势、内部管理现状和水平、业务发展所处阶段,以及各种资源供给状况,扬长避短,坚定信心,高瞻远瞩,狠抓落实;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紧解决好那些发展思路不清、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要讲科学,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

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我们党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推动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我理解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实践,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要务。而“发展”的第一要务,首先是科学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事实上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积极开发新能源。总之,我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第四,我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来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村干部,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各项工作:一要塌实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就是去了做好一项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第二要用心做事。要树立起“群众之事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都要以100%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第三要当好村民的好干部。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村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村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相信我们,信任我们,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上一篇:教师节花范文下一篇:vip些营销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