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范文

2024-04-09

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范文第1篇

刘小琴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胡适也强调:“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凝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科学理论的发现始于问题。真正的问题应该是教师创设一种疑难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围绕问题而组织起来。在解答的过程中引发出更好的问题、更难的问题。问题是促进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起点,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是以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活动的重要特征。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间接地用已有的知识处理该问题的情境,只有具有问题性的问题才能为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求知欲驱使下,不断探索,完成解答过程,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一个问题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将随之产生,探索没有止尽。

一、 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完成探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是

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用实验的方法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准备多种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发地产生对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情境。实验情境的创设应突出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如讲《大气压力》时,教师把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张厚纸盖上杯口,杯中不能有气泡,这时教师巧妙地问:“同学们注意,老师把杯子倒过来水会怎样?”实验像魔术一样把学生吸引住,求知若渴的情趣被触发了,学生产生了疑问,水到底会不会流出来呢?教师不必发表意见,只需把杯子倒过来,在有悖常理的情境矛盾中,科学探究问题自然萌发。“是谁把水托住了呢?”这一趣问把学生的求知欲推向高潮,学生迫不及待地期望答案,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用简练、新颖、恰当、妙趣横生的导语引入课题,会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进而想学、爱学,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再如教《变色花》时,教师借助化学变化后颜色发生变化这一个外显现象,用花变色这一个小实验将学生引领到抽象而神奇的化学世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喷壶中的液体,接着教师出示紫甘蓝菜由此揭开壶中液体的秘密。但是同样是紫甘蓝汁,为什么会让花瓣变红,叶子变绿,这里面肯定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学生产生新的思考,思维活跃,进而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理性有序的观察实验活动。这样导入教学自然而高效,使学生对奇妙的化学世界和科学学习活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教师要迎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就可以极大地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很好的问题情境。“事实是最好的教材” 科学教材中有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有一些生动感人的名人轶事等都是真实可信,会很容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一生铭记,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故事的选择不仅局限于科学课本,还可以从其他资源中获取。故事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内容要精,生动有趣。如《光与热》导入时,教师巧妙地利用古代故事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为了揭开这个谜而始终处于高昂的情绪之中。“在古代,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光学知识,他们可以制造出望远镜,而且已经掌握了“燃烧镜”的使用。1973年,希腊科学家伊奥安尼斯.萨卡斯,决定来检验是否能用“燃烧镜”点燃一只船,他让六十名水手排队站在码头上,每人拿一面大镜子,照射到150英尺开外的一只小船上,不到三分钟,船就着火了。光、船、火之间隐含着哪些科学道理呢?”这样把学生引入了光与热知识的氛围中来,积极投入光的强弱与温度的观测活动。再如教《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时,讲述阿基米德揭开王冠真假的故事,阿基米德从浴盆水溢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物体沉浮规律的故事。这些丰富的史料,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富有成效地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发现精神。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的情境更会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合理运用、尽可能真实、要有吸引力。如《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但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并不很清楚。如果仅仅看课本或靠教师的讲解,不利于唤起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播放录像生动形象的再现火山和地震的情境,学生如临其境,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了解了火山喷发时的壮丽景观,并为推测地表的形态找到了依据,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如研究《空气》的后续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获取信息。指导学生上网自由查询关于空气的资料,学生不仅扩大了对空气知识的认识面,而且还掌握了研究空气的一些具体方法,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领略到互联网学习的方便与快捷,让学生体会到技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使课堂更具时代气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体现。

四、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游戏即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某种自然现象,学习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更好地挖掘游戏本身的内在潜能,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如《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一课在游戏的情境中展开,先展示两根未包住中间的不同颜色的电线,请学生观察、区别。再出示两根中间已包住相同颜色的电线,发给每组,请学生辨认,怎样证明它们是同一根电线呢?同一种颜色就一定是同一根电线吗?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操作空间,为下一步检测4接线头盒子的活动进行铺垫,更加激起学生想早点儿参加探究活动的欲望。再如研究《水的表面张力》教学中,是把学生游戏的自成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针对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个游戏,在满满的水杯里放多少枚回形针时,水才会从杯中溢出?让学生先预测再分组活动。活动中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讨论问题的原因,把研究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交流与分析,进一步认识水的性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游戏,学生亲身体验了水的表面张力究竟有多大,让假设和事实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震撼学生的心灵,在脑中留下永久的记忆。学生发自内心地说:“我们以后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自以为是!”这是多么宝贵的科学精神,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热爱,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日常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科学现象,有的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甚至亲身经历过,可谓熟视无睹,如雷电、彩虹等,但有的现象出乎意料,学生倍感神奇,如海市蜃楼等。这些日常生活现象都蕴藏着科学,是科学研究的第一素材。若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现象来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路,充分调动起他们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样,学生的思维认识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思维品质的习惯性、灵活性和广阔性也会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客观实际,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爆发思维的火花。例如《七色光》导入,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请同学们猜猜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你见过彩虹吗?你在什么时间,在哪里见过?当时你站在什么位置,是朝太阳方向还是背着太阳方向?有哪几种颜色?能把你看到的彩虹描述给大家听吗?学生对彩虹有直接的亲眼所见的感官印象,有的还会制造彩虹,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起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接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当你第一眼看到美丽彩虹的时候,你脑海中首先产生的疑问是什么?教师因势利导,抓住契机,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必要的汇总,选择可行的探究题目。经常接触的生活现象启迪着学生的思维,他们惊讶这么普通的现象也有自己说不清的奥秘,渴望找到问题的答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教育必须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其生命力。正如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说:“教

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如教学《导体与绝缘体》的尾声,设计了一项分析生活中由于导体与绝缘体使用不当出现的安全案例的活动,引起学生对导体与绝缘体使用的思考和关注。以范例引导的方式,推动思维的涟漪,增强了学科学更浓厚的兴趣。

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范文第2篇

摘要:深度学习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科学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本文阐述了深度学习的内涵,提出了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措施,旨在促进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深度学习;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要借助深度学习理念科学设计教学问题,从而创设轻松活跃的问题情境,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思维。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在深度学习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做出以下探讨。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在我国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教育逐渐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也为深度学习理念提供了应用和发展空间。在我国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深度学习理念首次被应用在教学课堂,同时也成为了改变教育模式和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理念。从教学指导的方向来看,深度学习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所学知识的批判理解、学生构建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点的整合、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应用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在现阶段教学领域发展和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深度学习理念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表现,所以要将深度学习理念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

二、深度学习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措施

(一)借助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为了提高深度学习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效率,老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借助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将小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帮助小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点,达到预期的深度学习目标。小学数学与生活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利用生活素材展开数学教学能够降低小学生的理解难度和学习难度,并且能够帮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在生活化问题情境中培养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数据处理》这一课时,老师根据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食搭配创设问题情境:心心家每天都要买一些鸡蛋、蔬菜、牛奶、肉以及水果用作三餐搭配,同学们认为应该如何科学搭配呢?在小学生踊跃发言后接着提出“心心家每天摄入200克鸡蛋、900克蔬菜和水果、400克牛奶以及600克肉,你能算出每个食物种类占据总摄入量的百分百吗?”的问题,最后引导小学生利用扇形统计图的方式处理数据,从而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借助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结合数学内容设计教学问题,那么老师就要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整理和总结教材中的重难点,并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发展特征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小学生参与小学数学课堂的兴趣。老师在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给小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条件和学习体验,吸引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注意力,以此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这一课时,老师根据本节学习重点和小学生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微课,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促使小学生主动配合课堂教学,接着老师借助微课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向小学生播放“动物王国排排坐”的动画视频,并提出“狐狸先生在兔子小姐的哪个方向?”、“水牛先生在哪个位置?”等问题,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表达欲和学习效率,加深了小学生对方向与位置知识点的印象。

(三)借助学生学情创设思维性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要从小学生的基本学情和思维能力设计教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思维性问题情境,以此来满足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深度学习理念强调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并在学习反思中整合学习内容,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高阶思维。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计开放性的教学问题,为小学生创设思维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其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思考和创新,不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课时,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老爷爷围篱笆”的思维性问题情境,提出“老爷爷需要一块面积为24㎡的菜地,那么老爷爷最少需要用多少篱笆?”的数学问题,促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计算,老师还要根据围墙的数量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高阶思维。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将深度学习理念作为指导理念,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通过借助生活素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情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陈琳.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9):86.

[2]蒋姆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刍议[J].文理导航,2020(24).

[3]張艾林.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外交流,2020,27(28):312.

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形势需求,创设情境教学成为多种学科应用的手段。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初中化学学科,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创设高效教学价值。因此众多化学教师以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去合理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手段,期望能获得有效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情境创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是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创设下,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参与性,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从而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得到启发、智力潜能得到开发,从而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问题。在情境教学中,理念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效果。有的教師一味地运用情境教学在化学学科中,使得教学目标模糊。有的教师认为情境教学就是多媒体技术教学,在课堂上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手段,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学生不明确教学内容与目标,因而注意力很难集中,最终学习效果不佳。

2、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创设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合理性指的是情境教学的创设需要契合教学内容。针对性指的是通过情境教学可以使得学生从基础了解到知识的提升转变,促使学生化学能力得到培养与拓展。但是部分化学教师缺乏平日的观察,导致对学生基础知识层面了解不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把握,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互动关系,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合理契合教学内容展开情境创设教学。

3、学科契合问题。化学学科涉及的知识繁多,比如环境、能源方面均有所涉及。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具备好胜心、好奇心、好试心、好动心、好问心,初中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由于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存在。化学起源于生活中,最终也为实际生活所服务。这些生活积累、实验教学可以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从而契合教学目标,契合初中生学习特点。

二、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1、问题式情境。问题式情境教学可以促使教学重难点突出。化学教学本就是通过探索问题而学习的过程。通过问题的层次化来引申学生深度探索,促使学生结合新旧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人教版化学中分子与原子教学,教师可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氨水可以使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进而追问没有接触可以发生变化吗?并通过教师实验加以论点佐证,证明分子与原子确实存在。而后再引申问题,为什么衣服晾晒会干?为什么花香可以闻到?为什么糖水里看不见糖?进而可引申对氢气能源知识的讲解,利用氢气、氧气、水之间的化学变化促进学生的化学思维产生,使得学生理解“分子分裂原子,原子组合分子”的认识。问题式情境可以很好地保有学生的个性特质,促使学生化学思维得以激发。

2、引导式情境。引导式情境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学内容导向明确。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进行导入教学,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可以遵循引导材料进行知识探索。比如在教学水的净化一课中,教师可选取浑浊水与矿泉水,采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即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沉淀操作、过滤操作、吸附操作中有什么变化,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适时的插入知识点,沉淀是为了去除不相容的杂质、去除杂质可选用明矾及活性炭等知识。教师可鼓励学生分辨硬水与软水,参与去除热水瓶中水垢的实验。通过创设引导式情境,促使学生的化学思维、创造意识得到培养。

3、差异式情境。差异式情境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层次化。由于每名初中生家庭环境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思维不同、爱好不同,导致学生学习的倾向也有所不同。同样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差异式情境教学可以促使学生面对同一问题去探索不同方案,从而拓展学生的化学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化学潜能的开发,保有学生个性特质,促使学生向综合素质发展。比如在氧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形式,分别由各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化学物质,自主探究氧气提取与性质问题,并做好记录报告。物质可提供高锰酸钾、乙醇、铁、硫、双氧水、氯化钾等等。教师要注意强调实验要点,在探索实验期间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在学生陈述实验报告时加以适度引导与纠正。差异式情境教学可以促使学生针对方案任务自主探究,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在探究中创造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

4、生活式情境。生活式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对生活化学的认知。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实例引入初中化学课堂。比如铁锅会生锈是什么原因?雨后为什么会有彩虹?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情境应用教学,比如结合新闻案例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教学,由事件引发对一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进而引申相关原理与预防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一氧化碳可燃性、中毒性化学知识的深刻认识。一方面,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化学现象,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必须性,另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可结合化学知识点,在生活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摸索,比如利用碳酸盐特性来去除家中热水壶里的水垢;自制冰箱除味剂来去除冰箱异味等等,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得以增强。增强生活化学的应用性、提升学生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生活与化学知识点结合的情境教学,学会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这也是新课改理念下教育的目标。

三、结语

情境教学创设首先要遵循合理的教学理念,并具备一定的针对性、科学性,才能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真正的作用。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及目标合理进行设计,比如问题式情境、引导式情境、差异式情境等等途径,从而促使教学与学生成长达成有效融合,加强学生的心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曾春兰.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03:151.

[2] 许成刚.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5:34-35.

[3] 袁敏.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02:205.

[4] 孙愈.关于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88.

[5] 周长顺.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4,Z2:77-78.

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范文第4篇

一、创设趣味情境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寓教于乐, 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就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 积极思维和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 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 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一课, 课件出示创设购物的问题情境:童装八折出售。老师提出问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 说说打折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打八折的含义。接着再出示一组课件, 具体说说下面“折”是什么意思?1、糖果五折出售。2、巧克力八五折出售。3、夹芯饼五折起。4、果冻三至八折出售。创设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 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离自己的生活很近, 自觉地运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 结合实际, 较全面的、较深刻的理解了“打折”的含义。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 让学生“做”中“想”,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取新知识的愿望, 整节课全力以赴, 兴趣十足的学习, 接受新知识。

二、创设操作情境

操作活动也是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的一种良好形式, 儿童的认识规律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 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数学概念本来具有抽象性。因此, 在教学中, 加强直观教学, 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内容, 引起学生实际观察、操作, 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 既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所学知识。教学中, 把问题情境活动化, 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手操作、眼观察、口表达、耳倾听、脑思考的过程中去获取知识, 提高数学能力。如在教学“反比例的应用问题”时, 我出示了我们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图片, 让我们先行动起来为大课间活动的分组活动做一些准备工作。我们班24人, 邀请我们班的6位任课老师一起参加共30人。你如果是体育委员怎样来分组活动。根据我们班大课间活动分组的材料, 能否编一道反比例应用题吗?大课间活动于对小学生来讲是最高兴的一件事。又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时, 我把收集到的易拉罐、玻璃杯等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给物体找特征。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过程来初步感知圆柱体制作材料和构造特点。再让学生用这些物体进行拼摆图形, 进一步提高对这圆柱体的认识。整个课堂活而不乱, 兴趣盎然, 整堂课学生都在玩中学, 学中乐。

三、创设问题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问生答, 思路是在教师限定的框架里, 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 久而久之, 许多学生不仅不会思考, 而且缺乏问题意识。因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老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 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倾向, 产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欲望。创设问题情景, 就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的问题情境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教师要把学生投身于一个思维策略与解题方法不惟一的问题情境中,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 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学习数学的实际背景。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可以使学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引起学生思维;创设悬念化问题情境, 可以使学生有亲切感和熟悉感;创设活动化问题情境, 可以使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和体验数学的作用;创设趣味化问题情境, 可以引起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解决问题的过程。

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范文第5篇

1情境创设概念及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概念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创设的,适应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产生一定情感的学习环境,不仅是一项创新式教学方法,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尊重学习主体的具体表现[1]。

1.2 存 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主动性,流于形式。由于受到教师对情境创设教学法的研究,且过于重视考试重、难点,使得情境创设教学形式化现象严重。过于形式化的情境创设对物理教学不仅不能够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对物理教学产生消极作用。另外,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推广,使得教师为了应付学校要求,一味采用情境创设,忽视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失去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其次,缺乏新意及真实情感。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要兼具情境创设及情感两方面。情境创设教学法作为一种认知,不仅是一种机械式教学方法,更注重情感方面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少真实感情的投入,难以与学生内心产生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情境创设教学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情境创设能力的缺失。情境创设是一项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尚未完全适应,在针对其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将情境创设停留在场景上,忽视了其内涵,与教学内容脱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难度。因此,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2.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热情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在学习“液体压强”这一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接触的饮料瓶,在饮料瓶上打三个孔,并向瓶中注水,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观察出水距离,从而总结出液体压强是随着深度的加深而增强这一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心。

2.2 积极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调动学生积极性

物理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能够进行实验教学,实验作为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 在实验过程中创设情境十分必要。首先,教师要明确实验目标,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以免情境与教学内容不符;其次,教师要注意实验氛围,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既轻松又严谨的实验氛围;最后,教师要结合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关注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鼓励这些同学共同参与到实验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的关系”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学生的特点,合理分配每一个学生的任务,有的设计电路图,有的连接导线等。另外,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将学生生活与物理教学相结合, 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也能够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重视情境问题的提出 ,启 发学生思考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其求知欲极强,教师如果能够合理运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疑问是激发人们思考的重要动力,只有存在疑问,才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2]。因此 ,教师要善于运用疑问技巧、适当提问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目标,为学生思考提供指导;另外,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帮助,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可以在用塑料包好的音响上面放上水并播放音乐, 学生观察水随着音乐跳动, 并提出问题“水问什么会振动 ? ”及“除了这种现象 , 还有哪些现象与其类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循循善诱、激发起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

3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情境创设教学法作为一项有效教学方法,与初中物理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情境创设内涵的研究,并明确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实验情境的创设,与合作学习等其他方法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物理是初中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抽象性等特征,而情境创设教学方法作为一项有效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情境创设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十分必要。本文将对情境创设概念及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从而为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发展提供指导。

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范文第6篇

【摘 要】创设问题情境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问题情境;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对高中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水平。但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真正意义的理解,且缺乏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经验,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积极性不足,成绩难以取得显著提升。基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这一系列问题,并更新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

1.高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教学存在的弊端

1.1所创设问题情境不足

由于大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经验,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过于简单或深度与学生认知能力不符,使得学生逐步丧失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此外,部分教师未将问题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学生难以从中获取更多新知识,进而导致成绩下滑。

1.2创设的问题情境和课堂教学重点不符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辅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与掌握重难点内容。然而,由于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真正含义,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却忽略了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真正目的,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创设问题情境“纸上谈兵”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将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与问题情境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解决,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大多数教师轻视了对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缺乏实际案例,导致这一教学模式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由于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同时无法从应试教育思想中脱离,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被动式学习”,长期下来,极易导致学生失去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然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展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此外,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通过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况等要素,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解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问题情境创设问题的对策

3.1突出重点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譬如,在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其创设问题情境,正确指导学生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出班级成绩中表每学科的最高分与最低分,教师再按照学生计算出的成绩分析学生的操作过程,并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讲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与掌握,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该内容的实践认识。

3.2整合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时,可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将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进而将知识内容更形象、立体地呈现于学生眼前。如在学习“Flash 动画”这节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小狗啃骨头”的动画为学生演示,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画进行设计,这样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还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联系实际生活

在创设問题情境的过程中,将实际生活与问题情境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加入实际生活元素,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例如,在学习“个人数字化信息管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申请与使用blog,使学生有效掌握通过网络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意识。

4.结语

综合上述,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实际创设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课堂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将问题情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林茜茜.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J].好家长,2018(5):190

[2]李海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策略分析[J].新课程(下),2017(4):105

上一篇:化学品安全警示标志范文下一篇:华为硬件工程师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