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读写结合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03

目标读写结合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读写结合要立足于教材

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 无论是哪个方面看, 都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就初中语文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为例, 每个单元都有“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 在真正教学时, 就脱离教材了的要求了, 特别是写作教学。对于教材, 有些教师很认真地一篇一篇地教, 以教完为目的, 而写作则多是为考试才安排训练。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实现读写结合, 还违背读写教学的基本规律。

读写结合教学应该立足于教材。人教版教材做把“写作”单列并放在“阅读”之后, 在“写作导引”和“写作实践”中体现读写结合意图。如七年级 (上) 第一单元, 写作要求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并以《散步》 (莫怀戚) 和《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为例, 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学习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在“写作实践”第三题的“提示”中, 明确指出“可以模仿《秋天的怀念》, 写得质朴一些;也可以模仿《荷叶・母亲》写得灵动一些。”其目的是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初中语文 (人教版) 各册中的“写作”部分, “写作导引”和“写作实践”都注重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教材的内容极其丰富多彩,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 要树立单元意识, 在阅读教学时, 不能孤立地讲解每篇课文, 要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 让阅读教学与单元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在解读文本时, 不但要解读文本“写什么”, 更要解读“怎么写”。王荣生教授认为, 语文教材有两种价值, 一种是“所传播的信息”的价值 (“原生价值”) , 一种是“如何传播信息”的价值 (教学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仅仅是语文教学基本目标, 而掌握如何传播信息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教师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意识, 才能落实读写结合。

二、读写结合离不开广泛阅读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可以促进写作。但仅仅依靠几篇读课文, 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广泛地阅读。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学得一些写作方法, 更多的是为了积累, 为了丰富生活, 为了更好地感受生活。那种功利性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多大的帮助。温儒敏教授建议中小学生多读一点“闲书”, 有时要“连滚带爬”地读。温教授说的“闲书”, 就是指除教科书之外的课外书, 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读的书。所谓“连滚带爬”地读, 就是指阅读时不要处处死抠字眼, 允许浏览式地阅读。只有学会“连滚带爬”地读, 才能培养阅读的兴趣, 才能实现“广泛阅读”。

李希贵校长说:“阅读比上课管用”, 他认为应降低阅读起始的期待, 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地读。如果一阅读就让学生写读后感, 一阅读就让学生写作, 这样学生就不愿阅读了。因此, 我们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当他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后, 有了一定的感受后, 你不让他写, 他也忍不住要写。要想教学生写作, 首先要让学生“有想法”才行, 而不要急于教写作的方法, 一个人要想说话, 就是因为“有想法”, 而不是因为有了说话的技术才去说话。广泛阅读就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阅读, 既能让学生积累知识, 丰富体验, 也能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这些因阅读获得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和人生思考必将成为写作的资源。这才是读写结合的真正内涵。

三、读写结合要进行优化训练

优化训练是落实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读写结合的方式, 有不少老师进行过探索和研究。有的总结出“感触型、仿写型、评论型。”三种训练的类型:有的总结出“结构模仿、言语模仿、读后感想”三条训练途径。有的聚焦于课堂训练, 进行仿写、改写、补写、扩写、续写等。有的对从积累性写作、模仿性写作、评论性写作、创造性写作等角度进行了探索。这些探索和研究, 有助于我们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 进行优化训练。

虽然训练形式、方法、途径因人而异, 但要求“有机结合”的宗旨是不变的。因此, 要实现真正的有机结合, 首先, 要讲究循序渐进, 切不可一开始就瞄准考试。以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 为例, 写作要求分别为“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文从字顺”, “突出中心”, “条理清楚”, “发挥联想和想象”, 这些要求很有梯度。其次, 必须广泛阅读, 不能只讲写作概念, 不能只读优秀作文, 也不能只读文学名著, 要博览群书。写作不能只写应试作文, 写作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潘新和教授说“存在的言说, 是人的确证。”广义的写作不单是应试写作, 而应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同时, 还要关注写作对阅读的影响。写作不仅仅能促进阅读, 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很有帮助。优化写作训练, 可以优化阅读方法,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 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阅读积累了知识, 丰富了生活, 为写作提供了借鉴;写作又促进了对阅读的理解。实现读写结合要立足于与教材, 要广泛地阅读, 也要优化写作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读写结合,广泛阅读,优化训练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温儒敏《倡导名著阅读, 还须讲究方法》。

目标读写结合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首先在活跃课堂氛围上,侯老师让同学们猜年龄,一下子让气氛活跃起来,温暖起来.从年龄引入课文内容,用简单的语言向同学们简单渗透了开国大典的场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不是空白的,从我比你们幸运中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用最平常的,谈话的方式向学生渗透了后来学习重要运用到的瞻仰的意思,并和学生一起展望这节课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记住一些词语,愿望简单,但是确实很多语文课所缺失的.

3、

利用老师年纪大的特点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幽默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理清文章顺序,老是个一个指导的范例让学生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摸索前进,这种艰难的摸索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收获。这种前进虽然耗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却让孩子们学会一种学习方法。并教会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会让她读书更加有条理。语文课的现实实用性凸显,值!

5、

全文贯穿抓住关键句子关键词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手中的笔和大脑一起活动,看到重点的,有感觉的要画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育性具有长远意义。

6、

让学生学会发现句子的重要性;例如;读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的时候,)要求声音洪亮,有气势,让学生真正的在平时读课文的时候不能走马观花,要要注意情感的凸显,这样才能真正的读有所获

7、

语文教学的实用性,重点新颖,例如让学生知道如何介绍参会的来宾,学生通过学习后真正能做到会做讲解员了.抓住语文中的致命的但是常常被人忽视的细节,如方位介词,让学生真正的去动手画一画会场的图,真正的理解并能应用写作中.

8、

小小的逗号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个逗号一层意思,让学生学会从逗号中分出层意,让学生学会运用逗号,知道逗号其实是一个简单的分句,她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以后的习作中不会乱用逗号了.

9、

目标读写结合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2015.12.11 课题主持人参加开题培训会

2016.3.15 在北戴河新区教育局三楼会议室召开开题报告会 2016.5月集体备课《乡下人家》张苏媛牛健霞老师讲授公开课

2016.6月13—18日牛健霞老师付北京跟岗培训。观看了教师授课,聆听了专家评课以及对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 2016.6月课题组成员张苏媛老师付张家口进行培训。 2016.7月课题组成员召开研究总结会议 2016.9.2课题组成员集中理论学习

2016.9月课题组成员对中年级教材进行了解读。

2016.9月薛营小学中高年级召开了作文竞赛并对优秀学生进行了表彰。

2016.10师生共同布置读书活动展牌 2016.11.1-12.1集体备课《颐和园》

2016.12.17—2017.4牛健霞老师参加秦皇岛市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

2017.3.6日课题组召开工作会议,布置新学期任务 2017.5.8课题组商议制作班刊

目标读写结合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吃透教材,把握整体的教学思路

当你在接受新任课程时需要认真学习对所任年级的课程标标准,查阅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全面了解本册各单元课文在原来来的基础上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找出本单元组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教与学,读与写有机的结合合起来,切实的编写出可行的教案,从而达到学习本单元组学习的的目的。

2从读中感悟到写

新教材的单元组中除了安排类型相近的课文外还有导读,口语、交际、写作等内容,而这样的编排前者都是为后者而设计,它们之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在教学中要有一种整体的的理念,课课深入,为训练重点——习作铺设一条有效途径。在教教学一组课文前先读导读,读口语交际,读习作要求,让学生明确确学习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 让他们在学习课文时处处留心文中中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完成这个单元的训练要求的。读课文。下面面以第十册第七组课文为例, 本组习作训练是写一个鲜明特点的的写人文章在前面几册课文中都有过训练,而这次的要求是“特点点鲜明的人”,固然在要求上提高了一大步。虽然在本册中所学的的课文中有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长征途上为为照顾小战士饥饿而死的老班长……这写人物也有鲜明的性格特特点,可由于篇幅之长,大都无细致的人物性格特点的刻画,学生生参照文章的写法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而这组的《人物描写一组》就为我们的习作搭建了一个很好好的平台。如《小嘎子与小胖墩摔跤比赛》一文是以人物动作为主主的文章,可在揭题中,让学生说说这篇文章是围绕题目的哪一个个词来写的,在摔跤过程中最常用的是什么词? (动词)学生在读读课文时有意识的在文中找出摔跤过程的动词, 教师把相应的词词标在黑板上,然后细细的品读,从这写语句中谈读后体会到了什什么。

而《“风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中则以外貌、语言、动作作作为重点来刻画人物特点的,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找找出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再让学生说说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形象的了解。也同样把那些能突出人物的重点词句标在课文中。如“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先笑的“丹唇”。而在描写王熙凤的语言中,一句“我来迟了”,看似似一句很普通的话,可它蕴含着一种爽朗、热情的感觉。再如王熙熙凤知道林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女说:“天底下真有这样标致的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表面上是在称赞林黛玉的丰姿,实际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人物动作描写也是如此,提到黛玉母亲,王王熙凤向导 了贾母定 会为女儿 去世而悲 伤 , 便抢先“ 用帕拭泪”……

以上的这一言一行都是为了讨好贾母而所做表现的。我们不去细细地进行品读、精读,要让学生从普通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到所在的内涵,运用到习作上是十分困难的。

3从读中迁移到演

在学生对人物的形象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的情况下, 应当及时的迁移。如教学《小嘎子与小胖墩摔跤比赛》中,学生对摔跤中的那一组的动词都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可在班上选出形象接近的两位同学,按文中的摔跤步骤一招一式进行演示。这样不仅对演的同学是对学习课文后一种新的认识, 也是对个人才华的一种展示。对看的同学而言,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一组组精彩的表演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球,如有课文人物再现,亲闻目睹的感受。这种做法大大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了怎样抓住生活中的细微,加以生动的描写,来达到生动的人物形象。

4“说”是“演”的一种延伸

如果演是课文的一种再现的话,那么说是演的一种延伸。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学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生搬硬套, 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任务形象要因人而议,因事而议。如《叶老师初见同学们》假使我们也用课中王熙凤的外貌的词安在叶老师的头上,显然这样与实际情况不符。这样你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地抓住叶老师外貌的某一特点进行品头论足, 发表一下自己的言论,读一读自己对这一人物的认识。由于这种做法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在积极肯定他们看法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对相同特征叙述不同加以分析、比较,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就使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生动了,也避免了全班同学雷同和抄袭的现象。

5表达时人物形象的整体要突出

上面我们通过读、演、说的举例局部地了解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述,可学生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常常顾此失彼,所表达的目的无法做到统一,甚至出现支离破碎的现象。如写人物外貌不为语言、动作服务,单纯为写人而写外貌、语言,行为也同样相背,就象一个组装起来美丽的木偶,更谈不上写出有血有肉的人物鲜活形象。究其原因何在,这是学生对人物的性质特点的整体性把握不准确的缘故。只有把握好任务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之间的联系都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叙述,人物的鲜活自然会跃然纸上。

6“评”是完成训练不可缺少的一环

学生观看表演后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想, 对表演的动作是否到位,步骤是否有序,都会有不同的评价,教师批改学生习作时应侧重突出本单元训练重点进行点评,不必面面俱到,让学生从教师的批语中一目了然看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和优点。

目标读写结合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努力激发小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正是他们对外界的事物以及知识充满好奇,并且有强烈的渴望去探索的阶段,因此在这个时期对他们的写作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时期,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使他们消除对写作的畏惧感,逐渐喜欢上写作, 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 为了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 , 教师对于他们所要写作的话题不要有过多的限制与约束,只要是他们喜欢写的都可以进行自主的写作,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思想随意发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写作要求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图片等能够引起小学生兴趣的东西,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逐渐使其喜欢上写作。

(2) 在小学生写作的过程中 ,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尽量不要对学生的写作内容等进行批评,如果发现问题可以通过肯定学生的努力与写作的某个方面,然后再指出应该改进的地方,通过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会使学生激发对写作的自信心,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3) 对于一些写作与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 教师要注意千万不能将他们放弃,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给予耐心的指导与适时的鼓励,从而激发出他们的自信心与上进心,消除写作恐惧心理,而慢慢地喜欢上写作,相信只要学生努力,其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2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所掌握的词汇量有限,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语文阅读中,多积累一些精彩的语句、词汇等,只有大脑中的词汇与语句达到一个很丰富的状态,才能在写作的时候写出十分精彩、生动的作文,因此良好的写作能力是建立在良好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平时可以多向学生推荐比较好的书来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如果遇到比较好的句子或词语等鼓励他们详细地记录下来形成读书笔记,从而使大脑有丰富的语言词汇。 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上的几分钟对一些十分精彩的段落进行阅读与赏析,从而让他们的语言词汇一点一点的积累。

(2)鼓励并引导学生对一些诗词的朗读与背诵 ,使学生对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或者喜欢的诗词进行分析与背诵, 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用在文中, 这会使文章大大地增加其技术性以及质量。

(3)对于一些好词好句进行摘抄 ,并且熟悉地掌握以达到熟练地应用到写作当中去, 也是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 教师要鼓励并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对一些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形成读书笔记,并且定期地对读书笔记进行翻阅与归类,从而熟悉地掌握自己所摘抄的好词好句,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

3努力培养小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自身写作的能力,那么就要靠更多地阅读文章来提升此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教材内容比较单调与单一,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的读物,并且引导他们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从阅读的语境中去对文中句子的含义进行深刻的理解与揣摩, 多学习他们的一些表述方法以至于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

在此过程中, 要明确培养小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平时学习中的一点一滴所积累出来的,因此教师不要过于心急, 要细心并且逐渐地引导学生知识以及好词好句的积累,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之间是紧密联系, 相互依存的, 因此教师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采取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的基础,只有做到读写结合,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并且在阅读中总结自己的写作思路与技巧,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语文。因此,本文主要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的策略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刻的探究。

目标读写结合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创设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爱学,乐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首先要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手。

1.1巧析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心灵的窗户”。 小学课文中, 不少课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从课题入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文, 讲述了作者的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如梅花,坚贞不移。 他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是不变的是一颗热爱中国之心。 题目之妙,蕴含爱国情。 题目用“梅花魂”,“魂”是指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它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魂”字蕴含着外祖父的爱国之情。 因此,首先要从分析文章的题目入手,以题析文,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巧妙回顾,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 形式相近或相仿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妨用引导回顾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类似的课文,比较其和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异同。 如用《桂花雨》 与《梅花魂》作比较,“桂花雨”是留给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印象,给人很多美好的遐想。 文章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对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课文从“桂花香”和“摇花乐”,体现了作者的故乡情;而 《梅花魂 》是赞美外祖父的爱国情怀 。 一老和一少 ,一个体现怀念祖国之情,一个体现思念故乡之情。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回顾《梅花魂》一文入手,再与《桂花雨》的开头、结尾和写法等作比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向迁移,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引导学生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由此可见,在新课教学之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就显得十分重要。 小语课文中,每课前面都安排有“预习”或“阅读提示”。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或初读课文,达到对课文线索整体感知的目的。 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一文,讲述了作者没有钱 购买书,躲进书店里如饥似渴地“窃读”。 教师怎样引导引导学生“预习” 课文呢? 一是寻找书的急切心理描写。 文章开头按照 “找书———担心书卖光了———急切地找———终于找到” 的顺序写寻找书的过程,说明寻找书的急切心理;二是窃读的贪婪的动作描写。 用“急忙打开书”,“贪婪地读着”来描写作者认真地读书;用 “我像一匹饿狼 ”来比喻 “我 ”贪婪地读书 ;三是几种窃读形式的描写 : (1) 变换环境 读书 , (2) 希望顾客 多 , (3) 希望大雨 天 , (4)饿着肚子 ,坚持读书 。 最后课文用想起国文老师鼓励的话 : “记住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 ! ”总结说明读书与吃饭同样重要,读书使人增长知识,充满智慧,使人成长进步。 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文《窃读记》,大体了解文章内容,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和词语做上不同的记号。 通过自读自悟和做标记,让学生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巧妙引导阅读,培养理解能力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 ,按照 “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文,记叙了作者访问了“山里的朋友”,表达了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感情。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四赞美”角度来理解课文。 一是拜访老桥,赞美古桥的“德高望重”。 “我 ”把古桥比喻成 “德高望重 ”的老人 。 同时用唯有你 “依然如旧”来赞美古桥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是拜访“树”,想象自己仿佛是树,赞美树的青翠。 想象把自己当成树,脚下长出须根,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想像自己也要像树一样为人类服务,从而衬托、赞美了树的可贵品质。 三是拜访多个“朋友”,描写特点,赞美它们的用处。 (1)用“山中的一切”说明 “我 ”的朋友非常多 ,(2)用捡起一朵落花 ,拾起一片落叶 ,捧起一块石头来描绘它们的特点,赞美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四是拜访雷雨,比喻雷雨的威力,赞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 通过描写作者拜访山中朋友的收获,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多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4巧用质疑问难,提高创新能力

“质疑问难 ”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质疑问难上下功夫。 许多科学家从小就养成爱“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 例如, 牛顿看见成熟的苹果掉到地上,他就质疑:为什么苹果不会抛到空中,反而会落到地下呢? 因为他多次质疑,开动脑筋,创新思维,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的秘蜜。 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金色的草地 》一文 ,在教学中 ,笔者让学生自主质疑 ,提出问题让学生质疑问难:(1)为什么“我”要装着一本正经地喊? “一本正经”是什么意思? (2)吹蒲公英的绒毛,给兄弟俩带来什么快乐?“不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 (3)草地的变化是按照什么时间顺序的? 颜色有什么变化? (4)草地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5)看了这样美丽的草地,作者有什么想法? 表达怎样的感情

学生通过质疑问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己被绚丽多彩的草地吸引住了,他们感叹草地变色的美丽,欣赏草地景物的美妙,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 质疑问难,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从质疑问难中得到感情的升华,真正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者。

5巧妙运用对比,提升自立能力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把理解课文内容和领悟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让读与写有机融合,既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和写作能力,又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乌塔》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乌塔进行对比。课文写了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乌塔的自立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强。通过学生与乌塔进行对比, 有一位学生讲:“我连晚上一个人单独睡觉都怕得发抖,有时甚至会哭起来,跟乌塔比起来真是感到惭愧啊! ” 另一位学生深有体会地说:“乌塔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旅游,但是她能自己安排旅游活动,自己收拾东西,从容不迫旅游。 而我呢?有一次去仙楼山玩,看见路旁有一条长蛇,吓得飞快跑, 结果摔了一跤,哭得很伤心。 现在与乌塔比起来,真是不好意思喽!”学生通过阅读、交流 、对比,再进行课堂练笔。写“读《乌塔》 有感” 的习作, 有不少学生既把乌塔最感人的事例概括地写出来,又联系自己的思想,行动与乌塔进行对比,从乌塔身上学习了自强、自立的精神。 这样写就生动、感人了。 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对比的方法,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立能力。

6读写有机结合,训练写作能力

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巧妙拟题,布局谋篇等写作方法,进行课堂练笔,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两篇文章, 《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习作要求:“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样观察的? 有什么新的发现? 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要求学生写一篇习作,或《观察日记×则》。下面, 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进行简述:

6.1仔细观察,是新发现的前提

观察是习作的源泉。许多生物学家通过连续不断地观察,发现了很多自然界、生物界的秘密。比如,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昆虫没有翅膀是因为海风非常大,昆虫不会飞,就不会被风刮到海里淹死了;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是因为昆虫能顶住大风,生存下来。 由此可见,仔细观察,是“新发现”的前提。

6.2要把“新发现”写得生动具体

叶圣陶先生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先写了爬山虎叶子颜色、形状、姿态的变化 ,按照 “叶子嫩红 ———变成嫩绿 ”,由 “嫩叶———长大的叶子———叶尖朝下———在墙上铺得均匀”;再写了茎上的形状、颜色的变化……由于叶圣陶先生观察得非常仔细, 所以写爬山虎的“叶和脚”就生动、具体。

6.3要按观察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

写观察作文,或观察日记,要按照一定顺序写,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或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的顺序写。 这样写“新发现”, 才能条理清楚,生动、逼真。

6.4运用修辞和数字法,给文章锦上添花

要把“新发现”写得生动具体,还要巧用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或用一些数字来说明。用比喻写,如“爬山虎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又如“鱼心起初是三四秒钟跳一次,后来八九秒跳一次,速度变慢了”。这里巧用数字对比,说明被解剖的鱼心跳动变慢了。 这样让文章更生动,更能说明问题。

读写有机结合, 既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观察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理解能力,拓展创新能力,提升自立能力和训练写作能力等六种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上一篇:手机媒体新闻传播论文范文下一篇:我国英语媒体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