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本管理分析论文范文

2024-03-15

目标成本管理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又称企业理财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有多种,其中以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最为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关键词:财务;管理;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又称企业理财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有多种,其中以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笔者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最为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含义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使企业的净资产价值达到最高,从而使所有者的收益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弥补了这一缺陷,它是指企业所有者权益最大、企业劳动者权益最大和企业所负社会责任最大的最佳组合。其中企业劳动者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将来要为劳动者提供住房、医疗、教育和其他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加强环保、消除污染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既包含了股东财富最大化,同时又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延伸和扩张。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

(一)企业的总目标的一致性

任何企业的总目标都可以概括为生存、获利和发展。其中生存是最基本的前提。没有企业的存在,获利和发展将失去存在的基础。然而,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以收抵支,第二是偿还到期债务。以收抵支是指企业通过提供一定量的商品和劳务,从市场上获得的货币量至少要等于从市场上购买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资源所付出的货币量,这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企业只有具备了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才能避免被债权人接管或被法院依法宣告破产。因此,一个企业要生存,就需要有足够的货币支持,这就必然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同样,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财务管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只有不断地了解市场需求、更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才能不被淘汰。最后,盈利作为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三大总目标的重心所在,必然也是企业理财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必然服务于企业的总目标。换言之,企业树立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过程也就是实现企业总目标的过程,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必定服从且服务于企业生存、获利和发展的总目标。同时,企业总目标的实现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理财目标的实现。所以,从根本上说,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与企业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二)对股东或所有者的激励作用

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把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摆在首位,尤其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已经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这一观点,这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充沛的财力和精力,主要体现在:

1、所有者是企业主要的投资人。由于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充分肯定了所有者的地位和作用,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所有者的利益,因此不仅会稳定企业原有的出资者,还会吸引更多的人投资该企业,使所有者权益部分大大增加。企业有了雄厚的财力支持,就可以增加投入,研制开发新产品,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多渠道开拓新的市场领域,采用激励手段提高经营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实现企业的总目标。

2、企業经营者是接受所有者的委托管理企业的,其自身目标与所有者的目标存在偏差,在财务决策时可能与所有者的意图相背离。例如,他们为了避免风险、降低劳动强度、增加闲暇时间,会选择风险小、利润少、但收益平稳的项目,使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所有者却不同,他们是企业真正的主人,他们会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协调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约束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经营中的短期行为,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相关主体的关系的协调

首先,企业价值最大化顾及了债权人的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含义之一就是所有者权益最大,由于债权人在收益分配上有优于企业所有者的权利,即只有在债权人按时收本获息的利益得到保障后,才能向所有者分配收益,所有者权益达到最大必须以债权人的利益实现为前提。

其次,企业价值最大化把实现劳动者权益最大列为其内容之一。经营管理者和职工都是企业的劳动者,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也有助于企业劳动者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只有劳动者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和最大程度的实现,他们才能以积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地辛勤劳动。

再次,实现企业所负社会责任也被列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容。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在追求自身效益的同时,还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接受商业道德的约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其内容包括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支持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调查显示,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某大学就财务管理目标问题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华北地区的企业,其中大部分是北京的企业。结果表明,仅有13%的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支持率高达85%。

(作者单位:鸡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目标成本管理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公司法人,获取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持续经营却是根本。小额贷款公司在市场经济中只有不断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信贷产品和管理咨询服务,才能换回自己所需的各项资源,而资源的价格化就是货币。只有获得的货币大于或等于提供产品和服务所花费的货币,小额贷款公司才能持续经营下去,也就是不断地生存下去。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命力在于,庄服从政策监管和遵循合规经营的前提下不断提供优质的并且符合贷款市场 需要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并能持续地将该等产品和服务以高于成本和费用的阶格卖出去,以最终实现和维系生存的目标。

(二)发展目标

发展是硬道理!小额贷款公司如果不能提高创新能力,提供符合贷款申青人需求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其业务市场就会慢慢萎缩,从而发展缓慢、停滞甚至倒退。此外,如果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活动当中,因故意、过失等行为出现损害借款人、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共利益等情形的,则很可能会损害小额贷款公司在市场经济中的形象与声誉,甚至有可能面临重大的民事赔偿、行政与邢事处罚等后果。而小额贷款公司的声省一旦受损或需要支付大量的 赔偿金、罚款以及面临停业整顿等处罚,则将会对其发展带来严重不利的后果。

而如果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稳健、发展良好,则根据相关文件就可以发展成为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比如,银监发[2008] 2s号文件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无不良信用记录,可在股东自愿的基础上按相关政策文件转为村镇银行。银监发【2009」48号文件则规定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的相关条件。

(三)获利目标

目标成本管理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一、我国7~9年级阶段语文课程阅读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 我国语文阅读目标内容。根据基础教育阶段的三大类教育目标,我国语文7~9年级课程的阅读目标在此体系下的细分如下: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用利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2. 我国语文阅读目标解读。我国将语文阅读的目标分为15个子目标,较具体的表达现阶段7~9年级学生阅读要求和预期的目标,以平级递进的方式构架语文课程的阅读目标,并以不同的视角来解读和阐释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1) 1、6、7、8、9、10、11、12、13子目标要求学生阅读不同文体具备阅读知识技能,基本的语文语法知识,体现了第一维度目标“知识技能”。

(2) 1、2、3、4、11、13、14、15子目标要求学生达到在阅读语文材料时能够运用一定方法技巧,注重阅读过程的积累、选取和比较等方式方法,为新课程第二维度目标体现“过程方法”。

(3) 5、8、9、11子目标要求学生在阅读用理性的方法、知识和技巧的同时,也表达了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外在他人的作品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这些体现了新课程的第三维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7~9年级英语阅读目标

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语阅读目标内容。

主题:词语分析,流利、系统的词汇发展。

【一般目标】

(1)学生理解阅读的基本特点。能选择字母组合,并运用语。

(2)音知识、音节划分法、词语分析法将其转化为口语以达到能运用自如。

(3)流利朗读与默读的水平。

【具体目标】

(1)将口语里的词与书面语中的词相搭配。

(2)能确定阅读材料的标题与作者。

(3)识别字母、词和句子。

次主题……一般目标……具体目标

2. 美国阅读目标解读。通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语7~9年级的阅读目标文本分析,其英语课程内容标准阅读领域是层级结构目标分类,每个层级之下,还具体细分了几个层级之下的任务,如英语阅读领域的目标分类围绕“词汇发展”一个主题下提出两种类型目标:一般目标、具体目标。这是根据目标分类的视角进行大的层级分类,在每个视角下又将细分123子目标。可以看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语阅读目标分类体系不但有中国的因素目标分类,在此基础上还有每个因素下的横纵方向的分类,这样横纵多方向的分类能够更加精准明确地表达阅读目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易发展阅读、更易掌握目标。

三、中美母语阅读目标结构比较分析

1. 共同点。一方面,不论是中国语文阅读目标还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语阅读目标,它们的前提和出发点都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使学生阅读水平达到一定水准,方式都是陈述具体任务或内容对阅读目标进行分解。

另一方面,对于如何进行分解,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教育分类体系,或多或少受到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思想,都使用分类学的方法将阅读目标进行体系分类和分解。都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分阶段的陈述,基本都包含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具体目标的分解从听、说、阅读、写作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可见中美对语文能力基本构成要素的理解也趋同,反映出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成两国认识是相似的,中美两国都关注母语课程理念的定位,这是制定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前提,也明确了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要求学生具备什么能力与素质。两国对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分解,表明课程标准细化的必要性,这是课程标准能得到有效理解与执行的必要程序。

2. 不同点。

(1)表达结构的不同。美国阅读目标以分级分层下具体细分任务,可以将任务分别细化表达阅读目标,使母语阅读的目标分类结构更加准确和细腻。通过两种不同目标的文本对比,可以看出中国语文课程的阅读目标表达结构简约和单薄,相较而言美国的目标表达结构较详实和具体。美国是分层分类说,能力层次从低到高的排列,可以不断追求循环上升。

对于我国语文阅读目标的文本分析,应该肯定新课程具体语文阅读目标确实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较于美国的分类体系来说,我国阅读目标的表达结构的方式为平级因素,各因素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文字的表述会使用过多重复的内容,会使具体目标的表达累赘、繁复,追求似乎是可以穷尽的目标。

(2)表达方式的不同。关于“文章口语朗读”方面,对于同一个内容的母语阅读目标,我国的表述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表述是:“音知识、音节划分法、词语分析法将其转化为口语以达到能运用自如”。可以发现这种将语音的母语知识细致的划分,有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具体行动指导。美国的目标使用具体行为化的表达方式,使目标更有利于具体的付诸行动。而我国语文阅读目标表达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使用感性的词汇“领会”“精神”“思想方法”,使得阅读目标在具体操作水平上比较难于把握不像美国那样注重行为化,可操作性。

我国语文课程阅读目标因平级因素表达方式,分类的子目标之间表达没有主次重点之分,具体分析每个因素的文本时会出现子目标之间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相互交叉或重复。如我国语文阅读目标的子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子目标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同时体现了新课标“知识技能”中的语文知识阅读目标。我们的分类确实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如何将这个分类更加精准更加具体,通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相同年级的英语阅读目标作以陈述、分析和比较,我们发现当使用层级分类时可以避免平级分类的这种表达繁复,美国的目标分类经过分析后我们一目了然。

(3)表达效果的不同。美国目标分类具有明确的逻辑分类和层级划分,这样的安排有助于行为细化和具化,既能帮助教师教学行为也能帮助学生学习具体行为,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较低的目标学起,逐渐朝着总目标发展。由于两国母语的阅读目标在表达结构、方式的不同,从而引发表达效果的不同。美国的目标分类结构有助于阅读具体行为指导,我国语文阅读目标分类结构从感性、经验的角度阐释,使得比较来看,我国课程目标在陈述过程中,缺少了将学习领域作进一步逻辑分类和层级划分的环节。这也是课程目标具体化止步不前的原因之一。

四、中美母语阅读目标比较的启示

1. 增强目标表达结构的递进层次。通过两国母语阅读目标的对比,可以从美国分层分类的任务型目标体系得到启示。我国的语文阅读目标固然体现出新课程三维目标,但具体阅读目标结构如果能够在平级的分类体系下构建出更加具体细化的目标分类,这样不仅全面体现总的教育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层次的螺旋递进。

2. 增强目标表达方式的可操作性。我国的语文阅读目标的表达频繁有“积累”、“感悟和运用”、“体味和推敲”、“注意领会”这样的感性词汇,是经验领悟层面的表达。而通过对比美国英语阅读目标表达方式使用“能确定”、“识别”、“能选择”这样的词语,非常注重实践的操作层面。如果语文阅读目标在说明时使用这种具体实施操作的表达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学校、教师对语文课堂目标的解读和操作。

3. 目标表达效果应符合发展程度差别。我国的语文阅读目标在平级分层体系下应适当地运用分类学的层级体系构架阅读目标,使我国的语文阅读在课堂中成为有理有序的教学过程,教学、学习阅读的任务清晰有条理。同时表达以清晰、具体、递进的阅读目标,使教师的教学有任务、有层次;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感性的理解,也有清晰的步骤和方法;符合教与学的真实规律,也符合不同学生、不同教师的发展程度的差别需求。

目标成本管理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分析对象,探讨在大数据时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如何有效应用大数据技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大数据;信息技术;云计算;教学改革;素质教育;MOOC;教学资源

1 前言

自步入21世纪以来,国家愈发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对教育事业发展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收到明显成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典型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且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此形势下,中学教育改革也愈加强调新科技、新手段的开发与应用,以此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得到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与综合信息素养的主要课程,更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把握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应对好相关挑战,做到充分应用大数据的优势及其特点来开展课程教学,从而实现有效改善教学现状,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2 大数据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大数据的主要特点 “大数据”并非具体指一项技术、一类产品,其是新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在物联网、云技术等技术热点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技术热点,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其之所以被称为“大数据”,根本原因在于其呈现出与以往数据完全不同的特点,如数据量庞大、种类多样、获取数据信息途径广、非结构化、传播迅速等。这些特点正好符合新时代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伴随着大数据的出现,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发展正朝着快速融合、深度融合的趋势演进,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探索应用大数据来获得行业新的发展增长点与创新点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从中获益,进而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在教育行业中,大数据与信息技术课程两者之间的发展本来就密切相关,可以说大数据的出现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突破;同样,大数据也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维与手段,从而有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大数据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前文提到,大数据的出现,本质在于信息技术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而衍生出的一类新事物,其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大胜利和突破,因而与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紧密相关,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数据凭借其技术优势与独特性,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出重大优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融合大数据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依靠大数据所具备的信息优势来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要切实结合课程教育目标及教学实际情况,在融合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率的目的。

大数据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首先体现在MOOC模式方面。MOOC模式指的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搜集有效的教学资源,并在此过程中有机整合教学对象学习的实际需求,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且类型不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在线教育课程,以及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和专题学习、练习测评、互动交流等教学模块。同时,在这些资源库及相关教学模块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各类文档资源等。大数据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依靠这类教学原始数据来实现。

在大数据时代,MOOC模式利用其不同于传统模式的远程教育特点,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得到十分广泛的應用。该模式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仅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等特点,而且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而尤为适应新时期中学生愈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不同学生都可以依据自身学习实际情况来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方法。同时,基于MOOC教育模式,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总结出学生学习的一般及重点规律,进而使用大数据技术来探索建立符合群体学习特点与规律的预测模型,为进一步推进中学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奠定基础。

3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现阶段,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体上看,较之以往取得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该课程也在不断尝试与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主动寻求与大数据的融合路径,并积极实践。然而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学基础设施条件、教材、教师教学观念及业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阻碍,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内容更新滞后 现代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最前沿、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代表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而信息技术课程正承担着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转化并传授给学生的任务,并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出新的信息技术人才,进而为信息技术后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然而,纵观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多数中学未能符合上述要求,特别是在教材选择方面,所使用的教材多年不变,教学内容单一、滞后,与当前科技发展水平不符,且未与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科技相联系,因而无法适应和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同时给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推进带来一定阻碍。

教学方式亟待改进 除教学内容单一滞后之外,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即教学方式刻板、落后。目前,不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与演示、学生听讲并记录的方式进行,过程中缺少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造成不少中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技术水平低下,未能形成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技术综合素养,课程教学有效性不高。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教材文本内容讲解,忽略对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和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也未能就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进行挖掘与拓展,教学考试内容较为基础、单一,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 大数据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要想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达到有效教学目的,则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 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本轮改革的重点课程之一,应当切实贯彻并有效落实改革的各项要求,尤其是在课程教学中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和个性化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探究与实践,并在探究实践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大数据作为新时代重要的前沿科技产物之一,将其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满足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教师利用大数据的搜索、跟踪、整理等功能,能够掌握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各类数据,并通过建立数据库的形式,将包含学生课堂表现、家庭背景、考试成绩在内的多项内容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利于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学生各种行为和表现存在的内在规律、特点及相互联系,并结合数据分析结果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开展创新且富有个性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应用大数据构建MOOC学习平台 前文提到,大数据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最广的为MOOC教学模式。对此,教师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来构建中学信息技术MOOC学习平台,并在该平台上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源,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科学制订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有选择、有针对地完成。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该平台上利用大数据搜集、分类、跟踪、分析、整合等功能,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起独立的学习行为档案,并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学习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利用大数据构建学生群体学习行为模式,并进行分析、优化和预测,从而实现有效提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质量。

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异步网络协作学习 异步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是大数据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又一个典型应用。该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应用大数据技术来搜集与学生学习有关的信息,并且利用异步网络学习平台将搜集到的信息发布出去,在平台上实现同学生的交流、互动。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布相关教学通知或者布置课后作业等,也可以在線为学生解答疑惑,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最终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

应用大数据技术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还可以帮助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建立能覆盖学生学习全程的信息库,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有效掌握学生学习特点、规律及成效,进而为教学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分析、演变分析等功能,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有关数据信息,找到其学习行为内在规律和联系,从而准确找到学生学习的主要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客观评价提供有效依据,进而帮助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并积极应用大数据的优势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并以此来达到有效优化信息技术改革、实施个性化教学以及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等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哲,张跃.大数据方法与外语教学创新研究:以“2015年百万同题英文写作研究”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

2015(5):3-8.

[2]董福贵,靳春旭.大数据时代“大型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体系改进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3):58-61,65.

[3]乔月音.大数据时代下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22):127.

目标成本管理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前无古人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经济实践,于是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就成为经济学界关心的重要课题。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学在内容、体系、方法论上的研究成果,明确中国经济学的目标,分析中国经济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并结合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耦合研究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探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目标;发展趋势

1 中国经济学的目标

中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不少漏洞。因此,建设一门能反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和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是有必要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所在,而中国经济学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体制结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三个部分。

体制结构目标主要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分析,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运行目标和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微观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企业和企业制度的完善及国企改革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规则较为完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的平衡、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顺利实现、政府职能得到完善等。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的目标和经济增长方式等)和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及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

2 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困境

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研究成果和研究团队萎缩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甚至已无立身之地。目前,高校马思主义经济理论课程已被严重压缩,中国经济学界研究成果,主要是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容的不到十分之一;有的虽然打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招牌如《劳动价值论》,却在宣扬资产阶级要素价值论的观点。

其次,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更谈不上研究。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十七年招收的330名博士生中,他们在学期间发表的经济学论文一千多篇,其中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不到10篇。经济学专业的教学队伍中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者也日益缩小。

2.2 中国经济学传统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严重滞后于国际化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改革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仍严重滞后于国际上经济学专业的新发展。首先,教学内容重复。以经济学专业学生为例,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在高中就曾经完整的学习过,研究生阶段则开设专题性课程,但在体系性、知识抽象性程度上基本没有差异。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被人为割裂。一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分割出来。二是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在范畴与原理上没有科学衔接,尚未建立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再就是,教学方式的“封闭性”。当前中国经济学教学缺少足够的教学参观或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

2.3 经济理论脱离经济现实,教学方式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理论脱离经济现实,难以满足本土化的要求。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目前,中国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教师选定一本教材,以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国内经济学教材出版周期一般较长,教材内容与现实经济问题极易产生距离与脱节;再者,由于国内教材大多直接照搬西方理论,西方理论与中国经济现实本身也有距离。其次,“满堂灌式”教学,忽视教学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可能讲清楚全部的经济学理论,这就要求老师主要传授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偏重于死记硬背和机械化训练,则缺乏课堂交流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4 理论研究缺乏规范性,对两个范式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在过去几十年间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相当数量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还认识模糊。这一点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以什么作为切入点开始经济学分析?用什么作为主线将这种理论体系贯穿起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究竟有哪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市场经济怎样才能真正与社会主义、与公有制有机结合起来?对这些根本问题的认识尚缺乏基本规范,认识相当混乱。

在研究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对两个范式关系的认识上的偏差问题。学术界存在两种片面倾向:一是排斥和轻视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于现代西方的经济学理论采取一种简单否定的态度;一是把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当作唯一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忽视它所具有的意识形态的成分,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意义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总起来看,后一种倾向在当前呼声甚高。此外,中国经济学研究中也存在诸如选题过于宽泛、研究结论草率等其它问题。

3 中国经济学的构建

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西方经济学中意识形态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相分离,将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成份嵌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实现两种经济学说的整合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3.1 整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均衡分析理论

劳动价值论更多关注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本源性问题,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均衡分析理论更多描述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外在表现,为揭示价格与供求的内在关系及其资源优化配置规律提供了分析工具。中国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任务已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将均衡分析工具嵌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克服马克思经济学说价格变动分析的不足,赋予劳动价值论以新的时代内涵。

3.2 整合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劳动者行为动机假设和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劳动者行为动机假设注重全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并认为劳动仅仅是谋生手段,这种分析框架揭示了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生产关系及其行为动机的本质特征,但难免带有计划经济的局限。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经济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假设,反映了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动机的某些重要特征,但却“往往具有非社会性和非历史性的倾向”。将两种行为动机理论整合为在全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经济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假设。

3.3 整合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西方发展经济学

马克思晚年时期未能构建起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广义政治经济学。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西方兴起发展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从结构主义到新古典学派,再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经济理论;从宏观模式的经济增长理论到微观分析的人类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均从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经济落后国家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工业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嵌入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建立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理论,是中国选择适合国情的科学发展战略的需要。

3.4 整合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和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在马克思的分析模型中,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然而他未能深入分析未来生产方式技术持久进步、经济充满活力的动力源及各劳动者阶级之间以及阶级成员内部潜在的利益矛盾对其的影响。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制度经济学则从供求关系、均衡价格的技术分析转向了产权关系、交易费用的制度分析,从而揭示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在私人成本和收益与社会成本和收益不一致条件下,产权界定、国家干预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对技术持久进步、经济充满活力的重要作用。尽管新制度经济学自身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不妨碍我们将该学说中的科学因素嵌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阶级分析理论框架中。

4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4.1 走向规范和实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不断开阔,方法不断创新,比较成功地实现了传统经济学研究范式向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越来越走向规范化。但是,中国经济学从总体上看还是不成熟的。基础理论还比较薄弱,研究方法还比较落后,学科规范还不够严格,中国经济学作为一种科学体系还在形成,中国经济学必须坚持走向规范。建立学术规范,发展学术评价,是中国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条件和必由之路。

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经济学理论仍然落后于实践,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仍受着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为此,中国经济学必须坚持走向实际。对于中国经济学来说,当务之急是要从实际出发,搞清楚中国所面临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经济问题,仔细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并且揭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4.2 走向开放和世界

经济学的开放是不可避免的。既勇于肯定,又勇于否定,一切取决于是否经得住实践的检验,而不论源于何时,出于何人,来自何方。经济学走向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引进来,将外来的理论综合到中国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实践中去;二是坚持走出去,要加强交流和不同学科间的联系,进行多学科理论、多元研究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学也正在逐步走向世界。但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必须首先立足本土,其次必须立足经济,关注技术,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使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始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祝茂.转型期中国经济问题探索——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观点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5,(1):100-103.

[2]赵凌云.中国经济学研究与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与解决思路[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6, (4):6-7.

[3]严飞.《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3) :181.

[4]斯蒂格利茨.经济发展需要对经济规律深刻理解[R].“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系列研讨会, 2006.

[5]程恩富,王中保.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评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6, (6).

目标成本管理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运输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 为了更好地适应实际情况更好地发展铁路运输业就要求我们快速的转变传统铁路运输的模式以及经营管理思想。为了铁路运输行业的更好发展我们应该将成本管理定为运输行业管理的最核心内容, 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措施去节约成本, 控制铁路运输行业的成本输出情况, 以达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铁路运输行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 在当前的铁路运输行业中企业应该将成本管理当作核心内容, 不断在实际工作中强化成本管理的企业意识, 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努力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管理目标体系, 并且进一步的构建一个成本管理联动机制, 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处理铁路运输行业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另一方面这样做还很有利于加强铁路运输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2 目前铁路运输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我国的铁路行业都由国家进行监管, 但是随着一些企业的发展以我国经济形势的一系列改变也开始有一些企业涉及了我国的铁路行业中。当前我国铁路行业发展过程中政企不分、产权关系虚置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 因为我国铁路运输行业成本管理意识的淡化, 使得在市场竞争观念没有很好的建立, 同时也没有正确认识到成本管理在铁路行业发展过程中对于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性。另外铁路行业运输中的部分管理者对于财务知识的认知也不够清楚, 对企业的盈利方法没有一个整体的观念, 他们一直认为生产才是第一发展力, 是最重要的存在, 而管理并不是特别的重要。这种思想严重违背了企业的发展思路,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这对于成本管理措施的实行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2.2 成本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在铁路运输行业中很多部门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都没有能够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 大部分员工以及部门都认为成本管理与自己的部门关系不大, 认为它只属于是财务部门的范畴。由于铁路运输成本管理没有被很好地认识理解, 各部门没有对铁路运输成本管理形成一个联制的管理机制, 就造成了铁路运输行业中成本管理与技术、生产、物资等管理严重脱节的现象。在当前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部门的职责还是比较单一, 例如技术部门只追求卓越的技术标准, 而不会去主动考虑技术投入的经济性;生产部门就只单单负责运输生产, 一般都不会考虑到运输生产和成本之前的利益关系;物资部门只负责物料的需求共赢, 也不会考虑铁路运输过程中物料产生的管理成本;对于科研部门来说, 他们只重视项目的研发, 不会考虑对新项目进行价值和效益的分析评估。

2.3 成本预算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的成本管理仍然处于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在这个初级阶段总是无法对于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和发展。在当前社会我国的铁路运输成本控制是按照控制实施总量的方法来进行控制的, 在预算方面和盈亏考核过程一般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制度, 通常根据上一年度的指标水平对下一年度的成本预算进行制定, 而这种预算制定发光管发就很容易造成企业重视成本总量控制、而轻视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实际效益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铁路运输各部门只能按照成本预算被动地去控制运输成本, 而不能根据运输需求以及实际盈亏情况进行动态成本管理的现状。

3 当前铁路运输行业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铁路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它为我国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运输市场为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当今时代, 随着客车以及飞机等一些新运输方式的不断增多, 铁路运输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竞争。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内在竞争力, 铁路运输行业就要以一个自信的崭新的姿态去迎接运输市场的各种挑战。而成本目标管理及动态控制机制对于铁路行业的运输发展有着很多的有利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成本目标管理及动态控制机制在铁路运输行业的一些应用。

3.1 加强铁路运输成本管理

在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成本管理特别有利于企业的更好发展。在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成本是不是合理就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铁路运输行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很多管理工作都能很好地得到反馈, 最终体现为企业的盈亏。在我国当前的铁路运输行业中运输资产主要分为两大类, 分别是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其中非经营性资产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经营性资产中, 固定资产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 如果不能对它进行很好的控制就特别容易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开的场面同时还会造成在生产中严重浪费的不好严重。因而在经营性资产中特别有必要采取成本管理的方法来控制相关的运输生产成本。

3.2 建立合理的动态控制机制

在我国的铁路运输实行资产经营制度后, 我们对于具体的经济效益有了更高一层的追求, 以往的成本应该显现出它更高的价值。因此在铁路运输行业中就要求我们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 对原材料, 生产过程, 机车、运用车都进行一个动态的控制机制, 关注运输全过程的成本输出问题, 并且注重成本的输出与经济效应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实行资产经营的铁路运输条件下, 我们要求我们最后的产出必须大于投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在铁路运输行业控制过程中我们要将先干后算思想转变为先算后干思想, 将运输效率与运输成本联系起来, 形成动态的控制机制。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当前我国的铁路运输业面对着一系列的问题, 急需我们对其进行改革和深化。我们必须正面对待当前的铁路运输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困难, 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建立科学有效的铁路运输成本目标管理及动态控制机制, 为我国铁路事业的更好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铁路,运输成本,目标管理,动态控制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1] 孙文韬, 乔海燕.浅析铁路运输成本目标管理及动态控制机制[J].管理世界, 2008 (7) .

上一篇:新闻编辑电视新闻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商业保险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