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起源范文

2023-09-28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起源范文第1篇

摘要: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能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如何发挥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导学案;物理教学

导学案的实施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探讨和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中不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导学案能培养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的合作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导学案的使用还能保证学生所掌握基础知识的牢固。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优化教学模式。

教师在导学案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导学案是由老师编写的。学生自学质量受教师导学案质量的影响。导学案充分体现教师的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体现着教师对知识的科学理解。所以,教师要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保障优质导学案的编写。

第二,教师要精心备课。导学案备课的模式有整体备课、轮流备课、集体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和整理成册。只有教师精心备课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导学案,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要做到有条理性、有针对性,对不同的物理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学案,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置导学案,合理预设。如果导学案中的问题太难,学生就达不到目标;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不需要努力就能顺利完成,这两种情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不利。所以,导学案问题的设置要在学生发展区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发挥自学与知识导学的作用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后,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来进行重、难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导学前置”的设计原则能帮助学生划定学习范围、制定学习大纲、充分發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温故知新,把上节内容和下节内容相联系、掌握好承前启后、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物理方法,通过一些实验和定理来巩固知识。一方面,发挥导学案指导和帮助学生预习导学的作用。教师根据导学案指导学生自觉预习知识,培养学生自我研究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此外,教师还要监督学生的预习工作,对学生所预习的内容进行检查,依据学生实际的预习情况来强调讲课的侧重点,以便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另一方面,发挥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的作用。导学案能促进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把握,能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导学案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让学生依据导学案来阅读课文,做好“课前预习”的浏览工作,把文章的主要知识点浏览一遍,把浏览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记录下来,以便在听课时把握着重点。课前预习的内容不宜太难,内容要浅显易懂,紧扣课本大纲。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在课堂上和老师一块解决。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学生很难完全听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效率低。当物理教学中使用了导学案以后,教师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具体要求来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第一,教师可整编一些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课本上的例题,把重点的知识点、原理或概念用空白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填写,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还可以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区别和系统化。教师还要合理布置导学案的拓展延伸内容。依据由浅到深的层次排列,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

第二,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真正让学生做到以疑促思,思而生疑。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亲身试验来更好地理解,设置不同的问题来分析。问题一:质点、参考物和坐标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问题二:自己对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理解;问题三:根据你在生活中的感受,你对加速度和速度的理解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善于联系实际,勤于观察和比较。

第三,增加学生的学习交流和问题研讨。教师不能只关注对学生知识的讲授,还要注重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交流展示是教学内容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有预习前准备内容的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和自学效果的展示等。在小组讨论和学生预习中,要设计有价值、有探究性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性,以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的讨论不能太细,不能太多,设计的问题要体现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和层次性,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四,注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导致物理成绩无法提高。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不仅有很多的动手操作实验,还有很多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加强抽象知识能力的培养。物理学习也离不开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思维过程中的困惑。在民主和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物理课上保持一个积极、充满活力的思维状态。

第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导学案能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相互探讨和进行探究式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式实验是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前提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结合以上对导学案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举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学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章节中第三小节功率内容时,可设引以下导学案。①本章节的学习目标:理解功率、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②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功率的慨念、功率的种类、物理意义和计算;瞬时功率的概念。③自主导学:人们在生活、生产、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和通过人力直接做功、畜力做功相比,有何优越性?请举例说明。④问题探究:功率的定义式与哪些物理量相似呢?单位W、S、J关系如何?与速度一时间图象做一下对比;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由P=W/t求出的是其中哪一种功率?这样的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知识梳理与总结反思

进行知识梳理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导学案中“巩固练习”也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模块,它主要包括知识小结、学科方法归纳、完成任务小结和感想体会。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培养学生自测自评的意识进行实践性的练习,使物理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另外,还要注重反馈,查缺补漏。由于学生自身掌握知识情况不同,学习目标完成的情况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当堂反馈”统计,对个别知识欠缺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地设计导学案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辛朋涛.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误解与澄清[J].上海教育科研,2010(5).

[2]宁成.物理学案导学的实践思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9).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起源范文第2篇

一、背景

近年来, 重庆全面铺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我在新的教学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即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通过教研组认真分析, 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课时严重不足, 教学深浅度难把握, 教材与新课标难对应。

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教研组探索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即编写学案──学案运用──探究释疑──总结反思。从“学案导学”探索中, 我深刻地感受到学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石, “学案导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

二、运用

(一) “学案导学”与自学

“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 并对学生阅读作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以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在书本上钩划知识点或问题答案并填写在“学案”上;三是在阅读中找出疑点, 提出问题。在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 做到动眼、动脑、动手。为提高学案的运用效率, 教师应对课前阅读与相应的练习情况做严格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通过检查, 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在该课内容的难点、易混点, 以便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

(二) 师生共学

完成“导学”后, 师生之间就有了沟通的共同基础, 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和“学案”的引导下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自学完了并不等于教学的结束, 相反恰恰是教学的开始, 导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和难度。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学案导学,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生自己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他们都了熟于心。我认为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效果是显著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的自主学习和走出课堂之后的自觉学习。“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学, 目标、步骤、问题都清晰明确, 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 尤其对学习习惯差的学生, 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 更不知道如何预习, 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 初步理清教学内容, 在预习中提出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这对处于学习转型期的高一学生来说, 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2.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 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 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 而不是面面俱到“满堂灌”, 让大量的课堂时间回归给了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示该框题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结构, 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少量的记录, 节省了教师板书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 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升华上。

3.大大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明显, 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 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 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教学相长。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 提出一些新的想法, 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课前收集这些问题, 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虽然学案导学方法在实践中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

(1) 由于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我们还是讲的太多, 而“导”的太少。

(2) 在学案设计上反映的内容过于详尽, 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太小, 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 为了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 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讨论、训练、考试等加强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矫正和补救, 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 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

总之, “学案导学法”某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 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 尤其是如我们一样的农村薄弱学校, 单纯的讲解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案导学模式的引入, 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与学的矛盾, 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获得一个理想的效果。

摘要:为了实现初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机衔接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效率, 我们探索运用“学案导学”方法, 即编写学案──学案运用──探究释疑──总结反思。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 形成了一套高效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关键词:学案,导学,探究,效率

参考文献

[1] 蔡容霞.浅析如何搞好高中政治教学.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2014年第29期.

[2] 周双友.“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反思.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2013年第11期.

[3] 杨晓敏.浅析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第08期.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起源范文第3篇

1学案导学模式的相关概述

1.1 学案导学模式的概念

学案导学模式主要是利用学案, 以导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知识的学习。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学案作为导学的基础,同时,导学集中体现学案的思想和教学内容,二者相互合作,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学案导学模式主要是学生利用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总结学习经验。 学案导学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思想,教师在教学当中起辅助作用,这样才能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1]。

1.2 初中历史关于学案导学的应用思路

初中是学生形成学习思维的重要阶段,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提升。 学案导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它可以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够学会主动学习。 学案导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事件中,感受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聆听著名人物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学案导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能够结合图文和声音,以情景还原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到历史时间中,帮助学生更牢固地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 最后,学案导学还能够让学生体会教学的快乐,学生来讲,教师来听,互换位置,相互获得不同角色学习历史的心得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总结和概括、 学会如何梳理历史知识脉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应用

2.1 学案设计的制作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学案,学案的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效果的好坏。 学案设计是学案导学的基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历史教师通过课程回顾和情景模拟引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 其次,学案设计的重要方面在于历史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目标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指向标,因此在学案设计中不可缺少对学习目标的确定。 例如,在初中历史课堂,讲解封建君主制度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轮流发言说出封建君主制度的优缺点,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查找资料的积极性,还能促进以下教学有序进行。

2.2 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法

学案导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的要求, 也是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举措。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们能够得到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也学会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与人分享,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例如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在讲述《鸦片战争》时,要引领学生对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探究,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每一小组得出结论后,将自己组的讨论结果与老师、同学分享, 最后教师总结探究学习的结果, 完善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鸦片战争给我国带来的危害。在这一分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分组安排。 不同程度的学生按照掌握知识量的不同,发言态度的不同,进行统一分组,教师还可以安排不同小组探讨不同的问题[2]。

2.3 利用导学的方式对历史课堂展开评价

展开课堂评价能够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自我学习的优势和弊端, 这也是学案导学对历史课堂的要求。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之间展开评价,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评价能力,还能使学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逐步增进历史学习和学生之间存在的距离[3]。

2.4 开展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

学案导学的内容要求尊重差异, 这就充分表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一视同仁”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开展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有些学生对历史有着天生的兴趣,而另一些学生却对历史嗤之以鼻,那么教师就要利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较容易的知识点入手,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以此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结语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顾名思义,教师“导”,学生“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主要以探索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主,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改变传统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师由主体地位变成主导地位,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这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也是教学模式创新的表现,推进了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

摘要:教育手段和方法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新时代发展要求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和课堂的主体地位,改变填鸭式教育的弊端。学案导学模式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钻研出来的教学成果,本文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起源范文第4篇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两大特征, 即“翻转性”和“多面性”, 所谓的“翻转性”特指此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融汇了多种相关知识体系, 可以从一种知识迅速翻转到另一种知识, 例如从向量翻转到函数, 从等差数列翻转到等比数列。“多面性”不仅是指知识的多面性, 而且涉及到了教学方法的多面性,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合了情境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互动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 各模式之间衔接自如, 能够集中学生的听课兴趣。

二、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学习模式

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 不能忽视学生的预习质量, 因此, 教师应重视优化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学习模式, 在布置作业时融合新知识, 指导学生提前预习功课, 遇到不懂的问题先认真思考, 总结自己的见解, 然后再通过查阅资料和合作探讨的方式来尝试解决, 在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中, 可以提出问题进行课堂互动, 以此提高课前学习效果。

三、高职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导学案的支撑作用

有不少高职数学教师反映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持反对意见, 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 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信心不足, 对此必须发挥导学案的支撑作用, 做好知识补充工作, 让学生主动接受数学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优化学习途径。教师应思考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 导学案与微课不同, 通常是让学生认知学习流程, 明白知识学习次序, 从而层层递进, 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没有像微课那样为学生提供直观化知识体系, 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就会降低, 因此, 教师在设置导学案时一定要编辑好文字说明, 让学生形成清晰地学习秩序。另一方面, 微课件较为简洁, 只讲解一种知识, 单一性非常明显, 教师可以用导学案来弥补微课件的缺陷, 为学生补充多方面的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和解析思路的同时练习做基础性习题, 当基础题的正确率达到90%以上时可以逐步加大习题难度, 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此外, 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应把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进度和微课教学时间, 先为学生播放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 让学生熟悉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认知数学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认真分析相关知识点, 解剖数学思想方法。然后, 发挥导学案的支架作用, 从整体上为学生构建清晰的数学知识框架,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提出问题, 掌握衔接相关知识点的线索。接着, 教师可以设计“学习问题调查”这一环节, 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知识漏洞、学习问题与困惑, 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重新构建数学知识框架。而且, 教师可以为学生组建合作小组, 让各组员自行设计导学案, 以此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另一方面, 教师不仅要重视优化课前预习模式, 提升课堂探究效果, 而且要做好课后知识拓展。在每一节课结束以后, 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微视频、导学案和作业上传到群论坛里, 让学生能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 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数学基础, 强化知识运用能力, 并引导学生复习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数学题目, 并对于这一题目进行延伸拓展, 将之前阶段学习的知识进行串通, 在复习的过程中突出重点, 覆盖高职数学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在复习教材例题时要将所有重点知识连贯起来, 在构建框架的同时重视挖掘数学知识的外延, 让学生自主扩展学习空间。而且, 教师要注重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于开放性学习内容, 教师要善于应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如一题多解法、图像转换法、多题一解法等, 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思考方式, 指导学生全方位地研究和剖析数学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发挥高职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导学案的支撑作用, 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应重视优化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学习模式, 在布置作业时融合新知识, 指导学生提前预习功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提升课堂探究效果;做好课后知识拓展工作, 引导学生复习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数学题目, 挖掘数学知识的外延, 不断扩展学习空间, 这样方能逐步实现高职数学教学目标, 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从总体上来讲, 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略逊于本科院校, 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 学习信心和动力不足, 教师深感难以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对此, 可以发挥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导学案的支撑作用, 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掌握快捷、高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将简析高职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导学案的支撑作用, 希望能为高职数学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邱芳华.从“趣味”中来, 到“有效”中去——浅谈如何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打造高中数学“有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 2013 (7) .

[2] 陈艳萍.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数学中的使用[J].教育学科, 2011 (1) .

[3] 孙凤.基于有效教学的视角分析高职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J].科技文汇 (下旬刊) , 2011 (2) .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起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0082-01

1 函义

1.1 学案:即教师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能力,掌握方法的材料体系。学案突出学生自学,教师导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

1.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由教师编写学案,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学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相互讨论,若有疑点,再由教师点拨的一种教学过程。

2 学案编写

2.1 学案结构。

2.1.1 学习目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目标。

2.1.2 学习重,难点: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和方向。

2.1.3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用什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1.4 学习过程: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从而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这是学案的主要部分。

2.1.5 达标练习:根据学情设计练习以巩固新知。

2.2 编写原则。

2.2.1 探索性:学案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所以编写学案应突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

2.2.2 启发性: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学习方法。

2.2.3 梯度性:问题设置应小台阶,低坡度,逐步升,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体验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同时,要精心筛选问题,避免过多过杂。

2.2.4 创新性:要有好的创意,注重学法,教法的创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 操作程序

3.1 自主学习:上课前,将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也可板出示学案主要环节)。上课后,教师用简单导语。明确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然后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探究。

3.2 发现问题:学生自学过程中,必然发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自己解决,有的无法自己解决,其中包括在学案中设计的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3.3 质疑讨论: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桌及前后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质疑,讨论,解答。通过这一过程,又有一些问题可得到解决。

3.4 问题反馈:对于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向教师反馈,教师应及时进行调控。

3.5 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反应的问题,教师不急于点拨,而是将问题分解,增设台阶,减少坡度,重新展示给学生,再由学生讨论,及时在关键地方“化龙点睛”。

3.6 达标练习:这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检测,也是为了寻找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偿教学的重要措施。所以要限时完成。

3.7 归纳小结:课上师生对本节课或一个章节共同总结和课后教师自身总结两部分。前者指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结构,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后者指教师在课后对本堂课或一个章节的教学进行小结,有利于今后改进。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起源范文第6篇

2012.2.

导学案教学模式

一、背景阐述: 1.教师队伍整体现状

我校为城郊结合的学校,生源基本稳定。多数教师踏实纯朴,工作勤奋负责,是一支基础素质相对较好的队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但学校近年来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够合理,呈现老教师越来越多,优秀教师越来越少的趋势,多年来学校发展迟缓,属于基础薄弱校。 2.教师课堂教学现状

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部分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与教育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在近年来学校深入课堂听课调研及指导教学情况看,教师普遍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低,教学模式陈旧,造成整体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得到较好的能力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成长。 3.学生素质现状

我校为城郊结合的学校,生源范围广,由于学生家庭条件不一,导致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不一。 4.反思

近年来,学校在市级抽测后反馈的学生能力素质情况看,基本处于中列,在区级学生的抽测反馈情况看,我校学生能力素质位于全区前茅。现在家长对学生期望值很高,但是,由于教学模式老化,造成学校教师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观念,打造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已迫在眉睫。 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短期内借鉴一些知名学校已有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实际,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迫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进行相关培训和交流研讨,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边研究边试验,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唯一可行的发展之路。

二、研究现状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构建高效的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已形成广泛的共识。得到以下关于高效课堂研究的结论:

一是:关于高效课堂文章或文献繁多,大多是关于普遍学科的高效课堂教与学的策略,但关于数学学科的高效课堂研究成果甚少。

二是:关于高校课堂的思考类文章较多,一般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如:优化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铺垫,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优化时间安排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学目标要明确、全面具体,要整合学生的问题进入教学,优化时间加快节奏,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紧扣,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等实现高效课堂的教育学的策略性结论。有的还从媒介角度提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应巧设活动、将活动落到实处等。但值得借鉴、可操作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论甚少。

值得提出的是,灵石二中课堂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采取以导学案为主,学生小组形式学习,教师采取点拨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三是:对如何提高教师素养,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师培养、培训策略方面文章甚少,只有提及教师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或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注意什么问题。学校以数学教师为主,怎样实施教师系统的培训,同时尊重教师教学个性,研究教师形成既统一又有别的教学风格是值得研究的。

三、模式特点;

第一,以导学案模式为主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及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环节有哪些,怎样安排,各时间所占比重;教师课堂“教”的操作策略;学生课堂学习的策略。以及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效果评价。

第二,数学学科具有借鉴价值和有指导意义的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库建设,包括学校已经形成高效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教学案例研究。

第三,探索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培训培养模式,以点带面提高学校全体教师教学水平。

第四,根据教师教学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打造教师个性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意义效果:

开展以导学案模式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对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一,开展相关研究,能为其他学科实现或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其二,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以点带面逐步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其三,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更深入地剖析和了解我校

三、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其四,开展相关研究,可为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

三、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索以导学案模式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第五,开展相关研究,可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研究目的

第一,找出我校在数学课堂实效方面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导学案模式为基础进行探索与试验研究,促进我校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提升教学实践经验并把它概括为可操作的策略模式,形成对教师高效教学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的具体操作模式,并提炼出具有普遍借鉴价值的一般性模式。 第二,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及教学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实施中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实践的通识策略和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块;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效果。

第三,结合学校实际,着重对教师“教”的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全面提高

三、四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并为形成多样化教学和教师个性化教学开辟道路。

第四,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资源库,为实现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奠定基础。

上一篇:党委换届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下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