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商科专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

2024-04-27

高校商科专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1篇

(一) 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 可以有效的识别和发现商业机会

创新创业的第一步就是在生机勃勃的经济社会中识别并发现商业机会, 它是创新创业的开始。外部环境的变化孕育着众多商业机会, 这就需要创业人才能够对经济环境、产业政策、技术手段、文化变迁、人类行为变化等宏微观因素拥有商业敏感性和洞察能力。

2. 提高商业机会到商业模式的转换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能够有效的识别商业机会的同时, 还需要将商业机会转化为商业模式。每个商业机会都可能是来源于一个新技术或新服务, 商业化的过程就是组建一个团队、整合资源、岗位与职责分工、团队绩效管理等, 甚至需要创建一个法人组织。

3. 提高创新创业团队的抗风险能力

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 且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人才, 促进国家经济的转型, 缓解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经济政策下, 商科大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特质和知识储备进行差异化比较, 重新定位商业目标, 通过调整战略目标, 管理方法、投融资模式等手段, 能很快顺应变化, 转危为安。创新创业团队中有商科人才的参与, 大大提高了团队的抗风险能力。

(二) 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理论实践等方面, 其中以下几点尤为突出。

1. 创新思维课程流于形式

创新思维课程的设置目标不仅仅是要掌握创新思维的相关理论, 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科技知识素养、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等。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最终不一定以创业的形式呈现,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这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层面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属于前导课程, 是课程框架的重要基石。

创新思维教育本质就是一种素质教育, 其本身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进行具体化和量化,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 创新思维层面的课程罕有开设, 即使开设, 也大多流于形式, 课程实施过程也往往被一笔带过, 创新思维教育不深刻, 后期的创业实践将会举步维艰。

2.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设计应该紧跟时代发展, 从意识角度到能力角度, 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 从微观到宏观, 方方面面均需考虑入内。

在我国, 从2012年正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至今已经过去6个年头, 虽然各大院校都在不断的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大赛中, 但到目前为止, 各高校在创新创业的教学层面往往都通过组织创业大赛和科技创新项目等短暂的临时性活动来代替, 仍不具有规范的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往往脱离专业课程,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均衡, 经济社会的政策制度瞬息万变, 教学内容不能够及时更新, 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变化, 这极大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及其成效。

3. 创新创业教育实训综合性不高

对于商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 除了具有上述困境之外, 最大的困境是商科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 都只是管理、财务或营销中的一种, 然而这些知识在项目运作中, 需要互相协同合作才能产生效益, 故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训环节最好采取的是跨专业综合性的实训模式, 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企业运营中各个知识领域的碰撞, 在碰撞中巩固知识, 提高能力。商科类的专业各自都会设置不同形式的实验实训, 缺乏跨专业综合性的实训课程, 课程模拟真实的企业运营, 分岗位分角色进行实训,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夯实专业知识更加能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二、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块体系新构建

(一) 教学模块体系

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来源于教学模块体系的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涉及如何建立一个企业、运作一个项目, 更应该将核心知识能力拓展到前期的意识层面, 这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领导力、团队管理能力、信息沟通科技素养、产品研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企业运营能力、法律知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这十大能力。基于此培养目标, 设计出识自我、懂企业、知创新、会创业、善营销、强财务、熟经营、明决策这八大教学模块。

(二) 教学模块内容

识自我教学模块让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 使得个人天赋充分发挥, 探索就业创业潜在素质, 做好职业规划;了解个性差异, 认识自我, 识别他人, 预测他人行为, 提高沟通能力, 增强就业创业信心。懂企业教学模块,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企业”的经营活动, 让学生在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中体验企业的全流程业务, 在业务实践中, 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 自主学习管理相关知识, 在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管理的技巧、管理的真谛, 掌握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的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也能够得到深入理解和有效掌握。

知创新教学模块将培养学生两个思维与三个能力, 批判思维、创造思维、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建立创新思维库。

会创业教学模块的设置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了解创新创业程序, 掌握创新创业知识,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效果。

会创业教学模块共包括八大教学内容, 通过“知”双创感知创业, 评析自我与创业的适配度;通过创业机会识别内容了解识别双创机会的基本原理, 掌握双创机会识别工具, 完成创业机会识别;通过团队组建与资源管理, 了解双创团队的基本要素, 掌握双创管理工具, 完成双创团队组建及资源规划;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 了解市场调研的方法与过程, 掌握市场调研工具, 完成项目市场调研;通过产品及服务设计, 了解双创产品及服务设计的基本原理, 掌握双创产品及服务设计的方法;通过商业计划书及创业融资, 了解双创关键因素, 掌握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方法, 做好融资准备;通过路演, 了解大学生创业大赛概况, 掌握路演技巧完成双创项目路演;通过创业传承与创业经济, 了解国内外百年企业的创业精神, 了解创业对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影响。

善营销教学模块侧重于营销知识基础上的市场细分切割教学、营销策划和执行实战, 培养信任沟通素养, 侧重与客户商务沟通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商务礼仪等能力。课程中, 学生了解客户的反馈状态, 并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 最终培养学生项目决策影响力。强财务教学模块强化财务核算及财务综合能力训练, 通过多项企业典型经济业务及5个月制造型企业的业务数据, 培养财务基本技能及报告编制能力, 通过系统训练让学生掌握财务机构与岗位设置、长期资产构建与使用、存货采购付款业务、生产过程与成本业务、销售与收款业务、期间费用核算、利润形成与分配、财务报告编制等技能。教学以市场引导业务, 将业务核算、财务核算、财务报表、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纳税申报、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纳入到强财务模块中, 同时掌握客户供应商、服务公司、税务、银行间基本的财务业务规则及流程。

熟经营教学模块采取跨专业综合实训的模式把企业搬进校园, 模拟企业经营, 培养企业家经营实战能力, 考核设置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明决策教学模块构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提供创新创业拓展案例教学、教学组织管理评价一体, 给予商业场景模拟, 依托由供应商、制造企业和经销商组成的供应链及服务性机构群形成虚拟商业社会决策对抗环境, 紧扣创新创业过程中涉及的经营决策点, 进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和必备素质培养。培养学生掌握从战略规划、业务模式探索、项目执行、财务管理、企业内外部协同等创新创业关键业务, 并以过程评测和经营互动实现自我分析、职业素养沉淀和企业家精神塑造。

三、结语

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体系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工程, 在内容上要理论实践并重, 在形式上要求场景具象化, 过程上要层层递进注重知识层级划分。学校层面也需进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 同时给予政策激励与机制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应对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举措之一, 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研究创新创业教育, 要将研究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完善研究理论, 切实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水平。

摘要:2015年至今, 国家多个部门发布了多项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文件, 标志着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文章首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涵进行梳理, 分析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了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块体系。

关键词:商科专业,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模块

参考文献

[1] 曹艳艳.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囿、成因及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 2018 (6) :66-69.

[2] 陈烨, 贾文胜, 郑永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性反思与模式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6) :170-175.

高校商科专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以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做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意义为出发点,从民办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实习指导教师、学校对实习监管情况等方面对现状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对策,以为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实习对策

作者简介:姜云(1981-),女,汉族,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一、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做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意义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民办高校做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做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学生掌握实践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实现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其次,做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体现。

最后,做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管理工作有利于为社会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二、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现状

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普遍比较重视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实习环节,为学生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结束时要进行考核;第二,在实习管理工作中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对实习时间、实习内容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关于实习鉴定和实习报告等相应文件的撰写要求;第三,对于实习结束要进行考核,指导教师给出成绩,并对实习结果进行评价;第四,黑龙江省一些民办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有的民办高校实习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然而,在现阶段,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在其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工作不断深化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首先,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而旅游专业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在工作岗位上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轻实践的教学计划会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知道理论,缺少实践知识和技能,由此带来学生在实践中不自信、不能胜任实习工作的问题。

其次,黑龙江省的很多民办高校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习时间一般少于三个月,基本在一、两个月左右,实习时间太短容易造成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的问题,即使找到实习单位,往往刚熟悉企业情况实习就结束了,达不到实习效果。

(二)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到位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重视实习环节,仅仅当成一个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任务,有的甚至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写个实习报告,应付了事;二是找到实习单位以后,工作态度不端正,不珍惜实习机会,也不了解实习的目的,××学校曾经有一个学生到五星级酒店实习,工作态度很不认真,跟客人吵架,严重影响了该酒店的声誉,该酒店立即下令:全球旗下所有酒店拒绝招聘××学校的学生。这次事件说明,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不仅涉及到学生自身能否在社会中得到很好的锻炼,更是涉及到学校和企业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影响,可见,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三)实习指导教师缺少经验

民办高校的教师目前的现状是,专任教师中年轻教师居多,年轻教师主要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到民办院校教书,虽然目前硕士学历教师居多,但是这些老师往往缺少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在课堂上实践知识的传授还是在指导学生实习方面,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民办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实习地点的管理。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主要通过学生自己选择,多数学生能够实事求是,选择一个单位实习,但是也存在不实习只盖章的情况,指导教师很难到所有学生的实习单位考察,因此管理难度较大。

第二,实习过程管理。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老师、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机制。例如:指导教师找学生不好找,有的学生在外地实习,手机号经常变,不及时通知老师,造成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不畅,难于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管理。学校和学生良好的沟通机制对于有效指导学生实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关于实习效果的监控。民办院校学生实习的目的是:一方面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进一步巩固、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旅游管理过程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直接接触社会,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程度,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民办院校的实习目的使得对学生实习的考核应侧重于对学生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考察上,但是以往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撰写实习报告为主,很难考察学生的能力,因此,民办院校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方式亟需改革。

三、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的对策

(一)重新调整教学计划

在教学内容上,教学计划中应多安排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内容,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根据旅游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的特点设置相应课程,重视实训环节,在实训项目的设计上,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此外,多安排一些知名学者或者旅游行业企业家讲座,给学生提供一些接触社会知识的机会。

在教学计划中将学生的实习时间调整为三个月以上,再加上假期,可以达到一学期的时间长度。较长时间的实习有利于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充分熟悉企业状况,并且较深入地参与到企业的具体业务中去,得到较充分的锻炼,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二)聘任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旅游管理教师

民办院校的年轻教师往往缺乏实践工作经验,而社会上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又缺少理论基础,因此,既具备旅游从业经验又具有较高学历和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是民办院校亟待聘任的人才。“双师型”教师能够在学生学习知识阶段和实习阶段结合行业知识给予学生较好的指导,有利于提高民办院校旅游管理学生的实习效果。

(三)加强学校对学生实习的督导工作

首先,针对学生对实习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学校在学生实习之前要做充分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充分重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工作,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保证实习的效果,杜绝随便找单位盖章的情况。同时,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鼓励学生从基层干起,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维护企业和学校的形象。

其次,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和条例,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

最后,在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及时为学生解决困难。

(四)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民办院校实习基地建设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锻炼学生能力、胜任岗位工作为重点,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从而加强与校外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一系列举措。建设实习基地对于提高民办院校就业率和加强旅游管理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通过市场调研,寻找旅游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民办院校在寻找实习基地之前要充分考察企业的规模、实力、声誉和用人制度,选择出适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

2、在建设实习基地时,要规定企业与学校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长期合作制定必要的合作计划。校企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在签订合作协议、社会教学合作、资金等资源共享、订单式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力求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旅游管理人才,同时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奖惩制度,有效激励和控制学生的实习效果;企业的主要职责是要制定企业长远的用人计划,在学生实习期间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人性化管理。

3、不断拓展民办院校实习基地的功能。民办院校建设的实习基地应该是一个多功能系统,它不仅是学生实习的平台,同时也在多方面发挥其功能:首先,实习基地也是学生平时进行实训课程、锻炼实践技能的实训基地。以往实训课程主要在课堂进行,老师通过模拟公司、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进行实训课程讲授,学生无法参与企业真实的经营活动。但是,通过实习基地的实训,学生就有机会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对所学的技能进行检验和磨合,进一步丰富和提高知识体系。实习基地是具有实战意义的民办学校教学的延伸。其次,实习基地有助于解决民办院校教师年轻化,学历较高但是缺少实践经验的问题。民办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可以以课题研究或者项目合作等形式参与企业实践,一方面可以帮助实习基地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技能,在实际操作中增强了基本理论的运用水平。

(五)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考核机制

改革考试制度,从单一的实习报告考核过渡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1、采取日常考核和实习结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日常考核方面,指导教师通过实地考查、现场抽查或者与学生座谈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检查,考察他们的实习工作开展情况、学生的工作环境、工作态度和心理等情况,保证实习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在实习结束考核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采用实习答辩的方式,更加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成果。

2、采取实习单位考核和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实习单位缺少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学生只要在单位盖个章,证明在该单位实习过就可以了。在学生整个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情况是最了解的,因此,在学生的实习成绩中应该包括实习单位客观、科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凤玉. 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02):18-20.

[2] 唐烨、覃勤、黄娟.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浅析[J] .科协论坛(下),2009,(09).

[3] 陆林、杨钊、黄剑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酒店实习教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483-486.

[4] 王成方.对构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7) .

[5] 李伟丽.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生的管理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0,(02).

高校商科专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等院校越来越关注学校公共形象的塑造和建设。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分析了近年来高校加强公共关系管理工作实践情况,对高校加强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加强公共关系管理、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校形象;公共关系;美术院校;形象塑造

学校形象是公共关系中的一种组织形象,是各构成要素的有机组合,是学校校风、学风、学术氛围、办学特色等各方面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社会公众以及校内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总印象和总评价。在当前社会,教育是我国人民关注的热点之一,学校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成败。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学校形象对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有不少学校在加强公共关系管理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广州美术学院(以下简称美院)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艺术院校,在美术学科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个美术院校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样也需要重视学校形象建设,通过加强公共关系管理来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

一、高校加强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高校公共关系管理工作不仅仅是高校一项具体工作,其间蕴涵着重要的政治内涵。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内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做好高校公共关系管理工作,塑造良好的高校形象,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因此,切实做好高校公共关系管理工作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高校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所高校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重视高等教育改革。高校加强公共关系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配套管理工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缓解了改革发展过程中社会、学校、学生、教师等各层面出现的各种压力及困难,使其能转变观念,为高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是社会安定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从历史的高度高瞻远瞩强调和谐的重要性,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是现实的需要、是现在乃至将来所必走之路。高校作为一个服务性组织,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理,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稳定高校秩序,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加强高校公共关系管理,让社会各种关系、各个层面和谐相处是实现社会安定和校园和谐的迫切要求。

二、近年高校加强公共关系管理的工作实践

(一)确定公关理念、突出美术学科办学特色

理念是组织形象的基础和核心,是办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具体可体现在办学目标、学风校训等。目前,美院提出学校要与时俱进,形成了“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主动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特色,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海外有重要影响、具有高水平教学、创作、研究实力的美术院校”的目标阔步前进。这个办学特色及目标突出表现了学科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同时反映了学校的职能,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与学术体系。

(二)重视内部建设,建立融洽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一所学校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公共关系,每所学校必须把这种关系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较,美术类学生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思想活跃,敢于创新;情感丰富,好恶分明,比较敏感;自我意识突出,文化基础薄弱。因此,针对美术类学生的特点,师生关系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里接受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既要爱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要加强尊师教育,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人格和尊严,养成一种良好的、亲密的、友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当中更是一种互动的教与学的关系。

2.学校与师生的关系。一方面,良好的学校形象能够增加全体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归属感以及自豪感,可以增强学校对优秀生源、教师人才的吸引力。广州美术学院作为华南地区培养高水平美术设计专门人才的一所著名美术院校,每年吸引了大批优秀生源到广美就读,同时也吸纳了大批的知名画家、专家学者等优秀人才来学校任教,使得师资队伍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另一方面,学校与师生员工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校内部的稳定、学校的办学质量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学校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与师生员工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及时地把组织的信息向师生员工通报,同时也要主动征询师生员工的意见。

3.行政人员与师生的关系。一所学校正常运作,离不开行政事务,离不开行政人员。高等院校以学生培养为中心,这是高等院校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因此行政人员有必要继续加强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摒弃旧的思维模式(即认为学生管理就是学生“管制”,时刻不忘官本位),努力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作为师生,对行政人员的工作也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积极配合共同把学校的事情办好,而不应处处以个人为中心。

(三)形成外部的友好关系

1.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有良好公关形象,容易获得领导的重视,政策的倾斜,社会的支持,从而使学校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可以使学校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舆论支持,可以优化学校生存、发展的空间,有利于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历年来美院积极努力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以求得政府的帮助、指导和支持。广美大学城校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广东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及支持下,建立了大学城新校区,使学校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关系。良好的学校形象能使美术院校在学术上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和支持,使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服务产生信任感,因此更容易获得家长、师生的认同。

3.学校与相关组织的关系。双方相互支持,建立和睦关系。例如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简称广东省美协)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广东省的分会,是综合美术各门类的、省级美术专业组织,广州美术学院许多有成就、有影响的美术专家、学者为其会员。处理好与相关组织的关系,对学校学术交流,扩大影响力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4.学校与媒介的关系。要取得良好的公共关系,还要知道如何善用传播媒体。《美术学报》是由美院主办、立足广州美术学院,面向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和广大美术工作者,以研究美术为主,以介绍社会美术为辅,是集中体现广东美术教学、创作、科研水平的刊物,对美术、设计、史论的实践和教学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反映美院整体形象及教学科研水平的窗口。近六年来,美院创建了自己的官方网站,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媒介的宣传作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除此之外,美院还创办了院报,宣传与报道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及时沟通校内信息,扩大学校对内对外的宣传。

5.要处理好与校友的关系。校友是高校特殊的公共关系资源,是母校在社会公众中最直观的形象品牌。美院人才辈出,一代代杰出人物的涌现令人瞩目,使学校的形象大放光彩,同时也为学校赢得良好的声誉。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友资源的作用,加强与校友间的沟通,充分调动校友的积极性,多渠道帮助传播和建设母校形象。

三、结语

高校加强公共关系管理,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是一项长期的形象工程,意义深远。仅仅依靠高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各方协调配合,才能得以良性和深入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和资源,形成有机整体,建立一个广开渠道、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加强研究探索,拓展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为建.公共关系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2]王晓玲.关于开展学校内部公共关系的几点思考[J].松辽学刊,1997,(4).

[3]邱兴.学校公共关系的重要职能[J].教学与管理,2001,(4).

[4]徐丽娟.高校推进学校形象建设探析[J].思想战线,2008,(2).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 relation management and molding the good school image

——Taking Guangzhou art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ANG Xiao-yan

(Graduate student section,Guangzhou art college,Guangzhou 510240,China)

高校商科专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BIM技术实际上又被称为建筑业的改革,在建筑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BIM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BIM技术在我国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从而达到优化高校工程管理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的目的,以期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 高校工程管理 教学 课程改革

BIM实际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缩写,将3D数字技术融入其中,这也是工程管理建筑的一种数字化表达。虽然是工程改革发展的必要趋势,但是将其融入到高校工程管理教学过程中,仍旧会出现部分问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减小课程的难度以及增加相应的师资力量,这样才能让BIM技术有效地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

1 BIM技术在我国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从整体性的角度上看,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满足建筑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BIM本身具有模拟性和可见性的特点,而这类技术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对于高校专业的学生要求也更为明显。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拥有BIM技术方面的学生比其他学生的就业率高出21%,所以,将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可以满足建筑企业的用人需求。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比业余学生就业率更高,这种现象表示高校有必要将BIM技术引入建筑工程的教学中。

2 BIM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BIM技术课程在工程管理教学中目标不明确

虽然我国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将BIM技术融入到工程管理教学体系中,但是由于BIM课程本身所应该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具体的要求与目标。BIM技术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将BIM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内容做到有效结合,以及在融合后没有做到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一点让高校教育不能有效地进行,同时在现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教师也只是将BIM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没有具体的实物作为标准,让BIM融入高校工程教学过程中为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2.2 BIM技术对现有的课程体系有较大的冲击

现在的工程管理体系中的课程方案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作为基础,并且不断调整与完善,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结构。但是要将BIM技术管理相关的内容与现有的课程体系相互融合,在现阶段看来显然是不够现实的,也不符合工程管理专业压缩课堂的教学改革。如果将BIM复杂的结构体系没有计划性地融入到工程管理教学中,会对现有的课程体系造较大的冲击,并且对于部分计算机信息技术较差的学生而言,会加大困难,最终带来一定的教学难度。

2.3 BIM技术资源投入过大,增强了课程建设的难度

将BIM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会极大地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BIM技术中相关的软件信息,利用模仿等技术手段有效地掌握工程项目中的各个环节。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和沟通性教学相互结合的方式,将技术、经济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需要利用多种软件的支持,让BIM实验的的建设增加更多的技术资源,如此高的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BIM课程体系的难度。

2.4 BIM技术中缺乏工程管理教师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也被广泛的应用,这是顺应时代的必然发展与客观要求,将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虽然符合如今数据化发展的要求。却忽略了BIM知识体系中教师资源管理的的缺乏,在现有的高校中,仍旧有部分教师对BIM有着抵触心理,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学习BIM软件不够热情,也由于本身工作量的负荷,让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其中,但是从本质上看,使用BIM工具在BIM教学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3 BIM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3.1 明确BIM技术课程目标

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需要教师有一个标准的教学目标,以目前BIM课程来看,应该将教学目标分为BIM技术的研究与BIM技术的应用。工程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质较强的技术性学科,教师应该将实践放置在首位,了解BIM技术产生的过程和发展。对BIM的相关软件的操作和工程项目有一个熟悉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某高校的BIM建筑工程管理教学中,利用纯粹的3D设计,重点以培养适应社会的技术性人才为目标。通过调查发现,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BIM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在工程管理教学中,教师主要将CAD与Project等软件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高校学生BIM技术应用能力。

3.2 精确课程内容

在明确了BIM课程教学目标后,需要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与工程管理知识点相互结合在一起,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BIM在高校工程管理课程中所涵盖的内容包括BIM技术的产生与发展、BIM的仿真工程、BIM技术在各個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教师应该考虑到当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中时,所增加的课程难度与教学上的改革。在现有的工程管理课程中,开设一门特殊的BIM选修课程,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或者是在建筑制图和识图中,设计工程造价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等相关的教学内容,根据各个专业的特色来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

随着BIM技术应用的广泛推广,教师也要调整相应的教学方式,在BIM融入高校工程管理的分析中,可以将BIM技术作为支撑,注重构建以实践为目的的课程体系。教学中推广应用可视化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项目化教学,将“专项—综合—实践”三个阶段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高校学生识图、绘图以及各项管理的能力。

3.3 增加BIM课程体系的资源建设,减小课程难度

对于工程管理專业来说,更为重视的是对BIM技术的实际应用,因此应该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在BIM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教学环境,需要配置相关的计算机硬件和BIM软件,这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课程的难度。基于对BIM技术实际的教学感受,应该让学生对施工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了解。例如某高校的教师以建筑工程中各个项目的各项相关内容作为信息数据的模型技术,通过素质信息仿真建筑物所获得的真实信息进行BIM与工程管理的相互协调。将BIM技术引入到专业课程中,工程制图和房屋绘制,并且通过已有的BIM技术设备与其中的结构设计同VR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效运用,帮助学生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减小课程难度系数。

3.4 可以加强高校与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增加师资力量

在当前环境与基础下,要想在短时期内解决硬件建设与BIM资源的问题,需要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高校与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工程管理专业毕竟是一项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工作,从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迅速推广来看,呈现出教师资源匮乏问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将问题解决。政府可以成立BIM应用技术与行业协会,定期举办相关的教师技术培训与专业人士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地的知名人士进行工程案例授课,这样才能实现BIM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也要组织BIM教学以及研究团队,构建可视化的教学模式,从而让BIM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加快BIM技术人才的培养。

4 结语

BIM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工程管理信息化也在不断进步,为了培养建筑行业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目的,高校有必要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进行计划性的改革。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精确教学内容、减小课程难度、增加师资力量,从而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郝丽.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类专业教学的应用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7(4):108-111.

[2] 郑小侠,徐志超,尹贻林.BIM对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5):115-120.

[3] 李明,赖小东.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障碍与解决思路[J].教育现代化,2016,3(29):225-227.

高校商科专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阐述产业化发展背景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分析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化发展的职业能力要求存在的差距,探索产业化发展战略机遇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产业化 运动康复专业 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中西并重、特色鲜明的康复医学学科体系,但目前我国康复医学较其他学科而言,还是一门新兴学科,仍有诸多方面需要发展完善。其中,学科人才匮乏是其发展的瓶颈之一。以运动疗法为核心技术的运动康复专业已成为康复医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康复在竞技体育运动以及群众体育运动方面,重点研究运动损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建立有效的损伤预防和康复方法与策略;在大众健康方面,重点研究各种疾病、衰老、身心功能障碍的运动预防和运动康复治疗方法与策略。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体育人口逐年增加,参加各类健身活动的人群急需得到专业规范的运动康复保障,这大大增加了社会和市场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

康复医疗本身即是服务业。服务业产业化,产业的服务化,两大领域的融合是引领康复医疗发展的新方向。作为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康复的产业化发展成了国家经济战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产业化发展战略机遇下,解决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无疑是破除其发展瓶颈的关键。

一、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的状况

产业化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产业化的结果是必须提供有形的商品或无形的商品(劳务、服务),必须形成有组织的实体。因此,在产业化系统中,市场、效益、服务、组织等关键词尤为重要,而这些重要环节都离不开产业化人才的介入。

(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已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环境正在形成。作为改善国民健康、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健康产业被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普遍认为是“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在健康产业六大基本产业群体中,以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生殖护理、美容化妆为主体的非(跨)医疗产业,以及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顾问、体育休闲、中介服务、保障促进和养生文化机构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这两大分类明确提及康复、体育休闲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促进康体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发挥市场作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与创造力,提供适应群众需求、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该意见还提及,在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群众对运动康复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但产业化专业人才培养落后于市场需求。我国从2011年7月4日起,将以治疗性康复为目的的运动疗法等 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国人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管理的实施等,都是发展运动康复产业的机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退行性疾病发病率增高,社会对运动康复医疗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运动康复的产业化发展要求运动康复事业的各个环节对其发展的组织模式、运作模式、决策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行重新定位和重构,使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

关于健康产业人才需求的研究发现,健康产业对产业型的人才需求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上游人才(技术和项目研发人才)、中游人才(项目规划和运营人才)、下游人才(市场营销人才)。而目前中国能够独立规划、策划、运作大型健康产业项目的上游高端人才堪称稀缺。

研究显示,在美国,健康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超过了10%。2010年,我国健康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究其原因,除了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因素制约外,更重要的是缺乏懂研究、能开发、会市场操作和管理的创业者群体。体育产业化要使体育转化成能向社会服务的产品和技术,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才资源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推进体育产业所需要的相关人才的建设步伐,尤其是推动目前体育产业发展所急需的熟悉金融、财会、税制、营销、策划、中介等方面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才能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游庆冀研究发现,在康复医疗的产业链中,康复治疗理论和技术突飞猛进,但产业发展未跟上。可见,产业化人才培养是实现国家新经济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的核心首先是将运动康复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获得市场的认可,市场的需求是运动康复产业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其发展的机遇。然而,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如果仅仅是熟练掌握康复技术的技术型的人才,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大趋势的要求,无法避免将出现相对于学科发展,产业结构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

二、产业化发展背景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特点

(一)运动康复市场已呈现多元化结构,对专业人才的复合型能力要求日益突出。相关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运动康复经营机构大部分为非营利性机构,但随着社会现代化和商业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营利性机构开始出现,成为运动康复市场主体,运动康复产业的多元化市场逐渐形成。例如,不少中小型企业投资休闲康复场所、运动康复场所等具有消费市场的项目,希望通过公共投资可以获得利润。如北京英智康复,在以国家三级康复体系,预防、治疗、康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的原则基础上,深入打造康复医院、社区康复、居家康复一体的三级康复护理体系。集团涉及康复医院、康复养老、专业康复中心、教育、康复辅助设施等,以康复医疗为核心,沿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延伸,构建产业链协同优势,向客户提供完整的“大康复”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康复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协同作用。又如北京弘道运动医学诊所也是一所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服务的私企医疗机构,为追求高品质生活质量的患者和寻求恢复到竞技状态的专业运动人士提供国际骨科、运动医学、康复医学方面的信息咨询、手术转诊服务,并提供保守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服务。此外,还有北京舒坦运动康复中心、AT运动物理治疗中心、福特纳斯物理治疗&运动表现中心等,这些康复企业的运作,成为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的示范和平台。在产业化发展环境下,这些产业链需要大量的具备精通康复技术、产品研发、企业运作模式、项目策划与实施等职业能力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二)运动康复服务产品化特性的完善,使新媒体成为重要的市场运营模式,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2015年在中国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引起热议,其原因是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的吃、住、行、购等都离不开网络的平台,“互联网+康复”的理念也在逐渐深入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中。如远程智慧康复系统,便是乌镇互联网医院的一个康复训练平台,医生通过这一平台,可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还可对其在家的康复训练状况进行评估,及时修改电子处方给予患者指导。另外,如国内某知名康复企业,将移动医疗与康复医疗结合,旗下产品的医生端可通过筛选标准康复治疗视频库为患者定制个性化康复处方。公司在通过移动医疗的方式,让患者在医师指导下居家康复方面取得了可贵经验。

南京一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开发了网络运动吧应用与服务平台,实现了各种异构终端的跨设备使用。通过这一平台,有需求的人群可便捷地享受到专业的运动康复服务。

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日新月异,使得加快现代IT信息技术在康复诊疗过程及康复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成为趋势。

三、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化发展的职业能力要求存在的差距

(一)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环境下,要求专业人才职业能力以康复治疗技术、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并具备运动康复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能力。乌丹星研究认为,健康服务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与医学专业相比,应该更宽泛、更通识化、更社会化和大众化。运动康复产业发展需要的更是一种跨越单一学科、综合素质高、集专业技能与社会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较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其要求更高,培养难度更大。高校培养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更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技术精。运动康复专业作为技术应用型专业,掌握牢固的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是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立足职业岗位、顺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基础。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只有熟练掌握退行性骨关节病、神经肌肉疾病、运动损伤等疾患的康复评定、训练新技术新方法,才能开展有效实用的运动康复处方的设计与研发,满足市场对运动康复服务的需求。精湛的专业技术也是运动康复行业人员具备康复治疗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前提。

2.视野宽。在产业化发展环境下,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对于专业人才来说,仅仅具备先进精湛的专业技术,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必须具备对政策深入的领会和解读的能力,在康复服务项目研发策划时,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合作发展的有利契机下,运动康复人才需拓宽视野,拓展知识领域,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在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技能广。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层次的快速提升,以手机、数字电视、网络视频等为主的新媒体在不断地融入大众生活,运动康复知识、技能传播,甚至是服务供给都出现了新趋势。未来的发展中,会逐渐成为运动康复产业链的巨大经济载体。另外,在诸多发达国家,已较早地将成熟的康复理论体系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引导式训练,成熟运用到日常生活防护和康复环节之中,多媒体康复成为康复行业中的新兴领域。在当今中国,大众已深刻体会到新媒体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对多媒体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4.实战强。在产业化发展的大市场中,专业人才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统合为运动康复服务项目策划、营销、实施与管理的“实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产业链健康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现代化的企业竞争从本质上也是种人才竞争。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也具有组织、参与、经营等多重属性,参与“实战”是培养具备市场拓展、经营管理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目前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以运动康复治疗技术能力为核心,但缺乏产业化相关的职业能力构成。运动康复学是体育学、康复医学相互交融形成的新兴学科。它是以运动科学和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学理论为基础,以运动为特色手段,强调康体结合,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类损伤和退行性病变,促进功能恢复的一门应用型学科。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康复治疗技能,并具备一定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005年,教育部批准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成为目录外专业。2012 年教育部将专业定位为特色专业,并更名为“运动康复专业”。截至2013年,已有包括体育院校、医学院校、师范类院校及其他综合院校在内的33 所学校开设此专业。高校是培养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目前运动康复专业的学历层次培养已涵盖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本文选取了不同教育层次、在运动康复专业办学较为成熟的院校,如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大专)、武汉体育学院(本科)、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比较它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其提及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表1结果显示,在各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各院校都把专业的技术能力作为职业核心能力。在熟练掌握运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不同培养层次在知识宣教、疾病防护指导、社会服务、科研能力培养各有侧重。成都体育学院还将行政管理能力作为运动康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提出。在这样的培养体系下,各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为行业运动康复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从事康复治疗、运动伤害防护、健康指导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同时表1结果也提示,在各个培养层次的培养目标中,未具体体现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人才所要求具备的项目研发、项目策划与实施、市场调研与分析、企业运作等能力。

四、产业化发展战略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理实一体,学练结合,研发并重”,建立系统实用的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及科研能力培养体系。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经过十余年探索,已积累不少经验。大多数院校在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如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使用、够用;实践教学学时比例逐渐提高;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实习实训机会大大增加等,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产业化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和掌握,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将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科学研究、项目开发等环节整合成实用、系统的培养流程。

在课程体系中,重点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以项目任务为主导,学练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具体案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层次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在学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到科学研究的切入点。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就问题而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能将研究成果开发成运动康复服务的“产品”,推向市场。

(二)“通识并行,学科互通,学分互认”,结合产业行业需求的跨学科教育。产业化人才是能力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学科知识体系上,也应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跨学科方法可以产生一种综合性的理解力,是解决许多复杂问题的重要前提。随着产业发展,因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化的问题,不能仅用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来解决,而是要通过多学科、多元化观点形成新的视野。跨学科人才因具备广博的知识,在应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能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跨学科教育是产业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下,可设置与运动康复专业职业岗位需求、职业素养形成、职业生涯发展相契合的通识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相近学科的课程优势,设置更多的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开放课程,供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选修。无论是在校内其他专业或是校外相近专业,学生按要求在校内外完成学习获得学分,均能给予认可。

(三)“产业主导,市场融通,任务驱动”,着力于新知识、新方法、新能力转换的创新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运动康复产业竞争能力的最大差距就是缺乏创新能力的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运动康复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迫在眉睫。

创新教育问题实质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运动康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即是使学生能利用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转换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在课程课程设置时,以核心课程等模式保证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并通过选修制度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学习能力,同时强调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融合。

从技术型专业知识、方法、能力向产业型人才知识、能力、方法转化,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一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多元的培养过程。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中依托体育产业、健康产业平台,准确把握服务市场需求,以任务为驱动,考虑设置具体项目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校企合作,点面结合,师生协同”,辅以多形式、多渠道合作的创业教育。2015年6月,国务院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到要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专业凭借企业、高校和科研院三大主体,通过共同从事科学研究、市场开发、咨询服务等活动, 实现了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经济进步等效益。高校创业教育可为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培育“实战”经验丰富的后备人才队伍。校企合作模式给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战”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创业学习。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时,高校应把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融合,将校企合作模式向更为深入的多元化合作途径推进,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习实训基地。另外,高校可通过与企业共同创建运动康复研发中心、康复服务连锁企业、“互联网+服务体系”等,以学校为点,以行业企业为面,点面结合打造创业平台。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还提及要加快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支持大学生创业,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各项保障。高校教师由于其丰富的创新成果、一定的社会阅历及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备有利条件。师生协同创业模式将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综上,高校是培养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对运动康复产业化人才人才职业能力的准确分析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在这一方面,国内并没有过多的经验可借鉴。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面,课程体系的创新、产业化课程与项目的设置、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产业型师资团队的培养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社,2001

[2]胡沈健.住宅装修产业化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6

[3]全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EB/OL].(2011-10-10)[2015-12-11].http://www.nmg.xinhuanet.com/xwzx/2011-10/10/content_23859711.htm

[4]许阁.大众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5)

[5]乌丹星.中国健康产业的人才发展战略[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2)

[6]刘青松.我国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索[J].改革与战略,2012(4)

[7]张胜.体育产业途径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8]黎健民.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2015(5)

[9]李雪飞.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之路—— 一种历史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6(11)

[10]苍海,王安利,张恩铭.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产学研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

【基金项目】广西首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项目(2013-2016)

【作者简介】黄 昀(1974— ),女,广西桂林人,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产业与传媒系系主任,教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责编 黎 原)

高校商科专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毕业论文写作环节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师生双方沟通不充分等问题,对此,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了相关改革,并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设置 “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基金”、加强对指导老师的监督检查等建议。

【关键词】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重要实践性环节,也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学生可进一步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好坏也是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人才培养最终效果影响重大。但是,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存在着诸如论文写作时间短、选题宽泛、调研时间不足、师生沟通少等问题,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改革工作势在必行。本文以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环节的改革与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旅游管理本科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本科毕业论文是一个大学本科生四年学习的重要成果,也是体现他们学习效果和个人能力的重要方面。然而,一直以来,毕业论文写作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时间安排不合理。毕业论文写作一般都安排在大四的下学期,不仅时间短,而且很多学生在这段时间忙着考研或是找工作,并没有把精力完全放在论文写作上。

第二,师生双方沟通不充分。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出现老师找不到学生,或是有些学生难得见几次导师的情况,这就导致了论文指导不充分的现象。例如,在选题方面,出现了有些学生的论文题目很宽泛,或是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的情况,这就是师生双方沟通脱节的一个表现。

第三,写作质量难以保证。因为时间短,又面临找工作,因此,毕业论文的质量往往难如人意。如很多学生的论文都没有经过调研的环节,因此论证很空洞,缺乏论证数据。还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是其他途径摘抄别人的论文进行拼凑。

第四,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总结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成果,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相应岗位的实际工作或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事实上,许多论文写完后,大多数都被抛之脑后,对今后的就业或是实践没有任何的借鉴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只求通过。这是有违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的初衷的。

二、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

针对以上在毕业论文写作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根据自身实际,对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进行了一些改革。例如,改变原有的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模式,将原来学生的被动写作转变为主动学习,将原来几周的完成任务式的拼凑写作贯穿于本科的学习当中,使得毕业论文真正发挥其在教学过程的作用。这对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此项改革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

第一,实施“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制”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核心内容,它借鉴了研究生的一些教学模式,具体的实施计划是:大三开学后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方向教育以及毕业论文的说明动员大会,同时分配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就是今后指导毕业论文的导师。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并从日常的交流过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其选择毕业论文方面进行引导。并要求指导老师要在大三期间确定所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并布置调研任务和推荐阅读材料。到了大四上学期,便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可以通过召开论文讨论等形式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第二,调整论文写作时间。论文写作的时间,一个是指具体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调整到了大四的上学期,这样,在大四的下学期,学生就可以去进行毕业实习,也不耽误学生找工作;二则是指整个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时间,从大三开始,因为已经有明确的指导老师,因此,论文的指导时间也增加了,这就有利于师生的沟通以及论文质量的提高。

三、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在整个毕业论文改革的过程中,改革后的模式受到的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论文的质量也比以往有了一些提高,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第一,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进行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毕业论文改革方案的实施,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原有的论文指导的费用外,没有其他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要推行该项改革,需要让学生外出进行调研,而这些年来,学生的实习经费却非常有限。

第二,部分教师的责任没有落到实处。不可否认,大部分的指导教师是非常敬业和投入的,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有小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等原因没能很好地贯彻和实现方案的计划,因此,仍然出现了论文题目不合要求,或是论文没有创新、论证缺乏自己的观点等论文质量问题。

第三,一些学生惰性强,专业基础差。学生方面,一是由于论文写作期间,不像上课有时间限制,因此,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就出现了松懈现象,没有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撰写毕业论文上;二是学生的基础本身就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写作能力差,有些甚至不会进行文献检索和利用,反映在论文写作质量上就显得差强人意了。

第四,缺乏奖惩机制。在整个毕业论文的改革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没有设置奖惩机制,即如论文指导效果明显的可以得到什么奖励,而出现质量等问题又有些什么惩罚措施等,因此,就很难对改革过程进行约束。

四、 对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建议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设置 “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基金”。针对指导教师工作量增加的情况,可以考虑通过设置“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基金”的形式,使得老师们的辛勤劳动有所补偿,资金来源可以由学校和学院共同来承担,根据指导老师工作量的多少分别给予相应的酬劳。

第二,加强对指导老师的监督检查。一方面,学校各级主管部门应为教师创造条件改善工作环境,同时应增强教师的师德教育,使其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另一方面,应不断充实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师的知识经常更新,永不老化。另外,可做一些量化要求,如指导老师在论文指导的过程中要跟学生进行几次的面谈、论文至少要修改多少次等,以便有标准进行衡量。

第三,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全面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平时应开设论文写作的辅导课,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同时,指导老师应尽量将毕业论文与自己的科研相联系,让自己指导的学生加入到科研项目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论文写作的兴趣,也可以监控学生写作的情况,并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此外,学校也应配套相应的监管政策,加强对学生的考勤,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毕业论文写作中来。

【参考文献】

[1] 闫绍峰,隋博远,赵先冬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索与实践[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1)

[2]孙也丁. 加强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2)

[3]刘宏. 高校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商场现代化, 2005(9)

[4]陈鹰,张耀增. 关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探讨[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二批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林轶(1976-),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民俗旅游、旅游规划与开发。

(责编黎原)

上一篇:移动在线计费方案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