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制度范文

2023-10-11

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收藏本页】【字体:大 中 小】 【关闭】

关于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

鲁卫基妇字〔2006〕6号

各市卫生局,省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妇幼卫生信息工作,确保妇幼卫生信息报告及时、数据准确,根据卫生部妇社司关于调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特作如下通知:

一、建立健全妇幼卫生信息原始登记和统计报告制度。承担妇幼保健职责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根据《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妇幼卫生信息原始登记,完善医院内部妇幼卫生信息统计报告制度,按规定向所在地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妇幼卫生信息资料。妇幼卫生信息原始登记包括:分娩登记簿、出生登记簿、0-4岁儿童危重症患儿放弃治疗登记簿、围产儿及0-4岁儿童死亡统计表、儿童死亡登记簿、孕产妇死亡登记簿、高危妊娠管理登记簿、孕产妇系统管理登记簿、0-6岁儿童健康检查登记簿、0-4岁危重症患儿放弃治疗报告卡、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调查附卷、出生儿缺陷报告卡、孕产妇保健手册、儿童保健手册。妇幼卫生信息原始登记表卡簿册全省统一式样,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根据需要自行印制。

二、统一规范全省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和报告程序。为了监测评估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妇幼卫生指标的落实情况,我厅组织人员制定了全省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包括妇幼卫生机构及人员情况年报表、围产儿情况统计表、流动人口情况调查表、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报表、产前诊断工作情况报表、妇幼卫生质量调查表。全省妇幼卫生统计报表与卫生部印发的全国妇幼卫生统计报表,一并纳入全省妇幼卫生信息报告的内容,由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时限报告。妇幼卫生信息报告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逐级审核上报。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企业的妇幼卫生信息向所在地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将上报和接受的信息资料登记存档,登记内容包括上报或接受信息资料的时间、内容、单位和人员等。

三、调整妇幼卫生统计年度时限。实行自上一年度的10月1日至本年度的9月30日为一个报告年度。各市妇幼卫生年报表应于每年10月底前报省妇幼保健所。2006年度全国妇幼卫生年报表(即:7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调查表、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妇女病查治工作调查表、计划生育手术数量和质量情况调查表、婚前检查保健调查表)上报2006年1-3季度的报表,同时上报2005年第4季度的报表。全省妇幼卫生统计报表上报2006年1-3季度的报表。

四、调整国家级妇幼卫生监测点,规范监测内容。根据卫生部要求,我省的国家级妇幼卫生监测点,在济南市(含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济南市长清区、日照市东港区、蓬莱市、蒙阴县、单县等6个国家级监测点的基础上,新增加荣成市、昌邑市、禹城市、新泰市、临沭县、邹平县为国家级监测点,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和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并按以下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㈠在全县(市、区)范围内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和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

㈡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范围原国家级监测点保持不变,新增国家级监测点原则上与省级监测乡镇范围一致。

㈢每个县(市、区)选择2所接生数量较大的县(市、区)级以上医院作为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开展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工作。

五、启动妇幼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为了提高妇幼卫生信息报告的质量与时效,在全省妇幼保健信息网络建设的基础上,我厅组织开发了妇幼卫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内容包括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报告和妇幼卫生统计报表网络直报,定于2006年10月1日起在全省推广应用。各地要加强对该系统操作使用的培训工作,保障网络畅通,首先实现县(市、区)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网络直报。2006年第三季度为直报系统实施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同时采用原报告系统上报和网络直报。2006年第三季度发生的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须同时通过网络直报进行补报。

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做好妇幼卫生信息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列入各地卫生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的内容,从政策、经费、人员等各方面给予落实。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要建立健全妇幼卫生信息科,信息管理人员尽可能专职并相对固定,原则上设区的市级2人,县级1—2人。配备信息报告专用计算机,做好设备安装和网络的联通,为网络的及时开通和正常运行提供必需的保证条件。

附件:

1、分娩登记簿(式样)

2、出生登记簿(式样)

3、0~4岁儿童危重症患儿放弃治疗追访登记簿(式样)

4、围产儿及0~4岁儿童死亡统计表(式样)

5、儿童死亡登记簿(式样)

6、孕产妇死亡登记簿(式样)

7、高危妊娠管理登记簿(式样)

8、孕产妇系统管理登记簿(式样)

9、0-6岁儿童健康检查登记簿(式样)

10、0~4岁儿童危重症患儿放弃治疗报告卡(式样)

11、山东省妇幼卫生机构及人员情况年报表

12、山东省围产儿情况统计表

13、山东省流动人口情况调查表

14、山东省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报表

15、山东省产前诊断工作情况报表

16、山东省妇幼卫生质量调查表

山东省卫生厅

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各成员单位都要充分认识卫生监督协管食品安全信息报送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和配合镇食品安全办公室的工作,共同抓好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信息网络的建设。

二、各成员单位由联络人,负责采集、整理、报送本单位的相关信息,接受并完成镇卫生监督协管办公室交办的相关信息报送工作。

三、信息的内容和形式。

(一)内容:

1、卫生监督监管工作的相关内容和情况。

2、本部门在卫生监督监管方面的工作动态。

3、镇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作出的重大决策,制定的重要文件、开展的重大行动。

4、本单位在卫生监督监管工作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

5、卫生监督监管信息季报表。

6、我镇范围内发生的或与我镇密切相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7、镇卫生监督办公室要求按时报送的其他材料。

(二)形式:

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报送为主,必要时可辅以影像资料及其他方式报送。

四、报送要求

(一)镇卫生监督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确保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权威性。要明确承办科室以及一名联络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报送和联络工作。

(二)镇卫生监督各成员单位原则上每月报送信息1篇以上。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季报表要在每季度的第三个月第二周星期二前报送。

(三)凡我镇范围内发生的或与我镇密切相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随事件发生随时报送。镇卫生监督协管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向区卫生监督所办公室报送紧急信息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1小时。报送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写清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事由、范围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拟采取、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及效果,下一步处置思路等。

(四)镇卫生监督协管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快速传递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信息。报送的信息要注明供稿单位、联络人、联系电话。

五、考核方法

(一)对各单位报送信息及材料的情况在食品安全快报上进行通报。

(二)对不及时报送、不按要求报送、不报送的,镇食品安全办公室年终按照《流均镇卫生监督协管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考核细则》进行考核。

(三)对于报送信息情况完成好的单位,镇卫生监督协管办公室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流均镇卫生监督协管室

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总则

1.为了加强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领导和管理,促进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保障系统稳定有序地运行,制定本规则。

2.本规则所称的信息网络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配套的设备、设施构成,按照信息系统应用目标和规则对医院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3.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管理是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保障信息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保障运行环境和信息的安全,满足各工作站操作的正常进行。

二、组织管理

1.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组织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委员会。 2.委员会的组成:

组长:院长

副组长:分管信息副院长和业务副院长

成员:信息科、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等相关部门的科主任。

3.委员会的职责:审议医院中长期信息化发展规划;审议信息化项目的立项报告;听取信息化项目建设或运行情况的总结及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汇报;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4.信息科在系统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负责日常组织及协调管理工作。 5.信息科应对所属人员实行分工负责。

6.信息科技术人员全面负责系统规划、计划、配置的起草,负责系统调试、维护、监测和安全及人员培训等技术管理工作。

三、技术管理

1.信息科是系统技术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对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进行管理。 2.网络系统内各类设备的配置,由信息科报有关领导审批后实施。

3.每一子系统程序在上网运行前,软件网管员必须严格按照功能要求在备用服务器上进行全面调试,达到功能要求后才对外发布使用。

4.信息科技术人员实行分工负责制,重要设备或数据由信息科科长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5.硬件网管员负责网络交换机、服务器和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工作。

6.软件网管员负责系统模块使用权限的设置并做好记录。工作站操作人员更换时,建立完善的系统运行技术文档。

四、安全管理

1.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库、网络重要设备、灾难恢复与备份、病毒防治和防黑客攻击等方面的管理。

2.硬件网管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技术,防止系统数据或信息的丢失、破坏或失密。

3.软件网管员对系统用户访问权限和数据库使用原先进行管理,应保护好用户密码,并定期更换用户口令密码。

4.硬件网管员对网络系统进行监控,及时对故障进行有效的隔离排除和恢复,对数据库和重要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有效的灾难恢复与备份方案。

5.硬件网管员及时做好病毒的网络监测和病毒库的更新,对内、外网进行严格的物理隔离,未经信息科的同意,不得擅自把连接过Internet网的电脑接入内网,原则上不得在网络中使用软盘、光盘、优盘,同意使用的,需经过病毒检查方可使用。对造成“病毒”蔓延的有关人员,应给予相应的经济和行政处罚。

6.网络系统所有设备的配置、安装、调试必须由硬件网管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拆卸和移动。硬件网管员应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隔离医院内部与其他业务单位的网络,以阻止外部黑客攻击,有效管理院内工作站及网络交换设备,以杜绝内部黑客攻击。

7.所有上网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计算机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的操作规程,禁止其他人员进行与系统操作无关的工作。

8.保持机房的清洁卫生,并做好防尘、防火、防水、防静电、防高压磁场、防低磁辐射等安全工作。

9.信息科技术人员有权监督和制止一切违反安全管理的行为。

五、工作站管理

1.各工作站所有使用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所规范的各项操作规程以及有关计算机管理制度。

2.经常保持各种网络设备、设施整洁干净,使网络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加强设备定位定人管理,未经信息科技术人员允许,不得随意挪动、拆卸个外借网络设备、设施。

4.遇有临时停电及雷电天气,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5.严格交接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即使报告。 6.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操作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7.严禁在计算机删除、拷贝系统文件和应用软件及改变计算机的系统设置。 8.严禁操作人员在操作时饮食、吸烟,严禁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旁摆放有碍计算机运行的物品,以免损伤计算机。

9.严禁在计算机上进行玩游戏等与工作无关的娱乐活动。

10.有关操作口令不得告诉无关人员,自己的工作口令由个人保管,如有泄密,应及时更改否则如发生纠纷和琐事,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11.出现故障即使报告信息科,不得擅自处理。

12.操作人员开关机及有关操作必须按操作程序进行,不得随意开关机。 13.操作人员暂时离机必须退出应用软件或将工作站锁定。

(二)信息网络系统故障报修处理规定

员工在使用医院信息系统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向信息科报修,信息科的科员应认真对待,及时处理,保障医院信息系统正常使用:

一、首接负责制:第一个接到报修的科员即为该报修处理的负责人,每个科员都应该有责任处理属于信息网络系统的任何报修。

二、首接人员根据科员的岗位分工及科内的工作情况,可自行或委托他人进

行处理,跟踪问题处理过程,并落实告知报修者最终处理结果。

三、首接人员应及时完成“报修处理单”,并于每周一递交上周所接报修的“报修处理单”给信息科科长。

四、信息科科长应及时完成对上周“报修处理单”的汇总处理,督促完成未尽事宜。

五、信息科科长负责处理报修人对报修处理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六、报修人需对处理结果及时进行确认和评估。

七、每2个月进行一次报修处理情况的汇总分析。

(三)医院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全院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所有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医院数据信息的安全,根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一、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院内所有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设备、设施的科室和部门。

二、 信息科统一管理全院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设备、设施,监督各部门和终端使用情况,提供技术和相应的服务。

三、 各部门和终端有对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力和义务。

四、 任何终端和个人不得利用医院计算机和辅助设备、设施制作、拷贝、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一)煽动抗拒、破坏国家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

(三)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四)宣扬反动、迷信、色情、暴力、凶杀的;

(五)破坏医院规章制度和正常医疗、管理秩序的;

(六)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五、 任何终端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威胁医院网络安全的活动;

(一)未经允许或授权,擅自进入医院信息系统的;

(二)未经允许或授权,对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三)未经允许或授权,对医院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四)以任何形式对医院服务器或其他计算机进行攻击或未授权访问的;

(五)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的;

(六)窃取或协助医院重要数据的;

(七)擅自拆装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设备的;

(八)擅自改装线路、移动交换机或破坏网络部线系统的;

(九)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设置或计算机辅助设备设置的;

(十)其他危害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破坏医院正常医疗、管理秩序的。

六、 任何的终端和部门、任何时间不得从事与工作、学习无关的娱乐性内容;严

禁采取任何方式在医院任何计算机上安装、拷贝各类游戏、音乐、电影和其他娱乐性程序或文件。

七、 严禁浏览、下载、传播含有淫秽、迷信、反动和其他不健康内容的信息。

八、 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终端和个人不得侵犯用户电子邮箱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九、 任何人不得越权浏览请示批复、领导传阅件、会议记录等文件和信息。

十、 严禁窃取他人密码进行违反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的活动。 十

一、 除特殊需求外,任何连接内网的计算机不得配置光驱、软驱;未经允许,任何配置光驱、软驱的台式机或笔记本不得连接内网,所有连接内网的计算机除特殊需求外(连接工作使用USB设备),必须封闭USB接口。

十二、 爱护计算机和计算辅助设备,保持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设备卫生清洁。

第二章 安全责任

十三、 信息科应定期检查全院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设备使用情况,如实向医院和科室反馈发现的问题,改进不足。 十

四、 网络管理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十五、 人力资源部、科教科、信息科和其他部门应密切配合,做好信息系统上线和新职工上岗前的应用培训、考核和安全教育工作。 十

六、 各终端应积极配合部门负责人和信息科监督、检查。

十七、 各科室和部门负责人有责任监督本部门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设备使用情况,制止各类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和现象。

十八、 连接医院内网的计算机,工作时间内应保持开机状态。 十

九、 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应以个人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系统,严禁任何人窃取他人密码;操作完毕应退出信息系统,注意个人密码安全。个人对以自己用户名登陆系统的所有数据记录负责。

第三章 处罚规定

十、 对违反第一章的第

四、五条有关规定构成犯罪的,医院将提交公安机关处置。

二十一、 对违反本管理规定发生下列情况,对医院信息系统造成明显或潜在威胁的,医院视情节轻重,予以相应的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全院通报批评:

1.在医院任何终端、任何时间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小说或从事其他与工作无关、学习无关的娱乐性活动的;

2.在医院任何计算机上安装、拷贝各类游戏、音乐、电影、小说和其他娱乐性程序或文件的;

3.浏览反动、迷信、淫秽、色情网站的;

4.利用因特网损害医院信誉、刻意侮蔑、诽谤他人或破坏医院规章制 度和正常医疗、管理秩序的;

5.末经允许和授权,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 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6.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干扰正常工作的; 7.窃取或协助医院重要数据的;

8.采取任何手段破坏服务器、交换机、网络线路、数字监控、背景音 乐、闭路电视等硬件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应用程序,导向信息系统运 行障碍的;

9.窃取他人密码进行不正当活动的;

10.超出个人权限,侵犯院内任何用户电子邮件、请示批复、领导传阅 件等个人和办公秘密的;

11.以任何形式对服务器或其它计算机进行攻击或末授权访问的; 12.其他干扰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或对信息系统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的; 13.末经允许,对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14.擅自拆装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设备的; 15.擅自改装、破坏线路的;

16.擅自更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

17.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设置或计算机辅助设备的; 18.故意破坏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设备的; 19.对信息系统构成威胁的其他行为。

二十二、 各科室(部门)负责人应严格落实本事管理规定。发生上述相关问题不能确定责任者的,追究科室(部门)负责人责任。 附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3.《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四)医院信息保密管理规定

一、总则

1.为加强医院信息系统信息的保密管理,确保信息安全,结合医院实情况,制定本规定。

2.医院信息是指信息系统产生的所有信息,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文档资料。 3.保密管理原则为谁使用谁负责。 4.保密管理技术部门为信息科。

二、制度

1.医院内部业务网中的工作电脑,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相联接,必须实行隔离。

2.信息科要有较强的保密观念,尽可能在技术上严格控制浏览权限,记录信息操作日志,有效管理用户的操作权限。

3.除病人正常就诊流程外,当病人或单位需索取收费信息时应财务科审批,索取医疗信息时需经医务科审批。

4.员工需授权才进行数据统计工作,严禁私自以提供医院统计信息来谋取钱、物的行为。

5.全院的价值的工作文档的资料应通过医院的内网平台进行发布,严禁以文件“共享方式”在网络上传递。

6.对外发布信息需发院长或职能部门的审批。

7.每位员工应保护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一面泄露个人信息,严禁盗用他人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窥探他人信息或不正当的操作。

三、管理

1.信息科应加强平时信息保密工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2.全院员工应加强信息保密意识,防止信息的泄密。

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当前大数据与传统产业不断碰撞出“火花”,其逐渐被全社会广泛认同。如何运用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建设工程材料的数据价值,这对行业管理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文章对构建工程材料动态监测和模型分析预测的“材料大数据”态势多服务模型进行了研究,该模型对提升行业监管效能、提高数据化管理决策水平和帮助工程参建市场主体各方降本增效,有较高的借鉴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模型;材料管理;动态监测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terial Management Based on Big Data Analysis Model

YIN Jiaming1,2, FEI Qing2

(1.Swiss Research Center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2.Guizhou Huizhu Big Data Co., Ltd., Guiyang  550001, China)

0  前  言

工程建设质量关系到人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是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城市战略的主阵地,直接影响到城乡建设环境质量。其中,建设工程材料的价格、来源、使用和检测取样的真实性、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成本、质量控制及验收,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土木建筑工程材料按基本成分主要分为有机材料(如木材、塑料等)、无机材料(如金属材料、水泥等)和复合材料(如玻璃钢、钢纤维混凝土等),本文研究建设工程材料主要是指国家相关检测要求必须检测的在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材料,包括预拌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经搅拌站(厂、公司)集中计量拌制后,通过专用运输车辆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水泥、钢筋、添加剂、木材、沙子、石子。按照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作为转变监管思路和手段的方向。建立监管与服务一体化,动态记录工程项目各方责任主体市场和现场行为做到可记录、可追溯(住建部2010年8月修订《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有效实现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管的协同联动和态势预测,全面实现行业“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服务一条龙”的目标,为管控服务全过程信息化向数据化监管模式转型提出新的挑战。在以服务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为主导的大数据应用背景下,如何利用大数据与传统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凸显其战略意义和重要性。

本文通过探究大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在该行业建设工程中材料数据化分析模型和决策辅助的应用研究,搭建“材料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数据采集、融合及分析模型,可动态监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发展的态势。可数据脱敏清洗后可为建设工程参建各方市场主体实现降本增效和管理效能提升。构建形成多赢共享的数据监管服务一体化管理创新模式。

本文以下研究第1部分是研究现状;第2部分是问题提出;第3部分是模型构建;第4部分是实证分析;第5部分是研究结论及对策。

1  研究現状

本文研究基于以下行业背景:

(1)信息化进程滞后。随着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住建系统根据国家、省和市的要求,在房产登记、建筑市场管理、住房保障、房改以及房地产市场管理等,相应建立仅能满足单一行政管理需求的管理系信息系统,基本无能服务企业的模块。在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和运用等方面大数据管理还存较大差距。同时因信息化、大数据方面的管理技术人才储备少,知识更新程度慢等因素,也一定程度影响工作的推进。

(2)部门间数据壁垒需破冰。住建系统业务工作分块较多,各部门间信息数据存在“数据烟囱”,特别提出以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进行大数据管理方面,涉及从房屋征收、建筑设计、施工(含材料进出、抽样、检测和现场管理)、验收以及房地产销售备案登记、房产登记等数据整合,需要打破部门间的条数据壁垒,实现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融合管理,同时建立标准的数据字典知识库,确保所有数据具有可识别性。

(3)缺少有效数据融合分析和模型需求预测。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是独立运行,数据未能实现条块汇聚,形成了原有部门利益格局,也就需用数据模式打破。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了可防、可控、可监督的风险点防控运行保障机制,打破各部门间的利益分配格局整合难度远大于技术层面的实施难度,需树立不破不立理念,以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打破和重塑,进一步保障住建系统职能转型升级。

(4)监管平台无社会服务模块。当前,行业监管已运行的大部分信息化系统基本不具有社会服务功能,造成大量外部可识别分析数据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运用。造成无法多维度采集有效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和预测。形成数据价值。

2  问题的提出

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基础是信息化系统,只有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将住建系统涉及建设工程项目部门的各类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归类,实现内外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海量数据资源的收集和融合,满足数据多样性、海量的要求。再搭建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数据计算、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平台,实现数据的计算和模型分析,真正达到大数据“4V”特性,才可能真正满足建立一套针对行政部門、企业、个人的分析监管平台,实现行业内权力运行可监管、可分析、可追溯。并整合行业知识信息资源,打破数据条块分割、数据壁垒的粗放信息数据管理模式。

对内联通数据“孤岛”,对外实现条块融合,打造透明、高效公共服务窗口。推进网上公开、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一站式”全网络服务,做到全透明、可核查。同时,通过政府数据的深度开放,进一步破解社会公众监督难题,有效提升政府部门公信力、执行力。

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运用大数据手段构建运行机制。本文是依托贵阳住建大数据案例为基础。在大数据“4V”特性方面的海量数据、多样性数据及高计算能力均已由住建部门提供,因此,本文研究重点是对工程项目材料的低密度价值数据部分进行分析模型设计,并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实现大数据在住建行业中建设工程项目材料管理的深度融合运用目的。

3  模型构建

通过现状梳理和问题提出,本文将主要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研和分析模型设计的方式开展研究和实证分析。然后通过大数据方法,实现建设工程材料的可查询、可追溯、可分析、可预测。做到标准透明、结果透明、预测透明、监督透明的目标。具体模型构建方法和步骤如图1所示。

3.1  数据识别和预处理

本文从住建“数据仓库”共享服务平台互通接入,抽取建设工程材料相关固化和实时数据。其中固化数据包括:项目名称、地点、建设工程量、投资规模、参建五方责任主体基本信息等。实时数据包括工程进度、材料检测数据、现场监督结构化数据和音视频记录非结构化数据。由于存在数据不规范和缺失,故按照大数据项目建设规范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即数据识别、字典标注、查漏补缺工作。

3.2  数据融合清洗

经过数据识别和预处理后,导入参与实验企业BIM平台共享模拟数据,包括材料清单、价格、用量、供求、进度等数据。按照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基于“时间序列法模型”标准进行数据融合与清洗,经过数据清洗任务后。按时间(月、季度、年)属性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定义建设工程材料供求计划实际值;建设工程材料价格趋势值。同时运用“因果分析法预测模型”定义建设工程材料指标使用差异值、材料检测合格率值和材料用量差异值。

3.3  模型设计

针对建设工程材料供求计划与实际值,通过时间序列法分析模型,对单个材料样本变量进行分析预测,再导入第n 个样本进行综合分析,可以预测找到最佳拟合直线目标值。如图2所示。

材料使用差异分析。根据材料的计划使用数量与实际使用数量进行对比,通过数据因果分析法的单方程计量模型,对材料使用差异变量与材料使用变化因子间数量关系,分析是否存在差异,并判断存在差异的原因。如图3所示。

材料合格率分析。通过材料检测数据采集,运用统计分析模型分析各类型的建筑材料的合格率与不合格率,进而追踪不合格材料流向,主要分布区域和工程项目,以此作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数据支撑和宏观数据可视化管理。

材料价格变化趋势分析。分析材料采购或生产成本的变化趋势,生产企业或施工企业可根据该价格趋势进行计划生产或计划采购。对未来材料价格量间态势。如图4所示。

材料使用行为分析。将建筑工程进场材料数据与工程验收监督实际使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综合分析,以此判断施工单位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等行为。如图5所示。

4  实证分析

通过模型构建和设计,导入建设工程材料监管服务平台进行验证表明。通过数据的动态抽取后,与材料来源、材料用途、材料管理责任人员、材料监督员、见证员、检测机构、检测人员等多维海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可以在GIS地图上实时显示将材料分析模型5项核心指标进行动态结果展示和预测。与现场数据比对后,实现了建设工程项目工地的材料情况态势可视化展示和材料情况的预测。保证了材料质量的全过程可记录、可追溯,实现了大数据分析模型的材料管理应用研究预期效果。如图6所示。

具体达到了对行业监管行政行为全过程进行跟踪。对现场材料全过程进行监督,使办理程序、执法行为更加科学规范。与现有业务办理服务平台融合,更方便服务对象,办事群众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实时查询材料供求及检测合格情况。同时,对办理中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和冷、硬、横、推等潜在违纪违法行为反向监督,将权力运行关进数据的笼子。

4  结  论

通过本文研究实证结果,达到了利用搭建的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数据服务。积极推进住建系统各部门间的材料相关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即了解到的不仅仅是过去材料价格多少、采购多少、用了多少、是否合格等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预测未来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从而可以更准确、快速地制定出相應对策,进一步提升材料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对整个行业管理优化和大数据深度融合传统产业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战略意义。同时,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建议:

构建材料行业诚信档案。实现建筑材料检测数据、使用数据、进场数据等可以与市安全监督系统、市质量监督系统、执法系统等进行数据对接,将产生违规检测或使用不合格材料的施工单位信息纳入诚信档案。帮助行业形成“好的更好,差的退场”行业自律生态净化新模式。

搭建监督人员风险分析。通过外业人员配备执法终端,采集派单、定位、现场记录外业人员在监管工地现场材料质量的执法过程,对其分析超期率、偏离度、亲密度、工作量、申述纠正,综合研判外业人员综合风险分值。同时,通过对内业工作人员办理材料备案的时限、办件量、服务对象占比、办理结果等关联数据进行融合,抓取工作量、亲密度(对特定企业、机构或个人未按顺序办件,过快办件)、异常件(过快件、超期件、打回件)等指标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研判内业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风险值,从而建立预警处置、动态管理、检查评估为主要指标的保障机制。根据新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设置职权的边界,分类制定防控措施。系统可拓展到建筑行业检测机构人员,进行有效分析,可以判别出是否存在检测过程瞒报、漏报的可能性。

打造行业监管与服务全过程管控机制。以实施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应用、构建行业诚信服务体系为主线,搭建大数据融合分析模型监测与服务平台,依托行业拥有海量数据优势,加快数据挖掘与应用,通过大数据商业,实现行业监管与社会服务全程数字化,透明化、公开化,处处留“痕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同时又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数据监测分析服务、数据决策研判的监管与服务并举模式,全面推进大数据管理成为住建行业提升行政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政府管理创新的新途径。通过应用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加强服务创新力度,加大绩效评估考核范围,让权力在法制轨道上运行。在新思维下,提升行政服务,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从“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同时形成的分析模型预测结果向企业公开,帮助企业更好的经营和降本增效。营造高质量的社会营商环境。

参考文献:

[1] GB/T 14902—2012,预拌混凝土 [S].北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

[2] 李蒙,鲁曼,余宏亮.区块链技术下的建筑材料信息技术架构研究 [J].建筑经济,2019,40(10):103-107.

[3] 李红,王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模式研究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6):924-925

[4] 董绍华,安宇.基于大数据的管道系统数据分析模型及应用 [J].油气储运,2015,34(10):1027-1032.

[5] 胡荣春,刘知贵,胡茂.基于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学科项目管理探索 [J].教育评论,2019(5):55-59.

作者简介:尹家明(1976.12—),男,汉族,贵州大方人,高级工程师,项目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大数据战略及项目管理、数据商业智能挖掘研究;费清(1994.10—),女,汉族,贵州贵阳人,大数据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大数据项目管理、数据算法设计及数据挖掘。

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医疗卫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医疗卫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还可以提升加强档案管理的水平,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升管理水平。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处于上升状态,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步增强,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为人民群众提高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渐渐的深入到医疗卫生机构,但是由于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意识薄弱,设备陈旧加上技术方法的落后,导致管理水平低下,现代化程度不高。想要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增强管理意识,运用先进的设备和引进先进的技术方法,慢慢提高工作效率,改变信息化程度不高的这一现象,真正提高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推动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现代教育行业中,学校培养了大批医疗人才,首先让他们在学校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待理论知识水平达到要求时,便开始安排实习以便学习更多的临床经验,最后表现优秀的还有可能送出国外进修,做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以稳步健康的持续发展,在档案管理中更要求他们进行经验的相互交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更好的管理经验,将所学经验真正恰当合理的运用于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

(三)加速发展档案管理,推动信息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档案的使用越来越多,对档案信息量的要求也大大增加,传统手工记录的档案管理方法,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要求档案管理者将信息化的管理方法结合到实际工作中,更好为人民服务,加快卫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尽快实现与社会接轨的档案管理方法。同时还要多方面的学习和借鉴行业中做得比较好的机构,加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中,才能真正全面实现信息化。医务人员对待档案的处理,要仔细耐心,认真的保管档案,管理者更需要定期对档案进行抽查,以确保档案的完整保存。

(四)为企业管理的决策提供依据。正确决策的执行,不仅可以提高卫生医疗的服务,还可以为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只有通过可靠准确的档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做出合理分析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对病人病例的有效管理,不再局限于纸质文件的保管,渐渐形成电子形式,方便医生迅速准确的结合病例给病人提供正确的医治方法,这样大大提高了医务工作者的办事效率,时间就是生命,对待病人的病情,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

二、加强医疗卫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对如何加强医疗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使用:

(一)加强信息化的认识。医疗机构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多开展对信息化管理的培训,让大家清醒的对信息化管理有个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了解信息化管理给实际工作带来的诸多好处,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才会真正做到落实,引起高度重视。定期组织学习,并检测掌握程度,体现到工作绩效考核,让管理者从根本上知道信息化的重要性,并真正地将信息化管理融入实际工作中。同时打破传统旧观念,引导管理者往信息化方向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多开展信息化讲座,向管理者灌输新理念,深刻了解和接受信息化管理,不是把信息化变为一种跟风。

(二)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在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的管理存在很多不可取之处,无法让使用者及时准确有效的找到所需信息,同时还缺乏完善的制度和体系,导致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一种形式,起不到真正的效果,要求管理者建立健全有效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以此来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医疗工作者对档案的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从而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为档案所需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可以采用信息化应用平台,让更多人群多了解基本医学常识,正好可以时刻监督档案管理部门是否把档案归集真正放第一位,及时更新平台内的医疗信息,保证信息全面而有效,增强大家的基本医学常识,避免在生活中面对医疗事件无从下手,增强医学观念。执行这个制度,有效的让档案管理者大量搜集资料,档案信息化的运用就更为广泛,推动信息化进程。

(三)加强软件开发和信息采集,并实现各部门的资源共享。在信息化档案管理中,离不开高效的软件,加强软件开发,根据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标准要求的档案管理软件,应用到实际管理中,提高工作效率。采用建立局域网的方式,让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便于所需者及时找到有效信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的共享,加强对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医院要多聘用高技术人才,进行软件开发,并教会管理者如何使用,同时还要及时更新旧设备,淘汰陈旧仪器,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四)政府要提高经济支持。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为管理信息化提供经济保障是政府应尽的职责。设备的维修和管理软件的开发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政府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使用范围,保障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下去。政府要在保证资金利用合理方面,给予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经济保障,切实考虑医疗事业的现状,解决医疗行业的资金压力,积极引进投资者,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监管力度。医疗卫生行业的档案都是比较保密的,不容外泄的,医院对病人的病情具有保密义务,切不可外漏坏人之手,因此,我们在管理这些档案时,必须加强监管力度,维护网络安全,保证在共享资源时,资料不被坏人盗走,同时对软件方面的安全防范更不容忽视,要及时更新软件并安装杀毒软件,以防黑客入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点,做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定期检查电子设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卫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要转变老的工作模式还要多方面学习先进技术,也更需要政府的经济支持,只有这样,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才能慢慢建立,并渐渐完善,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同时还要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下去,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只有正确的使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医疗卫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程度,才能给信息使用者一个安全准确的档案信息,在这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更需要档案管理者积极面对,具有足够耐心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为我国卫生事业的档案信息化做贡献。

摘要:伴随着现代信息化水平的建立和发展,生活中信息化的产物越来越多,不仅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还带来了精神生活的享受。在医疗卫生事业中,信息化带来的好处更多,医疗设施的更新换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医疗事业带来了革新的局面。在医疗卫生档案管理中,利用好信息化的方式来管理医院的所有档案,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确保数据准确性,给其他部门带来便利。档案管理部门为很多卫生系统提供一手资料,所以档案管理信息化成为医疗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

关键词:医疗卫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郭红霞.医疗卫生档案信息化建设探析[J].办公自动化,2012,10:26-27.

[2] 魏晓英.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J].兰台世界,2014.S1:52.

[3] 王娇.浅议如何加强医疗卫生档案管理[J].档案天地,2014,12:53+55.

[4] 张玉萍.如何加强医疗卫生档案的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1,05:47-48.

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一、结核病防治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程度。

个别医院领导缺乏对结核病防治档案的管理工作重视性, 忽视了档案的重要性, 在这方面管理薄弱, 导致了以下问题的存在:

1. 对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素质要求普遍偏低。

由于从业人员的匮乏, 一般管理结核病防治档案的人才素质水平不高, 专业性不强, 严重局限了结核病防治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2. 防治档案的利用价值不高, 质量偏低。

医护人员对档案的重视也不够, 意识薄弱, 对记录病例也是相当地草率, 甚至敷衍了事, 诊断依据匮乏, 不专业, 不完整, 不规范, 存在很多矛盾。诸多问题之下, 久而久之衍生了一堆利用价值不大的形式档案。

3. 对档案的管理没有针对性。

目前, 很多医疗卫生组织对结核病防治档案界定不明确, 管理不规范, 没有专业意识, 完全没有形成真正的科学的统一的管理体系, 更不用说有标准的制度。是不符合时代标准的, 档案没有内涵可言, 简直都可以说浪费了资源。

(二) 管理手段。

传统的电子文档保存方式存在很多弊端, 它没有系统的保密设置, 更没有统一的格式, 可以任意复制, 随意性太大, 密保性能相当不靠谱。很容易导致文档原始性降低, 加上法律对这方面保护力度的欠缺, 甚至导致结核病防治档案没有了权威性, 丧失它的公信效力。随着经济发展, 医疗体系也要求不断改革。档案的管理也应和信息技术数字化紧密结合, 最大化保障结核病防治档案的管理合理化。建立卫生系统信息化模式, 避开以往管理手段的弊端。

二、卫生系统结核病防治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 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解决卫生系统档案存在的问题, 先决条件就是建立起一个新的体系。当然, 这个体系应该是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 实现结核病防治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这关系到今后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事业的发展, 人类健康问题的研究。在建立卫生系统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同时, 也要注意到各部门的配合, 要加强对结核病防治档案的重视程度, 增强保护意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以网络电子文档的形式, 对结核病防治档案与其他部门的档案进行分类管理, 这样一来, 各部门的档案资料都会得以保存, 方便快捷, 更加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 使得档案更加有逻辑性, 专业性。

(二) 培养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人才, 对于结核病防治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专业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系统化建设的关键需求之一。在今后的结核病防治档案管理上, 对人才需求很大, 对专业水平要求会更加严苛。要适时增补档案专业毕业生, 力求打造一支高度专业知识化的管理团队, 能够熟知各部门的档案管理条例, 熟悉各部门职能分类并且有相当专业的医学知识。在这方面加强的同时, 要重视对工作环境的建造, 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才能让工作人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还要注意定期制定对人才的培养计划, 培训力度要加强,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与时俱进, 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各部门间要加强交流, 技术、信息要融合创新。

(三) 重新规划档案文库。

在建立档案信息系统化的过程中, 首先要建立起一个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库。要最大保障管理体系的安全性能, 要充分预见它的危险性, 提高对信息数据的保护安全等级, 并且制定出全面切实的解决方案。在人员上首先把关, 要对其身份信息加以验证, 还要设定好访问权限, 尽量减少网络安全隐患, 引导并确保用户的正确访问和使用。对于结核病防治档案应该独立保管, 它的专业性比较强, 要能够统一、协调, 高质高量地发挥其价值。另外, 还要加强结核病防治档案的服务职能, 既要精确地记录有价值的信息, 还要更多地开发它的使用价值, 深入了解医疗科研前线, 充分了解结核病防治的各种措施并准确录入信息。增强结核病防治档案的服务性, 更加便捷有效, 也使档案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化, 增添了结核病防治档案的内涵性。

三、结束语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基础。要最大化地利用好这些资源, 充分开发其价值, 正确利用和管理, 使档案更加正规有效, 逐步信息化、科学化, 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制定出更加有效的防治策略, 拓展出更加有效正规的结核病防治档案的管理策略体系。对于结核病防治档案来说, 档案要想高效管理, 实现数字信息化, 数据库, 网络等高科技的利用成为必选手段, 充分利用现当代的高科技数字化管理手段, 实现高效的结核病防治档案管理是必行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医疗事业也要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卫生系统档案管理体系也应当不断完善。目前结核病的防治档案管理存在管理工作滞后, 管理手段不先进等问题。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应用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如办公自动化等先进技术为结核病防治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提供了很好平台。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结核病,建设管理,完善策略

参考文献

[1] 林强.浅析我省结核病防治档案管理体系[J].医药前沿, 2014 (9) .

[2] 王伟.浅谈结核病防治档案科学管理及发展[J].中国中医药资讯, 2012, 04 (2) .

[3] 闫保华.结核病防治业务档案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 2012 (28) .

上一篇:五年级上古诗配画教案范文下一篇:未使用公务卡情况说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