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初中生物论文范文

2024-03-16

问题情境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物理理论知識有一个详细而清晰的认知,而且还要锻炼学生们使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法;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上做出改进,采用问题情境法,为学生营造更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们在物理课堂上既能紧紧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完成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又能够在提升个人物理知识水平的同时不断思考问题,想一想各种物理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增强综合素养。接下来, 笔者将从多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情景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很自然地进入一个解答问题的状态里面,从而学生利用各种已学知识尝试探究真相。所谓的问题情境法,就是教师要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并在上课的时候,观察学生的临场反应,灵活应变地引导学生思路,为其创设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的学习条件。在问题情境当中,学生并不会觉得自己不知道答案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反而会抱着求知的态度跟教师、同学共同讨论,求解问题,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将个人情绪完全代入到问题情境当中,他们也就会从实际问题需求的角度找寻解答问题的关键线索,个人解题专注力与反应力都大大增强。当他们在问题情境中完成对疑问的解答以后,自己也会产生一种油然的自豪感,喜欢上这种身处于问题情境,认真求解问题的感觉,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物理学习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问题情景法在初中物理教学具体应用

(一)结合生活实际,应用问题情境法

物理学科是一门跟生活实际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我们研究并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使用这些理论知识解释或者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在尝试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法的时候,也可以多多结合生活经验,用初中生平时就能够接触到的事物作为问题情境创设的素材。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对学生们的生活有所了解,取材于他们平时比较喜欢或者常常会利用到的事物,并利用学生身边使用实际事物时候的举动、活动作为问题背景而搭建的问题情境,学生理解、接受起来的速度也更快,很多看似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也自动转变为了具象化事物,有利于学生对情境中提供的条件、线索进行梳理,激活学生求知欲望。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声音的特性”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音色、音调、响度”等声音的特性有一个立体化的认知,就可以利用学生们喜欢听音乐的特点,从学生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乐器入手:在正式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一小段音频,让学生听音频后告诉教师这是哪一种乐器发出的声响?然后播放一段吉他演奏的旋律,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听出来这是一段吉他独奏的音乐,接着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发问:“为什么你能够很迅速就确定这是吉他的声音呢?”有的学生就会回答道:“吉他的声音十分好辨认。”当回答完以后,教师就可以基于学生的回答引入“音色”的概念,告诉学生们:“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接着,教师再带领学生研究“吉他是如何演奏出旋律”这个问题,学生回忆吉他手演奏时候的动作,就能联想到不同的音调是因为按压在不同的位置,并使用不同的力度拨动琴弦而产生的。这样“问题情境+生活经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组合,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物理实验,应用问题情境法

物理学科跟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等最大不同就是,大部分的物理定理、规律都是在反复的实验当中得到的,物理实验可以说是物理学科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没有实验作为验证与支撑,物理学的发展将会大大受挫。所以,教师在为初中生进行物理知识讲解的时候,也要在最开始就让学生们意识到实验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意义,告诉学生们无论是学习前人留下的物理知识成果还是今后自己进行物理相关知识的探究,就要借助实验的方式进行。在应用问题情境法的时候,我们把实验跟问题融合在一起,先提出一个猜想,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方式进行问题研究。

例如,在学习《升华与凝华》的时候,因为“升华”“凝华”的过程并不像“融化”“蒸发”现象看起来明显,所以就会有很多学生对此物态变化过程感到疑惑,无法区分这两种物态变化的特点。所以,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需要使用实验进行验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近距离观察“升华”“凝华”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实验在密封性良好的玻璃瓶当中放置少量的固态碘,并且对玻璃瓶进行微加热操作。通过加热操作,学生们就会发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碘蒸气。这个过程就是“升华”的过程。当学生停止加热后,碘蒸气也并没有出现液化的现象,而是附着在瓶上形成固态的碘,这个过程则为“凝华”过程。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的方式验证了“升华”“凝华”现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增强初中生动手能力。

(三)布置课后思考,应用问题情境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温故知新的过程,教师在完成课堂上的知识教学以后,还应当为学生布置适当任务的课后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灵活应用问题情境法强化个人理解能力与运用知识能力。在课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在课下思考的时候,喜欢借助网络资源,在网上观看网课或者其他资料的方式强化个人知识理解;有的学生则喜欢通过个人交流的方式完成课后思考任务。不同的学习方法并没有哪一种优于哪一种的说法,只要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教师就不需要进行干预,而是给与学生更多鼓励,让他们勇敢、自由进行课后延伸思考。

比如,教师给学生介绍了《杠杆原理》这部分知识以后,为了让学生们在今后更好地运用杠杆原理相关知识解答问题,就可以交代学生们课后自己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下施工时候存在的杠杆原理现象。学生在课后,有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有的会来到施工现场外围进行实地考察,会发现起重机上很好地应用杠杆原理完成了搬运重物的工作。部分同学会依照起重机运作方式,进行动力臂分析。在下图当中,起重机的支点为O,我们从O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完成两个力臂的作图。学生课后思考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能够对课堂上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有全新的认知,当发现自己有没及时消化的内容,又能在下一节课的时候提出来,跟教师深入讨论,提升个人物理知识素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去应用问题情境法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们动手实验探究,并留下一些课后探究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保证初中生紧紧跟随课堂节奏,注重完成学习知识的过程,成功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怀忠.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6):45.

[2]蔡鹏飞.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5):223-223.

[3]涂伟斌.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7):102-103.

问题情境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2篇

1 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

问题情境即指发生问题的客观情境。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 激起积极的情绪, 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 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主动学习主要表现在好的问题情境下主动建构新知识, 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发展创新意识。

2 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2.1 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 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 更应联系日常生活, 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让他们更多的体会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案例1:老师给出:今天 (2009-3-17) 是星期二, 那么本周四是几号?下周二呢?

在这一问一答中, 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 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接着引导学生从中可以归纳出日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这样, 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 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 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 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要探究的东西。

2.2 利用师生、生生游戏, 创设问题情境

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提出了“数学好玩”的理念, 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还数学以美丽”成了老师、学生、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心愿。充分利用数学游戏是实践这一理念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案例2:老师给出游戏1:请同学们圈出手中日历上相邻3个数, 把它们的和告诉我, 我马上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你知道为什么吗?

游戏2:我圈出日历上一竖列相邻4个数, 把它们的和告诉你, 你能马上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吗?

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学, 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游戏教学可以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 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 热情高涨, 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 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2.3 一题多解多变, 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 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有利于启迪思维, 开阔视野, 全方位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而采用一题多变的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积极思维, 触类旁通, 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案例3:老师的一题多解

(1) 日历一竖列上相邻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如果设其中一个数为x, 那么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有几种设法?

对于同一数学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处理往往会导出许多不同的解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思路解题, 既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思路, 形成立体的思维网络;又能通过比较选择最合理、最简捷的思路,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采用一题多解与多变的教学手法, 可开启学生的心扉, 激发学生潜能, 提高学生素质, 既可开阔学生的思路, 又能得到新的启发。

3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3.1 问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

课堂上是否能够鼓舞学生心情, 取决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是学生感兴趣。

案例4:老师给出:日历中爷爷生日那天的上下左右4个日期之和为80, 你能知道爷爷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学生对生日很感兴趣, 都争先恐后的做了起来, 有用方程解的、有用算术的, 效果很好。

3.2 重视学生情感, 及时给予激励

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认知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情感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课堂中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中, 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心情, 用自己亲切的教态、文明的举动和富有感染力的话语,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 经常的批评、打击、挖苦、讽刺, 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有很大的损伤的。学生失去了自尊、自信, 自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和态度, 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所以对具有创造性的回答, 独特的见解给予表扬, 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对正确的回答要给以肯定, 给学生足够的信心, 特别是有进步的学生;对于胆子小的学生则要提供机会, 让他们参与回答, 如果一时答不上来或答错了, 教师要给予引导和希望。这样, 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极高的兴趣进行科学探究。总之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你,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各种驱动力, 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3 讲究科学性, 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是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基础差异性, 采取多种方式提问, 充分调动全班同学进行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问题不同的语言表述, 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 老师首先要语言明确、具体, 要认真推敲问题的提问方式, 认真研究问题呈现的次序, 语言要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创设问题情境要留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 让学生来参与发言、讨论, 然后由小组选派代表阐述集体讨论的意见, 让学生敢说自己想说的话, 虽然学生的回答有时可能是一种直觉, 有时可能是深思熟虑, 老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 还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照顾到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 参与自主探究, 学有所获。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 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努力创设问题情景, 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提高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使新课程改革向前推进一步。

摘要:探究性活动是新课改所提倡的理念, 探究性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前提, 创设问题情景来自于生活, 来自于师生活动。而创设的问题须是学生感兴趣的, 须重视学生情感, 及时给予激励, 须讲究科学性, 面向全体学生。

问题情境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3篇

1 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初中物理教师对情境创设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刻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虽然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出了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也有教师尝试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授课,然而很多时候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与学习内容的关联不大等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师对于情境创设的理解不够深刻,因而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有效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同时也没有积极主动的采用情境创设来进行授课;同时,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师在应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仍然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严重偏离了新课改教学的目标[1]。

1.2 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注重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要求教师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或教育局会定期举办考察课程,对教师采用新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总结。在这种状况下,有些初中物理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理解和情感上的沟通。例如,在学习大气压相关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将一个煮熟的鸡蛋放在瓶口,鸡蛋无法进入瓶子当中,而当燃烧的纸片放入瓶中之后,鸡蛋会被吸入瓶中。运用这一现象来讲解大气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将这样一个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而忽视了学生真实的理解程度,这种方法无法使情境创设真正达到教学目的[2]。

2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过程中的对策

2.1 情境创设要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

物理知识具有深奥难懂的特点,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物理知识转化成现实可见的,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理解,课堂活动中还能够增强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够更加牢固。然而,初中物理教师对情境进行创设,需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情境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其次,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教学内容相关是毋容置疑的,然而,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够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才能够更加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积极的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的过程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个简单的塑料瓶,在不同的高度风别扎三个洞,党在瓶子当中注入水时,让学生进行观察,结果会发现最下面的洞射出来的水流是最远的, 这就证明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这种方法直观又贴近学生的生活,简单易懂,能够是学生轻松掌握物理原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3]。

2.2 采用先进信息技术软件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飞速,多媒体等软件的使用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视频软件的使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视频软件的有效应用,能够使深奥难懂的物理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动画、音效等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效运用视频软件要求教师在课前对视频软件进行精心的设计, 有效将课堂内容融入到视频当中,增强视频的动画效果,增加趣味性,与此同时,能够将物理知识的深刻含义以更加真实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促进课堂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更加轻松活跃的气氛。例如,在讲授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冰雕的制作和形成、雾凇的美丽景色都可以通过幻灯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中呈现出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能够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得到放松,同时有对课程内容感到好奇,注意力自然的集中到本节课程当中,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4]。

3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以求能够对人才进行更有效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学就是在这一时刻开始引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情境的设立,使深奥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简单直观,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市场竞争力空前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以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各个阶段和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也进行了教学模式上的转变,情境教学被引入我国的初中物理课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高了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应用情景教学,对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问题情境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课程特点、教学实际,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上应用的优势,并举例分析和说明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团队竞争法和项目分析法等具体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优点。同时本文就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客观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教学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检验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也是四大检验课程(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卫生检验、食品感官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之一,对食品安全控制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使得这门以技能为主的课程偏向于理论学习,不仅使课程枯燥难懂,也不利于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的开展,因此,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一直在探索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法之一。

1 行动导向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源自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德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行动导向教学”成为德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教学改革的主流。1999年,德国联邦州文化部長联席会议更是通过并发布了以“学习领域”为核心的课程方案,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确定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基础地位[1]。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阔步发展,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其在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学改革的热点,已有不少职业院校主动提倡行动导向教学,并在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组织教学过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联系,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学习,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今后从事的职业岗位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传统课堂相比,行动导向教学主要在师生课堂角色、教学侧重点、教学过程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3]:(1)教师—学生课堂任务的发生改变。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听众,而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项目为引导,学生参与包括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施方案、反馈信息、评价成果等整个实践过程,使学生在掌握每一具体环节的同时,了解项目总体;教师也从课堂的主要演讲者中淡出,而是扮演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的角色。(2)行动导向教学更强调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模式,重视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习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再遵循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参照实际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上也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为原则,以“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模式,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或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在教学评价上也以学生自制评价标准为主,检查自身学习效果。(3)与传统课堂上实行的集体化教学方式不同,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方式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强调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状态,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在相互争论、相互提示、相互帮助和相互合作中发挥各自特点。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学情分析

准确的学情分析是正确把握课程重点,突破学生学习难点的关键。现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这门课程本身,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进行学情分析。

2.1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特点

食品微生物检验对食品品质的控制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介绍各类常见引起食物中毒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及检验方法,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检验出不同的病原微生物[4]。

该课程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要求,理论讲授对象微观,讲授内容繁杂、琐碎,知识量大,各致病菌检测方法相似,缺乏新意,学生难以学习和掌握,给该课程的讲授造成一定难度。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往往造成学生对课程内容死记硬背,结果导致学生不能在实际检验工作中灵活运用各种检验方法,或者导致学生将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和检验方法混淆,不能正确检验出病原微生物,教学效果差。而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也较简单、孤立,且各实验间较雷同,难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寻求一条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与实际联系更紧密的教学方法。

2.2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理解学生的特点是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的基础。目前,我国高职生的生源并不理想,被视为学习的“弱势群体”,其理论基础较薄弱,对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对抽象难理解知识的较易产生畏难情绪,往往采取知难而退的态度。而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认识,知识点也较易被学生所接受。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应用的课程,因此,其教学过程较适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进行。

3 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5~7]:(1)案例分析法:学习者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自身的亲身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学习,为将来的实践行为做准备。(2)模拟教学法:为学生人为创造一个模拟实际工作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可为学生提供重复的机会和实现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3)团队竞争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提问,小组间根据自学知识,围绕问题进行讨论。(4)项目教学法:围绕教师指定项目目标,进行项目分析、方案制定、项目实施、项目评估。

灵活地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运用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以下举例介绍行动导向教学各教学手段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3.1 案例分析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引导,围绕知识点,适当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例如,在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检验程序的教学中,以举案例的方式引入课题较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8~9]:某高职大三学生暑假后到某海边城市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到达目的地时是下午两点多钟,当时大家都已饥肠辘辘,于是十几位同学聚集到一个小饭店,点了各种小海鲜,有海红、蛏子、赤贝、毛蚶、蚬子、海螺、海蜇皮、虾、蟹,外加啤酒、饮料,生的、熟的、冷的、热的暴吃一顿,吃喝得好不惬意,好不过瘾。谁知,两三个小时后陆续有同学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畏寒等症状,表现剧烈而严重,被送往医院紧救,在医院治疗几天后又在住处修养,等到痊愈后,一周的实习期已满,不但白来一次,各方损失也无法弥补,遗憾终生。后经检验这些同学为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和胃肠对海产品中的特异蛋白不适应所至。

通过以上案例即可把水产品的主要污染致病菌的种类、来源、感染途径、致病特性和病症、溯源、控制扩散等枯燥繁琐的内容全部简略而生动地讲解出来了,之后再结合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好学易懂,印象深刻,达到預期教学目的。

3.2 模拟教学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理论课上,对于食品微生物检测范围、检测项目、取样原则和方法、检验程序等重要内容的教学往往是直接按照国标要求,一条一条地抛给学生,学生则机械性的接受并记忆这些知识,教学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难度较大,记忆印象不深刻。而采用模拟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各知识点所讲授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各知识点,并对重要知识点加深印象。

譬如在采样原则和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模拟一个超市,让学生扮演检验员的角色,对超市中的各种食品进行采样。在“超市”中摆放果冻、棒冰、果汁饮料、水果罐头、牛奶、蛋糕、速冻水饺、生猪肉、蔬菜、鸡蛋、螃蟹等食品,同时准备各种采样工具,学生的任务就是扮演检验员的角色,根据不同采样物选取采样工具,并用正确的采样方法对不同食品进行采样。

模拟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对采样原则和方法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死板、公式化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使学生对食品国标中死板的条条框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也可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对知识点的错误理解,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出实时评判。

3.3 团队竞争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以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三种肠道杆菌的鉴别为例:首先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已学知识,课前查找和总结鉴别并区分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三种肠道杆菌的方法,课上进行小组间讨论并得出最佳答案。有的小组会使用显微镜,分别观察细菌形态,但由于这三种菌都为杆状菌,且大肠埃希菌与沙门氏菌都有周鞭毛,因此这种方法难以区别这三种菌;有的小组提出用动物试验,但动物对这三种菌的反应往往较类似,即都引起肠道疾病,因此此方法也行不通;还有的学生提出用血清学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可以将这三种菌区别开来,但操作较复杂,且成本较高;最后有小组提出用生化检验法中的三糖铁琼脂试验,该方法不仅价格低廉,而且鉴别效果明显,只要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就可以判断出是哪种肠道杆菌。

团队竞争法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此外,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学生对各种检验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方法会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更深入的理解食品国标中每种病原微生物检验程序设置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各种检验方法。

3.4 项目教学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病原微生物检验程序的学习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但各种微生物检验程序间相似性较强,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各检验程序的理解较困难,因此,容易将各种检验程序混淆,教学效果差。运用项目教学法,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使学生通过目标任务的完成来学习和掌握知识。目标任务的完成过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把握整个检验过程,并理解每一检验环节的基本要求[10]。

具体任务安排如下:首先让学生对学生食堂的饭菜、学校门口的快餐、学校附近的海鲜大排档等学生经常光顾的熟食销售点进行采样;然后让学生检测这些食品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规定检测项目进行检测;最后将检测结果写成报告形式进行提交。

由于检测样品是学生平时经常食用的食品,学生对这些食品进行检验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饮食卫生情况,还能增加学生完成指定任务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该任务不仅复习了食品的采样方法,还使学生通过对各种微生物的检验操作,比较各种微生物及其检验方法的异同,对各种微生物检验有了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同时,学生在具体目标明确的项目驱动下,以“做中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使学生对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要求和原理也有了更深入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的控制整个教学进程。

4 问题与总结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提供了与实际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更为接近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多具体、生动的学习材料,并为学生提供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微生物检验的知识和技能,主动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检验知识的本质,促进理论知识与技能、体验的连接,同时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理解信息、加工信息、建构知识网,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为深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也更加灵活。此外,行动导向教学法还使得原本公式化的检验程序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然而,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际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仍遇到了一些问题[2,11]。

从学生而言,高职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市场经济,培养出具有实践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实现这类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的理想教学方法。但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而由于我国目前高职生源质量不高,高职生普遍存在学习信心缺乏、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差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高职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摆脱他们对传统课堂和教师的依赖并不容易,这还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继续探索适合高职生的方式和方法。

从教师而言,很多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尽管在学生时代较为优秀,但毕竟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工作经验,不仅对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掌握不够,而且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也缺乏了解。因此这类年轻教师虽然在传统课堂上还能掩饰自身的不足,但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高效的组织管理整个教学过程、规范演示各项操作,还要回答和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创新,而自身素质不过硬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从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

从学校而言,行动导向教学需要大量实践设备以及实践场所,但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设备和场所尚不能满足全面开展行动导向教學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此外,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较多,“双师”教师资源相对不足,使得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这需要学校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双师”教师来满足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将是高职教育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无疑是一次重大挑战。今后我们将结合其他教学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效结合,以寻觅出更有效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浅析 [J].教育与职业,2010(21):146-147.

[2] 陈田兵,杨柳.高职教育的新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初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7-11.

[3] 俞国,施玉梅.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3):47-49.

[4] 魏明奎,段鸿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 秦丹.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 2011(9):191.

[6] 欧卫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临床《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2(1):57-58.

[7] 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1):51-55.

[8] 解玉红,冯炘.案例教学法在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J]. 考试周刊,2010(48):190-191.

[9] 赵广英,励建荣,邓少平,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体会[J].食品科学,2004(12): 202-205.

[10] 徐海娟,张天波,王汉道,等.任务驱动模式在“环境微生物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432-436.

[11] 胡亚学.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职教论坛,2007:18-19.

问题情境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创设问题情境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问题情境;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对高中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水平。但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真正意义的理解,且缺乏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经验,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积极性不足,成绩难以取得显著提升。基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这一系列问题,并更新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

1.高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教学存在的弊端

1.1所创设问题情境不足

由于大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经验,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过于简单或深度与学生认知能力不符,使得学生逐步丧失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此外,部分教师未将问题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学生难以从中获取更多新知识,进而导致成绩下滑。

1.2创设的问题情境和课堂教学重点不符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辅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与掌握重难点内容。然而,由于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真正含义,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却忽略了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真正目的,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创设问题情境“纸上谈兵”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将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与问题情境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解决,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大多数教师轻视了对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缺乏实际案例,导致这一教学模式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由于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同时无法从应试教育思想中脱离,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被动式学习”,长期下来,极易导致学生失去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然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展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此外,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通过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况等要素,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解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问题情境创设问题的对策

3.1突出重点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譬如,在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其创设问题情境,正确指导学生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出班级成绩中表每学科的最高分与最低分,教师再按照学生计算出的成绩分析学生的操作过程,并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讲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与掌握,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该内容的实践认识。

3.2整合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时,可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将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进而将知识内容更形象、立体地呈现于学生眼前。如在学习“Flash 动画”这节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小狗啃骨头”的动画为学生演示,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画进行设计,这样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还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联系实际生活

在创设問题情境的过程中,将实际生活与问题情境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加入实际生活元素,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例如,在学习“个人数字化信息管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申请与使用blog,使学生有效掌握通过网络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意识。

4.结语

综合上述,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实际创设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课堂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将问题情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林茜茜.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J].好家长,2018(5):190

[2]李海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策略分析[J].新课程(下),2017(4):105

问题情境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求学之路的真正开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任务重大,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个阶段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数学这个学科有一个透彻的了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有趣性,从而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因此,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的适用,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要学会应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就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提出问题 策略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所谓的生活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利用生活中有趣的、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教学,让初次受到课堂制约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感受到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有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而不是在教师强迫的情况下去学习。学生上学的目的是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教师的任务则是想办法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情境法是现阶段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最适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正好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需求,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1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时刻动脑思考。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如果教师不去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他们可能就真的不会去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因为,小学阶段的大部分学生都非常的贪玩。所以,现阶段的学生,缺乏的是学习兴趣。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单纯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目的性太强,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使小学数学课堂失去了小学课堂应该有的活力,变得死气沉沉,学生丝毫没有兴趣去认真听课,更不要说主动的去思考或者是问问题了。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教师用这样的方式将小学生禁锢在课堂上,只会让他们变成学习的机器,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不会自己去解决问题,小学数学课堂现阶段这样的教育不仅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2 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的具体策略

2.1 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的同时,也要把握好提问的时间。一节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应该是既有老师讲课的时间,又有课堂提问的环节,两者缺一不可。而课堂提问问题的时间要由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确定。开始上课时,要提出问题,来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状态并且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课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因为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问适量的问题,重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握好提问的时间,才能让一节课变得真正的有效。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讲课之前这样说:“同学们,今天我们需要来一起帮助农民伯伯解决一些问题,农民伯伯把家里的鸡和兔子关在了同一个笼子里,但是农民伯伯现在忘记了自己有几只鸡和几只兔子,你们可以帮他算出来吗?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农民伯伯算出来吗?”然后教师找学生回答,让学生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再接着讲解题方法,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和学生互动一下。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除了我刚讲的方法,还有其它方法吗?”引导学生去思考,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一下。这样,一节有学生和教师共同主导的课堂就完美结束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学到新的解题方法,还能让自己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一举两得。

这样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及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然后发现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给学生学习自己解决数学问题做铺垫。

2.2 明确学习目标,建立合适情境

明确数学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准备一节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农村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比较活泼,但是学生的听课效果并不是很好[3]。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明确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在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将小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课本《观察物体》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开始讲课之前,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拿出来提前准备好的几个粉笔盒,然后堆成一个固定的形状,让学生上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的形状,让学生从实际的情境中观察物体,发现物体各个面的不同形状,为学生接下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这样建立了合适的教学情境,将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化,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也是有很多的学问的。对于小学一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师要想办法让想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岁阳.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创设[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154-155.

[2] 张桂瑜.浅析灵活运用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24.

[3] 刘长立,刘锦.浅析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37.

[4] 方梅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基础教育论坛,2020(28):25-26.

南海外国语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 528200)

上一篇:地区沟域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海河流域社会经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