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施工总结范文

2023-09-16

文化广场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

广场舞在公共场所由群众自发组织,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大妈居多。广场舞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是专属于人民群众的舞蹈,因为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群体的不同所以广场舞的舞蹈形式也不同。

因着美久广场舞兔子舞的易学性和娱乐行,美久广场舞兔子舞已经跳到大江南北,成为广场舞爱好者最喜欢跳的舞蹈热门之一。

有很多喜欢美久广场舞兔子舞的爱好者,但是不知道美久广场舞兔子舞的舞蹈视频去哪里找,来来来,让万能的小编给你推荐一个广场舞神器,就爱广场舞APP。

就爱广场舞APP,上面有广场舞视频大全、广场舞歌曲大全、美久广场舞视频大全,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学习最广场舞视频,也可以将您自己的视频、照片,与全国舞友交流互动,同时在学习、分享的过程中,赢取金币,兑换各种您喜欢的商品。

截止2016年,就爱广场舞已经累积线上会员300W+,服务1亿广场舞用户,每日活跃数十万人次,已然成为广大广场舞爱好者发展兴趣爱好、进行互动交友的首选平台。

目前,就爱广场舞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广场舞社群。在未来的3年内,我们将致力于服务更多中老年人群体,让全国上亿广场舞爱好者享受到专业舞蹈资源服务,获得高质量活动赛事的参与机会,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广场施工总结范文第2篇

致 辞

皋兰县地方税务局高希麟

(2012年4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父老乡亲们:

和风送暖,绿意欣然。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皋兰县忠和镇六合村文化广场开工奠基仪式。文化广场的开工建设是我局“双联”活动中文化惠民的一件实事,更是六合村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好事。在此,我谨代表皋兰地税局全体职工对文化广场的开工奠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奠基仪式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忱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皋兰县忠和镇六合村的全体农户致以亲切的慰问!

按照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部署,我局党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精心筹划,及早部署,使我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迅速启动,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通过实地考察、多方论证听取群众意见,紧密结合村上的发展规划,以村民关心的农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为帮扶工作的首要重点来抓,经过县局和村委的共同努力,制定预算方案,我局挤出部分办公经费,组织职工进行捐款,向社会各界募集爱心捐助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

和建筑材料,在短时间内将六合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就绪。

建成后的文化广场集村民休闲、文体活动、农家书屋、农业技术学习培训、农产品集散销售等多功能为一体,为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方便农产品销售起到重大作用,切实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着实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解决好、落实好。文化广场的建成必将为六合村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也是将“双联”工作落到了实处,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在此,希望村支委、村委会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能运作”的原则,把六合村广场项目建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形象工程;施工单位要严格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文化广场的建设。

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皋兰地税人和六合村村民共同的努力下,六合村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一定能够带动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六合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最后,衷心祝愿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早日竣工投入使用! 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文化广场施工总结范文第3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现代社会中占据日益重要地位,提起新农村建设,我们更多谈到的是经济问题,其实,新农村建设问题是多方面的。文化建设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是建设的前提。农村不仅是一个自然村落,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所,也是他们生活与生命延续的地方,他们不仅在此创造物质,更要创造、寻找与获得意义和价值,因此,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文明教育,而当前的农村文明教育已逐渐成为城市的附庸,突出了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人文内涵的教育长期缺席,导致农村社会道德感降低、价值观和人生观扭曲、赌博成风、村民之间的冲突加剧等一系列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定位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时,很有必要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文明中汲取养分来重新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

要重新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先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谈起。从目前来看,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培育目标、课程内容还是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远远脱离了农村的实际生活环境,而成为了复制欧美和日本教育的舶来品。正如陶行知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大声疾呼“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中国传统的乡村教育脱离了乡村的实际生活,只教读书写字,造就了不事生产的书呆子;它提倡的离农教育导致大量优秀人才离开乡土,更加剧了乡村的落后。所以他 1

主张必须对乡村教育进行改造,另寻生路。这条路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以乡村实际生活为中心,培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乡村教师,造就大量乡村建设的人才来改造乡村、农民、为乡村的发展服务。这一点其实与我国目前对基层的教育政策是不谋而合的,大量农技人才的培育,职业农民的塑造、支农支教、大学生村官、号召大学生到村社任职以及以一些社会力量号召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活动都在试图将教育引向传统乡村社会的回归,但是农村教育的目标不能定位于为农村造就本土人才的方向上,而应该是“确定为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素质、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因为工农一体的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改变,要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必须从多处着手,而不仅仅是倡导走乡村教育的路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血液中输入更多的传统教育文明精华或许会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史,中国的传统教育文明更是硕果累累。在原始社会时期,初民的教育是与生活密切相连,劳动既是学习,父母即是老师,猎场与牧地即是学校,记载事情采用结绳的方法。奴隶社会时期也就是尧舜禹时代,舜时,设庠为教,分下庠、上庠,七岁入下庠,庶老为师,十五岁入上庠,国老为师。夏朝,国家设立以“序”为形式的官方学校,教育的对象主要面及贵族子弟,学习内容以文武、礼仪、乐舞等为主,在天文、历法方面也多有涉及。而老师

2

则由巫师、乐师或者政府官员充当。西周时期,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庠、序、校、塾等。西周前期,因战事频仍,学校教育以武事为主,而西周后期政权稳定,开始倾重文化教育。当时大学学习以礼、乐、射、书为主,而小学则多学六艺基础知识。而此时的教育依然以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东周时期,诸侯开始在设立自己的官学,称为“庠宫”。此时的教育开始由官方向民间延伸和发展,脱离了官学形式的束缚,开始变的多样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初设博士之官,掌管全国教育,采纳李斯意见之后,实行严酷的专制统治,取消,并禁止办私学。两汉时期,国家教育管理机构也逐步完善,中央设太常兼管教育,地方学府兴起,由行政长官兼管。太学或其他中央学校以及地方学校主要教授学生儒家经典,兼插六艺,在辞、赋、画、书等方面也无所不包。私学方面虽然没有得到更多发展,但在教育模式上以和官学接近。幼年以认字教育为主,少年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青年以研究和应用为主,基本和官办学校教授内容相同。魏晋南北朝教育内容除官学外,已不在以儒家经典为主,不再学宗一师,且不主张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讲究清净无为。私学兴盛起来,教育模式也向家族式、私塾式两个方向发展,而家族式教育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流模式,进而士族家庭人数繁多,逐渐形成了世族势力。世族家庭教育不在以儒学为主,

3

更兼玄学及博弈书算方面,并将儒释道相互掺杂,教授知识面也逐渐变广。此时民间多学经学,而贵族家庭则更倾向诗、书、朝仪等方面,有些家族则世代只通一门,或历史,或礼仪,或琴棋书画。隋唐时期,国家教育以儒学为主,佛道为辅,兼通六艺的发展方针。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立了国子监,隋炀帝始置进士科,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为国家教育和选拔人才提供了新的方式。唐朝继承了隋朝的教育制度,在国子监之外又设立弘文馆、崇文馆两所贵族式学校。地方设立州学、县学。两宋时期,由于国家重视文人,经济发达,使得国人受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受教育的目的,怎么教育人,各时期没有统一观点。王安石主张学以致用,为国家政治服务。范仲淹主张学以研究,为国家体制的改革服务。陈亮等人主张受教育是为了谋取功名,建功立业。这时期的学派代表都主张“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的知识都可以拿来学习。南宋时期的程朱理学主张受教育要“明天理,灭人欲”,主张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品德,强调教育的连续性,提出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教学的基本用书。元朝教育仿照宋制,在中央设立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三类学校。地方上各级行政区域除设立普通官学外,还设立了培养专门人才的医学,蒙古学,阴阳学。在农村还设立社学,社学是一种启蒙式的小学校。学习和考试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主,讲解以朱熹《四书集

4

注》为准,以注解《四书》为考试内容。明朝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太学、宗学、武学、医学、阴阳学等学校,地方上,在内地省份设立府学、州学和县学,边疆省份设立卫学,统一名称为“儒学”,按照地方行政等级不同称为都司儒学、行都司儒学、宣慰司儒学、按抚司儒学、诸土司儒学等。明朝科举考试提倡程朱理学,以“四书”、“五经”为主。而“四书”、“五经”又以《四书大全》、《五经大全》作为科举取士的唯一教材。并作为全国教育系统的统一教材。在考试模式上,也规定必须使用八股文写作,字数也受限制,内容不能自由发挥,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想的多样性。明朝中叶,王守仁对流行已久的程朱理学提出批评,认为程朱理学讲求的品德修养和现实严重脱钩,应该将教育目的放在“致良知”,即忠孝仁义信等对自身的实际的道德修养,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到“省查存养”,有事无事都要时刻对自身和外界进行是非错误的辨别。王守仁还主张对于萌芽教育,要顺应孩子的“乐嘻游而惮拘检”之情。到了明朝末期,随着社会矛盾激化,边界战争和内部人民暴动频起,以及在经济发达地区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主张人性不分善恶,是与生俱来。他们批评程朱理学主张的中庸之道,反对无关外界的“修身养性”,提出教育要“经世致用”,学习各方面知识,反对八股文钳制人的思想,讲求学习和实践结合,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趋利避害,强调“履事、习事、实历、习行、习作、

5

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清代教育体系沿用明制,恢复科举考试,并修复国子监,改称国学,设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典簿等官,并设府道州县学,乡村设置社学、义学,边疆设置卫学。在教材上以“四书”为主,考试内容也是在四书中寻章摘句。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如火如荼,传统教育因在科技方面的缺失而越来越受到留洋学生的轻视。张謇提出“教育救国”,希望通过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挽救中国的衰亡。但他不主张完全嫁接外国教育模式,提出严格教育论,“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有害群者去之,无姑息焉”。容闳提出中国教育应借鉴西方模式,取消科举考试,让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国家经历洋务运动、庚子国变之后,传统教育受到各界的批评日间增多,以至于光绪三十二年,朝廷废止了传统的科举考试,改设新学,先按传统考试发放录用人才,在设立小中大学堂之后,又根据成绩优劣授予功名式文凭。

从中国传统教育的种种思想和现象来看,其基本精神和基本观念可以归结为:(1)综合观,即大教育观。中国传统教育认为教育这一系统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许多教育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把教育看成是国家大事,并且把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认为教育可以培育国家需要的人才,可以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具有教化百姓的重要作用。君王想要教化百姓,并

6

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视设学施教。(2)辩证观,即对立统一观。中国传统教育强调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但同时也不忽视知识教育的作用,德育和智育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同时,它还强调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也是一对矛盾,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日进。(3)内在观,即强调启发人的内在道德自觉性,心性的内在道德功能观。中国传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启发人的内心自觉,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入世精神,强调的是对自身的肯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教育在心理倾向方面,尊老敬贤,尊师重道,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有许多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继续发扬。例如:第一,我国传统文化中完备的道德教育理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使人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任心和价值观,始终是应弘扬的民族精神的核心,仍是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第二,儒家认为如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必须当官,“学而优则仕”是唯一的途径。这就形成了国民重视读书的传统。第三,我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仁者,爱人”,以“和为贵”,我们可将其视为“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行为的雏形。第四,传统教育以讲授为主,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完整

7

的知识系统,通过反复训练,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我国基础教育成绩裴然。第五,传统文化讲求“克己”、“慎独”,在其影响下,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养成学生自我约束,爱护集体的习惯,服从的习惯,这使我们的学生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第六,学生经历“十年寒窗”之苦,磨炼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奋斗的毅力。第七,传统文化影响下“温故知新”、“言传身教”“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十分宝贵的教学思想,在今天的教育中都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从奴隶社会传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到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学习,从有教无类到学而优则仕,从三纲五常到乡约族规,这一系列的中国传统教育文明都构成了一个“以德主教”与“教人成人”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完美的人格:通过学习提高美好的品德意识;通过思考提高美好的品德心理;通过实践提高人们的美好品德行为,将道德的人文观,能力的知、情、意、行、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文化价值体系,从而推动整个中华民族形成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向心力。它在长期的生存中已经生成出相当强大的自满自足的具有抵御、同化、包容与自我修复功能的文化系统,相对于各个时期的国家制度,它们看似弱小,但实际上确相当顽强,从而使中国的农村生活始终呈现出二元并峙、交融与妥协的局

8

面。在整个中华民族遭遇列强入侵和天灾人祸时它往往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它的功利性不强,对一个人的能力、情操却能产生好的影响。它是一种人生修养,如养花一样,要不断地浇水、施肥,慢慢地浸润。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重建民族核心价值观,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命脉,提高全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关系重大。因此我们现在的教育要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并不是教会人们认识多少字、掌握多少技能,更主要的是造就人们追求高尚生活品质的能力和心态。这一点在传统文明教育中就可以找到很多可以汲取的养分,来推动我们去构建一个完善且具有内生动力的新农村文化。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是顺应历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要求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本来严重不足,特别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更为贫乏,需要填补这方面的短缺;很多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体或走向消亡,适应新时期文化还没发展起来,农村更急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文明,就要将其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要以传统精神文化引导农村文化。在农村让爱国主义成为核心教育内容,从“位卑 9

未敢忘国优”、“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爱国思想都要与现在农民利益导向结合起来,在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地区通过旅游文化产业倡导与该地人文历史相一致的文化产业,让农民在收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的思想层次。在农村形成以集体主义为要点,讲合力,重团结。市场经济更要倡导这种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形成磁力场和凝聚力,使广大农民群众团结一致,携手并进,共同致富。同时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广大农民形成以自尊自爱自强的文化精神,发奋图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进而真正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次以传统道德引导社会风气。中国社会伦理上突出“和”“美”的观念。“和”是社会存在的最好境界。“以和为贵”“和和美美”“和谐发展”在新时期更有意义,“和美”更具丰富内涵,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和”,社会稳定的“和”,还有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的公平公正之“和”,资源社会分配之“和”,人与自然共同生存和谐发展之“和”。美更要享受历史文化之美、生活之美,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崭新之美。遵守社会公德和恪守职业道德。先使广大农民群众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中遵守社会公德,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使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相承接。恪守职业道德就是本分做人,不投机取巧,靠智慧致富。信守家庭

10

美德。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社会就会稳定。所以必须对传统孝道、感恩、仁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的宣传教育,严以律己、不偷不赌、不搞邪门歪道、不酗酒闹事等等。三是以传统艺术精神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寓教于乐,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文化娱乐中接受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从而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新农村文化建设发扬传统艺术的精神是必不可少。

文化广场施工总结范文第4篇

蓼泉村群众体育健身广场位于集镇东端,在规划建设的住宅小区内,地理条件优越。广场总面积2100平方米(42m*50m),安排如下设施场地规划:⑴篮球场地:占地面积420平方米。⑵乒乓球活动场地:占地面积100平方米。⑶室外健身场地:占地面积620平方米,装20套健身器材。⑷羽毛球场地:占地面积320平方米。(5)演艺台:占地面积80平方米。(6)花带:占地面积460平方米。(7)文化长廊:占地面积100平方米

该群众健身文化广场具有以下特点:⑴集村住宅小区,人口密集,方便群众开展活动。⑵ 2千米的半径覆盖人口达2000人,可以满足最大范围的群众健身需求。⑶交通四通八达,群众来往方便。⑷群众习惯、也都乐意在此聚集活动,有很好的群众基础。⑸水、电、路等施工基础条件好,而且不必新征耕地。

文化广场施工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 城市广场是城市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章以荆门市民的广场体育文化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荆门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依此提出促进荆门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荆门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 发展现状 问题

Situation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ity Square Sports Cultural Activities

——Take Jingmen City as an example

XU Hongmei

(Department of Sports,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gmen, Hubei 448000)

Key words Jingmen City Square sports cultural activiti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problem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荆门市部分健身广场和公园内的体育文化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下载和阅读了中国知网上有关“广场文化活动”、“广场体育文化活动”、“体育文化”、“社区体育”等方面的论文多篇,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荆门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广泛的建议和意见;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荆门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现状

2.1.1 参与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荆门市广场体育参与群体中男性占30.28%,女性占69.72%,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参与广场体育文化活动者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16岁以下的锻炼者占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参与者的3.1%,16~30岁占5.12%,31~45岁占20.10%,46~60岁占30.10%,60岁以上者占41.58%。这是因为青年时期事业刚刚起步,工作繁忙且压力较大,没有太多闲暇时间和精力。到了中年时期,工作、家庭步入正轨,闲暇时间相对较多,居民在工作之余利用体育活动来进行自我身心调节。进入老年时期,大部分人都已离开工作岗位,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另外,由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使得老年群体对参与体育活动有较高的积极性。

2.1.2 荆门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参与者主要选择的运动项目调查

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中城市居民活动项目依次为:长走或跑步、羽毛球、乒乓球、足篮排球。但是由于时间和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广场的场地因素、广场体育活动参与者的认知因素等的区别等选择的运动项目有些差别。从总的来看,荆门市广场体育的参与者主要选择的运动项目是健身走、舞蹈、器械健身,他们选择这些运动项目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对运动场地的要求不高,在广场里很容易找到,而且这些项目对体能的要求不高,很适合他们对活动强度的要求。但由于参与者的性别差异性,偏重选择的运动项目也有不同,男性选择的运动项目主要是健身走,占到总人数的77.14%,其次是器械健身,占32.86%,舞蹈占25.71%。而女性则偏好柔美的舞蹈,以优美舞姿来达到健身的目的,舞蹈参与者占调查总人数的71.88%,其次是健身走,占36.07%,器械健身占10.66%。由此也可以看出,舞蹈是荆门市广场体育的主要活动项目之一。

2.2 影响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因素分析

2.2.1 城市广场自然环境

广场景观环境是体育活动必要的视觉条件,景观环境的美观与否影响人们锻炼的心情。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不断提升,城市广场景观环境也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尤其是城市体育广场,良好的运动环境是吸引参加者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外部诱因。调查显示有89.12%的人认为广场环境好会吸引更多人来此健身,由此可以说明,优美的城市广场自然环境有利于推动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发展。

2.2.2 城市广场是否配备完善的设施

体育场地及其专业配套设施是体育活动必要的物质条件。场地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文化活动的效果。目前,荆门市城市广场的数量和设施的配备基本可以满足广大体育锻炼者的需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荆门城区的体育活动爱好者多集中在天鹅广场、运动生态公园、廉政广场和月亮湖广场。其中天鹅广场共有健身器材30件,有两位集体舞教练,一位拉丁舞教练。月亮湖广场共有健身器材35件,分别是二联漫步机3件,双位牵引器2件,伸腰伸背器2件,划船器2件,立式腰背按摩器2件,天梯2件,三位扭腰器2件,椭圆机2件,三位坐蹬训练器2件,健骑器2件,二位太极揉推器2件,肩关节康复器2件,秋千2件,肋木1件,吊桩1件,高低单杠1件,三位坐势扭腰器1件,双杠1件,平衡滚筒1件,腰肌板1件,梅花桩1件;指导员方面有一位集体舞教练,两位交际舞教练。运动生态公园有一个标准的运动场,多片篮球场和网球场,还有一个标准的游泳馆。月亮湖广场没有健身器材,但有多名舞蹈教练。这4个具有代表性的广场基本上配备了广场运动所需的基本器械与场地,基本满足了广场体育活动者的需求,促进了荆门市广场体育活动的发展。

2.2.3 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氛围

快乐的体育活动使人产生坚韧的毅力,表现出体育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对参与体育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是促进体育活动实施的内因。而良好的体育文化活动氛围是促进广场体育活动持续进行的外因,基本满足需要的广场体育设施、稳定的体育锻炼群体、专业的体育教练或指导者、周期性的体育活动、相关单位的支持力度等等,构成了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氛围,成为推动城市广场活动发展的有力因素。调查发现,最初运动生态公园的管理者为了吸引广大的体育爱好者到此锻炼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每周或每月举行一到两个体育赛事,免费开放篮球场、网球场给附近的市民锻炼,定期请专业的教练给普通市民培训。如今来这锻炼的人不计其数,锻炼的项目越来越丰富,此处已成为广大市民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3 结论与建议

3.1 政府要加大投资

目前荆门城区的广场及其配套设施基本能满足广大市民的锻炼需求,但也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健身器材的种类不多,数量有限;有的广场有,有的广场没有;器械的管理与维修不到位,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市民的锻炼效果。政府应加大投资,建设更多的广场,购置更多的体育器材,满足日趋庞大的市民的锻炼需求。

3.2 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和组织,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荆门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广大的年轻人认为广场的体育项目和体育器材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因此政府部门在设计广场时就要考虑其功能的多元化,在活动的组织时也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

3.3 配备更多的社会指导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的宣传者,是科学健身的指导者,是群众活动的组织者,是场地设施的维护者,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荆门城区广场缺乏健身指导员的问题十分突出。政府部门要在各广场分配健身指导员,引导广大市民科学规范地锻炼身体。

参考文献

[1] 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文化广场施工总结范文第6篇

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

经济是城市的实力,文化是城市的魅力,文化广场是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体现城市的活力。近年来,惠州市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群众的需求,相继建设了一批文化广场,开展了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为城镇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为城镇增添了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线,为“惠民之州”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文化广场的定义

“广场” ,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它最初出现于古希腊,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广场大体有政治广场、文化广场、商业广场等之分。但三者之间并没有太严格的界限,比如许多的政治广场、商业广场都不乏有文化的元素。

文化广场,顾名思义,就是文化了的广场,是特指展现人类精神财富的广场。具体而言,就是在广场兴起过程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渗入大量文化因素(如历史传承、传奇故事、民俗民谣、民族宗教、文学艺术、文体活动等)的新型广场。它涵盖了“动、静”两方面的文化内容:“静”是指在广场上展示地域文化,如以建筑艺术、雕塑、花木点缀等形成广场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动”是指在广场上进行群体性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又可统称为广场文化。因此,无论该广场是否命名为文化广场,无论是位于城市还是乡村,

1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凡具有以上两项内容特征之一的均可归入文化广场统计。由此而言,如远古的祭坛、北方的庙会、老北京的天桥、鲁迅笔下的社戏,都是文化广场的雏形。即便是在乡村经常开展文体活动的晒谷场,也可以算是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开放性;因此它被称作是“没有围墙的大舞台”。二是社会性;它常被比作“城市的公共会客厅”。三是娱乐性;它被喻为社区居民的“星光大道”。四是公益性;它就好比是一个“文化大超市”,让广大群众各取所需。五是时代性;它具有鲜明的地域、年代特征,是一张“城市的文化名片”。

二、文化广场的功能

在惠州市,文化广场建设方兴未艾,一批大型文化广场建立起来并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景观,更多的镇、村、社区及企业文化广场星罗棋布般遍布城乡大地,它们共同满足着广大群众文化、娱乐、休闲、交流等多层次的需求。下面结合惠州市文化广场的特点来归纳其一般应具有的功能:

(一)集聚功能。文化广场如磁石般深深吸引着广大市民,市民茶余饭后来此散步、健身、休闲,自发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以下埔滨江公园为例,市民在这里早晨可以锻炼身体,晚上可以闲逛聊天,夏季在这里纳凉消暑,秋季可以放风筝;老人爱在这里散步,小孩爱在这里嬉戏,一家人爱在这里其乐融融地游玩。每当华灯初上,市民便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中老年妇女分为几组在跳广场舞,时尚男女则钟情拉丁舞,时时还可见穿梭疾行的少儿轮滑手、充满青春活

2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力的跳街舞的年轻人、伴着柔和的古乐悠闲地在练太极拳的老年人。音乐声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这里俨然成了欢乐的海洋,百姓的舞台。

(二)交流功能。首先,文化广场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如通过文化广场建设,惠州市民有幸领略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激情广场》的精彩演出;通过文化广场推介,惠州本地的特色文化—龙门蓝田舞火狗、惠东平海渔歌也登上了省运会开幕式等大雅之堂。其次,文化广场促进了信息交流。如下埔滨江公园的LED显示屏,定时滚动播出介绍本地文化、旅游的宣传片,已成为惠州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同时,各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经常在文化广场举办大型文体活动,既可以展示最新的发展成果,又可以加强与市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第三,文化广场促进了人际的交流。文化广场吸引市民走出封闭的独门独户,增加人群接触社会的机会。还有,民间各种各样的广场舞蹈队、木兰扇表演队、太极拳队等的成立,也能更多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

(三)教化功能。惠州各地文化广场以结合节庆开展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展示地方建设最新成果,传播健康文明的科技、文化、生活知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工作常态。如惠州市自2007年3月启动“快乐时光”广场活动以来,围绕“让群众唱起来,跳起来、快乐起来”的宗旨,结合“爱国歌曲大家唱”等节目,深入到各县区文化广场、公园、社区、学校和企业,至今为止已开展了200多场演出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

3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活,营造了昂扬向上,欢乐和谐的良好氛围,又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聚民心、促和谐的目的。

(四)承载功能。从远古时代的文化广场雏形—祭坛开始,文化广场就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反映着社会发展和群众精神文化的诉求,是群众的“精神家园”。 在今天惠州的文化广场建设中,常采用雕塑、浮雕、长廊等形式,展示、宣扬本地历史文化。如惠州西湖明月湾广场上的著名雕塑—《平湖秋月》,一米多高的大理石基座上,端坐着两名少女,在圆月背景造型下一个在吹笛子一个在弹琵琶。整座雕塑造型流畅生动,与周边长垂的翠绿柳条和湛蓝的湖水相互映衬,充满诗情画意和岭南文化韵味,又与景点名字情景交融,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在此留影。再如东江公园的《客家女》雕像,以一位头戴客家凉帽、身穿客家大襟衫、背着小孩,手扶犁耙,赤足走在田埂上的客家母亲形象,既象征温柔、善良、孝顺、勤劳、贤惠的客家女品格,又喻示东江是客家人的母亲河。

(五)辐射功能。首先,惠州以文化广场建设为龙头,带动了城乡文化广场及其周边一大批诸如文化室、篮球场、科普健康宣传栏等文体设施的建设。从2006年起,惠州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00亿元,建成科技馆、博物馆等市直文化场馆13个、县级文化场馆70多个,镇级综合文化站73个,在建和建成“农家书屋”、社区文化室超过1000个,初步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格局。其次,文化广场带动了一大批市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市民借广场大舞台抒发情怀,展示艺术才华,强身健体,自得其乐。如发端

4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于下埔滨江公园的“红太阳”健身队,短短几年时间,带动市民自发组建舞蹈锻炼队1000多支,每天晚上活跃在全市大大小小的文化广场。第三,文化广场还带动了周边商业、文化活动的繁荣。如惠州江北区,以前只是一个行政区,一到晚上就人迹稀少;随着市民乐园的建设,几年后周边陆续汇集了展览、文化演出、体育比赛、电影放映、饮食购物等场所,现已成为当地休闲、娱乐、消费的“热点”。第四,文化广场还对推广本地特色文化有重要作用,如小金口麒麟舞,就是通过多次在文化广场举办民间艺术汇演、开展民间艺术巡游活动等方式,才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文化广场的创新思路

文化广场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深刻反映。时代的进步,将为文化广场注入新的生命力,赋予文化广场新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将会提升文化广场在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体现其新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

(一)文化广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文化广场不再是城市的专利,惠州早已在城乡建设了一大批文化广场,并规划在2015年前,每个行政村(社区)将建设一个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让市(村)民可实现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享用文体娱乐设施。通过在乡镇、农村建设一批文化广场,有利于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有利于推动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活动经常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5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有利于推动文明创建向县镇、农村、社区延伸,不断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化广场是提高群众素质的平台

文化广场是群众自我教育的平台。如今,不论是城市或农村,人们都把文化广场当作业余文化活动的首选之所,群众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向文明队伍靠拢,将文明礼仪变成自觉行动,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了文明有礼的浓厚氛围。文化广场也是宣传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如各地各单位依托文化广场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广场文化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并以此占领主流文化的阵地,抵制不良风气侵蚀。文化广场还可以陶冶群众的情操。因为文化广场本身就是一个建筑艺术品,它在给人们建设良好的美育环境同时,也可以强化人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此外,文化广场具有娱乐休闲的功能。它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交往空间与环境,有助于市民愉悦身心,缓解工作生活压力,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三)文化广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推手

文化广场对文化产业繁荣的促进作用可以体现在:一是文化广场通过接受文化资源渗透易于形成文化产业市场。如龙门农民画之乡—嘉义庄,把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的堂屋改建成专门的农民画创作室,把门前禾坪改造成有“十里画廊”之称的文化广场,接待游客到村中参

6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观、购买农民画。当地农民每月生产、销售农民画的收入户均四五百元,技艺好的可以达到一千多元。二是文化广场通过“文化搭台、商家唱戏”可以搭造文化产业平台。如惠州自2004年起,每年五一期间在下埔滨江公园举办“惠州悠闲美食节”,已成为许多市民五一期间必游之处。三是文化广场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可以培养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如通过利用文化广场策划文化项目方案、组织文化活动、歌舞比赛、礼仪庆典、广告会展等一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可以从中挖掘培养创意人才、渠道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等,不断建设文艺人才队伍,丰富区域文化产业人力资源。

(四)文化广场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抓手

建设文化广场一是有利于整合“文化惠民”资源。如惠州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举办省运会的东风,现已建成一批省内及至全国一流的文化艺术体育场馆,以及在城乡各地建设了一大批文体设施,但其中大部分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依托这些场馆(设施)建设文化广场,可以迅速聚拢人气,找到人脉与文脉的结合点,让这些场馆(设施)“活”起来、“动”起来,进而打造成为当地的“休闲热点、文化高地”。二是有利于扩大“文化惠民”受益面。如据统计,2011年惠州市全年共举办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电影晚会、文艺汇演、游园活动、书画展览、体育竞技、健身活动等各类型的广场文化活动553场次,参与群众132.7万人次,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一顿“文化大餐”。三是有利于创新“文化惠民”形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日益临近,空巢老人增多,让文化广场成为

7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老人主要休闲聚集地,让他们老有所乐,实施文化养老应是一个的发展方向。

(五)文化广场是增强地域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这表现在文化广场所衍生的广场文化一是有助于增强地域凝聚力。当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文化广场活动,当他们在进行着同一种活动、做着同一种动作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出共同的力量。二是有助于增强地域亲和力。如今在惠州文化广场上,老客家学会了东北的秧歌、西北的腰鼓,新客家也接受了传统的木兰扇、太极球、现代的拉丁舞等;无论是族群,还是文化形式,都在文化广场上得到很好的融合,产生一种和谐的美,这是对“新客家、老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外地人、本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的最好诠释。三是有助于增强地域向心力。通过城镇文化广场,可以对当地丰富多彩文化资源进行展示。当人们以共同拥有、共同享受这些文化资源为荣时,便会相互感染,产生群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感。

四、结语

当前惠州市正全力建设成为文化惠民先行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惠州要借这两股东风,科学规划并建设一批文化广场,为 “文化强市”及“幸福惠州”建设插上一双文化的翅膀。

8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上一篇:谈心谈话记录职工范文下一篇:网页设计实训大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