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

2023-11-26

课程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作者运用实景采集、实地考察、文献搜索的方法开发课程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堂上的法规咨询、自主探究等活动完成“群落演替”一节的教学。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实景采集 实地考察 法规咨询 课堂教学

1.案例背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利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利用,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及时巩固并适当迁移,提高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最终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案例设计与描述

相对老教材,人教版必修3课本中关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已经大有拓展,继第3节增加了物种组成的丰富度研究以后,第4节又设置了群落的动态发展过程,即演替的研究。就教学内容而言,群落的演替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这就为学生的野外考察与文献搜集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件,他们亲身经历,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此外,《退耕还林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可以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对国家的这项法规加以评议。因此,我打破常规教学方式,发掘多种隐性资源构筑探究活动平台。在教学中不圄于教材和课堂的限制,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师:(展示地震海啸、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图片)请分析这些灾害性因素对该地区的生物与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生:地表所有的生物被消灭,形成了崭新的地貌。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生物将会一步步定居在火山爆发的裸地上?

生:地衣、苔藓、小草、蜘蛛、灌木、树木,等等。

师:下面我们全班同学分为5组,刚才的5位代表作为组长,带领同学分析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

生:以表格等形式总结演替的阶段,如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市市郊撂荒农田的考察结果并从考察结果分析本地区的撂荒农田演替的进程。

生:一、二年生草本阶段、多年生草本、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师:与裸岩上的演替相比,撂荒农田的演替起始条件有何区别?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演替进程有什么区别?

生:撂荒农田上原有的作物虽已不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于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在干旱地区植被只能演替到多年生草本阶段,而湿润地区植被则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

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蕴含何种演替过程?

生:诗句反映了草原火灾以后,生物群落在土地上逐渐恢复的场景,这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师:请大家讨论并回答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次生演替。

生:土壤地貌变化、气候灾害因素、人为因素,等等。

师: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日常活动。“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相信这个生活实例大家并不陌生,当我们从群落演替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事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这属于次生演替,如宿舍楼旁、教学楼之间的草坪被践踏成路。

师:人类的破坏活动如何干扰群落的自然演替?

生:野生生物群落剧减,环境恶化,生物无法生存。

师:盲目地垦殖活动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生: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草原最终变成一片流沙。

师:针对《退耕还林条例》,每排推选一位同学做中心发言人,分别扮演政府发言人、农民、记者、普通市民,对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进行评议。

生:角色扮演,讨论汇报。

3.案例分析与结论

实现课程目标是教学的指引,而整合各种资源完成课程则是关键,在本节课中的可用资源不仅是教材内容,而且有来源于校园内外、动态生成的条件性资源,即便是师生间的对话、学生的某个错误,也可能促成教学的高效完成。在资源的发掘和使用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素材的源泉。教师应充分展现科学严谨的态度,把顺应学生发展的素材筛选出来优先使用,推动教学进程。同时,由于时空的限制,部分资源并不适应教学的进程。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环节,把耗时多、任务重的探究活动分解到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之中,使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紧凑而富于实效。对于学生的不解和质疑,可以巧妙应对,或课上剖析、或作为课后任务,都可以开阔视野、深入拓展。

本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在探究中,每个人都学会从一个崭新的生物学视角去观察自己的生活,去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在自发兴趣的指引下,自主的选择活动方式、手段和器材,灵活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充分的互动能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将探究的问题逐步深化,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课程资源范围广,涉及社会人文、乡土、网络、媒体等多个领域,在教学使用中难免有遗憾,应根据不同教学群体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衡量,适时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使用不断进行下去。

课程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推进,作为基础学科的初中生物学科,已经成为当前整体教学体系当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身为初中生物教师如何能够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有序的进行,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师备课、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情景教学的组织、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思维的有效延伸五个方面,详细地阐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由于受到传统的“一言堂”教育模式的束缚,使得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而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初中生物的要求则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学习到专业的知识,更要提升其实际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和自身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此基础上对于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构建,是十分迫切的。

一、 高效备课要三个明确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正是这种“磨刀”的功夫。只有教师对于自己所讲述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在具体讲述的课程当中旁征博引,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师备课的过程当中,就主要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明确教材。明确教材的过程是整个教师设定课堂教学的一个前提,只有根据教材当中所确定的知识点,才能够更好地将整个教学任务有条不紊地贯穿起来,不至于出现脱节的问题。第二,要明确自身。作为一名初中的生物教师,明确自身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在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构建的过程当中,要深刻地明白自身所擅长的问题,也同时要明白自身欠缺的部分。在对于自身欠缺部分的补足过程当中,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能力,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第三,要明确学生。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其整体的素质必定良莠不齐。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就必然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心理需求有一个恰如其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因材施教,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 问题设计要联系生活

提问是增强教师之间互动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但是,当前国内初中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的提问明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在提问的过程当中没有和教材当中的知识点联系,没有和当前的实际生活联系,没有把握好尺度。所以,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问题设计过程当中就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问题设计必须与知识点紧密相关。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的《生物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这节课当中所设计的问题就可以有“同学们举例说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当中什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影响到我们人类的自身生存”。第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由于当前国内很多地区雾霾依旧非常严重,对于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尤为严重的影响。所以在课堂问题的设计当中就可以说“雾霾是否是生存环境的改变之一”“雾霾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怎样的影响”。第三,设计问题需要把握好尺度。在当前的很多教学过程当中,有的老师并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而是在课堂上信口开河,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浮于表面,还有很多的问题过于深奥。例如,在这一课当中老师提问“鱼离不开的生存环境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完全就是贻笑大方的。而有的老师则是无限制延伸提问“雾霾是如何影响我们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的”,这样的问题明显就超出了七年级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三、 情景教学使学生融入其中

我们都明白,在一个很好的情景当中学习某一知识的速度会明显增加。所以,初中生物这门与日常生活联系的尤为紧密的学科教学当中,采用小组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学习的情景当中是不二选择。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小组内的学习和讨论。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自行组合成为4~6人的小组,通过小组中的热烈讨论,并且让学生自己深入的研究相关的知识,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第二,多个小组间的联合讨论。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一个小组看问题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尽相同的。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要求每一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整理自己小组中的意见之后,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讨论,从而确保看问题的全面性。第三,在小组之间都发表完自身意见之后,作为教师就须要指出学生所表达的看法当中的优缺点,进行分组评论。在评论的过程当中,作为教师要不吝惜自身的鼓励,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要大加赞扬,以便于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所表达的错误观点,教师也须要委婉地指出其中的疏漏之处,以便于学生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小组讨论的情景教学,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资助学习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 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必须要在课堂上完成整体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师的板书、多媒体的影像设备以及教学的实验设备。所以,教师须要在充分了解教材当中所讲述的本单元的知识点,对于整体的教学资源合理的进行配置,抓住主要矛盾。例如,在人教版课程当中讲述“棘皮动物”的时候,就可以在讲课之前先采用多媒体进行播放有关于棘皮动物的影像资料。通过影像资料,使学生对于棘皮动物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使他们能够从感性的认识上了解什么样的动物是棘皮动物,这些棘皮动物大多的生存环境。在通过影像资料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将海星、海胆等棘皮动物的标本拿出来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影像资料当中转移到现实生活当中,对于棘皮动物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同理,在讲述单细胞动物草履虫这课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五、 生命教育思维融入教学中

学校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书育人,教书则是对于专业知识的讲述,而育人则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在当前时代,很多学生因为一些困惑选择轻生的现象频繁出现,在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生命教育,十分符合必要,也十分迫切。在具体生命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教师要将教材当中的知识和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讲述动植物的时候,要详细的阐述生命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重视生命,敬畏生命,认识到生命的美好。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当中“生物圈当中的人”这样一节课当中,作为教师就要详细的阐述人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生命的形成,在形成之后所应该承担的社会任务,充分地认识到人在整个生物圈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每一个人在自然界当中都是唯一的存在。第二,教师在具体教授的过程当中,还须要认识到的一点是,教师要改变传统模式当中师生不平等的地位,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完全将自身放置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一起讨论,一起学习,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从而构建出一个完美的课堂教学环境。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做出必要的改变,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就应该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须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教师不仅仅应该教授教材当中要求的知识,更应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孙卫红.对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新认识[J].新课程学习,2013(6).

[2]黄春华.对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成功,2008(6).

[3]田春芳.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的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编辑∕岳 凤

课程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3篇

初中生物新课标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在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同时,要全面的优化生物教学,使生物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发展每个学生,当作教学的总目标,使学生通过生物的学习,科学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在此,笔者对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一、构建全新生物课程教学观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习共同学习,教师良好的认知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方式,而学生时时闪耀着思维火花的认知方式,也不时地对教师的认知方式以触动。如一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独立完成本探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的有趣、有见解,学生作出的假设也十分有个性,学生自己制定出实验计划,并独立实施了整个实验,学生们最后都得出了光是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因素这一重要结论。在整个学习活动,教师的情感伴随着学生情感的波动而起伏,这里充分展示了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总受制约的主体者,师生之间可以有更多的眼神交融、语言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真正得到了民主、尊重、平等、友善、理解的心理情感考验,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课堂也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重视学生兴趣的发展,使学生通过相关的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够面对未来的科技社会,参与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这一点出发,就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背景,“从生活中走进生物”从生物角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参与到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来,体验到学生物的乐趣和享受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例如,禽流感、艾滋病、环保、酸雨、生态平衡等这些热点问题,都可成为很好的课堂教学话题。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初中生物教材,几乎每个章节,都安排了探究活动,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又有让学生参与的探究某一方面的活动,既是训练同一种科学方法或探究技能的活动,也在活动内容、思维力度和操作水平上有所不同。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按照学生认识规律和能力发展水平,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随着教学内容展开逐渐渗透和深化。因此,在设计探究活动时,首先要分析和把握课堂教学中每个探究课题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標并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落实在学生和探究行为上,重点放在落实实验的时效性。既不能由教师代办,也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成为学生的“娱乐”活动的田地,解决好“自主与指导”的关系,使实验探究真正成为科学研究的场所。其次,探究实验既要重视过程,也要重结果。因为科学探究是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的,重视学生对探究的兴趣和热爱程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注重探究过程,但不能轻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或忽视某一具体内容的探究结论的形成,就会使学生在经历探究后,头脑中仍然“似是而非”。

四、对课堂进行动态设计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充满个性的“生命体”,因此我们的课堂就总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我们的课堂是学生思维真实展现的场所, 在这种真实的课堂里,学生作为蓬勃的生机,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了活动。因为“变化”,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对知识的“联想”与“推测”,总会遇到意料之外的“动态生成”。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有情感、有想法、有潜能的人,善于倾听是教师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所以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敏锐地判断答案的正误优劣,并迅速沟通,学生只有在这样融洽的互动中才能得到多方面的满足,并发挥出聪明才智,得到锻炼与提高。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其教学设计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而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

五、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何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使生物课真正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场所,生物课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的目的,而且教学实验也证明了,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有利于激发课堂的活力,是生物课不可缺少的教学媒体。例如,通过flash动画,展示细胞核的分裂,克隆等等,尤其由静态变为动态的生物的生理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突出了主体地位。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王集第二中学 221000)

课程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 推进,初中生物教学相比从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让学生对生物 学习充满兴趣,都是提升和改善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环节进行完善与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和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过去很多人认为,生物就是由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既然属于科学课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加强在生物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我们知道,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将来肯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與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之中,并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知识。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要把生物知识教学与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使学生理解“计划生育”、《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或了解到生活、生产及社会热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结合生命成长的艰辛,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为每一个生命提供了居住場所,同时也见证了几十亿年的生命进化过程。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最终才能适应环境,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命都拥有生存权利,尊重自然规律,才能享受和谐多彩的世界。

(一)在课堂内容的延伸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在成长过程中会绽放光芒,这些生命现象让人们震撼。泥土中的种子为了生的意志,胚根不断往下扎,胚芽不断向上长,石块、瓦砾等都不是它的障碍,当它破土而出时,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在悬崖峭壁上刚从岩石中钻出来的那点绿意。一只小小的蚂蚁是动物界的大力士,因为它能搬动比自己重几十倍以至上百倍的物体。刚刚生下的婴儿会有吸吮、缩手等非条件反射,这些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些生命现象反映出了一个普遍真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本身就是一种和谐。在生命进化长河中,存在这样的现象: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高度适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通过刺状的叶子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靠绿色肥大的茎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储存水分;动物界中赫赫有名的伪装高手枯叶蝶能把自己模拟成与枯叶相似的体形,用“欺骗”的方式保护自己免遭捕食者的袭击;人体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而毛细淋巴管吸收甘油和脂肪酸,它们各司其职,分工合作。这些结构和功能的适应让我们觉得非常奇妙,这又是一种和谐。生命和谐的形成过程中必须经过大量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规律永远存在。在生态系统中,自然选择造成的竞争其实是充满着缺陷的和谐,让生物适应性得以体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适应性,才有了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值得我们尊重。

(二)结合身边案例,分析生命成长过程

在生物教学中,经常以贴近学生的话题为切入点,课堂上探讨一些个案。如新生刚进入中学,学生和家长都存在角色转变的适应性问题,有的学生两周就能适应初中生活,而有的学生需要花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适应初中的生活,这期间学生就需要更多生命的关怀与科学的帮助。适应能力的强弱,会造成学习兴趣的有无,直接影响学习成绩,此时可以结合生物学的一些规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帮助自己提高适应能力探索科学知识,产生求知的兴趣,去探求生命世界的奥秘,从而关注自然界生命的和谐。成语“蚌病成珠”中存在一些生命价值的思索,河蚌在遇到沙砾刺激后由外套膜分泌珍珠质,形成了美丽的珍珠,这样的生物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生命成长的不易,让他们明白,只有正视困难,人生的花朵在经历了磨难后才能绽放得更美丽、更成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生物教学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具人性关怀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生活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尊重生命、实现生命最大价值的信念。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让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生物知识易学易懂。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学”的观点。

(1)尊重每个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善意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很多所谓“调皮”的、“后进”的学生,都能够学好生物。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挑战。

(2)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是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各种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而且在实验小组分工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过去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候由一个学生负责操作,其他学生只是看看,甚至个别学生连看都不看的现象必须消除。

(3)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这是学生学习机会均等的可靠保证。新课程在这一方面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探究式学习、课堂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网络学习、课外阅读等都需要各种资源。在资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郭力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

[3]《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余文森,中国期刊网)

课程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生物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教师开始对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以期让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生物;教学

一、 引言

对初中生进行良好的生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初中生的生物知识,同时也可以为其高中生物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当今新课标的改革,初中的生物教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 为学生搭建实验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不断深化,初中生物的教学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的平台,并为其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引导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内容。将传统的小组实验学习模式予以改变,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独立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生物的实验之中,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激发,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实验设计与操作对“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进行研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对其能量的变化进行猜想和验证。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按照教材之中的步骤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同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再将实验的结果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初中生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的生物规律,同时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与实验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使这些问题在老师和同学的讨论中得到有效解决,还可以实现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 让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培养,只有让学生乐于学习生物这一门学科,才可以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就应该进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情境之中,进而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将相关的图例在学生面前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并引导学生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对植物的细胞进行观察,让学生对植物的细胞结构实现充分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玻片标本的制作。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置身于良好的学习情境之中,既可以对教师讲述的知识实现良好的认知和把握,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记忆,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可以将其灵活运用,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 以提问的方式巩固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之中,当一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和下一节课将要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点的巩固。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回答教师的提问,这样就可以使课堂的气氛得到有效的调动。

例如:在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细胞壁属动物细胞还是属于植物细胞?再循序渐进地提出一些有助于学生知识点总结以及思考能力提升的问题:哪位同学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并且随时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最先举手的同学才可以获得答题的机会,答题最多的同学可以获得作业的减免”。

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感,还可以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之中,对学生知识点的巩固以及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都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对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五、 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只关注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很多教师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或者回答问题比较困难的学生都缺乏足够的耐心,有着教师直接换其他的学生来回答这一问题,有的教师还会对回答错误或者回答困难的学生进行批评。这样的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还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使其在生物的学习产生挫败感,不喜欢學习生物,不喜欢生物老师,如此恶性循环,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和发展都十分不利。

因此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耐心听完学生的回答,即使他回答得不对,也不应该制止,耐心听,才可以知道学生在哪一部分知识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这样才可以对学生实现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纠正。同时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不应该进行批评,可以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的错误进行讨论,找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告诉他究竟错在哪里。

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纠正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错误认知,同时还可以使其自尊心得到尊重,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喜欢和教师沟通,向教师请教,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生物这门学科,进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改革,为学生搭建实验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有效的提问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地对其错误进行指导。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润乔.探究新课标思想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J].中外交流,2018(33):90.

[2]胡子燕.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20):68-69.

[3]王浩喜.新课标下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5):72.

作者简介:

赖积倦,福建省漳平市,漳平市新桥中学。

课程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6篇

知识教育第一位, 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导致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 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狭窄。

生物实验不重视, 做实验变成讲实验。而大多数学校没有实验经费投入, 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生物教学无实验室, 无实验器材, 无实验材料, 严重影响生物学的教学, 使生物课显得枯燥、无趣。

教学评价单一。注重定量评价和分数评价, 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评价和肯定, 对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缺乏必要评价体系。这样一来, 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对概念的理解、对术语和词汇的记忆及使用能力较差, 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单一, 对多媒体的运用较少, 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认识, 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 重视生物教学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生物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加上素质教育的要求, 使生物课的教学重要性日益显露出来。这就要求加强对生物学科的重视, 改变教学现状, 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对生物课的学习, 提高对大自然形形色色的生物的认知能力, 增强对自身身心发展需求的认识能力,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物课中学会如何生活, 如何增强体质, 如何爱护和保护环境, 树立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奋斗目标。

(二) 以学生为主体,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生物教学是面向每一个学生, 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科思维, 培养学生的健康独立人格。作为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提供应有的舞台, 让学生身心得以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主体意识, 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 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合作、信任, 相继获得成功和价值的体验,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 引进多媒体改变教学手段

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现过程智能化、现代化, 使生物教学真正让学生为学习感到有兴趣, 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在教学中应平等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 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现代的探究型。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教材按大纲要求改编成电子教科书, 图、文、声并茂, 把难以说清和不好演示的抽象重点、难点, 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直观展现,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互动效果。因此教学手段现代化, 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尤其是能引起上课容易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

应用多媒体还应注意几点:一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应用多媒体;二是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组合媒体;三是遵循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控制使用多媒体;四是多媒体的使用不宜过多, 以免造成学生疲劳, 分散注意力;五是多媒体使用时要注意变换呈现的形式, 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要尽量变静为动, 以引起学生注意;六是多媒体要尽量做到视听结合、说做结合、手脑并用, 以提高识记效果, 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 教学模式多实行探究式教学

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兴趣, 富有新鲜感, 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 善于启发、诱导,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性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 充分发挥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主体学习方式。让学生们自主思考, 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自主学习, 活跃课堂气氛。

(五) 制定辩证的评价机制

教与学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在评价中要有科学的机制。对教师和学生都应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对一个学生学习的评价, 不光是分数, 而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以激发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评价也应以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健康成长为标准。让广大教师懂得培养人才是多渠道的、多层次的, 不是一个固定模式。

(六) 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教师素质

新时代要有新的理念, 不能默守陈规, 要有创新和改革的意识, 教师是课程的参与者、实施者和推动者, 不要局限于陈旧的教育理念, 借口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日常教学工作, 忽视系统学习、不注重研究生物课标和生物教材, 都是不理性的。应当加强对生物的系统学习和生物教材深入研究, 积极参加学科培训, 在学习中更新教育思想,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不断充实自己, 更新知识, 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一名生物教师如何提高教育素质, 更新观念显得至关重要, 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也就是“三个转变一个提高”:

1、转变教师角色。

2、转变教学模式。

3、转变教学能力。

4、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性很强。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生物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调整的问题。本文从生物教学的现状出发, 分析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上一篇:导游专业教学职业素养论文范文下一篇:VAR模型金融风险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