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决策中的公允价值论文范文

2024-01-01

投资决策中的公允价值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以2014—2015年沪深两市披露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允价值分层次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发现金融行业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程度相对较高,公允价值资产应用程度远大于公允价值负债;公允价值资产和公允价值负债,不论从使用频率还是从金额占比来看,均以第二层次居首,次之是第一层次,最后是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整体上具有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资产和公允价值负债价值相关性存在差异。其中,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而第二、三层次公允价值资产不具有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资产能够被信息使用者区别对待;公允价值负债分层次计量均具有价值相关性,没有被信息使用者区别对待。

关键词: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层次 价值相关性 金融行业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高速发展,金融工具越来越呈现多样性。然而,与金融工具最为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却因其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上难以两全而饱受诟病。为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世界各大准则制定机构从未停止对其进行研究与创新。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 157)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IFRS 13)颁布并实施后,公允价值计量层次理论荣登舞台,成为解决公允价值计量“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可兼得的利器,正被世界各大准则制定机构所信赖并推广运用。面对国际公允价值计量规范建设与应用取得的重大进展,为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规范的持续趋同,财政部于2014年1月26日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CAS 39)。事实上,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颁布之后,国内学者依然對公允价值计量兼有“相关性”和“可靠性”持否定态度。因此,对CAS 39实施后的经验证据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价值相关性的检验,以回应准则设计与颁布的初衷显得很有必要。

一、文献回顾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主题的探讨由来已久,早期国外研究更多地关注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又称“如实反映”)的比较和检验。Barth(1994)以1971—1990年美国金融行业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证券为样本,实证检验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研究发现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更加可靠和相关。Barth et al.(1996)实证发现证券、贷款、长期负债等公允价值计量项目,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07号——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SFAS 107)要求进行规范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也有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Eccher et al.(1996)研究发现证券投资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具有不稳定性,当模型控制了净资产报酬率和账面价值增长率后,价值相关性不复存在。Nelson(1996)以美国200家银行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贷款、存款、长期债务和表外金融工具不具有价值相关性,没有证据表明公允价值披露信息一定具有增量解释能力。SFAS 157颁布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与经济后果的实证检验。Song et al.(2010)以美国银行业披露的2008年度季度报告作为分析样本,得出公允价值计量第一、二、三层次输入值都具有价值相关性,且第一、二层次价值相关性强于第三层次。然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缓解较低层次输入值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及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检验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郑传洲(2005)基于1997—2004年适用《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 39)的B股样本公司,实证研究发现公允价值披露显著增加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但投资的公允价值调整并没有显示出价值相关性。刘永泽等(2011)研究发现,不论金融行业还是非金融行业,我国上市公司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白默等(2011)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信息对决策相关性的影响不同,实证发现,以活跃市场报价(第一层级)确定的公允价值盈余比重越高,对股价的解释力度越强。徐经长等(2013)研究显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在利润表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呈报时存在增量价值相关性,直接计入股东权益变动表时仅有较弱的价值相关性。庄学敏等(2014)以2007—2012年我国金融业为样本进行检验,实证发现,可靠性程度越高的公允价值资产越具有价值相关性,但对于公允价值负债的研究并没有明显的效果。黄霖华等(2014)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邓永勤等(2015)以金融行业2007—2013年披露的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层次信息整体上具有价值相关性,且随着计量层次的降低,第一、二、三层次资产的价值相关性逐层降低,而第一、二、三层次负债的价值相关性却没有逐层降低。

综上,国内外研究基本上认可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价值相关性,部分研究结论存在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样本选择不同和具体报表项目对于公允价值运用要求不同上。目前,伴随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推广与应用,国外学者越来越多地从金融行业公允价值层次理论视角开展实证检验。然而,国内学者受限于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公允价值层次信息较晚的现状,更多地以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整体披露信息来实证检验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鲜有学者分层次检验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公允价值从其投入使用以来,因其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不可兼得一直饱受争议,尤其是在可靠性方面的欠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允价值的运用与推广。公允价值层次理论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其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兼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和可靠性。CAS 39中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在有序交易和市场参与者的假设下要求企业对公允价值层次进行披露。根据CAS 39,企业应将估值技术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输入值是能够取得的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第二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和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是关于资产和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第一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公允价值计量所属层次取决于估值技术的输入值,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企业应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所属层次进行披露,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更加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金融行业三层次公允价值资产(负债)具有价值相关性;

H2:金融行业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的价值相关性逐层降低。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金融行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程度最高,披露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时间最早,公允价值层次信息披露规范程度相对较高。故本文以CAS 39 颁布后沪深两市披露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154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既能统计规范披露的公允价值层次信息,又有利于消除样本间异质性。所有公允价值层次信息、股本、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等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巨潮资讯网2014—2015年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和半年度财务报告,股价数据来自于东方财富网,所有数据均为手工检索。本文使用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并使用SPSS 17.0软件对分类汇总后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纵观国内外研究,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检验模型大多采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这两个模型都是在Ohlson剩余收益定价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鉴于本文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层次公允价值信息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因此使用修正后的奥尔森价格模型实证检验H1和H2。具体模型如下:

Pi,t=α0+α1FVAper1i,t+α2FVAper2i,t+α3FVAper3i,t+α4FVLper12i,t+α5FVLper3i,t +α6NFVALperi,t+α7EPSi,t+ξi,t

其中P为被解释变量,即财务报告披露截止月月末股票价格,分别为4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年度报告)或8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半年度报告)的股票收盘价。第一层次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虽然披露频率相对较高,但披露金额较小,鉴于第一、二层次负债均来源于可观察市场数据,故将其合并计算,引入变量FVLper12。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均除以总股数以消除规模影响。主要变量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如下页表2所示,154个样本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和证券业,公允价值层次信息披露的数量多、规模大,且披露更为规范。其他行业主要指保险业和信托业,此类样本相对较少。由于CAS 39是从2014年7月开始实施的,2014年半年度报告中对公允价值层次信息进行披露的公司只有27家,2014年以后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公司数显著增加并趋于稳定。总体来说,相较于以往披露样本量少且披露随意性大,CAS 39强制要求公允价值信息分层次披露,为本文实证检验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提供了可靠样本。

由表3可知,从公允价值计量使用频率上来看,不论是公允价值资产还是负债,均以第二层次使用频率居首,第一层次次之,第三层次最低。相较于公允价值负债,公允价值资产每层次使用频率明显较高,且差异性较小。

由表4可知,从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相对规模上来看,不论是公允价值资产还是负债,均以第二层次占比居首,第一层次次之,第三层次最低。相较于公允价值负债,公允价值资产每层次占比明显较高。总体来看,即使在公允价值运用程度相对较高的金融行业里,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运用程度也明显偏低,尤其是公允价值负债运用程度更低。

(二)相关性分析。表5中变量间Pearson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为0.705,表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FVA1、FVA2、FVA3与股价的相关系数均为正,说明其与股价呈正相关关系;而FVL12、FVL3与股价的相关系数均为负,说明其与股价呈负相关关系。

(三)回归分析。从表6的回归结果来看,回归方程可调整R2为57.6%,拟合效果较好。FVA1通过了统计学意义上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其与股价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FVA1具有价值相关性。FVA2和FVA3未通过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FVA1、FVA2和FVA3回归系数分别为0.882、0.054和0.026,符号均为正,系数值依次降低,说明市场参与者对于公允价值资产能够区别对待,信赖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资产,不信赖第二、三层次公允价值资产。FVL12和FVL3均通过了统计学意义上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其与股价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公允价值负债具有价值相关性。FVL12和FVL3的回归系数绝对值分别是1.656和1.860,差别不是很大,也没有呈现递减趋势,可能由于公允价值负债的应用程度还很低,即使区别对待程度也不明显。

(四)稳健性检验。本文以i公司t年半年度及年度财务报告披露后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重新检验后,文章结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五、结论

本文以2014—2015年沪深两市154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半年报及年报披露的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分层次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结论如下:第一,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层次计量披露主要集中于银行业和证券业,公允价值资產和公允价值负债不论是从使用频率还是从金额占比来看,均以第二层次居首,次之是第一层次,最后是第三层次。由此说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计量优先使用可观察输入值,只有在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时才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二,虽然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占总资产(负债)的比率并不高,但公允价值计量整体上具有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资产和公允价值负债价值相关性存在差异。其中,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而第二、三层次公允价值资产不具有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资产能够被信息使用者区别对待;公允价值负债分层次计量均具有价值相关性,但信息使用者对于公允价值负债没有呈现区别对待。S

参考文献:

[1]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Fair Value Measurements.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157[S].Norwalk,CT:FASB,2006.

[2]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Fair Value Measurement.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 13[S].London,UK:IASB,2011.

[3]Barth M E.Fair Value Accounting: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Bank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4,69(1):1-25.

[4]Barth M E,Beaver W H,Landsman W R.Value-Relevance of Banks’Fair Value Disclosures under FAS No.107[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71(4):513-537.

[5]Eccher E A,Ramesh K,Thiagarajan S R.Fair Value Disclosures by Bank Holding Companie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1996,22(1):79-117.

[6]Nelson K.Fair ValueAccounting for Commercial Bank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S No.107 [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71(2):161-182.

[7]Song C J,Thomas W B,Yi H.Value Relevance of FAS No.157 Fair Value Hierarchy Information and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5(4):1375-1410.

[8]AltamuroJ,Zhang H.The Financial Reporting of Fair Value Based on Managerial Inputs versus Market Inputs:Evidence from Mortgage Servicing Rights[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3,(18):833-858.

[9]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S].财会[2014]6号,2014.

[10]郑传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5,(10):55-62.

[11]刘永泽,孙翯.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2):16-22.

[12]白默,劉志远.公允价值计量层级与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101-106.

[13]徐经长,曾雪云.综合收益呈报方式与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基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3,(1):20-27.

[14]庄学敏,罗勇根.公允价值可靠性、相关性与内部控制质量——基于公允价值层级理论的经验研究[J].现代财经,2014,(12):71-80.

[15]黄霖华,曲晓辉.证券分析师评级、投资者情绪与公允价值确认的价值相关性——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7):18-26.

[16]邓永勤,康丽丽.中国金融业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5,(4):3-10.

[17]李庆玲,向成统.中国金融行业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J].商业会计,2016,(19).

投资决策中的公允价值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货币的时间价值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资金使用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标准。但在我国,长期以来不承认货币时间价值的存在,不注意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在经济工作中造成很大损失。主要论述了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产生的客观基础、与投资决策的关系,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投资决策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来源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产生的价值。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以及因此实现的货币增值,或多或少需要时间,每完成一次循环,货币就增加一定数额,周转的次数越多,增值额也越大,因此,随着时间的延续,货币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级数增长,使得货币具有时间价值。

那么,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呢?西方经济学者普遍认为,货币所有者要进行投资,就必须牺牲现时的消费,因此,他要求对推迟消费时间的耐心给予报酬。西方经济学者的这种观点,只是说明一些表面现象,并没有提示出货币时间价值的实质,既不全面,又不确切。因此,我们要从货币时间价值的产生原因、真正来源、表现形式、计算原则等方面做出科学的分析。

1.要正确理解货币时间价值的产生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了我们货币时间价值的实质。马克思指出:“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值。”也就是说,(1)“如果把它从流通中取出来,那它就凝固为储藏货币,即使藏到世界本日,也不会增加分毫。”(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货币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能增值。资金的价值是它所代表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物资的价值;资金的使用价值在于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之一,并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增值。但由于资金分属不同的所有者,而资金的所有者不可能无偿地让渡资金的使用权,资金的使用者也不可能无偿地使用资金。这样,就必然地形成了货币的时间价值。那就是资金所有者把资金全盘让渡给资金使用时,要取得一定的报酬;而资金使用者也必须把资金增值的一部分交给资金所用者,从而形成使用资金的成本。

2.要正确认识货币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从一般经济现象来看,货币投入生产经营过程后,其数额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企业资金循环和周转的起点是投入货币资金,企业用它来购买其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包括物力和人力资源等,然后生产出新产品,产品出售时,得到的货币量大于最初的投入量。我们把这部分的差额叫做剩余价值。马克思没有用“时间价值”这一概念,但正是他却提示了这种所谓“耐心的报酬”就是剩余价值。换句话说,货币的时间价值实质上是资本的增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3.要正确认识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举一个例子,譬如,你现在有1 000元暂时不用,存入银行储蓄所,定期一年,让银行代为运用,到期以后你可以从银行收到1 109.8元,多得的109.8元就是你推迟消费这1 000元而从银行得到的报酬,即通常所谓“利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把利息(109.8元)占原存入本金(1 000元)的百分率(10.98%)称为“利率”。这里的“利息”、“利率”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货币的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绝对数,即利息;另一种是相对数,即利率。

4.要合理解决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原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精辟地论述了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又是如何进而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并指出到最后投资于不同行业的资金,将大体上获得相当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投资报酬率,即货币的时间价值是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二、货币的时间价值与投资决策

货币时间价值应用在投资决策方面,有两个相关概念必须首先弄清楚,那就是“终值”和“现值”。

所谓“终值”,就是指某一特定金额按规定利率折算的未来价值。在商业数学中,“终值”就是指“本利和”。

所谓“现值”,就是指某一特定金额按规定利率折算的现在价值。在商业数学中,“现值”就是指“本金”。

“终值”和“现值”是联系一定“利率”和一定期限的相对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即互为逆运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我们是花40万元买一幢现房值呢,还是花36万买一年以后才能住进的期房值呢?我们想买一辆汽车,是花20万元现金一次性购买呢,还是每月支付6 000元,共付4年更合算呢?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揭示了不同时点上所收付资金的换算关系,这是正确进行财务决策的必要前提。在投资决策中,根据货币时间价值原理,把不同的时点上的投资额和不同时点上的投资收益折算成某一时点的上现值,可以正确评价其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从而作出科学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的投资需要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否应被应用,可以被占用多长时间,均是投资决策者需要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的问题。因为,一项投资虽然有利益,但伴随着它的还有风险,如果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灾难。对于任何一项长期投资决策方案,决策者总是期望未来能获得的报酬的总金额要比原始投资的金额更要多一些,这样才能体现价值的增值。但未来得到的报酬的现金流入量和原始投资的现金流出量发生在不同时期,根据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不同时期货币的价值是不相等的,只有把不同时点的货币收支换算到相同的时点上,再予以对比,才能评价投资优劣。

对投资项目评价时使用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贴现指标,即考虑了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净现值、现值指数、内涵报酬率等;另一类是非贴现指标,即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

三、货币时间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可见:不管是涉及到个人投资决策,还是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货币的时间价值在任何社会经济形态下的日常经济生活中,都是客观存在的,都将会在社会生活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受“左”的思想干扰,长期以来不承认货币时间价值的存在,不注意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在经济工作中造成很大损失。比如,企业争投资、争设备,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材料采购多多益善,物资大量积压,产品不适销对路,紧俏商品不能快进快销,资金周转缓慢;分析投资项目时,对不同时间的收支同等看待,使不少项目建设工期长,胡子工程多,资金回收慢,投资效果差。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已经认识到货币时间价值的重要性,并开始利用它作为调节企业行为的经济杠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我们应该明确地认识货币时间价值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认识充分利用货币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树立起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做科学的投资决策。

对于个人投资看来说,要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将不同时点的资金换算到相同时点上的方法,然后正确评价其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作出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对企业来说,应用一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还应用一批效率高、能力强的市场调查人员,收集决策所需的资料,以便决策人员进行周密的市场和全面的可行性论证,保证决策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企业应对投资权限加以控制,严格审批权限,要求职能部门按程序工作,在严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严格审查,制约乱投资的行为,提高投资可靠性,效益性。企业还必须建立相关制度保证其投资决策的贯彻实施,对投资进行规范管理。实践证明,牢固树立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可以促使企业努力减少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不断增加花色品种,降低产品成本,力求做到适销对路,加快商品流转,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当然,企业的投资决策不能只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还有项目自身的一些因素以及政府的政策因素,这些都要有相应地考虑。

参考文献:

[1] 王庆成.财务管理理论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郭复初.财务专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3] 王庆成,郭复初.财务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任葆同.着力提高货币的时间价值[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

[5] 谢华,周莎丽.货币的时间价值与投资决策[EB/OL].2004-06-20,www.jscj.net.

[6] 王小可.构建企业内控制度[J].经营管理者,2001,(12).

[7] 李天民.现代管理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王 莉]

投资决策中的公允价值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本文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角度探讨了公允价值引入的意义,并具体阐述了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计量问题,提出为了更好地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实现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应在谨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同时,兼顾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并重视会计信息可靠性、重要性,从而得出了双重计量模式更加全面,更便于报表使用者的结论。

【关键词】 公允价值 金融工具 计量

一、公允价值的引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重要一步

1、公允价值的介绍

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首先强调公允价值以市场为计量基础,其次计量的交易是假象的交易,最后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格为主要参数的估计价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采用的三种估价技术:一级估计,当资产或者负债有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随时可取得可作为公允价值估计参数的市场价格;二级估计,有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随时可以取得相似的资产出售价格或负债的转移价格;三级估计则是采用脱离市场的估计技术——估价模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层级划分与上述类似。

2、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财务会计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公允价值出现时间不长,其最早被应用于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后被逐步引入到表内确认与计量。

公允价值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1世纪前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改变,生产经营不确定性不断增强,相应的企业会计环境发生变革,投资者不断追求预测信息,曾经占据主流的、提供高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历史成本,已经无法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然而,公允价值研究并运用的直接原因却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大量出现,并由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的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而走向高潮。事实上,在各种计量属性中,公允价值是最适合于动态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属性,尤其对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更具有相关性。FASB就明确表示,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的最佳计量属性,而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公允价值则是唯一属性。

3、金融危机下对于公允价值的再认识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最终重创实体经济,造成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又一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于会计界而言,公允价值成为众矢之的。事实上,公允价值并不是金融危机的真正诱因,公允价值反映了现有市场条件下持有金融资产的当时市价,并无虚假,最多在缺乏市场公开报价的情况下采用了三级估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不可否认,公允价值计量下,当金融危机中市场流动性发生变化,使得金融机构不断递增资产减值损失,在市场无法取得外部资本补充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在不活跃市场出售所持资产,使得这些资产市场估值进一步下跌,引发新一轮的市价跌荡。从某种程度上讲,公允价值加大了市场恐慌,甚至是市价偏离资产内在价值的“助推器”,但是这种“顺周期效应”来自财务报告与金融资本监管政策的关联性,并不是公允价值本身。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机构错误不当的信用评估政策,及其不严格的风险控制和金融监管,甚至是人性本质的贪婪性,因此不应该否认公允价值。

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适度谨慎引入公允价值

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许多资产无活跃市场,会计信息应当以可靠性为前提。因此,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以及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方面的确认和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前提、范围和具体方法。现实中,我国金融创新远不及欧美发达,因此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中运用也是有限的,这也是我国相对于欧美等国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原因之一。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是发展趋势,同时引入公允价值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的重要一步。

二、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工具确认计量的相关规定

金融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而且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与金融资产的初始分类密切相关,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采用的基础不完全相同。因此,分类一经确认,后续不得随意变更。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能再重分类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在金融工具确认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在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的计量将使用三级估计。我国并没有直接定义非活跃市场。一般认为,非活跃市场包括初始后续计量均不具有活跃交易市场,以及后续计量不具备活跃市场的情况。我国国有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大量不良资产,上市公司禁售期股票以及应收账款均是非活跃市场需要采用一定估值技术计量的资产。另外,新会计准则并未提供估值技术类似的指南,然而准确合理的估值技术对于非活跃市场资产计量具有重要意义。

(2)金融工具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属性的混合问题。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续计量则根据分类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四类,分类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人为划分不同类别使得初始计量基础相同的金融工具后续计量迥异,而且价值变动分别计入当期损益影响利润表,计入所有者权益影响资产负债表。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待出售时相应确认投资收益,这将影响利润表的营业利润。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初始确认时根据此时未来现金流量和实际利率进行后续计量,待出售时损益计入当期利润表。特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体现了混合计量属性,持有期间取得利息或现金股利计入投资收益,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却被计入所有者权益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待处置时原先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积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况时,则要区分权益工具和债务工具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因此初始入账时的分类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意图,划分之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损益对于利润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操作性。将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可避免利润波动的不利影响。根据会计目的,管理者可以利用“出售”转出“资本公积”计入“投资收益”,也可以选择继续持有,将未实现的利润留存以后年度实现。这种基于会计目的的交易,无法正常反映金融工具真实的价值和风险,同样也增加了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理解方面的困难。

三、金融危机后我国公允价值运用趋势与国际趋同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适度谨慎引入公允价值属性,强化了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国际趋同,同时兼顾我国非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同样强调可靠性和履行受托责任的重要性。金融危机过后,国际上对于公允价值使用的探讨有很多,争论在于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实质在于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取舍问题。从管理者的经管责任角度,历史成本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从重视投资者保护视角,信息的相关性似乎更为重要。为了完善FASB第157号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FASB先后发布了4项立场公告,其中强调了确定公允价值不能简单依靠市场交易价格,公司需要更多地通过对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判断,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定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对于公允价值披露方面,规定在对三级估计进行合理调整时,应披露这一调整的事实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总计影响等。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体现了在财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上,双重计量模式似乎是必然趋势,因为其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的权衡理念。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未来修订时也理应如此,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可以在附注中记录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以便于投资者尽可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鉴于前面提到的以金融工具计量为例的运用情况,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需要继续修订关于确认计量方面的规定,避免会计从业人员利用会计准则赋予的职业判断进行利润操控和盈余管理,以及复杂的准则造成财务报表使用者在使用财务信息的困难。公允价值层级本身不是估价技术,现实中一级估计不是经常出现,二级估计和三级估计涉及太多的主观判断,因此应重点针对非活跃市场条件下使用二级估计和三级估计予以严格的操作使用规范,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真实可靠性。

总之,提高公允价值计量下相关资产或负债信息的同时,双重计量属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兼顾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强调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同时,也满足了投资者对于未来信息的需求。双重计量模式可以直接反映主体持有资产的不同特点和用途,例如那些长期持有并非旨在出售,且无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的,以历史成本计量。双重计量模式也可以直观反映主体的经营目标,例如持有资产为了在合同到期时可取的确定现金流(本金和利息),使用摊余成本计量。因此,双重计量模式更加全面,更便于报表使用者。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在以后修订过程中参考国际财务会计准则相关变更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双重计量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J].会计研究,2009(11).

[2] 葛家澍:公允价值的定义问题——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公允价值计量》[J].财会学习,2009(1).

[3] 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J].会计研究,2009(5).

[4] 周明春、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9(9).

[5] 黄世忠: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J].会计研究,2010(6).

(责任编辑:刘冰冰)

投资决策中的公允价值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公允价值在当前财务会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推进作用,目前公允价值已经成为促进财务会计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看,目前公允价值手段依然不够完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财务会计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探究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公允价值;财务会计;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深化,我国企业组织形式经历一段不断革新的过程,这也从侧面凸显了财务会计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财会人员可以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整合,为企业经营策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会推动企业财务工作规范化发展,在确保工作有效性的同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公允价值是财务会計人员常用的计量手段,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方式可以兼顾财务管理工作真实性以及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职能,最大程度地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有效发挥公允价值的效能,推动财务会计发展成为当前企业研究重点。

一、公允价值内涵研究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财会人员借助公允价值手段为企业获取发展所需的经营信息,为企业制定经营策略提供信息支持,引导企业制定正确的宏观经营战略,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财会工作中采用公允价值手段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真实性以及可靠性,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诚信形象,方便企业进行融资活动,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公允价值手段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评估,最大程度地确保在当前市场大环境下,企业经营战略是否符合市场发展要求,为企业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分析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的理论应用

信息数据不对称是传统财务会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因此在财务会计工作中采用公允价值手段对帮助工作人员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形势以及产品价格变动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企业财务人员在确定企业资产以及负债固定项目时采用公允价值手段可以切实降低市场变化的影响,保障信息真实性以及可靠性,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提供有效数据支持。企业财务人员在应用公允价值手段时应依据企业运营现状以及市场形势,制定相应方案,但企业应该明确一点,虽然公允价值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其仍然拥有共性,即应用公允价值手段的基础为企业假设资产。从当前实际发展情况分析,目前企业财务会计普遍采用公允价值手段作为工作基础,以充分提高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透明性以及公平性。

在当前阶段,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所有企业运营活动的根本目的,而经过实践研究可以发现,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通过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运营风险评估以及预测能力,大幅提升了企业规避风险能力,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第二,社会各领域普遍认可公允价值手段的合理性,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用公允价值手段更容易受到大众的认可,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第三,企业财务会计在工作中采用公允价值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动态,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提供数据支持。

三、公允价值应用于财务会计中的意义

1.改善市场环境

通过广泛地应用公允价值手段可以切实改善我国市场环境,提升我国市场的稳定性。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是确保公允价值手段可以正常发挥其职能的必要保障,只有确保交易市场的稳定性,交易双方才能对资产价值进行精准计量。如果交易环境混乱,交易双方无法计算资产的实际市场价格,也没办法通过同类资产对交易资产价值进行估算,严重影响市场交易活动的稳定性。综合考虑的公允价值的科学性,该计量手段会根据市场变化对资产进行评估,因此,广泛使用公允价值手段可以切实改善我国市场环境。

2.完善我国会计标准

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通过企业历史成本进行计量与核算的财务会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发展要求,传统财务会计工作模式与国际标准脱节严重,阻碍了我国财务会计工作与国际接轨进程。在财务会计工作中采用公允价值手段可以大幅提升财会工作的科学性,完善我国财会标准,推动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接轨,为我国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完善我国财务会计理论体系

企业收益是传统财务会计工作理论中的重点知识,对企业资产、负债等其他方面重视程度不足。在企业财会工作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导致企业严重缺失外部社会责任,对企业与社会双方可持续发展方面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通过在财会工作中应用公允价值手段可以切实丰富我国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体系,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综合考虑资产、效益、负债等多个方面,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企业社会责任,并科学合理地量化企业社会价值。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传统收益观被负债观取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财会工作中采用公允价值手段不仅可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完善我国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体系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4.准确、全面地呈现市场财务信息

考虑到企业财务会计在应用公允价值手段对企业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计量时会根据市场发展进行合理地变化,因此,可以认可公允价值手段具有科学性,在计量过程中,参考同类资产的市场价值对企业资产以及负债的价值进行计算,可以有效呈现企业的财务情况。目前,基于公允价值计量手段计算而出的企业财务报表,已经成为管理者在制定经营战略时至关重要的信息依据,通过财务报表,管理者可以切实了解企业运营情况以及资产情况,并以此制定企业下一步发展方向以及经营战略,为企业平稳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以外,企业财务会计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手段开展工作时,对企业资产账面价值提出明确要求,该要求也使得财务报表可以更加全面反映企业财务情况,有力保障了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四、现阶段公允价值手段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会人员认知存在偏差

公允价值手段是推动企业财务会计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对企业财会人员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企业财会人员尚未认识到公允价值手段在推动企业财会工作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鲜少有使用公允价值手段的情况。财会人员对公允价值手段的认知偏差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手段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发展要求。当前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开展工作时的表现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并且当前有部分在职的财会人员学习能力欠缺问题严重,该部分财会人员固守现状,不愿让新知识打破现有体系,导致财会管理人员工作手段与经验难以紧跟时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企业发展速度。因此,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激发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断通过学习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完善新型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发展成为当前企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发展过程过于繁琐

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财会行业革新速度也提升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大部分企业为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不断革新现有财会管理手段以及模式,紧跟市场发展要求,为推动企业正常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但是探索兼顾市场要求以及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模式是一个过程,需要企业不断尝试创新,在对实践经验进行整合之后才能得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同时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当前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公允价值手段,社会环境依然制约企业财会工作发展,公允价值手段效能未得到有效发挥。除此以外,在财会管理工作中势必会面对大量核算工作,在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核算工作的可靠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财会人员在采用公允价值手段作为计量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对现有制度体系进行完善,通过更加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推动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全面促进企业健康向上发展。

五、新时代背景下强化财务会计应用公允价值手段的措施

1.革新传统财务管理意识

在当前社会环境飞速变革的背景下,企业应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意识,确保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企业应该不断引导财务管理人员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强化预算成本核算力度以及推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性发展,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企业财会人员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手段时应注意正确认识公允价值的重要意义,借助公允价值的促进功能,确保财会人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公允价值手段的应用熟练度。除此以外,企业应该不断加快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设速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化与系统化特点,促进企业与时代发展趋势接轨,确保现代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推动现代企业健康发展。

2.清理分析往来款项,重新确定资产负债价值

企业金融系统资金专项清理工作也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以往企业发展历史中,由于部分客观原因或是款项清理效率不足导致企业往来款项余额量较大。如果企业经常出现项目余额因清理效率低下,资金余额在未结清的情况下直接转入新财会管理制度,极易导致企业资产与净资产出现膨胀状况,甚至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定期开展往来资金专项清理工作,严格遵照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工作流程确定企业债权关系,及时进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往来款项清理效率。

3.合理采用激励措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采用绩效考核方式作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手段,通过绩效考核方式,企业还可以实现将员工与工作内容结合起来共同管理的目的,同时兼顾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强化管理质量的目的。但是在针对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创新中,企业应该从多方面、多层次制定员工激励措施,全面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能力。在实际制定激励措施时,企业可以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入手,通过精神激励,引导财会人员学习新知识以应对市场发展新形式。通过物质激励,可以切实提升员工工作效率。通过从精神与物质方面双管齐下,切实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結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公用价值在推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公允价值的作用,结合企业发展运营实际情况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更新,探索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为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启宏.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8).

[2]杜娟.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前沿,2014(3).

[3]王新民,刘万华.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3(1).

[4]郝玉贵,张琦霞.大数据下公允价值会计估值系统设计与应用[N].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06):7-13+44.

[5]张娟.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3):81.

投资决策中的公允价值论文范文第5篇

一、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基础

如何界定公允价值实际含义, 使得财务人员看重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效果。因此, 公允价值需要建立在买卖双方“一起同意”的大前提下, 采用“等价交易”的基本原则, 交易双方的实际情况, 使得两方均处于“持续经营”状态, 两方主体还需要彼此知根知底。

(一)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内涵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必须是交易双方能够进行自愿交易的实际价格。对应公允价值, 会有大量供应商和需求者, 并且各方信息都有进行深入了解, 以便于消除信息不对等的状况, 买卖双方都可以挑出合适对象, 依据己方意愿进行交易。公允价值之于投资性房地产, 基本上是一个客观价值, 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客观价值至关重要。通过整体科学严谨的评估, 以及专业人员评判的公允价值, 某种程度上能够精准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实际价值。总而言之, 投资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凸显了相关交易的根本公正性。

(二)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原则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原则, 投资性房地产的识别或估价不能简单地通过收购成本来确定。仅仅当公允价值成为基本定价基础, 我们才能确保投资房地产能够反映其真实情况。价值可以与投资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真实目标相匹配。严格依据会计计量的目标要求, 明确会计计量目的是公正核算企业的确切收益。

权责发生制原则不但能够衡量因为交易所产生的权责变化, 还能够针对非交易事项进行确认。因此产生的权责变化, 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计量在取得或产生投资性房地产时, 有必要明确它的公允价值, 而且在针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处置时, 要确认其本身的公允价值。同时, 当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时, 当多样化因素致使市场价产生变动时, 也要明确公允价值。

独立性原则的重点是要避免公司借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操控实际利润的行为, 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做出保证。内部专业组织指的是针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的机构组织, 这个组织本身可以代表专业性的基本要求。多由财务会计专员、审计专员、采购营销专员、技术专员、独立董事等人员组成。

充分性原则要求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认, 它需要财务人员能够从尽可能广泛的渠道来取得相关的资产以及对应公允价值的信息, 最大程度规避结果的离散性, 进而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公平性和可检验性。

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现状及问题

(一)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整体情况

全部上市公司15年投资性房地产总额4600亿, 16年6000亿 (增长30%) , 17年7200亿 (增长20%) , 规模越来越大, 增速有所放缓。占总资产的比重由2015年的1.2%升至2017年的1.5%。

其中各家上市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占比情况为:17年投资性房地产占总资产比例50%以上的有7家, 30%-50%的有13家, 10%-30%的有30家。其中金额超百亿的有美凯龙 (708亿, 占比下降, 物业经营) 、金融街 (322亿, 占比上升, 房地产) 、世茂股份 (268亿, 占比微降, 房地产) 、陆家嘴 (248亿, 占比微降, 园区开发) 、新城控股 (238亿, 占比微降, 房地产) 、云南城投 (163亿, 占比高升, 房地产) 、供销大集 (143亿, 占比上升, 零售) 、外高桥 (112亿, 占比微升, 园区开发)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资金的流动性。

(二)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上市公司中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渐渐变多。然而, 寥寥无几的企业运用公允价值模式, 进行自身投资性房地产的考核。绝大多数都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大量持有投资房地产以及对应企业所在充满活力的房地产市场, 此类企业能够明确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 如上海的陆家嘴和张江高科技。一些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的公司, 必须按照两种不同的会计准则披露自身的相关会计信息。

对于本土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明确运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 然而对于公允价值确定的方法并没有确定统一的范式, 所以在企业实际的应用中, 上市公司用来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存在部分公司操纵专业房地产评估机构, 进而将其预估价格作为公允价值;部分公司通过第三方公司公布的调查为凭据;还有部分公司根据相关市场的价格为参照, 自行确定公允价值。以上方法纵然每种都依照参考了市场的影响因素, 但是还是免不了会受到企业自身因素的左右, 尤其是相关人员参考有关市场价格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数值偏差, 因为企业在自行敲定公允价值的具体方法时, 难免会携带自身的主观意象。

关于本土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准则规定企业一旦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之后, 它不能随意改变。因此, 必须根据相关的会计政策变化处理从成本模式到公允价值模式的过渡;而这种转换是不可逆的, 也就是说, 企业不能从公允价值模式转变为成本模式。但是, 在实际业务运作中, 有些企业却是并没有遵守相应的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 他们甚至随意改变了成本模式。例如, 在平安银行联通深圳发展银行的平行业务进行整合, 径直把投资性房地产由公允价值计量更改为为成本模式计量。

关于我国的上市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相关信息公示的情况依旧不甚令人满意, 公示的信息不充分、不及时已成为常态。依照会计准则的要求,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的一定要披露公允价值是如何确定的, 对应的评估报告和对企业实际的影响等先关信息。然而, 依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与相应资料的整体分析可知, 部分上市公司开展投资性房地产模式更改的后续计量时, 并未针对公允价值信息进行纰漏和相关确定办法, 在企业的年报附注中同样如此, 没有公允价值如何进行确定的相关内容。同时, 部分企业即便披露了自身如何确定公允价值, 然而并没有详细公示评估中可能应用到的相关假设、以及具体参数等实际信息, 同时, 也让消息使用者质疑, 上述的公允价值是否做到真实可信。并且, 部分上市企业的报表中只公示了投资性房地产整体数额, 却没有明确展示具体的项目, 投资性房地产所在的具体位置等信息, 因而投资人不能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可信性。

三、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影响

(一) 对资产价值的影响

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模式, 将有机会影响自身资产负债表的内部数据结构进行整理, 拔高企业资产账面价值。通过公允价值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将大大提高。因此, 企业对应的资产负债比率能够下调, 极大程度上减小了本身的权益占比, 所以将公司的财务风险大幅度调低, 这是能够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提升企业价值的有效办法。所以, 这几年国家连续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意见, 来进行尽信贷相关伴生风险的控制, 并且国家不断提升银行借款的要求。所以, 公司借用公允价值为后续计量模式, 用来尽可能提高自身资产的账面价值。这项活动有利于公司向银行进行贷款, 企业在向银行进行贷款的过程中, 可能因其自身的偿付相关能力变化, 而会影响企业申请贷款结果。

企业资金额度的多寡, 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公司本身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确定。上市公司自身融资压力变大, 持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 进而变更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融资压力;假如企业本身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数量较少, 便纵公司当前大量资金需求, 也不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因为对应的投资性房地产规模小, 所以在变动计量模式过程中, 不可能会有特别明显的收益。

(二) 对整体利润的影响

依照相应会计明确, 上市公司在会计期尾, 都需要对公司本身的实际资产价值予以调整。这就要求公司通过公允价值实施市值的计量, 公允价值实际的变动会影响公司的利润变动, 企业的经营者需要担忧因为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企业利润变化, 经营者担心实际的利润波动太大。企业需要将实际的目光放长远。企业通过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会于会计期末对其自身的资本进行整理, 这时企业需要在上个会计期间为基础值的公允价值上进行计量。进行变革的过程中, 公司的利润变动会较大, 但经过几个会计期间后, 此类因素对企业的影响逐渐减小, 投资性房地产的实际价值趋向平衡, 并且同账面价值基本一致。比如, 尚未出售的房地产单元以及相关建筑物, 依旧需要通过成本模式进行价格的预估, 不会因公允价值的变动而产生变化。

(三) 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 上市企业不可以随意变动会计处理方法, 因为公允价值变动属于公司会计政策变动, 公司需要遵守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尤其是, 当公司在公允价值计量下将库存和固定资产变更为投资性房地产时, 需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假如把自用房地产或者存货变更成投资性房地产, 以及实际资产的公允价值比账面价值要高, 则需要计算差额归入企业调整时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假如资产的原价值比公允价值要高, 那么两者中间的差额归入当期的损益额度。以上规定基本规避了房地产企业通过计量模式的转换来操纵企业利润的可能性。

(四) 对税收的影响

会计期末, 对应公允价值的投资性房地产, 应当进行账面价值的变动, 以此来切合会计准则要求, 并且不进行计提折旧与摊销操作, 同时对应数据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反映到税法便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益。归结起来, 投资性房地产对税收的影响来源于两层面:其一, 税法允许公司进行折旧和摊销, 会计准则不许可。因此, 上市公司需要在会计期末对应税所得额进行调整。其二, 因为税法上不可以公允价值变动的只需要进行纳税方面的变动, 然而会计准则要明确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因此, 企业需要进行相关微调。并且, 企业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后, 不需继续提折旧。

四、结论分析

作者根据对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公允价值的整体分析, 可以得到三方面结论。

第一, 上市公司一定情况下会为了完成短期目标而粉饰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数据上投资性房地产价值提升的状况下, 可以运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 不同于别的形式的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净资产、净利润等数额的占比。

第二, 公允价值伴随着整体经济的环境波动, 并且变化难以控制, 从而阻碍了这种测量属性的选择。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将受到企业后续会计期间投资资产市场价值变动的因素。故而, 企业若是增加相应的房地产投资, 应当针对自身收益进行监管, 此外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企业的检查时间。

第三, 因为阻滞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因素在对应的计量手段不完善, 计量方法也不一致, 特别是在估价企业的估价过程中, 过多的假设限制了估价的可信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允价值的使用。

摘要: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征求意见稿) 》的颁布, 由财政部在2012年成立专门项目, 同时该项目允许股东更清楚地了解公司公允价值的具体情况, 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分析范畴大多汇集于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因此, 本文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财务影响提出些许看法。

关键词:公允价值,投资性房地产,财务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斌.房地产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 2017.

[2] 张志红, 田粟源.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资产评估, 2013 (10) .

[3] 张文, 符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及完善策略——基于ST国商案例分析[J].财会研究, 2013 (1) .

[4] 何青.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中影响的实证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 2016.

投资决策中的公允价值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来, 我国房价增速虽在变缓, 但整体上依旧呈现上升趋势, 成本模式下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存在较大的偏差, 以成本为主要的后续计量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房地产行业的需要, 为此, 对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逐步转为公允价值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 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做出了规范, 2014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用来规范公允价值, 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纰漏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接轨的趋势。

2 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确认和计量

2.1 投资性房地产定义

如今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逐步升高, 利润空间较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使用和出售房地产, 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经营手段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投资性房地产: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2.2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

投资性房地产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予以确认:

(1) 企业能够取得与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租金收入或增值收益;

(2) 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公允价值难以确定

我国财政部规定了资产评估师在估值时可以使用的方法有三种: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在实务中, 企业获取公允价值主要有三种途径: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公司自行评估、通过第三方调查报告取得。不同企业采用不同方式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 降低了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而很多企业则利用评估标准模糊这一缺陷, 为粉饰报表而虚增价值。

3.2 估值成本高

由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较短, 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又十分复杂, 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而很多企业又没有设立自己独立的估值团队, 因此需要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企业进行资产估值, 增加了大额的成本费用。而且我国的估值技术并不成熟, 得出的公允价值可靠性难以得到保障。

3.3 监管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 我国监管机构很难核实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准确性, 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 对于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缺乏实质性的惩罚, 无法有效遏制企业的违规行为。对于不按准则披露的公司, 绝大多数只是责令限期改正, 可见违规成本过低。

4 完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4.1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准则和监管

我国的公允价值准则使用还不够成熟, 基本准则中缺乏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规定, 而且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较高的进入门槛。为实现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广泛应用, 我国应采取适当方法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分类, 以类别统一规定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同时应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和相关制度, 使其有法可依, 通过强化监管来杜绝企业利用公允价值的各种投机行为。政府还应加强违规处罚力度, 对于没有严格按照准则执行的企业给予严重惩罚, 甚至划入重大违规行为, 以强制力保证公允价值的准确应用。

4.2 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并不规范, 房价波动较大, 市场上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不高, 企业对于公允价值的获得十分困难, 尤其是对于很多小规模企业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因此, 我国需要不断地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 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公开体系, 保证各方的交易信息都公开、透明, 提高信息的全面性, 进而不断提高房地产的市场化程度, 使房地产交易更加有序。

4.3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够成熟, 且其估值技术复杂, 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要实现公允价值的准确应用, 必须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能力, 一方面, 企业应加大对涉及的内部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使相关人员熟悉和掌握公允价值的处理方法和程序, 提高其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实务水平。另一方面, 我国应当鼓励发展专业的房地产评估机构, 培养一批具备高专业水平的评估人员, 专门为企业提供房地产的估值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房地产行业成为我国近年来的热门行业, 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逐步攀高, 致使房地产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差距逐步拉大, 历史成本已经不能更全面地为财务部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为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接轨, 我国逐步开始采用以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本文对公允价值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应用的必要性, 同时对如何更好地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 张沐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运用的思考[J].金融经济, 2018 (4) .

[2] 白志强.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 2011 (32) .

[3] 程玲, 谭欢.浅析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10) .

[4] 李永稳.公允价值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7 (5) .

[5] 刘嘉,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动因研究--以中航地产为例[D].天津财经大学, 2017.

[6] 陈盼盼.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运用研究以——JD集团为例[D].宁夏大学, 2017.

[7] 从男.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运用现状分析[J].金融经济, 2016 (2) .

上一篇:高中体育创新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出过留学教育服务贸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