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糖尿病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糖尿病;专科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会使患者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升高,导致患者出现消瘦、多尿、多糖的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男42例,女38例,年龄32~71岁,病程1~13年,平均年龄(43.19±1.34岁),平均病程(6.4±0.2年)。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成员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4.6±2.6)岁,学历分别为:大专10名,本科14名,职称分布为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12名,其中有一名主管護师有专业的糖尿病学习和教育培训的经验,具有教育导师资格。

1.2方法

1.2.1制定小组和培训计划

护理小组的成员要选取对糖尿病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的护理人员,且在医院的护理服务中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专科护理。在对管理计划进行过制定时,要求小组的成员对糖尿病的基础理论有足够的掌握,并且对基本操作的技能较为熟练,能够在糖尿病患者出现昏迷等突发情况采取有效的急救,保证小组成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能够独立且熟练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由小组的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分阶段培训,当培训结束之后,能够通过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考核的护理人员具有能够为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等活动的资格。

1.2.2实施并完善计划

将糖尿病教育指南作为标准,将计划制定好之后采取阶段实施,阶段分别为教育指导、技能操作、实践演练、个体培训以及课堂情境。教育指导主要为课堂讲授,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有关的基础知识、使用药物的种类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胰岛素的分类以及进行注射后对用餐时间的规定等;技能操作要分批进行,主要包括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笔等,在完成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实践演练指的是在对患者的护理中实行,这个阶段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体培训指的是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模拟,将发现的理论以及操作中的缺点演练处理,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与分析;课堂情境指的是将小组成员带进科室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达到对护理人员技能促进的作用[2]。

1.2.3建立控制体系

护理小组的组长对成员培训的成果进行定期考核或者是不定期抽查,对专科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护理的满意度。检查的方式主要为对考核标准统一量化。考核达标的成绩为90分以上。

1.2.4考核评价指标的完善

护理部的组长修改、补充和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并进行细化与量化,将其作为后期评估以及操作的标准。

1.2.5质量改进

将每次的考核结果上报到护理部门,在进行护理管理会议时提出与反馈出现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整改。小组长对质量改进进行跟踪指导,来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效果。

1.3观察指标与评分标准

在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将糖尿病教育指南作为理论知识的标准,考核的内容共分为运动、药物、饮食、足部护理、血糖监测这5个指标,满分为100分。将血糖监测以及注射胰岛素作为技能操作考核的项目,每项分为50分,满分为100分。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有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对两组患者的资料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全部患者干预治疗状况应用t检验,质量评分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结果差异明显,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结果

进行规范管理之后,小组成员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方面的评分有了明显地提高,两组数据对比结果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见表1)管理前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的有例32,一般满意例30,不满意例28,满意率为77.5%。管理后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的有例38,一般满意例34,不满意例8,满意率为92.5%。两组数据对比结果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在质量的过程中融入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质量效果[3]。

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能够有效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医患矛盾与医疗纠纷[4]。

综上所述,采用规范化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的质量,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凯,李丽萍,何华英.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生活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5):21-23.

[2]陈琴,王思思,黄晶,等.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2013,(11):119-120.

[3]朱小玲.人文关怀在肿瘤病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1):3237-3238.

[4]孙丽凯,李丽萍,何华英.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生活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51):21-23.

糖尿病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择7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饮食、锻炼控制、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時予以抗感染、局部换药、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常规内科治疗。常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的内分泌科护理。整体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干预,两组干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 结果 治疗干预4周后,整体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χ2=4.18,P<0.05);且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服药情况、饮食管理、锻炼情况、情绪控制、疾病认知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χ2=4.13、4.57、4.74、5.14、4.60、4.55,P<0.05)。 结论 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足具有护理效果高、满意度高、治疗效果佳等优点。

[关键词] 整体护理;糖尿病足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holistic nursing on diabetic foot

CAO Xiuying1 WANG Jun2

1.Department of Medicine, Tianta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Tiantai 317200, China; 2.Endocrinology Department,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nhai in Zhejiang Province, Linhai 317100, China

[Key words] Holistic nursing; Diabetic foot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为糖尿病血管病变导致终末肢体循环障碍并发感染[1,2]。糖尿病足造成患者残疾,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以往糖尿病足患者仅采取常规控制血糖、局部换药及常规的内分泌科护理,具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随着护理技术及护理观念的发展,糖尿病足的护理逐渐从常规的内分泌科护理转变为采取整体护理方式[3,4],其效果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观察了整体护理治疗(整体护理组)糖尿病足的疗效,并与常规的内分泌科护理治疗(常规护理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72例,均符合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5]。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6例。整体护理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5~70岁,平均(51.7±10.6)岁;患病时间1~34年,平均(15.1±5.0)年;基础糖尿病类型均为2型;糖尿病足根据Wagner分级:1级10例,2级12例,3级6例,4级6例,5级2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1~73岁,平均(51.9±11.9)岁;患病时间1~28年,平均(14.3±4.8)年;基础糖尿病类型1型1例、2型35例;糖尿病足根据Wagner分级:1级10例,2级10例,3级7例,4级6例,5级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患病时间、糖尿病类型及糖尿病足分级程度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饮食、锻炼控制、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予以抗感染、局部换药、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常规内科治疗。常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的内分泌科护理。整体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包括:①一般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血糖、呼吸、心率等,嘱咐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及使用胰岛素;②饮食护理:合理控制饮食,做到定时、定量,禁食甜食、辛辣、油腻食物,多进食优质蛋白食物,有利于伤口的恢复,宜进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及易消化食物;③足部护理:嘱患者每天采用下肢抬高-放平-下垂交替训练方式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以10次交替为1组,每天3~5组。每晚采用37℃左右温水泡脚,如患者有足部皮肤破溃则采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 min左右,浸泡后擦干并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溃疡,每天使用频谱治疗仪照射治疗30 min,如溃疡处有脓液形成则取出部分脓液送细菌培养及药敏并及时对坏死组织行清创治疗,同时待培养及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④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病情重、病程长,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对心理造成严重的创伤,常造成患者忧郁、焦虑、悲观的心理。应与患者充分地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同时向其介绍疾病产生的原因及预后,使其建立成功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⑤健康宣教:糖尿病足的治疗不单单是住院期间的治疗,还包括长期的家庭治疗及控制,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注意事项,使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饮食控制及健康锻炼。两组干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糖尿病足治疗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后患者创面愈合>90%,双下肢麻木、疼痛等情况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创面愈合面积达40%~90%,双下肢麻木、疼痛等情况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创面愈合面积<40%或出现坏疽需截肢,双下肢麻木、疼痛等情况无减轻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6]。

1.3.2 护理效果评定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满意度、按时服药、饮食管理、体育锻炼、情绪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分为满意与不满意[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干预4周后,整体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后护理效果的比较

治疗干预4周后,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服药情况、饮食管理、锻炼情况、情绪控制、疾病认知等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3、4.57、4.74、5.14、4.60、4.55,均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由于人们对于糖尿病危害的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警惕性,糖尿病足及截肢的患者不断增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8,9]。以往糖尿病足的治疗及护理往往是采取对症处理,包括控制血糖、局部换药及抗生素使用等,疗效有限,常常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血糖波动较大从而出现反复的小损伤导致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反复溃疡,最后导致截肢的结局[9,10]。采用何种护理及治疗能够良好控制患者的血糖、避免糖尿病足截肢致残的情况出现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工作模式,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適合人的最佳护理[11]。近年来,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新型的护理方式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12]。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方式逐渐从单纯的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向更加全面的整体护理方式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马文化等[13]认为采用整体护理能加深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程度,积极预防和治疗是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关键环节。而任玉珍等[14]认为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在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整体护理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且整体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服药情况、饮食管理、锻炼、情绪控制、对疾病的认知等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护理措施相对于常规的内分泌科护理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具有以下优点:①严格的控制饮食、规范化的使用胰岛素、良好的健康锻炼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血糖的波动,有效地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出现;②采用规范的足部护理及局部换药、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能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足患者溃疡的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减低致残率、致死率;③良好的心理护理能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心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的信任和依从性;④疾病宣教能增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总之,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足具有护理效果高、满意度高、治疗效果佳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邓俊林,卢福花,张振华. 2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6):136.

[2] 何俭,缪晓峰. 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 广东医学,2011, 32(19):2599-2600.

[3] 谢双,贺荣. 整体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效果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10,39(4):376-377.

[4] Driver VR,Fabbi M,Lavery LA,et al. The costs of diabetic foot: the economic case for the limb salvage team[J]. J Am Podiatr Med Assoc,2010,100(5):335-341.

[5]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 糖尿病足国际临床[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

[6] 朱仕绉.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足病人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38-39.

[7] Hinchliffe RJ,Andros G,Apelqvist J,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evascularization of the ulcerated foo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Diabetes Metab[J]. Res. Rev,2012,28(Suppl 1):179-217.

[8] 林益坤,杨彪,陈壮峰,等. 血栓通联合常规疗法对糖尿病足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65-66.

[9] 王爱红,赵湜,李强,等. 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医学经济学分析[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6):496-499.

[10] 苏星明,胡菊花. 護理程序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8):25-27.

[11] 黄爱玲,于翠华. 应用系统化整体护理预防糖尿病足82例分析[J]. 山东医药,2003,43 (2):46-47.

[12] 薛国敏,杨晓芹. 整体护理对糖尿病足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553-554.

[13] 马文化,王玫,高秀琳,等. 糖尿病足患者的整体护理[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131.

[14] 任玉珍,李红. 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J]. 护理研究,2010,24(35):3254-3255.

(收稿日期:2013-08-09)

糖尿病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 男55例, 女45例, 年龄37~72岁。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内容 (1) 入院时, 介绍护士长、管床护士姓名, 向病人讲解糖尿病饮食基本原则, 发放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路径表并向病人讲解有关内容。 (2) 第1天、第2天, 介绍糖尿病饮食治疗目的及注意事项;讲解糖尿病饮食热量的计算方法与计划, 如何填写饮食日记, 教会病人计算热量和配制食谱, 指导病人自觉遵守饮食原则。 (3) 第3天、第4天, 介绍食物交换份饮食的目的, 饮食的方法, 如何运用食物交换份指导进食。 (4) 第5天、第6天, 介绍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的目的以及方法, 哪些食物进食后血糖升高快而且峰值高, 如何计算每餐的血糖生成指数。 (5) 第7天, 低血糖时饮食原则, 发生低血糖如何进食。 (6) 出院前1、2d, 评价病人及家属的掌握程度, 制订出院后饮食治疗的重点。

1.2.2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1.3 实验检查

入院时及干预后1、2、4周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和卡方检验, 运用SAS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果

(表1、2)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 即“三多一少”症状[2]。目前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病症。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使人致残、致死的并发症, 如心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失明、截肢等。做好饮食控制, 是与糖尿病成功相处的基础[3]。

饮食干预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提高其饮食自理调节能力, 即增加自我控制饮食进而有效控制DM的能力和自觉行为, 提高自我监控血糖的意识。饮食干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对饮食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认识, 这是长期控制病情的基础[4]。采取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是必要的、有效的, 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有效控制其病情基础, 态度、行为水平、知晓率显着改观[5]。本研究的结果证明, 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 在干预前差异均没有显着性 (P>0.05) 经过饮食干预后上述相关指标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P<0.05) 。表明糖尿病通过饮食干预提高了病人的自我保健和自控饮食能力, 可以起到血糖控制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病人配合营养科给予饮食护理干预, 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2组入院时及干预后1、2、4周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 在干预前差异均没有显著性 (P>0.05) ;经过饮食护理干预后上述相关指标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结论 糖尿病通过饮食护理干预提高了病人的自控饮食能力, 可以起到血糖控制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性脑卒中,饮食治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周晓燕, 杨杰.糖尿病教育在防治中的重要性浅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 17 (2) :71~72.

[2] 刘新民.实用内分泌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300.

[3] 侯祥川, 顾景范, 邵继智, 等.临床营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419.

[4] 马建新.糖代谢紊乱对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影响[J].中原医刊, 2007, 10 (33) :l9.

糖尿病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属于长期慢性疾病,临床上尚无治愈的方法,如病情进展严重,患者会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糖尿病的长期影响下,患者的眼、肾、神经系统、心脏等组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引发病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非常多,且分布也比较普遍,据调查研究可知,各个城市、乡镇及农村中均有病例,且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病变。系统损害与糖尿病病程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患者的病程在5年以下时,其他系统发生病变的可能性约为30%左右,而病程超过5年,其他系统发生病变的可能性会上升至50%以上,而且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引发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提高,约高出7倍左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生理上会遭受比较多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费用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花费,是指医疗费用,包含治疗糖尿病的费用及其治疗其并发症的费用,我国糖尿病患者每年的直接花费约为190亿元人民币;另一种为间接花费,是指治疗糖尿病致残、致死的费用。

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2.1 自我管理概述

在Creer的《慢性病儿童的康复》一书中,最早出现“自我管理”属于。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Creer在研究儿童哮喘项目时,即开始应用“自我管理”这一属于,Creer认为,患者积极的参与到治疗当中就是自我管理。此后,在慢性病护理中开始广泛的应用“自我护理”,其内容也扩展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医护人员针对慢性病采取的干预行为,一方面是指患者采取的、可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行为。

Alderson认为,自我管理是一种小组学习方式,组内成员相互监督,小组建立的基础为成人学习理论、个性化治疗、个案管理理论。自我管理是一种综合干预技术,在干预的过程中,充分的结合生理、心理及社会三大因素,实现最大化的调节。慢性病患者在病情进展的过程中,症状表现、治疗方案、患者生理及心理、社会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医护人员及患者应对这种变化的行为及能力就可理解为自我管理。慢性疾病患者根据自身的情况,每天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自身疾病的发展、减少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即为患者的自我管理。

2.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测量方法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自我管理就是指患者每天所采取的控制血糖水平的措施,包含控制饮食、监测血糖、按时服药等措施。测量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时,可用的方法比较多,常用的以下几种:(1)自我报告法:这是最为常用的自我管理测量方法,自我报告法中,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联系,可以是面对面询问,也可以是电话访问,对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采取的测量工具包含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DCP)、糖尿病自我管理评估报告工具(D-SMART)、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SCS)等;(2)观察法:研究者与患者共同处于同一环境当中,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观察,此种测量方法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患者现有生理指标检查结果并不会干扰观察结果,不过观察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比较度,且在观察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有意识做出符合自我管理的行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比较差;(3)生理指标替代法:多数研究者们认为,如果患者的生理指标控制效果比较好,那么自我管理效果也比较高,生理指标中,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应用最多,可将患者3~6个月之内的血糖控制状况反映出来,不过,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我管理效果的反映有效性比较差。

2.3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关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国外研究开始的比较早,且研究成果能够较为客观的将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体现出来。与国外相比,我国研究开始的比较晚,研究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部分研究者在研究时,自行设计相应的量表,在门诊糖尿病患者中进行调查研究,经过研究显示,从量表的总分来看,自我管理良好的患者28%,自我管理一般的患者58%,自我管理比较差的患者14%,从单项的分值来看,每一项分数属于良好水平的患者仅为9%,患者在控制饮食、服用药物、低血糖管理方面均管理的比较好,但在运动控制、血糖监测、糖尿病足管理方面管理的比较差,总体来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比较差。部分研究者利用DCP量表来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在DCP量表中,因子共包含11个,其中,高水平因子包含7个,低水平因子包含4个,其研究结果同样显示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比较低。

总之,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自我管理时,现状不容乐观,绝大部分患者并未充分的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自我管理水平比较低。

3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

3.1 人口学资料影响

人口学资料主要包含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内容。从年龄方面来看,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空闲时间更多,但老年患者的记忆力水平远不及年轻患者,学习能力也比较差,在进行自我管理时,水平比较差;从婚姻状况方面来看,有配偶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高于无配偶患者,可能原因是已婚患者的配偶可以监督患者运动、服药、控制饮食等,从而提升自我管理效果,而且已婚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对可以减轻一些;从经济收入方面来看,患者的收入水平比较高时,自我管理水平也会高于收入水平低的患者;从文化程度方面来看,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时,越能够较好的接受相关的知识,在与医护人员沟通时,顺利性比较强,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自我管理水平;从职业方面来看,与体力劳动者相比,脑力劳动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更高一些。

3.2 糖尿病疾病和治疗相关影响因素

3.2.1 并发症数量

糖尿病患者伴有并发症时,可能会伴有2种以上的并发症,当患者伴有的并发症数量越多时,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越差,考虑与患者应对并发症的心理相关,并发症数量比较多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暴自弃的念头,进而不再进行自我管理,形成恶性循环。

3.2.2 治疗方式

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可采用的治疗方式比较多,饮食治疗为最为简单的治疗方式,与此治疗方式相比,治疗方式越复杂时,患者越重视自我管理,自容管理水平越高,主要原因是采用复杂方式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及病程比较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累的管理经验比较多,对疾病的认识也比较深,因此,自我管理行为比较好。

3.2.3糖尿病健康教育次数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护理干预的开展可促使患者养成较好的管理意识,健康教育实施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对疾病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健康教育的次数越多时,患者会越注重自我管理。

3.3 心理社会因素

3.3.1 心理状态

对于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患者均能够认知,因此患病后会产生一些心理变化,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时,患者可能会自暴自弃。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患者的负性心理越严重时,自我管理的效果越差,而且行为控制的难度提升。

3.3.2 社会支持

糖尿病患者发病后,会产生比较大的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作为缓解患者压力的有效手段,在应激状态下,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之间形成一定的关系,有利于缓冲压力事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但如果社会支持比较差时,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会严重下降,进而影响自我健康管理行为,降低自我管理水平。

3.4 知识信念因素

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程度越高时,越能够科学的评估自身的病情,并有效地控制自身的管理行为,实施良好的自我护理,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患者自身的健康信念同样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应县该因素,当患者的健康信念越低时,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差,主要原因是患者过分的放大了糖尿病的危害,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即使进行自我管理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因此形成自暴自弃的行为[8] 。

综上所述,现阶段,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比较低,主要受到患者学历水平、糖尿病并发症数量、心理因素、信念因素等因素的影响,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加强健康教育,促使患者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自觉进行自我管理,提高糖尿病控制效果。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糖尿病患者时,不能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来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比较差,而且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该文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做出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程丽,李小妹,高翠霞,等.糖尿病患者压力评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07-710.

[2] 黄仙红,陈静,张萌,等.农村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健康研究,2014,34(1):5-7,10.

[3] 李饶,袁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与负性情绪现状及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63-164,168.

[4] 赖泽锐,张洁宜.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7):157-158.

[5] 秦蕴新,孙玲红,腾美芬,等.门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50-51.

[6] 朱风萍,严淑珍,李瑞,等.中卫市152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9):835-837,848.

[7] 魏魏,马龙飞,沈世蜂,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3):4039-4042.

糖尿病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142例小儿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71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儿34例,女性患儿37例,年龄4~10岁, 平均年龄为(6.38±2.24)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3.1±1.7)年。 实验组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36例, 年龄3~10岁,平均年龄为(6.21±2.35)岁;病程6个月~ 7年,平均病程(3.6±1.4)年。 两组患者均符合WHO小儿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 两组患儿均行FPG、2 h PG、 Hb A1c、血脂检查,均排除严重主要脏器疾病、精神神经功能障碍等。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并且在就诊时进行健康教育。 实验组患儿采取家庭管理模式,并将实验组患儿家长分为两组,一组30人,一组31人。 每组患儿家长每个月进行一次家庭管理培训,由一名专业医师及一名护理人员进行指导。 培训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儿的病案记录,进行个性化指导。 应全面了解患儿的心理状况、饮食习惯及患儿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作出相应的家庭管理计划。 家庭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饮食、体育运动、用药指导、血糖监测等,并做好相关记录。 合理饮食:患儿年龄较小,治疗配合性较低,因此家长应严格控制小儿饮食, 在不影响患儿身体发育的正常需求前提下,做到少食多餐,不进食糖果等。 家长应做好发挥好监督作用,不能放松对患儿偷吃甜食、零食的警惕。 体育运动:家长应以身作则,不仅应告知患儿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同时应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每日晨起进行跑步、跳绳等适合的方式进行锻炼,每日体育运动量应根据医师制定的运动方案进行。 循序渐进,运动量逐渐提升,切忌不得超负荷锻炼以免低血糖导致晕倒等情况的发生。 血糖监测:应充分认识到血糖监测的重要意义,每日应自测血糖。 应用胰岛素治疗原则上必须进行餐后2 h血糖监测及尿糖监测,但因需扎破手指,大多患儿难以配合。 因此可一星期2次血糖监测。 规律用药:IDDM患儿需终生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家长应熟练掌握胰岛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严密的监测血糖。 此外,家长还应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进行疾病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更好的了解自身疾病情况。 只有让患儿意识到疾病危害,才可能更好的配合治疗,这对于学龄儿童来说, 并非困难。 可采用图画、小儿视频等方式,吸引患儿学习,于快乐的教育方式中学到疾病知识。 在每个月的小组培训中,家长应根据本月家庭管理情况,如实向医护人员进行汇报,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内容调整,更好的控制病情。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等。采用该院自制的小儿糖尿病家庭管理行为评分量表,信度系数0.79, 包括对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体育运动、合理饮食、血糖监测4个方面,每个方面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1~4级评分。 分数越高者代表其管理行为越好。 采用疾病认知量表对患者疾病认知度进行评价,信度系数0.83,该量表包,8个条目,每个条目1~5级评分,分数越高者表示其疾病认知度越高。 患儿的自我管理效能采取1~5级评分,分数越高者表示其自我管理效能越高。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实验组小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6.17±0.78)%、空腹血糖(7.3±0.80)mmol/L、餐后2 h血糖(8.29±1.41)mmol/L、 甘油三酯(3.41±1.52)mmol/L、总胆固醇(4.67±1.12)mmol/L,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87±0.91)%、(9.4±0.79)mmol/L、 (9.54±1.77)mmol/L、(5.50±1.69)mmol/L、(5.34±1.05)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庭管理模式行为的比较

实验组小儿患者的家庭管理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服药依从性(36.8±7.43)、体育运动(37.6±5.46)、 合理饮食(36.9±10.52)、血糖监测(33.87±9.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8.7±9.74)、(29.5±8.91)、(22.8±9.17)、(26.92± 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两组患儿疾病认知度以及自我管理效能的比较

实验组小儿患者的疾病认知度(37.4±3.24)以及自我管理效能(3.05±0.49)得到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6.8±3.52)及(3.05±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5]。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或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深高血糖综合征等。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急剧上升,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6]: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3.66亿。 近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方式西方化, 肥胖率不断上升,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 在小儿糖尿病中,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 我国北方较南方的小儿糖尿病发病率高,可能与北方冬季寒冷,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免疫反应进而导致胰岛炎的发生有关[7]。 小儿糖尿病大多以9~14岁为主,但近年来也有报道称其发病年龄有走低趋势。

小儿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其免疫、生理功能尚不完善,因而应重视小儿糖尿病这一严重问题,如果治疗不当将导致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危象的发生[8]。 传统的治疗只是强调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但是小儿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因此该次研究采用家庭管理模式,旨在建立小儿糖尿病的家庭规范化管理,保证患儿的规律治疗,促进其健康成长。 通过家庭管理模式,患儿及其家长主动参与其中,有助于对于疾病的控制及长期监督, 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实行家庭管理模式,家长就有责任和义务进行糖尿病的系统学习,因为患儿年龄尚小,还不具备进行自我保健的能力。 因而家长的作用不容小觑。 通过每个月一次的系统培训,将患儿家长的疑问进行解答,同时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对于日常生活中家长对患儿疾病的治疗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患儿的发育特点及饮食喜好进行搭配合理的饮食食谱。 每日进食四餐,按热量1:2:2:2:2进行搭配,其中糖类: 脂肪:蛋白质按照5:3:2进行配比[9]。 此外,应该严格控制患儿的零食,尤其是糖果类。 对于患儿而言,其自制力较差,应严加监督,避免患儿自己偷吃。 家长应学会判断一些严重病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危象。 当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带有烂苹果味时,往往提示酮症酸中毒,此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10]。该症的发生常因偷吃甜食或饮食不当引起。 若患儿出现大汗、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常提示低血糖[11]。多音服用胰岛素过量或进食较少儿运动过多导致。 通过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增强体质,也有益于糖原的分解。 加强患儿的血糖监测,已经发生血糖升高,则应立即医院就诊。 该次研究中,通过家庭管理模式,实验组小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等血液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小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体育运动、合理饮食、血糖监测等家庭管理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疾病认知度以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到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家庭管理模式使患儿的血糖控制更加规范化、全天化,加强了对患儿的管理与监督,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小儿糖尿病家庭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小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血糖,对小儿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大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糖尿病家庭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142例小儿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7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管理,实验组小儿患者采取家庭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小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等血液生化指标,服药依从性、体育运动、合理饮食、血糖监测等家庭管理行为评分,以及疾病认知度和管理效能的比较。结果 实验组小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等血液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体育运动、合理饮食、血糖监测等家庭管理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患者的疾病认知度以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到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糖尿病家庭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小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血糖,对小儿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大价值。

糖尿病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县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均在2013年3月—2014年2月份期间收治)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44~79岁,平均年龄为(58.56±6.89)岁;病程2.60~14.50年,平均病程为(8.42±4.13)年。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47~80岁,平均年龄为(57.41±7.32)岁,病程3.20~14.90年,平均病程为(8.34±4.43)年。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比其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各项基线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两组患者进行一个科学的研究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25例患者采取常规的预防控制方法和管理方法,预防控制方面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叮嘱患者不可食用脂肪过高、糖量过高、过于辛辣以及含有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嘱咐患者按时服用药物,控制血压升高等。患者的管理方面采取心理指导和叮嘱患者按时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护人员对其血糖进行检测。

观察组:观察组25例糖尿病患者则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方法和管理方法。

预防控制方法包括饮食方面、药物方面、运动方面;管理方法包括心理方面、检测方面以及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如下。

饮食方面:对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一般首要措施就是控制饮食。而控制饮食的原则就是控制食物的总热量以及患者的体重,因此医护人员需给患者调配好适当的饮食,尤其要以膳食纤维食物为主,保证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的所占比例合理,严格控制患者的脂肪、糖、辣、酒等食物的摄入量,并根据患者个人的身高体重进行不同的饮食搭配,帮助患者维持体重,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的血糖以及改善缓和脂类代谢的作用。

药物方面:药物选择主要是根据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来进行考虑的,本次研究中主要服用方式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两种,二者均可在加重使用,医护人员要注意特别提醒患者选择正确的部位注射,以及按医嘱进行正确的用药量和使用工具,另外还需教导患者胰岛素的正确存储方式,并叮嘱患者一定要按时按量进行服药。

运动方面:为更好的控制患者体内的脂肪以及身材,可以指导患者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患者最好可以做到一日三餐后都有少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慢跑等运动量较小的运动,从而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增强体质、降低血糖以及放松身心的目的,切记不可过激运动以及空腹运动,容易引出低血糖的发生。

心理方面:患者因长期患病而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及身材,所以容易出现烦躁、焦虑、自闭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给患者讲解控制饮食对其的优处,告知患者暴饮暴食的后果,安抚患者的焦躁,为患者讲解成功瘦身的案例,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检测方面:糖尿病治疗中,定期的血糖检测极为重要,医护人员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血糖检测情况来进行高危人群的筛选的,因此,本院会定期为患者提供免费的血糖检测,从而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健康指导:通过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以及药理机制等相关知识,还有相关运动和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从而帮助患者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两组经过预防控制和管理后的胰岛素情况、血糖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方法

两组糖尿病患者所有研究的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用χ2进行检验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用“%”表示;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情况、血糖情况,用t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情况、血糖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前后指标存在差异,具有科学统计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经过不同的预防控制方法和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2.00%,对比可见,观察组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各数据明显较对照组数据优异(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老龄化的趋长,糖尿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属于一种常见的高危性慢性疾病,该病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与治疗,将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患者的家庭都将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极为重要的[2,3] 。

通常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对患者的管理均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比如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安抚患者的心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叮嘱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服用药物,禁止食用脂肪过高的食物等,以上方法对预防及控制糖尿病虽到达了一定的效果,但情况并不是很明显,且患者对其的满意度也不高[4] 。

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方法和管理方法能够即使有的控制糖尿病的发展,该方法是通过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不同症状、不同病况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以及管理方法,有针对性的给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和降低血糖等,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发展,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5,6] 。

本研究表明,两组在经过管理后,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2.00%,对比显示,观察组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方法的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的满意度高。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和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县医院自2013年3月—2014年2月份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预防控制方法和管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常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胰岛素情况、血糖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较对照更有优势(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使用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方法的效果较为明显,且患者的满意度高。

关键词:糖尿病,预防控制,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红.评价综合性预防及临床干预在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0):213.

[2] 何云燕.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6):22-24.

[3] 王文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1):4-6.

[4] 黄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3(1):59-62.

[5] 高燕飞.糖尿病患者院内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11):33-35.

上一篇:企业创新论文范文下一篇:生态系统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