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论文范文

2023-05-15

糖尿病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  分析与研究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使用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90例,参照组使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选择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出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改变情况要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到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之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并发症发生概率大大降低,血糖指标恢复情况理想,因此,值得应用到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之中。

关键词: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

糖尿病的病程比较长,且长期高血糖极易引发各类并发症。据相关研究表明,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病因与用药相对复杂,导致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难度升级,对此,医务人员应强化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点进行积极的普及,旨在控制血糖,这对于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1]。若医护人员缺乏专业的科学知识与经验,其未经过专业化的培训,也就无法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基本需求,且通过护理之后还容易引发各种安全隐患[2]。因此,将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到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是正确之选。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对其实施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开展临床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回顾性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使用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90例。此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参照组90例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是(62.8±8.7)岁。而观察组90例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是(63.2±8.5)岁。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的分析与对比,数据差异比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降糖治疗,均选择优降糖进行治疗,2.5mg/片,每次1.25~2.5mg,每天1~3次,于餐前30min口服。

参照组开展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遵医嘱来指导患者用药与相关的护理操作。

观察组则要给予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予以护理,其具体执行措施展示如下:

1.2.1  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

医院护理部开展直接性的管理,组建糖尿病专科小组,并设立组长、副组长与联络护士等相关职位。副组长主要负责相关的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组员培训工作,等到培训完毕后要定期组织相关的考核,等到考核通过之后即可让组员上岗,强调对整个培训计划的改进与完善,从而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1.2.2 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

管理工作主要划分为系统培训与工作督导。通常情况下,培训被设计成每个月2次,每次培训的持续时间为2h,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如饮食、用药、并发症与运动等相关内容。理论培训与药理学、病理学存在关联,主要是由院外的专家与院内的专科医生开设相关的讲座,还要提供相关的资料与宣传手册,以供护士进行阅读。同时,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与模拟护理的相关技能进行培训,在管理患者时,应由联络护士进行旁听,主要是学习相关的实践和知识。此外,科学计划理论考核的具体日期,选择医院自制的问卷来考核联络护士的理论知识点,联络护士则要深入到医院病房内,积极学习相关的操作技术,专科护士每个月都要指导联络护士来学习糖尿病患者的相關教育工作,严格检查护理质量。还要安排问卷调查,定期举办相关的病例研讨会,科学分析各种疑难问题。

1.2.3  科学制定护理方案

联络护士在参与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相关培训之后,应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相关的教育与管理,全面监查各种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联络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要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经过相关的健康宣教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认知,还要配合一定的护理计划,采取一对一宣讲模式。出院时,应为患者制订科学的院外计划,也要做好出院之后的随访工作。秘书或副组长每个季度都要对联络护士的基本情况进行考核,当联络护士遇到疑难问题时需要填写一定的会诊单,专科护士在接收护诊单之后,组员需要对患者展开会诊,小组成员应具备足够的会诊意识,可通过小组开会讨论的方法来制定科学的护理与健康教育计划。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进行记录和分析。

我院需要统一向患者发放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划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3个等级,采取不记名评分模式,分值越高,护理满意度就越高。>80分是非常满意,<60分是不满意,剩余为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常见的并发症有头晕、浑身乏力、视力模糊等。并发症发生率=(头晕+浑身乏力+视力模糊)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急诊诊断记录所得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将P<0.05 差异记为统计学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2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要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

参照组90例中有1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3.33%;而观察组则有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1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要明显低于参照组,安全而高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餐后2h、空腹血糖指标差异很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完成后,观察组患者餐后2h、空腹血糖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专科小组成立能够提升糖尿病的护理水平,以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糖尿病患者获取糖尿病相关知识点的相关渠道主要来自于护理人员,而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学科比較多,因此,联络护士在引导与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点时,会涉及到药物、饮食等多种学科,其对联络护士的基本要求更高[3]。开展健康教育时,应根据患者的基本需求、个人特点与疾病情况来调整教育方案,打造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防止护理干预偏离了整个计划,可组建专科小组进行讨论,科学调整方案,以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4]。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相对片面,未对患者开展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无法拉近护患间的关系,会让患者内心产生强烈的焦虑感与恐惧感,不良情绪无法释放,也无法掌握合理的发泄方法,这样不利于病情治疗与护理[5]。对此,为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别生理、心理、环境等角度出发,成立专业化的糖尿病专科小组,其护理的专业性更强,可从专业性的角度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与生活习惯,结合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设定专属的护理方案,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若想充分了解糖尿病专科小组对糖尿病护理的价值意义,我们必须对其实际护理效果进行探究。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我院180例糖尿病患者,将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到全院高血糖患者护理管理之中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的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血糖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方面均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践表明,对全院的高血糖患者应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安全而高效,因此,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李秀民,张琪,赵雪.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166+185.

[2]谢婷婷,黄敏敏.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4):210-211.

[3]邵春霞.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8):78+80.

[4]肖莉.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非内分泌专科开展高血糖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6):146+148.

[5]陈丽丽,张岩岩.观察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效果[J].名医,2020,05(11):214-215.

糖尿病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良好的控制血糖,同时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住院治疗是短暂的,出院后的自我护理则更为重要。然而一些患者由于缺乏糖尿病的知识,或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得不全面,以及对注射胰岛素存在恐惧心理,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因此,我院采用了多种形式,帮助糖尿病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学习糖尿病知识,掌握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及胰岛素注射的操作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对住院、门诊及社区的8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自我护理缺陷指导,其中住院27例,门诊42例,社区11例;年龄32-72岁,其中干部48例;工人26例,家属6例;文化程度大中专以上32例,初中以上28例,小学20 例。

2 方法

通过问卷方式,对社区糖尿病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将存在自我护理缺陷的患者分为知识缺乏、情感障碍及操作困难三类,每类又按掌握知识的层次分为轻、中、重三组,针对不同程度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

2.1 由专职人员对糖尿病人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形式包括观看录像、个别指导、集体讲座、提问、讨论、阅读资料等多种形式。内容包括: ①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②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监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③血压、血脂、体重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 ④药物种类、名称、作用、用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⑤低血糖的表现、预防及处理措施。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知识。

2.2 相关技能演示 采取小组形式或个体化形式示范讲解,小组

以5--6人为宜。内容包括: ①胰岛素注射器及胰岛素笔的操作方法、携带保管等注意事项; ②快速血糖仪的使用方法; ③对足部怎样系统的进行检查及护理。力求让每一个人都动手操作,直到掌握。

2.3 解除病人的情感障碍 对病人要针对不同时期采取不同对策

进行心理干预,病人患病初期,常否认自己患糖尿病,这时可先不与病人讨论病情,不进入病人角色,等待时机,但要告知病人家属如何照顾病人。继而病人出现恐惧,害怕糖尿病不可根治,从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病人表现为沮丧、气愤,觉得生活对他不公,有些病人出现抑郁,这时我们采取倾听的方法,让病人发泄心中的郁闷,通过具体分析和解释,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悲观失望的情绪,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用善意关爱的语言给予病人关心与支持,帮助病人制定可行的治疗计划,定期与病人联系了解情况,同时教育家庭成员给病人关心与帮助。尽可能的学习糖尿病知识,经过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接受现实。

3 结果

80例病人均不同程度的掌握了糖尿病知识及相关操作技能,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讨论

糖尿病患者只有需要胰岛素治疗和出现并发症时才住院治疗,其他时间都需要自我护理,但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不足影响了依从行为。糖尿病治疗的长期性,使患者很难长期坚持,更担心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干扰了病人的情绪;不能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的相关知识,则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患病后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家庭的态度及经济状况都会造成病人在自我护理上的缺陷。

4.1 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自我护理指导,患者获得了健康知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為,转变了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自我护理的能力,包括监测血糖、尿糖,胰岛素注射和足部护理等自我保健知识,学会了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4.2 通过对糖尿病人实行心理干预,纠正了病人对糖尿病的态度,稳定了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改善了机体的功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4.3 糖尿病的自我护理是防止和延缓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保证,自我护理指导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深入了解糖尿病知识,改正不良习惯,保持乐观的情绪,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能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德霞.应用临床路径对首次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实用护理杂志,2004;(7):55 -56

[2] 崔丽娟.糖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17

[3] 许樟荣.糖尿病教育(-).中国临床医生,1999 ;27:102

[4] 裴显俊,张秀英.糖尿病的自我护理和健康指导.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糖尿病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临床护理;作品

临床代谢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糖尿病,糖尿病通常就是指因为人体内部的胰岛素分泌异常,从而使得血液中的葡萄糖不断的积压,这种疾病还会引发非常多的并发症,所以患者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治疗,甚至这种治疗会贯穿患者患病之后的生活,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传统的护理工作中,主要负责人员是分泌内科的医务工作者,护理人员在糖尿病知识方面是相对比较缺乏的,对科室内部的工作比较重视,但是对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十分重视,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给患者普及相关的知识,这样就需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这对提高患者的生活的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糖尿病患者24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男140例,女100例,年龄17~85岁,平均(42.2±2.7)岁,均与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抽取100名非糖尿病专科的护理人员,年龄21~35岁,平均(27.2±1.9)岁。取得护士资格64名,护师资格36名;本科30名,专科70名。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人员构成

这些参加人员来自于医院的每一个单元,这些患者是按照双向选择和自愿的原则执行,同时护士长有对相关人员决定的权利,报名者要在初期的时候就接受护士长的检验和审查,检查的内容中也包括很多的内容,收看了能力和英语能力以及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等等都要进行综合的考量,在对这些要素进行考察和对比之后才能选择合适的人選。

1.2.2组员的职责

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学习和糖尿病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水平,在自身可以为病人提供很好的护理之后还能够给很多病人提供理论上的知识。还要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做好指导和培训,还要参加到血糖仪和胰岛素比操作具体流程的操作培训当中,提高基础操作的规范性,组员还要了解临界危险血糖值的制定过程,同时还要有解决护理中出现紧急情况的能力,对临时出现的任务要积极的参与和接受。

1.2.3小组运行

在小组运行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每个月都要抽出半天的时间组织课程,在这一课程当中要实现和其他科室的交流,另外教师也应该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组织更多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在自己的小组当中也可以选择2个专门负责协调的人员,他们主要是负责建立小组内部的通讯簿,让组员能够更好的取得联系和沟通,其中对邮件和课件的分配和处理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能够接受其他人员的控制和监督。

1.2.4小组培训

首先是专科护理教育理论。在工作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些专业的培训人员,在小组刚刚成立的时候要以演讲的技巧和人际的风格,这样就可以让培训人员更好的自信,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形象进行塑造,老师还要对讲课过程中所需要的技巧进行讲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受训人员的特点,激发他们的优势,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授课水平。其次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培训小组的成员要对糖尿病相关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为受训人员讲解一些糖尿病的一些饮食上的误区和生活方式上的一些调整,同时如果患者正在处于妊娠期应该如何进行护理等等,这样才能在基础上更好的对其进行更好的处理。再次是护理技能上的培训。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详细的护理知识,主要可以将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以进行糖尿病的知识上的培训,这种培训在每一个月可以进行三次,组长负责授课,这样可以促进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快的速度得以提升,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还要在这一过程中举办相应的活动和竞赛,以此来提高人们参加培训的热情。最后是进修和培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负责人可以带领小组的成员到外地进行进修和学习,这样也更加有利于护理人员个人的成长。可以让医务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对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和指导,从而也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2、结果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评分均居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口服降糖药率为75%,足部护理率为70%,自我监测率为72.9%,胰岛素治疗率为66.7%,培训后分别为100%、95.8%、93.8%、99.2%,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属慢性综合性疾病,由多种原因引发,患病程度及病因不同,观察临床表现,也存在系列差异,另外,患者病发糖尿病后,机体多个器官或系统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造成程度不等的损害,单纯实施针对并发症预防或糖尿病治疗的方法,较难保障预后,故综合医护才可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通过专科护理的实施,可使糖尿病患者对专科知识进行掌握,主动参与血糖控制的热情提高,并付诸实际行动,进而使血糖得到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生活质量改善,与新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模式符合,是社会进步的外在体现。

参考文献

[1] 刘春雨.开展糖尿病联络员的做法与体会[J].西部医学.2011(09)

[2]韩菊红.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西部医学.2011(07)

糖尿病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措施;老年糖尿病;血糖水平;满意率

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下,老年糖尿病者也越来越多。作为一种终生性的慢性病,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在于血糖控制,但由于老年病患机体因素,以及病程因素,使临床治疗与护理难度明显增加。常规护理措施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为老年糖尿病者病情进展,改善其血糖水平,但其对病患身心需求的关注度不足,因此效果并不理想。优质护理是一种以病患为核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可通过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一系列具有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来满足病患身心需求,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为此,本文特就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8例糖尿病者为研究对象平分为两组,接收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当中参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62至91岁,平均(73.5±5.9)岁;病程4至21年,平均(10.5±3.7)年。研究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0至91岁,平均(74.1±5.3)岁;病程4至20年,平均(10.9±4.2)年。各组普通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行病情监测、血糖监测、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优质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优质的环境:从细微之处着手创建充满人情味、家庭感的舒适治疗环境,尽量满足病患需求。病室布置需注重细节,保持空清新、安静、整洁、光线柔和,夜间灯光需暗淡;病室内放置鲜花、绿植、钟表、日历,配备饮水设施等。(2)心理护理:一切以人性化为准则,根据病患具体的心理特征来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如对恐惧、焦虑者需给予关爱,主动为其介绍医护人员情况,耐心讲解有着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和预后效果等,以改善或消除其恐惧、焦虑感。对针孤独、无助者需多予以陪伴,通过亲切的交谈拉近护患距离,并嘱咐家属多予以其关心和照顾。同时教会病患自我调节情绪的相关方法。(3)优质的沟通:通过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和健康指令性话语来调动病患自身的抗病能力。在交流时需根据病患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而選取适当的方式,注意控制语调和语速。通过眼神的交流来给予病患关心、安慰和支持,通过适当的触摸来缩短护患距离,以获取其信任,让其感受到亲切和温暖。(4)优质的健康宣教:通过一对一讲解、发放相关知识手册、组织讲座、借助网络宣传等多元化的宣教方式向病患传授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防治、用药方法、饮食方法和运动方法等,以提升病患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自护能力。

1.3观察指标

对比各组护理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护理满率:采用包含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的自制调查问卷统计,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2检验,以(%)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各组血糖水平

各组护理前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对比(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上述水平均较参照组低(P<0.05),如表1。

2.2 对比各组对护理的满意率

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率97.73%较参照组的84.09%高(P<0.05),如表2。

3 讨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会发生严重衰退,特别是对于患病的老年人,老年糖尿病者的病情通常较年轻糖尿病者复杂,因此,临床治疗与护理难度会明显增加,此时若应用常规护理措施,显然已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其虽能对病情进行有效监测,但无法满足病患身心需求。优质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其护理始终以病患需求为导向,以其满意度为目标,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更有利于满足病患身心需求,从而提升其治疗积极性,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从本文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应用优质护理的研究组病患在护理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参照组低,对护理的满意率97.73%较参照组的84.09%高,说明,优质护理可提升病患血糖控制效果,获得病患高度认可。通过优质的环境护理可提升病患身心的舒适度,确保其良好休息;优质的心理护理和沟通可帮助病患建立治疗的信心,让其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有利于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优质的健康宣教可让病患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疾病知识,有利于其对疾病的认知度,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最终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总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病患血糖控制效果,取得其认可,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段栋芳. 观察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5):107,109.

[2]陈娟. 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饮食保健,2020,7(3):208-209.

[3]朱树华.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9):128,136.

[4]李晴. 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1):150-151,154.

糖尿病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舒适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的影响

【摘 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60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指标。结果:2组在血糖控制达标程度、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玲

上一篇:情绪心理学论文下一篇:重症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