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的论文题目范文

2023-09-30

糖尿病护理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析把社区健康教育应用在糖尿病病患之中的护理价值。方法:收入病患的时间段为2017至7月到2018年5月。共收入了病患30例。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把30例病患分成7试验组与参照组,各组均15例病患。参照组15例病患接受了社区常规教育,试验组15例病患接受全程社区健康教育。把试验组与参照组病患的血糖控制状况与满意程度作为该试验的观察指标。结果:健康教育后。试验组15例病患的血糖状况优于参照组15例病患,结果为P小于0.05,有进一步探析的重要价值。试验组15例病患的满意率是93.33%,高于参照组15例病患的60.00%。统计学结果为P小于0.05,有进一步探析的重要价值。结论:把社区全程健康教育应用在社区糖尿病病患之中能够提高血糖的控制效果,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足、视力下降等)的代谢系统疾病。该类病患必须按照医嘱情况按时服药,否则会导致血糖忽高忽低,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了提高病患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改善治疗的临床效果,本院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服务,观察该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之中的意义和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入病患的时间段为2017年7月到2018年5月,共收入了病患30例。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把30例病患分成了试验组与参照组,各组均15例病患。试验组:男9例,女6例;年龄46到75岁,平均(56.32±5.07)岁;学历: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的病患有8例,中专或高中学历的病患有5例,大专学历的病患有2例。参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45到77岁,平均(56.74±5.15)岁;学历: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的病患有9例,中专或高中学历的病患有4例,大专学历的病患有2例。把以上两个组病患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为P大于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15例病患接受了社区常规教育,口头叮嘱患者相关内容。试验组15例病患接受全程社区健康教育。在病患第一次入院时,为其建立专门的小册子以记录每次诊断情况,了解病患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口头告知病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饮食控制、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运动指导等等,强调必须遵照医生开的处方按时用药,同时安慰鼓励病患面对疾病,帮助病患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和勇气。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健康讲座教育,详细讲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方法、糖尿病与生活习惯的关系等等,通知病患积极参加。每月开展一次病患互助交流会,让病患有交流病情的机会和平台,提高病患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把试验组与参照组病患的血糖控制状况与满意程度作为该试验的观察指标。满意程度通过社区医院自己制定的量表进行综合评价,满分100分,如果得分小于60分代表病患不满意,如果得分在60到80分之间代表病患对此次健康教育满意,如果得分在80分以上代表病患对此次健康教育十分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作为本次试验原始数据的处理工具,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个组患者的满意率,采用t检验比较两个组病患的血糖水平,如果出现P小于0.05的结局,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水平对比结果:

健康教育前,两个组病患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水平相比,结果均为P大于0.05:健康教育后,试验组15例病患的血糖状况优于参照组15例病患,结果为P小于0.05,有进一步探析的重要价值。见表1.

2.2满意率对比结果:

试验组15例病患的满意率是93.33%,高于参照组15例病患的60.00%,统计学结果为P小于0.05,有進一步探析的重要价值。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与遗传史和外在的环境条件均有一定的关联。病患的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还可能伴有肥胖、疲乏等症状。病患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地服用降糖药物,并且随着病患血糖的改变,医师需要即使调整药物用量或种类。与此同时,病患还需要严格控制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辅以适量运动,以提高血糖的控制成效。因此对糖尿病病患进行健康指导具有较高的必要性。本次研究结果说明,试验组病患经过全程健康教育之后的血糖与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病患。

综上所述,把社区全程健康教育应用在社区糖尿病病患之中能够提高血糖的控制效果,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

糖尿病护理的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 年1 月—2013 年1 月期间的110 例患者,其中有61 例男患者,49 例女患者。 患者年龄在43~69 岁之间,平均年龄(52.6±3.2)岁。 患者都为该区域常住人口,患者具有差别不大的居住环境及生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糖尿病在中医临床中属于“消渴”疾病范畴,中医认为不规律饮食、 过度劳欲等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将收集的110 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每组各有55例患者中医组采用中医护理方法, 西医组采用西医护理方法,从饮食、治疗及运动等方面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中医护理的优势。 现将具体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2.1 常规护理分别采取辨证方法对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患者进行护理。 上消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于肺热津伤,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添加金银花、鲜芦根、生地黄、天冬、玄参、麦冬等中药作为泡茶饮用,具有润肺清热、止渴生津的功效。 中消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炽盛胃热,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添加石斛汤、番茄汤、萝卜汤作为茶饮,实现胃火清泻、增液养阴的功效;下消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亏虚肾阴,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添加鲜生地、枸杞作为茶饮,服用六味地黄丸中成药,实现补肾滋阴、清热生津的功效[1]。

1.2.2 患者情绪调节及护理在中医临床中, 糖尿病的一个主要病因就是情绪失调。 传统中医认为发怒对肝脏产生损害, 郁结的肝气累积到一定程度将导致火灼肺胃阴津,进而引发消渴。 所以,中医护理人员应加强疏导患者,使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而使患者保持气血舒畅。 针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在其身体状况许可的条件下,引导患者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并要求患者家人努力为患者创造宽松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 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2]。

1.2.3 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参与适当的有氧运动,在饭后1 h进行散步、慢跑、爬楼梯、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活动量不大的体育运动,使患者生活不断丰富,患者对疾病分散注意力。 对患者做好情绪疏解的护理,以免产生不利情绪,使心情保持愉悦。 倡导医患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 鼓励病情好转患者向其他患者介绍疾病康复的宝贵经验。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的居住环境,感受舒适温暖、洁净的氛围。 针对糖尿病患者病情应选择适宜强度的运动方式,衡量标准主要按照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宜。 并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若突发异常情况,应将患者有关信息及时告知医生,以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3]。

1.2.4 按摩及针灸护理方法腹部按摩对于患者腹部血液循环及胃肠蠕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利于患者消化与营养吸收,对于胰腺营养具有改善作用,纠正胰腺血液供应,使患者糖耐量得到明显改善,胰岛功能得到增强,进而恢复胰岛功能。 具有关实验结果表现,患者腹部按摩时,肠系膜血流量高于平时至少五倍,大量消耗患者体内血糖。 腹部按摩与胰俞、肾系等穴位按摩进行配合,护理按摩过程中,应结合患者承受压力情况调节用力,1 次/d,每次保持3~5 min。 采用按摩与针灸方法,治疗调理患者胃、肾、脾等器官[4]。

1.2.5 饮食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使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得到患者全力配合,以确保患者在饮食中营养获取充分,也不会使病情更严重。结合患者体质指数、年龄及活动量等有关情况,对每日饮食量进行计算, 以实现摄入及消耗的热量达到平衡状态。 指导患者应控制饮食,少量多餐,不可过量。 每日应控制好主食不超过6 两, 主食应采用纤维含量高的粗粮类食物,主要是米、小米、面,同时添加适量的杂粮。 副食应多使用瘦猪肉、青菜、豆制品等清热生津类食物,千万不可使用高脂肪、辛辣刺激等食物。 水果可采用黄瓜、番茄等蔬菜进行替代,身体所需蛋白质主要是植物类蛋白,脂肪主要从肉、禽及植物调和油等食物中摄取。 糖尿病在中医中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在本质上主要是阴虚,临床具有燥热表现,主要因阴虚造成燥热,因此可采取润燥滋阴的治疗方法。 中医护理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指导患者饮食,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可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燥热阴虚、 阴阳两虚、气阴两虚、血瘀气虚等4 类。 因患者具有不同体质,在饮食上可采用不同指导措施,如燥热阴虚糖尿病患者可食用生津滋阴食物,不可食用热性辛辣食物[5]。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以上护理方法, 对患者出院半年后的血糖指标控制情况进行随访, 结果显示中医组患者治疗半年后有42 例血糖指标控制良好,占76.4%;远高于西医组患者血糖指标控制良好的29 例,占52.3%。

3 讨论

在中医临床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是慢性代谢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理在于偏盛燥热、亏损津液,主要是除燥,本质上实现养阴效果。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糖尿病具有4 种不同类型。 治疗糖尿病采用辨证施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取辅助饮食及生活护理方法,对于促进糖尿病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采用中医辨证施护,生活及饮食等综合护理方式,干预糖尿病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测定, 中医护理干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效果。 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在患者治疗后得到良好控制,相对于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中医护理治疗糖尿病表现出良好的辅助作用。 随着不断提高的经济水平,使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4 结语

综上所述,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位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0%,成为一个糖尿病大国。 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为数不少的患者都产生较严重的并发症。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超过3 年病程的患者,近一半患者产生各类并发症; 超过5 年病程的患者,60%以上患者产生各类并发症;超过10 年病程的患者,超过98%产生各类并发症。 糖尿病是因减退胰岛功能而导致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 其并发症是中医临床中的一项主要防控工作,在临床中具有三多一少的表现。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分布于神经、内脏及心血管等器官,对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基于药物治疗,在中医护理中加强调理,采取辨证论治方法,对患者情绪、饮食及生活方式进行有效指导,并通过中医针灸、按摩等方法,使患者身体机能达到协调统一。 在本质上使患者内脏功能得到有效调节,降低患者血糖指标,使其保持平稳,才能有效降低产生并发症的可能。

摘要:目的 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使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降低或使其延缓。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11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有55例患者,中医组采用中医护理方法,西医组采用西医护理方法,比较中医护理的优势。结果 中医组患者治疗半年后有42例血糖指标控制良好,占76.4%;远高于西医组患者血糖指标控制良好的29例,占52.3%。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法 ,可针对患者病因进行整体调节,获得良好疗效,可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中医临床护理,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晓莉,傅洁洁,李睿明.糖尿病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7(12):101-105.

[2] 张雷.浅谈糖尿病的中医护理[J].中国医学科学,2013,4(13):29-33.

[3] 伍秀梅,张晓娟,龙伟玲.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施膳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4,10(19):205-209

[4] 余咏梅.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7(21):261-265.

糖尿病护理的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饮食行为干预的研究进展

3、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社区管理

4、浅谈慢性前列腺炎与间质性膀胱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5、“体力”范畴的起源、流变及影响因素

6、哺乳动物的外周味觉受体和信号转导及调节机制

7、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8、四种内镜下止血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9、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中医药防治

10、齐墩果酸的来源及护肾作用研究进展

11、循证医学真的正面临危机?

12、丝素蛋白再生医学材料对细胞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13、创伤性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14、中国美容医学 第24卷 第1~24期

15、2015—2017年湖北省基层医疗机构6种慢性病常用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分析

16、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的进展

17、社区多病种慢性病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8、寿胎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9、灵芝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

20、雄激素性脱发的非手术疗法新进展

21、动机性访谈在高血压的应用研究进展

22、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23、大麻素2型受体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2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胰性肾病1例并文献复习

25、神经节苷酯临床应用研究

26、IgG4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27、糖尿病难愈创面新生血管形成的基础研究进展

28、抗磷脂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的诊治进展

29、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健康风险与身体活动的剂量效应

30、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美学效果

31、卒中后抑郁的诊疗研究进展

32、国内外运动训练对成年大脑海马的影响综述

33、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临床产出的短期影响研究

34、袁隆平的世界(节选)

35、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识及研究近况

36、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和代谢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37、难治性高血压病因学综述

38、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肥胖症患者的治疗进展

3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自噬相关性研究进展

40、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演变与最新研究进展

41、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42、神经性疼痛的诊断和评估

43、运动性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性手段的研究进展

44、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影响的Meta分析

45、谷胱甘肽和二氧化锰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领域上的应用

46、抑郁症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的脑机制

47、基于经络学说的中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48、老年人体位性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49、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维研究及壮医立体综合疗法优势分析

糖尿病护理的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糖尿病学会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确诊为糖尿病;均无严重并发症;均无严重精神性疾病, 能正常表达意愿;重要脏器均无严重疾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2014 年以前收治的60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9:31, 患者年龄45~80 岁, 平均年龄 (56.3±5.7) 岁;病程3~10 年, 平均病程 (6.3±1.2) 年;分型:1 型糖尿病11 例, 2 型糖尿病49 例。 将2014年以后收治的60 例患者设为干预组, 干预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8:32, 患者年龄46~80 岁, 平均年龄 (57.5±5.3) 岁;病程3~11 年, 平均病程 (6.8±1.1) 年;分型:1 型糖尿病13 例, 2 型糖尿病47 例。 将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进行研究对比,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对研究。

1.2 方法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 给予患者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699) 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及日常运动指导等。 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 (1)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 主要包括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治疗目的、并发症预防等, 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 可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发放糖尿病相关宣传手册、邀请糖尿病专家开展讲座, 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谈、组织糖尿病病友进行集体讨论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重视;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积极、及时回答患者的问题[1]。 (2) 饮食指导: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日常饮食指导, 及时了解患者日常饮食状况, 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 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 严格控制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摄取比例;建议患者多食粗粮, 多食蔬菜、水果, 减少糖分摄取吸收, 远离烟酒, 合理搭配, 避免暴饮暴食;指导患者判断食物热量, 促进患者进行日常饮食自我控制[2]。 (3) 用药指导: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用药, 并及时了解患者血糖状况, 及时根据患者实际血糖状况调整药物用量, 并向患者讲解相关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产生恐慌情绪;严格按照医嘱及药品相关使用说明书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促进患者掌握进食时间与用药时间的关联。 (4) 运动指导: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解合理运动可促进血糖降低,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状况, 为患者制定针对性运动计划, 以有氧运动为主, 建议患者于餐后1 h运动, 注意运动的适量、适度, 以促进糖分的利用。 (5)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并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治疗信心;需求社会帮助, 促进患者家属及朋友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 促进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避免剧烈情绪波动, 积极配合治疗。 (6) 血糖监测:护理人员需定期指导患者进行血糖监测, 并为患者建立健康卡, 促进患者及时记录血糖状况;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检, 并根据患者实际血糖控制状况给予针对性处理[3]。 (7) 生活指导: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日常保持充足睡眠, 注意个人卫生, 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1 年随访, 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状况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状况。

1.4 统计方法

上述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 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 P<0.05, 详见表1。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 高血糖是患者最显著的临床特征。 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的相关生物作用受损障碍, 进而引起患者出现持续性高血糖症状而致病[4]。 糖尿病常引起患者眼、血管、心脏等其他诸多组织器官发生慢性病变、功能障碍, 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前可伴随乏力、肥胖症状[5]。 由于当前临床尚无研究出糖尿病根治方法, 因此, 糖尿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的保守治疗为主。 当前临床研究结果证实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因此患者日常行为直接影响着血糖控制效果。 该研究中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 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白雪萍[6]等人的相关研究中, 进行健康教育后, 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状况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 该研究中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研究结果相符, 进一步肯定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采用健康教育时, 护理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 使得患者更加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糖尿病影响因素, 从而便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日常用药质量和饮食控制效果;并能保持合理运动, 促进糖分消耗;及时进行血糖监测, 更能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 辅助患者积极有效地进行血糖控制, 从而提高血糖控制效果[7,8]。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 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可将其作为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2014年以前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对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 将2014年以后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糖尿病知识掌握状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 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 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 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可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爱平, 王香菊.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5上旬刊) :2674-2675.

[2] 李旭亚, 杨萍, 周丹, 等.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3) :421-422.

[3] 潘丽英.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康复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7) :74-75.

[4] 赵清平.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09 (18) :127-128.

[5] 马静.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23) :2169-2171.

[6] 白雪萍, 时姣, 王引线, 等.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 2013, 25 (7) :1098-1100.

[7] 王湘郴, 庄鹏, 刘红瑜, 等.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门诊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z2) :55-55.

糖尿病护理的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 年10 月—2015 年10 月接诊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80 例, 男性44 例, 女性36例, 年龄55~75 岁, 平均年龄 (58.7±12.1) 岁, 病程6 个月~20 年, 平均病程 (8.45±2.4) 年。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脑梗塞, 存在神经功能缺损, 空腹血糖水平均大于正常值。

1.2 研究方法

对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身体情况、病情进展进行分析总结, 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措施: (1) 常规护理: 指导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 叮嘱患者多进食可控制血压的食物, 定期为患者监测血压、血脂及各项生理指标。 (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交流的过程中态度和蔼可亲, 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并对其疏导, 表达对患者的关爱, 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告知患者疾病的起因与发展, 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培养患者对待疾病的信心, 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开展治疗。 (3) 血糖控制: 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一旦发现血糖水平异常, 及时分析原因, 给予患者降血糖药物, 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 (4)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给予患者高纤维、有机食物, 叮嘱患者避免使用高糖份的食物, 并向患者讲解这些食物对疾病的影响, 加深患者对注意事项的理解。 对80 例患者进行60 d护理干预后,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 对比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

1.3 疗效评定

采用神经功能评分表 (ESS) 对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及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以控制血糖水平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 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60 d的护理, 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后的ESS评分及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优于护理前,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的改变,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4]。 根相关数据统计, 在国内成年人中有12%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5]。 糖尿病已经成为了国内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是指因胰岛素相对性缺乏及胰岛素抵抗, 造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异常。 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疲惫无力、肥胖等。 临床上根据糖尿病发病原因的不同, 将其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称为1 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称为2 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占糖尿病发病人数的75%~95%, 是一种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引发的复杂性的病变, 2 型糖尿病患者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梗塞、 冠心病、高血压, 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6]。 脑梗塞是由于大脑血液供应发生障碍, 使脑部出现缺血及缺氧, 造成脑组织软化或缺血性坏死的情况。 2 型糖尿病会使血液流变学紊乱, 增加了脑梗塞的发生, 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3.1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发病特点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 脑梗塞与血液流变学代谢异常有直接关系, 而2 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会使患者出现微血管病变, 改变血液流变学, 血浆白蛋白中的糖分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进一步使血管结构发生改变, 出现血管功能障碍、基质增生以及血栓。另外, 糖尿病患者因较大的压力会造成感受器功能失调, 大脑的自动调节功能无法代偿灌注压改变, 使脑部的血液下降, 发生脑梗塞[7]。

3.2 糖尿病脑合并梗塞的护理干预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病情较为复杂, 病程长, 对于患者日常生活及饮食细节要求较多, 所以, 合理的进行护理干预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3.2.1 饮食干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 无论是治疗期还是康复期, 患者都应严格遵医嘱进食, 避免高糖分的食物, 食用少盐、低脂、高维生素的食物, 多食用青菜, 增加食物中的膳食纤维, 保持大便通畅。 护理人员应时刻提醒患者不可暴饮暴食。 合并脑梗塞的患者出存在吞咽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进餐需定时定量[8]。 另外,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 由于长时间不活动, 经常出现便秘, 可多食用高纤维食物, 润肠通便, 同时还可以降低胰岛素的释放。

3.2.2 功能恢复护理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功能恢复训练, 护理人员应协助肢体功能丧失的患者训练, 主要有瘫痪肢体的按摩与被动伸屈, 促进患者的血液、淋巴循环, 改善代谢情况, 增加皮肤的营养, 对于能下床活动的患者, 应多鼓励其下床进行适当活动。 由于脑梗塞的发生会使患者出现语言功能障碍, 所以还应帮助患者训练语言功能[9,10]。

3.2.3 其它护理因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 患者的生活护理非常重要, 要经常帮助患者翻身及擦拭身体, 保持床铺的整洁及患者身体的干燥, 避免发生压疮, 注意个人卫生。

根据该次研究结果, 经过60 d的护理, 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后的ESS评分及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优于护理前,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了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是常见的老年疾病, 发生率较高, 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 积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方法, 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诊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80例,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血糖、饮食, 加强心理护理。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及ESS评分。结果 护理后老年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及ESS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 提高ESS评分,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塞,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单若莹.丹红注射液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16) :118-119.

[2] 刘莉.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6) :153-154.

[3] 陈鸿尔, 葛庆青, 沈玲利, 等.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9) :797-798.

[4] 徐春富, 谬从庆.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2) :1911-1992.

[5] 程水红, 黄冰.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及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 2012, 27 (12) :1124-1125.

[6] 胡圆圆, 叶山东.吸烟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J].国际病理率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1, 31 (1) :64-68.

[7] 李光伟.关注血糖达标与低血糖风险之间的平衡一谈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降血糖治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28 (1) :1-3.

[8] 黄东英, 张一丹.2型糖尿病高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6) :57-58.

[9] 曾慕阳.临床综合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7) :100-101.

糖尿病护理的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防治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07年07月至20010年0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及各种方式的行为干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的治疗指导与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控制血糖正常率实验组88.0%,对照组56.0%;截肢率实验组4.0%,对照组24.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护理措施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足;行为干预;预防;护理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由糖尿病(diabetes,DM)所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及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其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我们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各种实施行为干预,探讨行为干预对糖尿病足护理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7年07月至2010年0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68.5±11.8岁;糖尿病病程4-25年,平均12.5±2.7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50例患者均给予系统的健康指导及护理,包括药物疗法、饮食控制等。实验组患者同时进行各种方式的行为干预:①合理饮食:患者应适当控制总热量摄入,选择高纤维、低糖的食物,限制胆固醇、动物脂肪的摄取,坚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②体育锻炼:糖尿病患者应坚持规律运动,每天进行至少3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③心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干预方法:音乐疗法、松弛疗法、心理咨询、运动疗法及生物反馈疗法等措施;④维持体重:应督促糖尿病患者进行减肥,同时配合规律的运动与合理的饮食。对照组患者仅在复查时给予常规的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

1.3观察指标5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别给予系统的健康指导及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同时进行各种方式的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控制血糖及截肢率。

2结果

3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因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外伤及感染等因素引起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3]。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应早期预防[4],其关键在于识别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病情并及时治疗[5]。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控制血糖正常率、截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认为糖尿病足不能单纯地去治疗,还要对其进行心理及行为的干预,才能使治疗达到较好的效果。糖尿病患者一般都不能很好地独立生活,长期在疾病的影响下,使其在心理上感到自卑和内疚,心态非常不稳定,这能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兴奋交感神经,加快了脂肪的分解,使糖尿病足的病情变的更加严重。该类患者还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入吸烟,这会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收缩,血液的供应量减少,对病情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该类患者要进行心理及行为的干预,这样才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糖代谢状况[6],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降低糖尿病指数,减少胰岛素需要量,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足的病情。

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同时参考一些相关的资料,笔者认为,在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与预防过程中,除了施行常规护理措施,如糖尿病足局部治疗与护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还必须重视以下行为干预方法:①合理膳食:方巍[7]认为,对糖尿病患者要积极地进行降血糖治疗,空腹血糖不要超过7mmol/L,餐后2h血糖不要超过10mmol/L。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的一项积极的有效的控糖措施,患者在饮食上一定要减少糖及脂肪的摄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率[8]。在饮食干预上还要控制患者总热能的摄入量,让患者保持正常的体重;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含糖量低的食物,或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谷类、豆类食品。要减少对对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量,可以主要摄入一些植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的摄入要充足:每日三餐要科学安排,做到定时定量,每顿饭要要进食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减缓葡萄糖的吸收。②要坚持有规律地进行适量的运动:DM患者要坚持长期地运动,运动量控制在每天30min的中等强度,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运动上的个性化[9]。③要把体重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研究发现,肥胖(尤其是内脏型肥胖)能造成胰岛素抵抗,而大量饮食、运动缺乏是引起肥胖的直接原因。因此,对DM肥胖患者一定要控制其饮食,还要做到合理饮食,并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④定期监测血糖:对自己的血糖要定期地监测,以便于自己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当发现自己的血糖异常时能够及时地就诊,或通过改变自己的饮食等习惯及通过药物进行有效地治疗,防止DF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⑤重视心理行为干预:DM患者容易出现多种不良的心理反应:a、悲观:在长时间病情的折磨下,悲观失望,认为自己的疾病不能治愈,不愿意再继续服药,医疗费用太重,也是导致患者悲观的因素。b、恐惧:长期地服药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一旦停药病情就会有反复,因此,患者惧怕发生糖尿病及由其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对致残、致死也非常害怕,并惧怕家庭不能支持疾病的治疗。c、狂躁:长期饮食的控制及其他行为的干预,患者自身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脂肪、蛋白质及糖的代谢异常,长期的治疗,都会造成患者出现狂躁。针对患者上述的各项心理问题,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进行每项护理前要向患者说明护理的意义及目的,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耐心地给予解答,教会患者及家属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及如何对心理进行疏导的方法,以有效地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保持其稳定的情绪,使其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家庭护理干预中,要求家属积极地指导或协助患者进行足部保健防护。随访中我们通过音乐疗法、松弛疗法、心理咨询、运动疗法及生物反馈治疗等措施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地控制了患者血糖及DF等并发症的发生。⑥加强卫生宣教:可以在住院或随访期间加强对高危患者的宣教,向患者讲述糖尿病足相关的医学知识及其防护方法,向患者介绍一些足部保健的常识,如每天起床或睡觉前可以检查足部,看是否有畸形或包块,脚部胼胝有无增大,注意测量足部皮肤的温度,还要讲究足部的卫生,勤洗脚,防止足部的干裂。告诉患者足部的日常护理方法,如勤剪趾甲,足部保暖,足部按摩,还要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及皮肤色泽。近年来,在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出现了专业化、个体化的护理机构,他们可以为该类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或门诊治疗期间仅能接受短期的健康教育,所获得的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足病防护知识很容易淡化、遗忘,因此,还要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进行长期地强化教育,其内容包括如何早期识别糖尿病足、足部问题的应对措施、日常足部防护及糖尿病治疗的综合方案等,让患者意识到病情的危害,并提高自己防病治病的积极性主动性[10]。护士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教育患者,如开展健康讲座、发放手册、播放录像、电话咨询、家庭访视及组织病友联谊会等,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及防护方法,并采用口头提问或书面考核等方法来评估教育的效果[11]。⑦其他: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并根据医嘱随时调整用药。本研究通过行为干预对糖尿病足护理表明,行为干预是糖尿病足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可以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焦繁,史小景,常红军,等.48例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及出院指导[J].全科护理,2012,10(6):521-522.

[2]王玉珍,许樟荣.第三届北京糖尿病足及相关疾病论坛纪要[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1):697.

[3]马黎炜.糖尿病病人足部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关系[J].医学信息,2011,24(2):749-750.

[4]Reber GE,Pecoraro RE,Koepsell TD,et al.Risk factors for amputation in patient with diabetes[J].JAMA,2005,293(2):217-228.

[5]陆霞,黄希红,张雪莲,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农村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就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13-14.

[6]唐炜立,雷秉均.糖尿病教育在NIDDM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1):25-27.

[7]方巍.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89-94.

[8]张丽芳,成双,王文治,等.影响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行为干预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130-131.

[9]马昆,王海生,赵一杰,等.运动与2型糖尿病防治的相关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3):59-61.

[10]周爱民,黄木红,蔡剑梅,等.强化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足部自护能力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1):162-163.

[11]白姣姣,沈宇峰,金霞萍,等.社区糖尿病足综合护理干预的适宜技术研究[J].上海护理,2008,8(5):42-43.

上一篇:大学生文明校园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杭州跨境电商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