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2023-12-17

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析把社区健康教育应用在糖尿病病患之中的护理价值。方法:收入病患的时间段为2017至7月到2018年5月。共收入了病患30例。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把30例病患分成7试验组与参照组,各组均15例病患。参照组15例病患接受了社区常规教育,试验组15例病患接受全程社区健康教育。把试验组与参照组病患的血糖控制状况与满意程度作为该试验的观察指标。结果:健康教育后。试验组15例病患的血糖状况优于参照组15例病患,结果为P小于0.05,有进一步探析的重要价值。试验组15例病患的满意率是93.33%,高于参照组15例病患的60.00%。统计学结果为P小于0.05,有进一步探析的重要价值。结论:把社区全程健康教育应用在社区糖尿病病患之中能够提高血糖的控制效果,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足、视力下降等)的代谢系统疾病。该类病患必须按照医嘱情况按时服药,否则会导致血糖忽高忽低,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了提高病患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改善治疗的临床效果,本院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服务,观察该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之中的意义和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入病患的时间段为2017年7月到2018年5月,共收入了病患30例。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把30例病患分成了试验组与参照组,各组均15例病患。试验组:男9例,女6例;年龄46到75岁,平均(56.32±5.07)岁;学历: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的病患有8例,中专或高中学历的病患有5例,大专学历的病患有2例。参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45到77岁,平均(56.74±5.15)岁;学历: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的病患有9例,中专或高中学历的病患有4例,大专学历的病患有2例。把以上两个组病患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为P大于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15例病患接受了社区常规教育,口头叮嘱患者相关内容。试验组15例病患接受全程社区健康教育。在病患第一次入院时,为其建立专门的小册子以记录每次诊断情况,了解病患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口头告知病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饮食控制、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运动指导等等,强调必须遵照医生开的处方按时用药,同时安慰鼓励病患面对疾病,帮助病患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和勇气。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健康讲座教育,详细讲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方法、糖尿病与生活习惯的关系等等,通知病患积极参加。每月开展一次病患互助交流会,让病患有交流病情的机会和平台,提高病患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把试验组与参照组病患的血糖控制状况与满意程度作为该试验的观察指标。满意程度通过社区医院自己制定的量表进行综合评价,满分100分,如果得分小于60分代表病患不满意,如果得分在60到80分之间代表病患对此次健康教育满意,如果得分在80分以上代表病患对此次健康教育十分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作为本次试验原始数据的处理工具,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个组患者的满意率,采用t检验比较两个组病患的血糖水平,如果出现P小于0.05的结局,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水平对比结果:

健康教育前,两个组病患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水平相比,结果均为P大于0.05:健康教育后,试验组15例病患的血糖状况优于参照组15例病患,结果为P小于0.05,有进一步探析的重要价值。见表1.

2.2满意率对比结果:

试验组15例病患的满意率是93.33%,高于参照组15例病患的60.00%,统计学结果为P小于0.05,有進一步探析的重要价值。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与遗传史和外在的环境条件均有一定的关联。病患的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还可能伴有肥胖、疲乏等症状。病患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地服用降糖药物,并且随着病患血糖的改变,医师需要即使调整药物用量或种类。与此同时,病患还需要严格控制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辅以适量运动,以提高血糖的控制成效。因此对糖尿病病患进行健康指导具有较高的必要性。本次研究结果说明,试验组病患经过全程健康教育之后的血糖与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病患。

综上所述,把社区全程健康教育应用在社区糖尿病病患之中能够提高血糖的控制效果,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

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 饮食治疗的健康教育和护理

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饮食治疗和护理。 通过饮食治疗和护理, 可以使患者掌握糖尿病饮食基本要求和制定饮食计划的基本技能, 自觉执行饮食计划和饮食方案, 控制体质量和血糖在正常范围之内。

1.1 计算标准体质量及其热量供给

根据患者身高计算其标准体质量数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其共同制定体质量控制范围, 并由体质量估算出每日通过饮食所摄入的热量。标准体质量 (kg) 的估算公式=身高 (cm) -105 或[身高 (cm) -100]×0.9, 每日通过饮食摄入的热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要因人而异。 可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和活动量的不同来估算每日热量摄入量。 男性患者的计算公式=[66+1.38×体质量 (kg) +5×身高 (cm) -6.8×年龄]×活动量, 女性患者的计算公式=[65.5+9.6×体质量 (kg) +l.9×身高 (cm) -4.7×年龄]×活动量。

1.2 合理确定三大营养素的供给量和供热比例

每日糖尿病患者摄入的三大营养素的数量和所占热能的比例分别为:蛋白质摄入量按照0.8~1.2g/ (kg·d) 计算, 占总热量的比例在10%~20%;脂肪摄入量按照0.6~1.0 g/ (kg·d) 计算, 占总热量的比例在30%左右;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比例在45%~50%。

1.3 合理分配各餐次热量比例

糖尿病患者应按照早餐、午餐和晚餐分别为1/3、1/3、1/3 或1/5、2/5、2/5 的比例分配, 或采用一日四餐, 每餐热量分配为1/7、2/7、2/7、2/7。 做到定时定量, 按计划进食, 减少聚餐及赴宴, 谨慎选择食物和进食量。

2 运动治疗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

运动治疗和护理可减轻体质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 改善心肺功能, 消除紧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运动治疗应遵循循序渐进, 全面发展, 因人而异, 持之以恒的基本原则。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习惯以及糖尿病类型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 以散步、快走、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操、球类运动等有氧运动为主, 每周运动3~4 次, 30~40 min/次左右。 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运动, 以避免低血糖发生;运动肢体注射胰岛素时, 应注意胰岛素吸收速度加快。 注意运动诱发的迟发性低血糖, 可在运动停止后数小时发生。

3 用药护理

3.1 口服降糖药物

促胰岛素分泌剂分为磺脲和非磺脲两大类, 主要作用是促使胰岛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促进胰岛素释放,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二甲双胍是常用的双胍类药物, 作用为增加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减轻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 严重者可致乳酸性酸中毒。餐中或餐后服药可减轻不良反应。

α 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为抑制小肠黏膜葡萄糖苷酶活性而延缓葡萄糖和果糖的吸收, 降低餐后高血糖。 可致腹胀、腹泻, 应餐前0~30 min内服用或进餐时嚼服。 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 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 减轻胰岛素抵抗。 常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合用, 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服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 肝肾功能有损者均不能服用以上口服降糖化学药物。

3.2 胰岛素的合理应用

1 型糖尿病患者, 通过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未有效控制血糖的2 型糖尿病患者, 新发病并与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糖尿病患者, 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或应激状态, 围手术期、妊娠和分娩期糖尿病患者为胰岛素应用的适应症。 用药的注意事项包括: (1) 胰岛素应在4~8 ℃冰箱中冷藏保存。 (2) 准确用药。 饭前30 min~1 h采用专用注射器进行皮下注射。 (3) 正确吸药。 先短后长的顺序抽取药物, 不可颠倒顺序操作。 (4) 注射部位。 选用腹部、臀部、上臂外侧、大腿前侧、腹部等皮下脂肪较厚皮肤疏松部位进行注射, 交替更换注射部位。 (5) 观察和处理不良反应。 低血糖、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等为注射胰岛素主要不良反应, 可改用单组分人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 可明显减少抗体产生, 缓解抗药性, 必要时抗体浓度明显增高者可试服强的松。

4 心理护理

4.1 加强护患沟通

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和心理变化, 与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焦虑和抑郁原因, 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利用语言技巧尽快稳定其情绪, 给予支持、鼓励和忠告, 帮助其制订生活作息时间表, 转移其不良心境。

4.2 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充满噪音、脏乱差住院环境可折磨患者, 患者情绪会变糟, 难以获得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舒适、温馨、干净、清新、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促进病情好转。

5 并发症的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

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糖尿病足等, 尚可出现感染。 患者应了解并尽量避免接触并发症发生原因或诱因, 减少并发症发生。

5.1 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确诊后,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 每0.5~1 h测生命体征1 次, 检测患者血糖、尿糖、尿量、尿酮体、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等指标, 记录出入量, 每2 h测尿糖、酮体1 次, 2~4 h测血糖和电解质1 次。要为患者吸氧, 及时为昏迷病人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准确执行医嘱。 严格掌握输液速度, 保证24 h液体入量。 协助处理并发症, 尤其老年患者应及时预防和治疗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 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勤翻身、拍背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 保持女性病人外阴清洁, 为昏迷和胃扩张着分别置尿管和胃管。 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多为老年人, 与酮症酸中毒相似, 发生多脏器损害, 要及时识别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综合护理。

5.2 慢性并发症

大动脉病变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为其主要表现, 可出现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动脉硬化、下肢疼痛、感觉异常, 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致肢体坏疽。 要密切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减少活动, 避免血压升高, 引起眼底出血;常检查眼底, 避免用眼过度;保持大便通畅;适当用眼药膏涂眼, 戴眼罩, 避免意外发生。 糖尿病肾病多见于病程超过10 年者, 也是1 型糖尿病病人主要死亡原因。 随着病情发展, 尿蛋白逐渐增多, 可伴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 甚至出现尿毒症症状。

在高血糖状态下, 患者可出现神经病变。 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感、感觉减退。 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 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 常会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应告知患者每日至少检查双足1 次, 每日足部皮肤的清洗、按摩;修剪指甲略带弧形, 与脚趾等缘, 鞋袜宽松平整;动态观察足部皮肤颜色, 温度, 有无水肿, 破损, 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感觉等情况。

5.3 感染

糖尿病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 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 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能力, 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 出现泌尿道、呼吸道和皮肤等部位感染的发生。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观察病人体温、脉搏等变化;注意保暖, 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要勤用温水清洗外阴, 擦干, 避免瘙痒和湿疹发生, 尿潴留者采用膀胱区热敷、按摩或人工诱导排尿, 必要时在无菌技术下行导尿术;要保持皮肤清洁, 勤洗澡、勤换衣, 洗澡时水温不可过热, 香皂选用中性为宜, 内衣以棉质, 宽松, 透气为好, 不要挠抓皮肤。

6 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的目的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与监测对出院后的继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健康指导增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与监测和并发症的处理知识和技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 糖尿病是人群常见病多发病, 其患病率水平迅速增长, 成为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通过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用药、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的糖尿病临床护理方式, 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因疾病对生活工作的影响, 预防并发症发生, 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糖尿病是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成为影响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诊疗活动中, 应对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活动, 通过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用药、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的糖尿病临床护理方式, 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因疾病对生活工作的影响, 预防并发症发生, 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社区护理

参考文献

[1] 闵煜榕, 高丽丽, 程训民.糖尿病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 2011, 13 (6) :532-533.

[2] 宋培玲.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0) :202.

[3] 陆海燕, 陈翠杰, 陈玉萍, 等.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医疗, 2010 (7) :165.

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来该院就诊的230 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 患者确诊, 符合我国卫生部最新制定的关于2 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意识清晰, 自理能力强, 暂无并发症。 在此其中男患者142 例, 女患者88 例。 年龄区间为46.3~69.2 岁, 平均年龄为 (56.8±1.7) 岁。 从文化水平来看, 小学及以下者23 例, 中学者86 例, 高中78例, 大专及以上者43 例。 现依照就诊顺序, 随机平均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115 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降糖药进行治疗, 在此同时行优质护理。

1.2.1 观察组 (1) 整体健康宣教:对患者行健康行为干预, 讲授糖尿病相关知识, 采用医患问答的方式, 全面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 护士对群体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

(2) 个体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我院自制的《糖尿病饮食自我控制手册》为患者讲述控制饮食的重要性,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 为其制定出符合自身条件的食谱[2]。

(3) 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之前, 为其行实验室检查, 同时测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健康行为依从性, 自我饮食控制能力, 护理满意度等情况。

科室主任评价护士的健康教育质量。 在患者出院之后, 将其交由社区进行管理, 院方每个月都要对患者进行随访, 同时检查血压血糖, 在患者出院半年之后, 患者来院行实验室检查, 测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 护理满意程度和健康行为遵从性。

1.2.2 对照组 (1) 群体教育, 为患者讲述糖尿病知识, 如患者提出疑问, 医护人员及时解答。 (2) 在患者出院前, 行实验室检查, 调查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控制饮食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等情况。 (3) 在患者出院半年后, 来院行实验室检查, 调查护理满意度, 控制饮食情况和健康行为遵从性。

1.3 观察指标

(1) 对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半年的FPG, 餐后2 h血糖, 体重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进行对比。 (2) 了解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 总分在60 分以上视为符合标准。 (3) 对患者出院半年后疾病控制情况进行调查。 (4) 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护理满意度, 控制饮食情况和健康行为遵照性。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使用SPSS20.0 专业软件, 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计算, 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的方式计算, 当P<0.05 时, 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患者出院半年后实验室指标检查对比。 患者出院前, 两组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体重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出院半年后, 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好转, 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 患者出院半年后疾病控制情况。 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理想者36 例。 良好者33 例, 差46 例。 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理想者88 例。 良好21例, 差6 例。总有效率为94.78%。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效果明显较好, 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出院时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 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糖尿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 (52.36±4.62) %, 观察组为 (88.62±2.95) %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饮食依从性和健康行为遵照程度比较, 详见表2。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 在其治疗期间, 实施健康教育宣传和行为干预[3], 利用好患者疾病档案, 建立社区与医院的有效交流平台,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社区医护人员与院内医护人员, 护患之间, 社区与医患的有效互动, 建立起联动健康教育模式。 使用这种方法, 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DM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同时也可令患者和家属明白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的危险性。 合理运动能够降低血糖值, 对于疾病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该次实验的相关结果中能够看出, 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上明显较好, 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明使用这种方式,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让患者掌握与糖尿病相关知识, 对于其疾病转归, 有着极大帮助。

就医院方面来讲, 不管是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还是检测上均占有较强优势, 患者和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建议也体现出了极度重视。在患者治疗期间, 为其实施健康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 患者和家属在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 另外, 社区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同时实施慢性病管理, 为联动健康教育的推广提供了保证, 由此能够看出, 在为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同时, 进行联动健康教育模式, 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培训, 同时干预其行为, 除了能提升患者糖尿病知晓率之外, 也可令其掌握一些关于疾病的技能, 例如血糖监测, 胰岛素注射等。 利用对患者出院前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情况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可全面了解患者在住院期间知晓糖尿病知识的具体程度, 对薄弱环节进行具体强化。 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工作, 经由社区卫生组织实施, 当社区接到通知之后, 做好交接工作, 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二次了解, 评价启遵循医嘱情况, 同时调查患者家庭支持情况, 和医院一同做好连续教育工作。 顺利完成患者的交接工作, 对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管理负责, 对于出院后患者存在的疑难问题, 社区应在第一时间反馈到护理组, 共同商议解决, 进而起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摘要:目的 探究联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23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成两组, 以延续护理为基础, 观察组行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 对照组行常规宣教模式, 观察患者出院半年后血糖, 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和疾病控制程度。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在血糖, 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和疾病控制程度和出院半年后饮食依从性和健康行为遵照程度上明显较好, 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 以延续护理为基础, 实施健康教育模式, 可全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升其自控饮食依从性和糖尿病知识掌握率, 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延续护理,联动式健康教育,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吴秋莲.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6) :2284-2285.

[2] 崔建蓉.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5 (33) :4197-4199.

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56例,男性36例, 女性20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6.52±4.51)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4±2.3)年;对照组56例,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49±4.47) 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3±2.5)年;入选标准:1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2既往无精神障碍史者;3无严重脏器功能衰竭者;4患者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精神障碍史者;2患有严重脏器功能衰竭者;3患者未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如简单健康宣教等。 而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护理小组。 由该科室护士长任组长,成员为经管护士及医师各1名, 制定糖尿病护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讲座,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药物及并发症等知识;2疾病宣教。 向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小册子, 让患者充分了解该疾病的可控性及可治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对患者疾病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3生活习惯。 培养患者养成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 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 避免暴饮暴食而引起血糖控制不稳定,减少脂肪堆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如骑车、散步等;4药物治疗。 嘱咐患者按时、 定量及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 主要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年龄大者可适当补充钙剂而减少骨质疏松症;5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设计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 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和鼓励;6并发症护理。 嘱咐患者对其皮肤、足部进行日常护理,对足部破溃处进行常规清洗、消毒及抗感染治疗。

1.3观察项

记录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4]。 血糖水平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水平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 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2自我管理能力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升高, 也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指因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 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糖水平升高为主的一种代谢综合征[5]。 其发病高、进展慢、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随着饮食习惯及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患者晚期并发症也较多,如糖尿病眼、肾、足等疾病,部分患者因无法忍受疾病痛苦而放弃治疗,甚至自杀,因此糖尿病护理对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临床上应成立糖尿病护理管理小组,制定糖尿病护理计划,同时进行健康讲座及发放糖尿病知识小册子,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培养患者养成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而引起血糖控制不稳定,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如骑车、散步等。 嘱咐患者按时、定量及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年龄大者可适当补充钙剂而减少骨质疏松症[6]。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和鼓励;积极处理糖尿病患者皮肤、足部等并发症。

该研究探讨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 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佳,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身管理能力。 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资料相一致[7]。

综上所述, 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佳,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身管理能力,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而干预组56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佳,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身管理能力,值得临床选择。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糖尿病,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孙敏.探讨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4,15(2):47.

[2] 闫福玲.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5(9):41-42.

[3] 李艳芳.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4,2(8):150-151.

[4] 李小华.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1):209-210.

[5] 缪淑蕾.糖尿病护理家园对49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4,4(16):1004-1006.

[6] 杨成萍,李乃娟.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0(6):159-160.

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经临床检查后均符合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的排除标准为:糖尿病患病史者、合并内科疾病患者、脏器受损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有经产妇13例,初产妇35例,年龄为23~37岁,初筛孕周为23~28周;观察组有经产妇9例,初产妇39例,年龄为24~35岁,初筛孕周为24~28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护理,主要方法如下。

1.2.1健康知识宣教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爱好、个性、教育程度等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个人实际情况来选择科学的健康知识宣教方式。护理人员对传统的健康知识宣教进行合理的改善,在文字宣教的基础之上,组织患者观看宣教影片或者定期举办健康知识宣教讲座,邀请院内医生及此前治愈出院的病友交流经验等。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多个不同的平台来扩大健康知识宣教的范围,保证健康知识宣教的整体效果[3] 。

1.2.2营养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营养干预来对患者的血糖值进行合理控制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在产妇健康教育护理开展中,护理人员也对患者实施了科学的营养护理。营养护理的基本原则为保证患者的营养素在合理范围内且营养素的量是足够的,在此基础上将患者的血糖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还要避免患者在饮食中出现低血糖、饥饿性酮症等。护理人员会详细咨询患者的饮食习惯,并结合患者的身高、体重及自身新陈代谢等来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护理人员在产妇健康教育护理中,告知患者尽量避免食用糖分较高、热量较高、盐分较高的食物,应多吃新鲜蔬菜,对水果的摄入量也要进行合理的控制,还需要告知患者家属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监督。

1.2.3运动护理在产妇健康教育护理中,运动护理也十分重要,患者通过适量的规律运动可以提高自身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使体内葡萄糖的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降低患者的血糖值。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指导其进行适量运动,避免选择容易引发宫缩、胎心变化的运动方式,应当让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可以让患者在餐后1 h后进行中等速度的散步,每天可以进行1次,散步的时间可以为30 min左右。护理人员要避免患者出现剧烈运动,若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带患者回到病房,并请医生进行查看。

1.2.4产后教育护理人员在患者生产以后,仍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告知患者自我预防的必要性,让患者可以主动配合医院的随访工作,并且努力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产后仍然要合理控制饮食,并进行科学的运动,以此来预防糖尿病的进一步发生[4] 。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接受护理后的餐后2 h血糖值及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加以分析。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9.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利用χ2对其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利用t值对其加以检验。若两组患者数据经检验计算后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餐后血糖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前的餐后2 h血糖值并无较大差异,但在接受不同护理方式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值下降较为明显,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P=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有12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而观察组患者仅有3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χ2为6.4000,P=0.01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目前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其中,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可以达到1%~5%,且大多数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后有很大几率成为糖尿病患者[5] 。患者在患上妊娠糖尿病之后,糖耐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妊娠结局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母婴健康受到严重危害[6] 。妊娠糖尿病是高危妊娠现象的一种,若患者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很容易患上多种不同的并发症。妊娠糖尿病受到患者机体变化的影响,其治疗相对比较复杂,疗效受到严重限制,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

传统的护理工作,比较重视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控制,但是忽视了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就会导致患者在缺乏科学健康教育知识的前提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科学的行为,如缺乏饮食控制等,给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带来严重不良影响。产妇健康教育护理从多角度入手,帮助产妇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让其认识到合理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的重要意义,为其顺利生产做好铺垫。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产妇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两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值相比后可看出,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血糖下降不明显,而观察组患者血糖值明显下降,达到正常范围。此外,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例数较少,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

4结语

产妇健康教育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值,并且降低妊娠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几率,值得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大范围推广及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产妇健康教育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产妇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前后的餐后2 h血糖值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餐后2 h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结局发生例数要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产妇健康教育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妇,健康教育护理,妊娠糖尿病,干预

参考文献

[1] 张英.试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健康干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0):110-111.

[2] 肖飞娥,郑德娟,罗丽芬,等.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7):787-788.

[3] 佟冬梅,苑紅梅.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18-319.

[4] 刘李洁.产妇健康教育护理对妊娠糖尿病干预的作用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4):139-141.

[5] 申娟茹,李俊玲.妊娠糖尿病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2):145-146.

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14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 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 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 护理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范围在39~82岁,平均年龄为(59.75±12.03)岁;病程1.5~ 12.0年,平均病程(8.46±2.13)年。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在38~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77±11.63)岁;病程1.0~12.5年,平均病程(7.68±2.07)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在实施护理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

对护理组患者的健康教育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常规护理模式包括通过讲座等形式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 护理组患者护理措如下。

1.2.1成立护理小组在对糖尿病患者正式护理前需要成立护理家园领导组, 小组成员主要为内科病区的护士,选取护理部主任为组长,内科护士长为副组长,小组成员需要确定护理目标。 领导小组在主治医生指导下制定健康教育目标,其中包括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主要为糖尿病的一般知识, 如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远期目标主要为控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3]。

1.2.2健康教育计划领导小组应该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采取讲座、咨询等形式为患者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如胰岛素使用、合理饮食、降血糖药物以及运动方式等。 讲座时间为1次/ 月[4]。 教育内容主要为:1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以及心理状况对疾病的影响;2基础知识教育, 主要包括糖尿病治疗以及预防等措施; 3饮食及运动教育,向患者宣传饮食控制方法以及运动注意事项;4用药指导,降糖药物与胰岛素注射方法,低血糖控制措施与处理方法。

1.2.3实施过程责任护士需要详细地为每位患者详解活动目的、内容与形式,并了解及掌握每位患者姓名、 年龄、体重以及血糖数据等相关资料。 每月责任护士需要对每位患者监测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并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血糖情况[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情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两组患者经过各自不同护理模式后, 护理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比较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两组患者经过各自不同护理模式后, 护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比较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两组患者经过各自不同护理模式后, 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4%, 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讨论

健康教育能够显著地降低影响糖尿病患者健康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6]。 糖尿病护理家园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文化层次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通过讲座以及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指导, 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治疗与护理依从性,控制并发症的发生[7]。 通过健康教育护理能够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护理家园从用药指导、 心理护理以及饮食运动指导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该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各自不同护理模式后,护理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4%,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说明,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脂、血糖以及体重等相关指标,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降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 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8]。 除此之外,也能显著地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和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14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其中对护理组患者的健康教育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各自不同护理模式后,护理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4%,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家园,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清平.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127-128.

[2] 缪淑蕾.糖尿病护理家园对49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4,26(4):1004-1006.

[3] 祝妹芬.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15):267-268.

[4] 孙敏.探讨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2):47.

[5] 伍盈盈.探讨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5):577-578.

[6] 李秀青,郑丽嫦,邓燕秀,等.建立社区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的影响[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14(3):123-125.

[7] 殷筱莉.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2014(12):270-271.

上一篇:美国教师跨文化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混凝土工程研究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