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药范文

2023-11-24

糖尿病中药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该组研究的111 例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均为医院内科于2014 年12 月—2015 年10 月收入, 并在知情状况下就该组研究签署了同意书。 将111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是56 例与55 例。 其中, 观察组中男30 例, 女26 例, 年龄为35~69 岁, 平均年龄为 (49.83±5.15) 岁;糖尿病病程是10 个月~10 年, 平均病程为 (5.10±1.75) 年;对照组男29 例, 女26 例, 年龄为35~68 岁, 平均年龄为 (48.99±5.02) 岁;糖尿病病程是11 个月~10 年, 平均病程为 (5.07±1.66) 年;两组患者于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等方面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1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 年通过的2 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1], 即存在糖尿病症状, 随机血浆葡糖糖水平在1.1 mmol/L及以上, 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在7.0 mmol/L及以上, 且经OGTT试验发现其餐后2 h血浆葡萄糖水平在1.1 mmol/L及以上;2符合《中药新药治疗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消渴病肾阴虚证中医辨证标准, 主证为口渴多饮、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次证是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口燥咽干、或者骨蒸发热、形体消瘦、失眠健忘、早泄、遗精、经少经闭、舌质红且少津, 无苔或者少苔, 脉细数[2]。 患者主证有两项及以上, 同时次症有两项及以上, 即可确诊为糖尿病肾阴虚证; 3口服常规西药降糖药能够稳定其病情患者;4年龄在35~70 岁之间患者; (2) 排除标准: 1确诊为2 型糖尿病, 但需进行胰岛素治疗对患者;2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近期脑血管病和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等患者;3精神病患者、慢性肠道疾病患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4肝肾功能障碍和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5近一个月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伴随感染患者。 6严重过敏体质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糖尿病常规治疗, 即在主要进食低盐、低糖、低脂和高蛋白食物, 每日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锻炼;服用降糖药物阿卡波糖 (商品名:拜唐苹;生产批号:140522, 规格:50mg*30 片) , 起始剂量为每次1 片, 3次/d, 往后逐渐增加至每次2 片, 3 次/d。

观察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 应用滋阴补肾中药治疗, 即取熟地黄30~50 g, 黄芪20 g, 山药20~30 g, 山茱萸15~20 g, 枸杞子10~20 g, 茯苓12~25 g, 知母10 g, 泽泻10 g, 牡丹皮15 g, 麦冬10 g, 葛根15~35 g, 丹参10 g,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增减药物剂量。 水煎后, 取汁300 m L, 分早晚两次温服。 两组患者均坚持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的血糖水平, 包括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 (2h PG) 和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 水平。

1.5 疗效判定[3]

依据患者临床症状、 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的肾阴虚状况:1显效:患者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口干唇燥、尿频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肾功能恢复正常, FPG低于6.0 mmol/L, 2h PG低于8.0 mmol/L, Hb Alc低于7.0%;2有效:患者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口干唇燥、尿频等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 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FPG处于6.0~7.8 mmol/L范围内, 2h PG处于8.0 ~10.0 mmol/L范围内, Hb Alc低于7.0 ~9.0%范围内;3无效:患者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口干唇燥、尿频等临床症状毫无变化, 肾功能障碍, FPG高于7.8 mmol/L, 2h PG高于10.0mmol/L, Hb Alc高于9.0% ;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6 统计方法

该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 17.0 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通过均数表示, 其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 χ2检验其统计分析, 而P<0.05 代表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肾阴虚治疗效果

观察组肾阴虚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对照组肾阴虚治疗总有效率为83.64%,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据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 表示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

治疗前,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FPG、2h PG和Hb Alc方面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FPG、2h PG和Hb Alc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数据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 表示P<0.05。

3 讨论

糖尿病, 是因胰岛素抵抗或者胰岛素分泌出现障碍引发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 其主要病理特征是高血糖[4]。 糖尿病具有不可逆性, 无法根治, 只能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来保证生活质量。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饮食结构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糖尿病在我国的患病率表现为逐年升高的态势。 糖尿病肾阴虚证作为糖尿病重要并发症, 其以腰膝酸软、代谢紊乱、体重降低、盗汗、眩晕、耳鸣等为主要临床症状, 对患者日常生活、 工作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临床上通常采取饮食、运动等糖尿病综合疗法, 同时口服常规西药治疗, 但疗效一般, 不能作为糖尿病肾阴虚证的首选疗法。

中医学认为, 糖尿病肾阴虚证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机体代谢紊乱状态, 容易使肾组织产生病理性变化, 致使阴虚燥热, 气阴两虚, 久而久之则形成淤血, 进而使精微外泄, 产生糖尿病肾阴虚证。 祖国医学通过辨证论治, 认为“滋阴补肾”应作为糖尿病肾阴虚证主治原则。 该组药物所选用的山茱萸、熟地黄和枸杞子均有滋阴养肾之功效, 而山药和黄芪可健脾益气, 茯苓与泽泻具有渗湿利水之功效, 而葛根、知母与麦冬可润燥滋阴、止渴生津, 牡丹皮与丹参有凉血、活血之功效。 诸药合用, 可实现浊泻、气充、血行、津生、真阴得复、添髓益精的治疗目的。 同时, 该组滋阴补肾中药药方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熟地黄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的作用;山茱萸可调节患者免疫力, 并发挥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枸杞子、茯苓有护肝、调节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黄芪可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 提升其免疫能力, 并发挥抗衰老、降血糖的作用。 其余药物如知母、麦冬、葛根、牡丹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功效。 该研究通过对比行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应用滋阴补肾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 发现观察组肾阴虚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 而血糖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从该组研究结果即可明确滋阴补肾中药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的显著功效。

综上所述, 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采取滋阴补肾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其在改善患者肾阴虚状况、降低其血糖水平方面有积极作用, 可作为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

摘要:目的 探讨滋阴补肾中药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中抽取111例作研究对象, 将其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 (n=56) 和对照组 (n=55) , 观察组以糖尿病常规治疗为基础, 同时采取滋阴补肾中药治疗, 对照组单纯采取糖尿病常规治疗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肾阴虚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糖水平。结果 观察组肾阴虚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远高于对照组的83.64%;同时, 观察组FPG、2h PG和Hb Alc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肾阴虚治疗效果和血糖水平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滋阴补肾中药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显著, 其有助于改善患者肾阴虚状况, 降低血糖水平, 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滋阴补肾中药,糖尿病肾阴虚证,血糖

参考文献

[1] 陈吉生, 郑聪.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 17 (23) :276.

[2] 陆培红, 姚永江.六味地黄丸辅治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 10 (8) :123-124.

[3] 张成秋, 辛青, 王秀琴.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3, 54 (19) :1660-1662.

糖尿病中药范文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病患80人,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例。 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为(50.7±2.8)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21年,平均病程为(9.7±2.1)年。 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为(51.2±3.2)岁;病程最短4年,最长20年,平均病程为(8.9±2.4)年。 该研究的两组病患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两组病患具有2型糖尿病病史;24 h糖蛋白定量<500 mg,病患处于肾功能正常阶段。 排除原发性高血压、严重感染、心脏衰竭、伴有严重肾病、低蛋白血症等病患。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西药进行常规治疗。 首先,控制病患的血糖,将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然后,为病患提供咧喹酮片,3次/d,20~60 mg/次,餐前30 min口服。 连续服用2个月,1个月为1个疗程。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温阳降浊汤进行中医治疗。 主要成分包括:80 g生黄芪、30 g枸杞子、30 g山茱萸、30 g黄精、18 g干姜、15 g茯苓、10 g桂枝、10 g泽泻,用2 000 m L的水煎煮成300 m L的浓汁,1剂/d, 分早晚2次服用。

1.3观察指标

详细检测并记录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的变化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进行疗效判定。 显效:临床表现与症状全部消失,24 h尿蛋白定量<500 mg, 或下降超过2/3,血肌酐下降超过1/4;有效:临床表现与症状减轻,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超过1/3,肾功能有所好转, 但是没有达到上述指标;无效:没有达到以上标准。

1.5统计方法

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两组病患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s)代表两组病患的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用 χ2检验两组病患的计数数据,进行 χ2检验。

2结果

2.1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

治疗组40例病患中,显效17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病患中, 显效15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 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的变化情况

治疗后两组病患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 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肾病通常发生在糖代谢异常情况下,主要发病原因为血管损害的肾小球病变,属于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主要病理变化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系膜区外基质细胞的积累,造成结节性或播散性肾小球硬化。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包络血液粘稠度上升、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脂肪代谢紊乱等因素,但是蛋白尿一直存在不仅会对病患的肾小球造成严重损害,还会加快肾间质炎症的发生, 导致肾功能恶化。 所以,一定要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改善病患体内微循环,减少尿蛋白的含量,从而使糖尿病肾病得到根本治疗。现代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缺少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药物。 糖尿病病患一旦伴有肾病, 就会使病程增加,从而导致肾衰竭,严重时还会危害病患的生命。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为“本虚标实”之症,因消渴久治不愈,累及肾脏,导致肾阴亏虚,不能化生阳气,阴阳具虚。 肾亏阴阳两虚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根本,在发病过程中深络淤阻一直贯穿病情始末。 该研究所使用的中药药方中,生气具有甘温益气的功效,能帮助病患气旺血行,疏通脉络;桂枝、干姜具有温肾壮阳的功效; 枸杞、黄精、山茱萸具有滋养肾阴的功效;茯苓、猪苓具有利尿降浊的功效。 从该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患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 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众多中药联合使用,具有温阳降浊的功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现代药理证明,黄芪能够保护缺血性肾脏,可以抗氧化,加快细胞代谢,降低尿蛋白排泄,保护肾细胞使其免受损伤。 糖尿病肾病的病症特点是改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与系膜基质增加,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增加肾小球高灌注、高过滤的中药因素,黄芪能纠正部分肾脏高灌注、高过滤现象,这一作用可能和控制肾脏合成一氧化氮有关。同时,黄芪还能使血浆的粘稠度、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聚集度下降,黄芪多糖通过提高血小板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的比值,使血小板的聚集度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并且它还能提高病患体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优化红细胞血沉、比容、电泳等指标,进而改善异常血液流变性。 黄芪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够有效保护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与机械屏障,可以降低通透性尿蛋白,能消除并减轻肾性尿蛋白。

综上,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患时,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加入温阳降浊汤,不仅能有效改善病患的肾功能,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应推广应用范围。

摘要:目的 为了深入研究温阳降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病患8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例,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西药进行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温阳降浊汤进行中医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两组病患均连续治疗两个月。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并对比观察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患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患时,温阳降浊汤能有效改善病患的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应推广应用范围。

糖尿病中药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舒血宁治疗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银杏叶制剂组,同时选取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常规组。两组患者近3个月内未见急性感染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银杏叶制剂组患者中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分布在46~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9±5.8)岁,病程时长为2~16个月,平均病程时长为(7.0±1.0)个月,平均空腹血糖为(7.7±0.7)mmol/L,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22例、视网膜病变34例;常规组患者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5例,年龄范围在45~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7±5.2)岁,病程时长为(3~19)个月,平均病程时长为(6.9±1.1)个月,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17例、视网膜病变2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如口服降糖药物、指导正确饮食,加用抗菌药物。银杏叶制剂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制剂舒血宁注射液(郎致集团万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1871)治疗,用法用量为将20 m 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1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水平、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指经治疗后患者空腹状态下和(或)餐后2 h血糖含量明显减少,且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指经治疗后患者空腹状态下和(或)餐后2 h血糖含量较前有所降低,③无效指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空腹状态下和(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未见改变或较前升高;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血脂和血糖水平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银杏叶制剂组和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银杏叶制剂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6%(显效20例、有效33例、无效3例),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4%(显效12例、有效25例、无效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1 3,P=0.026 7<0.05)。

表1 银杏叶制剂组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5。

表2 银杏叶制剂组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5。

2.2 银杏叶制剂组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银杏叶制剂组患者TC、TG、LDL-C、HDL-C等血脂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银杏叶制剂组患者TC、TG、LDL-C、HDL-C等血脂水平明显优于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银杏叶制剂组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银杏叶制剂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银杏叶制剂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水平明显优于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银杏叶制剂组和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银杏叶制剂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腹泻腹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3例、皮疹2例、腹泻腹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94 4,P=0.318 7)。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增加,目前糖尿病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现出急剧增加的趋势。据我国调查研究统计,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患患者数大约为3.6亿。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年化人口的增多,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也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糖尿病容易引发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以及血管病变,如神经系统、眼部、心脑血管和肾脏等,此外老年糖尿病病情发作较为隐匿,病程时间较长,对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和预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威胁患者生命[3-4]。所有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必须给予及早发现和早期治疗,以便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银杏叶制剂舒血宁是一种主要成分来源于银杏叶的中药制剂,其临床作用包括抗凝、降脂、保持血管畅通,此外还能预防内膜增生,维护血管正常功能[5]。

该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时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舒血宁治疗(银杏叶制剂组),同时与常规治疗患者(常规治疗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银杏叶制剂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血脂和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中药银杏叶制剂银可乐在治疗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和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微,因此银杏叶制剂对预防糖尿病疾病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药银杏制剂(舒血宁)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舒血宁治疗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银杏叶制剂组,同时选取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银杏叶制剂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银杏叶制剂组患者TC、TG、LDL-C、HDL-C等血脂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银杏叶制剂舒血宁在治疗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和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微,因此银杏叶制剂对预防糖尿病疾病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药,银杏叶制剂,糖尿病,临床效果,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江蕊,郑永征,任秉仪,等.银杏叶提取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保护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5(8):1327-1331.

[2] 潘骄平,胡俊华.舒血宁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64例的临床研究[J].海峡药学,2013,25(1):107-108.

[3] 陈爱民.依那普利联合银杏叶软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50例的临床疗效[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2,40(6):79-80.

[4] 王晓霞,王颖超,赵明.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凋亡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3):244-248.

糖尿病中药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就诊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伴发DPN的患者,共41例,诊断依据:根据WHO标准;排除标准:严重的内科合并症及外科合并症,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1.2 分组

治疗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如: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对照组:有20例,常规治疗,2周为1个疗程。(2)观察组:有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参芪(药方:黄芪、人参、山药等)治疗,中药煎服,2周为1个疗程。

1.3 评估治疗

疗效评价[4] :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及腱反射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效:症状减轻,神经传导速度及腱反射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同组医师运用肌电图测定双下肢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5] ,观察组总有效率(80.9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3<0.05)。见表2。

2.2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方面,观察组(t=-14.67,P=0.0)及对照组(t=-7.88,P=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方面,观察组(t=-13.07,P=0.0)及对照组(t=-4.83,P=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的最常见并发症,感觉神经受累,导致肢体疼痛、麻木,以夜间为重,病情严重时可累及运动神经,出现运动障碍,严重削弱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 。有资料分析表明,糖尿病伴发DPN的发病机制[7] ,是由于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导致体内发生氧化应激,氧自由基无法有效清除,同时发生神经组织代谢紊乱,导致微血管病变。

传统医学中医将糖尿病伴发DPN,定义为消渴痹证[8] ,是由于久病及阳,阳气虚弱,血流不畅,瘀阻于络,伤及肌肉、经脉,从而出现麻、痛等症状。而复方参芪有补中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该临床研究也证实,观察组总有效率(80.9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3<0.05)。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参芪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伴发DPN,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值得运用。

摘要:目的 分析复方参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就诊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伴发DPN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双下肢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0.9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3<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方面,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复方参芪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伴发DPN,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临床值得运用。

关键词:复方参芪,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参考文献

[1] Fischer TZ,Waxman SG.Neuropathic pain in diabetes‐evidence for a central mechanism[J].Nat Rev Neurol,2010,6(8):462-466.

[2] 岳宗相,黄荣利,王艳红,等.参芪复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6,42(1):67-69.

[3] 李国永,贾锐馨,吴士丁,等.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6):56-57.

[4] 吴冬波.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47-48.

[5] 刘海英,张国梁,刘芳洁.络病理论指导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3):457-458.

[6] 刘占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药物治疗[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28-29.

[7] Bril V.Neuromu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J].Continuum(Minneap Minn),2014,20(3):531-544.

糖尿病中药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该院接受诊治的患者中选取4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23例,男患者10例,女患者13例,年龄27~77岁,平均年龄(44.11±4.41)岁,病程4~14年,平均病程(7.12±3.12)年;对照组23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11例,年龄26~81岁,平均年龄(45.31±3.41)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6.44±2.11)年。所有的入选患者均同时满足下述的入选条件:1非I型或特殊型糖尿病患者;2无心脏、肾脏或脑部等较为并发症情况发生;3无急性并发症或发生合并感染情况;4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0)首先0.5 g(1片),2次/d,1周后每天使用药量增加0.5 g,最大服用量为2 g/d;治疗糖尿病使用的中药有人参、玄参、元参、麦冬、生地、葛根、黄连以及桑白皮等[2]。对照组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服用方法与试验组一样,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在治疗的过程中认真记录和关注患者的血糖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然后比较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显效: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三多一少症状显著减轻,患者没有严重并发症。 有效:患者的血糖控制相对较好,三多一少症状有所减轻,患者没有严重并发症。 无效: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差,三多一少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或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主要包括消化道反应、眩晕、皮疹以及疲乏无力症状等。

1.5 统计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 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

治疗3 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56.52%)明显低于试验组总有效率(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对照组与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对照组经治疗后消化道反应、眩晕、皮疹以及疲乏无力并发症的发生率(39.13%)明显高于试验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较正常人高,随着病情加重后期会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危及患者生活和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大多数的研究学者认为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含有节约基因才引起疾病的发生,主要理论依据是在食物相对不充足时,人们体内积攒食物能量,长期以往就成为惯性,在食物相对比较充足时,人们体内的节约基因仍然是储备能量,慢慢就形成体内能量过剩的现象,逐渐加重胰岛的负担,最终导致胰岛功能丧失或者缺陷[4]。2型糖尿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饮水量大、饮食量大、尿量多、但体重逐渐变轻、皮肤粗糙、会阴部瘙痒以及疼痛等。为了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痛苦,延缓疾病发展进程,特进行此次研究。该研究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对照组经治疗后消化道反应、眩晕、皮疹以及疲乏无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和邱仁宋等学者研究分析的结果相一致,这提示了增加联合中药治疗的效果显著提升,且患者出现各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降低,无论是患者的康复进度还是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

大量的相关调查研究均证实通过中医联合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仅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血脂、血压水平而且能够较少由于大量西药使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单纯的西药治疗虽然可以明确作用靶点,见效快,但是长时间的用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反应。而且值得提倡的是,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的并非单纯的降低患者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而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优越。二甲双胍主要机制为延迟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加快对葡萄糖的利用,并抑制体内糖异生反应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但不良反应较多;中药研究者已经证明人参、玄参、元参、麦冬、生地、葛根、黄连以及桑白皮等降血糖有非常显著的疗效[5],以上中药提取物内含有多种成分,可直接降血糖,葛根提取物内含有黄酮,能够增加脑部以及冠脉血液流量,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同时降糖作用较为持久[6,7]。黄连降糖主要是通过糖原异生以及糖酵解等途径来降低患者血糖指标。若单独使用二甲双胍降糖药物不仅作用不明显,而且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对患者损害较大[8],此次研究显示,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治疗不仅降糖作用较为明显,同时副作用较少,并能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更好的改善患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治疗2 型糖尿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加速患者疾病恢复的进程,可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该院接受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4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运用二甲双胍药物治疗;试验组使用二甲双胍联合运用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所有患者使用药物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56.52%)明显低于试验组总有效率(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治疗后消化道反应、眩晕、皮疹以及疲乏无力并发症的发生率(39.13%)明显高于试验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优越,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上一篇:中药药剂学下一篇:中药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