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孕妇护理研究论文范文

2023-10-13

糖尿病孕妇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40例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均在该院接受检查、治疗及分娩。采用随机分配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20例患者的年龄在21~34岁,平均年龄为(26.3±5.8)岁,就诊时期孕周为23~30周,平均为26.8周。 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0~ 38岁, 平均年龄为(25.2 ±6.3) 岁, 就诊时产妇孕周为19~32周,平均孕周为25.6周。 所有产妇均排除精神病、 严重脏器官、感染类等疾病。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两组产妇行各项检查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胰岛素药物治疗、改善饮食、及其他各项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产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治疗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家属都比较担心母婴的健康, 尤其产妇容易出现焦虑、急躁恐惧等负面心理。基于上述问题, 医护人员要使用温和的语言耐心介绍胎儿正常发育情况及妊娠期的相关知识,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日常的交流、 指导提升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指并根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性格、文化程度等不同,选择最佳的护理和沟通方式,让产妇学会放松自我,树立自信心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抑郁症发生率

1.2.2健康教育合理的健康教育能改善人们已经形成的不健康行为并帮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方式。 对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开展健康讲座、一对一服务等方式,让这类产妇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提升产妇自我监护意识及对母婴风险的认识。 具体操作如下:让产妇学习糖尿病相关的基础知识,清楚认识到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特点及其危害性,认识到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给予相对应的治疗和护理。

1.2.3饮食护理健康的饮食是有效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合理控制产妇的饮食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终身遵循少食多餐、低糖等食物为宗旨,可以多食用蔬菜、豆制品,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有助于胎儿健康生长和发育。 产妇处于孕中期后患者需要补充的热烈与前期明显不同,通常每周必须增加3%~ 8%的热量和40%~50%的碳水化合物,用餐后血糖水平应小于8 mmol/L,中后期孕产妇应该摄入每千克30~ 35 Ca的总热量,其中糖分比例应该占约50%,蛋白质与脂肪比例应该分别占总热量的25%,孕产妇每日都应该补充豆制品与蔬菜,叶酸5 mg、钙剂11~12 g、铁剂5 mg。 孕产妇餐后1 h内的血糖应该在7.8 mmol/L以下,确保产后2 h的血糖在6.7 mmol/L的范围,且孕妇体重上升数应该控制在8~13 kg的范围。 孕产妇最佳进食次数为4~6次,一定要全面补充胎儿营养,减低夜间孕产妇低血糖发生率。每晚睡前可以喝适当牛奶,防止夜间出现低血糖情况。合理控制产妇食盐摄入量,食物搭配必须科学合理,根据患者的体重、体质等情况明确其所需热量,制定每日的饮食计划,达到科学配餐、合理用餐的效果。

1.2.4合理控制血糖认真观察记录产妇血糖变化情况,空腹血糖一般小于5.6 mmol/L,饭后2 h内血糖必须小于8 mmol/L[5]。 如果合理控制饮食后,产妇的血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可以使用适量的胰岛素进行控制。 饭前30 min注射胰岛素,其用量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展开。 如果产妇出现低血糖症状,要及时采用葡萄糖进行治疗。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通常采用太极拳、散步等方法进行有氧运动,运动时间控制在30 min/次,运动频率控制在每周>5次。

1.2.5药物护理对观察组产妇实施胰岛素治疗,指导产妇与产妇家属对胰岛素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全面掌握,并确保能够自我控制血糖,在产妇餐后、空腹及睡前两小时内监测血糖,并将相关检测数据进行完整记录,应该检测产妇血红蛋白与血糖水平,从而对产妇饮食情况与胰岛素使用情况进行调节。对孕产妇水肿与血压情况进行密切检测,同时还应该监测孕产妇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能。此外,还要对孕产妇实施眼底检查,空腹状态下,观察组孕产妇血糖应该在5.6 mmol/L以下,餐后2 h状态下,孕产妇血糖应该在8.0 mmol/L以下。

1.2.6健康教育护理应该对孕产妇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由此在孕产妇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可以争取更为主动的配合,对产妇护理干预中的措施与方案应该具有切实可行性。健康教育讲座内容主要包括食物交换法、血糖控制、计算食物热量、选择食物以及制定食谱等。

1.3统计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均予以 χ2检验,并利用率(%)进行表示;对于等级数据资料,均进行秩和检验。 并对P值进行检测,并将不同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设定为P<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经过护理,观察组产妇空腹血糖、餐后2 h后与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比对照组产妇低,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45.0%,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部分女性会在怀孕期间有并发症情况出现,尤其是高龄产妇,很容易会有高血压、糖尿病的问题。 孕妇胎盘分泌的激素导致血糖浓度太高,胰脏腺又没办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妊娠糖尿病就为妊娠合并症的其中之一[2]。 妊娠期糖尿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高危妊娠症,该病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因患者的年龄、不良生育史、糖尿病家族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妊娠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是女性在妊娠之前已患有糖尿病,另一种则是在妊娠之后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3]。 孕早期血糖高可能致胎儿畸形,流产风险增加;孕中晚期血糖高会导致巨大儿的出现。新生儿出生之后也极易患有低血糖等,且新生儿童年期、成年期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出现显著的增高。 近年来,有相关研究报道称[4],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范围为1%~5%,若临床护理过程中,病情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则会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5]。 因此, 需要加快更加高效的临床护理方式的研发与应用步伐,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和并发症较多,会导致孕妇高血压、 羊水过多、产时或产后出血等后果。 孕早期血糖高可能致胎儿畸形,流产风险增加;孕中晚期血糖高会导致巨大儿的出现[6]。 新生儿出生之后也极易患有低血糖等,且新生儿童年期、成年期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出现显著的增高[7]。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和并发症较多,会导致孕妇高血压、羊水过多、产时或产后出血等后果[8]。 如果孕早期患有糖尿病,会导致胚胎畸形、流产、死胎; 如果出现在孕周中晚期,会导致巨型胎儿,或者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体重偏轻[7]。 而随着产程的增加,以及孕产妇子宫收缩乏力等因素的影响,出血的危险程度也随之提高。 相关研究可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引发妊高娠的可能性是正常产妇的4~5倍[8]。

一般妊娠期产妇容易出现代谢紊乱和情绪不稳定的情况, 促使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更加复杂[8]。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不单单要给予最佳的治疗,也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心理指导、控制血糖等措施, 去报能够及早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给予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以此降低围产期母婴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目的在于: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较为理想、正常的范围内,预防低血糖和酸中毒。 目前,该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主要抓住血糖实时监测(高危孕妇)、产检、营养运动支持、心理疏导、体重控制、做好感染预防工作、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多个方面的护理要点,针对性的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 有相关研究报道称,80%以上的孕妇可以通过饮食调节, 实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因此,在饮食指导上,要坚持以下原则:在充分的满足母婴营养需要的基础上(以无饥饿感为准),严格控制碳酸化合物的摄取量,且保障患者的体重在孕期不能过快的增长。同时,提倡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的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的充分结合,增强患者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从而有效地促进葡糖糖的社区及应用,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的耐受力,而且还可以有效的调节患者的情绪,消解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一个积极、乐观、平稳的心态配合护理治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给予产前护理干预。观察组分娩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对照组低,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存在统计学价值。 由此可知,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确保产妇与婴儿的健康。

4结语

综述,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给予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产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该院收治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产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产前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合理控制血糖,对保障母婴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糖尿病孕妇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是否接受护理干预分为2组,接受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40例,没有接受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年龄22~43岁,平均31.4岁;对照组选取与观察组同期在本院分娩但未能及早接受护理干预的GDM孕妇40例,年龄在24~39岁,平均29.5岁。2组在年龄、身高、体重、孕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1)2次空腹血糖≥5.8mmol/L。(2)空腹血糖≥5.8mmol/L,50g糖筛查≥11.1mmol/L;(3)75g糖耐量:空腹5.6mmol/L,1h10.5mmol/L,2h9.2mmol/L,3h8.0 mmol/L。

1.3 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饮食方面。妊娠期控制血糖,饮食要少量多餐,同时供给充足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增加膳食纤维和钾、镁、锌、碘等微量元素的摄入,同时根据孕妇的饮食习惯提供个体化的饮食指导[2]。(2)定期检查。妊娠早期每2周1次,晚期每周1次。每次除产科常规检查内容外应重视尿糖、血糖的测定,必要时行B超检查。加强患病孕妇的卫生宣教,指导勤换洗,注意口腔卫生及环境卫生,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上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等易感部位发生感染,一旦出现,应积极治疗,使之得到有效控制。(3)指导患者使用胰岛素。饮食疗法后血糖仍未达到理想水平的孕妇应使用胰岛素来治疗。指导孕妇学会自查尿糖、判断结果的方法并记录,4次1d。(4)适当运动。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而使血糖下降。一般在餐后30~60min运动,运动时间为20~30min,运动量应保持心率<120次/min。切忌剧烈运动。(5)心理护理。在进行产前检查时监测血糖情况;对确诊糖尿病的孕妇进行心理疏导,列举治疗成功后的病例,以解除病人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进行t配对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均以P<0.0 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基本稳定,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标准,其中有2例需使用短效胰岛素注射。对照组孕期未能控制血糖,到妊娠晚期有12例需使用胰岛素,2组对照差异显著(P<0.05)。2组孕妇、胎儿、新生儿的并发症差异显著,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养水过多、胎膜早破以及感染等。胎儿的损害主要为:流产、早产、生长受限、巨大儿、死胎以及畸形儿。新生儿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窒息、低血糖、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从表1看出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孕妇、新生儿以及胎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可见护理干预是有成效的,实施心理护理、控制饮食习惯,适当使用胰岛素、适当锻炼以及定期检查等一系列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而护理干预重要的是及时正确评估血糖水平,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干预措施成败的关键。及时发现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早产先兆、畸形儿等对提高妊娠质量、降低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1)饮食调节。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每日热量为150Kj,其中碳水化合物40%~50%,蛋白质12%~35%,并应补充维生素、钙及铁剂,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增加碳水化合物成分,对消瘦体型者增加脂肪比例达上限,将总热量分为3大餐与3小餐供应,每餐供应量依次为早餐20%,早点5%,午餐35%,午点5%,晚餐30%,晚点5%[3]。(2)血糖监测及合理使用胰岛素。因为血糖水平的高低与孕妇胎儿的并发症成正相关,及时正确评估血糖水平,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干预措施成败的关键。(3)加强病情观察。重视GDM对孕妇、胎儿的影响,及时发现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畸形等。并及早给予积极治疗。(4)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减轻孕妇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负担,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GDM对孕妇、新生儿以及胎儿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1)对孕妇导致并发多种并发症,由于体内葡萄糖代谢紊乱,形成高血糖环境,出现血管病变,易并发重度子痫前期、肾功能受损、视网膜病变等。高血糖的影响孕妇抵抗力下降,易并发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或念珠菌性阴道炎,产后易并发产褥感染。高血糖的环境使巨大儿的发生率升高,高血糖的利尿作用胎儿产尿增加,羊水过多发生率升高,子宫张力过大,使产时子宫收缩力减弱,易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而且由于感染的原因,阴道炎、羊膜炎增加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如果糖尿病未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继续发展可发生高血糖酮症酸中毒,特别是并发感染发热及分娩的消耗,或在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易加重糖尿病病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血糖持续升高使胚胎的发育受累,导致胚胎死亡而流产。(2)胎儿处于高血糖环境使胎儿血管病变,易诱发胎儿畸形,以单器官畸形特别是心脏畸形、心肌肥厚多见。(3)GDM妇女分娩的新生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正常妊娠的6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致病因素很多,但在糖尿病的孕妇中与高血糖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减少,使胎肺延迟成熟,即使是足月儿也易出现肺透明膜病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5]

总之,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大大降低了并发症,保证了孕妇和婴儿的安全。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应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是否接受护理干预分为2组,接受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40例,没有接受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40例。对2组孕妇、胎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孕妇、胎儿、新生儿的并发症差异显著,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大大降低了并发症,保证了孕妇和婴儿的安全。

关键词: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围产儿结局,影响

参考文献

[1] 卢琼芳.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孕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J].广西医学,2009,31(5):144~149.

[2] 高丽萍.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5):210~274.

[3] 陈倩云.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4):183~190.

[4] 吴梅华.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2009,5(24):77~101.

糖尿病孕妇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2月入院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人卫第五版《妇产科学》[3]中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同时排除:①依从性较差患者。②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或严重遗传疾病患者。③合并精神病患者等。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为(27.8±1.3)岁,孕周34~38周,平均孕周(36.2±1.7)周,体重49~74kg,平均体重(53.8±2.2)kg,初产妇20例,经产妇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为(27.1±1.5)岁,孕周34~38周,平均孕周(36.6±1.4)周,体重48~72 kg,平均体重(53.4±2.5)kg,初产妇18例,经产妇32例。该研究所涉及的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体重与产次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入院指导、孕期监测、体位护理、日常查房、用药操作、床边护理与生活护理等,实验组患者则加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健康教育:组建健康教育小组,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对疾病的基本常识进行深度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结合切身实际进行评估,查找患者认知薄弱地方,并予以针对性健康教育,可通过微信、QQ群等通讯方式对健康知识进行宣传,并进行一对一访谈式教育等。②心理干预:开展集体式心理辅导,是其心境进入正常轨道,引导其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并正视自身疾病,积极迎接治疗,可采取小组讨论方式分享各自经验,并针对出现频次较多的问题进行重点记录;采用放松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避免患者独处,嘱家属时刻陪伴等。③饮食干预:因患者均处于7个月之后,因此均采取第三阶段饮食量,即相比孕前增加20 g蛋白质,825 kcal热量,并增加水果、豆制品、海产品与蔬菜的摄入量,如草莓、牡蛎、豆腐与洋葱等,可多食用苦瓜,以补充类似胰岛素物质,同时给予钙、铁液剂,切忌生冷与辛辣食品,食品多采用炖煮,每日5~6餐,少食多餐。④运动干预:科学选择运动时间,避免在空腹或胰岛素剂量过大时进行运动,选择散步、孕妇操与瑜伽等有氧运动进行锻炼,并以孕妇接受的运动强度进行,一般以餐后90 min最优,1次/d;如孕妇不宜下床,可采用床上上肢运动,30 min/次。

1.3 检测方法

观察指标共包括体重、身高、孕期体重提升、分娩时体重、羊水指数、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并记录高血压、羊水过多等妊娠结局与窒息、缺氧性脑病等新生儿健康情况。其中BMI指数=身高/体重2。

1.4 统计方法

采用IBM公司SPSS 19.0软件分析全部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妊娠结局与新生儿健康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明显,若P<0.01,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经t检验后,实验组患者BMI指数、孕期体重提升、分娩时体重、羊水指数、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经χ2检验后,实验组患者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窘迫、早产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新生儿健康情况比较

经χ2检验后,实验组患者新生儿窒息、低血糖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GDM占全部妊娠的7%左右,并随着不断增长的生活水平而逐年升高,因受种族影响,GDM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位于1%~14%,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产科疾病[4]。有研究指出[5],若妊娠期间血糖超出生理范围,孕妇更易发生流产、羊水过多与高血压等恶性疾病,而新生儿则更易产生低血糖与高胆红素血症,甚至直接威胁母婴生命,因此在临床上需予以高度重视。有学者提出,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适宜的护理干预也尤为重要,因绝大多数患者拒绝在孕期使用胰岛素,因此多采用饮食与运动疗法,而两者均属于护理干预范畴[6]。国外文献指出,在妊娠中后期,母体葡萄糖的消耗较为迅速,如营养摄入不足将可导致饥饿性低血糖,而过多饮食又造成营养过剩,因此如何控制饮食的摄入则显得尤为重要。妊娠期和产后进行适量运动的安全性目前已得到证实,并且提出规律的有氧运动可改善GDM的疾病水平,因此,针对GDM患者,应给予更专业的护理模式。综合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上最专业、应用最广泛与最科学的护理模式之一,可针对GDM而制定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与运动干预,对GDM患者的妊娠结局意义重大[7]。

为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果的影响效果,将该院100例患者进行观察。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BMI指数、孕期体重提升、分娩时体重、羊水指数、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胎儿窘迫、早产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新生儿窒息、低血糖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可以看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稳定患者生理指标,减少恶性妊娠结局发生率,并改善新生儿健康水平。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果的影响效果显著,借鉴意义重大。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果的影响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2月入院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BMI指数、孕期体重提升、分娩时体重、羊水指数、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窘迫、早产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新生儿窒息、低血糖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果的影响效果显著,借鉴意义重大。

关键词:综合护理,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陈清燕,戴红燕,郑雅琴.强化护理干预模式对GDM母婴并发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416-418.

[2] 刘丽娜.护理干预对促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8):168-169.

[3] 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0-154.

[4] 张莉,孙冬梅,周娟,等.全程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6,16(3):18-21.

[5] 杨丽英.妊娠中晚期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分娩结局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6,59(5):472-473.

[6] 黄爱龙.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果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3):123-124.

糖尿病孕妇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探究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入选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妊娠结局、血糖代谢指标、患者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3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5.03±2.41)分、(34.01±2.84)分,均低于对照组(42.03±2.85)分、(41.03±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BG(5.21±0.36)mmol/L、HbAlc(7.03±0.69)%、2hPG(7.02±0.69)mmol/L指标均低于对照组FBG(6.95±0.58)mmol/L、HbAlc(8.96±1.05)%、2hPG(8.73±0.6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用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妊娠结局,降低患者疼痛感受,且能够有效控制各项血糖代谢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糖耐量降低的现象,而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胰岛素抵抗能力下降[1]。如果妊娠期糖尿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会对妊娠结局造成很大的影影响。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近些年该病在临床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很多孕产妇对妊娠期糖尿病认识不足,没有相关的防控意识,在饮食上缺少控制,而在发病之后担心药物会影响胎儿健康,从而出现严重的负面心理。为了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生活质量和妊娠结局,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并引导患者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3]。本研究对8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入选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1岁~39岁,平均年龄(32.01±1.05)岁。观察组,年龄22岁~40岁,平均年龄(33.01±1.4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對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疾病基础教育,控制患者的不良行为,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观察组患者采取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干预方式:(1)健康教育:对已经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产妇发放健康手册和食品的交换图,并加强对患者相关知识的讲解,提高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另外,需要让患者掌握保健方式,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同时,要让患者了解到糖尿病对母婴造成的不良影响。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饮食情况,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导患者控制血糖。(2)心理护理:由于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后没有心理准备,当出现病症的时候,患者会担心疾病对胎儿造成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负面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障碍以及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案,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保持心情舒畅,积极接受治疗。(3)饮食指导:在饮食方面,需要着重分析患者的身高、体重,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以保证患者饮食的营养性和多样性,对患者出现的饮食问题要进行纠正,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需要多食用水果、蔬菜等,同时要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对患者的饮食方案进行调整,以保持营养均衡。同时在饮食方面,要坚持少油少盐的原则。(4)运动指导: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长时间静坐或者卧床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在运动的时候不宜进行跑步、滑雪等剧烈运动,而是应该引导患者进行轻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在运动的时候,患者的心率应该控制每分钟120次以内,每天运动时间保持半小时左右。通常情况下,在用餐以后30分钟进行活动,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控制患者血糖,降低孕妇腹壁脂肪的作用。(5)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通常情况下,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会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胰岛素治疗的机制,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让患者先做好准备,避患者出现慌。另外需要指导正确使用胰岛素,加强胎儿的检测。(6)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之后,医护人员仍然需要交给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让患者家属对患者各种行为进行监督,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心理状态,并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以便控制血糖变化,护理人员需要积极解答患者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疑问。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妊娠结局、血糖代谢指标、患者遵医行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35.00%(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

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代谢指标

观察组患者各项血糖代谢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比较两组患者患者遵医行为

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病数量也逐年增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不仅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对妊娠结局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4]。有研究表明,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治疗,并控制患者饮食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妊娠结局,降低巨大儿和新生儿代谢发生概率[5]。在治疗期间,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提高患者健康知识,使患者能够全面了解自身疾病,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治疗[6]。研究表明,通过对妊娠期患者进行控制饮食和生活习惯及适当采取运动,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最终保证母婴健康[7]。目前,临床中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多采取控制血糖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在控制血糖的时候多采用胰岛素药物,但是很多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担忧,主要是害怕胰岛素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一些患者甚至过度担忧,从而出现较大的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积极治疗。通过对患者采取持续性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8]。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患者病情,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对疾病的认识,以改善患者病情,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具有较高的依从性,让患者能够自觉配合治疗。在护理中,通过对患者的饮食、运动进行指导,以及采取药物控制患者血糖之外,还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并且在护理中通过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9]。相比于传统教育模式而言,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更加系统具体,而且针对性更强。通过对患者进行有关健康知识的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表面,而且对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降低患者不良行为。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信心,缓解患者负面情绪。

本研究对8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35.00%(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血糖代谢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取关爱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妊娠结局,并且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代谢指标,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这对保证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用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妊娠结局,降低患者疼痛感受,且能够有效控制各项血糖代谢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邹巧玲,孙亚丹,肖雪青.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0):146.

[2] 董兰.体验式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1):55,57.

[3] 王英辉,金静.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9,33(5):358-361.

[4] 祖彩俠.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联合运动指导对妊娠糖尿病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80):297-298.

[5] 艾祝宁,惠嘉丽.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管理中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4):652-653.

[6] 颜淑芬.营养支持与孕期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289-291.

[7] 王河琴,叶志英,周贤妃.Orem 自护理论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5(8):795-798.

[8] 郑江华,沈凌燕,李碧珍.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6):191-192.

[9] 张亚青,朱丹.健康教育与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8):187-189.

糖尿病孕妇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上半年前来该院就诊的50例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初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同时随机抽取该院就诊的非妊娠期糖尿病的初孕妇,将二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此之中,“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34±3.89)岁,年龄区间28~40岁,平均孕周为(33±3.31)周,孕周区间28~38周;“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30±3.31)岁,年龄区间25~35岁,平均孕周为(33±3.89)周,孕周区间27~39周。“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孕前检查空腹血糖过程中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状况。诊断妊娠糖尿病的标准为:口服75 g葡萄糖于空腹12 h后,开展相应的75 g糖耐量实验,正常上限为空腹、1 h、2 h、3 h后血糖分别为5.6 mmol/L、10.3 mmol/L、8.6 mmol/L、6.7 mmol/L,在此之中若达到或超过正常值者≥2项的话,就可以将之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而高于正常者仅1项者则算作糖耐量异常。将其中患有严重器质病变者、双胎多胎产妇、经产妇、妊娠合并症者、妊娠前患有糖尿病者之类加以排除。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怀孕24~28周之际开展唐氏筛查,对于其中存有高危因素、筛检时血糖异常者在孕32周时进行一次复查活动。唐氏筛查的具体办法包括:空腹12 h于唐氏筛查前,于250 m L温水中溶解葡萄糖75 g,令患者于5 min内将之全部喝下,分别于1 h、2 h、3h后进行血糖化验,3个时间段的正常值分别为5.6mmol/L、10.3 mmol/L、8.6 mmol/L、6.7 mmol/L,在此之中若达到或超过正常值者≥2项的话,就可以将之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而高于正常者仅1项者则算作糖耐量异常。在患者分娩后6~12周开展随访活动,对其加以定期检测血糖,若随机血糖、口服糖耐量中血糖、空腹血糖分别≥11.1 mmol/L、≥11.1 mmol/L、≥7.0 mmol/L,并可见其伴有糖尿病症状者,就可做出产后糖尿病的诊断,若仅血糖异常但不存在明显糖尿病症状的话,则可在产后半年内进一步对之加以复查。

1.3 统计方法

对所得实验数据和结果以SPSS17.0软件加以处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相应的计量资料并对之加以t检验;以χ2检验所获得的计数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在于P<0.05。

2 结果

(1)借助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家族糖尿病史、BMI(孕前体重指数)之类数据加以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年龄、家族糖尿病史、BMI(孕前体重指数)之类数据上可见糖尿病比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为其详细情况。

(2)借助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糖尿病发病率这一数据的比较不难看出:经过为期3年的随访,100例患者中出现产后糖尿病者共计46例(占比46.0%),在此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产后糖尿病患者分别为40例和6例,发病率分别为86.95%和13.05%,由此不难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产后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偏高,且二者P<0.05,彼此间有着颇为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2为其详细情况。

3 讨论

3.1 孕前BMI对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的影响

从该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不难看出:“观察组”在孕前指数这一数据上明显比“对照组”要高,两组之间差异也存在显著性。就妊娠期出现糖尿病症状的可能性而言,肥胖患者的几率明显要比正常体重患者为高,这一情况可以看出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因素中,肥胖是一个高危因素———其同时更是产后糖尿病发病的一个颇为主要的因素。

3.2 家族糖尿病史与妊娠期及产后糖尿病的关系

为数不少的相关研究都证明: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诸多因素中,2型糖尿病家族史是一个颇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在该研究中,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家族糖尿病史加以比对后,可见“观察组”的发病因素中,家族糖尿病史占70.0%的份额,而在“对照组”的发病因素中则仅占18.0%的份额,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家族糖尿病史的“拥有者”在妊娠期糖尿病危险系数方面和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相比有着3.39倍的可能性。可以看出患者中有家族糖尿病史者有着更大的产后出现糖尿病可能性,就该研究层面来说,这一数值高达46.0%,由此可以看出妊娠期、产后糖尿病发病情况和家族糖尿病史之间有着莫大的联系。

3.3 高龄妊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众所周知,出现妊娠糖尿病的几率和妊娠患者年龄之间呈正比关系。在上世纪末期的相应研究中,孕妇年龄≥40岁者中,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比20~30岁孕妇高8.2倍。在分娩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年龄较大者的危险性也有相对增加,在该研究涉及的患者中,年龄>30岁者有43.0%的发病率,从这一结果中不难看出,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影响因素。

4 结语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和年龄、家族糖尿病史、BMI(孕前体重指数)之类数据有着很大相关性,而产后糖尿病发病的诸多因素中,妊娠期糖尿病类属“高危因素”。故而,有家族糖尿病史患者定期检测血糖、选择最佳生育年龄(25~29岁)、积极控制体重,,出现异常及时治疗,尽可能的避免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降低妊娠期及产后糖尿病的发病,以确保孕妇安全并孕育健康婴儿。

摘要:目的 对初孕妇妊娠、产后糖尿病(即GDM和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加以相应的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初孕妇和非妊娠期糖尿病初孕妇中2015年上半年来该院就诊者各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分别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的高龄妊娠影响、家族糖尿病史、BMI(孕前体重指数)之类数据加以分析比较,同时对其产后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加以相应的观察和跟踪。结果 借助于对两组的数据加以比较后得出:高龄妊娠影响、家族糖尿病史、BMI(孕前体重指数)之类数据是妊娠糖尿病的几个主要危险因素,100例患者中产后糖尿病的发病患者共计46例,即有46.0%的发病率,在此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产后糖尿病患者分别为40例和6例,发病率分别为86.95%和13.05%,由此不难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产后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偏高,且二者P<0.05,彼此间有着颇为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 高龄妊娠影响、家族糖尿病史、BMI(孕前体重指数)之类数据都是造成初孕妇妊娠糖尿病的重要因素,而且中能够引起产后糖尿病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妊娠糖尿病,与此同时也说明了高龄妊娠影响、家族糖尿病史、BMI(孕前体重指数)之类数据和产后糖尿病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关键词:初孕妇,妊娠糖尿病,产后糖尿病,发病因素

参考文献

[1] 杨慧霞.我国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现状和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4):241-243.

[2] 苏世萍,张岱,刘春红,等.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管理实践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2(7):66-68.

[3] 李凤云,瞿龙,李俊林.妊娠早期血压轻度增高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9):857-860.

[4] 陈廷美,王璇.体质量指数与妊娠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3):385-387.

糖尿病孕妇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舒适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可以让孕产妇在情感上得到支持,提高她们的满意度与安全感。

【关键词】剖宫产;舒适护理;应用

【keyword】cesarean section; comfortable nursing; application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医学模式及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人们法律意识和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孕产妇对护理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有了更高更严的要求[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检测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等项目的重要尺度,也是医院等级评审和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2]。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可以让孕产妇在情感上得到支持,提高她们的满意度与安全感。舒适护理是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目的是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它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具有更实际、更直观、操作性更强、易于被接受的特点[3]。我院产科将舒适护理运用于剖宫产产妇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先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6月在本院产科剖宫产产妇120例,年龄20~36岁,平均(27.5±5.4)岁。孕周在28周以下的56例,28周以上的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学历、孕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1.2.1环境舒适护理 产妇入院后,管床护士向产妇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病区护士长、术前注意事项、术后配合护理等,使其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与紧张感。术后将产妇安排单间,光线柔和,避免声、光刺激,拒绝过度访视,防止产妇疲劳与新生儿感染,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温度、湿度适宜。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进出病房做到“三轻”,即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轻,不轻易打扰产妇及新生儿睡眠,动作轻柔为产妇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母婴的睡眠质量。做会阴擦洗、尿管护理或拔管时要避免暴露个人隐私。

1.2.2 健康教育

1.2.2.1产前健康教育

孕妇入院后,向孕妇自我介绍,然后介绍病区的环境、制度,病区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让她们感觉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护士以口头健康教育为主,书面的相关资料为辅,每天对孕妇进行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临产的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并针对病情实施个体化教育。如妊高征的病人需要安静休息,避免声光等一切不良刺激,饮食以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讲解左侧卧位,间歇吸氧,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

1.2.2.2分娩过程的教育

产妇进入代产室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免会产生忧虑,孤独与担心,因此,我们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关心、体贴她们,告诉她们分娩知识,使她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同时鼓励产妇的丈夫陪伴分娩,他知道产妇的爱好,可以在产妇疼痛不安时给予爱抚和安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了产妇的孤独感。助产士应该严密观察产程,进行系统监护,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满足其需要。同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或者利用电视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知识,最大限度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产妇在分娩时正确应用腹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渡过这另人难忘的关键时刻。

1.2.2.3疼痛的护理 疼痛的舒适护理,是产科护理的重点。如何减轻疼痛,使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对促进母子平安及产后恢复都很重要。为此,应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告诉她可能产生的疼痛及原因,疼痛出现及持续时间,让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耐心听取产妇关于疼痛的主诉,对其表示同情和理解,教会产妇减轻疼痛不适的技巧,如精神放松的技巧、呼吸调节的技巧和转移注意力的技巧。宫缩时,可帮助产妇取侧卧位按摩其骶部或抚摸腹部,以减轻疼痛不适,指导其尽量放松。向产妇解释产程中所需的检查,取得其理解与配合。

1.2.3 .4睡眠的护理 评估产妇的睡眠模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尽量将治疗、护理集中在适宜的时间进行,避免干扰睡眠;落实陪伴制度,减少亲友探视;做好晨、晚间护理,为产妇提供柔软整洁的被褥、软硬弹性适中的床垫,提高睡眠舒适度。

1.2.4.5心理舒适护理 主动巡视、观察,做好新生儿护理,主动与产妇交流、沟通,语言要亲切,目光要温和,要洞察已发生或即将要发生的情绪变化,还可以用抚摸等肢体语言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支持,让产妇体验到舒适的感受和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1.3 加强新生儿护理工作 巡视病房,协助新生儿早吸吮,指导婴儿人工喂养工作,设置沐浴室和新生儿抚触台,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以高雅优美的轻音乐为背景,创造优雅的人文环境, 培养宝宝稳定愉快的情绪,减轻宝宝适应新环境的压力,同时也起到了听觉训练的作用;沐浴室透明的玻璃设计,使家属分享新生儿洗澡的乐趣的同时也可以学习新生儿洗澡和抚触的方法。

1.4 做好产褥期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进行产褥期护理知识宣教,告诉产妇保暖,勤换衣物,勤换消毒卫生巾,每天专人进行会阴冲洗,保持会阴清洁。告知产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产后初期宜食用红糖水或红糖大枣汤、红糖面条等。这些食物不但能益气温中补血,还能缓中行血活血,温经祛瘀,排除恶露,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4];多吃些肉、蛋、鱼等食品外,还要适当吃一些蔬菜。忌食生冷食物和摄入盐量过大。做剖腹产的产妇术后忌食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物,肛门排气后可过渡到正常饮食。

1.5 及时给予产后指导

产妇送回母婴同室,护士立即对其进行身心评估,简单的讲解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指导。内容包括:①产后食物应富有高热量,高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汤,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宫产后的产妇禁食6~8小时后进食汤类再逐步过渡到半流饮食,普食。②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6小时内应及时尽早自解小便,交待病人注意会阴部伤口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勤换纸。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③做好产后的心理护理,以防发生产后抑郁。

1.6母乳喂养指导

①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等。护士手把手的把这些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②每天播放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让所有“新妈妈”们及家属尽快掌握其相关知识。出院前再向她们进行示范性教育,对于新生儿护理的操作技术,如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黄疸观察情况等。当面示教,让她们掌握其知识,强调注意事项,防止出现常见的操作错误[5]。

1.7 建立产后保健跟踪服务 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在母婴出院时免费送到家,产后42天内我院派出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产后访视3次,指导产妇做好产褥期保健,传授新生儿的护理知识,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帮助产妇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她们充满信心地面对新角色带来的各种挑战,让她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体现,提高产妇的自护能力和新生儿的护理技巧,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境,顺利渡过产褥期,并提供24h电话咨询服务。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信任与尊重,减少了医患纠纷,使产科住院分娩率及满意率明显提高。说明人性化护理这种新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形象,拓宽了医院的服务领域,更符合孕产妇的利益,确保了母婴健康,达到双赢的效果[6]。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舒适护理理论的确立及机制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舒适护理使产妇在术后的康复过程中,其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7]。1995年Kolcaba提出了舒适护理理论[8], 将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相结合,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目标,促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1998年萧丰富[9]提出舒适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除作常规护理活动外,应加强舒适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患者,本文通过对120例孕妇提供环境、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舒适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减轻孕产妇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满足她们对舒适与安全的需要;良好的服务态度让孕产妇在情感上得到支持,提高她们的满意度与安全感,舒适护理极大地丰富整体护理内涵,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3.2舒适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为了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要,要求我们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科每个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并积极组织参加医院及其他业务学习,加强了专业知识。同时,我们还加强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的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3.3舒适护理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 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照顾,真正满足了产妇的要求,密切了护患关系,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尊重。舒适护理,让患者有宾至如归之感,护士责任感增强,赢得了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医护的整体形象、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的能力得到了各级部门和患者及家属的好评,使患者满意率提高。

参考文献

[1] 傅才英,吴佩煜,翁霞云.妇产科手术学.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68.

[2] 韩冬先.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产妇拔尿管时机的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288-289.

[3] 谭晓艳,许超,刘晓红,郭伟航.个体化舒适护理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11,10(5):44-46.

[4] 郑莉伟,徐茂娥,宋兴英,张守荣.舒适护理在全程陪伴分娩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

[5] 周俐媛,张丽娟.分娩镇痛的应用现状.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500-503.

[6] 靳家玉.分娩镇痛的历史现状与展望.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26(2):69.

[7] 范玲,刘冬岩,黄醒华.陪伴分娩498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7):435-436.

[8] 郑莉伟,徐茂娥,宋兴英,张守荣.舒适护理在全程陪伴分娩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

[9] 周银玲,孙立波,朱丽华,王咏梅,郭惠玲.解东 舒适护理研究现状与展望.现代护理报,2008,21(10)

上一篇:电教多媒体小学语文论文范文下一篇:校园管理下网络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