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护理论文范文

2023-05-15

糖尿病病人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 年以来该院收治的150 例糖尿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92 例, 女性58 例;患者年龄在18~78 岁之间, 平均 (中位) 年龄为45 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 例患者,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手术病人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 手术类型及对疼痛的承受能力等影响研究结果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与观察项目

对照组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糖尿病等常规护理管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管理措施的基础上, 针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体化的护理管理方案和措施。 具体包括:采取心理护理、宣传麻醉药品提高认知度、纠正患者及家属对麻醉药品认识的误区、体位护理等管理措施, 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 然后, 依照1.3 项下的分级标准,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 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1.3 术后疼痛分级标准

参照文献[5]将疼痛分为5 个级别, 其判定标准分别为:10 度是指患者无疼痛感觉;21 度是指患者有轻度、间歇性的疼痛, 无需用药即可缓解;32 度是指患者出现持续的疼痛感觉而影响到患者休息, 需服用止痛药方能缓解;43 度是指患者出现持续而剧烈的疼痛感觉, 不得不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54 度是指患者出现剧烈而持续的疼痛感觉, 并伴有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1.4 统计方法

两组糖尿病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管理效果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完成, 两组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忍受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完成。其中疼痛忍受率= (组内0 度例数+1 度例数+2 度例数) /组内观察例数×100%。

2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管理

2.1 建立疼痛控制体系

应建立多元化控制体系加强术后疼痛护理管理, 通过多学科配合, 合理有效镇痛, 将疼痛护理管理作为一项切实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使每一位护士认识到术后疼痛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之所在, 不断提高护理专业素质,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以满足患者身心健康康复之需要。

2.2 评估疼痛并逐渐树立新的疼痛护理理念

护士首先要运用护理程序和护患沟通技巧正确评估患者术后疼痛。 疼痛护理评估是护理管理第一步, 护士不仅可认可认识术后患者存在的疼痛和患者之痛苦, 有助于密切观察疼痛的治疗效果。

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身心患病体验问题。 疼痛已经被列为第五生命体征, 如果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疼痛, 不仅会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 而且是造成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不利于疾病治疗。 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因此护士必须掌握疼痛的相关知识, 然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改变术后疼痛为正常身心反映的错误观念, 多数患者惧怕麻醉药品的成瘾性、依赖性而产生紧张、焦虑的症状, 此时护士应用科学观点及数据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美国相关机构曾跟踪观察12 000 例使用麻醉药物患者, 此组人群中仅4 例患者产生麻醉依赖[6]。因此, 在医生的建议下, 在药品使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 可以对患者使用止痛药品。

临床上常用的止痛药品及用法为: 芬太尼一般用于治疗术后疼痛, 成人用量为0.5~2.0 μg/kg体质量, 每10~15 min, 在2~5 min内缓慢用药25~100 mg;小儿每3 min以上给药0.5~1.0 μg/kg体质量, 每小时不能超过4 μg/kg体质量; 亦适当选用周围作用止痛药治疗术后疼痛, 补充阿片类药物的应用缺陷。 在给药方法上, 术中应用体腔内给药, 即胸腔内阻滞 (IPB) , 对上腹部手术的患者, 注入一定量的麻药于胸膜间, 可以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采用电脑控制微量泵, 以保证持续的镇痛效果, 病人自控止痛法 (PCA) 也同时应用。药物应采取平衡给药的方法, 尽可能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产生, 增强治疗效果[7,8]。

由此可见, 只要手术麻醉药物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完全可以解除患者的疼痛状态。 护士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麻醉药物合理应用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

2.3 术后疼痛护理

临床除了采用药物治疗和处理术后疼痛患者外, 还可采用其他的辅助护理方法, 经过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辅助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 临床上常采用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看电视、听音乐、读书等方法分散注意力, 同时帮助患者学习深呼吸的基本技能, 放慢患者的呼吸节奏, 松弛患者的腹部肌肉, 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能够显著控制患者术后的疼痛状态。

根据总结自己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根据患者的疾病及手术方式不同, 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休息体位, 定期不定期为帮助患者进行按摩, 通过物理方法增加手术创口的血液供应, 加速血液循环, 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2.4 心理护理管理

临床观察表明, 情绪等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较大, 临床上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具体做法:保持环境的安静整洁、避免噪音对患者的干扰, 同时调节病房为适宜的微小气候, 使患者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安心治疗。 介绍成功手术病例, 加强同病种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增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和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关心和体贴患者, 尊重病人的人格, 相信病人的自我感受,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有助于病人减轻疼痛, 同时消除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 要做好术前病人健康教育工作, 让病人了解应对术后疼痛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充分动员医务人员和家属、家庭资源, 达到消除恐惧、焦虑和无助感的目的。 这不仅有利于病人早期下床进行康复活动, 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 使之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情绪, 消除消极心理因素, 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 促进病人病情的早日恢复。

3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术后疼痛护理管理措施后, 在各等级疼痛程度的患者分布和疼痛忍受率情况, 见表1。

假设检验表明,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疼痛忍受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高于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疼痛忍受率高于对照组。

4 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糖尿病患者术后疼痛越来越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 由于人们将疼痛作为疾病不是作为临床症状是来看待。 术后疼痛是临床常见问题, 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情绪及预后, 是临床必须面对及解决的问题。 因此, 作为护理人员必须针对患者的患病体验和护理评估结果, 制定个体化的疼痛护理管理方案, 加强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管理。

该研究表明, 对照组75 例糖尿病患者术后经过疼痛护理管理后, 疼痛分级为0 度、1 度、2 度、3 度和4 度的患者数量分别为0、10、14、46 和5 例, 疼痛忍受率为32.00%;研究组糖尿病患者术后经过疼痛护理管理后, 疼痛分级为0 度、1 度、2 度、3 度和4 度的患者数量分别为23、21、24、7 和0 例, 疼痛忍受率为90.67%。 假设检验表明, 两组糖尿病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疼痛忍受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高于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疼痛忍受率高于对照组。 同时, 通过出院时的调查表明, 术后疼痛护理管理为研究组患者普遍接受和认可。

综上所述, 术后有效疼痛护理管理的效果较好, 安全可靠, 反复率较低,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管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以来该院收治的15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和外科常规护理管理措施,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疼痛护理管理, 以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患者0度、1度、2度、3度和4度疼痛的患者数量分别为0、10、14、46和5例, 疼痛忍受率为32.00%;研究组患者0度、1度、2度、3度和4度疼痛的患者数量分别为23、21、24、7和0例, 疼痛忍受率为90.67%。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疼痛忍受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高于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疼痛忍受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有效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疼痛症状, 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提高疼痛护理管理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术后疼痛,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慧霞, 赵顺芝.浅议外科患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2) :2117-2119.

[2] 徐迎春, 万学英, 王庆华.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5) :329-332.

[3] 李雅倩.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护理进展[J].大家健康, 2014 (3) :317-318.

[4] 李立成, 刘瑛.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护理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0, 12 (1) :57-60.

[5] 蔡芙蓉.疼痛教育对手术后患者疼痛认知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20) :4748-4749.

[6] 廖春燕, 谭李军, 尹秀芬, 等.疼痛健康教育与评估记录的临床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8 (19) :19-21.

[7] 马晓文.外科手术后疼痛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08, 16 (2) :107-108.

糖尿病病人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56例难治性气胸并发糖尿病患者作为综合护理组,同时选取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的46例患者作为常规组。综合护理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分布在(45~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2.7)岁,气胸发病时长为(14~20)d,平均发病时长为(17.0±1.4)d,糖尿病发病时长(1~10)年,平均发病时长为(5.0±1.7)年;常规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1,年龄范围分布在(4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2.9)岁,气胸发病时长为(14~18)d,平均发病时长为(16.6±1.1)d,糖尿病发病时长(1~9)年,平均发病时长为(4.8±1.6)年。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如为患者提供输液服务,若患者未要求不提供额外护理服务。综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疏导、饮食护理、血糖监测、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难治性气胸患者并发糖尿疾病,其糖代谢处于紊乱状态,使得糖原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分解加速,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抗体生存减少,免疫动能低下,而且长时间、多次放置胸腔引流管,导致患者活动不便,治疗时间较长,上述因素均会加重患者疾病,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2];此时医护人员应以热情和亲切的态度与患者主动进行交流和沟通,体贴和关心患者,仔细倾听患者诉说,指导患者进行情绪控制,树立其治愈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②饮食指导:饮食指导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营养状况为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多食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等饮食,适当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瓜果,科学选取三餐饮食的搭配,减少糖类物质的摄入,确保大便畅通。③密切监测血糖:由于胸腔闭式引流属于一种不良性刺激,会导致患者血糖水平升高,而且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水平较高,所以医护人员在引流治疗的同时需密切关注血糖水平,保持血糖处于正常水平。④用药指导:血糖控制是确保手术治疗、减轻糖尿病病情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关键;对于围手术期患者可采用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胰岛素进行治疗,若血糖控制效果较好,病情趋于稳定,可将胰岛素制剂更换为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胰岛素吸收受到注射方法和部位的影响,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若长时间在相同位置予以皮下注射,会引起硬结和肿胀,局部出现萎缩、变性和坏死,因此医护人员需将给药时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和家属,并指导其如何用药。⑤并发症护理:术后患者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胸部疼痛,医护人员除了向患者做好解释之外,可遵医嘱予以镇痛剂,以便减轻疼痛不适;皮下和纵隔气肿主要是手术操作不当或患者剧烈咳嗽引起,对于轻度患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好转;对于严重影响呼吸患者予以切开引流;若术后引流过程中水封瓶中不断溢出气泡说明肺泡未闭合完全,出现肺泡漏气时,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采取绝对卧床休息,预防剧烈咳嗽[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空腹状态下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术后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视觉可视化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告知患者10分为疼痛剧烈难忍,0分为完全无痛,由患者自行根据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说明疼痛越重。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由患者或家属填写调查问卷,问卷满分为100分,其中满意为90~100分,比较满意为80~90分,一般满意为60~80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护理后空腹状态下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术后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数据进行处理,上述数据均分别采用百分比和(±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综合组和常规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护理后,综合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综合组和常规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护理后,综合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为(3.0±0.9)分,常规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为(4.1±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16,P=0.0000)。

2.3 综合组和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综合组患者并发症包括伤口疼痛2例、皮下和纵隔气肿1例、肺泡漏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包括伤口疼痛5例、皮下和纵隔气肿3例、肺泡漏气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29,P=0.0089)。

2.4 综合组和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综合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2%(满意27例,比较满意28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0例),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9.1%(满意19例,比较满意21例,一般满意5例,不满意1例),综合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χ2=5.0076,P=0.0252)。

3 讨论

难治性气胸是临床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症,主要是指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14 d后肺部并未全部复杂,依旧存在气体溢出或出现2次气胸[5]。临床上对难治性气胸患者多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于并发糖尿疾病患者而言,由于患者其糖代谢多紊乱,可能会引起免疫动能低下,此外气胸患者需要多次且长时间的放置胸腔引流管,使得活动不便,进而加重患者疾病[6]。所以对于难治性气胸并发糖尿病患者除了采用必要治疗外,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

该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56例难治性气胸并发糖尿病患者采取心理疏导、饮食护理、血糖监测、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措施,发现其血糖控制、术后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者。

综上所述,对难治性气胸并发糖尿病患者在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干预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

摘要:目的 探讨难治性气胸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56例难治性气胸并发糖尿病患者作为综合护理组,同时选取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的46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术后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综合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综合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疼痛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难治性气胸并发糖尿病患者在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干预护理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和减轻术后疼痛,还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难治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糖尿病,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佩竹,练英莲.132例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的难治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20):64-66.

[2] 孙海燕.26例难治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和护理[J].吉林医学,2014,57(22):5063-5064.

[3] 赵安安.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难治性气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17):169-171.

[4] 吴文莉.胸膜固定术治疗老年性难治性气胸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0):298.

[5] 石丽娟.胸膜固定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22(9):51-52.

糖尿病病人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按照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参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60.5±2.3)岁,病程1~25年,平均病程(14.5±1.5)年,其中20例为1型糖尿病,45例为2型糖尿病。 试验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63.9±2.5)岁, 病程1~27年,平均病程(13.6±1.4)年,其中23例为1型糖尿病,42例为2型糖尿病。 两组患者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之后给予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措施,包括环境干预、合理搭配饮食、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 试验组接受糖尿病护理小组临床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健康小组: 在各科室中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选择20名护理人员组建健康小组,小组成员的评估工作由护士长完成, 同时对医护人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做出综合评定结果,然后确定组内成员。 2对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对健康小组成员要定期进行糖尿病专业知识培训工作,具体包括糖尿病的基本含义,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的误区、运动疗法对糖尿病的作用、口服降糖药物的具体用药原则以及药物种类、作用等。 此外,还应包括如何正确应用胰岛素泵和血糖仪、胰岛素笔、妊娠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做好管理、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正确处理措施、 足部临床护理、如何进行血糖自我监测、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其他特殊糖尿病类型的具体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等。 医护人员必须充分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以确保糖尿病临床护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3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基础知识健康教育:健康小组成员在接受专业的培训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宣教,将糖尿病以及与血糖相关的基本常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糖尿病发病机制, 日常科学饮食方以及如何正确完成胰岛素注射工作等,通过上述做法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糖尿病有关知识, 指导患者根据专业知识的有关要规范进行自我护理, 帮助患者提高其预防疾病的意识,使其可以自觉进行血糖调控。 4施行临床高效护理干预:健康小组成员不仅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专业护理,还必须担任宣传和普及糖尿病知识的专业人员,要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种相关活动,院内每个月需要组织1次活动,并组织学习新知识,分享新活动和新技术,同时还要与其他科室共同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通过网络技术建立本科室需要的相关网站,并就临床护理经验进行交流沟通,提高全院糖尿病的临床护理质量。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血糖控制情况及遵从行为,统计好相关数据之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方法

选择临床常用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对得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需要进行 χ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3.1%明显低于参照组41.5%, 血糖控制率96.92%以及遵从率98.46%均显著高于参照组64.61%、53.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注:*表示与参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之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类型, 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病程使患者表现出来的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其不仅容易导致并发症, 也容易造成患者重要器官和系统损伤。 单纯的糖尿病治疗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需要综合治疗和优质护理的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不断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正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所以仅仅依赖临床治疗并不能良好的控制病情,其还需要患者的积极努力配合,指导患者做好糖尿病自我监测和管理尤为重要[3]。 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宣教, 可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糖尿病,改善其不合理、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其自主配合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 此外,指导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可以准确了解患者糖尿病发展程度和控制效果[4]。 糖尿病护理小组拓展的范围较广,并不是只在本科室中施行,其需要其他科室的共同配合,因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容易使患者出现各种类型的并发症,各科室共同努力可以满足患者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优质护理之后,不仅提高了对糖尿病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尤其是糖尿病护理小组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之后, 无论是患者的用药常识还是血糖自我监测能力, 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有所下降,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行糖尿病小组护理干预,合理的临床护理可避免患者病情持续加重, 还能对所有相关科室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护理人员的悉心指导以及言传身教,可帮助患者掌握准确的糖尿病知识及日常生活之中的注意事项,还可帮助医护人员提升专业知识的操作技能,从而使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糖尿病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糖尿病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其对糖尿病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视,从而给予糖尿病患者更加科学合理、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专科知识与注意事项,提高患者主动参加疾病治疗的热情和积极性,有效控制血糖和病情恶化,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可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5]。

该组研究之中,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3.1%明显低于参照组41.5%,血糖控制率96.92%以及遵从率98.46% 均显著高于参照组64.61%、53.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到如下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遵从率,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参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糖尿病护理小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3.1%明显低于参照组41.5%,血糖控制率96.92%以及遵从率98.46%均显著高于参照组64.61%、53.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遵从率,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糖尿病病人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中,于该院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中选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证实为糖尿病,排除精神障碍、恶性肿瘤、严重重要脏器疾病病人,无妊娠期、哺乳期病人,均知情同意该研究操作,其中57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38~78岁,平均(56.46±13.24)岁。

1.2方法

1.2.1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由1名护理部管理人员作为组长,组织医院中各科室的护理人员联合组成糖尿病护理小组,其中普外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各选取1名护理人员,具体操作方法为:由医院各科室护理人员自愿报名,之后通过测试、考核等方式选拔出专业技能较强、知识水平较高、经验较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

1.2.2护理小组培训在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后,还应加强小组成员的护理水平。首先需要护理小组组长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之后具体实施培训计划,如可通过定期安排临床医生开展专题讲座或授课等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期间还应定期对小组成员糖尿病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等进行严格考核,直至其糖尿病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其对糖尿病病人开展相关护理。

1.2.3具体护理内容(1)健康宣教:护理小组成员应根据糖尿病病人的知识接受情况,对其开展相应的健康知识宣教活动,如视频播放、宣传手册发放、一对一讲解等,向病人详细讲解糖尿病的产生原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等相关知识,以增强病人糖尿病认知能力,提升其积极配合治疗的意识。(2)心理护理:护理小组成员还应根据病人存在的不同心理状况,对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加强与病人的良好沟通,给予病人安慰与鼓励,向其讲诉良好心理状态对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性,以缓解病人因疾病困扰而产生的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糖尿病治疗,提升其治疗依从性。(3)运动护理:适当运动可有助于病人病情恢复,因此护理小组成员还应积极加强对病人的运动护理。根据病人实际病情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指导其进行打太极、慢跑、散步等运动量较小的运动,并嘱咐其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以增强病人的身体素质,帮助其病情控制。(4)饮食指导:糖尿病病人尤其需要控制日常饮食和自身体重,因此护理小组成员还应积极加强对病人的饮食指导。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营养、健康的饮食方案,建议病人多以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清淡、易消化等食物为主食,严格控制每日糖的摄入量,并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餐不易过饱,以控制体重;还应多食用蔬菜、水果等食物,戒烟戒酒、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等,以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助于其血糖控制。(5)用药指导:药物用法用量不恰当,可导致病人病情加重。因此,护理小组成员还应加强对病人的用药指导,向病人详细讲解降糖药的用法用量,手把手指导其胰岛素注射的正确方法,并告知其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对糖尿病控制产生的危害,以增强其正确用药的意识,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另外,还应指导病人定时检测自身血糖水平,当出现血糖异常升高或降低时,应立即就医;还应嘱咐病人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常规检查。

1.3评价方法

(1)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使用自制调查表调查所有病人护理前后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满分100分,最低0分,分数低于60分表示病人未掌握糖尿病知识;分数介于61~80分,表示病人掌握部分糖尿病知识;分数介于81~100分,表示病人完全掌握糖尿病知识。掌握率=部分掌握率+完全掌握率。

(2)治疗依从性:对所有病人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不依从:病人不配合医生治疗,未遵医嘱用药,用药中断或随意增减药物剂量;一般依从:病人部分治疗可配合医生操作,用药偶有中断;依从:病人完全配合医生治疗,遵医嘱坚持用药。依从性=一般依从+依从率。

1.4统计方法

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使用n(%)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病人护理前后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

病人护理后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病人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

护理前在88例病人中,治疗不依从19例,一般依从40例,依从29例,治疗依从性为78.41%;护理后在88例病人中,治疗不依从2例,一般依从19例,依从67例,治疗依从性为97.73%。病人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逐渐改变,致使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与日俱增趋势[2] 。糖尿病是一种可影响病人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的疾病,因此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组织护理专业技能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知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病人开展相关护理,可取得显著效果[3]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提升护理服务有效性:糖尿病护理小组组织了医院内各个科室的优秀护理人员,其能够为病人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通过自身资深的护理经验和丰富的糖尿病知识,来提升病人对糖尿病的认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升护理服务的有效性。(2)及早发现异常给予及时处理: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可定时检测与记录病人的血糖情况,并对血糖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机制,以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病情异常病人,减少病人治疗延误或治疗不恰当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3)增强护患关系:糖尿病护理小组成立后,护理人员以专业的服务质量、端正的服务态度和恰当的服务语言,可给予病人信任感,增强其治疗配合度;另外,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与病人的良好交流,给予病人关心与鼓励等措施,可有效增强与病人的良好关系,使护理顺利进行[4] 。

该院在此次研究中,对88例糖尿病病人均实行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结果显示病人护理后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率高于护理前,治疗依从性高于护理前,与研究报道相近[5] 。说明在糖尿病病人临床护理中,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来进行护理,可有效增强病人糖尿病认知程度,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析在糖尿病病人临床护理中成立护理小组来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中选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成立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护理,比较分析护理前后病人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病人糖尿病知识掌握率为97.78%,高于护理前的69.32%;护理后治疗依从性为97.73%,高于护理前的7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病人临床护理中,组织糖尿病小组进行护理,可有效提升病人糖尿病知识掌握率和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临床护理,护理小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2):143-145.

[2] 唐桂萍.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2):609-610.

[3] 常利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3):174-175.

[4] 宋乐芹,吴丽萍.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60

糖尿病病人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属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44~73(59.63±4.28)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43~72(59.67±4.31)岁。对照组和观察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术前进行健康教育、血糖监测以及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做好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生活护理等。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具体操作如下:

(1)术前护理:1术前评估和准备: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史、服药史、文化程度以及血糖水平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为:肝病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知识、饮食和运动控制方法、手术的配合及注意事项等。安排患者进行肝肾功能和血糖检测,检测患者的肝糖原储备功能和葡萄糖耐量。2心理护理:糖尿病具有较多的并发症,肝病会造成患者躯体疼痛,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烦躁以及悲观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来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患者能安心的进行手术。3饮食指导:在术前1周,指导患者进行高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多的清淡饮食;术前3 d控制热量和糖的摄入量。4血糖控制:在术前1~3 d,给予患者降糖药口服,通过静脉给药或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胰岛素,根据患者的实际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术后护理:1血糖水平的实时监测:在进行肝脏手术后患者的血糖水平会出现较大的起伏,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将胰岛素溶于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切口愈合,动态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适当调整胰岛素剂量。2病情监测: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面颊潮红、呼吸声大以及乏力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生活护理:定时开窗通风以及进行空气消毒,控制探视人数,保持病房内的舒适、安静和整洁。通过静脉补充氨基酸和脂肪乳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患者术后饮食以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定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通过帮助患者翻身、叩击后背以及雾化吸入等方式促使患者的痰液排出,避免肺部感染;定时给手术切口换药,使切口敷料保持干燥,避免切口感染;帮助患者清洁全身皮肤,按时按摩患者的肢体,避免褥疮。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和肝功能指标。

1.4统计方法

将两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和肝功能指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血糖情况和肝功能指标,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两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前的血糖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护理后,观察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较对照组更胜一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通过检测护理前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得知,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大于0.05;在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体内物质能量代谢的中心站[2] ,能够使体内的血糖水平保持平衡[3] ,若肝脏出现病变会降低肝脏对糖原的合成和储备能力,使糖代谢出现紊乱,加重糖尿病的病情,糖尿病会进一步损害患者的肝功能[4] ,两种疾病互相影响,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在肝病手术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出现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症状,在围手术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严格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常规护理进行健康教育、血糖监测等内容,并不能有效控制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护理效果一般。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从术前和术后两个阶段实施护理服务,术前进行血糖监测有利于控制患者术前术后的血糖水平[5] ,术前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术前心理护理可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接受手术,术前饮食指导和血糖控制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术后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病情进行动态监测有利于血糖水平的良好控制以及处理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生活护理可使患者的机体营养得到补充,合理有效的饮食和用药指导可使血糖水平达到理想值[6] ,加快切口的愈合速度,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可预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以及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在该次研究中,将该院收治的80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加明显(P<0.05),表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对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肝功能指标进行有效的改善,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摘要:目的 研究肝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将8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40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和肝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情况和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肝功能指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肝病,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琳.浅谈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37):168.

[2] 丛晓霞.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209.

[3] 王由梅.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261-262.

[4] 王阳.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人临床护理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125.

[5] 秦用梅,温晓雅,绳利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6):454-455.

上一篇: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下一篇: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