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论文范文

2023-09-16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论文范文第1篇

离岸金融 (Offshore Finance) 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re)又称为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产物,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是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一个历史性创新。任何国家、地区或城市,凡以自由兑换外币为交易手段,以非本国居民为交易对象,由本地银行与外国银行所形成的独立的资金融通市场,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一般设在货币发行国境外,又不受所在国的法规和税制限制,通过发达的资讯系统与世界各地相联,交易瞬间达成,既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资金的跨国流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逃避监管,因而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众多的离岸金融市场将全世界的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

因此,可以说离岸金融市场(中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市场(中心)的产生,对推进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乃至国际生产和贸易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促使国际融资渠道畅通,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充分利用闲置资本和顺利筹集经济发展资金的重要场所和机会;它缩小了各国金融市场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为全球性降低资金成本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它增强了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性,有助于形成全球性的平均利润率,促进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它缓和了国际收支失调,稳定了国际经济秩序;它为所在国也带来了许多利益——增加其外汇收入,增加其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盈余,增加其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其金融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

就战略而言,广义的离岸金融中心(或市场)包含了资金借贷、外汇黄金买卖、证券交易、离岸基金与保险等各种离岸金融业务,并由这些业务活动形成了离岸货币市场、离岸资本市场、离岸外汇市场、离岸共同基金市场、离岸保险市场、离岸咨询市场,以及离岸黄金业务(市场)等。与此同时,离岸金融市场也存在消极影响,若缺乏有效的规范机制,就会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为投机性的资本外逃及洗钱提供了条件,从而加大风险。

2 对重庆两江新区离岸金融中心(市场)的重点研究

2.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要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必须建设好重庆离岸金融市场。

经济金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各国的运行方式。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二是贸易全球化。三是金融全球化。各国金融命脉更加紧密地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迅速扩展的跨国银行,遍布全球的电脑网络,使全世界巨额资本和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四是投资全球化。

在重庆保税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作用:

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境外资金的有效回流,增加我国铸币税收入,防范汇率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也为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重庆保税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服务不仅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国际资金,提高发行成功率,规避制度性的制约外,还可以有助于实现我国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可兑换目标,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海外的投资机会,促进证券市场投资品种的多样化,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更快更有效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中心)可以实现重庆保税区功能政策上的新突破,更好地发挥重庆直辖市对西部及长江上游经济区域的服务功能,进而加速重庆的西部开发建设进程。

建设离岸金融市场是实现中央对重庆直辖市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驻渝中外资金融机构及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加快重庆经济贸易增长以带动重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基本不受市场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税制限制,通过发达的资讯系统与世界各地相关联,交易瞬间达成,既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资金的跨国流动,又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支持,把众多的离岸金融市场与全世界的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充分利用闲置资本和顺利筹集经济发展的资金的重要场所和机会;它缩短了时间、空间距离,促进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增强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形成全球性的平均利润率,促进生产国际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缓和国际收支失调,稳定国际经济秩序;为其所在国增加外汇收入,增加资本项目的盈余,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提高金融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述评

2.2.1 国际上对离岸金融的研究

国际上离岸金融理论研究是伴随着离岸金融产生而产生的,综合我们的研究,目前有关文献大体主要有:

(1)对离岸金融中心的介绍,如Richard Roberts (1994)、Sharon Cobb (1998)等,代表作分别为《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s》, 《Global Finance and Financial Centers》;

(2)在有关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研究中涉及了离岸金融问题,认为金融管制是促成离岸金融产生和发展并加速金融自由化的进程的主要原因,如Ronan Palan (1998),他的代表作为《The Emergence of An Offshore Economy》;

(3) 设立离岸金融市场对其所在国金融国际化的促进作用。从“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促进作用”这一方面进行研究的学者有:Richard Roberts (1994)代表作为《离岸金融中心》, Andrew K.Rose and Mark M.Spiegel (2005)的《离岸金融中心:寄生虫还是互利共生体?》等。这些学者认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对离岸中心所在国的金融国际化起促进作用。

(4) 各国对离岸金融监管的经验。从“各国对离岸金融的监管”方面进行研究,代表作有巴塞尔委员会的《跨境银行业监管》(1996)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2003), Salim M.Darbar, R.Barry Johnston和Mary G.Zephirin (2003)的《加强对离岸金融中心的监管》,Levine R. (1997) 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观点和设想》等。上述文献研究了美国、日本以及国际组织对离岸金融的监管经验。

(5) 离岸金融对离岸金融所在国的负面影响。从“离岸金融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方面进行研究,Salvatore D (1998) 的《新兴国家经济中的资本流动,经常账户赤字,金融危机》等。主要观点是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由于其信息的不透明造成潜在的投资争议和公司造假行为的增多。

(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离岸金融中所起的作用。Edward Kane (1998) 的《银行危机与离岸管理竞争》以及《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结构:离岸金融中心评估报告》(2003)等认为IMF在离岸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负责进行组织和实施对离岸金融中心的金融活动的评估等。

2.2.2 国内学者对离岸金融的研究

国内对离岸金融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如:陈岱孙、厉以宁(1991)、葛兆强(1994)、郭松(1995)等,代表作分别为《国际金融学说史》、《建立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理论探讨》、《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发展和经营特点》等。到了90年代中期,伴随着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反复,出现了关于离岸金融税务、法律、风险和监管等方面的研究,对离岸金融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如:彭国翔(1997)、刘军(1998)、史薇(1999),主要代表作分别为《离岸金融中心避税问题与对策》、《离岸金融业务的国际比较与我国发展政策选择》、《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问题研究》等。文献介绍了离岸金融的性质和特征,论证了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第二阶段是从21世纪初至今,随着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重启,许多文献对离岸金融进行了更深入广泛的研究。主要表现对离岸金融风险的重视,认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应该吸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如:韩龙(2001),连平(2002),宋亮华、沈光朗(2005)代表作有《论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特色》、《离岸金融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我国离岸金融监管》等;对地方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分析,如:上海的何兴刚(1998)、杨咸月(2001)认为,上海要建成国际性金融中心可从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着手;天津的许达(1998)提出在滨海新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深圳的李振光(2001),认为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开办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城市,在总结以前经验的基础上可更好地发展等。这些研究偏重于对国外成熟离岸金融市场的简单介绍上面,即便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问题也是出于发展本地区经济的目的,但缺少较有说服力比较和论证方法。

国内学者对我国离岸金融模式的不同观点:

第一、速成论观点。国内部分学者主张,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应借鉴国际上部分地区超常规发展离岸市场的经验,迅速建成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加勒比、中东等地区的金融中心,与东南亚的新加坡、香港和东京的金融中心都是以一种超常规的发展模式在短期内迅速建成的。这些国家和地区结合自身特点侧重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两种市场功能,如新加坡,它在国内、国际和离岸三种市场功能中只突出了两种市场功能。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可能更大。这种观点还认为,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并不一定要仿效发达国家的离岸市场面面俱到,而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项目,循序渐进地建立,逐步从初级发展到高级、从幼稚到成熟(杨咸月,2001)。

第二、渐进论观点。另有一些专家和学者建议我国应采取一种循序渐进的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方式,即从“名义离岸中心→隔离性金融中心→融资性金融中心→收放型、整合性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这种观点认为,渐进模式既符合中国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又可以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其理由是:名义离岸中心和隔离性金融中心本身与新加坡、香港、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样,实际运作独立于国内金融市场,只是将国际金融活动“引进”到国内。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引进作用拉近了中国国内金融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距离,能解决我们多年来想解决而又无法解决的许多问题(张嘉峥,2001)。

第三、建设渗透型模式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我国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应采取以内外分离型为基础、适度渗透的模式。理由为:一是避税港型通常适合自身经济规模极小的小国或地区,而我国幅员辽阔,经济规模巨大,并不适合采用这种模式。二是内外混合型需要金融业具有高度的经营自由,境内市场高度开放,但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并没列出时间表,有些金融法制、法规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因此,目前尚不具备建立内外混合型模式的条件。三是尽管内外分离型便于金融监管当局对在岸业务、离岸业务分别加以监管,可以较为有效地阻挡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但是如果实施严格内外分离模式,杜绝国际离岸资金向国内市场渗透,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金融全能业务的意义和必要性将大打折扣(李文增,2002)。

第四、建设严格内外分离型模式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从国情出发,我国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应该主要参考美国的做法,采用“严格内外分离型”模式,把离岸业务参与主体限定在“非居民—非居民”之间。虽然中国作为发展中经济大国,采用“有限渗透模式”从理论上将会给国内经济、金融发展带来益处,但考虑到我国目前还是实行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对外债实行严格的审批监测制度,国内金融体系尚未健全,经济和金融实力还不足以与国际投机资金进行抗衡,设立防火墙是必须的。因此,在我国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之初,还是以严格内外分离为宜(徐海涛,2002)。

2.3 国家与重庆市相关政策制定概况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10月23日颁布并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国家外汇管理局于1998年5月13日颁布并施行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1月12日颁布并于2006年2月1日施行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以及《合作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上述几部法规对从事离岸银行业务的条件以及离岸银行业务管理等几方面做了规定,构成了我国目前离岸金融市场监管的法律框架。

重庆市相关政策情况:第一、胡锦涛总书记“314讲话”提出构建长江中上游经济中心,离岸金融的发展将是对其的重要补充;第二、薄熙来书记“五个重庆”的发展路径设计;第三、2008年1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全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也是全国第一个“水港+空港”一区双功能保税港区;第四、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设立“两江新区”;第五、2010年2月26日, 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成立,内陆第一个综合保税区。第六、国务院已在2010年5月7日批复了重庆“两江新区”总体方案,是继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两江新区”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天时、地利、人和决定了重庆必须尽快研究拟设重庆离岸金融市场(中心)的运行方案。

3 两江新区离岸金融市场(中心)创建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

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内外离岸金融的理论分析

第二、国内外离岸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

第三、重庆市在岸金融市场背景分析

第四、论证重庆是否具备了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我们已进行论证,重庆市具有其它长江中上游城市不可比拟的政策和经济条件以及良好的金融环境——重庆已具备了发展离岸金融的基本条件(基于国家战略定位重庆正在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加之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首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目前唯一的“水港+空港”一区双核的保税港区,拥有政策优势,物流便利)、西永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政策、规模、模式优势;IT巨头)、“两江新区”批准设立、“五个重庆”建设),离岸金融的发展将推助重庆市成为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第五、发展离岸金融助推重庆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

第六、离岸金融市场模式比较分析(分析总结国内外离岸金融的经验教训,重点是总结上海、深圳、滨海新区、大连、福州、香港、台湾尝试离岸金融业务的经验教训)

第七、选择适合重庆离岸金融发展的模式(比较、论证、结论,此处为我们研究的第一核心)

第八、创新性论证(包括法律、税收、会计记账、资金借贷、外汇、黄金买卖、证券交易、离岸基金与保险、咨询各种离岸金融业务市场、监管等交易制度等多方面,此处为我们研究的第二核心)

第九、重庆离岸金融市场筹建的步骤

第十、离岸金融市场(中心)集聚和辐射的功能对产业经济的牵动效应

研究的重点难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据的采集:主要是涉及采集的数据面广、数据的时效性强等方面。

二是数据的整理分析:经济模式的设定、数据的回归整理等方面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经费。

三是如何设计重庆市的离岸金融发展模式(基于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布局以及重庆直辖市自身特点与优势构建具有重庆元素的离岸金融发展模式)。

四是如何对模式中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

五是法律监管与风险防范的问题。

六是驻外中资企业或境内外资企业等“非居民”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制度、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健全,如何开展利率期货,利率掉期,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规避利率和汇率风险的工具。

七是配套政策:制定税收政策、保密制度等,应明文规定,使离岸金融业务对比其他金融业务体现出应有的优势,在实际业务中做到有章可循,程序手续尽量简便。

3.2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我们的基本研究思路:分析国内离岸金融的相关理论和各国或地区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情况,提出离岸金融市场建立所需要的具备的基本条件;分析重庆的经济现状和政策条件,论证其是否已具备上述基本条件(我们已初步论证重庆市已具备相关的条件);研究论证离岸金融的发展将对重庆市带来的影响;结合重庆实际情况,分析适合重庆市发展离岸金融的相关路径,将包括政策、法律、会计等多条线路的分析。

我们研究的技术路线:对采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结合目前流行的四种离岸金融发展模式进行模型设计,采用EViews、MATLAB等软件进行模型在重庆的可行性分析。然后分析中间的差异变量,进行发展模式的创新。

3.3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资料来源

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将采用实证规范分析和理论规范分析相结合研究方式。实证分析中将充分运用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及经济模型这几种分析方式。

我们的研究团队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已取得银监会、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重庆市统计局、税务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支持,将获得这些部门提供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3.4 调查方案设计

调查目的:在于论证重庆市已具备了发展离岸金融的条件,同时选择一条合适的发展路径及发展离岸金融将对我市经济发展取得的影响。

调查范围:欧美金融发达国家、日本、香港和国内

调查对象:国外成熟的离岸金融市场,如英国、日本、美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的离岸金融市场;国内的离岸金融试点发展地区,上海、深圳、天津等地。

调查方法:研究过程中将采用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并存的研究方式,将重点以实物研究为主。

调查安排:第一阶段:相关理论分析整理

第二阶段:现实案例分析、重庆市经济数据收集整理

第三阶段:实证分析已收集数据、发展路径初步论证

第四阶段:形成研究报告初稿,交与相关专家审核

第五阶段:收集专家反馈意见,改进研究报告

第六阶段:综合分析,形成结论

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方法:第一、通过公共图书馆、资料室、年鉴查阅文献。第二、研究团体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相关部门第一手统计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数据资料进行EViews、MATLAB等的统计分析。

3.5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我们通过设想创建的模式的主要观点是:认为重庆市已具备发展离岸金融的基本条件,同时离岸金融的发展将对我市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问题在于如何选择一条适合重庆市自身的发展路径,如何规避防范国内其他区域发展离岸金融过程中出现的阻力与矛盾,如何发挥政策优势以及利用我市当前良好的经济环境,既防范风险,又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对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及研究思路分析,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创新:

第一、重庆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独特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四种模式);根据中国区域经济中心地理分布情况,结合重庆独特的经济金融环境,创新性地提出多层次复式离岸金融市场模式,论证重庆创建离岸金融市场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意义。

第二、如何贯彻《反洗钱法》,设立有针对性的激励制度(激励与处罚);

第三、现阶段我国离岸金融相关法规灰色区域的法律补充——拟探讨如何制定直辖市(保税区)离岸金融市场管理办法以及离岸金融业务操作实施细则;

第四、设计重庆市离岸金融市场的准入退出机制;

第五、设计重庆市离岸金融市场的税收管理模式;

第六、设计重庆两江新区离岸金融业务服务方式。

(1) 集聚中外资金融机构,从事吸收非居民的资金,服务于非居民的金融活动。“非居民”是指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册的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包括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支持机构,但不包括境内机构的境外代表机构和办事机构。

(2) 离岸金融业务优点分析:资金调拨自由,客户的离岸帐户即等同于在境外银行开立的帐户,可以从离岸账户上自由调拨资金,不受国内外汇管制。存款利率、品种不受限制。存款利率、品种不受境内监管限制,比境外银行同类存款利率优惠,在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度身订做,灵活方便。免征存款利息税,中国政府对离岸存款取得之利息免征存款利息税。境内外资金综合运营效率提高,解决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功能的全面启用,降低资金综合成本,加快境内外资金周转。从而支持中国企业境内操控,境外运作,巩固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3) 离岸具体业务:将离岸开户、存款、结算、贷款、租赁、保险、期货、银团贷款、贸易授信融资、保函、外汇买卖、咨询顾问、投行业务、法律、评估、会计、审计中介、海关业务和境外代理等业务综合在市场中提供给客户群,实现离岸金融服务和在岸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

重庆两江新区离岸金融市场模式创建设想是对未来重庆发展和建设的战略思考,还有待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意在于打开思路,先行先试基于探索梳理离岸金融市场创建的措施。

摘要:国务院已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总体方案, 两江新区具有政策上、市场需求上等多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天时、地利、人和决定了重庆必须尽快研究拟设重庆离岸金融市场 (中心) 及其运行方案。因此, 研究和探讨如何建立和发展两江新区离岸金融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 (中心) ,两江新区,模式

参考文献

[1] Salim M.Darbar, R.Barry Johnston, and Mary G.Zephirin, “Assessing Offshore-Filling a gap in global surveillance”, Finance&Development, September2003.

[2] 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s (OFCs) :IMF Staff As-sessment June17, 2005.

[3] IMF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ystems Department, “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s The Assessment Program—A Progress Report”, February8, 2006.

[4] Gene M.Grossman and Esteban Rossi-Hansberg, ”Trading Tasks:a Simple Theory of Offshore”, NBER Work-ing Paper, December2006.

[5] 连平:离岸金融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年版.

[6] 上海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2005-2006上海金融发展报告[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7] 许明朝, 贾伟:论建立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 上海金融[J], 2007年第4期.

[8] 林娜.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济师, 2006年:45-50.

[9] 崔光华.中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 2007年:10-24.

[10] 黄静.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年:24-25.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香港人民币市场自起步至今已有17年时间,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以及2010年下半年境外金融机构人民币业务的逐步放宽,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成为多方热议的焦点。

关键词:人民币业务 离岸市场 可行性

作者简介:姜莉莉(1980-),女,吉林长春人,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经济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和金融。

香港人民币市场自1993年起步,经历了17年的发展,业务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已经初具雏形,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认可机构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10年10月末,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认可机构共有98家,占认可机构数的半数以上。第二,人民币业务的服务对象由个人扩展至企业和商户。截至2010年6月末,香港银行共开立个人存款账户151.3万户,指定商户存款账户477个,企业存款账户17661个,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9.7万个、77个和10459个。第三,人民币业务品种由单一的兑换服务发展为包括存款证、结构性理财产品以及保险产品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第四,人民币存款数额自去年以来大幅增加。截至2010年10月末,香港银行人民币存款总计2171.26亿元,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前增加了1627.45亿元,增长299.27%。第五,市场对人民币业务的需求和呼声日益强烈。从香港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香港具备的优越金融基础设施来看,在香港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完全可行。(如表一)

(一)人民币境外需求现状与趋势

目前,随着香港人民币业务的逐步放宽,香港的人民币金融中介活动日趋活跃,人民币境外需求随之大幅增加。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以及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将进一步推升人民币的境外需求。

1.人民币境外需求现状

2009年7月开展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是香港人民币业务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人民币在境外使用政策的一个新突破,境外人民币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目前人民币的境外需求主要出于两大动机:交易动机和资产动机。

(1)出于交易动机的人民币需求

交易动机的需求是指各国在与中国发生双边经贸活动时,以人民币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支付手段而产生的需求。当前,出于交易动机的人民币需求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二,对人民币的交易需求增大。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元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一些亚非拉国家为规避美元汇率风险,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主动选择以人民币计价。

(2)出于资产动机的人民币需求

资产动机主要是境外居民为获得投机性收益而持有人民币及其计价资产。近年来,由于人民币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投机需求逐渐成为人民币境外需求的重要部分。第一,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需求增加。第二,境外人民币的投资需求增大。近期,人民币清算协议修订版的正式签署,使得香港许多金融机构陆续推出不同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加上允许境外货币当局、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行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人民币债券等政策的推出,使得境外企业和个人对人民币的投资需求明显加大。

2.人民币境外需求的趋势

(1)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增长是人民币境外需求持续增长的基石

人民币的境外需求是一个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日益增强的发展过程,边境贸易、边境旅游、相互投资等经济活动,是促使境外人民币需求产生的原因。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会促使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流通更加顺畅,有助于保持境外人民币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

(2)人民币升值预期是目前人民币境外需求逐步走高的主要诱因

人民币境外需求逐步走高的主要诱因是人民币地位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收支多年顺差,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人民币成为坚挺的货币。特别是在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不仅保持了币值稳定,且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这大大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信心,并形成了目前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刺激了人民币投资需求的增长。因人民币升值预期产生的需求是不稳定的,一旦人民币预期逆转,这部分需求的流失会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稳定造成较大冲击。我们应对人民币预期逆转的可能预设防范措施。近十多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一直是比较高的,而且变动幅度相当大。这种情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将会极大地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为扩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

(3)人民币境外需求持续增长趋势决定了人民币有条件成为准世界货币

随着中国内地经济金融实力的增强,愈呈强势的人民币已是亚洲区的主要货币。目前,人民币在香港地区可通过人民币—港币—其他硬通货这一渠道,以港币为过渡环节,间接地将资本项目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合二为一。从资本管制角度看,人民币从内地流出并汇兑后,既可能被用作经常性支出也可被用作资本性支出,这就意味着资本账户其实已基本放开。从国际化进程讲,香港成为境外人民币存贷结算的中心,就意味着人民币正以香港为中心走向国际化。

(二)人民币海外供给渠道的发展趋势

人民币海外供给渠道分为原始供给和派生供给两种,目前主要以原始供给为主。随着境外金融机构人民币业务的放宽以及人民币贷款规模的增加,派生供给将大幅增长。

目前,原始供给主要包括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有关的,香港清算行进入内地银行间市场购买、拆入人民币;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有关的,境外参加行向境内代理行购买、融入人民币;境外投资、项目承包等人民币资本流出;境内居民出境携带人民币,用于商务、旅游、探亲等小额支付;找换店、“地摊银行”、地下汇兑等渠道。为进一步扩大香港人民币金融市场规模,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已于2010年6月22日扩展至内地20个省市,而且这些地方与世界任何地区的贸易交易均可利用人民币结算,借此增加中国大陆以外的人民币流通性。另一方面,根据7月13日宣布的新人民币现钞安排,合格的台湾银行可利用香港的人民币清算平台,向台湾提供人民币现钞兑换及相关服务。这些政策都有助于发展香港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帮助香港成为领先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派生供给随着境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业务的放宽而逐步增加。近期,香港市场人民币贷款出现了较快的增长,截至2010年8月13日,中银香港作为参加行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96万元,比2010年7月18日增长83.46%。境外人民币贷款的增加将带动派生供给的增长。

随着境外人民币使用渠道的拓宽,境外人民币的供给渠道还将进一步扩大。自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与亚洲国家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较高的贸易逆差,随着人民币更多地运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将会形成大量稳定的境外人民币供给。此外,放开境外参加行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购买或拆借人民币的额度限制;允许国内银行向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信贷,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企业一定优惠;允许深港两地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拆借业务;建立人民币存款利率优势鼓励境外出口企业收取人民币;准许海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在中国内地发行人民币债券等途径均成为增加境外人民币供应数量的备选手段及发展方向。

(三)香港具备人民币离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金融基础环境

1.香港具有完备的制度

首先,市场运行机制自由开放。自由是离岸市场的生命力所在。香港恪守尽量不干预金融市场运作的监管原则,实施低而简单的税制,无外汇管制,因此被世界视为自由市场经济的代表之一。

其次,行政和司法体制完善。香港拥有高效、廉洁、透明的行政体制,深厚的法治传统,以及健全的法规与司法体系,行政与司法运作模式贴近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其三,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高效。香港的监管法规体系简明完备,监管机构分工明确、高效透明,监管理念与国际接轨,以信息披露、风险管理为本。这些推动香港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开放,同时也是国际上公认监管最完善和有效的金融市场之一。

2.香港金融市场功能健全

香港的金融市场具有国际化、融合化以及多元化等特点,金融市场体系包括银行业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黄金市场、单位信托和基金市场、强积金市场等几乎全部金融子市场。截至2009年底,海外银行在本港共设行205家,其中有153家属于世界最大500家银行之列。同时,香港与内地有着紧密的经贸和人员往来,加上两地金融管理当局的紧密沟通和合作,这些优势都相当有利在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如表2)

3.香港金融基础设施优越

香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高度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并始终以“保持货币与金融体系稳定健全”、“巩固并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多币种、多层面的支付平台。目前,香港已建成港币、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四个币种即时资金清算系统以及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简称CMU系统),并通过内外部系统相互联网,为香港发展为区内支付结算枢纽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此外,香港是全球电讯网络最先进、设施最完善的城市之一,资讯和通讯技术能力在全球排在第5位。(如图一)

4.深港金融合作为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金融业呈现出前台业务与后台服务分离的趋势。深圳与香港地域相连,多年来,在金融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双方互设金融机构,资源互补。在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方面,深圳承担着后台中心的重要角色。第一,人民币走出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以保障我国金融体系安全为先决条件,因此,深港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理想试验场所之一;第二,利用深港之间的地域条件以及深港现有人民币业务的合作基础,深圳可对香港人民币业务进行合理的监管,对跨境资金流动总量和用途进行适当的管理;第三,通过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深圳将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聚焦点和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的国际通道,深圳的银行业和相关金融领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2010年8月获批的前海金融合作区对香港而言是极佳的配套,在前海合作区框架下,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将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 琦. 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及有关清算安排[J].《中国金融》2007年第13期

[2] 冯邦彦,陈 娜. 香港建立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的优势及效应分析[J].《南方金融》2009年第11期

[3] 谢国樑.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前景展望[J].《经济导报》2010年第5期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论文范文第3篇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是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沿阵地, 是我国进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试验田。2015年8月11日, 一方面央行在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中加入前一日的收盘价, 扩大汇率弹性。这次改革导致了空头投机者的“羊群效应”, 进一步加剧了人民币贬值趋势, 央行通过一些措施缩减了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 从而提高离岸人民币资金价格打击了空头势力。通过对离岸与在岸汇差和离岸利率的观察, 发现在升值和贬值不同区间内, 离岸与在岸汇差和离岸利率之间发生一系列变化。

二、实证分析

(一) 数据的选取和模型说明

本文分析香港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与人民币离岸汇率、在岸汇率之间的信息传导关系, 选取了从2011年11月30日至2017年6月30日的中银香港公布的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 (CNY HIBOR) 、离岸人民币汇率 (CNH) 和在岸人民币汇率 (CNY) 等数据, 并根据汇率走势将2011年11月30日至2014年1月31日定为升值阶段;将2014年2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定为贬值阶段。本文建立三元的VAR模型和MGARCH-BEKK模型分别分析CNH、CNY和CNY HIBOR三个市场升贬值阶段的价格溢出和波动溢出关系, 并对比升贬值的变化, 提炼相应的结果, 并进行政策建议。

(二) 价格溢出效应

根据表1, 本文进行格兰杰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对于CNH与CNY之间的价格溢出, 在升值阶段, CNH与CNY存在相互价格溢出的关系;贬值阶段, 主要是CNH对CNY产生价格溢出的效应, 在岸失去了对离岸失去了价格引导的地位。出现这种价格引导关系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 央行进行了在2015年进行“811汇改”, 人民币中间价市场化改革, 在岸人民币从以前管制严格到市场化改革状态, 在岸监管对离岸人民币市场影响减弱。第二个原因, 贬值期间海外投资者迅速逃离人民币市场或者做空人民币, 造成离岸人民币迅速贬值, 且通常会产生“羊群效应”, 但在岸人民币由于管制原因会对信息反应慢一步, 从而造成了离岸对在岸的价格引导关系。

对于CNH与CNY和CNY HIBOR的价格溢出, 在升值阶段, CNY HIBOR与CNH、CNY之间都无价格溢出效应, 不存在价格引导关系;在人民币贬值阶段, CNY HIBOR对CNH、CNY都无价格引导关系, 但是CNH和CNY分别对CNY HIBOR有价格引导的关系。本文认为, 一方面由于升值阶段CNY HIBOR市场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参与人民币拆借市场的银行并不多, 即使CNH或CNY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时, 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不大;到了贬值阶段, CNY HIBOR市场已经相对完善, 因此CNH和CNY的变动会引导CNY HIBOR的变动。另一方面, 人民币贬值时, 海外投资者大量借入人民币卖空人民币, 使得人民币借入需求增加, 同时央行有意收紧流动性打击空头势力, 最后导致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紧张, 呈现出CNY HIBOR受到CNH的引导关系。至于实证结果中CNY对CNY HIBOR有价格引导作用, 本文认为是CNH对CNY的单向价格溢出作用, CNY与CNH价格趋同, 使得CNY在名义上对CNH有价格溢出的作用。

用VAR模型过滤后的残差不存在自相关性, 但是残差的平方仍然存在自相关性, 说明残差存在ARCH效应, 即存在波动集聚性。

(三) 波动溢出效应

根据表2, 我们对每个阶段的波动溢出关系进行说明。

在升值阶段, CNH与CNY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CNH与CNY HIBOR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CNY与CNY HIBOR之间只存在单向从CNY到CNY HIBOR的波动溢出效应。在贬值阶段, CNH与CNY之间存在较弱的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 且从CNY到CNH方向的波动溢出效应较强。CNH与CNY HIBOR之间只存在单向从CNH到CNY HIBOR的波动溢出效应。CNY与CNY HIBOR之间只存在单向从CNY到CNY HIBOR的波动溢出效应。三个市场不仅自身现在的波动会对未来的波动产生影响, 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传染性, 尤其是CNH与CNY对CNY HIBOR影响比较大。

三、政策建议

从结论中可得, 贬值阶段离岸人民币对在岸人民币和香港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的价格具有主导的作用且它们三者之间具有风险传染性。现阶段, 我们既要抓住机遇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同时, 又要防范离岸市场不合理的预期以及受到国际冲击对境内市场稳定性造成影响。对此, 提出几点建议: (1) 完善离岸与在岸的风险监控体系, 加强离岸与在岸市场的协调监管, 共同制定风险突发应急措施。 (2) 加强对市场的信息引导, 帮助境内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形成较合理的预期。 (3) 当市场相对稳定运转时, 央行减少干预, 提高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 恢复市场的高效配置的功能。 (4) 积极推动国际化的进程, 推动境内机构积极参与离岸人民币市场, 同时境外机构也能积极参与境内市场, 从而推动境内信息和境外信息相互流动。

摘要:本文运用三元VAR-MGARCH-BEKK模型研究人民币离岸汇率 (CNH) 、在岸汇率 (CNY) 与香港人民币隔夜拆借率 (CNY HIBOR) 之间的联动关系, 并对比人民币升值和贬值区间三者的关系变化。研究发现, 贬值阶段, CNH对CNY产生价格溢出效应, 在岸失去了在升值阶段时的价格引导地位。且仅在贬值阶段, CNH和CNY才分别对CNY HIBOR有价格溢出效应。就波动溢出效应而言, 升值阶段和贬值阶段CNH和CNY均存在波动溢出效应, 贬值阶段的波动溢出效应较弱些。CNH与CNY HIBOR在升值阶段存在相互的波动溢出效应, 在贬值阶段存在从CNH到CNY HIBOR的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而无论是贬值阶段还是升值阶段, 都是从CNY到CNY HIBOR存在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

关键词:离岸人民币市场,在岸人民币市场,溢出效应,联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伍戈, 裴诚.境内外人民币汇率价格关系的定量研究[J].金融研究, 2012 (9) :62-73.

[2] 吴志明, 陈星.基于MGARCH—BEKK模型的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动态关联性研究——来自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成立后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3 (5) :110-123.

[3] 陈文慧.境内外市场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关联性分析[J].南方金融, 2015 (9) :35-39.

[4] 沈骏.境内外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效应[J].上海金融, 2014 (4) :84-86.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县级人民银行作为总行的“神经末梢”,处于最前沿位置,人民银行的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地位不可替代,其工作任重道远。

关键词: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金融服务

文献标识码:A

上一篇:案例教学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战略转型与中国经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