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论文范文

2023-03-24

人民币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尤其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更加凸显,而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该业务的稳健发展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尤为重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经国家允许指定,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规定的政策范围内,直接为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相关服务。为提高应对国际货币体系动荡的主动性,及时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对保障我国经济金融稳健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和路径

(一)货币国际化:理论分析

从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实践历程和理论研究看,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满足如下基本条件:一要有足够高的国际贸易占比。Grassman(1973)认为在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贸易中,一般会选择出口国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贸易规模直接决定货币的国际需求。英镑和美元国际化初期,英国和美国进出口贸易分别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和15%左右,联邦德国和日本也分别为10%左右。二要有足够大的经济规模,Bergsten(1975)认为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应包括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关键货币是由最强的经济实力所支撑的。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时,其GDP分别占世界的5%和27%;马克和日元成为国际货币时,其GDP占世界的5%和7%。三要保持较稳定的货币币值,Krugman(1980)认为具有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媒介货币的前提,而稳定的价值对于一国货币保持低水平的交易成本至关重要。

1970-1989年联邦德国年均通胀率为3.9%,汇率年均变动仅为1%,为马克成为国际货币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金融市场发达、货币可自由兑换、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等也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成功发展成为国际货币的国家均对本国货币的国际化采取一定的制度安排。李建军(2003)认为英镑利用了殖民战略,美元利用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制度,马克和欧元国际化依赖的是货币主权联邦制的区域性制度安排,而日元由于单边推进并实施了不恰当的政策,所以未达到预期目标。

李稻葵、刘霖林(2008)认为在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逐步改善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为人民币走出国门的创造成熟条件。任哲、王思程等(2008)认为应在时间、区域、功能上取向阶段性,先周边后区域再全球,先贸易后投资再储备。即在地域上先使人民币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台三地及俄罗斯和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流通,逐步再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在货币职能上先使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使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并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币种,最后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

(二)四种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分析

1.英镑与美元。英国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具备了绝对的经济优势,但其贸易收支却始终是赤字。已显现大英帝国逐渐走下坡的征兆,但从金融循环来看,贸易赤字(逆差)将本币英镑作为世界货币播种到全世界,由于英国实行金本位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在1870-1914年英镑发挥了国际本位货币的地位。然而在二战中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的美国,为挤开传统世界货币—英镑,先是在大战期间对欧的军事援助都使用美元结算,战后再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提供了130亿美元的复兴援助,仍要求用美元结算,其目的实际上起到了保证有一定规模的美元外流的作用,并有效地将美元渗透入欧洲,然后实行自由贸易主义,开放国内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推进了美元全面成为世界结算货币的进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多年,美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顺差,但美国却一直利用积累的贸易顺差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投资,以弥补美元的回流。美国利用其在二战中建立的世界霸权地位和世界第一的黄金储备量,通过布雷顿森林条约,将美元升级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并由此站稳了世界结算货币的第一把交椅。虽在1971年美国出现战后的第一次贸易赤字以后,且贸易赤字在1984年起还不断地扩大,其巨额的贸易逆差,对美国的国内经济产生了很多负面作用,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却从未受到丝毫撼动。至今,全世界已到了虽不想储备美元但又不得不储备的地步。可见,长期的贸易逆差在客观上起到的使美元净流出并被储备的效果。

2.马克与日元。德、日两国在20世纪60-70年代所处环境大致相同,大量的贸易顺差给两国货币带来了巨大的升值压力,经济都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期。在此背景下,德、日两国都选择逐步放松并最终放弃外汇管制,两国货币的国际化都始于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得益于区域货币联动机制的制度设计。德国在马克升值和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通过资本账户逆差大量向外输出马克,增加了国际市场上的马克供应,减轻了国内的通胀和马克升值压力,避免了因美元贬值购买资产的损失。德国马克稳健的走势加上德国央行的公信力,导致马克在区域贸易投资中被广泛采用,并被广泛接受为国际储备货币,从而促进了德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日本通过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国内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日元面临升值压力。但日元的不稳定和自由浮动,其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效能也无从发挥,这是扼杀日元国际化的主要原因。可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对国际化结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日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当今中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本币进入升值的通道。但当今世界金融格局已基本成型,人民币要想楔入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必将招致既得利益集团的极力抵制。

纵观历史上英镑、美元、马克和日元国际化的条件和路径:货币国际化与一国的经济实力相联系的,与该国资本账户的自由化进程和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在持续大额贸易顺差条件下,由政府通过推动各种形式的本币对外融资输出金融资本,继而带动产业资本输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本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强化本国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储备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本币的境外自我循环,最终实现国际化。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与人民币国际化

(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

1.经常项目层面: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人民币成为区内贸易货币结算奠定了基础。我国已经是世界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进出口总额已超过GDP的60%。2011年3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巨大的经济体量和不断上升的全球经济影响力,使得人民币初步具备了越出国界发挥货币职能的条件;同时货币多样化的组合可以减少因为储备货币的币值波动,而带来的储备货币资产的缩水情况。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增加国际货币的币种和数量,形成多元国际货币的格局,有利于发挥“反格雷欣法则”,使处于强势的国际货币更好地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同时使处于弱势的国际货币减少其发挥效应[1],该机制的优势性在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很好验证。因此,我国境外人民币业务的范围逐步扩大,而且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或兼并收购,从事跨国投资、生产和销售。截至2010年底,参与试点的出口企业由最初的365家增加到67 359家,为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奠定了基础。

2.走向资本领域:布林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动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信用货币本位和浮动汇率制为主的时代。发生在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美元“一币独大”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以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为此,各国迫切需要一种相对稳定的币种。从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也让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受到欢迎,如人民币在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已经成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人民币跨境结算有效避免了美元汇率波动过大所造成的损失,实现了人民币作用范围从国内向国际的扩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化与恶性循环不断演化的形势下,不但境内进出口企业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强烈需求,而且那些希望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收益的境外出口商,及在内地有相当投资规模和人民币收入的外资企业,对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也具有较大需求。因此,应在全球多元贸易结算体系中增加人民结算的领域和空间,使全球多元结算体系更具有灵活性和活力。

3.政府间合作层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继续扩展,需要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政府间合作是树立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保障和推动人民币的全球流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目前,合作内容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双边贸易本币结算,“金砖国家”等对此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向,中俄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已经签署;二是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我国已与韩国、香港、新加坡、新西兰等1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三是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即在边境贸易中推动人民币结算,已在中国和越南等国的边境贸易中付诸实践;四是与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开发银行(ADB)、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等,在人民币参股、经济合作与发展、贷款、官方援助等方面有广泛的合作空间。中委大额融资项目是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典型案例,实现了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局部均衡和重大突破,这为跨境人民币结算谋求一般均衡提供了有益借鉴[2]。

4.企业效益层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积极效应。相对外汇结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优势明显。据统计,仅仅委托银行进行衍生品交易的费用就约占企业营业收入的2%-3%,同时还涉及到开信用证、结汇以及汇兑等费用。综合起来,采用人民币进行对外贸易结算可降低了企业4%-6%的贸易成本,进而有效提升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银行间合作层面:商业银行进行海外拓展、完成国际化布局,开辟新的盈利空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跨境业务逐渐在周边、区域、全球等不同范围,投资、融资等多个领域全面展开,提高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开辟新的盈利空间。随着人民币对外投资的放开,促使各商业银行加大境外扩张的步伐、加速完成国际化布局,商业银行通过海外网络扩张,拓展人民币跨境业务。

(二)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

1.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展面临制度和政策约束,增加了宏观经济调控难度。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展面临制度和政策约束,如跨境人民币结算与边境贸易外汇管理的政策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增加了宏观经济调控难度。

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带来更大国际风险冲击,对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涉及央行、银监会、外汇局、海关、财政部、商务部、税务等多个部门,目前权责关系不明确,信息共享和管理机制容易出现不协调,难以形成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有效监管。由于货币壁垒的消失,国外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都有可能通过国际途径传递到我国。境外人民币资金将可能以热钱形式流入境内,增加境内流动性泛滥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压力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后,对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3.中资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制约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纵深发展。从交易成本看,境外企业一旦将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其交易惯性将持续很长一个历史时期。由于中资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人民币结算的境外推动力不足,境外企业人民币计价结算意愿不强,美元的世界货币功能短期内还难以撼动。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6月,在与中国相关的支付活动中,非人民币占到98%,美元占比约80%;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占0.24%,中国的贸易额在全球贸易中占11.4%,前者大大低于后者,而且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两地分别占总结算量的74%和13%。因此,在货币地位上难以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竞争,制约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纵深发展。

退税环节与边贸核销[]退税时提供银行入账单应与外汇管理部门出具的出口收汇核销单相匹配⑥。 []收汇核销时提供的核销单与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无需一一对应。[]人民币现金结算不享受出口退税,人民币出口退税与核销政策不匹配影响边贸企业正常退税,政策预期效果难以发挥。

真实性审核管理要求[]结算行应按规定负责人民币跨境交易的真实性与一致性审核,央行按日总量匹配核对,出口报关和退税均不需要提供外汇核销单⑦。 []边贸企业应按出口收汇核销管理规定向外汇局申领出口收汇核销单,办理出口报关、收汇及核销等手续⑧。 []企业出口只要用人民币申报,海关就允许不用核销单报关,且这部分报关数据不会通过电子口岸传输到外汇局⑨。 二者要求不一致,真实性审核政策差异导致外汇局出口报关数据缺失。

4.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对我国专业人才队伍与交易系统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我国商业银行人才队伍建设与后台系统建设面临挑战。尽管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功改制后,已逐渐培养出一批具备竞争力的人才,但与境外人民币创新业务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目前由于我国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后台系统仍处于本外币隔离的状态,不适应境外人民币创新业务的需求。第二,人民币利率定价机制和利率风险规避机制仍有待完善。人民银行与我国周边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之间尚未建立货币定价机制。由于周边国家的货币多为非自由兑换货币,与人民币无法形成基准汇率,结算需通过第三国货币(美元或欧元)进行套算;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经营业务相对简单,缺乏境外经营的经验,尤其是一些利用汇差、利差的套利产品对商业银行的汇率利率组合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使境内外资金流通更加便利化,境内外融资产品的套利空间存在也引发了一些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跨境业务的产生。不仅为洗钱等金融非法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同时也加大了商业银行对贸易真实性审核的难度。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监管体制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一是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制度。要建立高效运作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以利于中外金融机构能在符合国际惯例的健全的金融法制环境中进行良性竞争发展,维护本国经济金融的稳定[3]。二是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培育和发展人民币业务海外市场。注意认真选择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以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领域为引导,逐步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增强本区域货币联动。应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要求,制定相适应的外汇管理协调政策。鼓励境内外企业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各类外贸人民币信贷工具,降低人民币国际结算成本,不断完善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三是健全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种货币跨境流动的监测机制,制定相应的检查管理制度,明确检查主体资格和检查流程,对违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各种行为实施处罚,有效维护正常的人民币国际结算秩序。

(二)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一是加快跨境人民币交易网络系统建设,提升清算质量。应加大本外币系统的融合力度、提升本外币系统的联动效率。应尽快将本币结算币种纳入到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会计核算系统升级,做到即时入账,及时平仓,提升境内外人民币业务的清算质量,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二是构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风险监测体系。应加强央行对本外币市场联动的分析、预警、预测以及快速反应能力,根据海外人民币的规模情况分析研究调控的渠道和效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同时,要避免出现像日元那样的大幅波动,导致非居民对人民币稳定缺乏信心,探索建立主权货币清算银行。应该建立区域性或多边性的主权货币结算或清算银行,解决多边货币结算所带来的众多问题。三是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增加其自动识别和分离人民币跨境汇款的功能,升级统计监测系统的银行接口程序,增加人民币会计账户系统向统计监测系统导入人民币跨境收支基础信息的功能,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三)搭建境内外信息资源平台,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举

一是依托人民银行RCPMIS系统,按照便利化原则,搭建人民银行、外汇、反洗钱、商业银行、海关、税务、环保信息共享数据服务平台。通过与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网,建立起进出口人民币报关、人民币跨境收付、出口退税及绿色环保的联动监管机制;并提高决策部门的调控能力。政府部门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决策体制,对新出现的经济问题及时反应、迅速调控。二是按照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搭建境内外信息资源平台。通过境外分支机构、外部评级公司、咨询公司等渠道,搭建境内外信息资源平台,力争尽快熟悉掌握境外市场规律和有效识别境外市场风险,有效提升包括境外信用风险、政治风险等风险敞口的管理水平;并依法向有关部门公开披露信息,推动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举。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和海外分支机构建设,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一是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的人才储备,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跨境人民币业务对商业银行人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应进一步提高国内经济研究水平,建立一批高水平智囊机构,能对出现的各个领域经济社会问题进行专业性研究,并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建议。为了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进程,需要重视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国际结算及相关业务的人才,有效推动业务的发展。二是加快海外分支机构建设,提升对境外风险的识别能力。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人民币衍生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定价能力,有效控制创新业务的汇率风险。应积极配合金融监管机构,对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过程中新出现的操作风险、政策性风险进行研究,特别应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防控,防止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成为非法金融活动的温床。三是银行机构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建立全过程跟踪管理的动态管理系统,引入适当的资产管理工具,面向收益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产品创新,将贸易融资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结合,推动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深层次发展,为各类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4]。

(五)加强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及协调,构建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生态环境

应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及协调,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与周边国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稳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业务的开放[5]。积极开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合作,培育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加强政府间的沟通,消除一些政策壁垒,共同营造互惠互利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环境;加强与香港、澳门监管当局协商,允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参加行在当地办理企业人民币存款质押融资业务,适当放宽企业在当地银行人民币账户取现限制。此外,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贸易对象国金融主管部门,促进在其境内银行开展人民币相关业务,帮助中资商业银行与其建立合作关系,支持中资商业银行在对方国家开设分支机构,构建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生态环境。

注释:

① 《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银发[2010]249号)。

② 《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汇发[2003]113号)。

③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边境省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核销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0]40号)。

④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试点地区银行申请人民币购售额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10]162号)。

⑤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广西边境贸易银行结算账户结售汇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汇复[2009]274号)。

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边境地区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准予退(免)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0]26号)。

⑦ 《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公告[2009]第10号)。

⑧ 《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汇发[2003]113号)。

⑨ 海关总署《监管司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监管函[2009]255号)。

参考文献:

[1] A.K. Rose. Currency Unions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Z].NBER Working Paper, 2002.

[2] 卜凡玫.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资本推手:中委大额融资项目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2011(1):33-37.

[3] 曾文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法律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1):78-81.

[4] 沈继伦.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9(5):47-48.

[5] 马松峰.我国边贸结算本币化与人民币区域化问题[J].经济视角,2009(2):44-46.

[6] 朱君.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10(9).

On Cross-border RMB Settlement and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XIE Qing-he

(Nanping Branch,China Construction Bank, Nanping 353000,China)

Key words:cross-border RMB settlement;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inancial innovation

(责任编辑:关立新)

人民币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首先从如今人民币升值的现象分析入手,提出应该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提出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在看到人民币升值促进人们对于进口商品的消费、提高企业竞争力与利润、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缓解我国与贸易伙伴的关系以及减轻外债负担等这些利之外,我们也应该注意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产品竞争力降低、出口企业受到威胁、境外投资减少、货币危机,以及外汇储备降低等危机。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现状

在近几年里,全球经济低迷,而人民币在持续地升值。在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原因中,日本与美国的接连叫嚣应该是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日本认为中国正在向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输出通货紧缩,因此中国如果不能严格限制出口,那么为了扭转国内通货紧缩局势,应该采取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或者是让人民币升值。而在美国看来,中国需要为美国的经济下滑和失业增多负责,而人民币必须升值。 在内部因素方面,实际有效汇率,购买力评价和国际收支都表明着人民币升值的趋势。

根据相关统计,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于2006年5月首次破“8”,于2008年4月,首次破“7”。2010年10月18日,中国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称,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幅度将会加大,预计年内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很可能突破3%。截至10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541,自2010年6月21日人民币汇改重启三个半月间内,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高达2.76%,较2010年1月4日的6.8281累计升值2.55%。而 2011年2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达到6.5849,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可是对于这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现象,社会上的人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其实我们从整体的角度,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是有利也有弊的。

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

首先从利益的角度来看待,人民币升值的利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用最直接的话来说,人民币升值,就是人民币更加“值钱”了。对于内需要出国留学或是旅游的人来说,他们的花费将大大降低。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就是说中国国内想要进口商品的人来说,商品的价格大大降低了,这样就刺激了国内消费者对于进口商品的需要,在如今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这样的经济走向是非常有利的。而对于企业来说,进口材料的成本大大降低,这不仅仅能够提高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大大增强其企业竞争力,同时也使企业的利润大大提高。这便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最直观的好处。

(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实行的都是出口导向战略,是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大出口,这样使得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担任着劳动打工者的角色,也同时担上了中国正在向全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罪责。人民币适当地升值,对于提高进口产品数量,提高出口产品水平的同时控制出口产品价格和数量都是有利的。这样不仅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改善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三)人民币升值对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树立起我国良好国际形象是十分有利的。现如今,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得十分迅猛,然而贸易顺差也就日益增多,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再地要求人民币升值,如果我国迟迟没有行动,很容易造成我国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系恶化,甚至导致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停滞。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在缓和这些问题上起到了重大作用。

(四)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我国的外债负担。作为债务人,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们到期相对所需要偿还的本币肯定是在随之减少,这样大大降低了我国的外债负担。

三、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弊

在人民币升值为我们带来如此多的有利之处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正确地看待它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相对于刚刚所提到的人民币升值促进人们对于进口商品的消费,提高企业竞争力与利润的利处来说,人民币升值自然会导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上涨,这样,我国的价格竞争优势自然就会相对削弱,将导致我国的出口企业受到很大冲击,出口企业利润减少,出口积极性降低,使出口型企业面临巨大危机。甚至最终导致其面对生存困境,其员工失业率也会随之增加。这样的危机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打击,需要我们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去克服。

(二)对于我国现今是引进境外投资最多的国家而言,人民币升值,那么外商的投资成本自然而然就会增加,他们是否会继续将投资面向我国,还是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国家,这也是我国面临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一大弊端。并且,有可能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也会乘虚而入,这样很容易引发货币危机,甚至导致中国整个银行业的改革和负债结构调整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相对于人民币升值为我国减轻外债负担的优势而言,我国的外汇储备量为全世界第一,作为债权人,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的外汇储备面临大幅缩水。这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等待我们解决。

参考文献

[1]刘亚琴.人民币升值的博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张馨(1990-),女,汉,西南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责任编辑:唐荣波)

人民币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基于内外均衡的角度对人民币汇率政策自1994年起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内外均衡 汇率政策

一、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政策与经济协调机制分析(1994-2005)

1994 年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一年。19941 月 1 日起外汇实现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新的汇率为8.72 元/美元,比前一交易日的官方汇率 5.7 元/美元贬值 33%;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改进汇率形成机制;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停止发行外币兑换券;同年 4 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运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开始实现有条件可兑换。人民币汇率的这次改革真正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统一的汇率决定体系。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指导内外均衡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开始发挥作用。虽然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从后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实际走势(图 3-1)来看,人民币汇率在 1994 年初作了大幅贬值以实现与调剂汇率的并轨,之后略有升值,从 1998 年到 2004 年就保持在了 8.28 元/美元的固定水平上。因此这一时期称为典型的人民币钉住汇率制度,直到 2005 年 7 月人民币汇率的再次大改革。

根据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内部经济均衡调节的关系,可以将这一段时间再分为三个阶段:

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与内部经济过热并存(1994-1997)

1994 年初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大幅贬值(一次性贬值幅度高达 33%),直接刺激了当年净出口的增加(1994 年净出口增长了 36.7%),同时由于 1994年实际固定增产投资增长高达 15.6%,财政政策处于高度扩张态势。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外汇增加所导致的外汇占款增长过快,国内市场上 M2 在 1994 年增长了 31.2%,同样出于扩张态势。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过热现象,1994 年与 1995 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高达 24.3%和 16.8%。在经济出现过热时,中国政府为实现内部均衡而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是力图通过名义汇率升值后减少净出口。在人民币汇率管理方面,外汇管理当局将人民币的名义汇率由最高时的8.72 元/美元逐渐调整到 1995 年 8.35 元/美元(年度均值),名义汇率出现升值。同时,紧缩性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平衡效应开始显现,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进入升值通道。但由于之前名义汇率贬值幅度过大,即便是在 1994 年、1995 年略有回调,仍比 1994 年之前的汇率贬值不少。

2.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与通货紧缩时期(1998-2001)

中国人民银行自 1996 年开始连续七次下调人民币的存款利率,然而,人民币利率的下调,并没有形成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原因是,美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美联储自 1999 年6 月经过连续七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由 1998 年的 4.75%上升到2000 年的 6.5%。中美利差的扩大导致包括外国直接投资、隐性国际流动资本在内的国外资本进入中国的数量大幅下降,国内的基础货币实际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国际资本的外逃削弱了通过降低国内利率来创造宽松货币环境的努力,加上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内部经济并没有较快实现原定解决通货紧缩的目标。2000 年后随着东亚经济体止跌回升、中国入世后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中国的数量不断扩大,国内货币供应才得到有效缓解,总需求也开始缓慢回升。

3.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压力与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2002-2005)

从内部经济环境来看,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效应开始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开始提速,由 2001 年的 9.2%增长到 2002 年的 13.2%,M2也连续出现了大幅度增长,2002 年增长率达到了 18.3%。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缓解了国内通货紧缩的情况。

2002 年至 2004 年我国连续三年年均出口增长超过了 23%。在对美贸易方面,中国贸易顺差逐年扩大,增长迅速。人民币升值的外界压力给国际社会对人民升值带来了强烈的预期。大量国际资本竞相流入我国,以期获得利差和和汇差双重收益。

二、 爬行钉住的汇率机制与内部经济的脆弱均衡(2005 年至今)

2005 年 7 月 21 日,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在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压力下进入了对美元的爬行钉住的升值通道。总的来看,这段时期国内经济均衡受到流动性过剩的冲击和考验,经济波动与国内信用环境呈现出大约滞后一年的正相关关系。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中国经济采取了 4 万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后果就是中国经济自 2011 年至今面临着控制通货膨胀的考验。

始于 2007 年初的次贷危机成为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水岭。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冲击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也开始受到波及。2008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受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響,中国通胀压力消除,继之以出现向通货紧缩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李维刚. 基于内外均衡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2]章和杰,陈威吏. 人民币篮子货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实证研究[J]. 浙江金融,2007,04:22+21.

[3]林伟光. 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内外失衡与政策搭配探讨[J]. 岭南学刊,2010,02:89-92.

[4]高瞻. 我国外汇储备、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国际收支视角的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10,11:4-10.

作者简介:

张惠军(1993—),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人民币论文范文第4篇

美国经济素有世界经济“火车头”之称。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在目前的状况下,布什政府和美联储需要不断采取切实对策,给“火车头”提供动力,避免美国经济出现更大问题。

例如,布什政府迅速推出总额为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通过增加退税刺激消费和投资:美联储除不断向金融市场注资以增加流动性外,还大幅降低利率以挽时局。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突然因流动性不足濒临破产,伯南克和美联储官员深夜拍板,决定紧急向该公司提供300亿美元贷款,并同意摩根大通公司低价并购贝尔斯登。

这些对策为美国经济避免“深度衰退”提供了可能。布什政府和美联储目前的乐观估计是,随着这些措施效果逐渐显现,美国经济可望在今年下半年恢复活力。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住房、金融市场的危机将继续扩大并相互影响,最终将使整个美国经济基本面受到冲击,从而演变为经济的“深度衰退”。

美国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周期是否已经走到尽头,未来是继续繁荣还是陷入衰退?现在下断语可能还为时尚早。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表示,从目前的状况看,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既具有恢复上行的可能,也有继续恶化的风险,关键是看美国政府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能否发挥作用。

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不可避免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冲击。受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纷纷调低了对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预期。新兴经济体受影响程度相对较轻,但问题的严重性也不容低估。此外,美国政府的现有经济对策加速了美元贬值步伐,从而推动国际粮食、能源等价格上涨,使许多国家面临通胀加剧的严峻考验。

据《香港信报》报道,投资专家罗杰斯认为美国目前的信贷泡沫危机,是有史以来最差,估计最少五至八年才能将问题解决,他还批评联储局大幅减息是杞人忧天,除了拖累美元外,还造成高通胀恶果,预期美元将失去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反之长远来说,将可能被升值潜力甚高的人民币取代。

罗杰斯认为,近期商品价格稍为回落,只属暂时性质,由于全球商品正出现求过于供的情况,长远来说价格会不断上涨:他表示,计人通胀因素后,金价应升至二千美元一盎司的合理水平。

罗杰斯批评联储局的减息行动,造成美元弱势及推高通胀,他相信美国通胀情况较公布数字还要差,甚至会出现二次大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他又抨击联储局出手拯救贝尔斯登,是妨碍市场自由运作的造法。罗杰斯相信,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势将消失,短期可能会被欧罗取代,而港元亦应与美元脱钩,即时自由浮动。长远来说,当人民币能够自由兑换时,人民币则有望成为国际间的储备货币,罗杰斯不讳言已经开始沽售手头上持有的美元。

罗杰斯认为,人民币是现阶段最安全的投资,预期人民币未来十年的汇价将大幅升值。投资大师罗杰斯还在香港表示,美国的次信贷危机已蔓延至汽车和信用卡等其他领域,泡沫情况相当严峻,预计完全解决相关危机要耗时五到八年。

罗杰斯对美国经济及股市前景非常悲观,并称美国的通胀问题可能比公布的数据更为严重,未来美联储可能被迫掉头加息以遏制通胀。他再次重申美联储出手拯救贝尔斯登的做法并不恰当。

罗杰斯还认为,港元不应该与任何货币挂钩,长远来说应该被可自由兑换的人民币取代。罗杰斯表示,他相信美元弱势至少会持续至明年,因为其作为国际货币及外汇储备货币的角色逐步转弱。如果世界各国急于在短时间内寻找美元的替代货币,欧元将会是各国的首选,但长远而言,最终能取代美元的只能是人民币。由于中国经济体系相当庞大,并且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及贸易盈余。他同时指出,由于商品市场供不应求,近期商品价格回落只是暂时的,长远来看商品牛市会持续。他认为油价会持续上升15年之久。未来油价必定可达到每桶150美元。

当务之急盯住美元?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也进入了对外依存度走势开始调头转向的阶段。美国作为中国第一出口大国,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其在中国出口中的比重已连续2年下降。在美国受次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独立发展能力增强,同时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取得较大进步的情况下,人民币为何仍要盯住美元,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的人民币升值态势和对未来的发展预测。中国继续保持盯住美元的策略,本人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美元不断贬值是美国有意为之。这种现象说明美国仍具备超强的左右汇率能力,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它国无出其右。美国为化解次信贷危机对国内金融体系的冲击,大力扩张了国内货币体系的流动性,希望通美元贬值增强其国内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其他国家虽然普遍面临通胀压力,面对扩张的美元流动性,只能被动吸收。IMF报告指出,截至2007年第四季度,美元储备的绝对值升至历史新高。

其次,美元仍是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方面,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所占比重虽然不断降低,但仍占主要地位。美国的国际贸易只占到全球的16%左右,但美元的国际结算仍占全球的50%以上,远超欧元的比重。在国际能源上,美元作为石油标价与结算的制度已延续40余年,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从长期看来,欧元有望在国际贸易结算范围和比重上取得和美元相当的地位,但要取代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国际储备体系中,除了欧元可以挑战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外,其他国际储备货币比重很小,且通常保持较高的稳定程度,根本无法撼动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由于大幅度降低美元比重的会导致各国外汇储备更大幅度的缩水,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不利于各国经济健康发展。因此,虽然欧元的比重不断上升,但各国央行大量抛售美元增持欧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各国央行储备个币种所占比重的调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元在各国央行储备中所占的绝对地位不会轻易改变的。

第三,美国国债仍是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存在形式。截至2008年1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4926亿美元,比2007年12月份增加150亿美元。按照我国的外汇储备和持有美国国债数量,美国国债在中国外储的比重于2000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底的数据分别是为46%、39%、31%和31.25%。可见,自欧元出现后,中国的储备结构调整已基本结束,美国国债在中国外储中的比重已基本稳定。1/3左右的储备结构情况下,保持与美元挂钩的汇政策,亦有助于我国外储管理。

人民币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不断升温。国内外一些主流经济学媒体、政府官员以及著名的经济学家都纷纷加入到人民币汇率的大讨论之中,对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观各方争论观点,主要有三种:人民币升值论、人民币稳定论和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外汇储备

一、人民币升值论

主张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原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强烈反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持续低迷,给日本国内的就业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进入21世纪美国新经济的破灭,美国经济进出了衰退期,世界经济走向了萧条,全球笼罩在通货紧缩。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好象黑夜中的一颗明珠,特别引人注目。他们认为是中国向世界输出大量的廉价商品,是造成世界性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第二、持续的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的直接理由。他们以为中国通过严重低估人民币币值,一方面提高出口竞争力,向世界大量输出廉价商品,获取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凭借廉价劳动力吸引大量外资,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巨额双顺差,是造成美国失业增加的原因。第三,他们还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好处。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中国外债压力,可以提高人民收入,用来购买更多的进口产品,可以增加中国货币的吸引力,为国内经济向制造高质量产品转轨提供条件,以进一步加大中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少投机资本的流入。

二、人民币稳定论

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我国政府和国家高级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声明,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安排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我国将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也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本野村证券、蒙代尔、麦金农、谢国忠等国际机构和学者以及国内学者李扬、张曙光、华民、干杏娣等都认为必须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升值百害而无一利。

他们反对人民币升值,主张人民币币值稳定,主要有以下理由。一是人民币升值信号“失真”,人民币汇率走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存在被严重低估的问题。他们认为在双顺差的构成中,主要是资本、金融项目下的顺差,对外贸易顺差占的比重不大,并且外贸出口增加往往是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增加拉动。二是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他们认为人。首先民币升值会造成出口顺差减少,甚至会出现逆差,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不利于吸引外资。经济增长速度将由此而下降,并对就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其次人民币一旦升值就会形成升值预期,升值预期将导致大量投机性资本流入,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冲击,加大了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最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外消费需求和国内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将导致通货紧缩恶化,甚至会步日本后尘,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困境等。三是中国汇率政策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根源,不能夸大中国通货紧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全球性通货紧缩的灵丹妙药。

三、人民币温和升值论

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的国际机构和学者都认为人民币币值存在低估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中国金融体系的尚不健全,监管能力不高,同时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或自由浮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主张人民币温和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一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对出口和引进外资影响不大。二是温和升值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三是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使通货紧缩加剧。四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可以促使企业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有利于经济长期持续发展。

四、对人民币汇率争论的几点思考

汇率政策只不过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汇率的波动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在一个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人们往往不会太关注日常汇率的波动。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能够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一国在经济发展中该如何实现内外均衡?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整体。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列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也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世界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当今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外部不平衡是经常出现的,从全球来看,各国的顺差值之和只能为零,一国的顺差必然意味着另一国的逆差,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保持顷差。我国长期持续的双顺差,导致巨额外汇储备,已经处在严重的外部不平衡状态。汇率作为一种调节外部不平衡有效的政策工具,对汇率进行调整理所当然的事情。汇率调整,短期对我国经济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福利的时候,也应当对世界经济均衡发展承担应尽的责任。

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国必须成为世界经济调整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如果中国对国际货币政策的辨论采取冷淡态度,或全然漠视外界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将有可能导致贸易伙伴国不满,为潜在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提供借口。面对巨额顺差给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动用外汇储备,增加中国战略物质(如石油)的储备,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些措施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针对外部不平衡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最有效的汇率调整的办法呢?那我们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该如何实现内外均衡呢?在开放的社会,我们必须要有开放的思想。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涉及到多国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广泛的国际政策协调机制,邀请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共同研讨人民币升值问题,力争求得一个均衡解,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

(二)如何退出盯住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

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是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迫不得已的选择,这种制度的弊端已经显现,实现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是一种必然。我们应当考虑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汇率制度进行调整,采取更加具有灵活性的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条件下,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放宽发行外币债券限制,丰富债券品种,完善债券的期限结构,不断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废除限

制市场主体参与外汇交易的规定,扩大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适时推出外汇期货交易、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交易品种,不断完善外汇市场的功能。这样就会建成一个功能完全,且具有一定深度和较高流动性的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一方面有助于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操作,提高干预的效果:另一方面外汇市场可以充分地反映外汇的供需状况。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形成较接近实际均衡汇率的汇率水平。

(三)汇率水平该如何确定?

人民币汇率低估了吗?我们知道汇率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比价。要确定一个国家的均衡汇率水平,不仅要弄清楚决定均衡汇率的因素是什么,还要运用有效的测算方法来计算出均衡汇率。决定一国汇率水平的因素是复杂的,从长期来看,决定一个国家均衡汇率水平的根本因素是该国经济体制优化、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从中短期来看,该国实施的财政金融政策、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国内外利差、资产价格、投机资本流动以及公众预期、甚至政治上的博弈都会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

(四)我国以促进出口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应当转变?

在过去20多年中,以出口导向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就业功不可没,但也给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目前对外开放度为20%以上,外贸依存度达到50%以上,经济增长和就业已经越来越依赖出口。我们知道贸易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获得贸易顺差不应该是一个国家从事国际贸易的目的。通过低估人民币币值增加贸易顺差,但我国的贸易条件却恶化了。

(五)增强国民防范汇率风险意识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大小,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人们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在加入WTO前,全国人民都在喊“狼来了!”,但加入WTO一年多来,实际上“狼“并没有来。因为我们做好了对付“狼”的准备。而今年春天,当人们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时。SARS这只“猛虎”却搅乱中国,乃至世界的秩序,给人们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震荡,对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冲击。

人民币汇率再一次考验中华民族的智慧!我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高度负责的民族,她一定会为人民币汇率求出一个最优均衡解,实现多方共赢,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向前发展!

上一篇:年终总结下一篇:汇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