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技术路线图范文

2023-09-23

心理技术路线图范文第1篇

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 获取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 建立土地调查长效机制, 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应用, 切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按照国家要求, 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 是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迫切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前提。

2. 3S技术特点

3S技术指遥感技术 (R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的集合。

RS是制作正射影像图 (DOM) 的基础, 通过卫星遥感, 实时获取地物信息, 地貌特征等信息经过内业处理后, 形成土地调查基础工作图。

GIS主要应用于土地调查数据信息的存储以及空间分析。在外业调查后, 内业处理应用ARCGIS、MAPGIS等基于GIS平台开发的各类软件, 进行属性信息录入和空间数据编辑, 将栅格图像矢量化, 自动生成各类专题成果地图。

GPS主要应用于外业调查, 通过实时定位, 控制误差, 准确锁定地物边界, 实地量算图斑面积, 零星地物面积, 线性地物宽度, 对于工作底图中未体现的新增地物, 现场设置界址点, 确定范围, 实时传送至数据库, 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3. 传统调查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全野外调查方法, 无法实现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的实时更新, 而且耗时长, 工作效率低, 在野外实际工作中, 因参照物不明显等原因, 对新增地物难以准确定位和确定范围, 加之内外业作业员在工作衔接过程中因认识上的差异难以将外业调查信息完全准确地转化为内业矢量数据, 也增加了今后地物补测的工作量, 在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 因专业软件平台 (GIS) 的缺失, 在空间分析、编辑、属性数据采集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信息传送的滞后性和数据分析管理的功能性缺失是造成了传统调查方式客观存在的局限性。

4. 3S技术在土地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4.1 基于RS技术的调查底图制作

选择合适波段、合适时相的遥感数据生成正射影像图 (DOM) , 通过图像预处理、校正、配准、增强、融合等工序制作土地调查基础图件, 已满足现代化土地调查及管理的需要。

4.2 基于GPS技术的外业调查

利用GPS技术进行外业调查。根据遥感影像信息判断实地变化情况, 利用GPS技术快速、准确定位的特点完成对变化区域的数据采集工作并在实地根据测量的情况填写外业调查表及相应地物的属性, 然后依据土地调查相关规程、规范进行测量数据内业处理, 形成调查地块完整资料。土地调查工作过程中对于新增地物、无明显参照的权属界线、城乡结合部采用GPS技术开展外业数据采集和上图工作, 保证了土地调查成果的准确性。

4.3 基于GIS系统的数据库建设

空间数据是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主体, 空间数据的组织主要依靠GIS软件进行组织管理。基础GIS系统建成的数据库, 比较优势明显:一是在空间分析方面, 相对于一般数据库, 应用GIS平台可以实现数据空间分析, 制作生成DEM等专题地图;二是在数据处理方面, 利用工具模块, 可以快速便捷实现数据整合, 差除, 极大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三是在属性信息管理方面, 空间分析功能可与属性信息相关联, 通过属性信息, 自动生成空间图形并可选择性体现相关数据信息, 极大简化制图程序。利用GIS技术建立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查询、分析、输出、管理等功能的土地资源数据库, 已成为各级政府对土地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基础手段。

摘要:本文从土地调查工作开展实际出发, 通过综述3S技术特点, 对比分析传统调查方式的局限性, 总结3S技术在土地调查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土地调查,3S

参考文献

[1] 卢新海, 黄善林.土地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03

[2] 王元波, 张锋, 雷伟伟.3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探析.现代农业科技2008

[3] 刘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3S技术的应用研究.西部资源.2009

[4] 何国栋, 张岩.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电脑开发与应用.2002

心理技术路线图范文第2篇

1. BIM技术发展概述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目前建筑工程在规模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用户对建筑产品的需求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建筑结构也变得也来越复杂化。鉴于此, 建筑结构设计对信息的需求量也不断扩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 这些数据信息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若是能够有效运用于生产当中, 那么施工企业的整体成本控制效果将会得到很大的改进, 同时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水平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因此, 在现代建筑领域中,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发展势在必行。其中BIM技术在建筑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该项技术使建筑结构设计由二维转变为三维, 在对数字模型的创建与利用之下, 建筑结构的设计与运营水平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 对于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上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同时, 该项技术的运用与发展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也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 我国政府与建筑行业也开始针对BIM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进行了诸多研究与尝试, 并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现阶段关于BIM技术的研究, 我国也仅仅停留在局部需求建立的标准与基础性工作上, 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BIM标准体系并不成熟。究其原因, 就在于我国BIM技术起步相对较晚,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BIM技术的应用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我们围绕此进行改进与创新, 使BIM技术的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 施工企业BIM技术的应用路线

2.1 基于普适计算与IPD模式在BIM中的结合

现阶段,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BIM技术的应用逐渐成熟, 相关标准规范也趋于完善, 其中IFC标准占据主导地位。而我国IFC标准的应用却存在一些不足。这一点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尤为突出, 信息的共享与交互方面存在严重的效率问题, 进而导致进度控制不到位。而普适计算与IPD模式的结合则使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上世纪90年代, 普适计算的思想被人们提出, 该方法被认为是对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 其交互能力十分强大, 能够为人们提供时效性强、透明度高的数字化服务。美国相关研究人员认为IPD是一种项目交付方法, 换言之就是在一个流程中集合了建设工程项目的所有要素, 例如人员、业务流程、事件等等。基于该流程的项目参与人员的优势得到发挥, 项目效果也在各个阶段得到优化, 业主的价值由此得到增加, 资源利用率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通过IPD模式的引进, 在现代施工企业中BIM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核心技术, 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

目前, 为了使信息交互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为建筑项目的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很多企业都采用普适计算与IPD模式相结合的方法。普适计算将物理与信息空间联系到一起, 将施工实施信息提供给施工企业, 并在IPD模式的辅助之下, 使工程参与各方都能够对这些信息加以利用, 使项目的特点与方案得到了解与协商, 如此一来, 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以及质量控制水平就得到有效提升, 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也得到全方位监控。在建设项目管理中, 作为一种新兴模式, IPD模式强调的是项目团队的建设与组织, 通过项目参与者的协同机制加你社, 使信息共享得以实现, 并使跨职能团队之间的协作得到改进。

2.2 基于BIM的4D/5D施工进度、成本协同应用

人工手工算量是以往施工进度绘制的主要方法, 通过对工程项目人工、材料与机械的需求的确定, 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绘制, 这种模式显然不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一旦发生设计变更或者其他变更, 那么就难以满足原先的进度要求, 进而导致工期延误, 对成本控制造成不利影响。而基于BIM三维几何模型的应用, 能够有效集中并整合相关施工信息, 并基于此对4D信息模型进行构建。在4D模型中, 通过对IFC中性文件的参考与分析, 任何报表与施工计划都能够导出来, 如此一来使用者就可以及时应变信息变更情况, 对与进度相关的信息进行调整与修改, 这样工作效率就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成本控制的难度也有所降低。

一般情况下, 成本控制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事前成本计划、事中成本控制以及事后成本分析。然而在工程实践中这三个方面往往存在诸多不足。并且在传统成本控制中, 统计并计算已发生的施工成本通常以施工项目结束或项目阶段性工作结束为节点, 与实际成本相比, 此时计算出来的成本显然存在较大的偏差, 成本控制的功能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基于BIM三维几何模型与施工进度、成本等相关信息的有机结合, 实现5D信息模型的构建, 则能够使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基本物质需求量得到模拟并实现合理计算与优化, 并据此对相关计划进行编制, 如此一来工程项目成本计划就得以制定。在此基础之上, 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就朝着全过程、动态化的方向发展, 施工成本控制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 基于BIM技术的动态成本分析, 能够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实际成本、计划成本以及合同成本, 如此一来, 一旦项目建设出现了超支现象, 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在计划成本之内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

3.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建筑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并不高, 就以BIM的运用为例, 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但相信在未来发展中, 建筑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不断成熟, 并发挥出巨大作用, 为推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摘要:所谓的BIM, 就是指建筑信息模型, 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 在建筑领域中BIM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工程项目中, 通过运用BIM技术建立的数字模型, 能够使建筑施工与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得到有效优化。BIM技术的特点也十分突出, 例如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等等。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而言, BIM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或者辅助工具, 同时也是一种理念, 它在一个载体上集中并整合了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的全部信息, 对于未来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力。鉴于此, 本文对BIM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并对施工企业BIM技术的应用路线进行具体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BIM,路线

参考文献

[1] 何关培.施工企业BIM应用技术路线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 2014, (2) :1-5.

[2] 董文强, 张加川.施工企业BIM应用技术路线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5, (15) :4269-4270.

[3] 赵晓军.施工企业BIM应用技术路线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30) :214-214.

[4] 晏平宇.施工企业BIM技术发展及探索[J].施工技术, 2015, 44 (6) :4-8.

心理技术路线图范文第3篇

目前, 煤制乙醇的技术路线主要有四条: (1) 合成气微生物发酵; (2) 合成气直接制乙醇; (3) 醋酸酯化加氢; (4) 醋酸直接加氢。合成气微生物法发酵需要一段时间, 难实现连续化生产, 目前还没有公开数据分析该路线的经济性, 且业内普遍认为该技术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对于合成气直接制乙醇路线, 采用现有的Cu-Co基、Zn-Cr基、Cu-Zn-Al基或Mo S2基催化剂都不能得到单独的甚至是以乙醇为主的产物, 其产物中存在大量的烷烃、CO2、醛、酮、酸、酯等副产物, 乙醇收率低。而对于第三与第四条路线, 煤制甲醇、甲醇制醋酸技术已日臻成熟, 且随着建设中项目的投产, 预计2015年我国醋酸总产能将超过1050万吨/年, 但近些年利用量基本维持在430万吨左右, 产能利用率不足五成。因此, 提高醋酸行业产能利用率, 盘活企业在煤气化、甲醇及醋酸装置上的资产成为行业的共识, 而醋酸制乙醇技术的开发为醋酸行业带来了机遇。

本文介绍以醋酸为原料制备乙醇工艺路线的研究进展, 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对醋酸制乙醇的两条工艺路线进行分析, 并展望其研究和应用前景。

1 技术分析

1.1 醋酸酯化加氢制乙醇技术

醋酸酯化加氢路线如图1所示, 醋酸首先与乙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随后乙酸乙酯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氢反应制得乙醇。粗乙醇部分返回酯化工序代替乙醇原料, 部分精制得到产品乙醇。酸催化条件下的酯化工艺已非常成熟, 因此该路线的技术难点主要是醋酸酯加氢催化剂的开发。

1.1.1 工艺研究

20世纪80年代, Davy Mckee公司[3]开发了天然气制乙醇工艺, 由天然气蒸汽转化、低压法甲醇、甲醇羰基合成醋酸、乙醇酯化和酯还原等工序组成, 其关键是Davy Mckee和UCC共同开发的酯的低压氢化技术。

1982年, BASF公司[4]公开了乙醇连续生产与多步蒸馏技术, 先由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甲酯和醋酸, 醋酸甲酯利用铜基催化剂加氢生成乙醇, 分离出的副产物醋酸、甲醇、二甲醚等循环回羰基合成反应器, 乙醇总收率为50%~60%。

1994年,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5]公开了甲醇首先气相羰基化, 生成醋酸/醋酸甲酯, 随后分离得到醋酸甲酯, 进一步加氢制乙醇的方法, 其中醋酸甲酯转化率与乙醇选择性均大于97%。

近些年, 我国众多科研机构对以醋酸为原料, 酯化加氢制乙醇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 特别是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院[6]从2008年开始开展醋酸酯化加氢制乙醇的研发工作, 先后完成了小试、单管模试和中试, 研发了新型醋酸酯加氢催化剂, 探索最佳醋酸酯加氢工艺条件,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与技术, 醋酸酯加氢反应单程转化率不低于95%, 乙醇选择性不低于98%。

醋酸酯加氢体系多采用铜基催化剂, 主要基于该类催化剂对于酯生成醇有高的转化率与选择性。早在1930年, 铜铬催化剂被用于生产乙醛聚合物, 随后的研究中, 该类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生产乙醇的领域[7]。Evans等[8]研究表明在二氧化硅上负载铜, 或者用雷尼铜在酯加氢中均有效加氢催化效果。

1.1.2 应用进展

由于我国醋酸产能严重过剩, 而燃料乙醇缺口较大, 多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与科研单位合作的方式进行了醋酸酯化加氢制乙醇的中试与工业示范规模的研究。

2012年3月, 上海戊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60t/a醋酸酯催化加氢制乙醇中试装置稳定运行6000h, 加氢工序采用铜基复合催化剂, 醋酸酯转化率大于96%, 乙醇选择性达98%。同年5月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与河南顺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国内首套“200kt/a醋酸酯化加氢制乙醇”工业示范装置合作协议, 总投资约5亿元。8月, 江苏丹化集团自主研发醋酸酯加氢制乙醇技术中试获得成功, 600t/a中试装置稳定运行1000 h, 醋酸酯转化率达到98%, 乙醇选择性达到99%。2013年初, 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与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合作开发的醋酸甲酯加氢制乙醇模试装置一次试车成功, 甲酯含量小于2%, 乙酯含量小于1%, 甲醇含量51%左右, 乙醇含量47%左右。目前, 醋酸酯化加氢制乙醇技术多处于技术研发与中试阶段, 尚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

1.2 醋酸直接加氢制乙醇技术

醋酸直接加氢制乙醇路线如图2所示。醋酸与氢气经加热后混合气化, 在贵金属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 一步反应制得乙醇, 产物经冷却分离, 气相产物和反应副产物乙酸乙酯、未反应醋酸返回混合气化单元, 粗乙醇经提纯得到乙醇产品。

1.2.1 工艺研究

早在20世纪50年代, 杜邦公司就进行了醋酸直接加氢制乙醇研究[9], 醋酸经Ru催化剂作用, 于70~95MPa压力下加氢获得88%的乙醇收率, 20MPa压力下乙醇收率降至40%, 但工业装置上很难满足这种极端的工艺条件。1982年, BASF公司[10]报道了Co基催化剂上醋酸在30MPa压力下加氢制乙醇, 收率达到97%, 但经济上仍不可行。1987年BP公司[11]公开了羧酸与羧酸酯在Pt合金催化剂上催化加氢制乙醇工艺, 催化剂至少包含一种第八族贵金属, 与Re、W或Mo。虽然该催化剂上羧酸加氢制醇醚选择性大大提高, 但仍有3%~9%的烷烃副产物生成。1990年, BP公司[12]公开了改进的醋酸加氢制醋酸乙酯的方法, 醋酸转化率5%~40%, 醋酸乙酯选择性大于50%, 相应醇选择性不高于10%。

醋酸直接加氢研究已有70多年历史, 但真正取得突破的是2011年塞拉尼斯公司[13]公开的TCX技术, 使该技术的工业应用成为可能。该技术利用以二氧化硅、石墨、硅铝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的铂、锡催化剂在250℃将乙酸气相选择性还原制得乙醇。采用以二氧化硅为载体的铂含量与锡含量均为1%的催化剂得到最优评价结果, 乙酸转化率85%, 乙醇选择性93.4%。

国内多家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了醋酸直接加氢制乙醇的研究。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610课题组开发了以过渡金属化合物为催化剂的醋酸一步加氢制乙醇工艺[14], 实现了非贵金属催化醋酸直接加氢制乙醇。厦门大学[15]报导了以过渡金属为活性组分, 碳纳米管或二氧化硅为载体, 添加助剂和保护剂制备了高性能催化剂, 醋酸转化率大于99%, 乙醇选择性大于95%, 催化剂寿命超过1000h, 乙醇时空产率大于1g/ (g-cat·h) 。上海华谊公司[16]公开了一种Pt、Sn、Cu、Ca负载于Si O2的醋酸加氢制乙醇催化剂, 寿命超过3000h, 醋酸转化率高达98.5%, 乙醇选择性高达98.9%, 乙酸乙酯选择性仅为1%。

1.2.2 应用进展

塞拉尼斯公司于2012年3月宣布获准在中国南京生产工业乙醇。通过优化和升级其位于南京化学工业园内现有的一体化乙酰基装置, 于2013年投产了产能27.5万吨/年, 目前该公司的工业乙醇已经开始市场销售。此外, 该公司于2012年8月, 宣布与印尼国家石油公司签署独家战略合作备忘录, 使用该公司的TCX技术, 协助印尼发展燃料乙醇项目。

目前国内同样采用直接法制乙醇的公司还有浦景化工, 其自主开发的600吨/年醋酸直接加氢装置于2012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 公开资料显示, 浦景化工醋酸直接加氢制乙醇技术醋酸转化率大于99%, 乙醇选择性大于92%, 时空产率大于850 g/ (kg cat.) /h。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610课题组采用非贵金属催化醋酸直接加氢制乙醇技术, 于2013年初在小店基地完成中试并平稳运行。

2 经济性分析

2.1 生产规模

由于我国醋酸酯化加氢与直接加氢的产品目标定位均为燃料乙醇, 其经济性与装置规模、投资成本、氢气成本、醋酸成本、乙醇的市场价格密切相关。综合考虑我国燃料乙醇的快速增长需求与生产的规模效益, 建议醋酸制乙醇的产品规模为20万吨/年。

2.2 生产成本

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为河南顺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醋酸酯化加氢制乙醇项目为例, 为便于分析与比较, 原材料、产品等基准数据如表1所示。

醋酸制乙醇的两种工艺各有优缺点, 由表2数据可知, 直接加氢工艺流程短, 能耗低, 但现已成熟的体系均需使用贵金属催化剂;酯化加氢工艺所用催化剂成本低, 但整体工艺流程长, 能耗高。两种工艺的生产成本比较如表2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 直接加氢工艺的原料吨耗与催化剂成本略高, 酯化加氢工艺由于流程长, 能耗高, 两种方法的整体成本接近, 以原料与水、电、汽价格计算, 直接加氢法经济性略优于酯化加氢法。

注:所有价格均为含税价。

2.3 风险分析

醋酸制乙醇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原料成本, 原料成本占到总生产成本的85%~88%, 而原料中的醋酸占到生产成本的65%, 因此, 项目的经济性就主要取决于乙醇和醋酸的价差。

2.3.1 原料成本

近年来, 我国醋酸价格保持在3000元/吨左右, 粮食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的价格保持在7200元/吨上下。如果醋酸和乙醇保持现在价格, 两条路线均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对于醋酸生产企业, 开发醋酸加氢制乙醇项目, 可通过较小的投资, 开辟一个极具潜力的产品方向。当醋酸市场行情较好时, 可以降低乙醇装置负荷, 主要销售醋酸;反之亦然, 进而提高装置的灵活性, 同时由于醋酸为自产, 成本可控, 项目的经济性有保障。

另一方面, 在燃料乙醇价格不变的前提下, 如果煤炭价格上涨, 则醋酸和氢气价格会同时上涨, 当醋酸价格超过3500元/吨, 氢气价格达到1.5元/Nm3, 则醋酸制乙醇路线将不再具有经济性。

2.3.2 产品价格

我国车用燃料乙醇的需求不断增长, 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6~1.8亿辆, 成品油需求将达到3.3亿吨, 其中汽油消费量将达1亿吨左右。按照国内目前通常使用的E10 (掺混10%乙醇) 标准计算, 如果全部采用乙醇汽油, 届时对燃料乙醇的需求将达1000万吨。在粮食乙醇停止发展的背景下, 燃料乙醇缺口较大, 其价格在最近几年内稳中有升, 为醋酸加氢制乙醇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燃料乙醇同样存在一定的降价风险。一方面, 国家正在积极推广纤维素乙醇, 尽管该路线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 还有大量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经济性尚不过关, 但经过几年研发, 如果纤维素乙醇得到大范围成功推广, 势必会造成燃料乙醇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 自2014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 如果油价仍在低位徘徊, 将直接影响燃料乙醇的销售价格。经初步测算, 以现有醋酸、氢气价格保持不变, 燃料乙醇价格降至6850元/吨以下, 醋酸加氢制乙醇在经济上将不可行。

3 结语

由文中技术分析可知, 醋酸直接加氢与酯化加氢技术已日趋成熟, 两种方案在技术上均可行。从经济性考虑, 按现有醋酸价格, 两种工艺生产成本明显低于粮食发酵法制乙醇的生产成本, 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直接加氢方案略优于酯化加氢方案。就项目的抗风险性而言, 醋酸制乙醇项目适于现有的醋酸企业, 可充分利用现有装置的公辅设施, 降低建设投资, 提高装置的灵活性, 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总之, 该技术的实施可解决醋酸产能过剩与乙醇供给不足的现状, 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以醋酸为原料直接加氢与酯化加氢制乙醇可解决我国乙醇供给不足的现状, 同时可缓减我国醋酸产能过剩的局面。本文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对两种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两种工艺在现有条件下均具有可行性, 适用于当前的醋酸企业。采用醋酸制乙醇工艺不仅增加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关键词:乙醇,醋酸,直接加氢,酯化加氢,技术经济分析

参考文献

[1] 靳胜英.世界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态势[J].环球石油, 2011 (2) :52-54.

[2] 王宏涛, 吕建宁, 吕静, 等.煤制乙醇技术的烟具及开发应用进展[J].煤化工, 2014, 173:3-7.

[3] William B M, Norman H, Keith T.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thanol[P].WO 8303409A1, 1983-10-13.

[4] Frankenthal R K, Eppelheim V T, Ludwigshafen H-W S.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Ethanol and Plural Stage Distillation of the Same[P].US 4454358, 1984-6-12.

[5] Beak Y J, Han S H, Joo S O, et al.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thanol from Methanol[P].US5414161, 1995-5-9.

[6] 王科, 陈鹏, 胡玉容, 等.一种用醋酸酯加氢制备乙醇的方法[P].CN102093162B, 2012-04-18.

[7] Stroupe D.An X-ray Diffraction Stuy of the Copper Chromites and of the“Copper Chromium Oxide”Catalys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49, 71:569-572.

[8] Evans J W, Cant N W, Trimm D L, et al.Hydrogenolysis of Ethyl Formate over Copper-based Catalysts[J].Applied Catalysis, 1983, 6:355-362.

[9] Ford T A, Hundred M C.Preparation of Alcohols from Carboxylic Acids[P].US 2607807, 1952-8-19.

[10] Ludwig S, Mueller F, Anderlohr A, et al.Continuous Preparation of Ethanol[P].US 4517391, 1985-5-14.

[11] Kitson M, Williams P S.Platinum Group Metal Alloy Catalysts for Hydrogen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and their Anhydrides to Alcohols and/or Esters[P].US 5149680, 1992-09-22.

[12] Gillian P, Alan M K, John P P.Ester Production by Hydrogen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and Anhydrides[P].EP 0372847 A2, 1990-06-13.

[13] Johnston V N, Chen L Y, Kimmich B F.Direct and Selective Production of Ethanol from Acetic Acid Utilizing a Platinum/tin Catalyst[P].US 7863489B2, 2011-01-04.

[14] 李德宝, 肖勇, 陈从标.一种合成乙醇的催化剂及制法和应用[P].CN102631941B, 2014-04-16.

[15] 叶林敏, 袁友珠, 李雯婧, 等.用于生产乙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CN103170337, 2015-01-14.

[16] 徐烨, 宁春利, 尹冯懿, 等.醋酸加氢制乙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CN104275194A, 2015-01-14.

[17] 凌晨, 唐丽.醋酸直接加氢制乙醇工艺及经济性分析[J].天然气化工 (C1化学与化工) , 2013, 38:60-62.

心理技术路线图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对技术型人才需求的加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数量逐渐扩大,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门槛放宽和高职生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教育质量也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文旨在针对高职生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学习现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教学感受,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状况;思考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为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进行的教育模式,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入学人数迅速提高。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五年一贯制、三校生、高职生等,然而随着高职生人数增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人员构成也比较复杂,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参加高考过来的学生,有参加三校生考试考进来的,也有初中毕业后上五年一贯制大专进来的。从总体上来说,大多人还是认为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有一个好的前途,有努力学习的愿望;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信心,对自己的今后没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很好的规划,这些都是当下很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当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才刚刚开始,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了很多不足和问题,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克服,高等职业教育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1 高职生学习现状

我国学者做的相关调查显示,高职生在学习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学习状况:

(1)学习倦怠。相对于初中生和大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经常出现旷课、上课不专心听讲等现象,对专业或学习不感兴趣,没有明确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在学习上失去兴趣,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热情也是不稳定,只对部分课程感兴趣,对大多数课程比较厌倦、厌学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学生只是为了拿到一张文凭而已,不是真正为了学习一门技术和手艺而好好学习。

(2)学习自主性不足。高职生因为种种原因大多是未能进入高等院校,也不像高中那样有“高考”这个指挥棒。大多数对高等职业教育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也比较迷茫。很多学生仅仅是在上课听听老师讲授的知识,很少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也很少有人去图书馆借书,图书馆借书率相对于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比较低。很多人认为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就比别人低人一等,因而对自己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明显不足,出现破罐子破摔现象,不好好学习;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并没有意愿就读职业院校,迫于父母的期望和压力来学校学习的。

(3)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高职生学习目标并不明确,我国学者刘季冬等人对江西三所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只对专业的就业形势感兴趣,而对专业本身不感兴趣,仅仅单纯从就业角度进行学习,并未真正爱好本专业知识。从未长远考虑,学习本专业是为了谁,最终学习本专业的目的是什么?部分学生抱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想法,相当有一部分学生最终目的混一个毕业证,从没有想过学习对于将来有什么作用,学好一门技术有什么用。

(4)智能手机、网络干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它本身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这些媒介也带了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看电影、微信聊天等,在高职院校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比较多,干扰了学生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影响到学生的某些生活习惯,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作息生活和习惯。

(5)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数高职生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不感兴趣,只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或者迫于父母的其他原因而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学生的旷课、迟到、厌学现象也比较严重,自主学习的人数相对较少,而且学生退学、弃学现象也时有发生。

(6)学生的自信心不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生源有高考落榜生,三校生和五年一贯制大专的学生构成。很多学生都是曾经在学习遇到挫折而来到了高职院校,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没有考上大学或者高中而来到职业院校,自己本身文化课成绩就不好,认为自己基础相对低,对于学好理论知识缺乏信心,很多学生都认为专业理论课很难,自己很难理解和掌握。

2 出现这种学习现状的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不仅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原因。

2.1 从学生自身来讲。

随着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同时,学生的生源质量,学生自身素质却在下降。国家大力提倡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数量越来越多,而学生的整体素质却没有以前好。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考不上高中、大学才来上职业院校,有些是通过三校生考试或者进行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这些学生本身入学目标也不明确,来到学校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来到学校,很多学生认为自身由于没考上大学,才来高等职业院校就读,并非自愿报考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比较低。同时很多学生对自己能否学好专业知识缺乏自信心,缺乏自我效能感,自我实现的需要较弱。

2.2 学校方面

随着国家加大扶持高等职业教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在起步阶段,虽然近几年学校在校人数迅速增多,发展较快,然而现在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由中专院校发展而来,很多办学思路和办学宗旨还未完全转变,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着不足,还需不断摸索和进行教学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层级、办学质量、办学规模、办学理念的提升。此外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主要是理论讲授为主,缺乏相应的实训场地、实训操作较少,在实用技术的实践上有待提高;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也存在诸多不足,课程设置中讲授知识偏理论,学生理解力有限,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部分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一定的认识误区。

2.3 社会环境

社会普遍追求高学历的背景下,人们对高等学府的膜拜。“万般皆下苦,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考不上大学才进入高职院校是件不光彩的事;部分人认为当工人是件丢脸的事,国家相关教育政策也没有落到实处,造成一部分学生对职业院校有一定误读,大环境的影响,使很多学生有种自卑倾向,从而出现厌学,读高职是无奈之举,从而产生自身无用论的想法等。

3 解决对策

为了很好解决学生出现厌学、学习兴趣不足等现象,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更好的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引导,明确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的教育,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也是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物尽其才,人尽其能,不同岗位塑造了不同的人生,不管什么人,什么岗位,都将有所作为。社会不仅需要金领、白领,还需要蓝领。只要不断努力,也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自己人生价值也会得到体现。

3.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使知识真正得到迁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提供一些实训机会、实践性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多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不空谈理论,使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唯有注重学生兴趣教育,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才能真正进入课堂,学习实用的专业技术,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的重要性和有用性,才能主动学习,从而意识到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平凡的岗位也会有不平凡的贡献。

3.3 提高教师教学艺术能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自身素质。让学生更好接受教师。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使学生们通俗易懂的理解专业知识。第三,教学过程要讲求艺术,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此外,教师应要有自信,有信心教好学生,并将这种自信心转移的学生身上,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信心通过自己的高等职业教育转变自己的人生。

3.4 社会环境的净化和改善

国家应继续加大高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重视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创造一个相对稳定良性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从根本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就业环境和晋升空间,使学生感到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也大有可为。学校方面,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技精、崇德、尚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出社会认可,反应良好的技术人才,才能得到更多人对职业院校的认可,职业院校才能越办越好。

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才刚刚开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也是导致学生出现种种弊端的原因之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有短暂的历史,但它会有辉煌的明天。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生源质量,是市场经济发展所需,是改革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化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好坏与学生具备技能高低息息相关,只有提高高职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于社会发展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云.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现状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2] 胡廉.利用情感因素培养高职生英语学习兴趣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3] 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言出版社,1992.

[4]黄文利.大学生学习倦怠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4).

作者简介:

张凌云(1985.11-),男,汉,甘肃兰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刘艳 (1983.3-),女,汉,新疆伊犁,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

心理技术路线图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实践教学的理念,探求适合我省护理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护理实践教学的理论框架。方法 突出护理实践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加强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重视能力培养,对不同教育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师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岗前教育制度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结果 建立健全护理教学管理系统,加强临床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院校一体化。结论 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学会正确处理护患、护际关系,让学生经历初步的社会化。

关键词:护理实践教育 实践教学管理

临床护理教学是帮助护生将以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患者的操作相结合,并获得进入卫生保健系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1]。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应用理论,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护理理论。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学会正确处理护患、医护关系。

一、护理实践教学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强调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潜能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及研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注重教师的角色榜样作用,保护学生的隐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2]。

(二)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素质相并重

改变传统护理实践教学中以学生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传授知识为主的思想,将形成熟练技能和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培养素质相结合,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对护生多方面护理能力的培养。促进护士角色由单纯的健康照顾者向教育者、咨询者、管理者转变。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临床实践中发生的实例,教会学生正确处理护患、医护关系。

(三)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范围在不断的扩展,护理专业更重视人而不仅仅是疾病本身,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整体反应而不仅仅是器官和组织的改变。临床护理教学中始终贯穿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对学生沟通技巧、健康教育能力、身心整体护理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人文学科教学

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3]。护理实践教学内容体现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教学中,针对学校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陷[4],加强人文学科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服务理念教育、法制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极大限度的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分层次教学

护理实践教学模式体现出护理教育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中专教育突出应用知识够用,高等护理教学中突出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从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应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制定富有护理特色的护理评估、技能训练计划,应用全才教育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5],加强学生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能力的培养。

(六)拓展教学及考核方法

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将护理程序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学中要学生积极参与,在法律教学、人际沟通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选择一些特殊的案例,让护生分析讨论。学生考核可实行情景剧表演,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解决、问题定向为基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运用护理程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生必须事前寻找和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教师可以给护生一些指导

(七)岗前教育制度化

规范岗前教育的内容,教育包括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实习内容﹑要求﹑服务礼仪等,结合实际进行专业思想﹑专业知识教育,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加强三基培训,进行防范护理差错和预防院内感染的专题教育,法制教育中要强化依法执业的意识,尊重患者自主权[5]。

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一)教师的素质的探讨

1、知识

首先,要具有从事护理实践教学工作的扎实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及娴熟的护理技术。其次,要具有教育理论基本知识,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能力

临床护理教师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善于管理学生,还要有一定教学技能和技巧。其次,要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要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学生是教师品质的模仿者,因此,临床护理教师首先要热心临床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要热爱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爱伤意识和敬业精神,工作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再次,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医务人员团结协作。

(二)教师的选拔与培养

1、选拔

根据护理教师的素质要求,医院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度和管理条例,临床护理教师在学历上必须高于受教育者,有一定的临床教学经验,在形式上可以采取自愿报名与科室推荐相结合,护理部组织对其进行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的考核,对符合条件者临床试用,合格者聘用,每年对护理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价,对不能胜任者及时进行调换。

2、培训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采取院内培训﹑进修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三、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护理教学管理系统

科学的组织领导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教学管理系统应由院校双方组成,双方负责挑选和考核临床带教师资,定期研究﹑布置﹑检查和总结教学工作。

(二)加强临床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

医院教学委员会负责制定轮转计划﹑岗前教育﹑教学安排及检查,科室负责组织落实实习计划。

(三)建立教学联系和教学检查制度

定期召开临床带教老师和学生座谈会,听取师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总结!反馈和改进。深入病区,全面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和学生的实际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

(四)建立教学评价制度

包括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的实践阶段进行准备性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93

[2] 刘义兰,胡德英,王桂兰.临床护理教学中伦理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60

[3] 张亚男,林彦山.论现代护理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4,19(1):30

[4] 马静敏.浅谈护生人文素质缺陷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14-15

[5] 储爱琴 ,李小星.护理实践教育理念与要素构建[J].现代护理2005,11(15):1241-1242

作者简介:

肖素香:(1964——),女,河南西华县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教育、外科护理。

心理技术路线图范文第6篇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帮助其学业、事业取得成功,从而能适应社会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本文从剖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入手,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职业技术学院 德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发展变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青少年学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在人的职业素养中,人的心理素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使青少年学生能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我们有必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这种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成为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德育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德育教学的总体目标。针对学生的某些错误习惯,只有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入手,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才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形成完美人格,达到教育应有的效果。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我们通常运用批评教育的手段,往往学生还对我们的批评不服气,如果能从问题产生的成因分析入手,效果应该较明显。比如对最常见的不诚信这种不良品行,一方面要教育他们诚实守信,另一方面需要从心理辅导角度进行正面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从而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为此,我们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才能切实收到教育成效。

二、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

1.家庭因素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引发许多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心理、性格孤僻、情绪恍惚、固执己见等,这些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危害非常严重。不良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环境不好的家庭。家庭关系紧张,矛盾冲突不断。第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如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失去应有的原则,这种情况在隔代抚养的家庭比较严重。第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增加他们的精神压力,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甚至厌学。当代社会充满竞争,家长比较焦虑,为了激励孩子,父母总是向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有时会把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对比,希望孩子能像他们一样或者比他们还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可能超出了孩子的能力,使孩子心理压力较大。第四,家长自身不良的素质。有的家长自身存在不良行为,往往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染上某些不良习气。

2.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期,社会竞争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日益增加,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便越来越多。在社会现实下,青少年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环境的影响。据调查,有人把电子游戏机室设在学校附近,故意把青少年学生作为主要客户,为青少年上网提供便利,违背社会道德。青少年迷恋上网,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和身体健康;很少有人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有利于学习的知识。第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导致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制假售假、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它们在不同程度地污染着单纯的中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使他们形成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第三,不良传媒文化的影响。一些不良的非法出版物大力宣扬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冲击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使他们心理发生扭曲,影响正常人格的形成,严重的话,会误导他们走向犯罪歧途。

3.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上述客观因素外,还有主观因素即学生自身的因素。心理学家认为,13-17岁是个体发展的“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阶段。这个阶段是非常危险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理想、信念迅速变化;形成初步的价值观、人生观;此外,在这个阶段,他们生理迅速成熟,心理发展跟生理发育不协调;自制力较差, 在很大程度上会出现逆反心理。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塑造青少年的良好心理,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营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克服不良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扰,促使其健康心理的形成。比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全方位发展,拓宽学生评价体系,改变过去把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错误做法。为此,教师和家长应密切配合,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入手,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另外,要改变传统的心理教育策略,建立新型的教育机制,明确心理健康重在预防。平时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促使他们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形成健康心理。作为学校来说,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要在各项工作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除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等专门渠道外,还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要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依赖德育课堂;学校要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活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客观定位心理咨询。要开展宣传活动,一方面,力求消除社会上对心理异常存在的种种误解,改变过去有人把心理咨询者和精神病患者联系到一起的错误认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不要把心理咨询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思想工作”混为一谈,意识到心理咨询需要专业知识,一般人不具备开展心理咨询的资格。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推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有必要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经常研究和分析不同阶段的心理档案,制订科学的教育计划,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学生心理档案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材料;是评价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入手,切实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以徐州技师学院为例,我们不仅通过德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院各项工作中都会按照心理咨询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院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了心理咨询师,为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心理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益民.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教育与职业,2000.

[3]刘先和:从心理学视角浅析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资料,2009(20).

[4]黄钟艳: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百度文库.

[5]徐祥华.职业素养[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

上一篇:席慕容诗集精选范文下一篇:小龙虾实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