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的切口护理范文

2023-11-01

剖宫产的切口护理范文第1篇

1 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法概述

Stark剖宫产术是经过改良后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采用Joel-cochen切口开腹, 撕拉法分离皮下组织、腹膜、膀胱腹膜反折以及子宫肌层, 术毕不缝合腹膜和膀胱腹膜反折。

2 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法的效果分析

2.1 资料概述

本文所统计的剖宫产患者采用新式剖宫产美容缝合术76例 (观察组) , 年龄为21~36岁。其中初产妇60例, 经产妇16例。孕龄37~40周, 临产55例, 择期21例, 新生儿最小体重2600g, 最大4800g。同时取同期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患者43例进行对照 (对照组) , 对其手术时间、术后恢复以及伤口美容情况进行对照分析。2组手术指征无差异。

2.2 手术方法

手术切口及进腹方法:术前均采取硬膜外麻醉, 于耻骨联合上2指处, 即阴毛线水平或稍下方横行切开皮肤。切口中段切开皮下脂肪2~3cm达筋膜层切开筋膜, 用直剪在未切开的皮下脂肪深层将筋膜切口向左右两侧推开, 使之与切口等长。用弯钳于中线将两侧腹直肌粘连部稍作分离。以双手食指插入此空间, 头尾侧钝性分离筋膜约2cm。术者和助手用食中指重叠向反方向均匀牵拉, 将腹直肌和未切开的皮下脂肪分开, 显露腹膜, 徒手分离腹膜外脂肪并纵向撕开腹膜。

子宫切口及缝合:子宫切口过程首先提起膀胱腹膜反折, 切一小口, 以双手食指向两侧撕开并向下推开膀胱, 暴露子宫下段, 于其中间切开2cm以左手食指右手拇指向两侧弧形向上撕开约1cm常规破膜娩出胎儿, 立即徒手剥离胎盘, 并拭净宫腔, 采用1号可吸收肠线连续锁扣缝合子宫切口, 不缝膀胱腹膜反折。

关腹:关腹过程下拉大网膜覆盖子宫切口, 徒手对合腹膜, 不作缝合, 用1号易吸收肠线连续缝合筋膜, 盐水冲洗切口后揩干净, 以取掉切口的脂肪粒, 并防止胎粪污染子宫切口。皮下脂肪间断全层缝合4~5针, 达到止血。皮肤采用胶粘技术进行粘合, 减少缝合痕迹对愈合后外观的影响, 最后采用常规外观包扎。

2.3 结果统计

术后观察情况统计:观察组均无发热及切口感染。术后6h即可下床活动。同时不禁食、排气时间早。术后伤口愈合均达到甲级愈合状态, 切口平伏美观, 周围手感柔软。整体美观性大大强于传统剖宫产术。

2.4 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合术效果分析

通过上述结论可以看出, 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合术极大的提高了剖宫产术后创口美观性。同时由于新式剖宫产切口所处位置为下腹耻骨联合上2指处, 该处为脂肪褶皱处, 术后创口愈合后手术切口隐藏于皮肤脂肪褶皱。同时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合术所处位置的自然横沟脂肪明显较薄, 利于切口的缝合, 尤其是对于肥胖型患者更是能够达到所需效果。另外, 横切口神经损伤小, 张力明显较传统剖宫产低, 有利于产妇早期活动, 恢复术后肠功能, 同时也利于产妇及早进行哺乳。

3 关于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合术应用的分析

虽然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合术具有产妇对皮肤美观所需的要求, 但是在其应用也应尽量提倡产妇进行自然分娩。避免一部分产妇为了减少自然分娩对阴道的影响而选择剖宫产。妇产科医生应加大对自然分娩的宣传, 对于符合自然分娩条件的孕妇积极提倡其进行自然分娩。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表明, 刨宫产与自然分娩儿童在智力上无差异, 但是刨宫产新生儿的适应能力与协调能力大大低于自然分娩孩子。另外未经阵痛而刨宫产分娩或过早出生的新生儿还存在较高的湿肺症风险。而且麻醉剂与镇痛药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容易通过胎盘屏蔽进入胎儿体内, 导致对新生儿呼吸、循环中枢的影响。通过自然分娩有点的宣传促进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 减低由于剖宫产术影响新生儿体质。

4 结语

综上所述, 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合术能够极大的改善传统剖宫产术手术创口外观, 满足了现代女性对美的追求, 同时新式剖宫产还有利于产妇的术后恢复。因此, 现代妇产科剖宫产手术中应积极应用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合术, 以此达到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促进产妇术后恢复, 帮助产妇及早进行坐姿哺乳。通过采用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合术为产妇对美的追求提供技术支持, 满足现代女性爱美心里。

摘要:现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分娩方式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影响, 作为解决难产、胎儿窘迫以及产科严重合并症的重要手段, 剖宫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剖宫产切口缝合方式一方面决定了产妇术后的恢复, 另一方面也极大的影响了切口缝合后的美观。本文就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法,效果

参考文献

[1] 臻静.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合术[J].医疗教育资讯, 2009, 8.

[2] 马玉薇.pfannenstiel切口剖宫产美容缝合术效果评价[J].医疗与护理, 2009, 11.

[3] 曹妮妮.新式剖宫产切口美容缝合术对产妇术后恢复意义[J].医疗资讯, 2008, 12.

[4] 陈雪莹.腹壁Pfannenstiel切口新式剖宫产的临床实践和切口美容缝的可行性[J].产科信息, 2009, 8.

剖宫产的切口护理范文第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为我院住院产妇, 年龄21~42岁, 孕周37~42周, APTT28~40s, 无妊娠严重合并症, 无手术史共1239例。其中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373例 (1组) , 剖宫产术中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866例 (2组) 。1组年龄 (28.42±2.32) 岁 (21~41岁) , 平均孕周38周 (37~41周) ;2组年龄为 (27.53±2.48) 岁 (23~42岁) , 平均孕周39周 (37~42周) , 2组在年龄、孕周、APTT上差异均无显著性。产妇术前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 无手术禁忌证, 且无高危妊娠, 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

1.2 手术方法

按新式剖宫产[1]结合《妇产科手术学》[2]的方法和步骤常规剖宫产方法娩出胎儿及胎盘后, 擦净宫腔, 1组采取将子宫娩出腹腔外, 用湿盐水垫包住子宫, 并进行有效子宫按摩, 用可吸收线缝合子宫, 缝合方法不变。2组采取常规方法即子宫位置仍然在腹腔内缝合子宫。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由SPSS 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所有手术均成功。1组手术时间为 (35.23±1.43) min, 2组为 (45.56±2.23) min, 1组手术时间比2组显著缩短 (t=63.54, P<0.01) 。

2.2 术中出血量

1组为 (240±25) m L, 2组为 (320±35) m L, 1组术中出血量比2组明显减少 (t=29.24, P<0.01) 。2组患者用缩宫素、止血药剂量相同。

2.3 术后肠粘连

1组产妇中有8例在术后2年因其他病情二次开腹手术, 术中见无明显肠粘连。2组产妇中有3例在术后2年因其他病情二次开腹手术, 术中见无明显肠粘连。

3 讨论

3.1 剖宫产术中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手术时间短的原因

托出子宫后可以在直视下缝合子宫, 而且子宫切口对合好, 出血少, 视野清楚故缝合时间短。

3.2 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手术中出血少的原因

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有效的子宫按摩, 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托出子宫后, 子宫动脉牵拉刺激子宫动脉收缩, 子宫供血减少, 子宫迅速恢复正常形态, 减少出血[3]。

3.3 剖宫产术中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不增加术后疼痛及术后肠粘连的原因

缝合时已经用湿盐水垫包住子宫, 且手术时间短, 腹腔内脏器暴露时间短, 减少了手术操作对肠管及网膜的刺激, 肛门排气快, 减少了粘连及术后疼痛[4]。

3.4 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取代常规缝合方式

本组研究显示, 术者将子宫全部托出于腹腔外, 按摩子宫, 以促进子宫收缩, 同时, 可以清楚地看到子宫下段的切口, 便于在直视下缝合, 与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优点[5]。

尽管上述探讨是初步的, 尚有待于积累更多临床资料、更严格的前瞻性研究以及更多的临床工作者通过更多的手术实践来进一步论证, 但对于我国目前血液资源极度匮乏的状况, 为进一步预防产后出血率的发生以及切实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此技术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的临床价值。方法 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373例 (1组) 与剖宫产术中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 (2组) 866例, 就2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肠粘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肠粘连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01) 。结论 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与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相比,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 剖宫产术中可采取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的方法。

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切口缝合,妇科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 马彦彦.新式剖宫产[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4.

[2] 苏应宽, 刘新民.妇产科学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2) :426.

[3] 刘仕英, 栾美英, 于乃贻.腹部横行直切口不缝合腹膜剖宫产术132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4) :217.

[4] 王桂梅, 任爱兰, 魏敏.3种剖宫产术式比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16 (5) :287.

剖宫产的切口护理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产妇。年龄24~36岁, 平均年龄27岁。其中初产妇40例, 经产妇16例, 腹部横切口45例, 腹部纵切口11例, 均为足月分娩。

1.2 临床表现

56例患者中, 体温>38℃者或者持续2d以上者39例, 最高39.0℃, 术后4~7d切口出现红肿、硬结, 有热痛及脓性分泌物溢出, 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结果显示均有细菌生长, 诊断为感染所致;体温<38℃17例, 切口无红、肿、压痛, 但切口有黄色渗液, 内见漂浮脂肪滴, 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

1.3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诊断标准

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规定:乙、丙级视为愈合不良, 即切口局部红肿、硬结、血肿、渗液为乙级;切口化脓为丙级。此外切口完全、不完全裂开也视为愈合不良。

1.4 治疗方法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出现红肿、硬结, 可给予庆大霉素局部封闭、利凡诺湿敷、微波理疗, 如术后3d发现切口红肿有渗液, 用生理盐水及甲硝唑、庆大霉素等冲洗, 坚持每天换药, 尽量彻底清除不新鲜的坏死组织及异物, 然后局部挤压使渗液排出纱条引流, 待腹部切口无异常分泌物并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后, 用蝶形胶布拉拢固定并关闭腹部切口, 隔2~3d再换药, 二期缝合术切口术后8~9d拆线, 蝶形胶布拉拢切口待其愈合。

2 结果

经治疗后, 56例患者均于7~30d治愈出院。

3 讨论

随着麻醉技术、手术水平的提高, 输血技术的完善和抗生素的正确使用, 剖宫产术确实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尤其是对有明显适应证的孕妇。剖宫产作为产科常见的创伤性操作手术, 其腹部的切口大多愈合良好, 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仍有部分发生切口感染、脂肪液化,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最常见的术后切口并发症。

3.1 发生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

(1) 正常妇女阴道内寄生大量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但妇女阴道有自净作用, 羊水胎粪中含有抗菌物质, 妊娠和正常分娩不会给产妇增加感染的机会, 只有当机体免疫力、细菌毒力和细菌数量三者之间的平衡失调时才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如胎膜早破、产程过长、多次肛查、阴道检查、孕期卫生不良、严重贫血等, 使存在于周围环境或产妇阴道内的病菌繁殖, 并发生感染, 从而导致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2) 孕前及孕期过度营养摄入, 致腹壁脂肪堆积, 缝合时难以消除脂肪层死腔, 脂肪组织血供少, 影响操作而延长手术时间, 且脂肪过厚, 在切割时容易残留脂肪孤岛以致难以避免缝合缺陷, 导致脂肪液化, 渗液积于较深处不易流出并发感染; (3) 术中使用高频电刀不当及缝线过密可影响组织血运, 导致组织缺血、坏死及缝线异物反应; (4) 孕期合并贫血病及其他基础病, 加之术中出血或术后进食差, 机体抵抗力下降, 切口感染的机会均增加; (5) 手术时间延长使切口暴露, 牵拉损伤组织使局部抵抗力低下影响切口愈合; (6) 夏季温湿度增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3.2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

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特点是以G+化脓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性感染, 故应选用广谱抗生素加抗厌氧菌类。庆大霉素可直接作用于细菌的核糖体, 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起到抗菌作用, 对多种G+杆菌, 如大肠杆菌等有明显的抗菌效果。甲硝唑近年来广泛用于抗厌氧菌感染。糜蛋白酶为从牛胰脏提取的一种蛋白酶, 能迅速分解蛋白质, 局部应用有清除血块、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的作用。本组患者在术后3d发现切口红肿有渗液, 我们采取局部挤压使渗液排出, 纱条引流, 待创缘新鲜后蝶形胶布固定;切口积脓发现后及时拆除缝线, 彻底清创, 待脓液清除后, 甲硝唑液冲洗,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松动缝线后用干纱布引流3~4d, 待渗出减少, 组织血运良好, 局部应用创愈膏放于切口底部, 纱条放于切缘, 无菌敷料固定, 根据渗出多少决定换药时间, 切口裂开积极纠正并发症同时行二次缝合。

3.3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

(1) 孕期应进行均衡及适度营养, 并配合适当锻炼, 控制体重增长过快。 (2) 术前及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纠正贫血, 加强营养, 增强抵抗力。 (3) 进入产程的孕妇, 特别是已破膜者,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导尿和肛查, 如需阴道检查, 应做好无菌操作;对于难产的孕妇应及时行剖宫产, 避免产程延长。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治疗与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5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的资料。结果 经治疗后, 56例患者均于7~30d治愈出院。结论 针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因素, 合理预防、科学治疗, 对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产妇

参考文献

[1] 周玉衡, 肖秀丽.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6例诊治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0 (8) .

剖宫产的切口护理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2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 年龄23~47岁。妊娠37~69d。所有患者的子宫切口妊娠确诊均经常规B超检查, 结果显示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 其中3例伴有阴道流血。

1.2 治疗方法

在甲氨蝶呤辅助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终止妊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进行t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年龄主要集中在23~37岁, 21例患者中有18例位于此范围, 占85.71%。

2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中有5例于终止妊娠过程中发生大出血, 占23.81%。1例由于血肿形成, 子宫切口损伤, 最后采用子宫切除术。15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 占71.43%, 最长治疗7周。

3 讨论

剖宫产率的逐渐增高导致作为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之一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发生率也日益增多, 目前国内剖宫产约占分娩数的40%~70%[1]。子宫切口妊娠主要由于肌层及内膜缺损、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血供减少、修复不全、子宫内膜损伤[2]。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可伴有阴道流血, 但大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其主要诊断方法为准确率较高的常规B超[3]。由于剖宫产手术多采用子宫峡部作为切口, 而子宫峡部瘢痕处血液供应较差, 可能由于肌细胞很少, 仅为10%左右, 而主要由肌纤维组成。而孕囊多种植在子宫峡部瘢痕处, 由于营养供应不足, 部分胎盘绒毛为了摄取足够的营养而向肌层深入, 导致流血。妊娠后期营养需求量大, 胎盘绒毛深入深肌层, 导致大量出血。但由于个体差异, 因此甲氨蝶呤治疗并非常规治疗, 本研究中仅有71.43%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甲氨蝶呤治疗主要应用于阴道流血量少或无阴道流血的患者, 尤其是子宫切口尚未完全恢复, 子宫软, 月经未复潮, 尚在哺乳期, 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较短的患者, 对其先采用50mg/m2的甲氨蝶呤治疗5d, 以降低滋养细胞的活性, 再行人工流产手术或药物流产, 可减少子宫损伤, 明显减少子宫出血量。如出现阴道大量出血的患者, 应立即清宫。术后如有少量绒毛、胎盘残留植入, 而再次清宫风险较大或较困难的患者, 应联合50mg/m2的甲氨蝶呤治疗, 直至血β-HCG降至正常。此过程长短不一, 本研究中最长的患者治疗时间为7周。终止妊娠过程中易发生大出血[4], 可能是由于子宫下段瘢痕较薄弱、子宫收缩受到植入肌层的胎盘绒毛、子宫瘢痕处的收缩性较差, 易发生出血和粘连等因素。而目前子宫瘢痕的牢固性无法正确判断[5]。因此, 需要适当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治疗, 操作在B超引导下进行, 减少宫腔残留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 尽管适当采用剖宫产可及时抢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生命安全[6]。但是, 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降低剖宫产率, 减少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发生的机会。如发生子宫切口妊娠, 则应及时有效的处理, 避免大出血或切除子宫。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方法 将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孕产妇共21例, 对其均终止妊娠, 采用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结果 2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中有5例于终止妊娠过程中发生大出血, 1例由于血肿形成, 子宫切口损伤, 最后采用子宫切除术。所有患者均采用甲氨蝶呤治疗, 最长治疗7周。结论 应及时有效的处理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 防止大出血形成, 降低剖宫产率,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减少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机会。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 郑俊娥, 张向丽.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其围生儿结局的关系[J].山东医药, 2008, 48:59~60.

[2] 邓新粮, 何小丽, 肖松舒.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16例疗效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24:372~543.

[3] Wang CJ, Yuen LT, Yen CF, et al.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er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a pregnancyin a previous cesarean scar[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2004, 14:399~402.

[4] 商业武, 王萍.子宫下段瘢痕处妊娠误诊致大出血2例报道[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8, 17:718.

[5] 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0:265.

剖宫产的切口护理范文第5篇

入院查体:T38.5℃、P80次/min、R20次/min、BP120/80mm Hg。一般情况可, 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腹膨, 软, 肝脾未及肿大, 右侧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定位不准确, 宫高38cm, 腹围110cm, 头先露, 未及宫缩, 胎心音140次/min, 规则, 胎头未入盆。内诊:宫颈未消, 宫口未开, 胎膜已破, 羊水清, 胎心监护反应型, 胎儿预测体重4300g。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5.43×109/L、RBC3.70×1012/L、HGB111g N0.85、L0.12、PLT165×109/L。尿常规正常, 凝血功能正常, 肝肾功能等均正常。B超检查示单胎, 孕晚期妊娠, 胎盘功能3级, 羊水深度8.7cm, 阑尾区无液性暗区。入院诊断:G3P1孕41周胎膜早破, 巨大儿,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 向家属交代上述情况, 家属要求剖宫产+阑尾切除, 因妊娠晚期合并急性阑尾炎, 经充分准备后在腰麻术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阑尾切除术, 术中见羊水I度污染, 顺利取出一男性活婴, 重4kg, 阿氏评分10分, 胎盘娩出完整, 宫缩好出血不多, 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肌层一道, 查无出血, 双附件未见异常。术中见阑尾长约8cm, 表面充血, 水肿, 无穿孔, 无化脓, 行阑尾切除。手术顺利, 麻醉满意, 出血约200m L。术后于头孢类抗炎, 促宫缩, 补液等对症治疗。术后诊断:G3P2孕41周胎膜早破、巨大儿、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术后第2天体温38.9℃, 产妇出现咳嗽, 咳黄色脓痰, 心肺听诊无异常, 切口有少许淡黄色液体渗出, 无硬结, 因考虑上感加用病毒唑静滴。术后第3天, 诉咳嗽咳痰无明显好转, 体温39.6℃, 呼吸音粗, 可闻及肺底少许湿啰音, 宫缩好, 宫底脐下二指, 无压痛, 切口触及硬结, 有淡黄色液体渗出, 血性恶露少无异味。急查血见WBC12.95×109/L, RBC2.86×1012/L HGB85g, N0.87, L0.06, 肺部CT示两下肺部感染, 双侧胸腔积液, 痰液培养见草绿色链球菌, 考虑剖宫产术后合并肺部感染, 加用止咳化痰药及雾化对症治疗, 加强抗感染, 予菌必治2g, 甲硝唑200m L, 每日2次静滴, 加强营养, 输血浆400m L, 因切口渗出多予拆线, 见愈合不良, 脂肪层全层裂开深达筋膜层, 渗出物培养无细菌生长, 清理伤口。每日换药。术后第6天, 体温37.30℃, 偶感咳嗽、咳痰、色白、稀痰、心肺好、无异常杂音, 切口组织新鲜, 宫缩好无压痛, 在常规局麻下行腹部伤口二期缝合术, 并置负压球一只, 复查CT胸腔积液较前明显好转, 血常规见WBC4.17×109/L, RBC2.71×1012/L, HGB82g, N0.71、L0.19。嘱加强营养, 继输血浆400m L, 脂肪乳, 白蛋白静滴。二期缝合后每日伤口仍有较多淡黄色液体渗出, 每日加用胰岛素伤口换药, 每日体温在白37℃38℃之间波动, 二次术后第六天伤口无渗出, 拔负压球, 第10d间断拆线愈合好。3月18日查血常规见WBC3.6×109/L、RBC3.51×1012/L, HGB128g, PLT358×109/L, N0.66, L0.27, 伤口愈合良好, 治愈出院。术后病理报告示急性阑尾炎。出院诊断:G3P2孕41周巨大儿、胎膜早破、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腹部伤口脂肪液化、肺部感染, 中度贫血。

讨论: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晚期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的外科并发症, 发病率为1/1000~1/2000, 如何正确及时的诊断, 恰当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妊娠的结局。对阑尾炎的治疗目前一致的意见是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 对妊娠期的阑尾炎也同样。由于妊娠晚期接近分娩, 阑尾位置较高, 孕妇疼痛定位不准确, 对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 且孕妇及家属的思想顾虑较多, 不愿再腹部多增加一条手术疤痕和一次手术的痛苦, 往往要求一次完成剖宫产和阑尾切除术。如此时胎盘成熟且有产科指正, 可以取下腹正中或腹直肌旁切口, 先行剖宫产术在严密缝合子宫切口后在做阑尾切除, 术后要加强抗感染。预防切口感染。本例患者已达足月出现产科指征, 原有慢性阑尾炎病史, 本次属急性发作, 手术指正明确。并向家属说明术后可能出现切口感染, 应家属要求行剖宫产+阑尾切除术, 手术顺利, 阑尾无脓肿及穿孔, 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及切口愈合不好, 术前预料不足, 但术后发现及时, 对症治疗, 恢复较快, 未造成腹部子宫切口感染及更严重的不良后果, 最后产妇治愈出院。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1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阑尾炎术后出现肺部感染, 腹部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经过积极地对症治疗, 结果治愈出院。结论 妊娠晚期出现急性阑尾炎的情况仍需即可手术治疗,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

关键词:剖宫产,阑尾切除,肺部感染,切口脂肪液化

参考文献

剖宫产的切口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腹部切口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345-01

手术治疗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手术既是治疗的过程也是创伤的过程,对术后感染、伤口裂开、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使患者在术后及早康复,做好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妇产科实施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187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实施剖宫产手术的161例,异位妊娠的15例,实施附件手术的11例,手术平均时间为2.7小时,患者住院时间为5―10d,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

护理

心理护理。当确定要做手术时,基本上所有的病人都会担心手术会引起疼痛,或恐惧手术有夺取生命的危险。还有病人会担心身体的过度暴露,更顾虑手术可能会让自己丧失某些重要的功能,以致改变自己的生活,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护理人员要用我们的专业知识,耐心的解答病人的提问。热情接待患者,耐心地进行入院指导,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控制好病房的温湿度,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沟通,礼貌用语,微笑服务。由于患者在文化素质以及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手术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情况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关怀和鼓励,耐心听取和回答患者的倾诉和提出的问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麻醉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护士对患者还要做好术前的宣教工作,讲清手术注意事项,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消除其恐惧心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也要及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联合其亲友对其进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程度,增加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应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保持通风良好,控制好温湿度。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对术前有合并症的患者应积极给予对症治疗,贫血患者一般将其血色素控制在110g/l以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可采用调整饮食和药物的办法来控制血糖,一般应将其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后再进行手术。同时认真进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宣教指导工作,包括床上使用便器,术后深呼吸、咳嗽、翻身、收缩和放松四肢肌肉的运动等。对免疫力低、体弱的患者应积极地改善其状况,让其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身体状况改善后再行手术。做好饮食护理,术前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术后康复过程,患者的饮食应以能量适宜、低膳食纤维、低脂肪、少量多餐为原则,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提高其机体的抵抗力和愈合力。对年岁大进食困难以及营养状况差的患者,护理人员与营养师应共同为其制定食谱,主要目的是为其增加能量、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提高其抵抗力;患者还要做好肠道准备,术前8h要禁食,术前4h要禁水。为减轻病人的焦虑程度,保证病人的充足睡眠,完成手术前准备后,按医嘱可给病人适量的镇静剂,如异戊巴比妥、地西泮等。

术中护理。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横切口减少缝合张力,关腹时在保证麻醉满意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止血彻底。缝合时动作要轻柔,保护好切口,避免腹壁组织的撕裂,防止发生感染。

术后护理。术后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切口的恢复情况,注意切口是否有渗液渗血,切口张力是否增加。肥胖、患有糖尿病以及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应及时进行物理治疗,加快其局部血液的循环、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和水肿的消退。患者术后可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稍垫高一侧肩胸,这有利于口腔分泌物引流,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防止窒息。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6-8小时。术后次晨可略抬高床头,取半卧位,使患者放松腹部肌肉,这有利于腹腔引流,减少脏器刺激,降低切口的张力,减轻疼痛;也利于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同时,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减少渗出液对膈肌和脏器的刺激。应合理使用腹带,及时查看腹带松紧度,及时固定腹带。患者在咳嗽、翻身时要保护好切口,告知患者术后咳嗽的作用和方法,避免发生切口开裂,在咳嗽时取平卧位,护理人员可用双手轻压其腹部两侧,降低切口张力。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衣服、床单整洁干净,鼓励病人活动肢体,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血压、呼吸并记录,直到平稳后改为每4小时一次。妇产科手术病人通常于术后24小时拔出尿管,注意观察尿量,术后病人每小时尿量不得少于50ml。术后可适当补充维生素、水和电解质、血浆和蛋白(血浆和蛋白可行胃肠外补充)。肥胖的患者应保持切口干燥避免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术后可根据患者疼痛的情况给予止痛处理,以保证病人在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护理活动。及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避免发生褥疮。给予患者适当的按摩,这样能缩短术后排气的时间,有利于胃肠的蠕动。告知患者术后应在早期进行活动,但是不能过早进行剧烈运动,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和增强体力,防止肠粘连。可热敷穴位促进患者尽早排气、排便。观察并记录患者大小便情况,保持大小便通畅。术后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产气少、易消化的食物。

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7h,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5-10d经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为5-10d,平均6.5d。

结论

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常用方法,出现术后感染以及切口脂肪液化是常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有重要意义。我院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英姿.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3.3(24):194.

[2]乔莉生.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2(32):2050-2051.

[3]顾云程.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指南,2010,10.30(8):112-113.

上一篇:泡沫之夏小说结局范文下一篇:爬天都峰课文原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