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

2023-10-02

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现如今,国家工业体制结构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深化,我国的大型机电制造企业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因此各大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而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作为与国家工业产业发展密切的教育形式,其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受到更多的质疑,本文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尝试提出创新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以期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机电一体化;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研究

1 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1.1 重基础理论,轻实践

部分高职院校过多地重视对专业教材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片面地引导学生认为只要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自然而然就有可能充分利用机电专业教材的知识为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观点使得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无法在真正的实践工作中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因此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能够使其适应迅速变化的工作岗位,阻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1.2 机电专业教师水平与专业能力的水平参差不齐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成果离不开专业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优秀的职业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并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的教育态度,知识储备,教学理念等各个方面也会在不同层次对学生的习性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毕竟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存在一定的水平差距,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教学态度不够端正,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成果欠佳。

2 机电工程学专业的实践性的教学创新策略

2.1 创新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本专业学习动力和兴趣

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也相对正常,所以老师应结合具体的学生特征来积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断强化学生的未来发展自信心,老师能够以各种成功的毕业生案例,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正向的就业规划,同时为其提供更加标准规范的简历以及相关企业的前沿动态,进而让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以及产生相应的向往,不断的树立其对机电专业的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第二,鼓舞了广大学生的良好思想政治学习态度自信心和工作士气。职业教育技术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决定,可在每年9月新生正式毕业入学的第一阶段,邀请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再次回到自己的职业学校,站在操场上并为每一名当年入学新生升旗发表主题演讲,现身说法,为其他的学弟、学妹们指明了自己学习的正确方向,鼓舞了入学新生的思想政治学习高度自信心和士气。

第三,要着重于培养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爱好。在开展具体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以相关实践手段来为其进行理论知识的有效呈现,因为机电专业更加侧重于实践,所以以一种更加新颖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接受,从而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拓宽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使其能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知与了解。

2.2 积极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完善校外实践教学过程

高職院校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教学优势,因为其能够加大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可以实现与社会企业的有效连接,建立校企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更加亲密的接触到机电行业,在其动手操作的同时不断进行学习,另外还具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指导,这也是传统高校所无法满足的教学条件,因此应加强对此优势的合理应用,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对行业有一个更加综合全面的了解,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对于相关设备匮乏的问题。

2.3 创新实习效果考核的模式,强化实训的效果

在进行机电工程专业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而是应该以更加多元化的考核手段来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让学生对于实践能力有更高的重视程度,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不断完善优化新型考核体系,带动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工作中来。

第一,日常评估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对学生是否每天都能在同一培训基地中完成学习和任务的及时监控和性能测试。第二,定期对项目进行培训,直到项目通过该级别后培训基地才学习下一个培训项目。最后,对学生毕业资格的评估。确定学生每天完成项目实习后,他们将继续进行项目的完成资格评估。对于未通过项目评估的人员,请继续为下一个项目培训基础资格评估。

3 结束语

进行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创新,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并且能够充分了解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对本专业的工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培养更加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旭刚.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一体化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7, 000(004):P.34-35.

[2] 宋兆沛.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9(12).

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为主旨。现行的高职经济法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与此培养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应当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培养高职学生的经济法应用能力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

《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如推行案例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课堂互动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弊端,即侧重于理论知识的阐释和理解而忽略了实务操作。其结果是学生学了合同法却不知道如何起草合同、如何解除合同;学了公司法却不知如何设立公司、如何行使股东权利;学了纠纷解决方式,却在发生纠纷后不知如何寻求权利救济、如何撰写仲裁申请书和诉讼文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解决这一弊端的有效方法是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本文将从理实一体教学的实施途径和实施条件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职经济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1.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理论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挥功效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因素。

现行的高职经济法教材体系不同于作为部门法的经济法体系,除了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方面的法律制度外,还纳入了民商法、诉讼法方面的许多内容,如所有权、合同、公司、企业、知识产权、票据、保险、仲裁与诉讼等法律制度,体系庞大,内容繁多。由于受字数的限制,一本教材要容纳这么多内容就只能是堆砌概念和法条。这样的教材很不适合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虽然近两年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实训教材的开发,但目前的经济法实训教材基本上是理论教材的配套练习题库,根本达不到实训目的。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经济法应用能力为主线对高职经济法的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进行改编,改编的基本思路是:摒弃从理论到理论并追求结构体系完整的编写方式,将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合二为一,根据财经类高职院校的特色和学生的就业需要,精选教材内容,创新教材结构,将法理与实务融为一体。在内容选取上,应考虑财经类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以实用、适用为度。对于财经类高职学生来说,初步具备下列经济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是必要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同法(含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仲裁与诉讼法等。因此,这些法律制度应当编入教材。在编写方式上,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导入相关法理知识,将设立公司和企业、依法治理公司和企业、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解除合同、撰写法律文书、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的预防与应对、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寻求权利救济等相关实务操作内容作为教材的重点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操作技能,把学生从枯燥的法律理论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经济法的真实性和应用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2.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

高职《经济法》课程一般开设一个学期,每周教学课时为4课时左右,没有专门安排实训课时,而《经济法》教材的内容较多,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现行的《经济法》课程仍然是沿用本科院校的理论教学模式,缺少实践环节。可是,经济法的理论很抽象,而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的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合高职学生。虽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改进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例如,推行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课堂互动等。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但是替代不了实训的作用。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是理论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缺少实训的现行教学模式效果并不好,学生学了一个学期的《经济法》,对理论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遇到签订合同、撰写法律文书等实际问题时,则束手无策。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该目标能否实现不仅有赖于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开发,更取决于教学实施环节能否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帮助学生努力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也就是必须彻底改变过去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学科课程模式。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必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并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来确定教学过程,即在通过对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必须关注的六个要素——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产品和工作环境把握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对普适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获取信息)、决策(做出决定)、计划(制订方案)、实施(进行操作)、检查(审视过程)和评价(总结反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为原则,融“教、学、做”为一体,以行动导向与任务驱动为内核,开展教学工作,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完全对接。以合同法教学为例,可以将合同法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和解除合同三项任务,将教学演变为执行具体的工作任务;在执行订立合同的任务时,教师担任的角色主要是传授合同订立阶段的相关理论知识,如要约、承诺、合同效力、合同担保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订立合同的整个操作过程,包括获取市场信息、决定要约(或承诺)对象、制订要约(或承诺)方案、发出要约(或承诺)、检查和自我总结六个步骤,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边学边做,不再觉得经济法课程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这样,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知识积累和操作训练,基本上就具备了实际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经济法应用能力。

3.理实一体化考核评价

现代的职业教育考试系统,主要目的是在学习结果满足社会需求和满足个性需求这两个领域对学习进行考查。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无论是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还是在满足个性需求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在教材内容和教学组织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情况下,考核评价方式也应当做到理实一体化,可以采用试卷考查和非试卷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采用试卷进行考查时,应将检测学生的经济法应用能力作为考查的内容,如案例分析、法律文书制作等,摒弃传统的纯理论性和记忆性题型,如名词解释、简答、选择填空等,考试形式以开卷为宜。非试卷考查主要是采用对接工作岗位、分组模拟工作过程的形式,如模拟设立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模拟签订合同或解除合同等,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此外,应当将考核成绩分散化,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将每次实训任务都作为对学生能力的一次考核,给出一定评价,并记入总成绩,避免传统的一锤定音式的做法。这样,通过“做”来检测“教与学”的效果,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经济法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又可以考查他们的经济法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将所有学生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实现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大有裨益。

二、高职经济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条件

1.双师型队伍建设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具备企业工作经历、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实现教师与师傅的对接。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对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和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的专职教师,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在律师事务所和企业从事兼职工作;对没有相关资格的教师,组织其利用寒暑假到法院、律师事务所及相关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进行社会实践和技能训练,增加自身阅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操作能力,充实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聘请法官、律师和企业法务人员为兼职教师。他们具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理论造诣,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应当尽量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他们指导学生的实务操作。

2.教学场所建设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包括多媒体教室、模拟法庭、校外实训基地等。多媒体教室具有强大的演示功能,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操作任务,其播放功能则可以让教师从“今日说法”、“经济与法”节目中挑选相关知识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的兴趣。多媒体教室是校内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大多数教学活动可以在这里进行。

模拟法庭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模拟法庭教学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职业素养”为宗旨,重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法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模拟法庭上,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第三人、代理人、证人等全部由学生扮演,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活学活用有关知识,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问题。

校外实训基地是连接教学与就业的桥梁,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中转站。学生经过在校两年或两年半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然而这些操作技能是通过模拟或仿真训练获得的,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否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安排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对学生进行真实的工作任务训练,使学生深入实际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就业能力,实现实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孙中范.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2]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3]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4]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考试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之一,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都有一定的贡献。但是,相对于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而言,高职院校的人才竞争力相对不足,对此,高职院校要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更多的时间是放在了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上了,学生真正开展的实训教学时间严重不足,除了在学校的电脑机房中开展会计专业实践学习,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真正接触会计工作,很难在有效的实践环境中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在这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资源短板也突显出来,而高职院校在探索相应的实训教学模式创新上,也没有很好的举措,整体实践育人质量并不高。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对策

(一)完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建设,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会计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相关高职院校要明确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模式构建的重要性,注重校内教学的实践性,完善相关的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岗课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实训教学为核心,大力推广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进一步推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效,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实训能力提升,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会计岗位工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要加强理论实践一体会计实训技能训练平台建设,确定《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等专业核心课程,并逐步推进核心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并运用于课堂教学+技能实训+模拟考试+技能考核等教学环节,运用该平台,实现实时采集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形成可视化图表,直观展示教学过程质量状况,实现基于知识点的分析与反馈,真正实现信息化环境下“学、做、教、测合一”。通过建设和完善涵盖会计理论实践一体的会计实训技能训练平台,优化会计专业的课程管理、学生管理、考试管理等模块的运用、会计票据工厂的使用等内容,让学生能够边学边操作,将自己前期制作的部分教学资源复制到实训技能训练平台,并抽取部分学生进行实际测试,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校内会计实践教学创新。

(二)创新专业实训育人内容,保持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相关高职院校在完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探讨基于互联网的会计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并针对利用互联网平台改进会计实训教学、会计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会计顶岗操作实施方案、管理会计思维培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1+X”证书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交流。积极开发会计在线实训平台与教材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改革模式,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以“会计顶岗操作”这门课程为例完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案。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高职院校要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主导,以企业为背景,让专业学生以企业会计的身份,在育人内容上,要转变传统的以会计理论为主的育人内容教学模式,强调将真实的企业会计工作内容作为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更多的围绕真实企业会计案例开展专业学习,通过模拟企业财务中系统管理、采购管理、薪资管理等多个系统模块处理的过程,要确保新时期会计人才培养的岗位适应性。这类实训育人体系的构建,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计算机实训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同时该项课程的开展也为学校参加各大技能大赛留有后备力量。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会计案例实训,把握会计工作重点,提升对于会计岗位的理解和认识,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三)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实训育人成效

目前,高职院校在构建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要把握实训教学的有效途径开创,积极开展合作教学,整合社会优势教学资源,明确进行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对此,要主动与相关高校、相关专业寻求合作关系,提出要将真实企业搬进校园,在企业中深入教学,解决实际难题作为当前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方向。针对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工作要引起高度重视,“把企业搬进校园”,通过教学联合建立多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就会计信息系统如何成为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课程为基本抓手,如何构建“课岗证赛”一体化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化制题系统建立会计信息化教学资源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开拓思路,对教学理念的转变和今后的教学活动也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结束语: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切实提升会计专业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需要高职院校针对会计专业实训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探索有效的一体化育人路径,切实保证实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摘要:现阶段,会计专业前景一片大好,各类企业中都少不了会计人才的参与,会计专业也成为热门专业,就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而言,实训教学对于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强化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新时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于云霞,蒋海霞.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0):88-89.

[2] 邓凌峰.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385-386.

[3] 陈婧超,张海霞.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课岗证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7(24):218-219.

[4] 王悦.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2(07):69-71.

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校计算机教学受到关注,在技校计算机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是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学习计算机可以提高技校生创新能力,技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构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技校计算机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计算机教学 教学策略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一、引言

计算机教育作为技校教育中的一项学科,对技校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技校生学习好计算机,也能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在技校计算机课堂中,还存在一些教师过于主动,学生过于被动、不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技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因此,文章针对存在于我国技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其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目前技校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要更好地进行技校计算机教学,首先要了解技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问题才可以使教师实现技校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发挥。第一,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缺少互动,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得不到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第二,教师在技校计算机教学的时候,较多注重对技校生基础知识的传授,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技校生天生就有好动性格,一味地让其学习基础知识,不让他们操作运用是不行的。第三,在教学上缺少创新,教学观念得不到提高,对于计算机的教学要和其他学科教学方法区别开,应该运用更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三、一体化教学在技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从上文分析中能够看出,在我国技校计算机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被解决,则必然制约学生技能的提高及学校的发展,而在教学中采取一体化教学法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深刻认识一体化教学的对象。

技校计算教学讲究多元化、智能化,那么从这个角度看,技校在培养学生方面,也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所以技工学校杂制定计算机课程的时候,需要从教学环境、授课形式及学生特点等方面出发,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所招的学生中,多数为高中生,这就决定了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知识结构相对不完整,因此,计算机课程往往得不到重视,绩效要从这个现状出发,明确教学对象,从而更好地推动计算机课程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发案例式一体化教学。

从目前看,我国技校所施行的教材看,其大部分都是以逻辑理论为主,其中对于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怎么解决问题的方面很少涉及,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实践教学,因此结合技校学生特点,开发案例式一体化教学模式,非常必要,它能将实际工作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水平,同时会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动进行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其技术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学中练,练中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枯燥的操作变得有趣。

3.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上课时老师讲授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分层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学习小组中同学间可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寻求别人帮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开发计算机案例式一体化课程、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采用班内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可以形成计算机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同时,为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教师也要转变角色,努力成为集理论教学素质和技能操作教学素质于一身的一体化教师,这是一体化教学得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同时一体化教师要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课堂局面的控制能力,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使课堂活而有序。

(2)兴趣是计算机学习的最好帮手,技校中计算机和其他学科比起来,更会吸引技校生学习,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让计算机课堂更有趣,在激发学生热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的导课很重要,在上课之前就要精心设计,通过深刻有趣的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安排些动手操作活动,例如可以在练习打字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打地鼠等游戏。通过玩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也会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也要不断更新,提高技校生对于计算机课的期待,在技校生的眼里很多未接触过的事物都会是新奇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新的教学内容是有必要的,可以在教会学生打字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聊天、打字游戏等巩固练习。让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始终保持热情。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其各项能力得到完善。

四、结语

技校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讲,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中学会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张扬学生个性,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总之,计算机教学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教师要通过有效而且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技校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勤学多问,最终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红,周琳.浅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2]谢江莉.技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

[3]王瑛淑雅.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01).

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现阶段,各高校已经广泛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新理念,并以此提出了各类教学方式的改进策略。本文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载体,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一体化教学策略为解决途径,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 计算机 基础课程

目前,一体化教学改革正在高职院校全面铺开,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更新了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总体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但在新形势下,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如教师方面的问题、学生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协调教与学的关系问题等,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分析、讨论和探索。

一、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一体化教学之前,虽然教师首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造,用一两个项目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但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范围广,教师对该选择哪些项目拿捏不准,总觉得选择的项目有种种不足,如项目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知识覆盖面不够,容易对学生的职业能力造成缺失;项目的来源和内容过于简单化和随意性;项目之间缺乏有效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关联,容易对教学内容实施一体化改造,而对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内容,很难融合到具体的项目中,教学内容有缺失等,这些都是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一体化教学强调学生先做,教师后教,但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况且与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展开。另一方面,由于让学生练习的项目或教学案例单一,无专业特色,也无法满足基础不同的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案例学习。

(三)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存在不够协调的问题。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以对知识尽量淡化或不讲,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太多的支撑知识,这些思想已经走进了教与学的误区,严重阻碍了教学的开展。

二、解决一体化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解决教师问题上,应从三个层次考虑: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重,根据学生需求来设计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感受到完成项目的成就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知识结构,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来设计教学模式,使得不同专业和知识结构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教学模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转变教与学的模式,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每个模块的教学都应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应用、综合应用、高级应用。基础应用是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对办公自动化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高级应用是每个模块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的能力向高、精、深方向发展。

对于学生的问题,首先认清在新形势下,学生的个体差异正在加大。我们针对某一教学内容的项目不能是单一的,它还应具备专业特色,并能让基础不同的学生从案例资源库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项目。通过不同案例的学习,有的放矢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其次,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措施及相关教学资源库建设,如建立与项目相对应的应用范例、视频资源库,让基础差、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先行观看相关案例的视频资源,从中学习了解,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分析能力,否则,我们一体化教学的“先做后教”的教学原则将无法实施。完善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将无疑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高职的教育特色、形成职业意识的有效途径,它对帮助学生成为职业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我们遵循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则是以作为主,以作为基础、以作为方向,做是学和教的基础和出发点。教师应该首先纠正原先的错误认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以学定教,以学导教;同时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做,而且还要教会学生领悟为什么这样做,这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我们所要达到的改革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科研水平;使经过本课程体系学习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使用计算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学习后续的计算机类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构建与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资源、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对于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应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通用操作能力以及与专业知识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才能使教学从传统的“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转变,这需要我们通过收集资料,总结及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对计算机基础每一章节的内容,让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对做什么事或具体的项目都作认真的分析讨论,不断丰富、充实我们的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案例不仅要融合各专业学生的特色,更要遵循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转变教与学的模式,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推进,让每一案例或项目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能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缺失。

对于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必须加强教师的培训、集体备课、学期听课、测试评估及学生评教等,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的制定,对于实现课程一体化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毕竟科学可靠的教学评估体系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我们只有秉承对教学评估标准的全面性、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的原则,才能激励、促进教学良性健康发展。为此,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我们采取项目实施过程评价、学生评价、目标评价三结合的评价激励办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学生首先分组讨论总结项目实施过程,填写《项目实施评价表》,通过自评、每小组派代表集中汇报工作情况并相互评价,最后教师集中逐一点评项目实施情况。

参考文献:

[1]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  计算机专业  应用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当前我国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导致我国计算机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劣势地位。为此,应当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可以积极改善教学方法,应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

一、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已经成为社会各个行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效果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其中可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

1.有助于提升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质量

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中能够創新传统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方式。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有效统一学和做,实现专业课程内容结合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任务过程中采用这种模式,将一些教学项目设置好,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带着任务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从而将传统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中的一些弊病进行突破和改进,实现教育目标,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2.有助于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积极性的提升

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机地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工作,在落实这种教育模式过程中要在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和工作氛围中开展,教学内容在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下有着更强的趣味性。很多实际问题和工作问题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进行解决,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显著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3.有助于学生把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在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统一进行学和做,围绕学生开展教育教学,设置的教学模式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素养。为此,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深深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途径,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深度理解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技能,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在这个阶段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有效培养良好的应用专业知识的意识。

4.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础进行的教育教学,需要高度统一学和做,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效果,有效融合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采用这种创新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素养,有效提高学生对工作的认识,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效提高就业率。

二、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基本程序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当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计划的制定,然后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布置教学任务,开展计算机工学一体化教学,并且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确定教学效果,做好反馈处理,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

1.确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

想要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需要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从而促进整个教学的发展。教师只有将教学计划和内容明确才能保证教学选择的场地合理科学,提高教学效率,明确教学是应当在学校进行还是在实践中开展,教师充分考虑了这些内容,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能力。教学计划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确定,调研市场环境,从而将教学的重点进行确定,优化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效果,保证整个市场的需求能够得到适应,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良好发展,更快地适应社会。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中,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应当注意实际教学过程。

2.教学准备工作

充足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在教学前,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将一些需要的设备、资料进行提前准备,以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保证教学秩序,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计算机专业教学前将基本实训地点进行提前准备,同时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的练习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为了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优化学习效率。在将工学一体化教学应用于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3.布置教学任务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需要科学合理地为学生布置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布置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布置教学任务要更加合理科学,不但要让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同时也要加强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推动学生学习不断进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够显著提高任务完成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布置教学任务。

4.学生实施任务

学生在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后需要完成操作,教师应当在此阶段提高重视程度。教师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够更加清晰地发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案与方法,同时还能够具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在今后教学中重点进行改进。教师在学生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和指导,从而让学生在具体实施中带着探索的心情去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实施任务并完成过程是重点,值得注意。

5.教学评价

在工学一体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评价。适当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帮助学生在未来不断进行改进。教师应当尽量选择幽默轻松的评价方式,避免传统严肃地评价学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保证教学效率效果。

三、工学一体化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

当前我国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但是此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同时也面临着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技术能力不足、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为此,在中职学校中应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计算机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当统筹安排实践方法,明确培养方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就业为最终目的开展教育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应当以就业为最终目的开展教育。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行业、企业中积极坚持能力为本的原则,尊重市场发展,加强实践,将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实现一体化教学。

2.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将市场需求融入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日常教学管理进行强化,通过考核等方法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成就学生的未来。中职学生很少有良好的习惯,很多学生都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利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从而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对各个岗位进行适应。同时学生也应当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團队合作精神。

四、小结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计算机技术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对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社会急需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为此,各个学校应当加强学生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积极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很多学校都已经意识到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引入各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其中工学一体化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够创新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完善计算机教学模式和大纲,有助于为社会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木阳.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工学一体化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

[2]吉瑶.工学一体化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C].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2018.

[3]陈留香.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2).

[4]陈逗逗.一体化教学课堂评价的发展[J].职业,2017(36).

[5]秦飞.中职数控教学中工学一体教学模式探索[J].时代农机,2017(11).

[6]张雪峰.工学一体化的“形”与“神”在PLC课教学上的应用[J].职业,2017(6).

(作者单位:驻马店技师学院)

上一篇: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计算机病毒防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