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

2023-09-20

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及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同时分析了西部旅游业总体水平偏低、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及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制约,并提出大力发展西部旅游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西部旅游 区域不平衡 环境制约

一、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迅速

2000年初,作为国家区域总体战略的第一步,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启动。经十几年发展,西部地区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

西部地区各省市区也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在入境市场方面,西部地区在宣传、开发、拓展市场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联合促销,使得欧洲、北美、日韩和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游客大幅增长。除2003年因“非典”导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滑坡以外,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均稳中有升,而旅游外汇收入基本上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2010年,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达到了1708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26%,旅游外汇收入52.65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在国内旅游方面,除2003年外,实现了逐年递增,其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至2010年,西部地区的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11.3亿人次和7925.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3%和29.4%,而旅游总收入为8281.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9%。

(二)对地区经济带动作用增强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十几年间,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逐年递增,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稳定在5.3%—9.5%之间,占第三产业总收入的比重(“非典”期间除外)保持在16.89%—25.35%之间。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仍然较高,这与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产业布局和发展的侧重点有关,但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支柱,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

(三)成为西部地区各省的竞争优势产业

旅游业是西部地区的综合优势产业,从西部12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规划来看,各省基本上都不约而同地把旅游业列为优势产业,四川、云南、西藏、陕西更是明确了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址,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的需求趋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因此,与其它产业相比,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潜力巨大,已初具产业竞争优势。

二、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东部地区经济、交通较为发达,原有基础较好,是我国旅游创汇和国际旅游接待的主要基地,国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也是国内游和出境游的主要客源地。东部地区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完善,观光、度假、商务旅游同步增长,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而西部地区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产品为主,旅游产业要素处于全面建设过程中,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仍限制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尽管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基础薄弱,在产品结构、产品质量、资源开发、市场结构等方面,仍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000—2010年我国三大地带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比较显著,东部地区的旅游收入最高并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区域,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少。

就国际入境旅游而言,2000年东、西部地区的国际外汇旅游收入分别为118.06亿美元和12.78亿美元;到2010年,两地区的国际外汇旅游收入分别为419.67亿美元和44.59亿美元。西部地区的国际外汇旅游收入约为东部地区的1/10,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大致持平。

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星级饭店总量为11676家,星级饭店数量位于前十位的依次为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北京、云南、湖南、四川、湖北和辽宁②,绝大多数属于东部省份,西部地区只有云南和四川两省上榜。同期,全国旅行社总数为23690家,旅行社数量前十位依次为江苏、山东、浙江、广东、河北、辽宁、河南、北京、上海、湖北,上述省市的旅行社总量占全国总量的56.16%③。值得关注的是,中西部地区旅行社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西藏、宁夏自治区的旅行社数量增幅最大,超过24%,显示了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区域内旅游发展不平衡

除了东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外,西部地区内各省市旅游业也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西南片区在旅游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及开发条件等方面优于西北片区。

以2011年国际旅游收入来看,西南片区的云南省列全国第10位,广西、重庆、四川也排在西部地区前列。而在西北片,陕西省旅游业处于一枝独秀的位置,在接待游客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等几十个主要指标中,陕西省都占到整个西北地区的40%左右。但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基础条件非常落后,旅游接待设施也非常有限,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旅游业发展指标列全国末三位。2011年,云南省旅游外汇收入是宁夏的近260倍。

区域内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利于西部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使西部旅游业发展后劲不足。究其原因,首先是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次,西部地区旅游人才培育能力分配也不均衡。西部地区12个省市的旅游科研院校共有635所,其中仅四川和重庆的旅游科研院校就高达481所,占西部地区旅游科研院校总数的76%,而内蒙古、西藏、青海和宁夏等西部六省区的旅游院校均不到10④。

(三)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制约

生态环境始终是制约西部地区旅游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西部地区是我国许多江河的发源地,江河源头及上游生态环境一旦破坏,不仅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会对全国气候和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同时,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多为沼泽、戈壁、山石、沙漠,相当部分处于高寒、缺水地带,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加剧。

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方面形成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很多地区旅游承载力有限。在这种资源环境下发展旅游业,必须慎之又慎。由于旅游开发不当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案例,在西部地区比比皆是。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普遍经济基础差,区位条件相对差,交通相对落后,产业构成较为单一,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各省区市间经济实力不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也不同,特别是甘肃、贵州、西藏、青海、宁夏等省区投资规模偏小,愈发扩大了区域间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距东南主要国内客源地东南沿海地区较远,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稀疏、机场数量少,吞吐能力有限,对旅游业发展是极大的限制,同时西部航空口岸数量太少,或远离主要航空口岸,国际旅游条件严重滞后,缺乏像北京、上海、广州那样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成本也相对较高,对吸引国际游客无疑是个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与制约因素,笔者认为西部旅游应改进以往粗放式增长模式,走集约发展内涵增长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对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特别要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利用西部地区文化多样性的优势发展旅游,同时强化利益分享机制,保障原住民在旅游发展受益。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建设西部大旅游圈,加强大视野下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从而打造西部旅游整体品牌,提升旅游竞争力。

注:

①西部地区指由西部大开发计划定义的12个省区市,包括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

②《2011年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 http://www.cnta.gov.cn/html/2012-6/

2012-6-28-8-42-36760_1.html

③ 2011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的公报》,http://www.cnta.gov.cn/html/2012-10/2012-10-25-

9-0-71726.html

④中国旅游研究院,http://www.ctaweb.org/html/2010-1/2010-1-1

4-17-37-69350.html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编.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历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3]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www.cnta.gov.cn

[4]中国旅游研究院,http://www.ctaweb.org

(陈立平,湖南邵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与公益旅游)

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三亚旅游业日益稳健地发展,三亚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也被挖掘出来,并开发成了旅游体验项目。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来探讨三亚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问题,希望有助于三亚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亚;民俗旅游;SWOT分析

所谓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 三亚位于海南岛的南部,处于北纬18°C的热带地区,是汉、黎、苗、回等20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黎族人口居多。在三亚民俗旅游业中,以发展黎苗民俗旅游产品为主。使景区在拥有自然资源的同时呈现出本地民俗的特色。目前,三亚民俗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正处于发展时期,既有其优势和劣势也存在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模型是一种综合性的考虑产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并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下面就对其发展的现状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

1 三亚民俗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优势

(1)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在民俗旅游的开发中,少数民族的文化产品是吸引旅游者的主要来源。三亚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3.1%,其中人口最多的黎族和苗族,从黎苗的建筑、服饰、饮食、生产等几方面都已开发了不同的民俗旅游产品。为大家所知道的黎族、苗族的传统歌舞有竹竿舞、舂米舞等;另有别具一格的鼻萧、树叶吹奏、竹木打击乐等[2]。在三亚的民俗旅游中,体现黎苗民俗文化景区是位于甘什岭的槟榔谷,景区内展现了黎苗物质生活以体现黎苗风情,如织黎锦、船型屋等和黎家老人神秘的文身等。除了黎族、苗族,在三亚的羊栏地区是回族的聚集地。在三亚码头地带,船上群居着的是疍家渔民。疍家渔民虽然是汉族,却因生活方式独特也形成了自己的民俗特色,同时也展现了三亚曾作为崖州时期的渔民的生活方式。

(2)岁时节庆充满民俗特色。三亚的岁时节庆有很多,黎苗节日“三月三”,回族新年“古尔邦节”,海南“欢乐节”等。少数民族节日近年来随着三亚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并且在政府的大力宣传下逐渐成了三亚的一大民俗特色。黎苗节日“三月三”尤为盛大,这同时也是全省黎苗同胞的一起庆祝的日子,在不同的地点都会设有民俗项目,比如竹竿舞,游客们可以亲身参与感受节日的欢乐。“三月三”节日的丰富与盛大在三亚已经超越了“春节”,这不仅成为了三亚民俗旅游的优势,也促进了三亚民俗旅游业的发展。

2 三亚民俗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劣势

(1)民俗旅游品牌比较单一。三亚虽然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但民俗旅游线路的规划与开发仍是处于滞后状态,对黎苗民俗旅游关注得较多,却忽略了其他民俗旅游的建设。疍家渔民是三亚最早的汉民族群之一,疍家民俗文化最近才受政府关注,其相关的保护建设也是刚刚起步,民俗文化的规划与建设几乎是零。目前可以让游客体验到的文化方式就是到疍家鱼排上吃海鲜,但疍家鱼排本是作为民居使用,其环境较差,这就造成了它只能在小范围的游客中传播,不知道的人占大多数。从市面上就可以看出,在三亚众多的民俗旅游线路中,极少看见疍家鱼排的影子。这就需要开发者要对三亚的民俗文化有全面了解,以多样化的形式去打造三亚的民俗旅游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旅游演艺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性。旅游演艺产品是针对旅游市场开展的,凸显旅游目的的特色文化并具有商业性质的文艺表演形式。[3]在三亚的民俗旅游中,多以黎族风情舞蹈作为表演内容,大多数都是“竹竿舞”。虽然这作为黎族代表性的舞蹈,是表演的主要内容,但仍然是需要创新的开发,可以做到“半年一小改,一年一大改”,这不仅使表演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对民俗文化也是创新继承,促进了民俗旅游业中旅游演艺事业的发展。

同样也是以旅游演艺产品为主的三亚“大宋千古情”主题园,其形式就同开封的“清明上河园”等多个民俗主题公园一样,都是在园区内的不同地点不同时段表演民俗旅游项目。《千古情》的民俗表演集聚了海南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近日开放后受到了多数游客的好评。而主题公园的弊端就在于,主题公园开发投资多,初期都是能够以其独特的民俗项目吸引旅游者,但在后期由于项目缺乏创新性而造成园区客源流失,这对其发展是致命的打击。

(3)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给当地民俗带来的破坏。开发一定会带来破坏,这不仅可以从环境的恶化得到体现,民俗文化流失也敲响了保护的警钟。国内许多充满民俗地区的旅游开发都让商业化破坏了当地淳朴的民风。三亚的回族和黎族、苗族,由于是与汉族混合居住,他们除了在岁时节庆体现民族特色,其他时候与汉族的无异,但生活习惯仍是遵守着祖辈留下来的禁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混住并进入了城市生活,随着时代进步文化交融的结果就是导致少数民族繁杂的物质民俗流逝。如黎族的黎锦纺织技术就面临失传,许多黎族的年轻都到城市里上学且更愿意向城市走去,这就使黎族的民俗技艺得不到继承而逐渐地消失,没有传承就更谈不上发展,这将会使三亚的民俗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停滞。

(4)缺乏民俗旅游的专业人才。无论哪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血液的注入,三亚的教育文化事业在国内是相对落后的。而民俗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了解民俗熟知旅游业的综合性人才。从全省来看,涉及旅游专业的院校很多,但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从事于酒店行业或者旅行社行业之中,而对民俗旅游业的关注却很少。这就使民俗旅游业因为人才的缺乏,得不到科学有效的规划和开发而发展缓慢。

(5)民俗旅游景区分布得较散。三亚民俗景区的景点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相互距离都较远较分散导致了民俗旅游线路设计的困难,而这就要求民俗旅游线路的开发需要脱离往常的模式,目前许多旅行社开发设计休闲民俗体验一日游,往往就只能走一至两个景区,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精品一日游让游客充分感受民俗文化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3 三亚民俗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机会

在三亚旅游业的旅游品牌中,会展旅游也是占一定分量的。许多会议和活动因为看中三亚的环境在三亚举办活动,如世界小姐大赛、沃尔沃帆船赛、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等。2014年4月,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三亚海棠湾开幕,来参会的都是全球知名旅游组织和旅游企业的精英代表,这对三亚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和推介民俗旅游的产品是很好的机遇。各专家组会对三亚进行考察,在安排考察线路时会有许多涉及民俗旅游,像甘什岭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专家们在细化观察的同时对神秘的黎苗文化有所了解,在日后的开发规划中目标客源市场扩散到国外,会促进民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同时也会使后续的规划开发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4 三亚民俗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威胁

(1)来自国内外民俗旅游地的威胁。对于三亚的民俗旅游来说,国内的民俗旅游市场如云南,贵州等地的民俗旅游业开发得较早发展的也相对较于成熟,国外的东南亚地区和许多海岛国家的民俗旅游品牌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泰国、马来西亚、巴厘岛等。这些与三亚的旅游资源相似度很高,民俗旅游业发展得成熟的地区和国家,对三亚的民俗旅游业造成很大的威胁。通过在网上的了解,三亚的物价水平较高,许多游客都在价格选择方面都更愿意选择马来西亚等国家。在这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就需要三亚的民俗旅游业从营销策略上去取胜,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开发不同的民俗旅游产品,在旅游推介的时候要体现三亚的民俗特色,同时也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地区成功的案例,以此去发展三亚的民俗旅游业。

(2)对三亚部分民俗缺乏保护。三亚的部分民俗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状态,崖城镇的许多民居在近些年来由于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城镇化的建设,老宅被征用拆迁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楼房。在崖城镇的港门村,许多建筑风格都是南阳骑楼,这是当时华侨文化在本地留下的印记,而如今由于没有保护的意识,许多骑楼已经变得寥寥无几。这是经济发展的后果,不仅是在三亚的城镇,在三亚市区生活着的疍家人也收到了民俗文化缺乏保护的威胁。现在的时代海岸停靠的豪华游轮是疍家人曾经的渔港,三亚疍家人的民俗文化不被人所知就是因为对其缺少开发,在今天对时代海岸的发展是朝着高端的方向走去,却忽略对疍家人民俗文化的保护,这不仅使疍家人的生存受到威胁还会使这一块民俗文化逐渐消失。

5 结 论

三亚的民俗旅游发展随着三亚旅游业的进步而进步,民俗作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在旅游业中不仅体现地方文化特色而且会使游客产生好奇的心理前来旅游。就目前来看,对于三亚民俗业的规划与开发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需要我们去重视的,而该产业与地方人民的关联性紧密,民俗来源于大众,在规划与开发的同时我们需要尊重当地人民的习俗文化。不仅如此,三亚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仍是很落后,在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的同时应使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旅游业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因旅游业发展而带来的破坏,对于有形的环境破坏我们都可以看见,而无形的破坏当地民风民俗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一旦民风民俗改变,这会使当地旅游业走下坡路而被迫转型,而对于三亚来说失去民俗旅游就会使旅游业的发展变得完全商品化缺乏人文关怀。总之,对于三亚民俗旅游的规划与开发需要从可持续的角度去做,才能使三亚的民俗产业发展得以日渐成熟。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蔡道成,张侨.SWOT模型在三亚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J].特区经济,2010(5).

[3]徐世丕,异军突起.勃兴的旅游演艺市场[J].中外文化交流,2006(3).

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第3篇

摘要:旅游节事活动是提升旅游目的地游客重游率、增强游客旅游过程的参与性和传播旅游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旅游节事活动的概念、分类、作用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成都洛带古镇的旅游节事活动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旅游节事活动概述

(一)节事活动的概念及分类

节事活动即节日和特殊事件,是指以某一地区的自然、文脉和发展战略为基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或事件,包括节日、庆典、地方特色产品展览会、交易会、博览会、会议,以及各种文化、体育等具有特色的活动。[1]旅游节事活动可分为历史文化型、游览观光型、收获品尝型、民俗风情型、运动休闲型、娱乐游憩型、民族宗教型等多種类型。

(二)旅游节事活动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1.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节事活动可以将静态的景观观赏转为动态的文化参与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活动逐渐普及,旅游者的需求已经从走马观花似的观光游转向了能够进行文化体验的深度游,而静态的旅游自然文化景观已经不能满足游客转变的旅游需求。旅游节事活动是创新的旅游产品,是将静态的旅游自然文化景观转换为动态的文化体验,旅游节事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不再通过参观山水、建筑、园林等静态景观来实现,而是通过体验当地节庆、品尝当地饮食、亲手制作当地工艺品等方式融入到当地的文化生活中去,真正的实现旅游文化的深度体验。

2.从景区的角度看,旅游节事活动能在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升旅游景区的游客重游率

传统的旅游静态景观很少能吸引游客重游,但是景区的旅游节事活动主题则可以多样化,同一景区通过挖掘不同文化主题的旅游节事活动,可以让游客对景区有不同的文化体验。因此,作为景区旅游产品构成部分的旅游节事活动,可以通过不断挖掘景区相关文化主题,达到提升景区游客重游率,并最终实现提高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的目的。

3.从旅游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旅游节事活动是传播旅游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桥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任何地域文化要传承就必须要传播,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而旅游节事活动是动态的旅游文化,它能通过表演再现历史、通过工艺制作展现文化、通过会议、论坛等为文化交流提供平台、通过比赛活动激励文化传承,最终实现地域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成都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发展现状分析

洛带古镇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山下,三国蜀汉时建镇,全镇客家人占90%。作为西部最大的客家聚居地,目前,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主要包括以“客家火龙节”、“客家水龙节”和“清明祭祖祈福节”为代表的民俗风情型旅游节事活动和以“客家文化讲堂”为代表的博览会展型两种类型。

(一)客家火龙节

洛带古镇客家火龙节在每年桃花盛开的三月举行,是客家人在迁徙漂泊中祈求幸福、祈求美好的一种愿望,显示了客家人在长期迁徙过程中英勇顽强的精神。洛带的客家火龙舞以“刘家龙”最负盛名,其名得于参加舞龙的都是江西籍客家人刘氏族人。 刘家龙舞直接从中国古代龙舞发展而来,历史悠久,家族内部传承,且一直没有中断,因此,保存了“焚香祷告祭祀”、“烧火龙”等较多的中国古代舞龙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

(二)客家水龙节

号称“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的洛带素有舞龙的传统,客家先民每逢天干祭祖,拜龙王开海眼送水,耍水龙祈雨往往如愿,遂成习俗。客家人以舞水龙的方式求雨,逐渐形成古老神秘的祭龙仪式。目前的洛带水龙节围绕洛带客家水龙文化,进行了泼水狂欢周、书香主题周、戏曲主题周、美食主题周四大主题周活动。

(三)清明祭祖祈福节

2005年世界客属第二十届恳亲大会在洛带古镇成功举办,洛带因之有了“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之称。 2008年首届洛带客家清明祭祖祈福节祭祖大典成功举行,祭祖活动以地道的洛带客家公祭流程展开,包括“三献”(爵、帛、三牲)之礼、“三祭”(水、火、土祭)之礼、“三娱”(舞彩龙、跳傩舞、古乐舞)之礼三个部分。整个祭祀活动体现了客家人对祖先的敬拜和感恩。

(四)客家文化讲堂

2015年4月,为了弘扬洛带客家文化,展示洛带古镇的文化魅力,洛带古镇景区管委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定期进行客家文化讲座。讲座主题涉及洛带客家历史、客家会馆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民俗文化等诸多方面。

三、成都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洛带古镇的旅游节事活动开展现状来看,洛带古镇节事活动以客家文化为主题,主题特色鲜明、突出,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主题单一,缺乏创新

洛带古镇在挖掘其旅游节事活动主题时,明确其客家文化的核心,所开展的“客家火龙节”、“客家水龙节”等活动在前期对成都市区及周边近距离游客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一个成功的旅游节事活动,应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能对游客产生持久的吸引力,并不断吸引更广泛的游客参与其中。而洛带古镇以“客家火龙节”为代表的洛带客家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由于每年的活动内容均没有大的变化和创新,失去创新性的旅游节事活动必定无法在快速发展的旅游节事活动市场拥有自身的一席之地,很快就被游客所忘却。

(二)运作模式仍停留在“政府主导”的层面

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的办节模式目前仍然停留在政府主导的层面,洛带火龙节、水龙节等极具洛带客家文化特色的节事活动都是洛带镇政府牵头,由政府策划、政府出资、政府包办一切。在洛带古镇进行旅游节事活动打造之初,政府的牵头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旅游节事活动市场的发展,政府主导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其弊端来,火龙节、水龙节等旅游节事活动不但耗资巨大,而且市场效果差。以2014年洛带水龙节为例,整个洛带古镇活动现场,只有古镇居民和少数的成都游客,且游客也并非专门为景区的节事活动而来。2013年元宵节的客家火龙节甚至因前两年办节效果差而取消。

(三)宣传促销不够

纵观我国目前举办成功的大型旅游节事活动,如:青岛啤酒节、洛阳牡丹花会等,无一不是与其大规模的宣传密切相关的。而洛带古镇已经举办的“水龙节”、“火龙节”、“清明祭祖祈福节”等旅游节事活动主题突出且特色鲜明,却因营销意识薄弱、营销手段落后等原因,导致市场认可度低,严重影响了其价值的实现。

四、成都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发展对策分析

(一)打造主题多元化的旅游节事活动

以客家文化為主题的旅游节事活动是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的特色和核心,也是洛带古镇的品牌活动。但是,要通过旅游节事活动达到提升洛带古镇知名度、为古镇招商引资、增加古镇居民收入、促进古镇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目的,必须以客家文化为核心,在现有客家火龙节、水龙节、清明祭祖祈福节的基础上,打造主题多元化、时间广泛分布的旅游节事活动,具体构想如下:

以上旅游节事活动的构想具有主题多元化、开展时间的广泛性和吸引对象的普及性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主题类型旅游节事活动的需求。而对洛带古镇而言,多元化的旅游节事活动主题具有弘扬客家文化、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重功能。

(二)立足客家文化,融合国际经验

旅游节事活动的核心是文化交流,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区域性和民族性越强的旅游节事活动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够成为旅游景区节事活动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首先必须立足具有本土性和地域性的客家文化,深度挖掘客家文化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中的文化内涵,打造洛带客家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的品牌。

同时,在节事活动的组织和宣传模式上,还必须不断吸收国际化的节事理念,不断的融合国外的办节经验,将国外经验丰富的节事活动办节经验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衍生出一系列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节事活动,形成客家文化旅游产业 链。

(三)以市场化为导向,逐渐转变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运作模式

旅游节事活动作为一种旅游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对于洛带古镇来说,举办各种旅游节事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树立洛带的客家旅游形象,提升洛带古镇作为“西部客家第一镇”的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应逐渐由政府主导开发向市场化开发转变,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办节模式,优化和整合各方资源,将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作为一项系统的文化、旅游、招商举措来运行,让古镇居民、政府部门、投资企业、游客等旅游节事活动的利益主体都受益,进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多渠道宣传促销以提升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的知名度

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要想获得市场效应、吸引除成都以外更多的游客参加,就必须运用先进的营销理念。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可以利用在营销手段方面,在采用传统营销手段的基础上,要迅速的迎合市场的营销模式,多采用新媒体营销,如: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等,如:创设活动独立网站,通过微信平台、再线投票、有奖竞猜、游戏积分等方式进行营销互动,同时,配合各类慈善活动等公关建立活动良好的社会形象。在营销宣传范围上,既要抓好成都本地宣传,更要加大对外的宣传力度,以达到广泛吸引外来游客的目的。

五、结语

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区域旅游经济、弘扬西部客家文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洛带旅游节事活动在各类旅游节事活动中脱颖而出、吸引世人的目光,就必须要不断创新,走深度开发的道路。创新是旅游节事活动之魂,洛带古镇必须在开展旅游节事活动时,不断推陈出新、以多样化的方式演绎客家文化、以独特的文化体验吸引旅游者,最终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洛带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节事活动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余青,吴必虎,殷平,等.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J].地理学报.2004,23(6)

[2]胡平.双向四轮驱动,全面推进旅游节事发展[J].旅游学刊.2013,7

[3]袁喆生,公学国.我国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10

[4]谭志蓉,王丽丽.立足客家文化,发展休闲旅游[J].成都大学学报.2007,2

作者简介:黎玲(1983— ),女,四川遂宁人,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学与研究。

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第4篇

1 理论模型设定

1.1 影响因素及变量选取

(1) 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可以通过旅游收入的多少直接反应出来。将旅游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 记作Y。 (2) 可支配收入。一般情况下, 收入对消费起决定作用。人们在收入稳定, 资金较为充足的情况下, 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可支配收入的越多, 人们相应的旅游需求也会更旺盛。从理论上来说, 旅游收入与可支配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我用人均GDP (x1) 来表示。 (3) 旅游客运量 (x2) 。游客是旅游消费的主体, 吃、住、行都是旅游收入的来源。一般来说, 游客量越多, 相应的消费就越多, 从而是旅游收入也就越多。所以选取山东省旅游客运量 (x2) 作为一个解释变量。 (4) 旅行社数量 (x3) 。旅游业发展程度影响着旅行社数量的多少, 而旅行社规模等又反过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所以一个地区旅行社的多少也会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以山东省旅行社为代表, 选取山东省旅行社个数 (x3) 作为一个解释变量。 (5) 交通运输。交通是沟通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桥梁和纽带, 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旅游业的交通主要有铁路、公路和民航, 我们用山东省铁路运输线长度 (x4) 来解释。

1.2 实证分析

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 得到回归方程, 但由于x3无法通过t检验 (本文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5) , 所以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变换模型形式, 建立双对数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得回归方程为:

1.3 模型检验

(1) 经济学意义检验:系数都为正, 符合经济学原理意义。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人均GDP每增加1%, 旅游收入增加0.27%;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游客量每增加1%, 旅游收入增加0.9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行社数量每增加1%, 旅游收入增加0.2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铁路运输线每增加1%, 旅游收入增加0.16%; (2) 拟合优度检验:样本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 可用可决系数 (R2) 或修正系数表示, 数值越接近于1, 则说明拟合效果越好。由回归结果可知, R2=0.9 997, 非常接近于1, 说明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 (3) T检验:表示每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 查自由度为7的t分布表可得tα=2.447, 有回归结果可知, 每一个变量的t值都大于2.447, 其所对应的伴随概率都小于0.05, t检验通过。说明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 每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都是显著的; (4) F检验: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之间的整体关系。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自由度为3和7的临界值Fα=4.35, 由回归结果可知F=60 011.64>Fα=4.35, 其所对应的伴随概率也小于0.05, 说明所有解释变量在整体上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5) 异方差检验:我们采用White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 辅助回归方程中有4个变量, 即自由度为4, 查分布表, 得到临界值x20.05 (4) =23.6 848。运用White检验法得n R2=10.996

2 结论及政策建议

2.1 结论

山东省旅游业一直保持增长势头。我们通过建立和修正多元回归模型发现出, 山东省旅游收入与人均GDP、旅游人数、旅行社个数和交通状况等主要因素有关。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人均GDP每增加1%, 旅游收入增加0.27%。表明人均GDP的增加会会促进增加旅游业收入,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人均gdp的增长, 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经济的增长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游客量每增加1%, 旅游收入增加0.92%。表明旅游收入收到游客数量的影响作用较大, 二者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符合预期结果。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行社数量每增加1%, 旅游收入增加0.29%。表明旅行社数量的增加, 也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符合预期结果。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铁路运输线每增加1%, 旅游收入增加0.16%。我们可以理解为交通因素的改善, 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也增加人们旅行的意愿, 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二者同样存在正相关关系, 符合预期结果。

2.2 建议

(1) 大力发展经济,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 经济发展也是人们追求更高水平消费的保障。山东省必须依旧把发展作为首要目标,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努力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进行消费政策的创新, 刺激消费需求, 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需求。 (2) 加大交通运输的投入, 完善与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山东省要不断完善铁路、公路等设施建设, 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提高旅游景点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向游客提供多样化服务。将山东省的美丽景色与高质量的服务相结合, 吸引更多的游客。 (3) 做大做强“好客山东”, 形成品牌效应。利用多种方式, 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品牌。同时, 创新地开发山东特色旅游资源, 将泰山泰安、泉城济南、孔庙曲阜、仙境蓬莱和海滨青岛等地域相结合, 打造环山东旅游城市带, 将美丽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景观相结合, 将“好客山东”的品牌打响! (4) 政府要加强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 大力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财政的投资力度和支持力度, 同时加强信贷支持, 存进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培养文化素质较高、服务质量较好, 精通外语的旅游管理团队。 (5) 统筹兼顾, 促进整个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 要立足于整体, 同时于实际出发, 利用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打造特色民俗旅游品牌促进整个山东省旅游业的繁荣而不是某个市的发展, 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同时,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发展生态旅游, 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

摘要:旅游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而兴起的朝阳产业, 随着国家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越来越显著。本文以旅游大省山东省为例, 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相关数据基础上, 建立山东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 并进行相关计量检验分析, 具体研究影响因素与旅游收入的关系, 并针对所得到的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旅游业,山东省,影响因素,计量经济模型

参考文献

[1] 李楠.山东省旅游业的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青岛大学, 2010, 10-15.

[2] 崔青竹.山东旅游业经济效应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 2013, 6-10.

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第5篇

【摘 要】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第 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乡村旅游在我国先后经历了早期兴起阶段、初期发展阶 段、规范经营阶段。本文在对乡村旅游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全面 的论述,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主要模式,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分析

乡村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种。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近期,乡村旅游往往和新农村建设联系在一起。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下的一个成功实践。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存在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依据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乡村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因此乡村是比较容易培养出特色经济的。对于提升和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乡村旅游目前发展模式

1.1传统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是一种乡村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满足舒缓现代人的精神。

1.2休闲农庄模式

休闲农庄模式是以休闲农庄作为经营单位的发展一种乡村旅游的模式,休闲农庄是指占地有一定的规模,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设施的经营为主

1.3民俗风情模式

民族风情模式是指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以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基础,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引导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模式。

1.4 品牌餐饮模式

品牌餐饮模式是指某一特定乡村旅游地以品牌化的特色餐饮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手段,从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模式。游客对旅游地的深层体验,“从味蕾开始”。特色餐饮,是乡村基于饮食传统文化,投入最少,最易于经营的旅游服务。比如:生态渔村

1.5创意产业模式

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创意产业模式是指依托乡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创意产业所形成的氛围,开发艺术家社区等具有鲜明创意产业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并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2.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经营与管理问题、规划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发展观念问题、品牌问题等,其中这几个问题又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中之重。

2.1缺乏经营与管理能力

由于乡村旅游是在乡村或乡镇开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建立在村民参与的基础之上,这样一来,村干部和乡镇领导就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领导者,这些领导者缺乏现代旅游管理的理念和经营能力。加上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更是缺乏旅游经营与管理的相关知识,经营观念尚未形成,缺乏旅游服务意识,不懂得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系列经营与管理。管理人员和村民都缺乏管理能力的时候,造成服务不到位和管理工作的混乱,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了乡村旅游效益的提高。

2.2 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制定乡村旅游的合理规划是发展好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然而有许多的乡村在发展旅游的时候,严重地破坏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不顾客观实际和旅游市场规律,盲目上、跟着上,各自为阵、重复建设。有的旅游开发者只注重规划,根本没有考虑原生態的旅游资源具有的价值,如恬静乡间小路、夕阳西下的田园风光等,就需要我们旅游开发的东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许多乡村就缺乏这样的观念,去效仿其他乡村旅游开发好村落。没有清醒的认识到乡村旅游规划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自身的资源,而且是要开发好自身的资源优势

2.2.1管理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 ,乡村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大多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服务水平偏低,并且观念比较落后,没有统筹安排,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致使管理比较混乱。

2.2.2缺乏商品意识,产品单一 ,乡村旅游仍然处在“吃农家、住农家”这样一个基础的接待服务阶段,真正农村的本地文化没有得到挖掘,有的已经在开发乡村文化,但也没有上升到商品的层次,使乡村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形式单一,旅游产业链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真正实现旅游对乡村发展的拉动作用。

3. 乡村旅游的模式发展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农村经济的一种转型,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拉动农村建设,三产带一产,一产三产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势必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另外, 乡村旅游从单一观光采摘农业型向休闲、度假、体验乡村型发展乡村旅游有待产业的升级,随着大旅游休闲时代的到来和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成熟,单一的观光采摘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乡村旅游者,旅游者到乡村希望得到乡村的生活体验和心灵的安宁,那么乡村旅游必定也应该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体验旅游转型。

3.2加强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经营管理

为了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健康的发展,应制定有关法令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加强科学的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经营管理条理,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得以健康的发展。提高乡村旅游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解决人才匮乏的难题。

3.3 乡村旅游从依托城市向依托景区发展

乡村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不再以出游距离作为第一选择,而更多考虑的是旅游过程中的得到的服务和体验。乡村发展旅游要么依托自身资源的吸引力,自身没有资源的只有依靠附近的景区进行联合品牌,打造特有的服务接待。借助景区的客源。

结束语

总之,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前景广阔,面对着这样的有利条件,再加上现在的旅游热潮,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如天龙屯堡模式。但不能一味的模仿别人的东西,开发乡村旅游的时候,我们要认识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弱势,对旅游市场认真的做调查分析,毕竟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市场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手段,效益最终才是旅游开发的目的。

※项目来源: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吉图参与体验式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中期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卢世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05年第2期.

[2]宋 英.《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关键问题》,《商场现代化》2008年6月总第543期.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第6篇

大家辛苦了!首先我代表南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家班子对各位领导到我市调研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在这两天调研中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我市旅游业和休闲度假产业发展情况,欢迎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旅游局的大力指导下,我市紧紧围绕“中国绿城、壮乡歌海、会展之城、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的总体目标,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一)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近年来,南宁市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从2004年至2007年,南宁市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从1386.91万人次增长到2058.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71.65亿元增长到114.22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0.37%和12.36%;接待入境旅游者从6.56人次增长到14.11万人次,年均增长21.1%,旅游外汇收入从1714.62万美元增长到

1 4171.58万美元,年均增长24.89%;200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至117.39亿元,相当于2007年全市GDP的11.04%,约相当于第三产业的21.89%;旅游业作为我市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2008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94万人次,同比增长23.1%;旅游外汇收入2060.53万美元,同比增长26.76%;接待国内旅游者1077.54万人次,同比增长13.37%;国内旅游收入61.12亿元,同比增长20.73%;全市旅游总收入62.6亿元。

(二)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

截至2007年底,我市旅游星级饭店的数量已增加到85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家、四星级饭店9家、三星级饭店32家、二星级饭店38家、一星级饭店1家),共有客房12604间,床位22382张。旅行社有60家,其中国际社达16家,国内旅行社44家,在册各语种导游员2200多人。

(三)景区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旅游景区景点是旅游业运行的最基本单位,是吸引游客的根本所在。南宁旅游在这方面先天不足——产品单

一、特色不浓、缺乏精品,既没有闻名海内外的山水风光,也没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多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旅游A级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抓手,努力打造南宁市旅游精品景区。我市旅游景区建设在积极探索中有新突破,目前,拥有10家A级景区,其中4A级景区4家(青秀山、嘉和城景区、九曲湾温泉度假村、八桂田园),3A级景区6家(伊岭岩、良凤江、人民公园、金花茶公园、西津湖水库风景区、乡村大世界),另外,

2 还有金满园休闲观光果园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家(金满园休闲果园、扬美古镇、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广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乡村大世界、横县西津水力发电厂),5家全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我市现有旅游景区(点)40家。随着大明山风景区、昆仑关战役遗址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将相继开放,环大明山旅游带又将成为我市极富吸引力的旅游线路。新景点的开发,旧景点的改造,新线路的推出、旧线路的充实,极大地丰富了南宁的旅游资源,使南宁逐步成为旅游目的地城市。

(四)区域旅游城市地位日渐突出。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这个契机,近年来,我市加强探索与周边地区进行旅游协作、合作的新路子,致力发展区域旅游。在国内,先后联合桂林、长沙、贵阳等西南十城市,郑州、大连等北方重点旅游城市共同开发旅游产品,联手开拓广东、华东等地市场;与桂林、广州、海口、贵阳、长沙、大连等省市达成捆绑销售协议。在境外,加强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开辟国际旅游精品线路30多条,与泰国、西班牙、俄罗斯、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达成旅游合作协议,互推产品,互组客源,还组织开通了马来西亚旅游包机、泰国旅游包机及自驾车团队来邕考察旅游。

(五)旅游综合环境明显改善。近年以来,结合城市“136”建设工程,创建全国文明城活动,围绕实现“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总体目标,全市大力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整治旅游环境,全力规范旅游市场,使全市重点旅游景区基本实现“安全、秩序、效益”的目标;旅游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深入开展,则提升了城市旅游硬件水平。在改善

3 旅游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我们又启动了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为内容的创行业“文明窗口”建设活动,把旅游行业文明创建、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商品设计等融为一体。为推动我市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旅游、工商、公安、消防、安全监督、卫生等部门起抓共管旅游市场的合理机制已逐步形成,树立了安全、诚信的旅游城市形象。

二、南宁市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情况

我市的休闲度假旅游起步较晚,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市的休闲度假旅游业逐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一批主题鲜明、风格独特的度假产品涌现出来,一些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也开始大量增加休闲度假旅游内容,迅速向观光休闲一体型转化。

(一)加强规划指导力度,突出休闲度假产品。南宁不仅旅游资源丰富,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适宜观光,更适宜商务休闲度假。为此,围绕建设国际性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及实现南宁市旅游产业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的产业升级,南宁市编制了《南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南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了“把南宁建设成亚热带自然风光和壮民族风情特色突出,中国绿城、壮乡歌海、会展之城、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等品牌形象鲜明,以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和游览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的总目标。编制了《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和《环大明山旅游带总体规划》,通过整合大明山及大明山周边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丰富和提升

4 大明山旅游的产品结构和品位,形成以大明山为中心,以南宁市为依托,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民族风情体验为主要功能的休闲旅游新产品。各县区围绕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制定了总体规划,西乡塘区提出打造“城市旅游、乡村旅游”两大主题,横县全力打造“中国茉莉之乡”,马山县立足“风情马山〃山歌之乡”,宾阳县定位于发展“中高档次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全市开始形成了发挥优势、各具特色,倾力打造旅游目的地的新格局。

(二)加强政策引导力度,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旅游开发。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统筹,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近年来,区、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中共南宁市委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南宁市服务南博会扶持宾馆饭店设施更新改造若干规定》、《南宁市扶持国际航空客运市场发展暂行规定》等相关政策,从政策、资金上不断加大对南宁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旅游发展资金,重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推动了广西嘉和集团、广西国悦集团、青岛啤酒公司、西津电厂等多经济成分参与旅游开发,创建了嘉和城景区、九曲湾温泉度假村、青岛啤酒、西津风景区、石埠“美丽南方”等20多处A级旅游景区、工农业示范点,拓宽了旅游产业链条。

(三)突出项目建设,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精品。围绕着推动

5 由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深度整合旅游资源,规划、招商、建设了一系列有特色、品位高的旅游项目。

一是突出休闲度假主题。首先,温泉资源得到较好利用。广西嘉和集团及广西国悦集团先后投资建设了嘉和城温泉谷和九曲湾温泉度假村,这两个景区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逐渐成为区内外游客来邕旅休闲度假的必选之地。其次,休闲体育设施进一步健全。青秀山高尔夫球场和嘉和城高尔夫球场的先后建成与南宁市其他休闲体育设施一起初步构建了立体的休闲体育设施网络,为南宁打造更高层次的休闲度假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深入挖掘休闲农业资源,努力打造风格迥异的休闲农业旅游品牌。江南区扬美古镇、宾阳县古辣镇蔡氏书香古宅、西乡塘区石埠“美丽南方”忠良村主要结合当地文化和人文景观开发农业旅游;八桂田园、金满园休闲观光果园主打现代农业科技和休闲旅游品牌;乡村大世界、武鸣纳天山庄主推生态农业和自助互动式旅游。第四,建设自驾(助)游配套设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自驾游的游客的需要,建设乡村大世界旅游汽车营地。

二是注重文化内涵和品位。新建项目都做到了在文化品位上下功夫,上档次。九曲湾温泉度假村在建设过程中抓住壮民族文化,而嘉和城温泉谷则着重于各国温泉文化。大明山风景区围绕龙母文化做文章,设计建设了文化内涵丰富的景区大门,设计开辟了5条精品休闲线路,策划建设龙母文化园。昆仑关战役遗址突出爱国文化,以“铁血昆仑,威震华夏”为主题,建设昆仑关战役遗址景区,利用声光电技术建设昆仑关战役遗址博物馆。横县“中华茉莉花园”以“茉莉花与茶文化”为主题建设集生产、

6 科研、文化、技术展示与旅游功能高度融合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区。

三是投资规模大,资金来源多样化。近年来,南宁市每年安排的1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超过60%的资金投向重点旅游项目。广西嘉和集团及广西国悦集团分别投资5亿元和3.5亿元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嘉和城温泉谷和九曲湾温泉度假村。2008年招商引资待建项目有:东盟旅游度假村、英皇龟山半岛生态旅游区投资7.5亿美元,梦幻水都-山水国际景区投资18.18亿元,保利集团开发的广西民族文化开发项目投资55亿元,青秀山国际高尔夫球场配套项目(度假中心)投资4935万美元。

(四)创新旅游活动内容,打造新的旅游休闲度假品牌。我市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大型活动、各种会展、特色节庆、主题活动的举办,这些活动的举办为南宁旅游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丰富了南宁旅游的活动内容,增强了南宁旅游的卖点。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的举办,给南宁旅游业带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我们紧紧把握这一机遇,在全年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中,把这几大活动作为重点宣传载体,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我们还举办了特色旅游节庆——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美食节就是借助博览会、民歌节的巨大影响力,发展成为广西旅游第一节庆品牌的。我们深知,重要活动、特色节庆的举办对旅游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从2005年开始,我市以 “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为目标,整

7 合南宁市及周边县区资源,推出了多个节庆活动。青秀山的桃花节、扬美古镇的龙舟大赛、良凤江的森林旅游节、武鸣的三月三歌圩、宾阳的炮龙节、横县的茉莉花节等等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较为成熟的旅游节庆品牌。2007年,我市以打造南宁美食天堂为目标,充分发掘我市的餐饮资源、美食特色,开展以“绿城美食,月月飘香”为主题的“2007南宁旅游月月美食节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吸引了众多游客、市民的关注和参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今年,我市又以“月月旅游节”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一月〃2008南宁旅游迎奥运开年仪式暨昆仑关大捷68周年纪念活动、二月〃南宁第二届旅游文化庙会、三月〃首届南宁赏花旅游节、四月〃南宁民俗旅游节、五月〃2008北部湾4+2城市旅游联盟欢乐旅游节暨首届大南宁旅游超市、六月〃北部湾4+2城市旅游联盟大明山首届养生旅游节及北部湾旅游“天天演”启动仪式、七月〃科普旅游节、八月〃环大明山养生旅游节,等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利用、发挥了南宁的旅游资源,通过有效整合,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旅游休闲度假节庆品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旅游热点,使得南宁旅游月月有节庆、节节出亮点,宣扬了我市独特的旅游资源,活跃了我市旅游市场,不断提高南宁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改变旅游营销重点,不断提升南宁旅游美誉度和知名度。近年来,南宁市旅游营销的重点内容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转移,先后推出了休闲养生游、环大明山游、民俗生态游、美食天堂游等休闲度假旅游线路以及嘉和城景区、青秀山高尔夫球场等

8 休闲度假产品。先后接待了国旅总社考察、俄罗斯旅行商考察团、“寻找喀斯特神话自驾游”大型车队、加拿大旅行商及媒体考察团、“胡志明足迹之旅”考察团、韩国高尔夫球团等重要旅行商,并通过开展考察和座谈活动,让旅行商充分了解南宁的旅游产品,促进旅行商加大推广南宁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的力度。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外的旅游展会,推介、展示南宁旅游形象,休闲旅游产品,派发各类宣传品向参展商及游客宣传南宁旅游资源和特色,通过精心筹备和大力推广,提升南宁旅游整体形象。

(六)积极开辟国际班(航)线,提升南宁区域性国际城市形象。南宁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独特的地理位臵是南宁入境旅游市场得以发展的先天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南宁成为中国—东盟两大市场的结合部和华南、华东、西南经济圈的交汇点,成为泛珠三角经济区乃至中国对东盟开放和东盟进入中国的陆地门户。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构建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特别是从2003年起,我市专门成立了开通国际航线工作组,2005年制定了《南宁市扶持国际航空客运市场发展暂行规定》等优惠政策,安排专项资金补贴国际航线、航班的开通。在我市的积极推动下,国航、深航等航空公司及桂林国旅南宁分社积极介入我市国际航空市场建设,开通了南宁—香港、昆明—南宁—金边、海口—南宁—曼谷、南宁—首尔、南宁至新加坡、吉隆坡、雅加达、马尼拉航线等10条国际航线,广西运德集团先后开辟了直达香港、澳门、越南下龙湾、河内的国际旅游直通车客运班线路,,为南宁市休闲度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南宁市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存在的问题

9 南宁拥有理想的区位优势与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地区经济的相对发达、休闲设施的逐步完善与已经颇具规模的消费场所,这一切都是南宁发展休闲业的有利条件。但休闲业在南宁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南宁目前在休闲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全市旅游产品品种虽然日趋丰富,但以“跟风”产品和大路产品居多,缺乏自身的个性和特色。虽然南宁已经初步形成了三大类旅游休闲场所和设施,如以嘉和城景区、青秀山风景区(高尔夫球场)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类;以朝阳商圈、古城新民商圈以及琅东商圈代表的都市购物类;以南宁明园饭店、竹篱笆等新老酒家和各类休闲吧与茶室为代表的休闲餐饮类,以南宁国际龙舟赛为代表的体育健身类,但缺少以重要文化娱乐场所、文化娱乐节目为代表的休闲文化类。旅游购物、晚间旅游娱乐项目比较薄弱,游客基本上没有更多休闲度假场所,有钱花不出去。总体上看,南宁休闲产业还缺乏文化资源与休闲项目与旅游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没有对传统的自然、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性组合开发。目前南宁文化休闲项目依然处于分散的、浅层次的、粗放式的阶段。

第二,休闲度假旅游配套设施不足。目前南宁市的饭店经营方式以观光型、商务型为主,没有突出体现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缺少接待高端度假游客的酒店;景区打着休闲度假的牌子,却没有完全具备休闲度假村的条件和设施;景区建设缺乏休闲设施,可供游客长时间逗留和游览的景点不多。

第三,专业人才不足,经营治理知识欠缺。旅游休闲产业作

10 为一个新型的朝阳产业,和其他行业不同,旅游休闲产业人才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外语要好,信息要通,还要具有国际国内休闲市场的开拓和应变能力。南宁旅游休闲产业在最近几年才起步,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依然比较欠缺。一方面缺乏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产业治理人才。另一方面,缺乏素质较高的休闲产业服务人才。

第四,休闲旅游度假项目落地难,投资环境有待改善。项目落地困难涉及最多的仍然主要是规划、国土等问题。

四、南宁市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思路

南宁市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就是要发挥区位优势,重新整合旅游资源,加强与广西区内、西南、华南旅游协作体、泛珠三角旅游机构、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

综合分析南宁市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分布、城市空间特征以及旅游交通体系等因素,南宁市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总体构架概述为:“一个中心、两大功能、四大片区、六条廊道”即:一个中心:南宁城市中心;两大功能: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四大片区:大明山旅游片区、西津湖旅游片区、龙虎山旅游片区、凤凰湖旅游片区;六条廊道(六条辐射旅游线路):南线(滨海风光、跨国旅游线)、西南线(边关山水、跨国旅游线路)、西北线(岩溶奇观、红色旅游线)、北线(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线)、东北线(山水民俗文化旅游线)、东线(宗教历史文化游线)。将南宁打造成“中国绿城、壮乡歌海、会展之城、美食天堂、旅游胜地”。

(一)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以“中国绿城、壮乡歌海、会展之城”为主题整合南宁旅游

11 资源和产品,重点打造旅游吸引物及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依托的旅游景区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提高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1、会展商务系列产品。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优势和区域经贸合作的平台,发挥首府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开发设计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挖掘专项旅游系列产品。

2、壮族文化项目的深度开发建设。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举办为突破口,围绕“壮乡歌海”的主题形象开展壮民族文化大采风行动,深度挖掘可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

3、建设“中国绿城”。规划建设城市游憩商业区,通过美化公园、道路、绿地构建南宁绿城景观框架,对南宁市邕江及内河进行综合整治的同时进行水系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开发城市水上观光休闲功能的邕江生态旅游休闲带,打造“百里邕江”游览项目,将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南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

南宁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建设的主体任务包括旅游交通网络、信息网络、住宿、餐饮、旅游商品等,以及在更大的区域进行旅游联动。

1、旅游交通网络

加强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南宁至东南亚主要旅游客源地的航线,增开南宁至国内重点旅游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的直达航线,增加航班密度,积极培育航空市场。升级改造火车客车站设施,提高区内铁路等级,加快区内列车运行速度,争取开通南宁

12 至越南下龙湾的国际专列,增开南宁至国内大中城市及重点旅游城市的车次。建设旅游码头,与城市水系景观改造配套,开辟水上旅游航线,进一步开发邕江观光水运游道。

2、旅游住宿、餐饮、旅行社、旅游商品等设施

——提升旅游饭店档次、规模,加强商务饭店和度假型饭店建设,引进国际性品牌酒店及管理公司,推行和加强星级饭店评定。

——适当提高旅行社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发展集团化、专业化、网络化经营。

——突出建设有本地特色的小吃街巷、饮食风味城,满足游客对异地饮食文化的需求,开设多元化风味主题餐饮体系,在琅东、青秀山一带建设集本地特色、全国各地菜系、世界快餐、东南亚风味等于一体的餐饮设施。

——发展土特产品和工艺纪念品商场,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扶持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研发、生产专业机构。

——扩大休闲娱乐业的规模,提高品位,丰富内容,注重与地方文化、旅游产品特色相结合,使休闲娱乐业成为地方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的有效组成体。

3、区域旅游合作

南宁旅游的发展融入到大区域的旅游圈中,在构建形成南宁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圈层系统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区域旅游联动。区域旅游联动以区域旅游整体营销为载体,以产品结构的差异性、互补性为基础,加强政府组织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建设,扩大企业间的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引、市场对接,联动发展的格局,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区域合作:一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层

13 面的旅游合作。不断完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六城市旅游联盟合作机制,发挥南宁在广西旅游休闲度假区的中心作用;二是加强与西南旅游协作体、泛珠三角旅游机构的旅游合作;三是与北部湾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

(三)休闲旅游项目。依托大明山发展山地森林度假,将大明山发展成国际山地生态度假胜地;依托九曲湾的温泉资源发展温泉度假,建设嘉和城温泉谷和九曲湾温泉度假村集温泉度假、商务会议、保健养生、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档休闲度假产品;依托上林、横县等乡村田园景观和生态环境开展乡村休闲度假游,建设上林三里洋渡乡村休闲度假和横县茉莉花乡村度假旅游带;依托大龙湖、凤凰湖、西津湖、凤亭湖等湖泊资源开展滨湖度假旅游,打造西津湖国际生态湿地度假地;开发跑马、登山、漂流、徒步、高尔夫、垂钓、定向越野、汽车车灯越野等运动休闲产品。同时结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拓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美食旅游、节庆旅游、壮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

五、对于加快广西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编制广西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规划。广西旅游休闲度假产业起步晚,要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有效重组、整合和利用旅游休闲度假资源,科学地进行产业设计,制订出阶段性发展目标、政策、措施、重点项目等,指导今后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工作,避免盲目、低层次和无效建设。由于旅游和休闲度假业的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因此旅游和休闲度假业应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先导产业,南宁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

14 游产业发展的旅游集散中心和综合发展中心城市,建议自治区应将南宁市作为发展广西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核心城市重点打造。大力支持青秀山风景区、大明山风景区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建设。

2、加快旅游汽车营地建设。近年来高速增长的自驾车休闲旅游客观上已对旅游营地形成巨大需求,加快旅游汽车营地建设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建议抓紧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建立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的互免签证机制,落实南宁口岸城市的落地签证问题,简化通关手续,强化口岸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

4、强化人才引进队伍建设。建议自治区制定并实施大旅游与休闲产业人才培训计划。推出针对旅游、会展等专业人才的引进政策,加强人才储备;利用在邕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提高大旅游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素质。

5、加大对旅游休闲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对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相关项目进行政策倾斜,建立休闲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手段扶持发展。

尊敬的梁春禄副主席及调研组各位领导:虽然近年来我市在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起步晚,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希望各位领导多提批评、意见和建议,同时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有信心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推进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为全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个人师德总结范文下一篇:公司筹建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