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2023-10-12

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当前,4G网络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它不仅用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应用于物联网(IoT),并推动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满足未来物联网需求。目前,人们对机器型通信(MTC)的需求造成了各种通信技术具有多种服务要求,从而实现现代物联网的愿景。尽管这样,现有物联网通信技术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大量节点连接,安全性和隐私以及对应标准制订等问题,并且由于4G网络设计的局限性,导致其对物联网的优化程度比较差。随着5G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基于5G网络的物联网将会得到更大的性能提升,包括增强蜂窝网运营容量,提高物联网安全性以及网络挑战能力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5G IoT的最新通信技术以及5G IoT的主要研究趋势和挑战。

关键词:5G网络;物联网通信技术(IoT);第五代物联网(5G IoT)

0 引 言

作为一种很有市场前景和价值的技术,物联网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连接大规模的低功耗交互式设备而实现技术,例如可穿戴设备、智能传感器、智能电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機和智能交通系统等,这对我们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还指出,这些设备中将有70亿通过蜂窝技术连接,例如目前的2G、3G和4G。

而5G网络作为新一代移动无线网络技术,它将会在2020年后开始部署商用。国际电信联盟(ITU)对5G提出了8大指标要求,分别是基站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频谱效率、流量空间容量、移动性能、网络能效、连接密度和时延,具体表现在其传输速率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10~100倍,峰值传输速率达到10Gbit/s,端到端时延达到ms级,连接设备密度增加10~100倍,流量密度提升1000倍,频谱效率提升5~10倍,能够在500km/h的速度下保证用户体验。

1 现有物联网通信技术

物联网是基于现有的互联网技术而实现的一个全新技术领域,它最大程度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直接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三者进行有效的联系。在考虑大规模部署物联网应用时,较低的部署成本和设备成本,较长的电池寿命,可扩展的覆盖面积以及支持大规模连接设备的数量和隐私安全性等关键要素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满足物联网应用未来需求最关键的便是推动蜂窝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固定和短距离通信标准被用于大多数网络连接。传统的短程无线网络技术正在用于支持短距离的M2M通信应用,包括蓝牙、ZigBee和低功耗WiFi。但是这些短程连接技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支持城市、工业以及其它大规模物联网应用。

LPWA技术因具有广泛的覆盖面,较高的能源效率、信道带宽和数据速率,以及较低的能耗等独特的功能而非常适合于物联网应用。作为一种超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LoRa基于扩频技术实现,具有传输距离远、功耗低、连接节点多和低成本的特点。SigFox以超窄带技术建设物联网设备专用的无线网络,提供一个完整的端到端连接解决方案。

NB-IoT和eMTC都是窄带LTE技术,跟现有的LTE网络比较,它们都通过较大程度降低传输速率的方式来实现低数据速率的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具体来说,NB-IoT使用的带宽大约为200KHz,而eMTC技术使用1.4MHz帶宽;NB-IoT支持100Kbps以下速率传输较低的流量数据,而eMTC支持最高1Mbps数据传输速率。

2 5G网络主要技术

5G移动网络无线通信所依靠的技术主要包括高效能的无线传输技术和高密度的无线网络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多天线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无线网络系统的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作为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滤波器组的载波器技术(FBMC),通过合成滤波器组来实现发射端的多载波调制,利用分析滤波器组来实现接收端的多载波解调。相较于OFDM(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它在每个子载波上使用单独的滤波器,以消除子载波间的干扰。

在无线网络技术方面,集中化的、协作的、“云”化的无线接入网(C-RAN)技术、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超密集网络技术UDN、自组织网络SON、Multi-RAT技术、设备到设备D2D技术都是5G网络架构的候选关键技术。C-RAN是基于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和实时云计算架构的绿色无线接入网架构。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通过软硬件解耦及功能抽象,使网络设备不再依赖于专用硬件,实现资源充分的、灵活的共享,增强了网络弹性和自适应性。

3 5G IoT关键技术

作为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NFV旨在为5G IoT应用提供可扩展的、灵活的网络,这将使得基于分布式云的自定义网络切片为5G IoT应用创建可编程网络环境。NFV能够将一个物理网络分成多个虚拟网络,其中设备可根据应用需求重新配置来构建多个网络。

在两个设备(D2D)之间建立短程通信成为5G IoT数据传输的新方式,这将降低5G IoT应用的功耗,提高其负载的平衡,为边缘用户提供给更好的QoS。正因为如此,D2D通信正在逐步成为领先的技术。D2D还可被用作NB-IoT上行链路的扩展,可以通过NB-IoT建立路由蜂窝链路。并且在物联网中,D2D可与移动NB-IoT用户设备配合使用。

在未来5G系统中,MTC通信,毫米波,移动边缘计算,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窄带物联网NB-IoT等都将在IoT中扮演重要角色。

4 5G IoT挑战及发展趋势

5G可以满足未来物联网的需求,但是5G IoT的体系结构也面临着设备之间的可信通信,安全问题等一系列研究挑战。虽然对5G IoT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挑战。

5G IoT体系结构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大量物联网设备,网络可扩展性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同时管理大量物联网设备的状态信息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到5G IoT的互操作性和异构性。异构网络之间的无缝互连同样也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大量物联网设备通过通信技术与其它智能网络或应用连接进行通信、传播以及收集重要信息等活动,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性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5G IoT安全保障和隐私问题。

无线软件定义网络对于5G数据网络的有效性来说也仍然是一个重要挑战。为了保证高度灵活的核心网络,可扩展的SD-CN对网络可扩展性提出了挑战。同时,控制分离数据平面对于大多数SDN来说都比较困难。NFV与SDN高度互补,但不依赖于SDN,它运行在第三方公共云上,因此安全跟隐私也成为一大问题。

针对5G IoT,提出了大量物联网解决方案,同时5G IoT的标准化也会使得物联网应用实现及开发变得更加容易。但是由于在5G IoT中网络和设备的多样性,IoT系统和应用缺乏一致性和标准化,因此提出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仍存在很多障碍和挑战。5G IoT涉及两种标准。一是技术标准,包括无线通信,数据汇总标准等;二是监管标准,包括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例如通用数据保护法则(2018),安全解决方案,密码原语等。

对于5G IoT的研究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除了要解决上述遇到的挑战外,还应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探索。由于物联网的多样性,5G IoT将会越来越分散,因此需要开发更加复杂的技术,例如NVFs来管理5G IoT。边缘计算是5G IoT的另一个关键用例。边缘计算结合5G网络将推动物联网设备成为物联网的核心,并且将显著提升相关应用计算能力,例如AR/VR。除此之外,在高设备密度的情况下,实现上下文感知解决方案将会有效增加物联网实体规模,增强移动性和异构性。

5 结 论

随着5G技术的日渐成熟,5G网络将在2020年得到部署并开始商用。5G网络的很多关键技术就是为了满足物联网应用需要而开发的,它解决了很多物联网发展受限的主要瓶颈和挑战。但同时,5G IoT也仍然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关键挑战,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现存的问题,5G IoT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巨大潜力,实现万物智能互联,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彻底改变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Akpakwu G A,Silva B J,Hancke G P,et al. A Survey on 5G Network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Challenges [J].IEEE Access,2017(99):1.

[2] ANDREWS JG. What Will 5G Be? [J].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14,32(6):1065-1082.

[3] SHANCANG L,LI D X,SHANSHAN Z. 5G Internet of Things:A survey [J].Journal of Industri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2018,10:1-9.

[4] Atzori,Luigi,Iera,Antonio,MORABITO giacomo. The Internet of Things:A survey [J].Computer Networks,2010,54(15):2787-2805.

[5] Internet of Things(IoT)in 5G Mobile Technologies [M].Springer,2016.

[6] GOHIL A,MODI H,PATEL SK. 5G technolog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A survey [C].S.l.:s.n.,2013:288-292.

[7] Jayavardhana Gubbi,Rajkumar Buyya,Slaven Marusic,et al. Internet of Things(IoT):A vision,architectural elements,and future directions [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2013,29(7):1645-1660.

[8] Palattella M R,Dohler M,Grieco A,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5G Era:Enablers,Architecture,and Business Models [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16,34(3):510-527.

[9] 赵国锋,陈婧,韩远兵,等.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 [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4):441-452.

[10] 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等.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 [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44(5):551-563.

[11] 王宇涛.5G通信中的物联网变革与发展 [J].電子世界,2017(15):66.

[12] 樊衍涛,陈兴旺,李屹.物联网形势下的5G通信技术应用 [J].数字通信世界,2017(10):131.

作者简介:马少杰(1970.11-),男,汉族,河南巩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方向:无线网络。

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手机变得越来越普遍, 而现在的手机都是运用了LET, 它是现在最新型的通信标准, 它传输数据的速度最大可以达到每秒150MB的程度, 如果按照1000M相当于1G来计算的话, 它传输数据的速度可以换算成每秒0.15GB.这个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5G的时代的传输数据的速度比LTE时代传输的速度高60倍左右, 超高速时代即将到来。想要提高无限通信技术的速度就要做到一定就是高频率的传输, 在频率提高的情况下, 传播的速度也会提高, 这是因为可以用于通信的频率范围扩大了, 储存信息的内存也更大了, 那么传输的数据也会增多。如果电波的网络传输数据的速度快, 那么通信的速度也会快, 同样的, 如果通信的标准提高了, 那么网络传输数据的速度也会提高。我们现在还处在4G时代, 使用的LTE宽带是20MHZ, 但是时代在不断的发展, 通信的标准在不断提高, 调制解调机制也在升级, 这些带来的是同时使用多部移动终端的效率变得越来越高, 电波夹带的数据也越来越多。想要通信目标达到每秒10GB, 那么就需要网络传播数据的速度达到100M~1000M (1G) HZ。但是, 根据现实的情况来看, 电波的每一个使用范围都已经被分配好, 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 所以, 无线通信可以使用的频率范围没有那么高的网络传播速度。

事实上不仅仅是移动终端, 电视广播、航空无线通信、卫星通信以及射电天文学等都在使用这项技术。所以说, 5G通信技术信号所占据的频带的宽度是3.5GHZ或者是10GHZ, 另外, 它只能运用于无限通信, 不能使用频率高的电波。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电波的频率过高, 那么可用于传输的距离就会变短, 不利于进行远距离的传输。对于频率高的电波来说它们的特点就是直线性能好, 可以阻挡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 衍射的情况很难出现。总的来说, 对于我们现在使用的通信技术还需要技术人员进行改进, 因为频率高的电波很难手机上进行使用, 所以及时它的通信速度很快, 也没什么太大的用途。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可以使用MIMO技术的天线来进行工作。

1 MIMO技术是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MIMO技术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很多的天线进行发射和接收电波的工作。想要进入5G时代,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范围的运用MIMO技术, 这项技术是用过连动很多的天线, 把波束发射到规定的方向。

想要使用频率高的电波也需要大范围的使用MIMO技术, 这个技术是利用天线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之间进行结合, 然后给移动终端发送强信号的电波。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 想要运用5G信息通信需要高频率的电波的帮助, 但是频率高的电波会出现传输距离短的情况。想要解决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大范围的使用MIMO技术, 因为它可以规定电磁波的发射方向, 可以帮助频率高的电波进入到移动终端里。

虽然进入5G时代使用5G技术的重要的部分是大范围的使用MIMO技术, 但是, 它也不是万能的, 它不能解决频率高的电波在遇到障碍物的时候偏离原来直线传播方向的问题, 它会在建筑物的后面形成盲区, 不能帮助电波到达那个地方。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大范围的设立基站, 或者把频率高的电波和频率低的电波混合起来使用, 减少这些建筑物盲区。

除此之外, 我们还需要提高调制的方法, 这样才能帮助5G网络的通信速度到达每秒10GB的目标, 这就需要改进调制机制, 比如可以给用户分配基站的通信能力, 另外, 目前市面上的手机也不够标准, 所以还应该生产出能够使用频率高的电波的手机。

2 电力系统应用前景

2.1 定向波束

4G通信技术和5G通信技术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 4G通信技术是通过天线发射相同的电波来进行数据的传输工作, 5G技术是通过结合天线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在很小的范围内让正在通话的移动终端进行精准的向规定的方向发送数据信号。对于这个也可以理解为, 移动终端除了和自己进行通信的电波以外, 不会受到其他的和自己无关的多余的电波的影响。这样做, 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改善, 不会受到与自己通信无关的多余电波, 因此能极大的改善通信环境。而在合适的配电自动化站点和变电站进行通信时可以接收到规定好发射方向的电磁波。

2.2 高带宽的实际应用价值

5G的无线通信技术如果可以得到应用的时候, 那么就不仅仅是变电站可以得到通信技术了, 对于那些含有电力自动化的装备都可以拥有通信技术, 那时候的5G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直接连接进行输电工作的无人机、变电站甚至是变电站里面进行巡视的机器人。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5G无线通信技术链接光缆资源移植在手持的终端系统, 通过GPS进行定位, 这样可以非常精准的在地图上找到发送故障的地点, 为维修提高了效率。

3结束语

想要使用5G无线通信技术, 就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比如需要大范围的建立适合目前的电力系统网络范围的5G通信基站, 如果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联系分布的相对集中的配电自动化和分布平均的变电站,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力通信网的资源进行改进。在根据电力的空间分布特点在在限定的频率下进入网络, 最后共同构成电力系统物联网。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 对于在电力系统中使用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番讨论。本文也讲述了在固定的电力系统环境里使用5G移动通信技术的时候展现出的特点, 比如网络传输数据的速度快, 具有好的定向性。5G网络和电力系统相结合的设备有很多, 比如高要求的专用网络, 就可以体现出它的网络传输数据速度快的特点, 利用这些特点开展应用建设, 例如建设变电站、线路杆塔和无人机、变电站机器人、配电自动化等这些应用建设全部使用5G移动通信技术, 一直到最后, 可以让全部的电力系统的物联网都在5G的通信环境下完成。如果完成这个建设, 在进行运行和维护电力系统的时候都会方便很多, 检修等工作的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5G通信,电力通信网

参考文献

[1] 夏雪婷.便携式卫星地球站远程服务系统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 2017.

[2] 严超.基于可见光通信和无线局域网联合的上下行传输切换方案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 2017.

[3] 郑家琪.锡林郭勒电力通信传输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7.

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最近几年, 我国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靠互联网技术的方面也越来越多, 另外我国“互联网+”国家战略需求中明确指出:未来电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要在国民经济中“下沉”, 满足农业、医疗、金融、交通、流通、制造、教育、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教育和能源等垂直行业的信息化需求, 改变传统行业, 促生跨界创新。由此我们对于通信网络技术也愈发地关注起来, 尤其是5G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这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帮助我们为信息数据的传输提供高效和便利, 因此也被称为引领未来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那么, 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一下5G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二、5G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带宽和能力的增加, 移动网络的速率也飞速提升。在我国互联网相关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 5G无线通信日益进入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5G无线通信技术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快速的数据信息传播速度, 更广阔的互联网络以及更先进的多媒体成果。因此, 我们说, 5G无线通信技术也必将成为引领未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方式, 人们的生活也必将变得更加智能。5G无线通信技术作为4G技术的升级的发展, 同时也是4G技术的代替和创新, 因为对于未来互联网的应用来说, 5G技术能够为数据传输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防止移动数据信息的丢失和泄露, 保护信息传输系统不受破坏。目前来看, 5G无线通信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数据信息传输方式, 同时也改变了人们旧有的信息传播理念, 利用这种通信技术设计出来的应用软件也应运而生, 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 我们在各类通信技术应用软件的开发设计方面也有了不小的进步。以往传统的数据信息传输方式不依靠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因而存在很大的传输风险, 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信息传输及时性的要求, 时常会造成各种信息的延误, 造成经济效益和其他利益上的损失。因此, 现阶段我们需要依靠5G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去见证通信数据信息传输时代的开始, 利用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来开发各种应用软件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仍然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技术水平来看, 具体的通信传输网络的应用仍然还存在着各类问题, 制约着通信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 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继续研究和探索, 共同促进5G无线通信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应用和开发。

三、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问题

刚才我们已经说明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概念, 针对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们能够发现:如以往传统的数据信息传输方式相比较, 传统的通信传输方式不依靠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因而存在很大的传输风险, 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信息传输及时性的要求, 会导致经济效益和其他利益上的损失。而现阶段我们依靠和应用5G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则能够避免这些问题, 利用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见证通信数据信息传输时代的开始。然而,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仍然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具体的通信传输网络的应用仍然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部署运营需求为未来5G网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需要从无线频谱、接入技术以及网络架构等多个层面综合考虑。

首先, 我国的通信传输网络的结构比较单一, 但仅仅只依靠着一种通信信息传输的方式的应用成果其效用是远远不够的, 并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通信信息传输的效率, 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通信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因此, 对于我国的通信信息的应用来说, 我们需要的是至少两种的通信传输方式以此来保证网络传输过程的顺畅和有效。目前, 我们国家最常使用的通信传输网络结构单一, 同时分布的节点也比较多, 因此也就会造成通信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可靠性降低, 在通信信息的实效性方面产生不良后果, 这也必将造成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问题。

其次, 刚才我们已经提到过, 在通信网络结构中通常会有许多的网络节点, 而这些网络节点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 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这些网络节点, 从而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和转发。目前, 我国的通信信息运输网络往往会出现许多站点的空余状态的现象, 因此也就经常会引起过多的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而这种现象, 不光单纯地对于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和损害, 同时也会造成通信网络信息资源浪费的问题, 同样地不利于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四、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

以上我们已经具体地阐述和说明了目前我国在依靠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以及现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我们在这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因此, 我们格外需要对5G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优化和改善, 促进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快速进展。那么, 笔者针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提出了以下两种发展方式:

(一) 无线通信传输设备的发展

首先, 针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我们要提出的就是关于无线通信传输设备的发展。在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为了保证通信信息传输的高效率性和网络连通的顺利和畅通, 我们需要格外重视通信信息网络中对于通信传输设备的发展和选择, 更要在保证通信传输质量水平的同时, 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传输过程的额外负担。比如, 在实际的通信传输系统中, 通常来说, 一个通信信息系统所应用的传输设备往往需要从许多个厂商中购进。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杜绝通信信息传输的相关行业的垄断现象的发生, 从而完善市场有利的竞争局面的形成;通过这种有利的竞争形式, 也能促进通信传输相关领域内的厂商们积极地去改进自家的产品形式, 提升通信网络传输设备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更能够为我国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条件和可能。

(二) 无线通信网络结构的发展

其次, 针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贯彻关于无线通信网络结构的发展方式。伴随着我国无线通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也结合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现状总体来看:我国目前阶段急需要从单一结构的通信网络形式发展为复杂结构的通信网络结构形式。在上述的分析中, 我们已经提到过:单一的通信传输设备进行通信数据的有效传输, 而这种形式的网络通信系统则会对信息资源的传播造成一定的阻碍和不良影响。所以,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 采用单一通信传输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并不能满足我国当现社会的需要, 更难以达到预期的信息传播效果, 不足以支持目前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因此, 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资金, 来不断地完善目前通信网络传输系统的结构和形式, 利于更多通信信息资源的传播和转发, 改变现状为5G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创造有利基础和条件。

总而言之, 从目前我国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与需求来看, 我们在对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上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如通信传输设备以及通信传输网络结构上的各种问题。

因此, 我们需要根据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和分析, 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和主要问题做到清晰把握, 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关于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的发现方式和策略, 以加速我国5G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

只有这样做, 我们才能尽可能地完善通信传输网络系统的结构和形式, 提升通信网络传输设备的水准与质量, 增强通信网络传输工作的效率, 实现更多信息资源的传播和转发, 为卫星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5G无线通信技术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逐渐地进入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5G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更宽广的互联网络以及更先进的多媒体应用。本文中, 笔者根据我国5G无线通信技术的相关概念与应用问题展开了讨论分析, 说明了无线通信的相关概念, 更阐述了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给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式和策略。

摘要:目前,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速的通信方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 人们的生活也愈发地依赖于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的影响和利用。由此, 5G无线通信技术也逐渐地进入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5G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更宽广的互联网络以及更先进的多媒体应用。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及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5G无线通信技术,概念,应用,思考

参考文献

[1] 唐兴, 移动通信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J].江西通信科技, 2017 (2) .

[2] 冯驰, 宫政.5G无线通信技术概念及相关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 2017 (10) .

[3] 张献英.移动通信技术浅析[J].数字通信世界, 2016 (6) .

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一、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以及优势所在

(一) 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

智能天线是智能天线系统的简称, 主要是由天线阵列, 自适应控制单元和波束三部分组成。其所起的主要功能是传输相应的辐射信号以进行信息传输, 接收天线空间的响应信号和处理不同信号的功能负责波束形成单元, 这样一来就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平滑性。智能天线系统中的自控制单元可以等同于计算机中的CPU, 其的正常运行主要是遵循特定的计算规则, 然后根据外部电磁环境调整天线系统, 使其适应环境, 然后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处理, 最终目标是确保它能产生空间定向的光束。

(二) 智能天线的优势

智能天线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其自身的优势。首先, 其的最突出优势就是抗干扰能力强, 在通信过程中往往会有各种信号相互交织的现象发生, 通信系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其他信号的干扰。在操作过程中的如果不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就会使通信信号中断或者是发生错乱。因此, 在通信系统的设计中, 我们要尽可能的提高其的抗信号干扰能力。智能天线的抗干扰能力的优势能够保障通信的流畅度, 可以高质量高水平的进行信号传输, 对于提高通信工程的效率是十分关键的一点。其次, 智能天线具有抗衰落能力强的优点。在移动通信过程中, 信号在长距离传输的过程中弱化问题非常严重, 这个一直是移动通信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高频信号的故障将会严重影响通信设备的通信效果和通信质量, 但是应用智能天线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另外, 智能天线可以实现移动定位功能, 智能天线的定位功能原理与卫星定位相似。在已经定位了移动终端的位置后, 就可以定向传输信号, 保证信号传输的平稳性。最后, 智能天线还可以有效的扩展系统的容量。

二、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一) 多波束覆盖

在移动通信的应用中, 智能天线可以通过多个平行波束形成用户区域的覆盖。另外, 这些平行波数的宽窄和智能天线数量的多少是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的。当用户使用移动通信终端在光波覆盖范围内移动时, 使用智能天线可以自动调整使用户的移动通信处于最强信号的光束范围内,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因位置变换而导致移动通信受阻的机率, 更加的智能化、快速化,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智能天线都能够进行有效的自动快速调整, 对于提高移动通信的质量和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形成自适应波束

智能天线能够根据对光束的形状做出改变而促进通信服务, 这主要是因为智能天线具有对每个MS进行定位的功能, 可以根据这个功能对MS进行监控, 当其的位置一旦发生变化, 就可以通过光束的改变来促进移动通信。

(三) 构造动态小区

智能天线可以很好地利用光束的适应性, 使得移动单元的形状可以根据服务需求而动态地改变。一方面, 所述小区的边界可以通过智能天线被改变。在另一方面, 所述信道可根据的服务要求的变化被重新分配, 并且实现动态信道分配的目标。此外, 智能天线形成与在其排列图案, 这有助于减少在两个方向上同信道干扰的相同的频率MS对准的光束为零。为了实现改善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的目的, 有必要在一个动态的, 诸如动态波束形成, 信道动态分配和开关等, 智能天线系统具有在更新所述MS的位置信息优越的性能。

三、智能天线在未来5G移动通信的应用

(一) 智能天线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天线能够直接应用到链路两端的MIMO系统之中。利用智能天线可以实现波束成形, 空提高时编码, 空间复用和关键技术, 能够针对客户提高性价比和抗干扰性或者促进移动通信速率的最大化。慢慢地, 通常在信道之间正交的大规模MIMO技术将消耗一定量的耗时资源, 并且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可以实现更好的连接结果。

(二) 智能天线在TD中的成功应用

智能天线技术在TD-SCDMA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已成为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和模式的亮点。在传统智能天线的多径传播条件下, 未来具有更强的抗衰落能力和宽带无线移动技术。

(三) 智能天线的多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的多天线技术, 可以支持多用户波束智能整形, 减少用户之间的干扰, 能够进一步提高无线信号的覆盖性能, 经过大规模无线信道的测量和建模, 改进其反馈机制和基础研究问题, 并实现绿色节能和环保的整体覆盖面显着增加。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其的自身优势。智能天线被施加到5G网络连接应用程序之后, 可使用的通信技术变多和移动通信效率的增加, 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被有效地应用, 并且整个移动系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避免了其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的各种潜在问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互联网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 人们对于通信网络要求和质量水平越发的高, 而智能天线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发展起来的新事物。现在, 它已广泛用于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领域, 特别是在无线接入的情况下。智能天线的特性使得其的应用越发的广泛, 并且具有一系列常规天线无法替代的优点, 这将是未来5G移动通信的应用发展趋势。本文将围绕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以及优势所在展开, 结合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分析智能天线在未来5G移动通信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天线,5G移动通信,工作原理,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龙.MIMO系统中智能天线阵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2] 京移通信设计有限公司晁文杰.智能天线在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应用[N].人民邮电, 2005-01-16.

[3] 曹恺, 裘正定.智能天线技术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工程师, 2001 (01) :32-34.

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计算机1302 蔡元昊 1311611517

引言:编译程序构造的原理和技术一直属于最近公布的核心知识领域,已成为计算机科学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编译程序的构造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分支,也是最早获得成功的分支之一,他所建立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摘要:编译程序是计算机的核心系统之一,是掌握计算机理论和软件技术的关键知识,编译原理合计数为人们理解计算机语言。创造优秀的软件奠定了理论基础。扩展了视野,开辟了捷径。编译原理和技术可以应用在其他诸如软件建模语言、硬件描述语言。脚本语言等的翻译方面:在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以及软件安全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编译原理的研究有力的推动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开发以及人机工程的研究和发展。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旨在介绍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语言和文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中间代码生成、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一、早期编译技术的发展

编译器是将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的计算机程序。编译器将源程序(source language) 编写的程序作为输入,而产生用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 )编写的等价程序。通常地,源程序为高级语言(high-level language ),如C或C + + ,而目标语言则是目标机器的目标代码 (object code,有时也称作机器代码(machine code )),也就是写在计算机机器指令中的用于运行的代码。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 源程序→编译器 →目标程序

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冯·诺伊曼在存储-程序计算机方面的先锋作用,编写一串代码或程序已成必要,这样计算机就可以执行所需的计算。开始时,这些程序都是用机器语言 (machine language )编写的。机器语言就是表示机器实际操作的数字代码,例如: C7 06 0000 0002 表示在IBM PC 上使用的Intel 8x86处理器将数字2移至地址0 0 0 0 (16进制)的指令。

但编写这样的代码是十分费时和乏味的,这种代码形式很快就被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 )代替了。在汇编语言中,都是以符号形式给出指令和存储地址的。例如,汇编语言指令 MOV X,2 就与前面的机器指令等价(假设符号存储地址X是0 0 0 0 )。汇编程序(assembler )将汇编语言的符号代码和存储地址翻译成与机器语言相对应的数字代码。

汇编语言大大提高了编程的速度和准确度,人们至今仍在使用着它,在编码需要极快的速度和极高的简洁程度时尤为如此。但是,汇编语言也有许多缺点:编写起来也不容易,阅读和理解很难;而且汇编语言的编写严格依赖于特定的机器,所以为一台计算机编写的代码在应用于另一台计算机时必须完全重写。 发展编程技术的下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以一个更类似于数学定义或自然语言的简洁形式来编写程序的操作,它应与任何机器都无关,而且也可由一个程序翻译为可执行的代码。例如,前面的汇编语言代码可以写成一个简洁的与机器无关的形式 x = 2

第一个编译程序的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多数早期的编译工作是将算术公式翻译成机器代码。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当时的编译程序能完成的工作十分初步,如只允许简单的单目运算,数据元素的命名方式有很多限制。然而它们奠定了对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FORTRAN等一批高级语言,相应的一批编译系统开发成功。随着编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编译程序需求的不断增长,20世纪50年代末有人开始研究编译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提出并研制编译程序的编译程序。它的功能是以任一语言的词法规则、语法规则和语义解释出发,自动产生该语言的编译程序。目前很多自动生成工具已广泛使用,如词法分析程序的生成系统LEX,语法分析程序的生成系统YACC等。20世纪60年代起,不断有人使用自展技术来构造编译程序。自展的主要特征是用被编译的语言来书写该语言自身的编译程序。1971年,PASCAL的编译程序用自展技术生成后,其影响就越来越大。 随着并行技术和并行语言的发展,处理并行语言的并行编译技术,将串行程序转换成并行程序的自动并行编译技术也正在深入研究之中。 另外嵌入式应用迅速增长的需求,推动了交叉编译技术的发展.还有系统芯片设计方法和关键EDA技术的研究,也带动了专用语言VHDL等及其编译技术的不断深化。 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大量的项目都贯注于编译器其它部分的生成自动化,这其中就包括了代码生成。这些尝试并未取得多少成功,这大概是因为操作太复杂而人们又对其不甚了解。 编译器设计最近的发展包括:首先,编译器包括了更加复杂算法的应用程序它用于推断或简化程序中的信息。其次,编译器已越来越成为基于窗口的交互开发环境(Interactiv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的一部分,它包括了编辑器、连接程序、调试程序以及项目管理程序。

在九十年代,作为GNU项目或其它开放源代码项目标一部分,许多免费编译器和编译器开发工具被开发出来。随着芯片研制,国内还有若干单位也在开展基于GCC生成面向特定芯片的编译器工作。编译器包括了更加复杂算法的应用程序它用于推断或简化程序中的信息;这又与更为复杂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其中典型的有用于函数语言编译的Hindley-Milner类型检查的统一算法。其次,编译器已越来越成为基于窗口的交互开发环境(Interactiv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的一部分,它包括了编辑器、连接程序、调试程序以及项目管理程序。这样的IDE标准并没有多少,但是对标准的窗口环境进行开发已成为方向。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在编译原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基本的编译器设计原理在近20年中都没有多大的改变。

大约在1999年,SGI公布了他们的一个工业化的并行化优化编译器Pro64的源代码,后被全世界多个编译器研究小组用来做研究平台,并命名为Open64。Open64的设计结构好,分析优化全面,是编译器高级研究的理想平台。 3.编译器的种类

编译器可以生成用来在与编译器本身所在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平台)相同的环境下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本地”编译器。另外,编译器也可以生成用来在其它平台上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交叉编译器。交叉编译器在生成新的硬件平台时非常有用。“源码到源码编译器”是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输出也是高阶语言的编译器。例如: 自动并行化编译器经常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转换其中的代码,并用并行代码注释对它进行注释(如OpenMP)或者用语言构造进行注释(如FORTRAN的DOALL指令)。 二.编译工具

1.C语言对应的编译器——VS2008 C语言对应的编译器可以用VS200

3、 VS200

5、VS2008 、TC等,以最新版本的Visual Studio 2008为例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创建高质量、用户体验丰富而又紧密联系的应用程序,充分展示了 Microsoft 开发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构想。借助 Visual Studio 2008,采集和分析信息将变得更为简单便捷,业务决策也会因此变得更为有效。任何规模的组织都可以使用 Visual Studio 2008 快速创建能够利用 Windows Vista™ 和 2007 Office system 的更安全、更易于管理并且更可靠的应用程序。

Visual Studio 2008 在三个方面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关键改进: 1.快速的应用程序开发 2.高效的团队协作 3.突破性的用户体验

Visual Studio 2008 提供了高级开发工具、调试功能、数据库功能和创新功能,帮助在各种平台上快速创建当前最先进的应用程序。 2005 年,微软发布了 Visual Studio 2005。.NET 字眼从各种语言的名字中被抹去,但是这个版本的 Visual Studio 仍然还是面向 .NET 框架的(版本2.0)。它同时也能开发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如开发使用微软操作系统的手机的程序等。总体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软件,甚至包含代码测试功能。

Visual Studio 9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支持建立于 DHTML 基础上的 AJax 技术,这种微软在

Visual InterDev 时代提出的基于异步的客户端动态网页技术在当年并没有像微软预期中的那么流行起来,反而随着 GMail 等应用而东山再起,渐渐成为主流网络应用之一。同时 Visual Studio 9 会强化对于数据库的支持以及微软新的基于工作流(Workflow)的编程模型。预计为了保持与 Office 系列的统一,Visual Studio 9 的名称为 Visual Studio 2008。

2. C++语言对应的编译器——Microsoft Visual C++ 6.0 Visual C++是一个集成环境的C++编译器,功能很多。还有 Borland C++ Buider C++编译器,比较小巧实用。 C++ Buider 也是C++编译器,是另一个公司的产品。

Microsoft Visual C++ 6.0功能特点:

几乎所有世界级的软件,从业界领先的Web浏览器到面向任务的企业应用,都是使用Microsoft Visual C++开发系统来开发的。要用C++来开发Windows和Web上的高性能应用程序,Visual C++是效率最高的首选工具。Visual C++ 6.0在不牺牲灵活性、性能和控制力度的同时,给C++带来更高水平的生产效率。除了IntelliSense Technology(智能感应技术)和Edit and Continue(即编即调)等显著缩短开发时间的新特性外,Visual C++ 6.0还为Web开发和企业开发提供更良好的支持。Microsoft Visual C++ 6.0专业版的健壮的构件开发、强大的数据库工具和完备的Internet支持将使您从中受益,创建出策略性的商务解决方案来。

有了这些显著缩短开发时间的新特性,您可以享受到一种全新水平的工作效率。编码所费的时间减少了,编译所费的时间减少了,调试所费的时间也减少了,一句话,创建应用程序所费的时间减少了,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构件重用。 获得令人目眩的速度。本已是速度的标准的Visual C++如今更上一层楼,Visual C++ 6.0在多处进行了最优的调整,这样的结果是:开发者可以创建出可能范围内的最小最快的构件和应用。 3.JAVA语言对应的编译器——eclipse JCreater 、JBuilder、eclipse、myeclipse、netbean这几个是主流,eclipse和myeclipse(eclipse的扩展功能更多)是主流中的主流。

JBudler Eclipse 属于IDE,是集成开发环境(IDE)!IDE是集成了编译,检错,自动查找错误,深度反检查功能的辅助开发工具。就是说,只要属于java的IDE,都会把sun的编译器集成到它里面来。而JBudler与Eclipse 等这些开发工具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不同层面java开发提供了不同的强大功能。比如:MyEclipse强势在web开发的便捷。JBudler对GUI更强大。 eclipse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成开发工具,其自身功能强大而易用。更为重要的是,软件本

身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项目,由一个国际组织进行管理,很多大公司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包括IBM和Borland等著名的软件开发商,事实上,eclipse本来是IBM开发的工具,是由IBM将其贡献给开放源代码社区的。正因为如此,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eclipse开发环境,而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eclipse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其提供了非常灵活的扩展能力,事实上,eclipse可以被称作一个开发平台,它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可以扩展其本身。eclipse本身是使用Java开发的,开发人员可以简单的按照其规范开发eclipse的插件,就可以在eclipse平台上增加更多的功能。大量的开发人员基于eclipse开发了插件,比如C++开发、UML设计、J2EE开发等都有相应的插件。事实上,包括IBM在内,很多大的软件公司基于eclipse开发了其自己的软件产品,这无疑得益于eclipse良好的结构。

三、编译原理的近期发展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讯和其它数字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嵌入式系统己经广泛地渗透到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军事技术、各类产业和商业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到处是嵌入式系统设备的身影,如手机、PDA、智能家电以及汽车电子等。随着国内外各种嵌入式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嵌入式技术和人们的生活结合越来越紧密,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终将不可避免地逐步改变,嵌入式产品正在逐步形成时尚,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的是非PC系统,它包括完全植入嵌入式硬件内部的为特定应用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以及相应的硬件。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的,它的软硬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裁减,以此来适应目标系统对外形尺寸、功能、可靠性、成本、功耗、外部接口等方面的严格要求。简单地说,嵌入式系统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与硬件于一体,具有软件代码小、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因此特别适合要求实时和多任务的应用。

由于嵌入式系统资源有限,一般无法提供编译、汇编、链接等工具,同时也很难提供高级调试功能,因此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软件一般不能直接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上进行开发,而需要在交叉编译环境中开发。也就是说通常是在另外的开发平台上开发的,一般这种开发平台由通用的计算机系统和专用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工具组成。

编译实现方式的发展主要分一下五类:手工、机器语言、汇编、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自动构造工具lex yacc gcc。推动编译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语言范型(计算模式)、计算机体系结构语言范型主要包括:命令式(imperative language) 、应用式(applicative) 、基于规则的(rule-based)、面向对象的(object-oriented)、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 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万诺曼机体系结构、并行体系结构、嵌入系统。编译程序执行环境主要包括:批处理、交互环境、嵌入系统环境、并行编译技术、交叉编译。 编译程序在一个机器(宿主机)上运行,产生另一个机器(目标机)的汇编语言。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程序正是借助这样的编译程序生成。 目标处理器MIPSX是MIPS系列芯片的种,属于RISC体系结构,来源于斯坦福大学的MIPS计划。由于该系列CPU不是采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ISC窗口技术而是采用消除流水线各级互锁的微处理器MIPS(MicroprocessorWithout Interlocking Pipeline Stage)技术,因此而得名。MIPS是将IBM公司对优化编译程序的研究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思想结合起来的产品。

由于RISC指令集的简单和整齐,为了达到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的性能,MIPS系列芯片中很好地应用了流水线策略。流水线是现代各类微处理器都采用的指令执行技巧,即将若干条指令的取指、译码和执行过程部分重叠在流水线中同时执行。以前在CISC计算机中,由于指令多而复杂,处理每条指令的所需时间不固定,当后面指令需要前条指令的结果时,往往造成指令互锁,因此无法实现流水 线。而斯坦福大学的MIPS计划就是在编译的过程中,利用编译程序优化处理器的流水线以求提高处理器流水线的效率。由于采用了硬件连线控制来执行数目不多的简单指令,而且还能重组软件流水线,这样就减少了硬件复杂性。 “编译原理”课程分析编译原理课程一般利用常用软件如C,Pascal等来构建编译的各部分程序,编译原理的构成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编译原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对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和实现有深刻的理解,还可以有助于快速理解定位和解决在程序编译、测试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编译程序规模大。由于编译原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程序规模大,将它肢解开来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理论知识抽象。要完整地构造一个编译系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需要具有较完备的软件知识,并需要掌握现有的软件工具的使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硬件系统结构和操作系统的功能。算法的理解和实现。编译原理这门课包含许多理论知识和算法,这些理论的学习和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其中理论知识包括:词法分析器的构造,语法中各种分析器(LR,LL,SLR,LALR等)实现与完成。

在编译原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一本本课程教材接踵而至,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名书”。编译领域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龙书,20年后终于出新版!这是一个延绵30年的故事,这是一部关于龙书的传奇!最新版本,增添三章节内容,使龙书地位更权威! 1977年,Alfred V. Aho 和Jeffrey D. Ullman 出版《Principles of Compiler Design 》,封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只恐龙,因此第一次被人称为龙书,但因为那条龙是绿色的,所以称为绿龙书。过了9年,1986年,原来的两位作者加上Ravi Sethi, 升级了前一本书,书名改为《Compilers: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Tools》,封面依然沿用骑士和恐龙,那头龙是红色的,因此被叫做龙书二或者是红龙书。又过了一个9年,又一个9年,编译领域的巨无霸--龙书始终都没有升级。终于在2006年年底,龙书升级了。作者又增加了Monica S. Lam,名字沿用《Compilers: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Tools》,封面依然保持恐龙和武士的设计,但这次的龙是紫色,因此叫做紫龙书。

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编译器设计方面的重要主题,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定义和语法制导翻译、运行时刻环境、目标代码生成、代码优化技术、并行性检测以及过程间分析技术,并在相关章节中给出大量的实例。与上一版相比,本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涵盖了编译器开发方面的最新进展。每章中都提供了大量的系统及参考文献。本书是编译原理课程方面的经典教材,内容丰富,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编译原理课程的教材,也是广大技术人员的极佳参考读物。Alfred V. Aho是哥伦比亚大学的Lawrence Gussman计算机科学教授。 Aho教授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哥伦比亚校友会颁发的2003Great Teacher奖和电子与电器工程师协会的Jonh von Neumann奖章。他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以及ACM和IEEE的会员。Monica S. Lam是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她曾经是Tensilica 的首席科学家,并且是moka5的创建者和首席执行官。她领导了 SUIF项目。该项目开发了最流行的研究性编译器之一,并首创了很多在工业界得到应用的编译技术。Jeffery D.Ullman是Gradianc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Standford大学的StanfordcW.Ascherman计算机科学(名誉退休)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数据库理论、数据库集成、数据挖掘和利用信息基础软件的教育技术.他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的院士,ACM的会员,并且是 Karlstrom奖和Knuth奖的获得者。

我对编译技术发展的总结:

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一、5G简介与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一)5G技术概念

5G技术,顾名思义就是表示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它是最具前沿的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其将丰富的无线网络与IT先进的技术融入其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技术结合与集成,从而具有了以往任何一代移动通讯技术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它的出现是移动通讯技术的重大变革,同时给产业融合、跨界合作以及城市生态圈重构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分析5G技术,发现其显著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传输速度非常高;第二,能够将万物连接在一起;第三,功耗非常低;最后,时延同样也非常低。未来它是个庞大的产业,将引领智慧城市实现新的发展。

(二)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所谓的智慧城市,实际上表示借助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城市资源和管理整合起来进行统一运行管理,从而让城市中的所有功能能够协调起来,给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好的生活空间。它的建设发展需要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领先的数字技术支撑。据统计截至到目前,我国副省级城市已经全部开启了智慧城市发展之路,同时地级市有89%开始了建设,县级市有49%开始了,地级市参与其中的数目超过了300个。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投资有3万亿元,实际建设投资是6000亿元。但是,从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看,存在着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千篇一律,没有体现出地方的独特性。

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在2020年5G技术会更加成熟,5G时代将实现大容量与低时延的网络传输,这必将会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二、将5G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中的优势

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5G技术将会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它将会是新型智慧城市的主力技术,助力智慧城市的新发展。智慧城市具体指政务、交通、城市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的智慧化,这就需要庞大的高度传输网络支撑,5G在这些具体的领域中均有着不少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5G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让万物互联互通成为可能。比如中国电信当前利用物联网正在积极推广智慧公安、智慧社区等的发展,当前这样的物联方式还比较浅显,随着5G技术的实际应用将会让物联实现深层次发展;其次,5G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云计算的发展。移动云的发展离不开高速网络的支持,5G技术的发展对于云计算的发展有着强大的助推力。最后,5G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它可以让数据采集范围更广,数据传输速度更快。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数据采集与传输是基础的。要想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必须依赖于数据的提供,这也是科学开展城市管理的所必要的基础。

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都是智慧城市所必需的技术,5G技术与这些技术融合,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有着很大的好处。可见,将5G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将会实现智慧城市全新的发展。

三、5G背景下智慧城市发展新思路

(一)借助5G丰富多样化场景建设

5G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习惯和方式,还可以改变产业的发展,因而它可以应用到各种场景中,构建智能化和数字化场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体指市民的衣食住行、工业发展、医疗、教育、政务治理等的智慧建设。那么在5G时代,各地可以充分借助5G技术开展不同场景。例如在公共治安上,可以在各个死角安置高清摄像头,5G技术可以实现快速传输,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可以借助AI技术传递到边缘云上,从而能够实现图像的快速且高质量的处理。在救灾场景中,尽管手机无法获取信号,依然可以利用无人机实现有关视频与图片的传输,5G能够将这些东西快速传递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借助系统分析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在智慧交通上,更加需要5G,它能够实现交通指挥的自动化,从而让车辆有序行驶,避免出现堵车等现象。

(二)借助5G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

当前,结合调查来看各地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大多一样,这样让城市缺乏自己的特色,丧失了自己原本的色彩。这与现代化人文理念是相悖的,构建个性化智慧城市是未来的主流。5G技术能够和各个不同场景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地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在人文理念下,根据市民的具体需要,并且整合自身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利用5G技术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在建设中各地还可以将自身的特色融入其中,让这成为城市的标志,从而让城市更具吸引力。总而言之,在5G时代各地可以依托自身特色,大胆革新理念,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道路,让个性化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的方向之一。

(三)借助5G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当前各个城市均高度重视对环境的治理,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也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这也是市民的共同夙愿。要想科学治理环境,必须依赖于环境监测,实时环境监测在环境治理中意义重大。不仅是地下水、空气以及扬尘等都需要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将会给城市开展环境治理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通过数据分析城市才可以找到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才能科学开展相关工作。对于不同地点的监测所需要的带宽和传输速度等要求是不一样的,有很多监测需要容量大、传输速度高的带宽,有的对带宽要求一般,不管是何种监测5G技术恰好能够确保全部场景的要求。为此,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要积极利用5G技术优势布局环境监控网络,从而确保各个监控能够实时运行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最终为城市环境治理奠定基础。环境治理好,城市的环境才能宜人,空气更加清新,更加适合居住,同时还可以让市民浸润在美好的城市环境中心情保持愉悦,有利于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是可以推动环境好友型城市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借助5G实现城市万物的互联

5G可以说是一场信息革命,它能够极大地提高数据信息采集、加工与处理的速度,也能够通过网络将万物联系在一起。从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来看,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缺乏全国性的公共信息平台,因而让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挖掘有了一定的局限性。5G时代,任何一个物品一旦装上芯片,信息变不难被收集。再加上数据信息可以快速传输,这样将会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此,今后需要加强全国智慧信息管理平台,各个城市可以介入其中,这样可以让政务、金融、教育以及城管等统一进行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城市管理难度,也可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四、结论

从5G通讯技术来看,其当前还在加速变革。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而言,其是强劲有力的推动器,能够给智慧城市带来无限机遇,最终让城市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将5G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起来,让智慧城市更加个性化、人性化,能够展现出各自的独特魅力与城市情怀。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5G技术发展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方向,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有益的启示。

摘要:智慧城市核心是以人为本, 借助通讯网络技术全面地且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 推动友好型与和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G通讯网络技术在传输速度、功耗以及连接等多个方面有着其它移动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它可以让城市迈入万物互联的新阶段。其强势来袭, 将给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更多的可能和机遇, 必将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为此, 本文将基于5G技术背景下探讨智慧城市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5G,智慧城市,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唐俊胜, 徐锋, 孙成虎.5G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研究[J].广西通信技术, 2018 (03) :36-41.

[2] 孔德好.5G移动网络规划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 2019 (06) :62-63.

上一篇:企业网络安全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市场风险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