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分析论文范文

2023-09-2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一、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分析

(一)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增加农民财产收入的关键环节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对农村越来越重视, 为了能够提高农民的财产收入, 那么做好“城乡统筹工作”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这基础上, 最重要的是要根除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 也就是城乡二元化结构, 因此, 就有必要建立出完善的农村的产权及物权制度以及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 以此来推动农村产权的有效的流转, 打破传统的模式, 将农村产权变为资本, 进而增加农民的财产收入。因此, 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向农业现代化发展, 是农村城镇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 确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

想要改革农村的产权制度, 就有必要清晰的明确产权, 而明晰产权有一定的流程, 例如确权、登记、办证等过程, 确权必须在经过实地测量并结合农民承包地的账册来确认农民、家庭等所享有的相关的权利, 颁发土地证仅仅是一个颁证的形式, 其最关键的一步是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落实法律中的《物权法》的物权法定制度。而这其中也关系到了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和农村产权制度的完善, 同时也关系到农村产权通过融资的方式进行流转的环节。

(三) 调动农民积极性,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这不仅是因为包含有沉重的历史, 还因为包含有复杂的现实问题。因此, 在当代社会下, 要想对农村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就是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将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到最大。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 例如对农民进行还权赋能, 让农民切身感受到自己做主的感觉, 同时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 ;例如村民议事会、村民监管会等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这不仅是改革农村产权制度的内在需求, 也是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四) 要有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为顺应时代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体现在科学技术上, 还应该体现在保护耕地和环境上, 在此基础上通过城乡统筹以及综合配套来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市场一体化, 如此才能达到信息、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共享, 进而让公共服务变得平等化。城乡一体化的并不等于城乡一致化, 也并不意味着要将城市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形式都照样搬到农村中去, 也没有必要让农村变得高楼林立或者车水马龙, 农村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这是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资源承载能力的要求, 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展现形式。

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意义

让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是贫富的差距, 当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尤其是到了一定的程度, 那么贫穷的群体在改变生活的能力上会越来越弱。在我国边远地区很大一部分的农民就属于贫穷的群体, 他们只能通过简单的劳动, 但是又不能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其他的方式, 这对于他们而言, 是一直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因此, 我国领导人非常重视于此, 力求让国民的物质生活上能够逐步地接近理想状态, 进而在物质享受上获得幸福感, 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国家看中居民投资事物, 让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经济发展中去, 并成为各项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 如此一来, 不仅能够活动劳动报酬, 同时还有机会获得经济事务总成果的分享, 这是遏制贫富差距的有效途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并有着悠远的历史, 在中国的人口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农民, 因此加快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对提高农民整体的收入水平, 缩小贫富差距等, 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再加上, 近年来我国颁订的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下, 使得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使得农民的人均收入都有明显的提高, 但是财产性收入的总量下, 尤其是占比低的情况比较明显。因此增加农民的财产收入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也是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

三、阻碍农民财产性增长的因素

(一) 农村社会缺乏相关的保障机制

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 农村家庭支出水平的高低, 会严重影响到财产的拥有情况。由于我国的农民缺乏相关的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 因为要支出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费用, 所以农民的财产拥有量就低下, 而拥有量是衡量财产性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农民的收入本就不是很高, 除了医疗和养老费用外, 还要考虑到子女的教育费以及疾病等突发事件, 即使有一定的存余, 为考虑到财产的安全, 也只有存放在银行类的金融机构, 更不会进行更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所以说, 农村缺乏相关的社会保障机制, 是导致农民财产性收入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农业经营模式分散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因此, 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农户为单位的不过每一农户经营的土地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想要把农民的农业收入持续提高, 以及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 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农民的种植以及牲畜的养殖等生产经营行为都是分散的, 因此农户的经营行为的协调性就不高, 并且组织化的程度也比较低, 这就使得农户经营行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就导致了在当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有利的优势, 也就导致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不高。

(三) 农民的理财观念比较落后

农民理财观念因为环境、条件、知识等限制, 缺乏现代化的理财观念, 很多农民的主要理财方式是银行储蓄, 并且有部分农民仍然是活期储蓄, 对其他的理财方式不熟悉或者不知晓, 例如:国债、基金、股票等投资方式。甚至有部分农民贪图方便, 竟然将大量的现金放在家里。这些陈旧的理财观念以及农民的经营素质低下, 直接关系到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要知道财产性收入的获得, 不仅仅是根据财产的多少来直接分配, 更是要根据人们的经营理财的水平。由于我国的农村长期处于自然经济以及半自然经济的状态, 这就导致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下, 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也相当的缺乏, 尤其缺乏经营财产的能力, 这一因素完全不利于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

(四) 农村产权制度不完善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 也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财产, 但是因为产权的主体的不清晰明了, 导致土地市场化的功能并不完全发挥。虽然从表面上看土地是属于集体所有的, 但是实际情况是集体组织的管理者却没有处置土地的权利, 这不仅不能够完全发挥出土地的市场化功能, 还使得土地的利益和责任没有得到对称。而在农村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 与土地增值的总额相比较, 农民所得到的收入和补偿是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 根据调查土地用途转变增值权益的分配中失地农民只得到了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左右, 甚至更少。由其看来, 农民从土地用途改变的涨价中获得收益真的是很微薄, 这根本不利于农民的财产性增长。

四、结语

由上述可知, 提高我国的农民财产性增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不仅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还要结合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阻碍农民财产性增长因素主要体现在上述的四个方面,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农村产权制度的不完善, 因此有必要对农村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在对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进行前, 还要有一个理性的分析, 针对社会的实际情况来做出有效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以此便于更好地促进农民的财产性增长, 该项改革对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自古以来, 我国的农民就占了全国人口的很大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各个行业的经济的突飞猛进, 越来越多的农民不甘于在农村务农,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农村产权制度以及农民财产收入的低下, 完全不能够维持一个家庭的生计, 所以有很多的农民选择到繁华的大都市务工。为保持我国的粮食的生产量, 就非常有必要对农村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进而刺激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关键词:产权制度,农民财产,收入与增长

参考文献

[1] 施端银, 张玲萍.统筹城乡发展视域下农民住房财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 2018 (5) .

[2] 黄顺先.浅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 2017 (31) .

[3] 张健.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东人大工作, 2017 (10)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1.1 从农民收入增长的趋势看, 政策保障措施逐步加强

具体而言,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增加农业投入。强化落实粮食直补和良种、化肥、农机、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涉农补贴制度, 让广大农民实现增补增收和节本减负增收。二是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 提高农民就业层次和就业稳定性, 为实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撑。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四是制定各项惠农扶农政策。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功能区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增强农业市场竞争能力。

1.2 从农民收入来源的构成看, 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一是农业规模化经营收益。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租金、土地流转补助等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效益不断提升。二是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行多元化安置模式, 农民通过房租租金, 增加财产性收入。2016年, 通过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森林村庄、市级精品村、精品线路, 培育省级历史文化村, 这增加了农民的旅游性收入。三是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 股金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四是新型农业经营盈利。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 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开展采摘体验、亲子教育、休闲观光以及具有农事节庆特色经营园区经营。

1.3 从农民收入保障水平的层次看, 农民生活质量提高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建立健全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区政府相关部门规定:凡征地失地农民必须统一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16年, 推进全民参保登记, 征地农转非人员统一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二是完善农村低保救助机制。不断提高财政保障水平, 逐步提高低保救助水平, 科学统筹农村低保, 并与城镇低保接轨, 不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同时深化教育资助机制, 加大对困难学生的扶持救助力度。三是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继续有所缩小。2016年Y区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68:1, 与2015年的1.69:1相比, 差距继续有所缩小。

2 基本判断:影响Y区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及困境分析

具体来讲,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农业结构调整缺乏统筹, 农业增收的拉动作用不太明显

一是土地的产出价值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度不高。相对农业的快速增长而言, 其内部的结构调整则显得较为滞后, 另一方面, 政府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和价格的补贴在短时期内难以继续增加。农产品市场需求走弱, 加之国外大宗农产品的冲击, 价格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二是农业已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随着农业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流转费用、农资价格、劳动力成本等不断上升, 不少农民实际上存在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三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Y区长期对耕地、水等资源过度利用以及大规模禁养造成有机肥减少, 资源环境亮起了“红灯”, 靠拼资源、低投入拉动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

2.2 农民增收途径不够稳定, 实现增收的内在动力比较脆弱

一是传统农业收入增长缓慢。从全国普遍情况来看, 各地基本上均遇到土地租金、人工、物化成本等方面上涨的趋势, 而这一状况往往是导致种粮效益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农民工资性收入难以持续增长。从收入来源看, 工资性收入占城乡居民收入比重接近7成。由于目前Y区农民整体文化水平相对偏低, 职业技能水平不高, 不少务工农民只能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事低收入工作。加上外来务工人员数量的冲击, 造成农民工资性收入缺乏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三是家庭经营净收入同比回落。随着Y区畜禽禁限养和五水共治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导致个别家庭暂时没有相应的经营收入。

2.3 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 实现增收缺乏外在动力

一是财产性收入增长空间有限。Y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大部分来源为农户的房租收入, 且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 靠租房的收益有可能逐渐收缩。二是国家价格补贴政策面临挑战。由于受“黄箱”政策制约, 我国对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政策措施已逼近国际规定的上线, 继续以直接补贴等形式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面临较大的压力。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整体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依然不高, 导致农产品整体成本较高而质量偏低, 同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也不够强。

2.4 农民保障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持续增收缺乏系统的政策支撑

首先, 农民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特别是农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此外, 贫困和较贫困农民投保资金缺乏, 以及农民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其次, 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等改革的滞后也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最后,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更为有效的方式手段。在某些农村, 土地供求之间缺乏必要的中介组织, 土地流转由于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 流转进展较慢层次也不高。

3 对策与建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 加快提升Y区农民的“获得感”

农民增收面临的矛盾和困境, 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突破原有的思想观念、政策体制的束博, 让农民的收入稳定增加, 着力解决“三农”根本问题, 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3.1 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不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保持农民收入在新时期新常态下持续增长的艰巨性、迫切性, 切实把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重要工作内容。二要推进实施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根据山区、平原、农保区等不同区域特征, 因地制宜分类制定具有各地特色的农民增收计划, 实施科学有效的政策举措。三要不断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从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角度出发, 各部门协同加快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实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四要大力推广和支持使用先进技术。引导农民采用减灾增产、节本增效技术措施, 同时,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市场。

3.2 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推进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发展

一要转变农业经营模式。依靠农业现代科学技术, 实现降低生产成本, 激发农村要素活力,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根本目的。积极推广应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高效生态农作模式, 加速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特色旅游产业。二是构建现代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结构,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积极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民宿等生产经营主体,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适度培育乡村民宿, 破解审批办证难的瓶颈, 支持引导有利于适度规模经营的体制机制创新。三是发展新型农业产业业态。发展优质高效和生态环保的品牌农业, 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

3.3 深化农村改革政策举措, 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依法保障农民土 (林) 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村集体经济股权,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二是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通过农户自建房等抵押融资, 激活农村静态资源资产, 促进更多的资源、资产转化为农民的创业资本。三是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与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推动融合互动发展, 形成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联动产业链, 提升农业产品产业的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四是激发各类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通过政府宣传引导, 发挥国有、民营企业、专业大户和创业成功人士等诸多社会力量投身到农民的增产增收工作来, 形成多元化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3.4 提高农民增收创收能力, 不断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

一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 加大宣传和信息服务力度, 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完善农民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一批立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职业农民, 扶持和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完善税费优惠政策, 健全创业服务体系,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更好地打通各产业之间就业信息通道, 形成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序局面。三要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驱动力将来自农民务工技能水平的提升和创新性思维的发挥。农民未来的转移方向可以重点考虑向高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以及技能型服务业转移。

摘要:本文基于收入结构的视角, 分析探讨Y区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特征以及存在问题, 并进而深入剖析背后的影响因素, 提出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发展、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激发农民增收的内生动力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结构视角,Y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

参考文献

[1] 马其芳, 黄贤金, 彭补拙, 翟文侠, 刘林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005 (6) .

[2] 文春波, 钱发军, 李也桃.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6) .

[3] 伍旭中.劳动力价值理论与中国劳动收入分配公正:一个多层视角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6) .

[4] 运迪.论当代中国农民教育的“双重”动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6)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农业经济都占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做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十分重要。加速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由此使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并加速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步伐是新阶段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关键词:农业经济结构 结构调整 农民增收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人问题,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朱镕基同志在十届人大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列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温家宝同志在记者见面会上将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人增长缓慢,作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定为新政府急需解决的五大问题之首。“三农”问题是我国长期面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李克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将怎样去运作实践呢?这里,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作些探索。

1农业经济结构与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1.1城乡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不协调

由于我国是跨越卡夫丁峡谷、未经市场经济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从而使长期统治农村的“郡县城市”的行政化、特殊化得以加强。尤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户籍制度等的推行,更使农村、农业、农民处于一种不公平的地位,本应协调互动的城乡经济出现了分离和对立。改革前,我国的二元经济表现为农村的传统自然经济与城市的落后计划经济共存;改革后,则表现为农村的传统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与城市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多元经济的交错磨擦。农业普遍采用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动力耕作方式,大量富余劳动力难以转移,自然经济特征仍很突出。城镇化速度不快,且未能与工业化、信息化同步发展。小城镇建设起点低、规模小,乱选、乱占、乱建、乱扩现象多。

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

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1.2农业内部结构不完善

这主要是指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结构很不合理,平均每个农户的经营面积只有0.5公顷左右,大致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即使与农业经营规模较小的日本和韩国相比也要小得多,大致相当于其1/3。经营规模小的直接影响后果是不利于新技术的采用,因为许多新技术的采用是以一定的规模为前提的;并且,如果达不到一定规模农民也没有学习和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规模小往往也与产品质量低、价格低相关联。更主要的是,规模小商品量就少,劳动生产率就低。按照谷物当量系数将所有的农产品都折算为谷物当量,可以计算出以谷物当量为单位的劳动生产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美国等一些国家不仅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而且增长幅度也较大。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绝对水平低,并且增长幅度也较小。我国不同省份之间差异也较大,大体上与农民收入的分布特点相同,也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当然,也有少数省份例外,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和福建,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而收入较高,是因为非农业收入占的比重较大。另外,人均土地面积多的北方4省区(黑、吉、新、蒙)农业生产率较高,但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却不高,主要是粮食生产比较利益较低的缘故。

1.3农业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

一直以来,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很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远高于其他的发达国家。我国的农药使用消耗量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形式。针对有机肥的施用量来讲普遍不足,我国绿色种植面积普遍下降。许多地区的一些秸秆直接在田间焚毁,这样就造成了一些碳、氮和硫的损失,使这些肥料不能完全的计入到土地中,由于一些化肥农药量的过度使用,就会导致一些肥料品种在结构上不合理也不完善,缺乏一些微量元素,这样,直接破坏了土地的营养结构。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超大,不仅使农产品的质量受到了威胁,还使农村的环境受到了污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民长时间的习惯和省时省力促使农民使用一些化肥和农药。一直以来,化肥和农药对于提高农作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有关资料显示,化肥喝农药一直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所以,有些农民就认为只要有了化肥和农药粮食的产量就会提高,他们将对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厚望完全寄托在了化肥和农药身上。另外,自从农村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以每家每户为单位,化肥和农药随处可以买到,加上农民外出打工的时间比较多,从

事农业生产的时间比较少,对于地里的除草和治虫完全都是靠农药来解决,农民为了省时省力直接首选农药和化肥。

2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率

2.1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非农业种植业

一是发展非种植农业,提高农业结构效益。种植业是农业产业中效益最差的行业。要在确保完成种植业任务前提下,大力发展高效益非种植业产业。这是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最起码办法。二是运用适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是进行农业基本设施和操作设备改造,提高农业生产率。四是发展非农行业的产业,如畜牧业、林牧业、水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大面积提高农业效益。这是今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农民要向这些产业要效益。

2.2发展乡镇企业和合作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乡镇企业和合作经济在中国走过了一段令人寻味的历史。在江苏、浙江等省,对曾经为地方经济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乡镇企业和合作经济中的集体经济,现在又有了一些新的说法,比如,现在更注重多种经济形式。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希望乡镇企业和合作经济能够扮演自己的角色,希望集体经济能够作出更多的贡献。

2.3调整农业区域布局,发展农业区域经济

一是发展个私经济。要学习温州经验,把个私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不要横加限制。二是集中地块发展工业企业。这是中国县以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中国城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县以下企业尤其是乡镇和村及村以下工贸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条重要经验。舍此而取它,难以成功。这是发达地区永远值得回忆的成功经验。三是大力发展节点、城镇和小城市。这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步骤,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城市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确保上述成果的措施。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改变大区域域面与节点(城镇、城市)之间关系的重要过程。只要在合理有效的情况下增加节点,推进城镇,形成城市,区域域面相对缩小,这个区域就是发展的区域。

2.4强化对农民的培训,加强提高农民的增收意识

政府要加大一些经费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的培训,同时还要鼓励一些农业生产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一起进行培训。另外,为了给农民创造一个更好的培训学习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的旧思想和旧意识,然他们认为没有技术和不提高技术就会没有稳定的就业的新观念,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

提高农业增收的意识,提高农民接受培训的自觉性。

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

3.1以龙头和农户为主,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型”组织建设

龙型组织结构是广大农民在改革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重要经验。它已被许多地区所采用。它的基本特点是突破所有制界限,打破传统的产业界线,突破行政区域界线,在一个大区域内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它的基本构成是两个要点,一是龙头,即产业带头者,二是农户,即产业发展基本成员。龙头与农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定的约束关系,通常通过契约关系、股份制关系、股份合作制关系的约束方式,连接基地和农户及其他参与者主体。

3.2发展主要农作物和特色农作物,并实施相应政策

农业用地永远是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除非国家有特殊用途,一般不可更改。对于农业用地,一是要种好主要农作物,如粮食、棉花等产品。对其中的粮食主要产区要实行扶持政策。比如,减少税收费用征收;要稳定土地承包经营制,让农民能依法自主经营土地资源;推广退耕还林还草;还有以工补农,等等。二是要发展高效、特色农作物。越是有特色的产业越有前途,越是高效产业越是受农民欢迎。高效、特色农作物应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特色之一。在推出以上两个重点工作的同时,地方政府必须制定相应政策予以支持。重点是立足发展、少收多付。

3.3鼓励多元投资,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实体

这是加快形成多个投资主体结构,让农村更快发展,让农民更加富裕的重要步骤。中国城乡广阔,资源丰富,其中资本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引人关注。农村资源配置要放开手脚,必须在多元投资上做文章。要发展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发展股份制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发展中外合资经济,人不分城市乡镇、国内国外,技术资本不管东方西方、集体个人,只要志在合理配置,一概欢迎。浙江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经验,不仅引起全国重视,也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习近平同志有篇文章,专门说到浙江省2002年非公经济占53%。其中个私经济增加占45%。他们对个私经济采取“四不限”和“四个有”,很有价值。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全面地总结和推广浙江经验,更快更持久地推进本区域经济。在相当时期内,混合所有制是一种需要长期发展的经济。股份制经济是混合所有制种的典型,最具有活力,是发展的重点。

3.4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

农村劳动力外流到城市中就业是城市化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外流与城市化有所区别,是因为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别限制,使得到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并没有真正或者正式纳入到城市中去。在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改革之前,城市中的农民工现象将长期存在。取消对农村劳动力到城市中就业的各种歧视性限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重要措施。

3.5推广税费改革,实施扶贫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必须全面推广农村税费改革。新一届政府已对此项改革作了重要部署,必须坚决执行。要坚持减轻粮食生产区和灾地农民的负担,取消农业特产税。严格把握政策界线,农业税及其附加,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税率的上限,确保改革后每个农民的负担水平,都有所减轻。税费改革新试点地区和先行试点地区,都必须把减轻农民负担放在首位。要保障农村特困户生活。报载,目前我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口只有404万,大量特困户尚未得到保障。今后凡是扶贫政策和措施,都必须一一到位。要让农民在每一步前进中都能感受到利益。

4结论和建议

由此可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了能够做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我们就要从根本上认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个正确的解决对策。这样才会促使农业经济顺利的发展,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本文只是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几点简单的陈述发表了自己简单的看法,由衷的希望,我国能够更快更好的建成惠及更多人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大力提高和发展生产力,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

参考文献:

1. 赵美玲. 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人的根本途径[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2. 温家宝.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N].求是杂志,2002年第3期.

3. 朱伟民.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J].经济经纬, 2004年第6期.

4. 李冰.新形势下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6):102-105.

5. 刘拥军,薛敬孝.加速农业市场化进程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J].经济学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2012年暑期实践调查报告

【关键字】 农民;收入;支出;平衡

盛夏八月,燥热的夏天,到处充斥着蝉鸣。稻谷的谷穗颤微微地垂立在细细的茎干上,谷穗的尖端微泛着金黄。一眼望去,尽是绿油油的稻田。远处是山峰,耸立在上面的是一棵棵有一定年龄的树,下面是密密的草,随风招摇,仿佛在招着手向你打招呼。村民们,有的冒着热暑穿梭于果林间寻找蝉壳;有的摇着一把半旧不新的圆扇坐在大树下聊天乘凉;也有的在家看着电视吹着风扇昏昏欲睡。一路走过一路打招呼,三姑六婆,这就是我的家乡,到处充斥着浓浓的乡情,这儿有我的家人。我的根就在这。这儿有勤劳而节俭的农民,他们朴实而快乐,只愿守着自己的根。但是若只是按照原本的方式生产如何致富,因此在此,我做了一次调查,针对我村的乡民的收入与支出,并且自行查阅资料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在农村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脚下的地,而且部分地区已实现新农村的建设,从新农村建设的推行以来,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而且农民的收入的来源中农业种植收入占了75%,外出务工收入占15%,其他收入占5%,由此可见,农民的主要收入还是来源于农业种植,收入来源较为单一。而且在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有科技投入,自然环境,国家政策和其他因素,其中科技投入是影响农业收入的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我村应彻底贯彻实施科教兴农。而支出方面,根据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家庭最主要的支出中基本生活占了30%,教育和农业种植占了20%,养老占了10%,住房、医疗和其他方面各占5%。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发现,农民的家庭支出主要花在了基本生活、农业种植投入和教育三个方面,生活支出所占比例较小。

同时农民收入与支出状况存在一些缺陷与问题。其一是农业产业化的水品低,大部分的人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生产,而且没有充分的利用当地水果资源,存在滞销和贱卖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农民的损失,而且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销售和产品服务市场。其二,劳动力的宿主不高,农民对农业的经营和管理不科学,没有有备无患的意识,全凭少什么才买什么缺什么才用什么,如此这样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种对农业、畜牧业采取的粗放式的管理不仅致使农作物、牲畜的正常生长发育形成不利影响,而且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未成年人教育资源不足,文化水品不高,我走访了当地的学校,调查结果表明当地的教师水品不高,而且当地青年农民中拥有初中文化以上水品的比例仅占15%。其三,消费环境的不完善影响农民的消费,主要是商品的售后服务差,而且农民消费负担重,消费购物不方便,存在许多假冒伪劣产品,农民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也不申请维护自身权益,村民的维权意识差,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大多只是打落牙齿和血吞,相关人员缺乏对消费市场的监督。其四,大多数村民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主要体现在婚丧嫁娶,而且村民易受迷信、传销的侵害。

由于目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农民收入的来源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依赖某个单项措施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是难以奏效的,这就决定了促进农民增收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要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中货币性收入的比重,重视解决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从多方面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第一, 下大力气调整农业结构。从三点来进行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跳 1

出以粮为主的单一种植业圈子,跳出局限于传统种养业的小农业

圈子,跳出“小而全”的自求平衡的圈子,着眼于大食物、大农业、

大市场,使地方和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减少盲目性。二是技术和信

息服务工作。抓紧推广一批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益有明显

作用的先进技术。抓好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质量信息和

技术信息的收集与发布。三是完善政策。进一步落实好农产品收

购的优质优价政策,制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信贷支持办法。四

是基地建设工作。进一步调整农业资金投向,有选择、有重点地

扶持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同时,把农业结构调整与退耕还林还

湖还草结合起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及时总结各地特别是农民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经验,因地制宜予以推广。

第二, 搞活农产品流通。着重抓四方面工作:一是落实好农产品购销政

策。主要是做好引导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与村民直接签订自用粮特别是优质粮产销合同的工作。同时,要

抓紧研究和制定部分劣质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后的流

通政策。二是推广发展“订单农业”的经验。鼓励产业化“龙头企

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以销定产。三是加快以“菜篮子”

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着重抓好产地批发

市场建设。四是积极扶持农村个体运销大户、农民专业运销组织

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产品流通组织体系。

第三,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特别是“龙头企业”发

展的政策,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对

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改组、改造,把有市场、有效益的加工

企业,改造成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

在搞好规划、避免重复建设的前提下,引导农民、个体工商户、

私营企业主、农民运销组织投资“龙头企业”;加强对“龙头企业”

的规范,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

第四, 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实现每一个地方都是新农村,加快

农村的发展,是农村向城镇发展。

第五, 大力推进科教兴农。科技部和农业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制定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围绕《纲要》的落实,我们将突出抓好

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面向市场调整农业科

研方向、结构与布局;推动科研与生产结合,大力支持农业科研

机构兴办经济实体,积极鼓励企业从事农业应用技术研究,逐步

实现应用型农业科研单位的企业化。二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引

进。重点引进节本增效技术、优化动植物品质技术、农产品加工、

保鲜及储运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三是加快

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扩大“种子工程”和养殖业良种工程

规模,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等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

系建设,稳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转变机制,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技术推广新路

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快农村的发展越加重要,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社会主义道路,促进社会主义更加和

上一篇:第三课盛唐气象范文下一篇:青春是什么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