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下企业投资论文范文

2023-09-23

风险分析下企业投资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风险类别、其影响和变化特征进行了识别,构建了风险指标体系。提出了风险测度维度概念和理论依据,介绍了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的层次分析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化成长 风险控制

一、引言

国际化成长风险对国际化经营的影响相关理论研究,起源于欧洲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展的国际化渐进阶段理论。典型的是Miller系统性环境感知不确定性模型(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在系统研究基础上,Keith D. Brouthers对环境感知不确定性模型进行了完善。Brouthers对环境感知的不确定性风险进行了分类。国内外学者在相关细分领域中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对国际化成长风险所涵盖的各个方面予以完善扩充。本文将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所面临的风险分为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四类。四类风险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成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面临的风险是积极正面的,并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起到良好作用时,则将有力推动企业国际化成长进程。否则将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二、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风险识别

( 一 )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分类 (1)政治风险。一般而言,政治风险主要来源于东道国和母国两个方面。由于母国或者东道国政治局势动荡、国家格局发生变动或者政策性的产业及经济政策,导致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存在受到阻碍的风险。这种政治风险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局势的风险;二是政府政策的风险。东道国或母国政治局势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是导致政治风险的主要原因。对国际化成长的影响十分显著,是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中须首要考虑的因素。政策风险主要指的是母国或东道国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的是东道国政府为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的产业、资源或维持经济稳定,而针对跨国企业制定的政策。这些政策通常会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东道国政府为吸引优质跨国企业进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东道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可能造成影响的有价格控制、国有化威胁、贸易限制和免税政策等。(2)市场风险。由于国际市场或母国的行业竞争,或者东道国的市场需求变化,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产生阻碍的风险。我们认为,市场风险主要在于竞争风险与产品市场风险两方面的内容。母国和东道国对产品进出口政策的调整也难以预见。东道国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变化是难以准确预判的,需求变化可能因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以及替代品可获取性的改变而引致,互补品的短缺也可能对需求产生消极影响。在东道国的市场需求趋于稳定时,同一市场的竞争者则成为风险的主要来源。Keith D. Brouthers,Steve Wemer研究指出,在竞争者的产品、定价、策略与本企业趋同的情况下,竞争风险引致的市场风险十分显著。(3)技术风险。随着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升级,生产方式不断改进,产品推陈出新速度不断加快,将对企业国际化成长产生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东道国的技术发展水平。我们可以将技术风险分为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进步和技术升级带来的竞争风险、以及研发投入与产出不相对应的风险。技术风险还受到当地人力资源状况的影响,对市场环境的健全程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敏感度较高。行业技术的更新升级可能导致该行业主导企业变化甚至被淘汰。因此,行业发展总是伴随着行业技术风险。当前跨国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向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通过国际分工,充分利用智力资源密集地区的智力资源价格较低的洼地效应,降低技术研发成本,提高技术研发效率。(4)管理风险。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制定发展策略,作出经营决策,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资源,使投入产出比最大化。而在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风险,在于能否合理配置内部的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将发展战略和现有技术充分运用到东道国的生产经营中。母国物质资源可利用程度与东道国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教育程度、人力资源素质、人才配置使用将对劳动力结构产生影响。土地资源的稀缺度,基础设施的完备配套程度,甚至是管理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差异,都可能成为难以预见的风险。各种资源的成本、结构、质量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都可能影响企业国际化成长。一般而言,天生国际化企业和以标准化产品为主的生产型和科技型企业,在拥有一定的国际化发展经验后,具有较好的风险适应能力。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将极大影响着企业国际化走向,也是企业国际化成败与否的重要内因。

( 二 )国际化成长风险变化特征识别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识别。

(1)企业国际化阶段的主要特征。对企业参与国际化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受政府引导政策的影响程度。东道国和母国对企业国际化成长引导政策和支持政策,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企业国际化进程。从影响程度看,采取出口模式的企业,国际化成长对政府引导政策非常敏感,需要靠政府的支持突破贸易壁垒,甚至靠税收优惠政策获得利润。而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对政府引导扶持政策的需求,但是对东道国市场和经济环境的把握程度有更高要求。从对外投资模式看,与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策,良好关系,以及市场的开发程度,人力资源的素质,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二是对国内外相关资源的配置能力。企业对资源的国际化配置能力,实际上体现的是企业的控制力,也就是该企业采取一定的管理模式开拓海外市场的方式方法。企业对资源的国际化配置能力体现出企业在管理水平和投资绩效。企业强化控制力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程度看,采取出口主导模式的企业,对生产资源的国际化配置能力要求较低,主要依靠国际化的营销分销渠道。而企业国际化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受到特许经营权的限制,对国际化资源的控制能力较弱。而国际化企业采取对外投资模式,要求能够完全掌控资金、管理、劳动力、研发、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必须有很强的资源配置整合能力,有着较高的控制能力。三是企业国际化成长效益。东道国及母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开发的程度,进入的时机和合作伙伴都是影响企业国际化成长效益的重要因素。从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程度看,许多研究表明,国际化参与程度越强的企业,由于拥有更高主导权和更多控制权,往往能够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持续长期发展。而国际化参与程度较低的企业,由于大部分生产经营过程都在母国,对东道国和母国的进出口政策非常敏感,往往受制于市场变化和非市场因素,盈利水平的波动较为明显。但国际化参与程度较低的企业受东道国经济政治波动的不利影响也比较小。

(2)企业国际化阶段的风险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同国际化阶段的政治风险特征。政治政策风险是国际化进程中,影响效果最为明显,也最难以掌控的风险。企业国际化发展受政治或政策的引导性越强,那么面临的政治风险就越大。在出口导向型企业中,政府能够从国家层面出面化解各种难题帮助企业避免或克服各种贸易壁垒,并提供政策性的支持,甚至进行进出口配额的调控。为出口型企业国际化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撑的同时,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也成为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潜在风险。而从特许经营模式看,由于合作伙伴在东道国已经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已经适应了东道国的政治环境,因此受政治和政策风险的影响程度较低。而当企业采取对外投资的方式进行国际化发展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东道国及母国在持股比例、对市场的控制、本土行业的影响等方面的约束,受到政治风险的影响较大。同时,一旦东道国及东道国政治局势发生动荡,对外投资所遭受的损失可能是难以挽回的。因此,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受政治风险的影响,呈U型曲线。二是不同国际化阶段的市场风险特征。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采取出口主导模式,由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主要在母国完成,国际化发展受到东道国销售渠道的限制,受到国际市场风险的影响较大。如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受国际市场萎缩的影响较大。随着国际化进入方式的推进,采取特许经营以及对外投资模式的国际化成长路径,由于自身实力的不断增长,企业在进入国际化市场之前,已经对市场风险进行了提前预判,国际化发展基于准确的判断进行,受市场的风险影响较小,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强。因此,从宏观角度看,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随着企业对市场的熟悉程度不断加深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的增长,市场风险会不断降低。三是不同国际化阶段的技术风险特征。对于出口主导型企业,技术水平主要体现为东道国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而受东道国的技术发展和技术革新速度影响较小,其技术水平提升主要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国际化的技术风险较小。对特许经营模式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特许经营相关约定的限制,对技术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很高,因此面临的技术风险比较高。对采取对外投资方式参与国际化的企业,无论投资额及所占股份的多少,对自身技术的控制能力足以使其防范和避免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因此,对外投资的技术风险较小。四是不同国际化阶段的管理风险特征。当企业采取出口导向的国际化路径,由于大部分企业生产运营销售等环节管理集中在母国,仅有对外销售渠道和部分服务在东道国进行,当遇到管理风险时,可以采取减少出口、选择新的销售商或改变策略来降低管理风险,因此出口导向的管理风险很低。当企业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国际化路径,由于企业的主要任务其中在履行合同约定,同时,在东道国的经营管理由特许经营的授权方提供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面临的管理风险比较低。而企业采取对外投资方式进行国际化,作为独立性较强的经济实体,则需要全方位考虑对东道国的生产经营环境、人力资源状况及多种生产要素的管理,所面临的管理风险也比较大。总的来看,企业国际化外向度与的管理风险呈正相关性。综合考虑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随着企业国际化外向程度的提高,对技术和管理的控制能力越强,所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也相应提高,由于投资回报率与与经营风险正相关,因此面临的风险和投资的效益将同步提高。

三、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指标体系

( 一 )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风险指标体系 从对国际化成长风险的相关理论梳理中能够发现,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趋势,而且,这种风险可能相互交织共同作用,造成一系列不确定风险。因此,对风险的感知要从企业整体角度进行而不应简单作出分类并进行若干个独立的风险管理。1988年,Fatehi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企业国际化成长风险之间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将系统风险割裂开,仅对某一个领域的风险问题,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如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甚至严重自然灾害的将会影响国外直接投资经营的现金流。但是,与当时许多研究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的学者一样,他们并没有就国际化成长风险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给出一个全面的测度上的说明。直到1992年Miller提出了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模型,而后在1995年,Keith D.Blouthers在其研究中对Miller的一体化风险模型进行完善和补充,也进一步明确了一体化风险的研究思路。因此,我们认为,企业一体化风险就是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综合分析、识别和评价企业所面对的各类风险。而一体化风险管理的思想也逐渐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的研究发现,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在实践中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有时也相互抵消,而且在管理上有许多共性。只有全盘考虑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才不会顾此失彼;只有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对企业的整体效应,深入研究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真正降低风险管理控制成本,增加风险管理的效益,这便产生了近年来风险管理领域前沿的体化风险管理(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IRM)。基于我们对风险感知与一体化风险的认识与探讨,本文将Miller(1996)国际化成长风险感知模型加以扩展,并借鉴Root(1994)对国际市场进入战略模式决策的相关研究,提出并构建一体化国际化成长风险感知模型,如图(1)所示。

为达到对主要类型国际化成长风险的一体化感知,除了需要对国际化成长风险有定性的认识外,我们还需要对各种国际化成长风险进行定量的研究。我们以宏观环境风险、行业环境风险和企业内部风险这三类风险共同构成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进程中所面临的整体性国际化成长风险,或者说是一体化国际化成长风险,并利用本文建立的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对不同风险进行测量,通过对测度的结果分析达到对一体化国际化成长风险的感知,进而探讨风险感知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时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 二 )风险测度维度概念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本文通过对以往关于国际化成长风险的研究进行整理综述后发现,对过去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面临风险的研究主要基于三个维度:一是风险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程度产生影响的机制。二是风险对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不确定性及产生原因。三是国际化风险的控制程度及控制机制。这三个变量又分属于两个层面,即主观层面和客观层面。作为国际化成长风险测评的第三个维度,风险的可控性属于主观层面,它更多地体现出人们主观感知的能动性。客观层面主要来自于风险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程度以及风险的不确定性,这是因素具有客观性,不会随着人的意志变化。其中,风险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程度可以采取技术方法进行量化评价,而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采取计算概率的方式进行评价和研究。本文将从上述两个层面的三个变量进行风险测评,对国际化成长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1)风险的影响程度。一些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领域的学者最早对国际化成长风险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普遍认为,国际化成长风险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对企业的营业额,投资绩效,市场占有率等都有极大影响。Hill(1998)提出东道国和母国的不可预见性风险都将对企业国际化成长造成潜在的巨大影响,而许多影响是负面的。Werner&Brouthers在一篇研究“国际风险和可感知环境不确定性”的文章中也论述过国际化成长风险对公司造成的影响。认为国际业务机会比国内业务机会存在更多的风险。在国际化进程中,公司会面临很多新型的风险,因此会引致很多以前在国内环境可以避免的成本。另外,国际化成长风险还可能通过政府行为来影响公司绩效,这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随后,Keith D.Brothers在研究国际化成长风险影响软件业进入模式战略的论文中再次提到了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影响。他用“陌生的新大陆”一词来描述企业在进行国际扩张时所遇到的众多多变的风险,而所有这些风险都是之前企业在国内经营所未曾遇到过的。(2)风险的不确定程度。很多学者在研究风险的不确定程度时得到了趋于一致的结论,也就是国际化成长风险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极有可能对企业国际化成长造成难于估量的负面作用,严重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企业国际化进程夭折。Daft在研究企业面临的环境时指出,国际化成长风险的不确定性,为企业制定避免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应对策略增添了难度,同时这种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应对风险策略的失效,同时,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复杂性增加了调整应对策略的难度和成本。Miller通过问卷的形式对企业经营者进行调查,结论是经营管理者普遍认为国际化风险意味着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利影响。而Miller却指出,风险不仅仅是生产经营管理中难以评价和测量并且难以准确把握的不确定因素,而且还包括企业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调整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难于预测和防控。在企业国际化成长中这些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于经营环境的改变、不可预测的行为选择或二者的结合。Keith D.Brouthers在分析提出系统性的国际化成长风险模型时,研究发现由于国际化成长风险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相互关联性,在制定应对某些风险的管理措施时,往往可能影响对其他风险的管理策略,也就是在关联性的作用下,风险防控措施也具有不确定性。根据Shapiro & Ritman提出的风险决策关联性理论,不仅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会对风险作出预判并采取防范措施,而且国际化成长风险会影响企业决策。如需要购买保险应对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风险带来的损失,储备一定量的流动资金应对货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通过改善股权的强化企业的控制力。但这些根据风险制定的决策将对国际化风险造成不完全确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国际化风险作出综合评价,以优化国际化策略。Subodh P.& Kulkarni从对公司交易模式决策的影响程度出发,将国际化成长风险分为三个类型,并且提出任何一个类型的风险都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都是很难预测的。(3)风险的可控程度。有学者将风险控制作为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组织理论认为风险是组织中相关变量的不可预见因素,将对组织绩效产生很大影响。战略管理研究认为风险是企业环境的未知因素,是管理过程和决策制定中难以控制和预判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剧了风险的不确定性,使管理和控制风险变得十分困难。Miller的研究指出,因为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的企业在国际化成长中将会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和财务决策,因此,虽然国际化成长风险必然会对企业造成影响,但风险对不同企业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根据分析,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国际化方式,在某些风险上所受的威胁较小,而在某些方面的风险则较大。如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则较弱。其他国际化方式也普遍具有这一特征。Miller的研究还指出,管理者更加期望主动通过发现和改变风险的不确定性,不希望国际化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发展进程产生负面影响。Keith D.Brouthers在Miller一体化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企业国际化风险的可控性问题,强调了国际化成长风险的潜在性,不能简单地将存在或不存在风险的判断作为风险控制的前提,而应该根据风险评估情况采取适当策略控制或避免风险。

四、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评价方法与应用

( 一 )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的层次分析法 当前关于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所遇到的国际化成长风险评价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对东道国政策、跨文化管理、海外市场竞争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即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定性分析上。而更具说服力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所提供的结论更具现实性、实践性和直观性,但在国际化成长风险评价中较少采用。由于企业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定量评价研究起步较晚,所以涉及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及评价方法相对比较少,主要有价值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神经网络评价法等,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参评因素的选择、权重的确定、数学方法的使用不同。对于多指标评价,本文认为目前广泛使用的层次分析法是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评价的较好选择。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运筹学家萨迪(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方法。该方法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属于多目标决策方法的一种。AHP方法在理论上科学合理而且在应用上简便易行,又能对定性问题及定量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实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一定数量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形成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单易行的决策方法。是对难于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作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

( 二 )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的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在AHP方法中,首先要建立决策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的模型。评价系统是以国际化风险的各方面评价指标为基础组成的,是衡量各种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基础性指标。对评价指标的选择,是构建评价系统的重要环节,必须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如果未能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必然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对避免和防范国际化风险的决策将产生影响。综上所述,必须科学地制定评价指标、选择策略,主要应考虑以下方面:一是科学性。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是关键一步,要有主要决策层参与。对评价指标的选取,构造成对比较阵是数量依据,应由经验丰富、判断力强的专家学者给出。二是可得性。所选取的指标必须能够经由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取得,所取得的指标应当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能够作为计算和比较的根据。三是系统性。所设置的评价指标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所研究的问题,得到的结论必须具有明确性和实用性,能够从各个方面提供综合性的评价。在进行问卷调查,和汇总统计的基础上,着重理清所分析问题主要包含的影响因素,因素组合的系统性,各个影响因素内部的关联性。根据层次分析法规则构建包含各个因素并逐一归类的递阶层次结构。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其中,最高层包含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最低层包含决策时的备选方案。中间层包含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2)指标权数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基本思路首先是需借助专家的意见,通过两两比较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相应的比例标度,构造上层某因素对下层相关因素的评判矩阵,以及得出下层相关因素对上层某因素的相对重要序列。解评判矩阵,得出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并检验评判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要求。因此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其关键问题为列出评判矩阵,并计算得出特征向量。所分析问题的各个因素的关联性由递阶层次结构决定。在递阶层次结构研究确定后,决策选择就取决于各层各个因素的次序选择与统计计算。可按照比率标度对判断进行定量分析,将次序选择作为影响因素之间两两对照分析,形成Lt判断矩阵。该判断矩阵表示A因素与下一层次因素B1、B2、…、Bn之间有联系,要对B1、B2、…、Bn之间进行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以确定判断矩阵B=(bij)nxn(T. L. Saaty,2008)。AHP法提出了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见表(1)所示。

利用上面的相对重要比例标度方法,对于因素Bi和Bj作相互比较判断,便可获得一个表示相对重要度的数字bij,可构成判断矩阵。如果Bi比Bj稍微重要,那么,bij=3;Bi比Bj的重要性在同样重要和稍微重要之间,则bij=2等。

( 三 )层次分析法在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中应用 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国际化成长风险的测度,可以考虑国际化成长风险对企业收回海外投资产生的影响,也可以从国际化成长风险发生的频率来评价各类国际化成长风险,但是这些指标往往只是从某个方面去评价某一类国际化成长风险,而本文需要建立指标体系,用来评价所有类型的国际化成长风险,最终达到对一体化国际化成长风险的评价和测度。因此,本文的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指标必须全面、细致、准确,而且指标之间必须主次分明。因此,借鉴层次分析法的思路来构建本文中的国际化成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本文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中,目标层即是对一体化国际化成长风险的测度,准则层即是通过分析风险及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的特点,确定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国际化成长风险,方案层则指的是为了描述国际化成长风险某一方面的特点而设定的一些具体的评价指标。其对应关系为:目标层——一体化国际化成长风险感知;准则层——从不同方面评价国际化成长风险;方案层——明确各方面具体的评价指标。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际分工视角下湖北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G19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杨鸿海:《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全集》(2006年)。

[2]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Thomas L.Saaty.Decision Making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Services Sciences,2008.

( 编辑 聂慧丽 )

风险分析下企业投资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分析,结合中小型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了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本科教学

一、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现状及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 校内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础薄弱。校内财务管理实践是通过实验室中模拟财务管理工作程序与方法,使学生对工作环境产生直观的认识,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部分理财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满足日后企业环境中的实践应用。而一般高校对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只是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等方面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此外,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加,这也给高校安排实习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一些学校干脆不实行集中实习,而是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2 校外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是通过在企业实习合作等方式,提供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实践运用。目前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其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并未单独设置财务机构。而是与会计机构合设,这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实习部门。因此,实习学生到了企业也没有相关的专业业务可供实习。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常以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接待为借口不接收实习生。而且即使学生找到了实习单位,有的也不积极配合,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达不到预期的实习目的。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必然会带来产业的变化,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适应职业转换的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即培养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务应用为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规格中突出培养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

1 培养职业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多元技能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和鼓励辅修第二专业。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2 培养创新能力。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创新能力包括:自学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进行科研和发展知识的能力;必要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3 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促使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观察、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专业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等。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价值、潜能、个性与力量在学校以及工作岗位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开发,并能促使自己的地位得到不断的提升。

综上所述,应用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意识、分析技能和反求能力,所以培养财务管理应用能力应作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二、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现状及素质需求

(一)目前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现状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企业的获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对经营风险的调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财务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而目前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存在以下问题:

1 部分财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执行国家各项财政法规的能力较差,在工作中,抵制违法行为的自觉性不够。

2 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难以实现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预测和决策职能。缺乏广博的知识,缺乏创新能力。缺乏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

(二)企业中财务管理人才需要的技能和素质

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承担者,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一般财务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如下技能和素质:

1 应具备广博的知识。财务管理人员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其业务范围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领域和知识领域,需要融合生产、经营、管理、市场、投资、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财务管理人员将更多地发挥管理职责。

2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无论处于何种行业的企业。其社会责任都在不断增强。因此。财务管理人员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不做假账,把国家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3 应具有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在财政、金融、税收、投资、企业会计制度方面不断出台新的方针政策,对于政策性很强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财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家的财经方针、财经纪律、法规、制度。

4 应具有创新精神。财务管理人员不应满足于财务管理现状。而要不断改进核算流程和方法,以适应市场环境激烈竞争下的业务快速变化。财务管理人员应能够自觉探讨改进业务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创新精神。

三、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出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解决企业面临的不同层次上的财务管理问题,这就要求从实践的角度来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其中包括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方法环节。

(一)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是对财务主体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一系列资金运动、资本运作的管理,是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业务管理活动。而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更侧重管理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要兼顾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三方面的能力。相应开设的实践课程可以有:会计电算化等财务软件课程、财务分析课程、财务管理及课程设计、公司理财及课程设计、审计案例教学(内部控制)、证券投资分析等。从而在理论上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适用的实践教学方法

1 应用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是在对有关企业单位及其相关部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编写的,反映财务管理典型业务的实例。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案例讨论前期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其次,案例分析与

讨论。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学生要积极发言及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案。再次。案例讨论后的总结。教师在案例讨论后作简要总结,要针对讨论的思路、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最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2 应用型财务管理沙盘模拟对抗。沙盘模拟对抗是一种源自西方军事战争推演的艺术,它将军事上指挥作战时模拟战场情景的沙盘移植到财务管理课程之中。沙盘模拟实验课程采用体验式培训方式,即遵循“体验——分享——提升——应用”的过程进行学习。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可以让学生在沙盘模拟对抗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及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一般分为以下步骤:(1)准备阶段。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一般为4—5人,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制定企业运营需要遵循的规则,包括市场划分与准入、销售会议与订单争取、厂房生产设备购买、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融资贷款等方面的约定。(2)对抗阶段。对抗开始后每一个企业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讨论企业战略和业务策略,开展竞争经营,制定重要经营决策,决策的结果会直接体现在企业经营结果中。几个经营年度完成后,将各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比较,效益优异者获胜。(3)评审阶段。每年的经营结果出来后。各方都要对其进行分析,适时调整企业战略。(4)结束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评审经营效果。

3 其他实验与实习课。实验主要是建立财务管理实验室,通过基础实验、单项实验、综合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实验安排,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财务管理应用的基本操作能力、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对财务管理和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除了上述沙盘模拟对抗实验外。学校应该配套开设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财务软件电算化实验、证券投资分析实验等。

4 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往往和毕业实习结合在一起,是对大学四年系统学习的总结。学生通常根据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到单位收集相关资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习可采取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实习,就是通过校企结合的办学方式,学生在固定的实训基地完成实习任务。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涉及许多商业秘密。实习单位对此持谨慎态度。学校可以通过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理论问题与企业合作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或成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基地,为企业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等方式。使企业成为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分散实习则是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但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约束机制以保证学生确实完成实习大纲中规定的实习内容,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风险分析下企业投资论文范文第3篇

一、企业多元化投资的特点

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的主要优点有: (1) 将经营的风险进行分散。从投资的专业角度来分析, 多元化投资相当于一种投资组合, 可以避免将所有投资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带来的风险。但由于投资的方向较多, 这给每一笔投资的运作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企业有足够的相关投资人员和管理精力。 (2) 利用企业来代替市场, 来降低交易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当企业内部的一个契约来代替市场上的一系列外部交易契约, 当企业内部的管理费用小于市场内部交易的费用时, 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3) 可以将企业各部分有效整合起来。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的企业, 可以将多个专业化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组合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 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范围, 让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 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经营策略后, 企业的规模就会得到有效的扩展, 企业的知名度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这对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多元化投资的缺点也十分明显,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 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更高。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 无疑增加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一旦某个投资环节出现了问题, 就会对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 带来较大的影响, 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2) 进行多元化投资, 往往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 在运作的过程中, 还需要持续进行投入, 如果不切实际进行投资, 就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的短缺, 这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3) 企业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 过度对资源进行分散, 容易造成企业资源在某个时期存在匮乏的现象。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旦由于资源不到位耽误了新产品的升级和换代, 产品很容易就会被淘汰出市场。

二、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

自然风险。由于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不是很平衡的国家, 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差距较大, 各个地区的投资环境往往有较大的差别, 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差别很大, 同一种风险在不同地域的表现形式也差别很大。投资区域的地理位置, 对投资风险的影响较大。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 其投资环境往往较好, 各种投资信息比较畅通, 投资市场发展较快。对于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区, 可以有效收集产品投资生产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为投资的良性发展, 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相反如果该地区的交通环境很差, 就会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国家相关政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很多地方为了扩大该地区的投资, 会出台各种鼓励性质的政策, 这些政策会直接惠及企业的投资行为, 对有关产业的信贷利率、汇率和税收带来较大的影响, 但这些政策是否可以正产得到落实, 或者政策落实时间的长短, 这往往存在较大的疑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 经济体制转变往往非常迅速, 各种政策的变动性往往较大, 给多元化投资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有效地方, 为了扩大在当地的投资, 往往会开出极大的优惠政策, 然而很多政策都是空头支票。

资产评估和审计中的风险。并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投资策略, 通过企业的合并, 来组成一家竞争力更大的公司。然而在实际并购的过程中, 往往不确定因素较多, 企业面临的风险非常大。当前资产评估和审计工作的公正性有待加强, 很多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严重不过关, 暗箱操作的情况较多, 信誉度较低, 相关的监督管理经常出现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经常会造成债务隐瞒的情况, 各种无形财产也被随意进行高估, 这给企业的投资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投资管理人员自身带来的风险。企业在投资管理当中, 一般都会选择职业经理人来进行投资管理, 由于投资环境非常复杂, 投资风险也非常众多, 这给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其在投资的过程中, 不能对投资的各种因素进行很好的把握, 制定的投资计划不合理, 存在盲目投资的行为, 就会非常容易导致投资风险的爆发。此外, 由于当前投资监督的不到位, 职业经理人在投资的过程中, 由于自身职业道德的问题, 存在和投资方相互串通的问题, 直接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一些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在进行最终的投资前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投资价值分析, 这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在掌握的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下, 对该投资项目进行专业性的分析, 其中应该包括项目的各项经济指标, 还要能够得到一个科学而又客观的结论。这个分析应该放在社会和市场的大环境下, 运用会计的专业性对多种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 有效预测出项目的可行性和收益情况, 还要分析出其投资价值如何, 最终对该项目的投资总体情况做一个预测。

做好投资环境的考查活动。投资环境的好坏对投资的成败有非常大的影响, 考虑投资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是否达标, 是否有利于投资的正常运作, 当地的人力资源情况如何, 是否满足投资对人才的需求, 还要调查当地的各种配套设施是否完善, 如供水、供电、道路运输、原材料供给等。最后, 应该考查当地政府的信誉如何, 是否可以兑现给企业的各种承诺。

在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投资的机遇, 不能进行盲目的投资。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 应该将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结合进行考虑, 找到两者最佳的切入点。根据生命周期的理论, 应该在产品的迅速发展时期或者成长期导入到该行业中来, 此时产品的市场潜力最大, 产品的市场前景也比较明朗。

加强做好企业的投资管理。由于投资的多元化, 需要企业在管理上投入更大的力气, 制定适合多元化经营的管理制度, 对每项投资, 都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由管理能力过硬, 最好有相关投资管理经验的人员来直接负责该项产品的投资。企业上层领导应该及时了解各项投资的实际情况, 及时掌握投资的动态, 及时对投资战略进行调整, 做好投资成效的评价, 对于出现问题的投资, 应该及时组织力量, 加强应对。

做好对相关投资人员的管理。在投资的过程中, 人为因素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 要做好对投资的管理, 就必须做好对相关投资人员的管理上。我们应该首先应该做好投资管理人员的选拔工作, 尽量选择有相关投资管理经验的人来进行投资管理, 对各投资职业经理人应该进行定期考核, 对其实际投资运作情况进行评价, 如果其存在投资管理不当的情况, 应该及时对人员进行调整。此外, 还应该做好对职业经理人投资行为的监督, 对于重大的投资行为, 一定要加强审核, 避免违规、违法、窜通投资行为的发生, 保证企业进行正常的投资。

四、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 企业越来越多选择进行多元化投资, 不断拓宽企业发展的思路, 让企业得到更大的经济收入。但进行多元化投资也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非常多的风险, 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 应该认真对每个风险进行分析, 然后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让多元化投资真正为企业的发展, 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 企业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 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受制于当前行业发展环境的所限, 企业在行业发展不良的背景下, 通常难以得到理想的经营发展效果。为了有效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很多企业都会进行一定的投资行为, 在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和繁荣的今天, 企业的投资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然而由于多元化投资的领域往往众多, 企业投资的风险往往较大。为此, 我将要在本文中对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与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希望对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能够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 宋扬.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与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 2017 (10) .

[2] 伍秀华.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与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6 (17) .

[3] 江海舰.企业多元化用工风险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 2017 (1) .

风险分析下企业投资论文范文第4篇

一、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投资与风险是并存的, 只要有投资就会有风险的存在, 在投资刚开始发展的阶段, 投资者通常为社会上一些有地位、有资本的人,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风险带来的影响。而风险较大的投资往往是一些没有起步的中小企业, 投资成功即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投资失利就有可能被市场现状所淘汰, 由于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加剧了企业投资风险的发生。在新经济发展下, 企业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 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 也缺乏良好的管理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将市场变化与企业经营活动建立联系, 不规范、不专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不利于企业投资管理的有序进行。

(二) 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成熟

企业投资与内部财务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为企业的核心部分, 财务部门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没有做好业内市场调查与分析, 对投资信息缺乏全面的了解与资料收集, 无法对投资活动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 这些因素都抑制了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 不专业的投资管理不能满足市场环境的实际要求, 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三) 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体系不全

在企业投资过程中, 科学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一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较为简单, 对于风险管理并没有成立专门的部门或者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风险责任落实不到位, 只是根据企业日常管理的一些原则性条款去进行, 导致内部各部门之间权责划分不清, 风险问题得不到重视, 难以满足千变万化的经济市场需求。与此同时, 企业对投资与风险没有配套的监督机制, 投资管理较多的集中于事前管理, 而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事后管控, 两者处于完全脱离的状态, 投资管理与风险管控得不到体现, 各项工作无法顺利地完成。

二、企业投资管理与风险管控的有效策略

(一) 提高风险意识, 了解投资环境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 经济市场环境变化万千, 在给企业创造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能够对当前市场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投资活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 保证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 企业还应该建立市场预警机制, 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加以掌控, 保证投资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更好的降低风险指数, 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为企业投资决策建立支持, 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

(二) 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策略, 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面对多样化的市场环境, 企业投资也需要采用多种方法, 这样能够帮助企业分散投资风险, 从根本上规避风险带来的影响。即便是多元化的投资也需要保证科学性, 在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 合理的选择投资时机, 不同的企业所经营的范围也有所不同, 在多元化发展下企业投资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在投资决策时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对自身资金、专业、技术、竞争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 以此判断投资的合理性。第二, 行业分散投资, 在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对不同项目进行投资, 以此降低本行业所面临的萧条现状。第三, 重视地区差异与国内外影响, 区域分散投资主要是降低投资对象分布于不同的区域, 以当地的优势来降低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第四, 跟随政策要求, 我国政府对于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支持, 为了保证投资效益, 企业应该根据政府支持产业而规划自身发展, 确保政策导向的正确性, 尽量降低成本, 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目标。

(三) 加强投资管理与风险管控体制的建立

为了保证企业投资的有效性、规范性,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优化工作流程, 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 项目选择, 企业面对市场环境中诸多的投资机会, 必须做出科学、正确的选择, 在这个时候必须结合企业资金情况、投资环境、行业动态等综合分析, 从中选择风险小的投资对象。第二, 立项, 投资目标选择完成后, 企业应该对交易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 成立专门的部门小组或专家咨询, 对拟投资项目进行初步评价, 以此判断项目是否可行。第三, 审批, 企业在投资项目开始后, 需要严格按照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与审批程序进行论证与审核。第四, 全过程管理, 项目审批完成后, 需要进入后续的过程阶段, 可能面临事前、事中、事后多方面的影响, 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分析投资风险的可能性, 并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保证投资决策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投资管理与风险管控应该是同时存在的, 企业在投资前、投资中、投资后都应该认识到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能够针对投资风险问题展开提前的预防和评估, 掌握主动权, 实现全方位的动态管理, 降低投资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企业市场竞争环境也变得日益激烈, 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获取稳定的局面, 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投资管理与风险管理, 为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基于此, 本文对企业投资管理风险管控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企业投资,投资管理,风险管控,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韩雨.谈企业投资风险的管控与企业管理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 2017 (22) .

[2] 张宇.赵新会.张宇翔, 分析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的管控与企业管理工作[J].社会经济信息, 2017.

[3] 于海娇.浅谈企业投资管理与风险管控[J].中国科技投资, 2013 (2) .

风险分析下企业投资论文范文第5篇

电网投资指的是包括各种电压等级送变电工程、小型基建工程、其他专项工程等与电网基本建设有关的投资。电网工程建设周期较长,短则数月,长则数年,这使得电网投资的成本回收期与盈利周期较长。电网投资小则几百万,多则上亿,项目实施后,短期内成本较难回收。电网企业投资资金主要由折旧、融资和净利润等构成。其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达50%以上,企业自有资金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电网投资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迅速时,用电量需求增大,对电网的投资需求也随之增大;相反,经济发展缓慢时,用电量需求呈减少趋势,对电网的投资需求也随之减小。另外,电网投资还需考虑国家是否有相关的优惠政策,是否符合环保政策等因素。

综上,电网投资开发周期长,资金规模大,同时受自然、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影响,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正是这些投资特点,决定了电网投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投资风险,风险分析是电网投资过程中重要的经营管理活动。

2、电网企业投资风险

电网企业投资风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外部环境,二是技术因素引起的风险,三是投资策略制定及决策因素引起的风险。

2.1外部环境风险

2.1.1自然风险。电网工程项目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不同,对输配电工程会有相应不同的要求。另外,雨雪灾害、台风、地震、洪水、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有可能对电网投资的工程项目造成损毁和破坏。2.1.2经济风险。(1)利率变动引起的风险。该项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由于政策或者经济等各种因素会导致利率的变化,进而会给项目的收益来损失。当利率上升,而投资方采用浮动利率进行融资,其结果必然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当利率下降,而投资方采取固定利率融资,必然导致机会成本的提高。(2)汇率变动引起的风险。很多电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通过世界性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汇率的变动就不可避免的给项目建设带来直接的影响。举例而言,当还款时,该币种的汇率相对借款时下降,项目融资成本变小;反之,项目融资成本增加,项目的收益收到影响。(3)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通货膨胀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为工资和物价的上涨。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的幅度和速度会在某一个相对可以预计的范围,但往往也有很多时候会超过正常范围。关于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调值条款进行风险规避。2.1.3政策风险。电网项目投资建设的时间跨度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相关的政策难免会发生变更及调整,这些政策的变化会对电网投资带来相应的风险。2.1.4市场风险。(1)销售电价风险。我国的销售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对电网企业来讲,售电所得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售电价格微小的变动均影响着整个电力企业的收入。(2)销售电量风险。销售电量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经济不景气时,销售电量往往也会随之下滑。另外,节能电器的广泛应用也会对售电量的增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2.1.5土地征用风险。征地是电网工程的重要组成过程,输电线路的铁塔、变电站的站址往往都要涉及到征用农村土地。对于电网投资来说,土地征用补偿费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所占比重较大,对工程投资影响很大。这期间涉及到政策处理等一系列事情,所包含的不确定性较大。另一方面,在电网项目建设过程中,难免对周围的土地造成一定的破坏,要注重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水土保持等。

2.2.技术因素引起的风险

(1)前期设计带来的风险。电力投资项目的前期设计包含多个要素,诸如选址、地质勘测、水文调查分析等。前期设计所涉及到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能力和制度缺陷。当前,国内电网项目建设密集,相关设计单位的任务繁重,设计能力严重不足,常常会存在一个设计人员同时承担多个任务的情况,必然会带来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的脱节问题,返工现象不可避免,直接拖延了工程施工时间的同时,也给项目方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关于制度层面,主要是指當下电力项目设计经常不通过招标进行,在设计主体的选择上没有做到最优化,再加上业主的专业度不够,经常会出现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这必然增加了项目风险。(2)工程施工质量引起的风险。质量是所有工程项目的根本,尤其对于大型电网投资来说更是如此。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工程建设中要保证施工质量,首先要做到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其次,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管,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3)预算超支引起的风险。电网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在建设周期内,会有很多物料设备会有比较大的价格波动,甚至会超过项目前期成本预算的波动范畴,当波动比较大时,必然会给项目带来预算超支的风险。(4)完工风险。电网投资项目涉及的范围很广,经常是在复杂的地理地质条件下进行,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非常事件,给项目的施工时间带来影响。(5)设备风险。设备风险主要指的是电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风险。由于行业自身的特点,电网投资项目涉及到的设备通常都是大型设备,价值高,结构复杂,加上作业环境往往很恶劣,这无疑会增加设备的维护、检修风险。

2.3投资策略制定及决策因素引起的风险

投资决策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不论何种行业,投资决策都具备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受行业相关因素的制约。投资决策是决定一项投资成败的关键。电网项目投资中,企业所面临的的决策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网负荷预测准确度风险。在做电网项目投资决策前,需要对电网的负荷增长做出准确的预估,过高,或者过低,都将给项目稳定性以及后期的持续运营带来影响。如果对未来负荷预测过高,按照高标准的投资会带来设备的闲置和浪费,项目投资的收益率大受影响。反之,预测负荷过低,项目建成后很快不能适应实际要求,出现网路阻塞或者设备过度运转,给网路的稳定运行带来隐患。(2)融资适度风险。电网投资项目往往规模比较大,资金的需求也比较大,单靠电网企业自身的现金流往往不能满足,就需要进行融资。而融资也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任务,需要跟项目的建设进度相匹配,分阶段进行。也就是说融资额度要跟项目实际需要一致,不能出现资金短缺,影响了建设进度,又不能过度融资,造成融资冗余,带来不必要的利息成本,给电网项目投资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3)区域发展协调风险。电网项目投资需要特别考虑区域协调统筹一致性,电网投资项目不是孤立的个体,必须整个区域统筹考虑。换言之,在电网投资决策之初要考虑项目所涉及的各个级别的电网企业之间的投资规模是否相互匹配,根据相互之间的电压等级和负荷变化情况决定投资的规模。这样才能保证不出现输电瓶颈,各个电压等级的分区容载比以及电网容载比都符合规程的规定,各级电网之间均衡发展。(4)网电协调风险。目前,国内电力市场是电厂和电网分离运作的模式,由于运营主体各自独立,由此造成了电网公司和电厂都是各自独立做规划方案,这给项目的投资决策带来很大的挑战。部分的利益最大化与整体的利益最大化并不一致,电厂的设备选择以及选址都是从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考量,对于项目决策来说,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考量项目收益,实现项目投资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3、电网企业投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电网的投资需求来源于多个因素,既有经济发展的宏观因素需求,又有电网企业本身发展的微观因素需求。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 确定具体的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电网企业投资需求因素指标体系

对图1进行分析,从电力供应这个层面出发,电网企业投资时要考虑的是装机容量、电源结构、电源分布等。从负荷需求这个层面出发电网企业投资时要考虑负荷特性、电力电量、负荷分布等。从安全可靠的角度看,电网企业投资要考虑到短路电流、暂态稳定、安全备用、连锁故障、静态稳定等因素。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电网企业投资要考虑到网损率、设备利用率、输电能力等因素。从结构是否合理的角度看,电网企业投资要考虑到电压等级结构、网络结构等因素。从品质是否优良的角度看,电网企业投资要考虑到电压合格率、频率合格率等因素。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看,电网企业投资要考虑到经济结构、经济总量、经济布局等因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电网企业投资要考虑到人口总量、城市化进程、城镇布局、供电面积等方面的影响。除了以上分析的影响因素以外,电网企业投资还需要考虑环保以及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根据电网企业投资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可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及管理。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网企业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相应的增加了电网投资的不确定性。为了提高电网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电网成本管控水平、需要对电网企业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电网企业投资风险,建立了电网企业投资需求因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得对电网投资的风险可以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了电网投资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风险分析下企业投资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科技;比较;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创新迅猛发展,科技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而经济的增长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密不可分。然而促进科技创新的,通常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很高的投资风险并存,它是为新生行业或企业提供股权资本的一种投资行为。一般来说,风险投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新技术产业。我们从美、日、英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可以找到风险投资是如何成为服务经济增长、服务高科技产业发展、改善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和手段。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较晚,发展势头良好,但我国的投资机制和环境乃至于其他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纵观西方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不得不令人深思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环境造就了其风险投资的巨大发展,再回头看看我国的风险投资,又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其长足的进步。因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风险投资较成功的美国和英国,通过这两个国家与我国的风险投资进行比较,分析其从发展历程、制度政策、投资机构组织形式、资金来源、投资领域、退出机制各方面,从而提出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合理建议,以指导我国风险投资的实践。

一、中国与美国、英国风险投资的比较

(一)从发展历程来比较

1. 美国

美国是风险投基金的发源地,是现代风险投资业的“创始人”和“领跑者”。

(1)1946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meric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简称ARD)成立,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业性风险投资机构。它的出现,对美国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0世纪70年代前,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

(3)20世纪70年代,高科技行业的兴起使美国认识到完善制度与政策环境的必要性,随着相关制度和法规的完善及会员机构的成立,重新激起了机构投资者将投资目光锁定在风险投资,使美国风险投资基金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时期。风险公司融资规模从1980年到1987年,8年增长了近7倍,达到40亿美元的水平。

(4)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风险投资行业也在经历黄金发展时期,与高科技产业一起在上世纪末大放异彩。

经过近50年时间的发展,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生活的发展和提高,即使遭受到了网络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发展一度停滞,但不可否认,风险投资在美国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美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完善、体制健全,成为美国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助推器。到2012年,美国风险投资总额达到283亿美元,共完成了3267笔投资。

2. 英国

英国风险投资行业是欧洲发展最早且最充分的国家。

(1)1945年,英国成立了一家工商业金融公司(ICFC),后改名为工业投资者公司(Investor in Industry)。ICFC 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提供远期债务组合工作进行融资,服务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型公司。英国的风险投资业在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2)上世纪80年代,为鼓励应该风险投资发展,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贷款担保计划”和“企业扩大计划”等,使英国的风险投资行业真正进入第一个蓬勃发展时期。进入80年代中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美国风险投资经理来到英国,把他们的先进经验带到了英国,在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10多年的持续发展,全国风险资本总额于1989年达到顶峰,其独立的专业性风险投资基金总额为16.84英镑,90%投资在英国本土。

(3)而后持续下降,在1992年进入最低谷,其独立的专业性风险投资基金总额降至3.47亿英镑。随后,英国风险投资行业又反弹发展,是目前整个欧洲风险投资中最发达的国家,投资总额在整个欧洲风险投资中占一半左右,向1200家公司投资的总额超过了20亿英镑。

3. 中国

(1)1985年9月,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成立,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正式启运。

(2)1985~1990年,先期探索阶段。我国提出要发展风险投资是在1986年,当时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或“科技发展基金”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但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3)1991~1997年,开始兴起的民间风险投资初步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需要资金运作,他们把目光瞄准了风险投资。此时,我国的社会资金配置开始出现新变化。

(4)1998年以来,进入全面加速启动阶段。1998年的两会,“发展我国科技风险投资事业”的政协一号提案受到各方关注。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一个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这对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创造了大的社会环境。

从上述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直到今天,中国风险投资在快速发展历程中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滞后的问题、投资总量相对匮乏的问题、退出渠道比较欠缺的问题、相关机构跟不上等,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仍然很大,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从投资机构来比较

1. 美国

在美国,有限合伙制是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约占全部风险投资基金的66.6%;其他,公司或金融机构及其附属机构、私人风险投资公司、非有限合伙人制的小型企业公司分别占14%、9%和8%。

2. 英国

英国和美国不同,它的投资机构组织种类较多,包括有限合伙制、英国投资信托公司、风险资本信托、在英国的外国公司和外国单位信托等。其中,数新托基金最具代表性,它免去了个人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

3. 中国

我国风险投资机构以政府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为主,其他如信托基金和合伙制的只占不到十分之一的比例。目前来看,我国的风险投资的公司型基金主要是封闭式管理,相比其他而言,它具有有利筹集资金、运营难度小、投资长期性等优势,但这种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模式相对保守,存在一定劣势,例如对投资专家没有激励作用、项目经理权利过大、运营成本和代理成本偏高等。

(三)从投资领域来比较

1. 美国

通过研究历史发现,美国的风险投资某种程度上引导了美国的科技发展。在某个领域有科技突破,或者处于行业发展初期,风险投资家总能不期而至,敏锐的嗅到其中的巨大商机,细数美国风险投资比较集中的领域:电子、互联网、生物、医药医疗、通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风险投资资本对美国这些高科技领域所引起的促进作用,全球IT行业中的知名龙头企业微软和因特尔就是依托了风险投资而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这些行业引导着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使美国始终处于科技和经济的领先地位。

2. 英国

英国的计算机相关产业投资机会少,所以它的风险投资资本领域就要比美国广泛,只要能有较高利润回报的产业,都会成为他们投资的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当然也包括其他传统行业。此外,英国风险投资的方向趋向多元化且国际化。

3. 中国

我国风险投资的重点是广义IT(包括互联网、通信、电信),工业和生物/医药。国内风险资本国际化很低,受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阶段的影响,导致投资企业规模小,范围有限,大多只在国内进行投资,在国际上份额很少,没有话语权。

二、对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启示

(一)从政策支持和法律制度上给中国风险投资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政府应当制定并且调整有关财政与税收的政策,以保障风险投资顺利进行,降低风险投资风险,减少个人投资者顾虑。首先,可以加大政策支持,出台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其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也应该要做好建设风险投资强国的准备,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风险投资不仅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更可以完善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

要发展风险投资,法律法规必须要跟得上,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是保障风险投资机制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范约束风险投资公司,使其运作有法可依,从而使风险投资公司在资金募集、项目选择、知识产权维护、所有者权益转让方面的利益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营。

(二)改变我国风投机构组织形式

在风险投资基金组织形式中,约束激励机制和成本控制机制最为有效的是有限合伙制。但这种形式却受到在中国受到羁绊,主要是法律方面的因素,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关于有限合伙法的支撑,也无法像美国有限合伙制那样得到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另外,中国也缺少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专家,缺少可以建立起长期合作、共同信任的各国合伙人和投资者。在现阶段,我国重要一步是应该先建立起好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与外资合作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与外资合作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不仅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风险基金管理经验,同时也可以借助合资风险投资基金以及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培育国内的风险企业,加快我国风险企业的发展步伐。

(三)探索多层次多渠道退出机制

我国应加快建设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二级市场。同时,可以借鉴海外资本市场实现创业资本退出的经验,鼓励创业板块到海外上市,实现创业资本的成功退出。此外,应该不断完善建设我国风险投资产权交易制度,促进风险投资退出中兼并、收购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张欣.关于我国其风险投资管理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3(29).

[2]魏建国,龚克.英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研究[J].会计之友,2010(06).

[3]陈洋帆.国际风险投资与其对中国风险投资的启发[J].中国商贸,2009(05).

[4]王春燕.风险投资比较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2).

[5]华蓉晖.美国、英国和以色列三国风险投资业的比较与启示[J].经济师,2009(02).

[6]吴佳龙,齐芯.中美风险投资的比较分析以及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借鉴[J].财会通讯,2011(16).

[7]金永红.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状况的国际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13(18).

[8]徐东.风险投资基金组织形式国际比较及我国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8(17).

[9]景羚.浅论美国风险投资和风投在我国的发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

[10]仲科.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及政府的支持措施研究[J].现代企业,2013(09).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太原分行)

上一篇:地方历史文化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信息化背景英语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