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范文

2023-09-23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范文第1篇

[摘 要]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会计信息化是每个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为了达到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专门人才的目标,我们采用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其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化应用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就业后从事实际会计信息化应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中的任务驱动的教学程序大体上可以分为6个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任务”、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 “讲解知识点”、教师“变换条件布置新任务”、教师与学生一同“评价与考核”。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特定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方式来探索任务的完成方式和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此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宽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增强自信心。该教学法突出了理论教学构筑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教学构筑学生的职业技能结构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评价与考核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这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信息化建设的精辟论述,这充分表明国家对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决心。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会计信息化是每个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

财政部为了推广和普及会计信息化,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制定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而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现有企业4 200万家以上,因此,要达到财政部所制定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目标需要大量的会计信息化专门人才。

为了满足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我们在会计及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开设了“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强化会计信息化基础能力、核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学到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内部控制要求,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从而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为了达到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专门人才的目标,我们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其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化应用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就业后从事实际会计信息应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与会计信息化教学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作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自主地利用已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完成任务,从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巩固已学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并能够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自信心。

具体到课程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所提出的任务,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和要求,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并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并进行有效的考核,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2. 会计信息化教学及其特点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会计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与核心课程。如果将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划分为单项实训、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则该课程是单项实训、分岗实训的基础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教学环节。

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具有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和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等特点。为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实际应用的需要,应突出基础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基础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应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实验性教学、体验式教学、协作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软件的基本操作,同时也要熟悉整个会计业务的来龙去脉,并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岗位、部门协作沟通能力;在考试和考核体系上,应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考核和企业认证的考核等多种形式,满足全面考核学生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的需要。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学习模式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特定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方式来探索任务的完成方式和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此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宽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增强自信心。该教学法突出了理论教学构筑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教学构筑学生的职业技能结构的教学原则。

在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中的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程序大体上可以分为6个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任务”、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 “讲解知识点”、教师“变换条件布置新任务”、教师与学生一同“评价与考核”。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的实现

(一)设计与布置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因而任务驱动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任务要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在设计任务时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蕴含在具有明确要求的具体任务中,让学生接受任务时就有明确的目标,清楚该任务的具体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通过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当学生完成这一个一个的任务后,教学目标也就顺利地实现了。

例如,在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教学内容中,“总账”日常业务处理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有哪些,掌握凭证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记账的方法和了解账簿查询的方法。在这样总的教学目标下,再分解为不同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如可以分解为: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填制凭证、修改凭证、删除凭证、记账、查账等。配合相应的任务即可完成全部的教学目标。

2. 任务要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

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单一的任务构成“任务链”,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递进,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例如,“总账”日常业务处理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了解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填制凭证、修改凭证、删除凭证、记账、查询凭证、查询账表、查询辅助账。学生在完成这8个任务后即可熟练地进行总账会计的日常业务处理的全部工作。

3. 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会计信息化应用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时,绝不能纸上谈兵,应在“做中学”、“学中做”,将对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因此,设计出可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任务可操作性的需要,可以在设计任务时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所对应的操作内容,由教师做好数据的准备,设置基于该任务的基础账套数据,并由教师在布置任务前进行反复的测试,以确保任务操作的顺利进行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确保任务的应用性,在设计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的应用,设计出仿真的案例,并以中小型企业一般会计业务和典型会计业务为主线,强化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满足会计信息化岗位要求的基础专业技能。

例如,“总账”日常业务处理中填制凭证的任务内容如下:

【做中学】

任务1:填制凭证

2008年1月15日共发生3笔业务。销售给达远公司和阳光公司产品各20件,每件售价2 000元,货款及税款均未收到;向一品公司购买材料一批已验收入库,货款10 000元和税款1 700元尚未支付。

【操作员及工作内容】

由会计赵莉(编号:CW002;密码:001234)在【总账】|【凭证】|【填制凭证】功能中填制转账凭证。

(1)销售给达远公司产品,货款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达远公司)46 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 800

主营业务收入 40 000

(2)销售给阳光公司产品,货款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阳光公司)46 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 800

主营业务收入 40 000

(3)向一品公司购买材料,款未付

借:原材料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700

贷:应付账款(一品公司)11 700

在这个任务中既给出了工作内容,也给出了操作员,还给出了完成该任务的软件操作的位置及完成该任务所做出的数据准备。因而,该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4. 任务要具有再学习的可延伸性

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会计专业其他核心课程与会计岗位综合模拟课程的基础和衔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的基本手段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和利用软件为工具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熟练地以会计软件为工具去解决一般典型会计核算和管理问题的水平,如一般会计业务处理、工资核算、报表编制等,为后续的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尤其是会计岗位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模拟课程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软件基本功能的递进性。新任务中既要有以前任务中已经使用过的功能,又必须加入新的功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巩固已学过的功能,又必须学习、探索新的功能,不断地扩展知识领域,增加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不仅能解决一般的软件问题,还能举一反三。例如,我们在每个任务后面都要加上一个“想一想 练一练”的内容,就是要力求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实现知识的延伸。在完成“总账”的填制凭证任务后的“想一想 练一练”的内容主要有:

(1) 哪些业务可以通过调用常用摘要或常用凭证的方式填制凭证?

(2) 在填制凭证时【F2】、【F5】、“=”、“-”及“空格”键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3) 如果在填制凭证时发现并未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应该怎么办?

(4) 在填制凭证时为什么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提示?应该怎么办?

(5)在填制凭证时为什么会出现如图2所示的提示?是什么意思?怎么办?

学生在顺利完成任务的操作时很有可能并未注意到以上这些问题,而学会处理这些问题,对全面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就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行探讨解决的办法和答案,教师还应该在学生找到答案时再继续扩展一些知识内容,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为学好其他的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时,要重视任务的设计,只有任务设计得好,才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方式的可以分为独立完成和协作完成两种。独立完成的方式就是在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后,所有的学生都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在为完成任务的操作中体会、感受和领悟。在此期间,学生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作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或者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去解决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是现代社会谋求共同发展的基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对一些发散性任务,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可以提高任务探究的效率。一个班级可以按5~6人为一组进行分组。任务布置后,由组长牵头进行分工,然后制订计划并进行实施。分组设计方案、分工操作、学生汇报并演示、教师总结,使得群体思维与智慧为全体学生所共享。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学生中出现问题的环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完成一个既定的任务后则要就应掌握的全部知识点进行点评、讲解和示范性操作,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体系化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在得到启发后,对于不正确的处理方法进行改正和创新,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地进行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软件应用的经验,为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无论是独立完成任务还是协作完成任务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评价与考核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目标,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各种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评价与考核可以分别采用过程评价与考核、结果评价与考核、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应用等方法。其中过程评价与考核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操作速度、帮助别的同学解决问题的次数和效果给予评价,算作平时的成绩;结果评价与考核则是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正确性进行评价,既有要求独立完成的任务,又有要求小组共同完成的任务,其考核方法有时是只看操作结果,有时则是在看操作结果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讲解其完成任务的思路和设计方案等;无纸化考试系统则是采用考试系统,在真实的软件操作环境下进行单元测试及期中期末考试,大大地减轻了教师评价的负担,提高了学生评价标准的统一性。

总之,实践证明,这种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知识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实践,使之不断完善、进步,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R]. 2006.

[2] 曾希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18).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范文第2篇

1 任务设置

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 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 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简单来说, 完成每一个子任务, 就完成了大任务, 完成每一个大任务, 就完成了课文的学习。

设置任务就好比指挥官发布指令, 在语言描述上应尽量使用指令性的语言, 动宾结构的短语。一般的现代文篇目, 可以设置以下几大任务:任务一:了解作家及其作品;任务二:复述课文情节;任务三:分析人物形象;任务四:探究人物描写方法;任务五:归纳文章主旨。这几个任务下又分别有子任务, 以《哦, 香雪》这篇课文的任务五为例, 下面的子任务分别是: (1) 文章记叙了怎样的一件事情? (2) 表达了山村女孩香雪怎样的人生追求? (3) 为什么要用“哦, 香雪”, 而不用“哇, 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这些句子来作文章的题目? (4) 体会作者对以香雪为代表的乡村女孩怀着怎样的美好情感。 (5) 思考文本的意义所在。以上的每一个任务都有具体的指向性, 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当然, 这些任务也并不是平均花费力气的, 一般的任务只需一笔带过, 核心的任务才是一节课、一篇课文最应该花力气的地方。《哦, 香雪》这篇课文的“核心”任务就是任务三。

2 任务分配

分配任务之前, 教师应该根据学情,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于中职课堂而言, 水平低的同学肯定是大面积存在的, 光靠一个教师来解决他们的后进问题是很难的。所以在基础性讲解的同时, 还是要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帮助, 再加上老师的指导, 效果能好一些。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 但分组数不宜超过5组, 组数太多使每组人数太少不便于对学生作统一要求, 教师兼顾太多组亦会顾此失彼;每个小组要确立一至二名学习带头人作为学习小组长, 同时兼顾学生间的友情和合作, 好中差三类学生适当搭配完成分组。将学生置于小组之中, 将学生的个体荣誉与小组的集体荣誉“捆绑”, 可以极大地带动一部分手懒、嘴懒、脑子懒的学生投入学习。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我还让他们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组名, 设计组徽、讨论奋斗目标, 有的小组甚至还有自己的吉祥物。笔者所带的班级, 学习小组共5个, 以其中一个小组来举例, 组名是:Flying Dream, 口号是:We believe we can fly, 宣言的内容是:我们是一群对梦想执着追求的青年, 我们凭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我们努力地飞翔。希望我们这群阳光少年可以尽情地放飞梦想, 接近梦想, 完成梦想。其实, 小组合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3 任务执行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意见等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 从而共同提高。值得注意的是, 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 教师不能采取“放鸭式”不管, 因为教学组织者、实施者还是教师, 教学的指挥、调度仍掌握在教师手中, 不光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 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 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一阶段, 教师是“指导者”、“学习伙伴”、“导航者”身份较为明显, 学生在亲切友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4 任务汇报

当各个小组的任务完成到一定程度时, 就到了汇报展示的阶段。汇报展示一般采用PPT演示的方式, 汇报的人选采用随机抽号的形式, 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均等的上台亮相、锻炼口语的机会, 也避免了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上来汇报的学生肩负着全组同学的希望, 就连一些原本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是丝毫不敢马虎, 这样的课堂就不仅仅是老师和某些优等生的课堂, 而是全班同学的课堂了。这既造成班级中各个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也是小组之间相互借鉴学习的机会。以前的语文课, 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 老师出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回答, 也可以不回答, 全凭学生的兴趣甚至是学生当天的心情。总之,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 上公开课都会出现睡觉的现象。但有了竞争之后, 情况不一样了, 学生不再是学习的个体, 而是与小组其他成员荣辱与共的整体, 为了小组共同的荣誉, 他自然不能成为众矢之的, 该做的功课一样也不能少。

5 任务评价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仍以“自上而下”的评价为主, 在学生评价中, 明显呈“他评”的特征, 很少有或者根本没有学生对学生、学生自我、学生对教师、教师自我的评价, 学生在评价实践中扮演的是被动接受的角色, 根据评价者发出的指令被动行事, 缺乏对自己言行反思的动力, 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评价的主体显得单一与不足。其实, 一项任务完成后, 不仅应该有老师的评价和总结, 还应该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总结。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任务的完成之后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实际操作中, 将评价分为“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满分10分, 任务完成质量3分, 学习态度2分, 团队合作精神3分, 学习效果 (包括PPT演示) 2分。本组, 其他组以及老师分别根据情况打分, 最高分为本次的优胜小组。对于优胜小组的奖励, 我是用的分数, 有时候是加在平时成绩上, 有时候干脆就加在期中, 期末考试的成绩上。分数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如果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何乐而不为呢?

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轰轰烈烈地展开, 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 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让我们积极探索、实践, 用最适合的方式教学,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 帮助他们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摘要: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 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学过程的控制者, 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被严重束缚, 没有升学率束缚的中职语文课堂也是如此, 存在着课堂效率低下, 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语文课鲜活生动起来。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学生的小组合作, 探究为基本的形式, 变老师“满堂灌”为学生自主式学习, 结合自评与他评, 在竞争中学习, 在合作中成长。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范文第3篇

一、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不耐烦

许多老师认为学生可以通过使用电子教室进行系统的讲解和演示来更好地学习。然而, 事实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 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时间过长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这就会使得学生的耐心得以缺失。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完全不同, 非常实用, 如果教师不能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就会让学生产生不耐烦的心理, 从而让学生融入到学习中就变得相当的困难。

(二) 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体地位被忽视

在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采用比较死板的教学方法, 这就促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相当的高。然而, 运用计算机有很多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另一种方法来讲, 就是计算机教学不是知识, 而是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成就感。然而, 现阶段的实际教学在这方面明显不足, 这也严重制约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三) 对于技能培养过于重视

简单的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能力提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在过去, 教师的教学就像说明书一样的执行, 学生只能按照规定的方法操作, 虽然技术得到了改进, 但其开发能力却被严重忽视。

二、任务驱动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 积极设计学生的教学情况

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首先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情境, 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只有当语境中的知识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时,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提高。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参与态度。当学生对它感兴趣时, 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探索和分析问题, 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 教师要确保创造的教学情境具有生活的特征, 能够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紧密结合,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入其中, 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 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是切合实际的。此外, 教师在创造情境时应该独立。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独立发现和探究问题。例如, 一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学生结合起来, 让每个学生分组探究问题的情况, 从而得到答案,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形成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

许多中学生从父母的鼓励和老师的认可中开始对学习感兴趣, 这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来鼓励学生,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高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评价中, 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学生的现状, 确保评价方法和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使学生对教师评价产生预期,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 我们也应该评估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在绩效评价中, 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既能了解学生所学的知识, 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挖掘自身内在潜能, 增强学习动机。例如, 教师可以每月进行评估, 表扬和鼓励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 教师也不能忽视了对于那些在每月评估中没有取得进步的学生, 或者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学生, 针对这些相对落后的学生, 教师就需要积极调整教学方法, 提出解决方案, 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研究, 实现自我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分析, 可见任务驱动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任务驱动模式对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任务驱动模式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视程度,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去应用任务驱动模式, 才能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重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兴趣, 积极参与任务。除此之外,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指导, 让学生去独立解决和分析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时, 从而达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目的。

摘要:近年来, 在时代日益发展变化的背景下, 为了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 教学模式相应的有了新的要求, 这也就使得任务驱动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任务驱动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 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也有着相应的提高。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任务驱动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希望对于中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驱动,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金正理.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计算机“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法实践有感[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05) :77-84.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范文第4篇

在职业教育领域, 随着对当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逐步认同, 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所谓项目教学法, 是指通过实施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般用几个大项目就可涵盖一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样势必要打破课时安排、教学进程、实验课比例、成绩考核等原有教学体系的约束。由于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差异较大, 实施起来学校必需出台相应的制度配合。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各种类型的任务, 由简到繁,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结合自身的知识来完成任务, 知识的学习、动手能力的培养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 任务驱动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着一定的优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问题, 为了顺利的完成任务学生需要主动的去学习,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特征。任务驱动教学法既可以作为项目教学法的组成部分, 还可以作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应用。显然, 这种循序渐进的课程改革方式比跨越式的革新更容易操作实施。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任务的提出首先要有综合性, 应该把学过的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 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 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其次要有实践性, 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 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 兴趣对学习来说是最重要的, 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最后要有创新性, 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以“直流稳压电源”一章为例, 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1 任务制定选取

本章内容包括:整流滤波电路、硅稳压管稳压电路、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路、开关式稳压电路、集成稳压器等。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始终围绕着直流稳压电源的三个主要环节:整流、滤波、稳压。项目核心任务是:如何由交流电源实现一个稳定的直流电源?这个核心项目可以分解成几个任务: (1) 把交流电如何变成单一极性的脉动直流电? (2) 减小直流中的脉动成分? (3) 使输出直流电压稳定?每个子项目下又可以分解为若干小问题。

2.2 实施过程

在项目实施中, 首先将学生4~5人分为一个小组。分阶段布置任务, 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研读, 首先从理论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拿出具体方案。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对方案验证, 评估其是否达到要求?有何不足之处?并提出如何改进作为拓展深化。在项目分解中要注意每个阶段的任务难度要适中, 难度较大的可分解为若干小问题, 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有所作为, 从而增强自信, 唤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整个“直流稳压电源”这一章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2.2.1 第一阶段主题是整流

任务:整流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整流方式有哪几种?哪种最经济实用?问题布置给学生后, 由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资料获得理论上的答案。课堂上要各小组学生自己搭接半波整流、全波整流、桥式整流电路, 并且通过测量相关数据验证理论知识, 用示波器观测波形, 并对几种整流方式进行比较。

2.2.2 第二阶段主题是滤波

任务:为什么要滤波?有哪几种常见的滤波方式?分别用于什么场合?任务拓展:除了电源电路, 滤波电路还有什么用途?

2.2.3 第三阶段主题是稳压

任务:电压不稳的原因是什么?这方面有什么生活经验?常见的稳压电路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场合?任务布置时可以划分基本任务和高级任务, 这一阶段中的串联稳压电源部分难度较大, 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掌握, 在课堂上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给大家讲解, 视表现情况以额外加分激励。

实验的要求: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操作很重要, 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直观地体会到理论规律, 同时还可以看到理论和实际的差异, 切实体会到模拟电子中“估算”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这一点对职业教育尤为重要。但是, 实验也存在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花费时间较长, 特别是一些复杂实验。为此, 我们采用两个办法:一是提前做好准备, 有些实验在任务布置阶段就把元器件和器材分发给各小组学生, 让他们提前搭接好实验电路;另外一个办法将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相结合, 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软件仿真。我们采用的电路仿真软件是Multisim2001, 界面直观, 易学易用, 具有一般实验室不具备的多种虚拟仪器和多种分析方法, 可以进行模拟数字混合仿真分析。

2.3 总结评估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出了很高要求, 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的,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评价激励机制来施加压力。我们对评价标准的设计以及如何操作实施作了许多的探讨, 结论表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一些, 也容易操作, 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则难以衡量。所以我主张两者必须相互结合, 互有侧重。同时, 为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参照评价项目内容, 逐项给予自己评定。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评价团给予核实或教师通过学生在任务完成中的表现给予检查评定。

3 实施效果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最主要的一点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知识点的掌握更为扎实, 操作技能大为提高, 同时精神面貌也有所改观, 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也十分欢迎。

摘要:本文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并以“直流稳压电源”为例, 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过程和要点, 最后还对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电子技术课程,直流稳压电源

参考文献

[1] 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

[2] 乐超.浅探“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http://dzzz.e21.edu.cn.

[3] 付植桐.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范文第5篇

案例描述一:在初二上学期学生主要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其中有一节课是《数据的计算与排序》在上周四二年二班的课时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就是打开学生的成绩表后向学生演示如何求总分SUM、求平均分AVERAGE函数。然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然后引入排序的操作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但在课程全部讲完要进行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通过求总分、平均数函数的方法求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函数时却只有十几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却不得其法。 周五是二年一班的课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以在给二年一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刚刚考过了第一次阶段测试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同学们排名次那么你们就帮助老师把你们班同学的成绩排出来好不好那么如何来完成呢同学们就以组为单位看书、讨论来完成任务。完成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汇报。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当有某位同学完成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已经完成了然后这样在我不断的刺激下“驱使”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据的计算与排序而且都能够触类旁通的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

案例描述二:因为在二年一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所以我在一年一班汉字输入这堂课中也采用了任务驱动。我先讲一种汉字输入方式--微软拼音输入法。然后我抛出“任务”叫学生把书翻的第几页把第几段话输入电脑。但是当我去下面巡视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同学都在玩游戏和聊天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反思分析 现在反思起来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两个组织对比实验。第一个案例是采用任务驱动和不采用任务驱动的对比实验结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第二个案例是在采用“任务驱动法”但没有营造良好的情境与案例一营造良好的情境形成一组对比结果营造良好情境的“任务驱动”课取得成功。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任务驱动法使用的恰当与否是一堂信息技术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任务

1、以生活中的情境和学生的需要为任务。任务必须吸引学生否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新课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有时教师精心设计了任务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反应平平教师常抱怨学生不积极参与。若认真分析与反思往往是任务本身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源于生活和符合个体需要的任务一般都能吸引学生。

2、任务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具有个性化特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任务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具有拓展性做到因材施教。

3、任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或融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生学习的手段还要教育学生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创设情境、主题活动、自主学习、反馈评价。

1、创设情境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基础。 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联想发展能力。 创设情境可以有多种形式课件渲染式、谈话式、场景式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2、主题活动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核心。 主题活动即把学习的内容蕴含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师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获得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体验提高学生在获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发展。

3、自主、合作、探究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关键。 好的主题活动需要通过好的学习方式来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探讨加深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得出小组的学习心得与个人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四平八稳的精神。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范文第6篇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将整个知识体系分解为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而相互关联的“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任务”的驱动下有序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最终达到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的方式来调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2、“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课堂中特别注重教师的教,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更多的是考虑用什么方法或手段来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方式而忽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导致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现代教学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仅仅起到组织、指导、帮助学生的作用,因而 “任务驱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线性方式的知识传递过程,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实施的主要步骤

1、课前分析,教师制定具体任务。

2、课始导入,诱导学生明确任务。

3、课中指导,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上一篇:日语中的敬语表达范文下一篇:人应该有敬畏之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