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3-09-16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研究现状;研究不足

任务型教学法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基于建构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布朗(BROWN H D,1994)对任务型教学法有以下表述:“任务型学习将任务置于教学法的中心,视学习过程为一系列直接与课程目标相联系并服务于课程目标的任务,其目的超越了为语言而练习语言。”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饱受社会诟病,被称为投入时间最长、投入资金最大而又收效最小的教育[1]。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全面推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决定开始,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近20年的英语教学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应用于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我国根据英语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这样的环境下,十分有必要总结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促使我国英语教育走向成熟。

1 研究现状

“CNKI总体学术趋势”图显示,任务型教学法的学术总体关注度分为3个阶段:2001—2010年呈直线上升趋势,为高速发展阶段;2010—2016年高而平稳,为稳定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关注度呈直线向下趋势,关注度不断降低,整体发展趋势类似“梯形”状态。

1.1 检索条件

此次检索范围限定在2001—2020年现有的相关文献。首先,分别以“关键词”“主题”“题名”或“篇名”进行预检索,对比检索结果,选取其中所获得的最大值为检索目标,确定为“主题检索”。对获得的共2 645篇学术论文进行“核心期刊”与“其他”分类,分别检索到“123篇(核心)与2 522篇(其他)”。人工检索排除无关文献后,最终共获得2 600篇文献。

1.2 数据分析

1998年夏纪梅[2]首先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帮助学生发展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 2000年有学者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出版了第一部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论著—《任务型教学是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该书第一次详细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结构、步骤等。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推行任务型教学法。从那时起,中国的一线英语教师和专家学者才开始真正实施、推广任务型教学法,并不断对其进行实践研究。2011年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达到了最高峰,单年发表的文献数量达284篇,其前后的8年间,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都保持平稳的发展状态,发表篇数分别是2009年:204篇,2010年:248篇,2012年:243篇,2013年:250篇,2014年:224篇,2015年:197篇,2016年:213篇。由于2016年教育部颁布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2017年开始,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数量大幅降低,正是因为新的教学政策的改变,近几年的发表数量仅在100篇左右。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热度自2001年开始直线上升,2009—2016年研究热度达到最大值,关注度高速而平稳发展,2016年过后由于新的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的提出,研究热度大幅下降。

2 研究成果

根据CNKI“关键词共现网络”分布图可以看出,近20年间学者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对任务型教学法自身的发展研究以及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上,主要研究成果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2.1 自身发展的成果

覃修桂等[3]从批判审视的角度,探讨了任务及“任务教学法”的界定、大纲的设计、理论依据、主要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对于任务型教学法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宋雪松等[4]提出任务型教学法应实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现实化,英语教师应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推动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郭红梅[5]提出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除此之外讨论了任务型教学法现存的制约因素。吕京[6]针对任务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又提出,在设计任务前、任务实施期间、任务实施后3个不同阶段,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灵活性的英语课堂教学。可以看出,对于任务型教学法自身的研究经历了理论的应用→理论产生问题→解决理论产生的问题等主要阶段,推动任务型教学法理论不断完善,在实践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成熟。

2.2 应用实践的成果

2.2.1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朱玉山[7]从强化语法意识和写作能力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适合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5种写作型语法任务的设计,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审视语法教学的新角度。之后,蓝云春[8]谈论到任务型教学法对于当下学生提高口语交际的重要程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李锐指出,任务型教学法针对传统的教学法能良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教学步骤入手详细分析了该如何在阅读课堂的各个步骤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最后说明了任务型教学法对解决现存的英语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冯满珍等[9]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通过任务能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2.2 任务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对比研究

尹世寅[10]对比了五步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途径,认为五步教学法(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仍然在西部的个别学校中可以应用,将结构性练习和任务型交际结合起来的弱势任务法结合了这两种教学法的优势,更有利于部分西部学校的实际情况。江陵[11]通过比较任务教学法和传统PPP教学法在口语方面的差异,指出在教学大纲、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及教学评价方面,任务型教学法更适合当下的英语教学,传统教学法存在一些弊端。教师应转变观念,设置与现有课程相适应的任务。向蓉[12]指出英语课堂应以任务为主导、叙事为指导展开,结合二者的优势,不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将任务作为教学方式,叙事作为课堂上所需的技巧,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毕争[13]、唐美华[14]分别对比了“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二者所选对比方向不同,毕争针对教学材料的设计与使用,指出产出导向法与任务教学法的差异,认为产出导向法更适合于大学英语教学,更能实现教学目标方面的语言目标和交际目标。唐美华对比产出导向法与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单元设计案例,指出产出导向法更适合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因为能有效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促进产出任务完成、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更契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

3 研究不足

(1)由于2016年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科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不足正是体现在这个方面,在核心素养提出之前,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涵盖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核心素养提出后,任务型教学法是否还适应新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以及任务型教学法如何适应现如今英语教学的发展之路,都是针对任务型教学法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2)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我国英语教学长达20年之久,究其本质是为了探讨如何更好地提升我国学生的二语习得能力,而现存的英语教学仍然存在很多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高等。任务型教学法尽管在我国的发展已趋近于成熟,但是仍然要以现存的问题来不断促进任务型教学法的发展。以上是本研究认为的任务型教学法方面的不足之处,尽管文秋芳[15]针对英语学科提出英语学习的新型教学法—产出导向法,但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仍需做到任务型教学法的善始善终。

4 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英语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今后的发展中应肯定其作用价值,也应发现其不足,寻求解决的办法,促使任务型教学法不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刘臻,梅德明.我国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英语能力[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65-68.

[2] 夏纪梅.任务教学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效益[J].中国大学教学,2001(6):32-34.

[3] 覃修桂,齐振海.任务及任务教学法的再认识[J].外语教学,2004(3):69-74.

[4] 宋雪松,文旭.多元智能理论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现实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6(6):53-54.

[5] 郭红梅.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制约因素[J].教学与管理,2009(5):132-133.

[6] 吕京.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0(6):53-54.

[7] 朱玉山.隐性语法教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型任务设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53-55.

[8] 蓝云春.任務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2009(6):153-154.

[9] 冯满珍,郑新民.以任务促进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J].中国外语,2016(6):12-13.

[10] 尹世寅.五步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途径的比较及其在西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6):23-24.

[11] 江陵.比较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PPP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差异[J].思想战线,2011(32):399-400.

[12]向蓉.任务—叙事教学法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国语文,2011(4):118-119.

[13] 毕争.“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比较:教学材料设计与使用[J].外语教学,2019(4):61-62.

[14] 唐美华.“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比较:英语专业精读课单元教学设计案例[J].外语教学,2020(1):65-67.

[15] 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348-358.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任务型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优越性体现在能让学生在“学中记,用中记”,这样一来,学生的词汇不用死记硬背就已经轻松地记住了。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创新之举,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其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一、听说结合,学生评分

Daily Report(值日生报告)是让一个或多个学生在课前几分钟完成演讲或一段对话的任务。以往这个活动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过这样的弊端:说的学生往往不太重视实际效果,只求尽快完成任务,语速太快或声音太小,或内容生硬,其他学生还未领会或完全理解就结束了。而且由于采取的是一种单向交流的方式,听的同学往往采取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心不在焉,即使内容当时听懂,很快也就忘记了。针对这种现象,教学中可采取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全班同学制定评分标准,包括语音、语调、内容和流利程度等。对演讲的同学,在学生演讲完毕后教师随机选取一组学生充当评委进行打分,计入该生的平时成绩。由于有这样的竞争机制,演说者大都比较重视。他们会将准备内容中出现的新单词、新词组通过自学掌握,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由于个人的取向是五花八门的,涉及的内容也相当广泛,如各种节日、家庭、朋友、饮食、幽默故事等等,这样,他们的词汇量就相应地增加了。对于听的同学可采取练听力的办法,让他们认真听,听完之后让演说的同学就演说内容对他们进行提问。此时,演说者充当老师的角色,由他(或她)来提问并当场给他人评分,同样计入平时成绩。由于人人是评委,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话题,扩展单词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是缺乏语境。利用所给的话题,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单词,学生的印象深,容易记住,但必须要求话题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内容可以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学生急切想知道的词汇,如交通工具、爱好、体育、职业、天气、动物等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信息,扩大了词汇量。比如,当教师布置的话题为“自然灾难”时,学生就会主动去查fire/earthquake/flood/typhoon/snowstorm/sandstorm等词汇。又如,让学生分组讨论Healthy Eating 话题时,学生A可能说出bean curd,学生B可能说出pea green,学生C可能说出orange。在大家都认为是可使用的健康食品但又苦于不认识单词的情况下,学生便可能向老师求助或动用身边的字典查找像萝卜(radish)、海带(kelp)、菠菜(spinach)之类的词。

三、英语释义,别出心裁

学习英语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多听、多读,通过听读这两条渠道向大脑输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有了大量的、足够的语言输入与积累,才能融会贯通形成语言规则。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用英语来教学,用英语来解释单词、句子等,并用英语设置交际情境来启发学生用英语思考。在英语教学大纲中,也要求教师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教学。英语解释法是简单的,就是用学生所学过的熟悉的单词来解释新的单词,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掌握新的单词的听、说、读、写。用简单的英语解释单词,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而且对于旧的单词能得到反复重现,也使学生找到了同义词,了解更多的词汇知识。学生对于教师所说的英语能听懂,又知道新单词的意思,这样,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自然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积极学习的信心。

四、单词串联,奇思妙想

词汇串联是一种让学生将该单元要学的单词自行编成一段有趣的故事或对话等,使枯燥的单词变得鲜活、有趣。要完成此项任务,学生必须去自学生词并掌握它们的词义和用法。以前,布置学生预习单词很难检测,现在通过此项任务,就能很容易掌握他们的预习情况。由于此项任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加之学生层次不同,所以最好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样,学生觉得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依靠集体的智慧,“跳一跳还可摘到桃子”。在指导学生完成该任务即进行精加工策略时,笔者先把两个单元的生词串联成小故事,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然后再让各小组轮流完成单元词汇串联,自编短文。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编造故事,有些学生会编得夸张而有趣。

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其乐无穷,记忆词汇的效果大增,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合作、创新和写作等能力,同时也构建了“开放式”的词汇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五、词形联想,找出规律

英语单词的构成有它本身的规律。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可以按读音规则,也可以按词缀法、词根法、同类法等等。这些规律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可能学生的印象不深,如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可能就会事半功倍。例如:学生遇到beautiful 这一单词时,就可以让学生讨论找出由-ful结尾的单词,学生一下子就可以找出careful,wonderful,useful等,然后再让他们总结这类词在用法上的特点:由名词加后缀-ful 构成,词义与词根密切相关。以后,他们再遇到同样的词形时,就会主动地联想其词性和词义。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模式下的词汇教学设计把学生从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有效的单词学习策略,发展思维和想象力,为学习整体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责任编辑:符 洁)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西北独立院校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并对传统写作教学与任务型写作教学进行实证对比,研究分析了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态度的影响因素;任务型教学中任务前、中、后的学习策略;任务教学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充分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是可行有效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大学英语写作;写作兴趣;写作态度;学习策略

文献标志码:A

1 背景分析

任务型教学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二语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理论。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研究层出不穷,大家观点一致,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策略、提高交际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很有效的。任务的设计是完成任务型教学的关键,任务设计通过纵向的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焦点三个阶段,加以横向的多维度输入(书面的,声音的,图像的,图片的等)和多维度输出(读后感,写概要.书信往来,调查报告和漫画作文等)丰富教学环境,设计出富于变化的教学任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改进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的现状。

2 研究现状

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还没有广泛展开,因其办学模式的特点,在师资上西北地区独立院校大部分尚未建立起完全属于自己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其师资构成包括相当比例的外聘教师,由于是兼职,流动性强,很少有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其结果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致不高,教师布置作业后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有的甚至在网上搜寻有关话题一抄了之,久而久之,学生成能读而不能写的文盲,写作成了英语学习的瓶颈,在各类测试中写作成绩都很差,而实际上写作能力对于其他各种语言技能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特选定以写作为突破口,促使学生英语知识的内在化和融合,实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3 实证研究

此项研究通过运用对比测试、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的实验对象为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大二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实验期为一学期。A班为实验班,B班为对照班。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位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且两个班学生在实验之前英语写作水平相当。

在一学期的对比测试实验中,教师在A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写作教学,分四次进行,平均每四周一次。即以近年来四级考试写作真题的题目为话题。任务前,教师引出写作任务,学生分组讨论话题,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写作兴趣;任务中,学生先课后分组查阅资料,再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列出提纲,最终根据各自组查阅的内容与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独立将任务结果以写作的形式呈现出来;任务后,每个小组互换其他小组成员的任务执行结果进行点评、对文章进行修改,各小组评选出优秀文章,教师再集中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语言问题进行指点。教师在B班运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法进行教学,也是一学期内分四次进行,平均每四周一次。即教师分析范文篇章结构和词句用法,每次以近年来四级考试写作真题题目为题布置写作任务,之后教师批阅学生作文,再进行点评。在一学期中,用两种不同的写作教学方法教授两个班之后,让两个班的学生写一篇作文进行写作测试,不公开学生班级信息,由其他教师进行批阅。批阅中,以篇章合理性、内容充实度、句子结构及语法细节的准确性等为标准,总结两个班学生在写作能力上的区别。

其次,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态度、写作策略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检验在使用不同的写作教学方法后,对学生写作方面的影响。

最后,以访谈的形式,询问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的体会和意见。用科学计算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调查结果和两个班三次作业成绩和最后一次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并结合访谈内容探索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及如何提升其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4分析与研究

4.1学生写作兴趣的分析

通过任务型教学在写作中的开展,对两个班同学英语写作兴趣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发现实验班的同学要比对照班的同学对英语写作明显感兴趣,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实验班同学多数能从英语写作中获得乐趣同时感到在写感兴趣的话题时,时间过得很快,这就表明实验班同学在热爱英语写作后,提高了自身英语写作能力的同时又树立了比对照班同学更强的英语学习自信心。

4.2学生写作态度的分析

在写作态度方面,通过实证对比可以看到,实验班总体要比对照班积极上进。同学的写作态度分为完成英语课程任务和提高自我社会价值两个方面。通过对写作态度两个方面的研究,实验班持提高自我社会价值的同学要高于对照班的同学,实验班的同学视野更加开阔,人生规划更加清晰。而所有两个班的同学都认为自己不是英语写作高手,凸显出西北独立院校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不足,更应该将任务型教学法放在课堂实施。

对“喜欢英语写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前教师引导活动的质量”和“我现在喜欢英语写作是因为老师提供有大量的可以参考借鉴的写作资源”两个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班的同学在英语写作中对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写作资源的丰富呈现着很大的期望,要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同学,而对照班的同学对此问题没有观点,呈现无所谓状态。这就迫使英语写作教学要以任务为牵引,更好地引导同学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在做中学”。

4.3学生任务前学习策略掌握情况

通过对两个班同学任务前学习策略掌握情况中的五个问题的分析,差异性不显著,实验班的同学在写作前回忆有可能用到的相关词汇,列出关键字,写出提纲,脑中进行构想这些要比对照班的强,而对照班的同学写作前主要精力放在了与同学讨论,参考例文等感性思考中,这说明同学们都有着需要老师进行引导的需求,而实验班的同学经过任务型教学法的接触,使得自身理性思考更多一些,有了任务牵引的概念,而对照班的同学只能停留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感性讨论中和例文套用中。

4.4学生任务中学习策略掌握情况

对任务中学习策略掌握情况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由于任务型教学开展的时间还不够经常,在英语写作中很多调查的问题存在的差异性不显著,而只有在“我在用英语写作时,我经常思考该如何处理段落及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这个问题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的同学经常会注重处理段落及句与句之间的衔接问题,这也是任务型教学法在任务环中应该重点进行的关键部分,经常设置两句话或者两个段落要求学生进行衔接句的作答任务。恰恰是这点对照班的同学不注重练习,反而在英语写作中简化表达自己的想法、寻求他人帮助方面要高于实验班的同学,正是这样的表现反映出对照班的学生没有接触任务型教学,对任务环中的每个任务的进行和衔接没有掌握方法,一味依赖他人的帮助。

4.5学生任务后学习策略掌握情况

对学生任务后学习策略掌握情况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完成写作进行检查的修改时,两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但不显著,差异最大的是问题“修改时,我考虑句与句间的逻辑衔接关系,调整文章的句群段落”,实验班的同学考虑句与句的逻辑衔接关系,调整文章的句群段落多一些。也正是这一点与写作中实验班的同学考虑句与句、段与段衔接问题多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而更加明确了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中的任务引导重点,也就是这一点让实验班的同学深深地记在了心中,养成了习惯。

4.6任务教学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通过两个班三次作业成绩、最后一次测试成绩和写作兴趣的对比分析,两个班三次作业成绩平均值、最后一次测试成绩和写作兴趣存在显著差异,三次作业成绩和最后一次测试成绩实验班要高于对照班,说明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和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牵引是分不开的,是“在做中学”的最好体现。

5 结论

任务型教学运用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解决了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分析范文,学生模仿的单一形式下,学生缺乏写作动力,写作水平难以突破的问题。在任务型写作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写作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把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

用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在做中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用活英语,提高写作能力。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完成任务活动为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策略。在兴趣激励下提高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在学习兴趣提升中提升学习成绩,在学习策略的丰富中提升交际能力。通过两个班一学期的实验对比,实验班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端正了学生的写作态度,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充分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是可行有效的。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影响的教学模式,因其“以学生为中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教学工作者的关注。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目前面临迫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在回顾任务型教学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这一模式用于阅读教学,并以具体案例来分析实践效果。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阅读教学 阅读策略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众多语言学家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逐渐形成并成熟起来的语言教学模式。它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它是语言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延伸和发展。它自提出来以后,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倡导和运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界也比较关注这一教学理念。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含义及特征

Nunan(1999)认为,任务型教学法主张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1]即以具体的语言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

一般认为任务活动有五个特征(Skehan,1998):(1)意义的表达最为重要;(2)要解决某个交际问题;(3)学习任务和真实世界有一定的联系;(4)任务的完成在任务各环节中占优先地位;(5)根据任务中的结果评定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任务还有它的连贯性和完整性。[2]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大多数高校的英语课堂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实质是注重语言形成的教学,一味地灌输,把学习者当容器,因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忽视学习者积极的认知参与,更不能使学习成为学习者学会自习的过程”。[3]作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的阅读更显如此,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讲解生词,介绍背景知识及课文内容;教师分析难句结构与语法规则;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问,学生做一些理解性练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仅局限于对语言形成的认知。”[4]这使他们难以从宏观上把握语篇的主旨、结果和作者写作意图,语篇分析能力和阅读策略的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了制约,这已经成为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任务型教学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鉴于此,笔者尝试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来揭示此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任务型阅读教学活动开展过程

Jane Wills在她的《任务型学习的理论框架》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前任务—任务环—后任务。本案研究参照此模式,以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第3册第2单元Section A “Advertising”为例,展示任务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1.前任务(Pre-task)是任务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课前列入任务,向学生介绍主体和任务。学生要积极利用参考书、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信息,要求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以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Task 1:Topic-related questions Discussion(1)What are the effective ways of selling goods?(2)Have you bought anything advertised?(3)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history of advertising?设计这样一个任务是让学生在接触正文之前对所学习的主题有所了解。

2.任务环(Task-cycle)是指根据课文的主题和素材设计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辩论、汇报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Task 2:Fast Reading Analyze the text structure and locate the topic sentence in each paragraph.通过完成这一活动,学生能对文章篇章结构有一个宏观的把握。Task 3:Detailed Reading Discuss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in details.(1)What proof does the text provide to show that advertising is part of our daily lives?(2)Why is advertising described as big and difficult in the passage?(3)What role doe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play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dvertising.学生结对或小组讨论来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个人能发现自己对文章细节理解的偏差,其探求问题的主动性也能得以提高。Task 4:Report and presentation.Write a report of your findings on the following topic,exchange your opinions with the other teams and then present it to the whole class.How does advertising from the moderate beginning develop into a highly specialized profession?

3.后任务(Past-task)是指在课文上完后,教师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知识、要点进一步巩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强化语言知识,让学生关注语言本身,促进学生掌握词语、语法用法及表达方式。Task 5:List the key words,expressions and difficult-to-understand sentences in this text.Make sentences or paragraphs of your own to practice their usages.Task 6:Write and produce advertisement for a kind of washing powder.Report it to the class.通过完成这两个任务,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喜悦,其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也得到锻炼,逐渐学会用语言完成具体的交际任务。

四、任务型阅读教学实践后的思考

在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把任务型教学发应用于阅读教学有极大的优越性。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个人体验和主动实践,并强调贴近生活实际的真实性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其获得的不只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实际运用语言的综合语言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也使课堂教学显得生机勃勃。多样性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积极思考解决问题,防止思维僵化,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然而,这一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把自己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精心设计出难易适中、灵活有效的任务,也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他们有事可做,使不同水平的学习者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尽管任务型教学法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教师要利用其优点,恰当结合其他教学法来开展阅读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oston Heinle Publishers,1999.

[2]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杨翠萍,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的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5,(3).

[4]钟艳.任务型教学法与大学英语阅读[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新模式。通过掌握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含义和基本的操作步骤,注重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更新英语教学观念,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含义;步骤;要求;观念问题;效果

英语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飓风,涤荡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催生着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等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主要就“任务型语言教学”方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一些思索,以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含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通过运用语言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输入与互动”的理论基础上,强调语言在交际活动中使用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关注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笔者认为,英语课堂中语言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学生通过可以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对语性互动”,来完成教师设计的各项任务,进而产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为学而用,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它是一种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是语言交际教学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学习过程。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步骤

任务型语言教学有三个主要环节: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

1.前任务

前任务就是教师引入任务,即将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学生模式的“参与任务”环节。

2.任务环

任务环就是在任务实现后,学生能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环节。在学习新知识环节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是随意的,而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来进行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环节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很难把握好方向。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Book Ⅱ 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时,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教师宣布明天是学校开放日,到时会有多位外校的教师和家长到校观摩。小组讨论:需要做哪些工作,并将所需要的内容列表(为学校开放日做准备)。

3.后任务

后任务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后,还必须对其进行巩固。在对新知识没有达到一定熟练之前,学生是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在学生对新知识基本掌握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似的、具备新知识点迁移的活动情景,供学生自主运用。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新知识迁移,达到活用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起组织点拨作用,并对其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一种发展自我的成功体验。

例如:教学《新目标英语》Book Ⅱ 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时,通过前面学生带着各种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看哪组细致,评出等级奖励。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对老师的要求

1.教师要用流利的口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能按照课本和准备好的教案上课。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必须从“演讲者”变成“交流者”,必须能够在课堂中用流利的英语与学生自然地交流。这样才能下达清楚的命令,适时引导,提出建议。

2.教师要调控管理课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给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完成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调控。

3.教师要及时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任务完成的效果。对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得到锻炼。

4.教师要适时评价结果

有人说,“评价之于教学,犹春风之于花木。”然而,教师设计活动时往往会忽略对活动结果的激励。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的结果应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因任务而异,有口头形式的鼓励,有小组或班级及时评比,有的要具有观赏性和持久性等。

5.教师要投入真正情感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要求师生平等交流、相互合作,教学各环节应充分体现伙伴关系,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应是鼓励、平等和宽容,而不是命令式或强制式。并且,教师不能有任何偏向,不要总是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忽略了差生。另外,教师要有良好的教态和体态。

四、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要解决的几个观念问题

1.教师要跨越狭隘的学科界限,建立起“大学科”的观念

如果将外语教学仅仅理解为是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必然对思维训练、对审美情趣熏陶、对自然和社会知识的扩展、对合作能力的培养、对情感体验置于不顾,甚至会觉得它们浪费学习时间。这种观念在保证语言训练时间的表象下,学习环境的内容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被削弱,教育情境的浸润性功能就降低了。

2.学生需要以自己的速度接受语言

大部分的教科书要求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规定的内容。这可能会对学习者造成压力。任务型的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接触英语的机会,但允许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吸收和产出语言。它打破了狭隘的单目标意识,允许学生有个沉默阶段,允许他们在有把握时再输出语言。

3.语言学习过程的尝试与错误是有价值的

学生语言学习是一个尝试与纠错的过程。尝试中的错误往往是学习发生的标志。错误的语言可能是学生的“中介语”,这个“中介语”系统一直处于向目标语系统的变动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假设,积极地尝试使用语言,促使他的“中介语”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任务型的活动重在信息的传递和做成事情,语言形式是第二位的,这在无形中鼓励了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创造性地使用他们的语言经验。如果他们能有机会接触正确的语言形式,他们的“中介语”系统会自然地朝着目标语系统改进。

4.沉默不等于没学习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前期,学习者可能有一个沉默阶段。学生可以在情境中理解语言,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但他们可能说不出来。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可能迫切希望看到学生会说外语,并将此作为学习发生的证据。教师如果没有在一节课内教“会”几个单词和句子,他们也会有未尽职责的内心压力。事实上,沉默不等于无知,学生可能是在内部加工和理解所听到的东西,当他们有了足够的语言输入,有话可说的时候,他就会开口的。

五、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效果

长期以来,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师,多数是遵循传统教学模式的。如何改变这种模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但高涨且还持久,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笔者任教的班级,不但英语成绩在学校同学科评比中独占鳌头,而且还有几位基础好、语言能力强的同学当上业余英语导游。

综上所述,选择恰当的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是《新课标英语》的要求,也是大势所趋。在新课程改革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要提倡课堂研究,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进一步朝着教学艺术化的高水平、高境界迈进。

参考文献:

[1]赵淑红.选择“任务型”教学途径.在英语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

[2]于森.英语任务型教学之我见.

[3]初中英语教学的情趣教育初探.新课程教育网.

[4]连环设计任务,实施语言教学.新课程教育网.

[5]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

(作者单位 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一篇:教学观下一篇: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