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任务型语言教学论文范文

2023-10-20

新课标任务型语言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 20 世纪 80 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简言之即“用语言做事”。为验证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在农村初中的可行性,我们成立了“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组,把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希望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英语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任务型”教学的步骤

Willis(1996)认为,“任务型”教学可分为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环(task cycle):由任务(学生执行任务)、计划(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报告(报告任务完成)三个环节组成;

3)后任务(post-task):由分析——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部分组成。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learning by using),而且为了运用而学(learning for using),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各种事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备意义性、完成性、差距性、运用性、真实性和运态性。

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的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做了以下尝式,探求有效运用任务教学模式。

一、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设计

在设计任务型语言教学时,对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任务的设计与分析。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必须考虑语言知识的目标、语言能力的目标;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语言点,并把这些与任务活动结合起来。在任务型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仍然需要把语言(语法、词汇、语音)放在重要位置。不仅需要考虑学生应该做什么,还要考虑学生能做什么,以及如何一步一步让学生达到最终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需要具备什么语言能力,才能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时,教师应选择那些对完成任务有用的必须用到的语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仅要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可以在真实生活的情景中练习主要的语法、词汇,而且可综合地运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二、设计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与发展

教师在设计任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所谓生活经历主要包括学生出身、家庭、社区等方面的经历,是学生熟悉的,有亲切感的内容能够反映他们的思想和感受,诱发他们行动的欲望。

设计任务要考虑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任务完成的基本条件。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用语言做事”语言是工具,是完成任务的物质保证。所以,只有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情况设计任务,才能保证学生按照预想的程度完成任务。例如,同是有关音乐方面的任务,初一学生可能只能完成对不同音乐的喜欢情况的调查。高中学生可能能够完成同学们对各种音乐不同理解的调查。

三、设计任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

设计的任务要看是否符合目前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水平。防止任务设计得过分“小儿科”,低估了学生的潜能与认知能力,如果任务设计过于简单,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把任务设计得过难,过多地依赖其他方面的智能或其他方面的知识基础,结果也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或花费太多的时间。

四、学生的持续发展是任务目的的具体表现。

现代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经验,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学会创造。不仅是为了眼前的现实,更多的是为了以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作为,有所发展。这个“空间”就是学生的自由度,不要捆住学生的手脚,更不能束缚他们的思想。有些老师喜欢标准答案,喜欢包办代替,喜欢暗示诱导每个教学步骤都替学生设计好,并希望他们按照预定的轨迹走。这些往往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因此,设计的任要具有挑战性,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引导学生逐步拾级而上。

任务型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活动任务化,以任务为核心,计划教学步骤。所以“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要设计出一项有价值的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学生需要的分析,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学生需要应该包括两大方面:(1)现实社会对学生的需要(即学生共性需要);(2)学生自身的需要(即学生个性的需要)。分析也有两个层面:(1)整体分析,每位教师在每一教学阶段(如:新学段,新班级等)前都必要做一个比较全面的需要分析;(2)局部分析,每位教师在实施每一项教学活动(如:一堂课,一个教案等)都有必要根据已有信息做出教学活动可行性评估。所获得的各种信息是任务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在设计单元任务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

1 . 本单元的语言能力目标,或者说:本单元要教会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什么事情,即可以完成哪些任务。

2 . 要完成这些任务,学生需要掌握那些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功能以及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

3 . 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课堂管理因素:某项任务是学分别完成,还是一对一的结对完成,或是由小组共同完成。

4 . 是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

5 . 课堂组织某项任务所需时间以及准备阶段需要多长时间。

6 . 这些任务是否符合目前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策略及思维能力的要求。

7 . 问题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运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的程度。

任务型教学并非一定要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设计得如同真正生活中的语言活动一样。特别是在小学和中学的初级阶段,比如游戏、比赛、猜谜等等,并不一定是今后学生在生活中都用得到的。实际上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从学生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可以从字母教学开始。如学生在学习英语的第一天, 就可以独立或分组完成一个任务—调查现代汉语中有多少词语是从英语来的。如牛仔裤、坦克、吉普车、麦克风、沙发等。学生可以轻松地学习十几个单词。他们还可收集各种电器上、商店的各种物品标签上或街道广告牌上所看到的字母。

任务的结果可以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许多任务可以是具体、实在的一个成品:如写一张课表,做一幅挂图,画一个小丑,设计一套衣服,通过询问、访谈制成的全班同学生日图表等等。对于初中学生,可以讨论郊游的计划。在学习My home 一类话题时,任务可以是调查谁在家里做家务,并要求同学计划出今后可以帮助家长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时,他们所做的,所说的是有意义的,是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他们可以为了某个真实的目的去交换信息。

设计的任务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向学生说明这个任务的目的是什么,参与这个任务之后能学会做什么。成功的任务设计:1)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2)能使学生在课堂内演练生活中真实交流时所需要的语言技能;3)能激活学生心理和心理语言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到最低限度,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4)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持积极态度,明白犯错误是正常语言学习活动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5)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任务活动应对学生具有挑战性。

任务的设计应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当前的能力和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任务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考虑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如何完成一个任务的方式及完成的顺序,并可以在最初做的基础上修改或重做。

新课标任务型语言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英语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任务型教学法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五单元伊莱亚斯的故事为例,将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将教学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部分,使学生学会用语言做事。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阅读教学;实例

【作者简介】邢晓华(1996-),女,河南鹤壁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一、引言

阅读是一种语言技能,属于理解性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不但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其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具体的任务为中心和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将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和发展语言能力为一体的新型英语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維。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1.任务的定义。对于任务的定义,因人而异。Long将任务描述为人们为自己或他人,无偿地或有报酬地做一些事情。例如,给孩子穿鞋,到街上买菜。Nunan认为:任务是指学习者使用目标语进行整理、处理然后进行生成、互动的一项课堂活动。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语言的意义上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上。Willis认为:任务是指学习者为了达到交流目的而使用目标语言的一种活动。Ellis认为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

综上所述,虽然专家学者们对任务下了不同的定义,但从他们的定义可看出,任务就是使用目标语言去完成一个活动,学习中的任务是指带有目的性的学习活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任务包括真实的交际任务和教学型的交际任务。

2.任务型教学的定义。魏永红老师在她的《任务型外语教学》中提出任务型教学是基于任务为整个教学路线的核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Ellis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教学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以及社会的需求选择适当的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并通过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以及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既定方案,并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知识结构。 程晓堂指出: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基于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指示,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各式各样的语言运用活动,学生在展开活动的时候,充分运用语言,然后进行对语言的接触、语言的理解,最后学习语言。

因此,任务型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教师引导学生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的教学一种教学。

3.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第一,用中学原则。在建构主义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构建知识。学生在整个任务型教学实施中,主要是完成教师所设置的任务活动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用中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和体会所建构的知识,最终达到内化的目的。

第二,真实性原则。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更好地在真实地环境中应用,学生在任务型的教学实施中,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所创设的真实环境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任务设计中,紧密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尽可能设计出学生们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实际的任务,在阅读过程中灵活使用英语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第三,主体性原则。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要将任务设计得更加开放、更加自由,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中,调动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将所学习的英语知识与任务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第四,递进式原则。在任务设计中,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难度不同的、层层递进的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以获得清晰的学习思路与知识脉络。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逐步提升英语能力。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生本性原则。在整个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生本性的任务设计,而教师主要是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和促进,采取引导和启发的方式,促进学生针对性的总结与思考,从而获取更多新知识,所以整个任务始终基于生本原则,将课文整体与合作学习进修有机的结合,达到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初衷。

上述这几个原则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为任务型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保证了教学设计的质量。教师设计的任务既灵活又多样,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参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高中阅读课的实践

根据任务型教学,可将英语阅读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

1.阅读前。这是阅读前的准备阶段,为阅读教学做好铺垫。在此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如图片、视频、歌曲等形式引入话题主要起热身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主题或任务的兴趣,从而能够积极参与。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了解课文背景知识和大概内容,为下一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做铺垫。

2.阅读中。这是阅读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正式开始了文章内容的阅读以及讲解,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这一阶段需要学生综合运用阅读技能和策略, 阅读活动应该从文章的总体把握入手, 然后进入各部分的细读。教学任务可采用概括主旨、选择、判断正确与否和填空等形式。

3.阅读后。阅读后为语言运用阶段,帮助学生回忆文章要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可设计以下任务:总结文章、角色扮演、讨论、写作等。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 教师给予评价。

四、任务型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实例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五单元伊莱亚斯的故事阅读课的教学实例来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实践。

教学步骤:

1.阅读前。任务1:问题导入法。教师问学生:“一个伟大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质?”然后教师给出指令,两人一组,尽可能用更多的词语来描述一个伟人的品质。学生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当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看描述一个伟人品质的形容词。

设计说明:通过讨论学生心目中伟人的素质标准,导入阅读前关于伟人和重要人物区别的讨论。

任务2:让学生看幻灯片上6个人的照片,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人是谁。

教师问学生:你认为名人和伟人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告诉学生,名人在一定时间内很重要,而伟人在漫长的历史中是重要的,他们献身于帮助他人。然后,教师让学生判断前面六位人是名人还是伟人。

设计说明: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姚明等六人的主要事迹引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思考,使学生能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正文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曼德拉。

2.阅读中。任务1:跳读。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主旨与每一段进行匹配。

Para 1       Elias’ support to Mandela

Para 2       Information of Elias and Mandela

Para 3       Elias’ poor education and his story

Para 4       Mandela’s help to Elias

Para 5       Black people’s problems

这篇文章由五段组成,可分为两部分。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哪些段落属于第一部分,哪些段落属于第二部分,并填写空缺的部分。

第一部分(Paragraphs 1-2)

Elias’ life before he met Nelson Mandela.

第二部分(Paragraphs 3-5)

The change of Elias’ life after he met Nelson Mandela and what Mandela did.

设计说明:归纳段落大意是对学生理解语篇结构能力的考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出了每部分大意,然后让学生对全文进行内容划分,降低了难度,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做笔记。

任务2:扫读。分别找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表格中的信息。

设计说明:扫读是在跳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基本内容,仔细阅读材料,对文章内容作全面、深刻的理解。

任务3:仔细阅读,判断正确与否。

设计说明: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层次递进的,学生对每个句子做出判断且说明理由。在判断的过程中,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

3.阅读后。任务1:讨论。问题是你能从曼德拉身上学到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讨论,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解决问题。用英语交流观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能够表现出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任务2:写作。想一个你崇拜和尊敬的人。以“我的英雄”为标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作文。

设计说明:阅读和写作其实是一体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当学生在课堂中说得多了,那么有必要来训练他们的写作,因为考试的最后一题是写作。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环境,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任务教学法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量,丰富课堂形式,在老师的点拨下掌握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语言学习的环境,对髙中英语教学有着良好的帮助。基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提升综合能力,加强创新意识,在讨论中获得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蔷,陈则航.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Long, M. A Role Fo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 Clecedon: Multillingual,1985.

[4]Num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on classroom[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5]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London: Longman,1996.

[6]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7]魏永紅.任务型外语教学[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4.

[8]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英语教育, 2007(12):45.

[9]于海洋.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 校园英语,2017(21):105.

新课标任务型语言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教育部2 0 0 1年7月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2001:29) , 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 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 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 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正是由于任务型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不断探索、寻求改革的背景下, 利用和倡导任务型教学方法对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是极为有益的。

1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TBL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的提出基于前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 (1962) 的语言和学习理论。Vygotsky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性以及教师和学习者对促进个体学习的重要作用。Vygotsky把心理、社会、语言结合起来, 也为TBLT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们对任务型教学法提出了诸多理论。布列恩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与教学任务联系起来, 并提出通过让学习者关注学习策略, 来让他们开启计划和监控自身学习的可能性。薛基汉从认知角度对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注意分配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在任务型教学情境中, 学习者容易把注意集中在实例上, 而忽视了语法、结构的内化, 所以要合理分配学习者在语言应用的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上的注意力, 以取得平衡。英国语言学家威利斯在一书中提出了任务实施必须遵循的五个原则:要接触有意义且实用的语言, 要使用语言任务促使学生运用语言, 在任务轮的某一点上, 要注重语言本身, 不同时期要不同程度地出现语言。

2 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方法, 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生等方式, 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 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任务型语言教学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在完成一系列任务中提高交际语言能力, 强调通过口语或书面语交际的训练掌握语言技能。另一方面, 任务型语言教学注重探索知识体系本身的功能, 特别是探索学习及运用语言之道。任务型教学法为学习者提供了互动机会, 激发他们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活力。

Feez (1998:17) 就任务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概括如下:

(1) 焦点在过程上, 而不再结果上。

(2) 基本要素是强化交际和意义表达, 进行有目的的活动。

(3) 在进行活动和完成任务中, 学习者有目的地多开口讲话, 彼此产生影响。

(4) 语言活动和任务既是学习者现实生活的需要, 也是课堂教学特定的教学目标。

(5) 教学活动和任务应该按难度大小循序渐进。

(6) 一项任务的难度取决于一系列因素, 包括学习者先前的学习经历, 任务的复杂性, 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以及能否得到鼓励等。

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利于改变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的知识传授比重大, 语言实践不足甚至单纯讲授语言知识的现状。

3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基本现状

通过目前对我国外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 翻译教学法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以及一些外语专业教学过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郑庆珠, 孙会军, 2004:53) 。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也受到了社会上各种教辅书和教学软件的冲击。就《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而言, 教师要讲的东西 (如:背景知识, 篇章结构, 语句分析, 课后练习等) , 学生们都能在多种辅导书中找出清楚的解释。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教什么以及如何教, 是每一个大学英语教师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理论组曾对北京12所院校的近千名学生进行过调查, 其中高达75%的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不太满意”或者认为“很差” (1%) , 对于教学满意的只占8.8%。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 是教师控制学生情感、协调学生学习行为、保证语言输入质量的地方。因此, 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行为和课堂效果肯定会有影响。

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 大型英语课堂已极为普遍, 在大班上课的情况下, 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和次数都明显减少, 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 不得不“满堂灌”, 大部分时间都在围绕词义、句意、词汇用法和语法知识进行问答等活动。只有很少部分的学生在一堂课内讲几句英文,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说英语的机会极少, 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也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兴趣。

Williams和Burden认为, 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质使语言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外语教学需要一定的知识传授, 但更需要活泼、较为真实的课堂教学氛围, 以及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大量交际实践。任务型语言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

4 任务型语言教学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好处

(1) 任务型语言教学完全改变了以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 教师不再是权威的授业解惑者, 而是交际活动的组织者 (organizer) , 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faciliator of learning) , 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participant) 和合作者 (cooperator) 。

自20世纪70年代起, 不少研究者开始认识到, 外语能否学到手最终还要看内部因素是否起了作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建立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 降低外语学习者的焦虑程度和紧张感, 使他们能愉快地参与英语学习, 而不是硬着头皮去学。

(2) 任务型语言教学提供了较为真实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巩固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并不代表会运用这门语言, 因为语言知识并不会自动转化为语言技能。在任务语言教学模式下, 学生通过一系列语言活动, 完成教师设计的各种任务, 获得语言技能学习的全过程。

任务语言教学旨在把语言教学中的交际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同时, 任务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实践, 而是为真正的交际提供机会。

(3)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促进学习者的知识构建。由于任务的真实自然, 因此必然容易激活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里, 学习者就可以在参加活动中构建语篇进行反思。不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肯定会凸显出他们之间的信息差。而这种信息差对于学习者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5 利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

(1) 要不断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 要积极组织任务型教学的专题培训。目前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可行性感到困惑和矛盾。原因是缺乏理论和操作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 要促进高校英语教师自觉地开展任务型教学的反思。主要手段可以有教学日记、教学录像、听课、行动研究。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 创造性地开展任务型英语教学的教学实践。

(2) 教师要以任务为依托,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实际教学中, 盲目崇拜以及机械地使用教材的现象仍然很严重。有些教师不敢对教材自行进行取舍和调整, 这样就不能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删减, 使教材的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同时, 建议教师们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易于教学操作设计“任务型”的活动。

(3) 要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 兼顾意义与形式的统一。在实践教学中, 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 学生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增强了, 具体表现为学生愿意在课堂上作陈述, 发言时不再紧张, 但是在语法、用词以及句型结构的使用方面还有很多错误。因此,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意义的表达, 也要注重语言形式的掌握。同时, 还应考虑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任务对学习者的可适应性, 因为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也会限制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完成任务的效果。所以, 教师必须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任务的类型、主题、性质等因素做充分的考虑, 也要平衡意义和语言形式两方面的重要性。

6 结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为当前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对大学英语教学而言, 这一方法无疑有着独到之处。当然, 任务型教学模式只是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众多模式中的一种, 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不同, 结合以往教学中使用的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 灵活选择并加以运用, 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我国特殊的语言环境下, 高校应加强对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和对教师的相关培训, 逐步实施和完善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摘要:任务型语言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 在西方外语界得到广泛倡导和应用。近年来在我国, 人们对任务型教学模式也有了更多的探讨, 使这一领域有了更丰富的内容。《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 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但是,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 任务型教学的实践还没有充分展开并得以完善。因此, 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任务型教学的特质, 研究和践行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岳守国.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5].

[2] 凌茜.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 2004[4]:131~34.

[3] 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4]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与出版社, 1999.

[5] 夏纪梅.任务型教学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效益[J].中国大学教学, 2001[6]:32~34.

新课标任务型语言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它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如: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密度等),应用性比较强.学生对浮力的有些认识是错误的,如,认为沉在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等.教学设计力图使学生比较轻松地去认识浮力,去理解浮力,因此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兴趣,再引导学生进入对有关浮力现象的分析,自然地进入浮力知识的研究与学习.立足于实验的基础,通过实验与讨论,认清有关浮力的正确概念,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探究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浮力.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通过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和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数据,概括抽象结论和从多方面检验、论证实验结论的能力.

2.懂得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验证科学原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讨与实验提高观察自然现象,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2.体会浮力的多样性与阿基米德原理普遍性之间的统一联系,感悟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重点:浮力的概念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

疑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水、烧杯、溢水杯、乒乓球、量筒、细线、小石块、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盐、酒精、橡皮泥、木块、多媒体课件及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观看视频:打捞沉船“南海一号”视频资料.

师:看了这组资料,你是否知道巨大的沉船为什么能打捞出水?大家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观察:教材P91图10-27.

思考:(a)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

(b)舰艇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

(c)乒乓球为什么能从水中升起?

(d)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海面上?

体验: 将一个乒乓球放进一个很深的量筒中.

师: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

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活动,你想到了什么?

二、观察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用细线拴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示数表示石块的重力.此时教师用手向上托一下石块.

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

生:“减少”.

师: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生:石块受到手对它向上托(支持)的力.

演示:若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石块放入水中,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有何变化?

生:(观察后回答) “减少”.

讨论:石块受到了水向上托的力,这个托的力也就是水对石块的浮力,所以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水的浮力.

板书课题:10.4 浮力

师:什么叫浮力呢?请大家讨论后概括.

1.定义:浸在液体中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称为浮力.(板书)

师:除了课本上图10-27所举的例子外,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生:升入空中的飞艇、漂在水面上的木块、水中游动的鱼等.

活动:10.1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猜一猜】

师:那能否猜测一下,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呢?你能找出怎样的经验来支持你的猜想?

生:会,比如潜浮在水中的潜艇.

【设计与实验】

师:根据桌面上现有的实验器材(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杯水、细线、石块或金属块),你能验证出吗?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器材亲自动手试验一下.(学生动手)

师:试一试,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可见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板书)

师:为什么根据这样的现象就能说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呢?在刚才的实验中,还有没有新的发现?能具体说说你的想法吗?

(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说出分析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重新实验加以验证.

2.浮力的大小:F浮=G-F(板书)

师:(启发)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找到了一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称重法.而且不难得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板书)

活动:10.2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师:我们已知道浮力有大小,也掌握了浮力的计算方法——称重法.那么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猜想)

【猜一猜】

师: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你是根据什么经验提出猜想的?

学生自主猜测可能的因素:物体的密度(重力)、物体的形状、浸入液体的密度、浸入液体的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排开的液体重等.

【实验与探究】

师:同学们的猜想都有自己的道理,这些因素是否都会影响浮力的大小呢?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可行的验证方案:

第一大组验证实验1:请设计一个检验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重)是否有关的实验.

第二大组验证实验2:请设计一个检验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的实验.

第三大组验证实验3:请设计一个检验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的实验.

第四大组验证实验4:请设计检验浮力与浸没的液体深度是否有关的实验.

第五大组验证实验5:检验浮力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或排开的液体体积) 是否有关的实验.

做完实验后把合作探究过程和分析课题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并与其它各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判断: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投影实验报告).

【分析与归纳】

(1)验证实验1:取相同体积的铜块、铝块,使其全部没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浮力.由于二者的密度(物体的重)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断: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重)无关.

(2)验证实验2:把同一块橡皮泥捏成几种不同形状,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其浮力.由于形状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断: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3)验证实验3:把同一小石块浸没在不同液体(水、酒精、盐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其浮力.由于浸没的液体密度不同,浮力也不同,故判断: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

(4)验证实验4:把小石块浸没小桶的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其浮力.继续增大深度,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证明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5)验证实验5:把小石块逐渐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其浮力.由于浸入液体的体积(或说排开的液体体积V排)不同,浮力也不相同,故判断:浮力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或说排开的液体体积V排)有关.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合作验证,讨论分析判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重力、形状和物体浸没液体的深度均无关,而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的深度无关.(板书)

活动:10.3探究浮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

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是否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呢?

【实验设计】

按照教材P93图10-30所示进行实验,只要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就可以得到验证了.(学生动手)

【收集证据】

(1)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G物.

(2)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力G桶.

(3) 在溢水杯中装满水.

(4) 把金属块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当水停止外流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物′,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G物-G物′.

(5)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装有水的桶的重力G桶′,算出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G桶′ -G桶.

师:比较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的大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得出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投影 )简介阿基米德

①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板书)

数学公式表示为F浮=G排液.

因为 G排液=m排液g=ρ液V排液g,

所以 F浮=ρ液V排液g.

②原理的适用范围:它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板书)

【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浮力的概念,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过程.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课本练习1~4题.

2.课后思考并自制潜水艇模型.

【板书设计】 略.

教学评析与反思

此教案设计以简单的生活现象和有趣的物理实验来帮助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些浮力的有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初步研究有关浮力大小、产生等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对浮力知识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穿插实验,提高学生用实验验证理论的科学意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2.本节课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评估找到最优方案进行实验.如果仍有学生坚持自己的方案,可以允许其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以体现新课标理念.

3.课后要配以适当的练习和课外小制作,加强对浮力的理解和对浮力知识的巩固.

新课标任务型语言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实现化学教学观念向化学教育观念的转变

高中化学的新教材降低了学科知识的难度,但是大大拓展了知识面,并且增加了新科技的内容,课时量也有所下降。新课标明确地提出高中化学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这就要求教师的观念要从化学教学转化为教育观念,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保证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将化学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既要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化学知识结构,又能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比如说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如何合理地、科学地使用化学资源。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发挥化学的文化教育功能,既要传授学生化学新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要不断创新课程教学的方法

1.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化

化学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力求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近几年,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在化学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化学教学的需要,应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探究—讨论”法、“启发—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试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单一化的局面。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而不厌,保持化学学习的新鲜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实现检验方法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当中,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主要是考试和作业,这两种检测方法实际上非常类似。很多学生一听到化学考试就头疼,一些学生存在抄袭作业的现象,这些导致这两种检验方法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提高检测的效果,高中化学应该不断创新检测方法,实现检测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一些比较灵活的检测方法,比如说课前五分钟小测验、分组学习竞赛、化学试验竞赛、化学知识书写比赛等等。灵活的检测方法能够避免学生对检测出现厌倦、抵触的情绪,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灵活的检测当中掌握各种化学知识,让化学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多彩和轻松。

3.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新课标要求高中教学内容不能局限在教材当中,应该突破课本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当中,使生活成为化学学习的大课堂。实际上,新教材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大量与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在讲完、讲透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化学资料与新科技、新发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增强他们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实现从化学知识到化学能力的转化。

三、要不断完善化学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化学教学中,让化学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和生动,大大提高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提高化学教学的直观性

高中化学教材内容有很多化学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内容,这些内容如果单纯使用言语讲解,费时费力不说,学生也很难理解这些化学知识,学习起来难度很大。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则可以让这些知识的学习变得直观。它不仅能够让微观粒子的结构跃然于荧屏上,并能将反应过程用形象的动画表现出来,让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化学反应知识。

2.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带来的便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验课是学习的重点。在实验课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便利,突破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界限,不断创新实验教学的形式。比如说使用化学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或者投影技术教学,还可以为学生建立化学习题库、实验录像库等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总之,新课程对高中化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教师要进行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化学教学的成效性,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罗艳)

新课标任务型语言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作用,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为初中地理课堂增添色彩。且在新课标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初中阶段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正在发生巨大变革,越来越多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模式就是其中的典范。初中地理作为中学时期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地理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初中地理  教学应用

学生能够用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参与到课堂中,并且在体验过后,将这种体验过程转变为情感态度的认知,不断丰富实践经历,这是我们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目的。这种学习方式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也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打造了多元化的初中地理课堂,成为现代地理课堂教学授课的重要方法。下面就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一、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概念价值

体验式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学习经验,获得情感上的学习认知。学生在这个学习模式下可以不断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在这种实践的模式下,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快速的提升,同时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对于初中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记忆以及应用相关地理知识时也会更加的高效和快速。这种学习模式相较于以前的学习方式有着极大的优势,改变了传统式的教师为主的教学课堂,充分展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主动学习。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我们的地理教学更加高效、快速,从而真正的实现寓教于乐的特点。所以体验式学生是现阶段最适合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教学模式,综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设计独特的教学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不断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进而活跃整体课堂氛围,打造高效初中地理课堂。

二、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体验式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感受地理知识的熏陶,提高对地理知识学习的认知度。地理包含了丰富的风土人情,同时在不同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状况为学生营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居民与聚落》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小表演,让学生课下搜集不同民族的表演,能够有效的代表学生寻找到的民族,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解说,让其他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也能够置身其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村居部落人民居住的图片以及视频,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感官,参与到课堂情境中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以及良好的学习能力,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二)加强小组合作

地理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教师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这种小组式的学习环境下,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探讨地理知识,这就是学生在一个集体的学习环境下学习的益处。另外,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同时学生在沟通交流中,还能够不断增强学习的热情,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在我们的学习《认识省级区域》时,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学生布置课下任务,“在我国有多少省级区域,可以将它们有效归类吗?”在学生课下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开设交流场所,让学生将小组的内容进行分享,学会总结。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中,不仅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更加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注重地理实验

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忽视对学生的地理实验教学,地理学科虽然不像生物、物理、化学一般实验性较强,但是对于一些需要学生实验的知识,还是需要学生的体验中感悟知识。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就是忽视了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认为学生只要知晓基本的实验过程,教师为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地理人文知识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些基本的地理实验,教师要为学生安排一些基本的地理实验过程,能够从直观的现象中得出结论,学会分析知识。尤其是在我们的地理具体实验课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形成对地理实验课的正确认识,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地理的应用能力。教师还要强调和培养学生注重实验过程与安全的意识,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三、结语

随着新課程标准提出,地理教学方法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一种学生参与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一种体验式的方式下开展学习,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金林.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7):99-100.

[2]王红梅.体验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6(11):82-82.

[3]王少辉.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法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5,0(11X).

[4]闫文兰.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学习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0(2X).

上一篇:高中课程设计信息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