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观光旅游的概念范文

2023-11-01

农业观光旅游的概念范文第1篇

在喧嚣都市里的你,

是否渴望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

在忙碌人群中的你, 是否渴望拥有一片幽静的绿荫?

到乡下去,到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去,

你的渴望将变为美好的现实!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旋律。乡村旅游,正是顺应了现代旅游发展的这一趋势,迅速风靡全世界。

在此大好形势下,各地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层出不穷。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通过投智于《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概念性规划》等项目,正在为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加速。以下是对《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概念性规划》核心内容的简述:

“美丽乡村嘉年华”位于重庆北碚区,是重庆市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丽乡村休闲谷”的功能组团之

一、体验旅游和新功能区和(的)启动项目。项目的指导思想是:

根据策划文件的总体思路提出更具体的规划方案; 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在项目中的落实; 突出本项目在重庆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示范性; 体现项目开发在空间、时间、运作方面的可操作性; 充分表现巴渝文化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形式。

根据对规划地块总的开发建设意见,结合场地外部交通格局与内部地貌条件,本项目在总体上依据已经呈现的地貌格局,规划地块分为四大片区,分别是移民新乡村、入口印象区、综合服务区、乡村嘉年华旅游区。

移民新乡村

功能

重要的新农村住宅示范点,展示新农村住宅环境友好、村容整洁、费用合理、布局良好、景观突出、乡土文化浓厚的特点。

主要是解决规划区原有居住居民的生活居住问题,同时为了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将农民新居建成农家院,除满足居民一般的生活需要以外,还有一定的游客接待功能。

片区组织

构建以家庭为单位的乡村庭院居住单元,并在乡土文化、庭院经济产业等方面体现其特质,建成新农村示范点。

在每个居民家庭的庭院内建设复合型生活和生产模式,瓜果林木、小型养殖、环保设施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家庭庭院的每个空间,结合景观建设与生产功能,形成可供参观的农家生活和生产型景观。

庭院独立构成农家院经营主体,庭院与庭院之间利用乡间小径联络。 农家院组织相应的游客参观、住宿、餐饮、生活体验等设施。

借鉴城市小区组织模式,提高新农村住宅片区土地利用密度。建筑可采用多层与低层结合的模式。

建筑设计

建设巴渝乡村风格的新式民居,民居在格局与外观上应充分体现巴渝地区的乡村文化风格,特别是加强细部设计,加强屋顶与外墙的装饰。同时,注重改进民居内的功能,室内设计风雅古朴、洁净,设置现代生活配套设备,创造更优生活方式。

入口印象区

入口印象区是展示美丽乡村嘉年华的第一印象区,在近期建设中也作为综合服务区的预留用地进行景观处理。

在原碚金公路与改道后的碚金公路最南端的交汇处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水面,并与北侧台地构成标志性景观。 入口树立两块高约三米左右的青石,分别用中、英文题“美丽乡村、Beautiful Countryside”字样。

入口区水面设置水车水墙,树立大型水车,适当放养鱼类、进行驳岸处理,还配置一些水生植物,以使入口区更加醒目,如:荷花、睡莲、浮萍、香蒲等。

保留入口区纵深区域的原有植被,在林间开辟一些宽约一米的小道,其间设计供游客休憩的景观亭和相应的景观雕塑小品,供游客拍照、漫步。道路庭径宜选择篱笆灌木,主要品种可考虑:日本北海道黄杨、翠竹、南方六道木、美丽胡枝子、多花胡枝子、珍珠梅、兴叶黄栌等。

入口印象区同时也是未来“美丽乡村嘉年华”区域向南扩展的预留用地,主要是生态农庄项目的扩展用地,因此通过景观维护对土地进行合理控制也是必要的。

综合服务区

在原碚金公路与改道后的碚金公路之间建设一条景观道路,连接改道后的碚金公路和乡村嘉年华旅游区。

道路与改道后的碚金公路构成环岛,在路口的北侧和南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展馆和商铺。对展馆东侧的将军屋基进行景观设置和文化注入,与展馆一起构成重要的旅游节点。

综合服务区停车场建于景观大道南北两侧,是整个项目的公共停车场;临时停车场位于拆除后花博园展厅所处的大片空地处,用于节假日时的临时停车;生态农庄北部另外设置停车场,供贵宾游览和生态农庄及酒店消费客人停车使用。

对现有花博园广场进行改造,广场东侧和南侧现有五个展厅进行外形改造和功能置换,分别设置为花木交易展馆、花器花肥交易展馆、农业文化展馆、乡村嘉年华饭店、游客接待中心暨景区管理中心。

同时将锦绣生态农庄与已有的花卉酒店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更大体量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主要体现为文化展示、停车接待、旅游咨询、花卉展示销售和餐饮住宿等功能,其中生态农庄还有乡村生活体验的功能。

乡村嘉年华旅游区

乡村嘉年华旅游区是规划地块最主要的生产场所、旅游休闲场所、主要的兴奋点和消费区。片区具有花木栽植观赏、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乡村节庆表演欣赏等多种功能。

根据场地特征与项目分布组织片区用地,分片区的布置应考虑气氛过渡、游人组织、交通分流等要素。在考虑到组织原则的基础上形成自由式的布局模式,提高片区的景观构成能力。

农业观光旅游的概念范文第2篇

经济发达,人流汇聚的现代化大都市内,多多少少都会留存一些“历史缩影”,如上海的石库门,北京的胡同,一些不知名的庙宇等等,这些旅游资源一般资源禀赋不高,无法与故宫、颐和园等古迹相比拟,特地来游览观光的游客非常少,即使文物保护单位挂牌,但是由于资金缺乏,其保护维修工作困难重重。目前此类历史文化古迹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包括:

1、留存历史遗迹不足,有说头没看头

此类历史遗迹由于年久失修,保护工作不力,已失去古时的风采;故居形式的历史遗迹本就与民居差异不大,可观赏性较低,有许多名人传说,故事,但缺乏可观,可触的历史证据。

2、旅游基础资源不足,周边环境较差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此类历史遗迹区域内多被居民占用,私拆乱建现象严重,许多已无法辨认旧时风貌。这类地区一般为平方聚集区,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3、旅游资源无特色,创新困难

此类历史遗迹无鲜明特色,在游览观光上缺乏吸引力,可看内容单一。留存的古街、历史民居、宗教寺庙等主题不明确,关联性差,文化展示程度低,无法形成合力聚集人气。

4、同质化景点繁多,竞争压力大

此类历史遗迹在区域内存在较多,容易被已有历史遗迹类景点屏蔽,必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全国范围内保存完整,吸引力突出的古城古镇很多,难以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力。

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休闲经济井喷期,文化旅游产业是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背景下,建设文化旅游综合体成为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也是这些“文化废墟”发展第二春的契机。文化旅游综合体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的繁荣。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角度考虑,文化旅游综合体的建设可以为城市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和建设文化展示发展提供平台,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度,为城市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文化保证。

以历史遗迹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应注意一下问题:

1、抓住发展机遇,寻求政策支持

以历史遗迹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不仅涉及到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文物保护,旧城改造的重要举措,在项目开发中,应认真研究地方政策,争取各种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积极招商引资。因此,现在正是文化旅游综合体发展的有利时机。

2、深挖城市文化,用文化充盈古城区

此类旅游资源一般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产业链不完善,一次,要深挖历史遗迹本身文化资源,并结合城市文化资源,从历史文化、历史名人、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剖析地区文化内涵,并通过泛博物馆式展览,节庆活动,宗教祈福、祭祀活动展示地区文化,用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创造古城历史文化氛围。华汉旅在正定古城的规划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来自古代的现代街区”的规划理念,以多元文化为主线,将正定古城文化旅游综合体。

3、实施产业化发展,多条产业链耦合发展

以旅游业、文化产业作为主导,复合其他相关产业,形成以旅游和文化为驱动,多产业繁荣的发展格局。在产业耦合作用下创新旅游业态、旅游产品,既能够带动旅游的综合消费,又能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发挥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聚合效应,真正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华汉旅在正定古城的规划中创立了“一心、两轴”的发展布局,一条传统历史文化轴,一条现代产业发展轴,文化轴串联历史遗址景观,使其成为具备景区地标形象、历史博览、文化精品演绎、旅游商业游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黄金走廊。产业发展轴贯穿规划区东西,串联城市休闲娱乐、旅游休闲、创意产业、文化地产等多个产业,形成规划区的多元产业体系。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里交汇发展,成为河北文化产业的中心。

4、打造特色综合产品体系,形成多重功能综合社区

文化旅游综合体既要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又要满足当地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因此,文化旅游综合的的产品体系构建要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有侧重点地进行开发。正定古城项目产品体系打造中,华汉旅秉承——对外,与正定其它景区景点实现差异化和功能互补;对内,形成特色鲜明的综合产品体系,打造“旅游功能”+“居住功能”的多重功能综合社区——的理念,大力加强极具市场差异性和冲击力的夜间观光、特色文化休闲和旅游项目的打造。

5、创新盈利模式,保障项目收益

盈利模式设计是项目开发的重要环节,即要保证项目快速回笼资金,也要保持项目的持续收益。文化旅游综合体应打造以地产销售盈利,旅游经营盈利,创意文化盈利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地产”多元盈利模式,并不断创新,发展品牌盈利,项目升值盈利等更多的盈利模式。在正定文化产业新区规划中,华汉旅设计了众多观光、度假、体验项目,发展文化旅游;规划文化教育、文化创意产也区,成为文化产业的孵化基地;并规划商业地产、文化地产、度假地产等多种旅游地产项目,为项目地盈利提供保障。

炎帝故里争夺城市:陕西宝鸡、湖南会同、湖南株洲、湖北随州

湖北随州自称“炎帝故里”,此乃湖北省文化旅游整体布局的结果。《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服务业)》明确提出开发“随州炎帝故里”。湖北倾力打造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随州亦跻身其中。

第二个“炎帝故里”在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南省在其《“十—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打造省级精品旅游路线——长沙一株洲(炎帝陵)一南岳一永州(舜帝陵)的寻根祭祖旅游线。而《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规定的株洲市四大城市职能之一就是“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亦自称当地为“炎帝故里”,力推自己“全球华人老家”的城市名片,这使得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华人似乎都“被故里”了。宝鸡的炎帝故里项目是“炎帝故园景区综合开发”,总投资约1.6亿元,预计建成后将达到国家4A级景区标准,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利润 2000万元,8年收回投资。(数据来源:陕西宝鸡政府网《炎帝故园景区综合开发》,2010年5月8日发布。)

第四个“炎帝故里”在湖南省会同县,其城市名片即是“炎帝故里·易学源头”。会同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着重连山“炎帝文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5月7—9日,会同县人民政府在北京举办“全国首届会同炎帝故里文化研讨会”,其新闻发布会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而且,在2009年,会同县启动了“炎帝故里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计划在2009—2016年分三期建设,总投资2.996亿元,项目投资利润率(静态)为29.6%。项目投资回收期(不含政府投资和已完成的投资)为6.6年

1990年6月,鹿邑太清宫迎来一位台湾客人——台北中华道教学院的马炳文,当时陪同他的是鹿邑老子学会会长张景志。马炳文在回台后给张景志写了一封信:“能来老子诞生地朝拜始祖,一生光荣。”同年7月28日,马炳文又致信张景志:“老君台、太清宫之现有建筑,年久荒芜,意欲发起募捐修护,未悉修护费需款若干……”。

正为修复老子故里资金发愁的鹿邑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喜出望外,立即将资金缺口情况用信件形式告知了马炳文,此后,马炳文凭着自己在台湾的影响力,以“重建老子故里”的名义开始募捐,不长时间就收到捐款100多万美元。 1991年,《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上刊发涡阳教师杨光的《老子生地考辨》一文,得出老子“生地在今安徽省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的结论。1992年,杨光的《老子生地新证》又相继在安徽媒体发表。作为回应,鹿邑一批致力于研究老子学说的学者纷纷发表文章予以驳斥。就这样,两地的学者你来我往,从壮年一直争论到了两鬓斑白,有些老人没能看到最终的胜负,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1997年,河南省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由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对太清宫周边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很多周、唐、宋、元时期祭祀老子的文物、碑刻。就这样,战火从民间一直蔓延到了官方,两地开展的学术研讨活动不断。

2006年百度出现“贴吧”之后,两地网友的战场又开始转移到“鹿邑吧”和“涡阳吧”。最初几个月,这两个“贴吧”里几乎每一个帖子都有关于老子故里的争论,而后鹿邑的网友到“涡阳吧”陈述自己的观点,涡阳的网友也纷纷到“鹿邑吧”表达自己的看法,后来甚至演变成相互谩骂和人身攻击,一位网友甚至被对方“人肉搜索”。

2007年,两个“贴吧”闹到不可开交时,双方的版主约定,两地的网友如果有观点就发到自己的“贴吧”,不在对方的“贴吧”跟帖,双方以“老死不相往来”的约定结束了这场纷争。

而纷争并没有结束,主战场又开始转移到了一个名为《人龙论坛》的道学研究网站上,该网站的创建者是河南电视台周口记者站原站长董延喜(现调到商丘)。建这个网站的初衷是为了弘扬老子文化,结果引来双方人员前来论战。后来海内外一些从事老子研究的学者和宗教界人士纷纷参战,连两地的公务员也以网友的名义加入进来

李白故里争夺城市:四川红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

一首《静夜思》沉浸着李白的思乡之痛,但李白的故乡在何方呢?往事越千年,近年来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乡,点燃了李白故里争夺战。

2003年,江油在国家工商总局把“李白故里”注册为商标,由此,江油认定自己是全国“唯一一个”李白故里。正是有了“唯一一个”做底气,江油启动了涉及李白故里的八大项目建设,总投资在7亿元以上。

2008年10月,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部部长拉耶夫就对中国媒体表示,中国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市,现在他们正与中方协商要为李白塑造一个纪念雕像,推动两国李白文化的经济合作。这次朱萨耶夫·古邦造访安陆,更是表明吉方已经认识到李白故里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力图分上一杯羹。随后,两地草签了一系列文化和经济的合作意向。

2009年8月中旬,湖北安陆在央视4套投放城市宣传片,每天播出三次,宣传片内容是“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

2010年3月,甘肃籍学者雷达撰文,提出李白故里在甘肃天水秦安,当地随即举行了网友签名等活动,颇为热闹,但这些仅限于民间诉求。目前,甘肃天水以“伏羲——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为主体旅游品牌,还有一个麦积山景区,市政府正在全力推动麦积山景区跻身“丝绸之路世界遗产项目”。所以,该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不是李白,甘肃天水市政态度也就始终含糊不清。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故里,花开四朵,各表一枝,希望真能惠及两国四方百姓的民生,这也算是对伟大诗人李白的文化告慰了!

西门庆故里争夺城市:山东阳谷、临清、安徽徽州

基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会给地方带来巨大文化旅游收益的考虑,与围绕《红楼梦》引发的曹雪芹故里之争类似,另一部名著《金瓶梅》引发了两省三地的“西门庆故里之争”,具体涉及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的黄山市。

近十年来,三地都纷纷举起“西门庆故里”招牌,竞争不息,西门庆也被一改在传统文学名著中“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政府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而且,在这场故里之争中,浸泡了传统文化中闷骚暗流的风月旨趣,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和民生发展,也从根本上实现了世俗心理和价值观的双重转型。 【详细】

诸葛亮故里争夺城市:山东临沂、河南南阳、湖北襄阳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一篇《出师表》使得诸葛亮“智圣、忠臣”的美名深入人心,名垂千古。而其本人适逢乱世,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处处玄机,变化无穷,更让杜甫赞叹“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

如今,围绕诸葛亮故里、故居、躬耕地的现代经济故事的演绎,也如八阵图一般,扑朔迷离,异象环生,具体涉及河南南阳、湖北襄樊(古襄阳所在地)和山东临沂三地。而且,此乃名人故里之争中唯一一桩持续数百年的历史旧案,从大清国一直到现在,三地越争越复杂微妙,旁观者越看越疑惑丛生。 【详细】

赵子龙故里争夺城市:河北临城、河北正定

河北正定县多年来一直自封“赵云故里”。该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张国清回应说,正定绝对不会放弃“赵云故里”,所谓“撼山易,撼赵云故里难!”。随后的9月4日,正定县委县政府官方媒体《正定风采》刊发一篇言辞激烈的社论称,临城县“堵门骂阵、欺人太甚,触犯了„赵云故里‟这道不可逾越的底线!如果有大量史志依据的这张石家庄城市名片,因为屈从而旁落,或者因为„那仅是传说‟的欺人之谈而自觉自欺、掩耳盗铃,那么这一代人将愧对祖先、无颜当代、祸及后人。”

“赵云故里”争夺战由此爆发。两地政府的激烈对抗迅速轰动全国,并引起了港台地区和东南亚的广泛关注,临城县和正定县这两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县城,一夜之间叫响海内外。 【详细】近几年,中国文化学界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户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于是,孙猴子的户口从吴老先生笔下的一块顽石,相继有了新的版本,山东、甘肃、江苏连云港纷纷跳出来争抢这个名头。近年来,山西省娄烦县也加入争夺大战,并由娄烦县文物旅游局也出面表态:当地文物旅游部门决定,由娄烦县花果山生态苑有限公司着手开发建设“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

在很多人理解中,甚至是《西游记》铁杆“粉丝”的眼里,关心一下哪个版本的《西游记》最好看是必要的,PK一下谁演的孙悟空最经典也是必须的,至于吴承恩笔下那个“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到底位于何方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而且,这原本也只是一场无谓的争执,毕竟猴子是虚构的,但有相关部门的出面,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严肃了,或者说猴子的户籍到了让人不得不关注的时候了。

梁祝故里建设失败

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家喻户晓,而最近有人发现,位于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的“梁祝故里”景区建设半途而废。梁祝镇日前承认建设投资失败,难以为继。

在网上,可以很容易找到“梁祝故里”景区建设揭牌仪式的新闻报道,那是何等热闹,何等雄心勃勃———“建设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梁祝文化景区”,“打造全国知名的体验式梁祝爱情圣地”。信誓旦旦、激情高亢的表态言犹在耳,可现在,所谓的“梁祝故里”景区满目疮痍、杂草丛生,巨额投资打了水漂。 【详细】

名人故里怎能承载利益之争的重负

时下,国人为何对祖先的感情这般如此炽烈呢?缘何各地如此热衷于名人故里之争呢?用专家的话说:“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名人故里以及相关开发,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再往深一层,名人故里之争是对品牌的争夺,地方希望通过名人、通过文化,来营销这个城市、这个地方。”修复名人故迹,推动纪念活动,吸纳海内外华人投资,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突破口。正是看中这当中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得各地乐此不疲。经济利益博弈正成为这场前所未有的“名人故里”之争的原动力,名人故里之争实质上是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的博弈。

或许有关方面的本意是想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引来投资,壮大自身经济实力。

但仅凭自话自说,一厢情愿,或几个专家的一家之言,就能确定是“名人故里”吗?,而动辄就大张旗鼓你争我抢,折射出的却是在文化上、学术上的缺失和不严肃,如此自圆其说、先天不足的“遗迹”,搞得再红火,恐怕既难以服众,又难以引来投资。 【详细】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不久前发出《文化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把握正确导向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对名人故里、故居或文化遗址开发利用时要“合理适度”,“不宜对文艺作品中虚构的人物进行命名故里等活动”;“严禁利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反面或负面的人物形象建设主题文化公园、举办主题

文化活动等”。对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名人故里热、名人文化热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规范,非常及时和必要。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保护文化遗产、增加地方知名度为由,出现了争抢历史名人、争当名人故里、争做名人文化之乡、借历史名人造势等现象。尤其是对一些存在故里之争的名人,几乎都有过被几个地方争抢的经历,仅今年以来就出现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三地的李白故里之争;安徽涡阳、河南鹿邑、甘肃临洮的老子故里之争;河北正定和临城争夺赵云故里等等。一些实在找不出历史名人的地方也千方百计地研究考察一些小说或历史传说,只要其中的人物有在本地活动过的蛛丝马迹,就大张其鼓地宣传和游说争取,如“孙悟空”、“哪吒”,甚至“三皇五帝”、“牛郎织女”等通通都有了籍贯,都成了“咱们老乡”,一时间,这个故里、那个之乡令人眼花缭乱,匪夷所思。还有的地方为了争名夺利,盲目立项,动辄斥资数亿元打造所谓旅游项目,开发各种主题公园,无中生有地造出名人墓、名人浪漫温存之地等,劳民伤财建造“假古董”。这些打着传承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的行为,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竞相争抢名人背后的经济利益,不但将文化遗产商品化,也使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

一个地方有名人,是好事;挖掘名人效应,弘扬名人文化,借以开发当地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也是好事。但不可急功近利、歪曲和滥用历史名人,更不可为了发展经济,失去起码的道德判断和善恶标准,把一些反面和负面人物请出来,为他们贴金和张目。几年前,媒体就报道过一些地方争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金瓶梅遗址公园,今年5月,竟又出现了三个地方争当“西门庆故里”的怪现象。利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反面或负面人物形象建所谓文化旅游区、遗址公园,不但把文化庸俗化、低俗化、浅薄化,更是有损社会的道德规范,有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争当名人故里,争建名人之乡,说到底是为了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应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更不应对文化遗产内涵进行曲解和滥用。在开发名人文化资源时,应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

农业观光旅游的概念范文第3篇

经济发达,人流汇聚的现代化大都市内,多多少少都会留存一些“历史缩影”,如上海的石库门,北京的胡同,一些不知名的庙宇等等,这些旅游资源一般资源禀赋不高,无法与故宫、颐和园等古迹相比拟,特地来游览观光的游客非常少,即使文物保护单位挂牌,但是由于资金缺乏,其保护维修工作困难重重。目前此类历史文化古迹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包括:

1、留存历史遗迹不足,有说头没看头

此类历史遗迹由于年久失修,保护工作不力,已失去古时的风采;故居形式的历史遗迹本就与民居差异不大,可观赏性较低,有许多名人传说,故事,但缺乏可观,可触的历史证据。

2、旅游基础资源不足,周边环境较差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此类历史遗迹区域内多被居民占用,私拆乱建现象严重,许多已无法辨认旧时风貌。这类地区一般为平方聚集区,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3、旅游资源无特色,创新困难

此类历史遗迹无鲜明特色,在游览观光上缺乏吸引力,可看内容单一。留存的古街、历史民居、宗教寺庙等主题不明确,关联性差,文化展示程度低,无法形成合力聚集人气。

4、同质化景点繁多,竞争压力大

此类历史遗迹在区域内存在较多,容易被已有历史遗迹类景点屏蔽,必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全国范围内保存完整,吸引力突出的古城古镇很多,难以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力。

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休闲经济井喷期,文化旅游产业是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背景下,建设文化旅游综合体成为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也是这些“文化废墟”发展第二春的契机。文化旅游综合体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的繁荣。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角度考虑,文化旅游综合体的建设可以为城市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和建设文化展示发展提供平台,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度,为城市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文化保证。

以历史遗迹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应注意一下问题:

1、抓住发展机遇,寻求政策支持

以历史遗迹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不仅涉及到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文物保护,旧城改造的重要举措,在项目开发中,应认真研究地方政策,争取各种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积极招商引资。因此,现在正是文化旅游综合体发展的有利时机。

2、深挖城市文化,用文化充盈古城区

此类旅游资源一般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产业链不完善,一次,要深挖历史遗迹本身文化资源,并结合城市文化资源,从历史文化、历史名人、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剖析地区文化内涵,并通过泛博物馆式展览,节庆活动,宗教祈福、祭祀活动展示地区文化,用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创造古城历史文化氛围。华汉旅在正定古城的规划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来自古代的现代街区”的规划理念,以多元文化为主线,将正定古城文化旅游综合体。

3、实施产业化发展,多条产业链耦合发展

以旅游业、文化产业作为主导,复合其他相关产业,形成以旅游和文化为驱动,多产业繁荣的发展格局。在产业耦合作用下创新旅游业态、旅游产品,既能够带动旅游的综合消费,又能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发挥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聚合效应,真正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华汉旅在正定古城的规划中创立了“一心、两轴”的发展布局,一条传统历史文化轴,一条现代产业发展轴,文化轴串联历史遗址景观,使其成为具备景区地标形象、历史博览、文化精品演绎、旅游商业游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黄金走廊。产业发展轴贯穿规划区东西,串联城市休闲娱乐、旅游休闲、创意产业、文化地产等多个产业,形成规划区的多元产业体系。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里交汇发展,成为河北文化产业的中心。

4、打造特色综合产品体系,形成多重功能综合社区

文化旅游综合体既要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又要满足当地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因此,文化旅游综合的的产品体系构建要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有侧重点地进行开发。正定古城项目产品体系打造中,华汉旅秉承——对外,与正定其它景区景点实现差异化和功能互补;对内,形成特色鲜明的综合产品体系,打造“旅游功能”+“居住功能”的多重功能综合社区——的理念,大力加强极具市场差异性和冲击力的夜间观光、特色文化休闲和旅游项目的打造。

5、创新盈利模式,保障项目收益

盈利模式设计是项目开发的重要环节,即要保证项目快速回笼资金,也要保持项目的持续收益。文化旅游综合体应打造以地产销售盈利,旅游经营盈利,创意文化盈利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地产”多元盈利模式,并不断创新,发展品牌盈利,项目升值盈利等更多的盈利模式。在正定文化产业新区规划中,华汉旅设计了众多观光、度假、体验项目,发展文化旅游;规划文化教育、文化创意产也区,成为文化产业的孵化基地;并规划商业地产、文化地产、度假地产等多种旅游地产项目,为项目地盈利提供保障。

炎帝故里争夺城市:陕西宝鸡、湖南会同、湖南株洲、湖北随州

湖北随州自称“炎帝故里”,此乃湖北省文化旅游整体布局的结果。《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服务业)》明确提出开发“随州炎帝故里”。湖北倾力打造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随州亦跻身其中。

第二个“炎帝故里”在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南省在其《“十—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打造省级精品旅游路线——长沙一株洲(炎帝陵)一南岳一永州(舜帝陵)的寻根祭祖旅游线。而《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规定的株洲市四大城市职能之一就是“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亦自称当地为“炎帝故里”,力推自己“全球华人老家”的城市名片,这使得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华人似乎都“被故里”了。宝鸡的炎帝故里项目是“炎帝故园景区综合开发”,总投资约1.6亿元,预计建成后将达到国家4A级景区标准,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利润 2000万元,8年收回投资。(数据来源:陕西宝鸡政府网《炎帝故园景区综合开发》,2010年5月8日发布。)

第四个“炎帝故里”在湖南省会同县,其城市名片即是“炎帝故里·易学源头”。会同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着重连山“炎帝文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5月7—9日,会同县人民政府在北京举办“全国首届会同炎帝故里文化研讨会”,其新闻发布会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而且,在2009年,会同县启动了“炎帝故里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计划在2009—2016年分三期建设,总投资2.996亿元,项目投资利润率(静态)为29.6%。项目投资回收期(不含政府投资和已完成的投资)为6.6年

1990年6月,鹿邑太清宫迎来一位台湾客人——台北中华道教学院的马炳文,当时陪同他的是鹿邑老子学会会长张景志。马炳文在回台后给张景志写了一封信:“能来老子诞生地朝拜始祖,一生光荣。”同年7月28日,马炳文又致信张景志:“老君台、太清宫之现有建筑,年久荒芜,意欲发起募捐修护,未悉修护费需款若干……”。

正为修复老子故里资金发愁的鹿邑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喜出望外,立即将资金缺口情况用信件形式告知了马炳文,此后,马炳文凭着自己在台湾的影响力,以“重建老子故里”的名义开始募捐,不长时间就收到捐款100多万美元。 1991年,《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上刊发涡阳教师杨光的《老子生地考辨》一文,得出老子“生地在今安徽省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的结论。1992年,杨光的《老子生地新证》又相继在安徽媒体发表。作为回应,鹿邑一批致力于研究老子学说的学者纷纷发表文章予以驳斥。就这样,两地的学者你来我往,从壮年一直争论到了两鬓斑白,有些老人没能看到最终的胜负,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1997年,河南省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由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对太清宫周边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很多周、唐、宋、元时期祭祀老子的文物、碑刻。就这样,战火从民间一直蔓延到了官方,两地开展的学术研讨活动不断。

2006年百度出现“贴吧”之后,两地网友的战场又开始转移到“鹿邑吧”和“涡阳吧”。最初几个月,这两个“贴吧”里几乎每一个帖子都有关于老子故里的争论,而后鹿邑的网友到“涡阳吧”陈述自己的观点,涡阳的网友也纷纷到“鹿邑吧”表达自己的看法,后来甚至演变成相互谩骂和人身攻击,一位网友甚至被对方“人肉搜索”。

2007年,两个“贴吧”闹到不可开交时,双方的版主约定,两地的网友如果有观点就发到自己的“贴吧”,不在对方的“贴吧”跟帖,双方以“老死不相往来”的约定结束了这场纷争。

而纷争并没有结束,主战场又开始转移到了一个名为《人龙论坛》的道学研究网站上,该网站的创建者是河南电视台周口记者站原站长董延喜(现调到商丘)。建这个网站的初衷是为了弘扬老子文化,结果引来双方人员前来论战。后来海内外一些从事老子研究的学者和宗教界人士纷纷参战,连两地的公务员也以网友的名义加入进来

李白故里争夺城市:四川红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

一首《静夜思》沉浸着李白的思乡之痛,但李白的故乡在何方呢?往事越千年,近年来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乡,点燃了李白故里争夺战。

2003年,江油在国家工商总局把“李白故里”注册为商标,由此,江油认定自己是全国“唯一一个”李白故里。正是有了“唯一一个”做底气,江油启动了涉及李白故里的八大项目建设,总投资在7亿元以上。

2008年10月,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部部长拉耶夫就对中国媒体表示,中国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市,现在他们正与中方协商要为李白塑造一个纪念雕像,推动两国李白文化的经济合作。这次朱萨耶夫·古邦造访安陆,更是表明吉方已经认识到李白故里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力图分上一杯羹。随后,两地草签了一系列文化和经济的合作意向。

2009年8月中旬,湖北安陆在央视4套投放城市宣传片,每天播出三次,宣传片内容是“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

2010年3月,甘肃籍学者雷达撰文,提出李白故里在甘肃天水秦安,当地随即举行了网友签名等活动,颇为热闹,但这些仅限于民间诉求。目前,甘肃天水以“伏羲——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为主体旅游品牌,还有一个麦积山景区,市政府正在全力推动麦积山景区跻身“丝绸之路世界遗产项目”。所以,该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不是李白,甘肃天水市政态度也就始终含糊不清。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故里,花开四朵,各表一枝,希望真能惠及两国四方百姓的民生,这也算是对伟大诗人李白的文化告慰了!

西门庆故里争夺城市:山东阳谷、临清、安徽徽州

基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会给地方带来巨大文化旅游收益的考虑,与围绕《红楼梦》引发的曹雪芹故里之争类似,另一部名著《金瓶梅》引发了两省三地的“西门庆故里之争”,具体涉及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的黄山市。

近十年来,三地都纷纷举起“西门庆故里”招牌,竞争不息,西门庆也被一改在传统文学名著中“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政府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而且,在这场故里之争中,浸泡了传统文化中闷骚暗流的风月旨趣,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和民生发展,也从根本上实现了世俗心理和价值观的双重转型。 【详细】

诸葛亮故里争夺城市:山东临沂、河南南阳、湖北襄阳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一篇《出师表》使得诸葛亮“智圣、忠臣”的美名深入人心,名垂千古。而其本人适逢乱世,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处处玄机,变化无穷,更让杜甫赞叹“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

如今,围绕诸葛亮故里、故居、躬耕地的现代经济故事的演绎,也如八阵图一般,扑朔迷离,异象环生,具体涉及河南南阳、湖北襄樊(古襄阳所在地)和山东临沂三地。而且,此乃名人故里之争中唯一一桩持续数百年的历史旧案,从大清国一直到现在,三地越争越复杂微妙,旁观者越看越疑惑丛生。 【详细】

赵子龙故里争夺城市:河北临城、河北正定

河北正定县多年来一直自封“赵云故里”。该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张国清回应说,正定绝对不会放弃“赵云故里”,所谓“撼山易,撼赵云故里难!”。随后的9月4日,正定县委县政府官方媒体《正定风采》刊发一篇言辞激烈的社论称,临城县“堵门骂阵、欺人太甚,触犯了„赵云故里‟这道不可逾越的底线!如果有大量史志依据的这张石家庄城市名片,因为屈从而旁落,或者因为„那仅是传说‟的欺人之谈而自觉自欺、掩耳盗铃,那么这一代人将愧对祖先、无颜当代、祸及后人。”

“赵云故里”争夺战由此爆发。两地政府的激烈对抗迅速轰动全国,并引起了港台地区和东南亚的广泛关注,临城县和正定县这两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县城,一夜之间叫响海内外。 【详细】近几年,中国文化学界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户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于是,孙猴子的户口从吴老先生笔下的一块顽石,相继有了新的版本,山东、甘肃、江苏连云港纷纷跳出来争抢这个名头。近年来,山西省娄烦县也加入争夺大战,并由娄烦县文物旅游局也出面表态:当地文物旅游部门决定,由娄烦县花果山生态苑有限公司着手开发建设“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

在很多人理解中,甚至是《西游记》铁杆“粉丝”的眼里,关心一下哪个版本的《西游记》最好看是必要的,PK一下谁演的孙悟空最经典也是必须的,至于吴承恩笔下那个“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到底位于何方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而且,这原本也只是一场无谓的争执,毕竟猴子是虚构的,但有相关部门的出面,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严肃了,或者说猴子的户籍到了让人不得不关注的时候了。

梁祝故里建设失败

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家喻户晓,而最近有人发现,位于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的“梁祝故里”景区建设半途而废。梁祝镇日前承认建设投资失败,难以为继。

在网上,可以很容易找到“梁祝故里”景区建设揭牌仪式的新闻报道,那是何等热闹,何等雄心勃勃———“建设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梁祝文化景区”,“打造全国知名的体验式梁祝爱情圣地”。信誓旦旦、激情高亢的表态言犹在耳,可现在,所谓的“梁祝故里”景区满目疮痍、杂草丛生,巨额投资打了水漂。 【详细】

名人故里怎能承载利益之争的重负

时下,国人为何对祖先的感情这般如此炽烈呢?缘何各地如此热衷于名人故里之争呢?用专家的话说:“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名人故里以及相关开发,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再往深一层,名人故里之争是对品牌的争夺,地方希望通过名人、通过文化,来营销这个城市、这个地方。”修复名人故迹,推动纪念活动,吸纳海内外华人投资,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突破口。正是看中这当中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得各地乐此不疲。经济利益博弈正成为这场前所未有的“名人故里”之争的原动力,名人故里之争实质上是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的博弈。

或许有关方面的本意是想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引来投资,壮大自身经济实力。

但仅凭自话自说,一厢情愿,或几个专家的一家之言,就能确定是“名人故里”吗?,而动辄就大张旗鼓你争我抢,折射出的却是在文化上、学术上的缺失和不严肃,如此自圆其说、先天不足的“遗迹”,搞得再红火,恐怕既难以服众,又难以引来投资。 【详细】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不久前发出《文化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把握正确导向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对名人故里、故居或文化遗址开发利用时要“合理适度”,“不宜对文艺作品中虚构的人物进行命名故里等活动”;“严禁利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反面或负面的人物形象建设主题文化公园、举办主题

文化活动等”。对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名人故里热、名人文化热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规范,非常及时和必要。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保护文化遗产、增加地方知名度为由,出现了争抢历史名人、争当名人故里、争做名人文化之乡、借历史名人造势等现象。尤其是对一些存在故里之争的名人,几乎都有过被几个地方争抢的经历,仅今年以来就出现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三地的李白故里之争;安徽涡阳、河南鹿邑、甘肃临洮的老子故里之争;河北正定和临城争夺赵云故里等等。一些实在找不出历史名人的地方也千方百计地研究考察一些小说或历史传说,只要其中的人物有在本地活动过的蛛丝马迹,就大张其鼓地宣传和游说争取,如“孙悟空”、“哪吒”,甚至“三皇五帝”、“牛郎织女”等通通都有了籍贯,都成了“咱们老乡”,一时间,这个故里、那个之乡令人眼花缭乱,匪夷所思。还有的地方为了争名夺利,盲目立项,动辄斥资数亿元打造所谓旅游项目,开发各种主题公园,无中生有地造出名人墓、名人浪漫温存之地等,劳民伤财建造“假古董”。这些打着传承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的行为,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竞相争抢名人背后的经济利益,不但将文化遗产商品化,也使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

一个地方有名人,是好事;挖掘名人效应,弘扬名人文化,借以开发当地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也是好事。但不可急功近利、歪曲和滥用历史名人,更不可为了发展经济,失去起码的道德判断和善恶标准,把一些反面和负面人物请出来,为他们贴金和张目。几年前,媒体就报道过一些地方争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金瓶梅遗址公园,今年5月,竟又出现了三个地方争当“西门庆故里”的怪现象。利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反面或负面人物形象建所谓文化旅游区、遗址公园,不但把文化庸俗化、低俗化、浅薄化,更是有损社会的道德规范,有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争当名人故里,争建名人之乡,说到底是为了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应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更不应对文化遗产内涵进行曲解和滥用。在开发名人文化资源时,应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

农业观光旅游的概念范文第4篇

摘要:在分析、梳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的基础上,指出了加强术语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加强术语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农业发展模式,术语,标准化

收稿日期:2013-01-06

作者简介:李军(1968—),男,上海奉贤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林经济管理。通信方式:lijun3521@aliyun.com。

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状况来看,与不同阶段农业发展模式相关的术语概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农业知识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术语的丰富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概念应用的混乱失序。而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整理、分析此类术语,对于提升农业科学的认识水平和应用程度都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随着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和深化,规范其术语表达,实现术语的规范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业发展模式及其相关术语

农业发展模式是指农业发展的基本类型及其实现方式。从农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农业发展模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以“刀耕火种”为基础的原始农业阶段;依靠畜力铁器的传统农业阶段;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农业阶段[1]。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当代中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模式的嬗变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新概念、新术语,为农业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表达方式。如何准确、清晰地把握农业发展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如何认识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概念体系变得愈发丰富和复杂,如何规范科学术语因而也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石油农业”“精细农业”“有机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质量农业”“都市农业”“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等诸多农业发展模式新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组织探讨可持续农业等发展模式时,又先后提出了“都市农业与城郊农业”“绿色农业与绿色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低碳农业与循环农业”等多种农业发展模式[2]。

正是由于农业科学范畴内的农业发展模式新概念、新名称大量涌现,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新术语,所以研究者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定义、指称这些新的概念,促进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这既可以反映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和治学态度,同时又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促进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和科学意义。

二术语规范化的必要性

术语规范化不仅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专业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和中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如果术语不统一、不规范,就会影响各种信息的记录、交流和传播,从而也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标准化是指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成熟的农业经验转化为普遍的农业生产、经营标准,提升现代农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取得更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3],进一步凸显了农业标准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实现农业标准化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农业科技术语的规范化,尤其是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术语体系的规范化是关系到现代农业能否真正实现标准化的重大问题。

1农业信息的标准化是农业标准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信息标准化必然需要首先实现术语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

具体而言,在描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为农业科技术语做出最基础、最通用、最有规律的规范定义与内涵阐释,不仅有助于相关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共享和开发利用,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农业科技信息的模糊化或重复利用,在农业生产、经营上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例如,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概念的使用上,由于此类术语在概念内涵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交叉性,因而在术语的应用上常常造成语义混淆、概念外延不清晰的缺失。然而,由于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差异,将其混为一谈必然会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影响决策行为的准确性。因此,提升农业科技术语的规范化水平,是农业信息交换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信息标准化的必然步骤。

2农业术语的标准化对于现代农业理论的建构和更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国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农业理论及其指导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内在动力,也是农业标准化的实现途径之一。纵观中国农业的历史与现状,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自传统农业典籍起,农业理论不仅起到了概括、总结农业实践的作用,而且是传播和延续农业知识的基础性因素。因此,农业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单位就是农业科技术语。换句话说,完善、成熟的术语体系是现代农业理论得以建构的充要条件。对这些术语进行规范化的界定,实质上是对相关理论概念的梳理、辨析,增强了现代农业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减少因概念不统一而造成的诸多障碍。

三术语使用的现实问题

术语规范化的工作不仅与农业标准化的实践密切相关,也与术语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有着直接的联系。正是由于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出现了混用、错用相关术语、概念的现象,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中的相关术语建立统一标准才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需环节。

农业科技术语是农业学科语言基本的和不可缺少的核心单位,是涉及“三农”问题信息沟通所必需的媒介,所以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在农业科学领域内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问题在于:一方面,在特定的知识领域中,概念是用定义进行描述的,与之相关的术语被赋予约定的指称,因而农业发展模式的相关术语必然要具有单一化、专业化、系统化与准确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各种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概念、原则、特征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差异,这就导致与其相关的术语概念存在着口语化、含糊化、内涵不确定等诸多缺陷,也使这些术语在概念、内涵、层次关系、基本特征等方面出现了认识不到位、界定不清楚、重复使用等现象,从而造成术语的实际运用与概念内涵不相匹配。

1术语用词的不规范

在术语的使用上,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术语用词的不规范。按照术语规范化的基本原则,术语应当反映所指示概念的特征,词语本身能够确切地表达其意义[4]。然而,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术语体系中,部分术语的内涵与名称不能完全对应,从而造成语义的混淆和概念的不明确。例如,“绿色农业”的概念就存在着指向不清的问题。从词形来看,“绿色”是对这种农业发展模式的限定,突出其注重环境保护、自然无公害的特点。在实际使用中,“绿色农业”往往是指广义上的“大农业”,即包括“白色农业”“蓝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概念在内。诚然,“绿色农业”指称的是该模式的绿色性,即农业生产过程及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其命名的内在理路。然而,“绿色”一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甚至误导了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接受和解读,使人们将“绿色农业”和“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等概念作为同一层级的术语加以认识,随之造成了该术语内涵的狭窄化和片面化。

2术语概念的一义多词

在术语的使用上,另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是术语概念的一义多词。从术语规范化的角度来看,科学、标准的术语应当具有单义性的特点,即一个术语仅指称一个概念,而一个概念也同样仅用一个术语来表达,实现术语和概念内涵的一一对应。然而,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术语体系中,一义多词的现象比较普遍,如“质量农业”又被称为“精致农业”,“白色农业”又被称为“微生物农业”,“设施农业”又被称为“环境控制农业”或“工厂化农业”,“观光农业”则常被“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概念替代。由此造成的问题在于,一个概念以不止一个术语加以表达,从而产生同义词,极易引起使用上的误解和混乱,对于农业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农业科学的传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3术语表达缺乏准确性

在术语的使用上,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一部分术语是对外来术语单词的直译,而在直译的过程中其名称过于宽泛,使术语表达缺乏准确性。

例如,“精细农业”的概念就比较容易引起误解。“精细农业”主要是指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精细化。然而,“精细”一词并未突出这个概念的基本前提,即现代化信息高新技术、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等现代化高新科技。不仅如此,“精细农业”这一术语指代比较模糊,未能凸显出这一农业发展模式的现代性。换言之,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从词义上看也可以被称作“精细农业”。因此,“精细农业”这一术语存在着概念含糊、不准确的缺失,混淆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差异性。与之相类似,“质量农业”的术语概念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尽管这个术语指的是一种质量优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但“质量”一词不仅仅适用于“现代农业”,而且同样也适用于“传统农业”对农业生产以及农副产品质量的关注和重视。所以,这个术语也未能明确概念内涵的阶段性,造成了意义指向的不明确。

总之,从农业实践的角度来看,术语的不规范必然导致农业发展模式间选择的不确定性、随意性,使之缺乏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导致农业发展模式实际运用的多变性、反复性,使之缺乏科学规划的长效性,使人们过度地追求农业发展模式的时尚性和概念的炒作性,致使其脱离实际,带来了发展的被动性。

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规范化的方法

《GB/T 16—1997 术语规范编写规定》明确指出:“制定术语规范的目的之一就是协调概念、概念体系和不同语种中的术语”,术语规范化工作“应为每个标准建立相应的概念体系”,“概念的定义应能在某种语境中替代该概念对应的术语”,“概念的定义应以汉语或国家规定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表达”,“不同语种所表述的定义应在内容上等同,并尽可能使用类似结构”,“应指出国际标准的概念体系与国家标准的概念体系以及不同民族语言的概念体系之间的差异。如果一个标准对于某个语种有所限制或规定,应指出这样的限定”。以此作为术语规范化工作的准则,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术语体系建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术语进行规范化。

1充分利用与术语规范有关的各类原始资料,对术语的概念内涵形成清晰、全面的认识

这也就是说,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及其相关术语的研究,必须立足于尽可能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原始资料中梳理某一种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以及术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切实理解和把握这一术语提出的历史语境及其概念内涵的变化与特点。尤其是对于术语规范化的工作而言,相对应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发达国家在定义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方面的先进经验,都值得我们充分地借鉴,而与之有关的各类出版物如专业词典、叙词表等工具书也对于术语规范化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在讨论“可持续农业”的概念时,首先要对与这个名词有关的资料进行梳理,即Agriculture Sustainability in Changing World Order一书提出“农业可持续性”的思想,《丹波宣言》重申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模式,此后“可持续农业”的观念与实践不断得到完善,并最终形成了当前我们所认识的“可持续农业”概念。从这种方法出发,我们能够动态地、历史地发掘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的具体内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科技术语的精确性。

2运用语言学知识对术语的概念定义、内涵与外延进行语法分析,规范术语用词,统一术语界定

语言学知识是术语规范化的重要支撑,术语的命名和释义必然要在词汇、语法、语义等相关知识结构中完成。因此,以语言学知识为基础对术语的概念定义、内涵及外延做出分析,是实现术语规范化的必要步骤,而规范化的术语也必然要遵循汉语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规范。当前,科技术语的使用不可避免存在着盲目借鉴西方术语的缺失,不少名词来自外来词的音译,术语用词、词语搭配和概念表述都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通用性原则,从而造成语言的陌生化,为术语应用增添了阻碍。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相关术语应当按照汉语语法或国家规定的少数民族语言语法来加以规范,如“精细农业”“高效生态农业”等从外来词中转译而来的名词都要坚持“约定俗成”的准则,将precision agriculture、efficient ecoagriculture等词译为符合汉语规范、且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精细”“高效生态”等。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的词语构造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内部结构形式来看,是合成词中常见的偏正式。如“石油农业”“精细农业”“有机农业”“白色农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术语,前一词素显然与后一词素“农业”属于同一义类。因此,这种构词法也就成为规范术语命名的一个重要前提。不仅如此,术语的概念内涵同样要根据语言学知识加以界定。例如,“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等概念都应放在语境论的前提下加以探讨,强调这些术语的语义离不开具体的语境,使其虽然在术语用词上与传统农业有所关联,但在概念内涵上又与后者形成了较大的差异,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术语概念的准确性和单义性。正因为这样,语言学对于术语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术语系统必然要以语言学方法为抓手建构起来。

3对术语进行分类研究和比较研究,编纂术语手册,构建概念体系

在实现术语规范化的过程中,不同术语在词形、词义等方面的交叉、含混无疑为标准化工作制造了相当程度的障碍。正因为这样,对术语进行分类研究和比较研究才显得尤为重要。科技术语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由此导致的是不同术语的概念内涵往往相互联系,而新的术语又源源不断地出现。在这样的情形下,术语规范化工作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术语进行分类,按照术语的概念内涵及其主要特征来加以区分,从而形成相应的术语类型集合。因此,术语规范化的工作必然需要对术语作出比较研究,从内涵、外延等不同方面加以辨析。在此基础上,术语规范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编纂术语手册,按照术语的类型特点罗列其定义、概念内涵、基本特征等内容,从而构建起关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概念体系,清晰明确地呈现出相关术语和整个术语系统。

综上所述,对中国现有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的规范化是一个影响农业活动的关键问题,对其进行规范是提升现代农业信息化、标准化程度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术语学科学发展和术语规范化趋势的必然结果。正因为如此,术语规范化问题实质上是探讨和梳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完善术语的使用和农业知识体系的实践性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与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靳明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40

[2]李军论中国当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术语体系研究之背景、意义与原则[J]上海农业学报,2011(3):51-54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M]人民出版社,2004:4

[4]叶柏林,陈志田标准化[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14

农业观光旅游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休闲的意义与价值 农家乐 自然风光 享受生活 —、“农家乐”的概念特征,活动形式及作用 1.农家乐的概念

(1)农家乐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家、牧场等典型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它是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干农家活,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兴的休闲活动,它主要凸显休闲旅游,体现乡村风情,亲近自然,满足了人们想走出城市,缓解工作与血洗压力,享受自然风光的心理。

2.农家乐的特征

(1)海南岛属于亚热带岛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热带风光,四季如春,是农家乐休闲旅游形式的首选,因而选择海南的农家乐游玩能更好的享受热带自然风光。主要体现乡村生活和田园风光,是将农村风貌与乡土文化融为一体展现的是现代农家特有的风貌,而非人工刻意雕琢的景观。让人们亲身感受现代农民生活和农村乡土气息。 (2)海南主要以农业为主,乡村受污染较少,乡村的自然生态资源较多。原生美突出,我来到海口某农家乐,这些自然的东西就有很大的体验价值,增加了我的体验动机

(3)住宿、旅游功能兼具,参与体验性强。农家乐旅游有别于其它休闲旅游形式,农家乐旅游所开展的各种类型的旅游项目就是农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游客可以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参与赶牛犁地、播种栽苗、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农事作业,体验农耕生活的辛酸劳累,同时也可参与采摘、收获、品尝等农业生产活动,让游人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

3.农家乐的活动形式

(1)在农家乐里有许多农户,都能看见农田里种着绿绿的蔬菜,风吹来来能闻到泥土的香气,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景象,我们可以参与种植蔬菜,感受光着脚踩在泥土上的感觉,做到真正的亲近自然,感受收获的喜悦。

(2)在远处还有一处鱼塘,这里提供人们自行垂钓,还能看到在鱼塘里自由游动的鱼儿。人们都在安静的等待收获的信号,钓到鱼了还可以就地烹煮,感受自食其力,完全的融入自然,放下生活的压力,陶冶情操,休闲旅游,充实生活。这里还举办每年一度的钓鱼比赛,人们在参加的过程中,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自由的支配时间,享受休闲的农家生活。 (3)亲自采摘的蔬菜,钓到新鲜的鱼,都自己亲手烹煮,感受农家自给自足的生活乐趣,品味农家美食,品尝真正的绿色食品。与他人交流谈心,缩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放松心情,尽情游玩。

4.农家乐作为休闲旅游的作用

(1)首先,作为一种旅游休闲的方式,随着游客的到来,可以增加对农村产品的消费,扩大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好的改善农村产业结构。

(2)其次,有社会功能。增加城乡居民接触,拓展农民人际关系,缩短城乡差

别,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有利于教育的发展。能提供人们认识农业、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及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等。 有利于农业的普及。

(3)保护和美化环境。为吸引游客,休闲农业区必须主动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维护自然生态均衡。并借助休闲农业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人们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做好资源保护工作。做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游憩功能。为提供人们休闲场所,从事健康的休闲活动,特别是增加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的休闲场所,解除工作及生活的压力,达到休养心身的作用。最后,有利于文化传承 ,倡导生态的休闲方式,传承健康的休闲的旅游文化。 (4)人们长期在都市里的工作和学习都存在的很大的压力,工作是社会取得进步的重要保障;而优质的生活是每个人追寻的。适当而必要的休闲,能放松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充实生活,生活才更加有意义。

二、农家乐与休闲

1.休闲的含义:伟大导师马克思曾说过:“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所以,我们要把休闲从劳动状态与负有责任的其他责任的其他活动中分离出来。人的一切劳作都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这种需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中可以概括为:安全的休闲生活 。休闲也是是人类社会构建出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随。休闲时人们维持自身基本需要以外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自主选择的,可以使自己身心健康,潜能得到发挥,促进自我实现和发展的一切活动。

2.农家乐作为休闲的方式,它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己久的回归自然的旅游主题。拥有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城市人口膨胀、高楼林立、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这些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而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广阔的土地和清新的绿色食品,这种差异对久居城市的人形成强烈诱惑,这就导致人们会更喜欢选择这样的休闲方式去放松自己,体验生活,享受生活。

三、休闲的意义和价值 1.休闲逐渐成为工作的新中心

(1)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工作于休闲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相互排斥到相互包容的过程,并越来越难以分离。杜马兹埃迪认为:“休闲并非游手好闲,它不取消劳动,而必须以劳动为前提。”瑞士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也认为,休闲和劳动之间是没有界限的。

(2)休闲刺激新的工作的产生。休闲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消费行动,休闲活动的渴求和需要是一种创造性和能动性的需要,它的实现还能创造出新的需要来。休闲活动其对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消费创造和刺激了新的需要,从而导致了新的工作的诞生。 “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 种手段发展的。

(3)休闲可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休闲能够使工作人员的体力和智力得到恢复,缓解压力,同时休闲还可以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保障,这就保障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未提升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础。

2.休闲逐渐成为生活的新中心

(1)在当今社会,休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

种关注,不仅仅是来自经济的方面,而且也涉及到其它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方面。例如,有人引亚里士多德的话说:休闲“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赋予了休闲极高的地位。那么休闲的意义在于哪里呢?在我看来,休闲不仅仅能够使人得到放松,还具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等。休闲能够缓解压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点无可厚非,也是休闲的最基本的功能及本质所在。

(2)休闲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与发展和谐关系的社会空间,人们在不受预定结果约束的游戏空间内建立并表达种种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建立和谐的人与人关系需要一个允许并鼓励人们流露、分享感情的环境,而休闲活动及休闲交往的自由性和非功利性就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实证研究表明,休闲不仅有利于社区和社团成员之间建立友谊和亲密关系,甚至能够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之间建立相互联系与交流的桥梁。

(3)休闲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一方面,增加在职员工的休闲时间,均衡分配劳动机会。在劳动岗位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人均劳动时间,就意味着就业率的增加。这样既提升了在职职工的生活质量,又为失业者匀出了工作机会。另一方面,休闲对于扩大就业的意义还在于,通过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休闲产业主要包括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生活服务业,发展休闲产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善,《轮休线与工作的关系及其意义》 【2】 百度,《浅谈农家乐》

农业观光旅游的概念范文第6篇

城市人文底蕴或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文明的核心,是塑造城市自信和城市自豪感之根本。城市化发展越快,就越要寻找维系城市有机体的根、寻找凝聚城市文明的灵魂,为“美而富、和而强”的城市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塑造九江人文精神,也是强化城市特色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九江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开放时期,城市旅游策划发展不能单纯地从自我出发,而应放到城市协作和竞争发展的大格局中,在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中寻找准确的旅游策划发展定位和最佳的发展途径。

此次项目的核心定位是借助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旅游产业,改善经济结构,以旅游和文化带动城市发展,是九江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手段,江湖楼定位应立足九江、解读长江,从文化传承与使命创造的角度,进行高度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定位;最终,将江湖楼演绎的长江文化精髓纳入中华文化体系(中华文化由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两大系统构成),旅游策划项目组在当代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这种文化精神日益显示出其战略指导意义。九江因江而兴衰发展的历史机缘,九江港的建设与九江新时代的腾飞,使九江有责任、有义务去率先弘扬这一中华民族的先导文化。

该旅游策划项目的主题定位意义在于江湖楼是集九江文化和长江文化之大成者。但其首要目的并不是全面再现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而是在对其进行充分的解读之后,进行高度归纳概括,从代表长江文化精神高低的层次进行定位,如文化的魂与形之关系,强调的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总结和提升。

上一篇:农民工月清月结制度范文下一篇:难忘的一次春游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