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教育建设论文范文

2024-05-02

高校网络教育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高校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系到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必要性,清醒看到目前高校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完善制约防范机制,深入推进监督工作。并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等院校;廉政建设;问题;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化,高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变化,产生许多的新问题,高校作为国家发展的智力资源的重要输出地,进行廉政建设十分重要,这既是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繁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党和政府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强,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高等院校廉政建设是我国廉政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几十年国家对高等院校的重视和大量专项财政资金的投入,在带来高等院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并累积了很多高等教育领域的贪腐问题。加强高等院校的廉政建设,不但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最终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高等院校在今天的廉政建设中,应当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推动自己廉政建设的同时,引领国家廉政建设的浪潮,并进一步为全国廉政建设的推进提供智力支持。本文主要围绕高校廉政建设这一中心展开,介绍了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建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廉政建设的形式及必要性,最后提出笔者关于高校廉政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一、我国高等院校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些年国家查处了一批高等院校贪污腐化事件,以过去的2014年为例,全国共查处高等院校贪腐人员1 200多人,涉案金额达到数亿元人民币。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廉政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分析目前高等院校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廉政建设理念不强

我国高等院校长期侧重于学术和教学研究,忽视了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部分高等院校的领导者没有树立现代廉政建设理念,还是沿用以往廉政建设的做法。廉政建设就是开会,下达上级主管部门的廉政文件,大家共同阅读讨论一下,这是现有部分高校廉政建设的现状。没有正确的廉政理念的指导,造成我国高等院校廉政建设经常是“一阵风”式的廉政建设,形式主义比较明显。虽然这几年国家加强对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视,迫使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变。但是,总体上看,与时俱进的高校廉政建设理念还是没有建立。

2.缺乏有效的廉政宣传,高校大学生廉政、廉洁意识淡薄

要想在高校做好廉政建设,必须要进行有效的廉政宣传。但是我国高等院校学术气息浓厚,对廉政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观看我国高等院校的公众宣传栏、高校的网站等对外宣传平台,我们发现多是某些学术研究、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信息,很少见到开辟专门的宣传区域进行大力的廉政宣传。廉政宣传不到位,造成高等院校缺乏廉政建设的舆论氛围。尤其是廉政宣传不到位造成广大高校在校学生不了解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更不能积极从事本校的廉政建设。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廉政文化素质不高、廉政意识缺失已成为影响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廉政意识。一些大学生崇尚权、钱,认为只要有权有钱什么事都能办到,有的因此对社会公平性产生怀疑。不少学生要么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学校领导干部的事,不关注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要么“重术轻德”,忽视对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第二,守法意识淡薄。有的大学生不学法、不懂法,甚至以身试法。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屡有发生。第三,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有的大学生在生活上追求高标准,在奉献上追求低标准,羡慕奢华的生活,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第四,是非美丑观念混乱不清。有的大学生对社会腐败现象见惯不怪,对根除腐败持怀疑悲观的态度,有的甚至对腐败官员心生羡慕。有的大学生不思进取,考试作弊。有的为当学生干部、入党拉关系、走后门。评奖评优贿赂领导、老师和辅导员等,不一而足。

3.廉政制度建设不到位

完善的廉政制度是做好廉政建设的基石和保障。缺乏行之有效的廉政制度,廉政建设将会面临很多困境。我国高等院校在廉政制度建设中,很多是沿用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条文内容,再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制定完成。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廉政制度建设很明显已经跟不上应现有高校发展的步伐。这就造成高校在廉政建设中,虽发现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是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廉政制度可以遵循,往往不能够在第一时间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4.廉政监督效果较差

廉政监督是做好廉政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在廉政监督中,高校纪检部门相对处于独立的发展环境中,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相对滞后,远不能满足高校现在的发展趋势和纪检工作新要求。同时,主管部门及高校领导对高校纪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校纪检部门相对缺乏专业人员,从而造成一些高校廉政监督主体的混乱,廉政监督效果较差,存在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缺乏有力的、有效的外部监督。尤其是我国高等院校廉政监督片面侧重于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校内部门的监督,忽视对广大学生监督权的尊重的现状,在我国高校廉政建设中普遍存在。

5.廉政责任追究体制不健全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本应当成为全国廉政建设的典范。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高等院校的廉政建设不到位,尤其是在廉政责任追究方面,部分高等院校没有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发现存在的诸多廉政建设问题,处于维护自己单位的利益的做法,总是试图把问题控制在校园之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待出现严重廉政问题的学校领导人员的处罚总是蜻蜓点水,应付了事。责任追究的不及时,造成一些高校管理人员更加肆无忌惮,侵吞国家高校建设专项资金,挪用研究资金,借助公权为自己谋取私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外部监督监察的无力,内部有效监督的缺失,导致高校腐败问题得不到应有的严厉处罚,从而也对腐败现象起不到警戒和遏制作用,久而久之形成了高校领域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二、提高我国高等院校廉政建设水平的策略

1.树立与时俱进的廉政建设新理念

高校廉政建设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廉政建设新理念。要想建立这一理念,首先高校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最新的廉政建设新制度,了解当前我国廉政建设的新动态。其次,要从高校上下形成廉政共建,让全校师生都引起对廉政建设的重视,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廉政建设之中。再次,还要开展高校之间廉政建设的交流活动,相互吸取对方廉政建设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廉政建设特色。要树立廉政建设理念时时创新的做法,推动高校廉政建设进一步发展。

2.加大廉政宣传力度,尤其是对学生的廉政宣传更要重视,促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是高校廉政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只有强有力的廉政宣传,才能够为高校廉政建设创造有利的廉政建设校内环境,让全校上下形成廉政建设的高潮。不但要在高校领导层进行廉政宣传,还要在普通教师中间进行积极的廉政宣传。要改变以往廉政宣传忽视高校学生群体宣传的做法,开展灵活多样的学生间廉政宣传活动。因为,高校大学生是思维活跃的一个高素质群体,在他们中间开展积极地廉政宣传,不但有利于高校廉政建设,还有利于为全国廉政建设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介质,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构建廉政文化基地,多方位的引导、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反腐倡廉的校园廉政氛围。

3.建设适合高校廉政建设发展特点的廉政制度

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在廉政建设中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部门的特点,如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人员组成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要在高校建立适合教育领域的发展特点的廉政制度。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立足国内高校,出台更加全面细致的廉政建设规章制度。而高等院校自身也要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制定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廉政制度。如针对目前多发的学术研究资金被挪用冒领等行为,高校要出台制定相关专项地廉政规范制度。只有良好的廉政制度,才能够为高校廉政建设保驾护航。

4.实现纪检工作“三转”,提高廉政监督效率,强化学生廉政监督主体地位

及时有效的监督,是做好高校廉政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要改变以往廉政监督流于形式,监督不到位的做法,提高廉政监督的实际效率。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央提出各项纪检机关改革的新要求和部署计划,高校纪检部门同样要遵照执行,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中来解决工作中的“错位”“越位”“缺位”问题。同时要注重学生廉政主体地位的打造,毕竟高校大学生群体是高校里面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自身也有参与学校廉政建设的欲望。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学生参与和监督的作用,这样才能够为高校廉政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地动力。

5.形成并贯彻执行严厉的廉政责任追究制度

对待高等院校中出现的贪腐问题,不能够轻易放过,要制定正确的应对方案。追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建立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举策。我国高等院校要改变以往追责不力的做法,不管相关责任人承担何种职务,具有多大的社会影响力,只要违背国家廉政建设的初衷,出现贪腐行为,就要零容忍。严厉的廉政追责制度,是高等院校做好廉政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校可以会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不定期对学校的廉政建设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提出应对方案,并提请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追究相关人士的责任,必要时可以提请法律诉讼手段加以解决。

三、结论

我国高等院校在国家日益强化的反腐倡廉建设中,承担着独特的作用。既要为全国廉政建设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又要搞好自己的廉政建设,成为全国廉政建设的表率。因此,高等院校加强廉政建设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于茂辉.高校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报,2011(2):63-65.

[2]曾莉,等.新形势下高校廉政建设的特点和对策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2):37-39.

高校网络教育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其中互联网与高校体育网络课程的结合极大的促进了高校网络课程的发展,使高校体育网络课程成为体育教学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互联网+的视域探究建设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提出了若干条发展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意见,包括提高高校健美操网络平台的质量,规范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相关制度,丰富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内容,合理安排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学习方式和建立科学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评价系统,这些意见可以为今后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健美操;网络课程;高校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强调互联网+就是要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网络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促进我国社会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1]。近些年,互联网+已经与许多方面进行了密切结合,其中在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方面,互联网+对健美操的日常课程教学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将高校健美操传统的教材教学与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健美操学生对于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2]。

一、提高高校健美操网络平台的质量

利用当前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促进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发展,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要提高高校健美操网络平台的质量。因为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高校健美操网络平台进行,高校健美操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将健美操知识向健美操学生进行传授,网络平台的质量直接关乎到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高校健美操网络平台的教学对象是当代大学生,因此,在平台网站设计上,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突出健美操网络平台的特色和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3]。另外,对于高校健美操网络平台的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是该网络平台有着无漏洞流畅安全的高校健美操网络操作系统,允许高校多人次同时使用高校健美操网络平台。最后,高校健美操网络平台的目的是进行高校健美操的网络教学,所以要求该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健美操体育教师的课程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准确无误,在教学体验上要高效实用,高校健美操网络平台还应该培养健美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资源设置上要做到丰富多样,激发健美操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对于网络课程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二、规范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相关制度

当前,任何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使用,都需要相关人员遵守相关的网站管理制度。在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方面也需要完善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相关管理制度,高校健美操教师和学生对网络课程相关制度严格遵守,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高校健美操网络平台的正常使用[4]。规范当前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相关制度,一方面,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开发公司在制作健美操网络教学平台时,要根据平台的健美操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制定普遍适用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使用的相关制度,并且使用该健美操网络平台的教师和学生需要在同意相关管理制度的条件下使用该网站。另一方面,在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日常健美操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网络教学情况制定更加贴近于高校网络教学的相关管理制度,高校健美操学生在体验教学平台后可以将发现的高校健美操网络平台问题向教学老师进行反馈,之后相关人员对高校健美操网络教学相关制度进行修订。

三、丰富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内容

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内容对开展健美操网络教学非常重要,高质量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内容不仅可以满足高校健美操教师日常的教学需求,还可以吸引学生对于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兴趣。在传统的高校健美操教學上主要以教材教学为主,这种高校健美操教学方式比较呆板,健美操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大,导致传统的高校健美操教材教学效果不佳。而实行有着丰富健美操课程内容网络课程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于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兴趣,使得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真正学习到高校健美操课程的相关知识。另外,丰富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内容可以从健美操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在健美操教师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平台上的健美操课程内容进行选择,选择简单易学和教学效果好的健美操网络课程向学生进行传授;在高校健美操学生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将自己喜欢的网络课程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健美操学生的问题反馈,对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合理安排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学习方式

高校健美操学生根据健美操网络课程进行健美操的理论学习,应参考传统健美操教学的学生评价方式,对健美操网络课程的课后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检测。健美操学生在学习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阶段,应该认真理解健美操的课程内容,紧跟健美操老师的传授节奏;在学习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后,健美操教师应根据当天的健美操网络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健美操课后作业,并在第二天上课时对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在学习一段时期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后应进行阶段性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样综合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学习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巩固学习的成果,真正做到学生对于健美操网络课程内容的全部掌握。只有这样合理安排学生学习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健美操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对于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建立科学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评价系统

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平台不应在网站建设后就不再更新系统,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网站,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评价系统对于健美操网络平台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评价系统应该主要服务于高校教师和学生,高校健美操教师根据日常的教学体验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发现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平台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时向网络课程开发公司进行反馈,健美操网络课程平台公司对于高校教师的反馈意见认真处理,查出出现教学问题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平台更新和修复。另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健美操知识向学生进行传授,学生对于健美操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最大的发言权,而且健美操学生对于健美操网络平台发现的问题是最全面的,学生可以将发现的平台问题及时向健美操课教师进行反映,由教师再向健美操网络课程开发公司进行反馈。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健美操网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有效提高健美操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六、结论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发展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教学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将传统高校健美操教材教学与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健美操课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于健美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高质量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教学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提高高校健美操网络平台的质量,不出现网络系统问题和具有吸引人的高校健美操网站页面;还需要规范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相关制度,让制度为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教学保驾护航,维持网络平台的高校平稳运行;还要丰富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内容,满足高校健美操教师的日常教学需求和学生对于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兴趣;合理安排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学习方式,巩固高校学生对于健美操课程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对于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还要建立科学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评价系统,高校健美操教师与学生将平时在教学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对高校健美操网络平台进行不断得到更新的完善。先进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学习方式加上丰富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内容,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今后发展高校其它相关课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叶文娟.“互联网+”时代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03):65-66.

[2]康熙,杨乙元.健美操课程在高校共享型网络中的理论建设研究[J].运动精品:学生版,2019,38(01):24-25.

[3]成向荣.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下探究形象设计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2):64-65,116.

[4]李明平,马仁杰.基于共享型网络辅助的大学健美操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5):83-84.

作者单位:

内蒙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高校网络教育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高职实训室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构建实训室安全管理体系应加强实训室管理员的专业培训,完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实训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定期组织实训室安全工作的督查与考核。

[关    键   词]  高职;实训室;安全管理

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专业实训室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规模扩建越来越大,教学设备更新投入日趋迅猛,实训室在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实现科学高效的实训室安全管理,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提供有力的保障,是高职实训室管理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一、高职实训室管理的安全漏洞

(一)安全意识不够强

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强是实训室安全管理最为严重的漏洞。高职实训室的安全维护主要涉及两类人员,首先是实训室管理员,其次是专业课教师,前者负责日常的安全维护与监督,为“专职安全员”;后者在其使用实训室期间也要担负相应的安全责任,为“兼职安全员”。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以上两类人员的安全意识都有待提高,尤其是专业课教师,面对安全隐患,好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发挥对学生实训操作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作用,而实训室管理员也并非全部都能强烈认识到“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有些人甚至认为只要不出大事就可以了,有心存侥幸之嫌。

(二)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

实训室管理中缺乏科学的制度建设等顶层设计作为重要的支撑。“制度不但能引导人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且可以约束行为规范,减少错误的行为。”[1]但是,实训室管理人员对实训室安全管理却缺乏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学校及相关管理人员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研讨安全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未能出台符合部门和专业实际的实训室安全管理细则和规范,或者即使出台了相关制度,但是没有严格执行而形同虚设,或者没有及时修订和更新某些不合时宜的条文,甚至与国家的要求相冲突,在制度的科学完善方面未能达成高效管理的目标。有些高职则会机械地参照国家标准格式盲目地制定实训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这种远离“人间烟火”的制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学校和二级学院专业建设的实际,难以满足实训室实际管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演变成实训室安全事故隐患的源头之一。此外,在执行力的提升方面,实训室管理人员也有不按章办事的情形,因而产生不必要的管理混乱局面。

(三)存在不规范的安全设施

实训室设备设施等布置的不规范也是比较重要的安全隐患。比如,多媒体设备、空调、计算机等设备的线路安装凌乱,不能及时对老化、被老鼠咬坏的损毁线路等进行检修,存在短路的危险;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安放地点不科学,也没有定期检查;缺少实训室出入口、台阶、转角等地方的安全指引标识,或安装不够规范;实训机器操作规程张贴缺失或不明显;没有自动切断电源的智能隔离设备和自动灭火设施,或虽有配备但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监控、防盗系统陈旧,沦为摆设;实训室的装修材料未能实现绝缘隔离和防护;某些实训室设备存在较强的辐射,却因受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不能通过安装防辐射墙等措施预防辐射,师生的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实训室通风设施不足,存在气体污染的隐患;互联网安全支撑和保障滞后,没有先进的网络安全设备以抵御病毒和黑客的侵扰等。

二、高职实训室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实训室管理员的专业培训

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是实训室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的第一要务。而安全意识教育中,如何避免侥幸心理最为重要,高职应该特别关注此点。俗话说:“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侥幸,是一切灾难的源头。首先要设法纠正实训室管理人员“习以为常”的认知,这种侥幸心理易对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造成“误判”,从而产生管理中容易被忽略的地带,导致漏洞百出;其次要转变“与我无关”的心态,这一点尤其针對专业课教师,他们跟学生待在实训室的时间最长,与实训室相关设备发生关系也最为密切,容不得半点松懈,基于此,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责任心教育非常重要;再次就是必须防范实训室管理人员“日渐松懈”的行为,这主要是针对有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或教师,长期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难免会产生一些职业倦怠,会产生松懈的情绪,但这却是危险的信号,一定要设法让实训室管理的相关人员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安全知识培训与实践演练是实训室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的关键。高职可结合自身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内容,对于新入职的实训室管理员和教师,必须要求他们参加相关的学习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获得教师资格和聘用资格,才能进入实训室使用相关教学设备;也可以通过编写安全常识手册等方式,系统梳理实训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处理规范,并可拍摄一些微视频,形成立体的安全教育体系,供相关人员培训学习之用。安全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随着师生的流动,不免出现断层、遗漏或其他新情况,因此安全教育需要不间断地反复进行。[2]对实训室专职安全管理员及实训室管理的负责人应该定期进行安全理论与实践的轮训,并作为必修的继续教育内容,融入各类考核之中。对专业课教师则应该不断强化实训室设备操作规范的学习与训练,可开展入职五年内每学期不间断的安全教育,也可将安全知识的掌握与年终考核及各种评优评先相挂钩。此外,安全知识培训和实践演练可以聘请校外安全管理与维护领域的专家,以主题讲解和现场演练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提升安全知识培训与实践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内容是完善实训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重点。高职实训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应该涵盖总则、各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管理规定等内容,具体而言,在坚持综合、科学的原则下,可从以下方面加以规范:建立实训室管理员的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以保证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并强化对他们的监督;建立实训室管理人员培训制度,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和专业化管理水平;建立新教师入职五年内不间断的安全教育制度,以强化他们安全管理的职责意识,坚定他们安全防护的意志;建立实训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以实现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的目标;建立实训室安全防范制度,以完善相关安全管理预案,确保事故发生之前将安全保障工作做到位,防患于未然;建立实训室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得到及时处理,降低危害程度;建立实训室安全巡查整改制度,以便有效组织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对实训室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实训室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以便通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定期对实训室安全管理开展调研评估等方式,获取全面而专业的安全风险报告,供管理者决策参考;建立安全文化活动月制度,以便借助生动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实训室安全管理内容,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建立实训室管理人员奖惩机制,以便奖励工作有成效有创新,且无安全事故的管理人员,同时问责因工作懈怠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并实际造成损害的相关责任人员,达到警示的目的,等等。

当然,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之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高职学校应该结合社会发展、行业变化、学校改革等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实训室管理人员身上,细化到每一间实训室管理任务之中,以保证实训室教学工作科学、高效、安全开展。总之,制度建设永不停步,高职要不断组织专门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完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其综合管理体系。

(三)强化实训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强大的物联网技术能有效提升实训室的安全管理效能。信息化时代,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引入互联网的智慧化思维和智能化的高新技术,高职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物联网的高效与便利,提高实训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实训室设施设备的使用安全问题,相对于人力控制效率而言,智能化智慧化的管理系统以及物联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效率和质量,比如,智慧化管理系统能够自动设置实训室内外环境,可以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监控,对于实训室内部的条件控制,甚至可以细微到实现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恒定等,而传统的管理人員的手动操作,经常会出现因人为的疏忽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比如忘记锁门、关窗、关电源等,现代物联网技术能够协助实训室管理员实现全面监测和自动处理紧急情况的目的,比如,能够自动侦测到火灾等危险情形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能发出警报信息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录像,能有效提高防偷盗等安全防控能力,提升实训室安保工作的水平等,可以说,安全隐患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系统的监控之下失去了绝大多数爆发的机会。

实训室智能化管理可以通过引进或研发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来实现。目前,市场上已经有比较专业和先进的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包含比较丰富的数据和较为成熟的功能,能较好地满足高职实训室安全管理的需求,高职可以通过购买平台的方式快速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目的,当然,这些系统不一定完全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吻合,高职也可以自行研发或跟有丰富经验的开发公司联合研发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按照学校实训室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参数,研发出贴切自身实际的实训室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这样,高职就可以在实训室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对实训室所有设施设备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和故障排查,实训室管理人员也能够利用手机等网络客户端实时监控实训室现场,及时获取数据信息,并进一步做出必要的分析,找寻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办法,这种信息化管理平台还能充分配合实训室管理人员更好地完成日常的实训室管理任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实训室安全、高效的运转,为学校师生开展教学科研提供安全支撑。

(四)定期组织实训室安全工作督查与考核

实训室安全工作督查以排除安全隐患为目标。高职应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对实训室安全状况进行评估与分析,可以定期聘请校外专家开展专业的巡查,也可以组织校内专门人员加强自查和互查,督查应成为常态化的工作模式,可以制定大检查、小抽查、月检、日巡和复查的综合督查工作体系,以尽可能发现细微问题,化解风险于前期,处置安全隐患于无形。就督查的范围和内容而言,应该紧紧围绕与实训室安全管理有关的具体事项开展地毯式的挖掘和排查工作。比如,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实训室设施设备的检查与维护的典型问题,实训室安全隐患处理的工作台账,维修或更换存在问题的设施设备的记录,水电、线路、防火器材等消防设施以及防盗设备的维护记录,实训室安全管理员的工作日志,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情况等。

实训室安全工作考核以激励和监督管理人员为导向。如何才能让实训室管理人员紧绷安全这根弦?光靠管理人员的自觉和主动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监督、管理和考核,从外因的角度约束、牵引他们努力做好安全保障事项,定期考核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手段不断提醒和指引实训室管理人员要将工作落到实处。高职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建设的实际,结合实训室设施设备的情况,对实训室管理员每学期进行单独系列的考核和评价,并将实训室安全管理质量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之中,对专职实训室安全管理员的考核要做到激励与惩罚并重。与此同时,对兼职实训室安全管理人员也要进行该项工作的事故行为认定和记录,并将结果与他们的年终考核及评优评先等相挂钩,以此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警示和提醒,对于兼职实训室安全管理人员应以批评教育等惩戒手段为主,奖励手段为辅。安全无小事,考核之最终目的是让全员都能有效参与到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之中。

总之,实训室安全管理事关重大,本着全员参与的理念,高职应积极构建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兼职管理人员为辅的安全管理模式,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总结提升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做法,不走形式主义的老路,在勇于开拓创新中,切实维护实训室的安全高效运行,为师生顺利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优质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郭立平,陈修,孙荣艳,等.高校实验室的危化品安全管理探讨[J].广东化工,2020,1(47):190-191.

[2]严薇,唐金晶,廖琪,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5-8.

[3]教育部,教高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通知[Z].2019-01-10.

编辑 张 慧

高校网络教育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1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 其实质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其主要特点有:

(1) 教材多媒体化。教材多媒体化就是利用多媒体, 特别是超媒体技术, 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2) 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 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它有许多类型, 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 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4) 学习自主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 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 任务合作化。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

(6) 环境虚拟化。教育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 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等等。

(7) 管理自动化。计算机管理教学 (CMI) 包括计算机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育观念落后

(1) 重硬件、轻软件。

目前, 教育观念的落后已成为制约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关键, 尽管有许多学校较多地运用了信息技术, 并且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 但只重视信息设备的引入, 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 没有充分体现信息化教育的特色。

(2) “技术至上”主义。

信息化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教育, 其支撑的基础是技术, 技术要在相应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使用才能发挥更高的效能。很多教师把信息化教学设备等同于信息化教育, 使信息化教育落入了“唯技术论”、“技术至上”的窠臼, 延缓了信息化教育实现的进程。

2.2 师资队伍素质不足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给教师带来了新的课题。教师不仅要了解教育技术理论, 还要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现代化的媒体, 更要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 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目前, 高校部分专业的教师虽然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 但却对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学与教的理论缺乏了解, 无法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2.3 教学资源匮乏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是开展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它是教育信息的载体, 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建设的好坏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劣、持续积累和深度应用, 会直接影响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教学资源无论是从其内容、数量、媒体种类还是从其存储、传递和提取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可是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交互性不高, 很难找到需要的有效资源, 没有参考价值的垃圾资源很多。

3 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教育观念的转变

(1) 教学思想的转变。

信息化教育的要求中,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在信息网络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育过程中, 应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去创造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

(2) 对信息化认识的转变。

一个高校乃至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教育实现程度如何, 目前主要的评价方法是看其硬件建设方面如何, 很少去关注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 也没有很有效的方式去评价。这就要求我们自身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不能仅重硬件建设, 同时要加强教师对硬件资源有效应用的培训, 使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 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4.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 围绕教学, 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对教师进行了多媒体教学的培训。但这种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只教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式, 而对如何有效得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教学方面, 却没有更好的培训, 这导致部分教师上课时往往照本宣科, 完全按照课件教学, 反而忽略了信息化教育的本来目的。

(2) 信息化队伍的建设。

除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外, 我们也不能忽略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 这包括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 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的建设和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

4.3 强教育资源的建设

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在信息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要采取各种措施, 激励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发和制作标准、规范、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建立可以方便得搜索各类教学资源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同时, 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中, 要遵循统一的标准, 以方便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5 结语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途, 近几年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可目前在信息化教育实现的过程中, 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我们的现有条件还难于在全国普及信息化教育, 要促进信息化教育实现的进程,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作好准备, 认清教育改革的方向, 更新教育观念, 把握教育, 把握信息化。

摘要: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信息化教育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力地推动着信息化教育的建设, 但在教育观念, 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在介绍信息化教育特点的基础上, 讨论了现阶段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初步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马斌.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 12.

[2] 李晓东.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8, 1.

[3] 蒲善荣.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创新动力[J].社科纵横, 2008, 12.

[4] 何勤.教师信息素质探新[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高校网络教育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1 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服务社会化要遵循多样性变化的需求特点

网络环境下, 高校自身和社会对高校档案信息服务的需求呈多样化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建设要适应自身和社会的要求, 以更快的促进高校档案建设的发展。就自身发展而言, 高校的快速发展使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数量和教师数量不断增加, 其他管理也在不断增加, 管理部门更是不断扩容, 部门间、院系间的交流互动猛增, 这样与档案管理间的互动将猛增, 为了方便快捷, 就必须建立网络系统, 以适应这种互动的实现。为此, 在建立高校档案管理时就要建立网络系统, 在网络环境下才能实现交流互动的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真正实现高校档案管理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从社会层面而言现在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频繁, 单从学生就业和单位用人来说, 由于大学生分配实行自主择业, 用人单位迫切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及学生诚信义务履行的真实情况, 以便做出正确的用人选择, 这就需要向学校提出有关档案查询的业务要求, 高校档案管理建设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一需要, 网络系统应该建立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网络环境。再从学校科研与社会合作来说, 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学校与社会各行业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联合研究项目, 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样社会单位和个人对于学校实行合作、交流或者捐助时, 都需要对高校的科研成果应用与转化、学校的教学科研政策与导向等进行了解;这同样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建设与之相适应, 不然高校将与社会脱节, 高校的科研成果就不能很快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就不能促进社会的经济与文明发展。再如社会各界报考择校需要了解高校招生、就业政策和教学管理基本情况档案信息;大学科技创新活动需要提供科研成果转化的信息服务;高校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需要档案信息过程管理与服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实行改革等, 这都需要高校档案管理建设与之相适应, 适应社会各界对高校档案信息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变化, 以满足高校与社会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档案信息需求。

2 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建设

服务社会化要遵循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高校服务方向和服务思想的特点

我们知道, 不论传统档案管理还是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 都只是管理的措施, 开发是途径和手段,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高校和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我们认为,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 同样创新是档案管理进步的动力。在网络环境下, 档案信息服务的数字化、便捷化和社会化是高校档案管理发展的必须。在高校自身、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各层次的档案信息化要求下,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改变服务方向和创新服务理念, 正确指引档案信息服务创新的实现。因此, 高校档案信息服务的方向和服务思路应该充分应用现代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 改进管理措施, 转变服务理念, 创新服务机制, 充实服务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 充分实现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目标。

3 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建设

服务社会化要遵循以高校需求为主线不断更新高校档案信息服务内容的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档案管理建设, 应该借助网络平台和高校强大的技术支持从实际出发, 从满足学校改革发展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出发, 兼顾社会需求, 统一规划, 不断充实服务内容, 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水平。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3.1 在充分突出高校档案信息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努力拓展档案信息服务内容

在充分突出高校档案信息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努力拓展档案信息服务内容, 使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下, 档案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唤醒”、“尘封”的学校历史文献资料, 如:校史档案、名人档案、重大或突发事件档案、教学科研成果档案专题等, 把这些历史制成网页, 在网络上鲜活明亮起来, 在大学生的鼠标点击中触摸到“身边的历史”, 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学习的动力, 逐步把高校档案馆建设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

3.2 在充分实现网上信息服务功能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专题档案

高校建立专题档案是实现网上服务社会的一个信息功能。现在社会对大学的个人档案、诚信档案, 贫困生资助档案、国家助学贷款档案等各类民生档案, 以及学校的名人名家档案、近期科研成果档案等非常需要, 高校档案管理建设中, 就要将之逐步实现网上社会信息服务以方便和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大学生在校情况、受捐助和资助情况以及科研成果了解, 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自主创业创造条件。

3.3 在充分强化档案信息编研的前提下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 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高等院校是高科技人才的汇聚之地, 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也承担着我国科学技术发明创造、革新的重要任务, 承担着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因此, 高校的科研成果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可多得的重要信息资源, 高校档案管理者有责任对这些档案信息资源编研成电子信息资源, 并根据有关法规和解密时限利用网络加以共享, 更好地为师生和社会服务。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高校档案管理建设也要“以人为本”, 适应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社会提供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发民群众休闲文化的需求, 同时建设丰富多彩的档案网络文化,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

总之, 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服务社会化要遵循多样性变化的需求、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高校服务方向和服务思想、以高校需求为主线不断更新高校档案信息服务内容等特点, 要努力建设能为高校和社会提供方便优质服务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档案管理建设中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是各高校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集中地体现在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之上, 如何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是高校档案管理建设的关键所在,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高校网络教育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一、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校园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的平台

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存在, 可以使学生以此为平台获取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 拓宽学生视野, 同时也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1]。同时, 校园网中还囊括了各专业的精品课程、电子期刊、硕博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模块, 学生只需登录到校园网中即可进行查看与学习,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 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 校园计算机网络有助于师生素养的提升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推动了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 无论何种类型的资源或信息都可以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实现资源的流通和共享, 给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借助互联网, 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同时计算机网络中的论坛、公开课等又改变了传统以课堂为主的学习方式, 而是将其向课外延伸, 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活动, 既能帮助学生获得更为深入地知识, 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而对于学校教师而言, 想要更好地适应当下网络化教学, 那么就必须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能力、熟练运用数据库下载教学资料的能力、能够借助计算机实现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由此可见, 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是提升在校师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措施。

二、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 开展系统化规划, 采取分期建设

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是影响高校整体发展的直接因素[2], 从本质来讲, 高校的发展衍生出了校园计算机网络, 而计算机网络又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稳定基础和动力。在建设校园计算机网络时, 要注重规划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并实施分期建设的方式, 使其反作用于校园发展, 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科研工作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始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养作为计算机网络建设的重要方向和最终目的, 使其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高校要立足自身发展目标, 对校园网建设作出一个系统性且全面的规划, 并在规划中对各阶段的需求和建设细则给予明确。具体来讲, 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实现校园内各教师与电脑室的互联网连接;第二阶段则是要加快校园网络中心、多媒体网络室、网络实验室等网络主干的建设步伐。这种分阶段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 也是高校计算机网络能够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二) 协调软硬件建设, 促进校园网作用的发挥

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是一个连续性、系统性的工程, 其中涵盖的各要素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并以高校建设过程中所需设备为基础, 从而推动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其中软件是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的重要助推力, 可以看做是整个校园网络建设的“血液”;而硬件则是建构校园网络的最基本配置, 是校园网络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 高校在建设校园计算机网络时要着重将软硬件协调起来, 两者互相存在又互相推动, 以此保证校园网作用的最大化。例如, 对于硬件建设较为简单的特点, 高校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完成重要设备的采购。而针对软件建设来讲, 存在一定难度, 这时高校可以选择购买系统软件的方式, 灵活建设适用于校园网络的应用软件。高校还可以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对计算机校园网络的应用系统进行设置, 如鼓励在校教师进行研发或选择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开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由此可见, 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过程中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都属于较为重要的环节, 因此, 在建设时要注重软硬件之间的协调, 这也是高校校园互联网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三) 推动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 提升服务价值

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所以高校除了要注重资源共享硬软件建设外, 还应该对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 使硬软件都能始终紧随高校自身发展步伐, 使高校的校园计算机网络更具服务价值[3]。例如高校可根据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将教师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 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传到校园计算机网络中, 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下载教学资源, 这也是加强师生间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 许多高校都借助了相互连接的方式, 实现了区域性的校园网络, 但是此种方式在资源共享方面缺陷性较为明显。因此, 在建设校园计算机网络时应有效规避此种情况的发生, 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从而更好地实现共享目标, 提升校园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功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也呈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然而, 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而是一个长期化、精细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各高校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并以此依据制定与自身相符的建设规划和方案。同时, 在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 还要及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检测, 并做出适当地调整, 使其更加契合高校自身发展, 充分发挥其作用, 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校园网络的进步。

摘要:校园计算机网络属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是满足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必要条件。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校园计算机的网络功能也逐渐呈现多样化特点, 这不仅可以推动高校教育个性化和信息化发展, 而且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有重要意义。基于此, 本文主要就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

参考文献

[1] 赵慧.谈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J].才智, 2018 (30) :99-100.

[2] 刘武.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 (3) :12.

上一篇:叙事艺术电视新闻论文范文下一篇:职业素质培养分析论文范文